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赵氏孤儿》教学设计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69-99971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18 15:12: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赵氏孤儿》教学设计

《赵氏孤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认识“义”的丰富内涵及人物立身行事的价值取向。

2.学习作者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3.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目标1和2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检查预习略。

二、导入新课

由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一事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关于“世家”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2.播放视频唱段。3.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4.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课文大意。5.让学生概括故事梗概。示例: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

四、合作探究

1.公孙、程婴给你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忍辱负重,舍身报恩;勇敢无畏,义字当先。2.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3.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提示:

⑴公孙、程婴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⑵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⑶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4.《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文豪伏尔泰都对此进行过改编。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

《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程婴救孤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在程婴这个弱小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是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辉的统一与弘扬。程婴的作为又类似于西方的骑士。他充满了悲剧与戏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既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君臣、忠义的理念,又与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认可和追求。

五、梳理积累 1.通假字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同“腰”

韩厥告赵朔趣亡

通“促”,赶紧

而朔妇免身

通“娩”,分娩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同“现”,显现

2.古今异义

至于成公,世有立功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表修饰关系(连词)

盾卜之,兆绝而后好

表顺承关系(连词)

而贾为司寇

(承接关系连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

(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

(修饰关系连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的,结构助词

召而匿之宫中

他(代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是,表判断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就(副词)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却(副词)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在(介词)

及至于景公

到(介词)

以致赵盾

用(介词)

以臣弑君

凭借„„身份(介词)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依照(介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韩厥具以实告

把(动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来(目的连词)

然亦君之咎

但是(转折关系连词)

非然,孰敢作难

这样(代词)

请诛之

请求(动词)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请命(动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请允许我„„(表敬副词)

其今诸君将诛其后

他的(代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那(代词)

其赵氏乎

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果真(副词)

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 一定(副词)

若幸而男,吾奉之

如果(连词)

即不灭,若无声

你(代词)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出门(动词)

程婴出

告发(动词)

立孤与死孰难

跟(介词)

谁能与我千金

给(动词)

遂杀杵臼与孤儿

和(连词)

及 及索,儿竟无声

等到(介词)

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到(动词)

子强为其难者

做(动词)

为之祭邑

给(动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成为(动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本来(副词)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

坚决(形容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所以(连词)

复故位

旧的,原来的(形容词)

拊手且歌

并且(并列关系连词)

后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4.词类活用

盾卜之,兆绝而后好

为„„占卜(为动用法)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为„„哀伤(为动用法)

赵史援占之

为„„占卜(为动用法)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使„„立(使动用法)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使„„活(使动用法)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使„„受苦(使动用法)

若幸而男,吾奉之

生男(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以文葆

穿上,裹上(名词活用作动词)

5.特殊句式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状语后置)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状语后置)

衣以文葆

(状语后置)夫人置儿绔中

(省略句)

匿山中

(省略句)

纵不能立

(省略句)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省略句)

召而匿之宫中

(省略句)

赵朔妻,成公姊

(判断句)

小人哉程婴

六、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

(主谓倒装)

第二篇:《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来就很俗202_年12月08日 13:46:50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才一上映,果然不出所料,叫好声渐渐的就弱了下来。之所以不出所料,并不是对陈凯歌有什么偏见,而是觉得,在现在的中国之文化背景下,要出现一部有深度的文化作品,难于上青天。小说如此,电影亦如此。

推荐阅读: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

陈凯歌其实并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优秀导演。当年他的成名作《黄土地》得奖的时候,许多电影院里观众了了无几人,究其原因,故事讲得太枯燥。后来的《大阅兵》,故事讲得也很糟糕。唯一把故事讲成功的,是《霸王别姬》,那是因为小说的原作者是香港作家。

