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69-1033428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13 09:32: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第二篇: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6.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第二部分是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通过七年级上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让学生理解一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渗透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上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调动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兴趣便能被激发出来。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过程

①导入

情境设置:我是导演

展示动画片《熊出没》的图片,设置情境:假如你是《熊出没》真人电影导演,结合动画片的实际情况,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区作为你的拍摄现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A黑龙江小兴安岭 B吐鲁番火焰山 C喜马拉雅山

(设计目的: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并引发追问:为什么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如此丰富——让我们走入小兴安岭,去探寻这一问题——导入下一环节)

②目标导学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兴安岭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哪里 展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地图

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 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问: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范围?(纬度位置)45N-50N之间

问:根据纬度位置,该地区处在哪个温带上? 北温带

小结:明确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一起探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问:自然环境一般包括哪些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图

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地区以哪种地形为主? 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绵延山地

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图 问: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气候主要有哪些种类?东北地区又以哪种为主?这种气候有怎样的特点?

总共有五种类型;东北以温带季风为主;温带季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问:观察小兴安岭地区的重要城市-伊春的气温降水图,认真思考,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降水)气温:冬季寒冷(冷);低于0度月份较多,(冬季漫长)(动手操作-把低于0度的月份找出来)

降水:就全年分析,总降水量不大,且降水集中夏季,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量不大,总体比较湿润。

总之,小兴安岭地区气候-冷湿。适合森林特别是针叶林的生长。师:由于小兴安岭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除了刚才提到红松,还有白桦、云杉、落叶松等,当然,最有名是?。展示:小兴安岭森林资源开发-红松图 问:红松为什么有名?

优质用材、化工原材料等。总之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生活需要。问:森林资源除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有什么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效益

总之,森林资源不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能对环境产生作用。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重作用。

情境设置:我是律师

熊大熊二准备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森林,他们将光头强告上了法庭,设计任务:①请你结合林区的过去的开发历史,帮助光头强辩护②请你结合林区的当前状况,帮助熊大熊二陈述他们理由(设计目的:通过对比林区的过去与现在,让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过去带来的经济效益及过度的开发带来的危害)

师:判决光头强反省3个月,停止当前砍树行为并不得继续破坏生态环境 情境设置:我是编剧

失业的光头强准备在森林里再创业,但是他的创业不能损害生态环境,请你们为他想想办法。设计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光头强再创业,结合森林实际设计光头强的新公司,说明它的公司前景和对环境的影响(设计目的: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合理开发森林资源,让学生明白合理的开发既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也能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预计:学生会选择旅游、食品、深加工等等方向,也可以提醒学生假如光头强想重操旧业该如何去解决砍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木材产品身份证、培育经济林、合理砍伐)我们的反思 师:俗话说靠山吃山,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过去到现在我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 2

式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环境和生活也带来深刻影响。通过对比,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带来怎样的启发?要注意什么问题?

=>经济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并且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结: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并且,发展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美丽中国。

③课堂小结

④作业布置:作业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各个活动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熟悉的《熊出没》动画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

第三篇:音乐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单元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新鲜的象声词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拍、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了解表现胡琴、喇叭、小鼓的象声词。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通过对歌词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词进行二次创作。教学难点:休止符及结束句的正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听辩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高兴吗?你们看,这是哪?(出示图片)还有谁?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动物都聚集在这吗?老师告诉你们,因为今天大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啦!我们也去看看,好吗?

师:咦,小鹿不让我们进,它说:“只有喜爱音乐,懂音乐的人才可以参加。除非你们回答出这个问题。!”

2、出示节奏,用多种方法拍读。

XX XX︱XX XX︱XX

OX︱X

O︱︳

用“走、跑”读;用“大”读;

师:小鹿说你们读得很准确,你听它夸你们呢!

注意: 师加入“得儿喂”读,寓意“夸奖”。

师:咱们也夸夸自己吧!(引导学生加入“得儿喂”读)。

3、师: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小动物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表演自己拿手的乐器。同学们听听,都有什么乐器?(放胡琴、喇叭、鼓的音色)

师:谁听出来是什么乐器了?怎么演奏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敏,请你们好好地来欣赏这场音乐会吧!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放录音《快乐的音乐会》。

师: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师领用强弱拍击)

生聆听边强弱拍击。

生回答:欢快、优美。

2、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场快乐的音乐会吗?(出示课题)

3、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并用动作模仿这些乐器的演奏,比一比,谁学得象。(放录音)

4、学生边聆听边模仿动作。

5、师:你们做的好极了!这里老师要提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听力。在这首歌里,胡琴、喇叭、鼓的音色是怎样表现的?

师:胡琴发出什么声音?

生:回答二胡兹扭扭。

师出示节奏,进行节奏念白。(同样方法练习喇叭的音色)。

师:谁能为小鼓填上歌词?(探究学习)

6、师:老师告诉你们象这些能形象地表现乐器音色的词叫象声词。

7、师:音乐会就要结束了,乐曲演奏进入了高潮,你们听这句,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一样吗?

放两个乐句,引导学生说出相同处与不同处,并试着唱一唱。8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并随音乐默唱。9出声填词演唱。

(三)师生互动,愉悦情趣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程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欢迎吗? 出示课件,师生分乐句合作演唱。

2、小动物们的演出这么精彩,我们也一起来参加他们的音乐会好吗?(唱、奏、演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四)探索创造,评价提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表现乐器的歌曲吗?那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歌呢?

生:《法国号》、《布娃娃弹琴》等。

2、师:歌中有表现乐器音色的象声词吗?

生:嗡巴巴、叮叮咚

3、师:怎样演奏这两种乐器?

生模仿。

4、师:今天老师为咱们班的乐队带来一为新成员,你们想认识它吗?(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聆听)

师演奏镲。

5、师:谁听出来了?(介绍镲)它的音色应该用什么象声词更贴切?

生:讨论。(咣——)

6、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分乐器创编歌词,进行汇报。

7、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结束: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课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演奏着自己喜欢的乐器轻轻走出教室吧!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歌词段落多,旋律节奏较难,所以在教学前我安排了学生预习歌词,在学唱歌曲前设计了教师按歌曲节奏示范读歌词,学生读歌词等环节大大降低了学唱歌曲的难点。在歌曲的重难点上采用教师多示范,用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提示,让小老师教唱,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分步骤让学生掌握。如在降低节奏难点的教学中,我以节奏练习贯穿教学始终。开始以有趣、形象的模仿三种乐器的声音,接触了歌曲的节奏,接着模仿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进一步熟悉节奏,然后以自备打击乐器以此节奏为歌曲伴奏。在整堂课中,我抓住学生上进心强、好竟争的特点,分组夺红旗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但在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学唱歌词时,方式还比较单一,挖掘教材的深度和用音乐的各种要素来处理音乐来解决音乐的问题,还有待提高。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还比较缺乏对学生的系统的鼓励评价体系,导致在公开课时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过多、过滥,有时的表扬显得很肤浅是表面的应付,学生也不太在意老师对他们流于形式的表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教学基本功的积累和提高,多向优秀的同仁学习。

第四篇:音乐教学设计

课改课案例

非 洲 的 灵 感

[授课年级] 初中一年级 [课 题] 《咿唷嘞啦》 [课 型] 综合课

[教 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4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电脑、钢琴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初步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鼓在非洲歌舞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会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

2、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课间开始欣赏穆旺当卡演唱的歌曲《咿唷嘞啦》

1、提问: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

2、请一位同学找出非洲的所在地。(出示世界地图的平面图)

3、同学们谈一谈非洲有哪些国家?非洲人的生活习俗、居住地等?(出示非洲地区的地图)

(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非、加纳、几内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喀麦隆等)。

4、出示第二单元课题

二、、音乐欣赏

1、欣赏歌舞音乐:

A、《古诺人的尤勒舞》 B、《巴玛亚》 思考: a、歌曲《咿唷嘞啦》、《古诺人的尤勒舞》、《巴玛亚》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

b、音乐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乐器?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讨论: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应答歌形式;节奏强烈多变;大量出现敲击乐器,如:马林巴琴、鼓等。

《巴玛亚》中还出现了西洋乐器,这是一首非洲现代歌舞曲。它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和乐器但仍保持了非洲音乐的特征,采用非洲本土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非洲民间的演唱方法和歌舞曲的领唱与应答歌的形式。

三、总结歌舞音乐的特点。

歌唱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最常见的形式是先由一名歌手即兴朗或领唱,众人合唱叠句部分,或者与之呼应并与鼓声和乐器的演奏有机地组成鲜明的旋律。在舞蹈过程中还时常伴有呼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歌舞在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在酋长宫廷中,传统音乐更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礼仪音乐还要在酋长或国王的监督下进行,有时某种乐器就是王权或神权的象征。例如东非和南非的鼓。非洲人从小就在日常的音乐舞蹈活动中学习,进入成年之前,还要参加一种启蒙训接受多种技能训练,合格之后才被接纳为正式的部落成员进入社会。

四、绍及欣赏乐器——鼓

1、非洲黑人歌舞的节奏强烈,动作粗犷,伴奏的乐器是以鼓为主的各种打击乐器。故是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各式各样的鼓用木棒、竹棍和手掌击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并交织成各种复杂而鲜明的节奏,它控制着整个舞蹈情绪的发展和变化。其它的伴奏乐器还有葫芦、木子、金属铃之类的各种响木琴以及简单的木管等。

2、欣赏各种非洲鼓及其它敲击乐器

3、欣赏穆旺当卡演唱的歌曲《咿唷嘞啦》,以及非洲风情图片,感受非洲歌舞曲的韵味。

五、学唱歌曲《咿唷嘞啦》(人音版教材第二单元P12)

1、全体同学看歌谱,听音乐。注意看清楚歌谱上的反复记号,找一找歌曲的哪三个小节的拍子少了半拍?

2、通过对比,讲解弱起拍的演唱方法,并单独练唱。(直接唱词)

3、反复练唱全曲(领唱与齐唱部分连接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觉,直接唱词)。

4、教师、学生分别领唱、齐唱,加深对非洲歌舞音乐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应答歌形式的认识。

5、听音乐在歌谱上标出力度记号。讨论如何才能唱出欢快的情绪和充满动感的节奏。(复习节拍规律,强调节拍重音,发音短促而有弹性)

6、跟随音乐有感情地再唱一遍。在重音和次重音处击拍(拍打具有“鼓”的音色的任一物品)

六、非洲音乐概况

非洲音乐通常是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源于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传统音乐。由于众多繁杂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各部族的音乐千差万别。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鼓在非洲音乐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主要是美洲音乐有巨大的影响。

七、舞蹈欣赏和参与音乐

1、欣赏两段舞蹈片段。

2、全体同学分成四大组,部分同学跟随着歌曲《咿唷嘞啦》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律动;部分同学模仿鼓,边唱边敲击节奏。

提示舞蹈动作:双臂稍弯曲、两掌相对于胸前,随节拍做前后自由摆动,双脚做前进若干步和后退若干步的交替动作。

八、欣赏两段音乐,听辨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九、小 结

第五篇: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咏鹅》

顺德区云路小学 黄志清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学习四分休止符,并能准确表现。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进入课室后,正式上课前,播放唐诗词欣赏。

2、导入新课:

①师:同学们,刚才我给你们准备的唐诗词欣赏,喜欢吗?(喜欢)师:你们喜欢唐诗吗?能背两首我听听吗?(喜欢,能)师:同学们真棒!

②师:今天,我介绍一首非常熟悉的古诗给大家,请先看一幅图片。(课件展示第一副图片)看着这张美丽的图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风声、水声、鸟声、鹅叫声)

师: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动动脑筋,用你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抖动书本模仿风声、摇动装矿泉水的水瓶模仿水声、口哨声或吹纸张模仿鸟声、口技模仿鹅叫声)

③师:看到这张美丽的图片,你想到了哪首古诗呢?谁告诉我?(《咏鹅》)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悠闲自在的情景。(全班一起诵读一遍诗词)

3、学习节奏:

①师:大家读得真好听!我也想参加大家的队伍,好不好?(好)不过呢,你们读得那么好听,我就给大家表演另一种不同的朗诵吧!②课件展示歌曲节奏,老师按节奏朗诵。

鹅 鹅 | 鹅 0 | 曲项 向天 | 歌 0 | 白毛 浮绿 | 水 — | 红掌 拨清 | 波 — || ③师:好听吗?想不想学一学啊?(想)

④学生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按节奏读诗歌。重点讲解“四分休止符”的运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用握拳不出声表示。

4、学习歌曲:

师:你们表现得太棒了!我的心情太愉快了!我都有想给大家唱一唱《咏鹅》的冲动了!你们想听吗?(想)(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咏鹅》)

师:老师唱得好听吗?(好听。学生鼓励的掌声)谢谢!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课件出示歌曲界面)

5、听范唱录音,学生听出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6、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重点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7、集体表现。

把学生分成三组表演歌曲:第一组用歌声表现,一边拍手一边歌唱;第二组用律动表现;第三组自创表现各种声音。(烘托气氛,将课堂推向高潮)

8、聆听乐器表演。

请学生听出两种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歌,区分大提琴与小提琴不同的音色特点。

9、再让学生欣赏一首由诗歌写成的歌曲《春晓》,简单介绍谷建芬。(激发学生的兴趣)

10、小结:

师:同学们,古诗不仅读起来是那么的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这么的悦耳动听。那你想不想学唱更多的古诗歌曲呢?(生:想)课后你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一些古诗歌曲,来欣赏、学唱。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来创遍古诗词的音乐,好吗?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鹅悠闲自在的形象。2.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3.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创作表演《咏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2.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材课型、课时

《咏鹅》一课是一节音乐综合课,它包括读诗、唱歌、律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这一课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本课由一课时完成。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乐器(如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谈话法、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法、探究法、表演实践法。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歌曲的“听”、“唱”、“演”,让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和大家见面了,请同学们带着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吧!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猜对谜语就知道它的名字,你们猜它是谁?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蹬红靴子,唱歌儿伸脖子”你们猜一猜!生答谜底:鹅

师:你们喜欢鹅吗?想和它交朋友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出了点小难题,你把它解决了,自然就成了鹅的朋友。怎么样,同学们有信心吗?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此课感兴趣。】 3.师:首先我们做做节奏发声练习和视唱练习,边拍手边朗读,看谁读的又准又好。节奏练习: × × × × ︱ × × ×-︱

小 鸭 子 叫 嘎 嘎 嘎 × × × × ︱ × × ×-︱ 小 花 猫 叫 喵 喵 喵 × × × × ︱ × × ×-︱ 小 山 羊 叫 咩 咩 咩 × × × × ︱ × × ×-‖ 小 母 鸡 叫 咯 咯 咯 视唱练习:

i6 | 5| i6 53 | 22 32 | 1-|| 小猫 去钓 鱼,小猫 去钓 鱼,大鱼 小鱼,钓了 许多 条。

(教师弹唱旋律,从C大调往上演唱,学生依次唱歌谱填词,教师提示学生口型张开,笑肌抬起,有表情的演唱)

【设计意图:节奏发声练习和视唱练习是音乐素养的常规教学,使学生的声带打开,同时为本课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看到鹅,你能想到哪首古诗呢?谁能来朗诵一遍。(指名朗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嬉戏游玩、悠闲自在的情景。

(1)师:大家仔细听《咏鹅》这首歌,听后说说《咏鹅》这首诗,在歌曲中播放了几遍?同学们都伸出你的手,当听到第一遍时伸出一个手指头,听到第二遍时再伸出一个手指头,最后看看到底是几遍?(4遍)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的歌谱,你发现了什么?这位同学说说《咏鹅》这首诗在课本只出现两次,为什么我们要唱四次?

(生答教师做总结)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当中出现了反复跳跃记号。(认识学习反复跳跃记号在课本中的位置)

师:接下来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同学们用你的小手指歌词。(师有感情的范唱)师:同学们,要想学好歌曲,难题又出现了,按节奏朗诵歌词,你们有信心吗?好,把你们的能力展现给老师吧!

2.学习歌曲。(1)按节奏读歌词

听说同学很喜欢朗诵,但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可不太容易,请看大屏幕(师播放课件:按节奏读歌词)

试试看你会读吗?听老师读一遍,(师按节奏读歌词)。

鹅 鹅︱鹅 0︱曲项 向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鹅 鹅︱鹅 曲项︱ 向 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听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种节奏不同。)有什么不同?(原来呀,第一种节奏在鹅后使用了休止符,这就要求大家在演唱的时候,遇到“0”注意停顿)我们来完整练习一下。

(2)学生集体拍手打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体现节奏两种节奏的不同,从而引出休止符,对比两个节奏的不同以及注意休止符的位置。】

(3)学生自由演唱歌谱,感受旋律的不同。教师纠正错误的地方,教师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的地方,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4)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完整的听歌曲,并自我创编动作)

(5)教师有表情地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6)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进行反馈教学。

(7)让学生分男女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优美的音乐,激起了我们的表演热情,老师认为每个同学都有表演天分,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歌曲吗?可以和你的同桌想办法合作表演,看谁的动作最新颖、有创意、最精彩,谁的表情最丰富。

1.演一演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分了三个小组:朗诵组、表演组、配乐组。

(教师提示:朗诵组的同学想想诗的意境,体会朗读时诗歌的韵味。表演组的同学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中,自由想象,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歌唱的形象……把鹅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地用动作表现出来。配乐的同学拿起自己喜欢的小乐器随着音乐的节拍打起来吧。)

(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自由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师评:同学你们用优美的舞蹈和配乐来反映了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优美的情绪。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你们真棒!

2.综合展示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把我们所有的创造表演跟我们的歌曲结合起来,好吗?

文学组朗诵组先朗读一遍《咏鹅》,然后放歌曲录音,歌舞表演组和乐器配乐组的同学跟音乐演奏。

师生评价,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l.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4.通过互相评价,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表演和欣赏水平。】

(四)拓展:欣赏不同版本的古诗新唱歌曲 听赏谷建芬创作的歌曲《咏鹅》。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古诗新唱歌曲,感受乐曲一首诗歌两种风格的多样性,讨论对比之后体会的感受】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开心吗?

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下课!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这一点我没有考虑周全。今后,我还要在古诗吟唱教学中,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吸取古诗营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

六、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设计: 《咏鹅》

歌曲类型:读诗、唱歌、配乐、律动 歌曲的拍子:2/ 4 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 歌曲的情绪:优美、愉悦的

(二)板书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本节课学习的歌曲的重点,在演唱中学生会注意到黑板上提示的节奏、速度、情绪,更好的完成歌曲。】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