陈凯歌的《无极》之所以输给了恶搞《无极》的小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因为《馒头》的故事讲得比《无极》有趣多了。看电影,大多数人是来看你讲故事讲得如何生动的。从这点上来说,张艺谋的故事,基本上讲得就比陈凯歌动听多了。陈凯歌有艺术功力,却没有讲故事的才能,如果他能够得到一位擅长讲故事的高手辅助,那么他的导演才华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反之,他的导演能力就一直会被蹩脚的故事所束缚。

这一次,陈凯歌为了把故事讲得有趣一点,专门找了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作素材,不是靠那种蹩脚的编剧吹出来的蹩脚故事了。但这故事的历史,已经不太适合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了。从故事本身来看,《赵氏孤儿》其实是一个很俗气的故事。能把这样的故事讲好的大陆人应该是不多的。中国的影视界一直不重视编剧的地位,其实影视剧要把故事讲得完美,离开了专业的编剧是不可能的。张艺谋不愿意把讲故事的钱分给编剧分享,自己来讲故事,结果把《英雄》、《满城尽是黄金乳》等的故事讲得令人大倒胃口,《英雄》于是和《无极》不争第一,只争更二。

为什么大陆人讲不好《赵氏孤儿》的故事呢?因为没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深受儒教文化毒害的大陆文化人,其思想高度,还没有超出春秋时代留下来的文化典籍。

你想,赵家被灭门后,赵家的二个门客为了保护赵家唯一留在世上的一个婴孩,一个叫程婴的门客献出了自己的孩子,另一门客则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活下来的的程婴还要背着叛徒的骂名,把赵家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古代人这么做,的确很了不起,甚至可以说是伟大,但现时代要是仍然把这样的事迹当成是可歌可泣的故事,则未免愚昧。用自己的孩子的生命换来赵家孩子的生命,救一人杀一人,哪点值得歌颂?

虽然我们并不能够要求古人有现代思想,但现代人拍古代电影,最终还是为了拍给现代人看的,这程婴如此愚忠,现代人难以和他产生共鸣。在程婴把自己的孩子献出去的同时,程婴的行为就和现代人的思想产生了一道鸿沟。这鸿沟,如果只是把程婴救孤的故事简单的讲一遍,是难以填平的。因此《赵氏孤儿》也许可以圈点钱,但评价一定不会高。

如果有谁可以把《赵氏孤儿》的故事用《罗生门》的角度来讲一遍,那么《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有趣多了。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换下了赵家的孩子赵武的生命,历史书上都这么说,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呢?假如有人怀疑程婴献出的那个孩子才是赵家的那个真赵武呢?假如活下来的那个赵武其实是程婴自己的孩子“程武”呢?那样讲故事的会怎么样呢?用现代科技,当然只要查一查DNA就可以了。但古代没有NDA检查,最后活在世上的赵武,到底是赵武还是程武呢,真相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程婴。也就是说,讲故事的重点不是放在程婴救孤上,而是放在这“赵氏孤儿”到底是谁这一点上,故事才更有现代感吧?

千万不要以为掉换婴儿的故事只是现代人才会有的想法。讲宋代的故事,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和“掉换婴儿”有关。而更早得多的战国时代,有秦始皇的身份疑惑。秦始皇本来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但许多书上却认为,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骨血,虽然说古人也

知道“十月怀胎”的道理,但牵涉到秦始皇的来历,很多书上却都说秦始皇的母亲怀胎了他十几个月。由此看来,假如有人怀疑赵武的真实血脉,理论上也是可能的。

《赵氏孤儿》如果能够把赵氏孤儿长大后报仇的简单故事,讲成程婴抚养的孩子,除了程婴自己,却没人知道他是谁的故事,也许才更吸引人,更有现代感吧?

第三篇:赵氏孤儿——读后感

故事叙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仅因为自己与忠臣赵盾不和,并嫉妒身为驸马的赵盾之子赵朔,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赵氏孤儿——读后感。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读后感《赵氏孤儿——读后感》。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终报前仇。

我觉得文中的程婴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为了救忠臣的孩子,不惜将自己的孩子换忠臣孩子的生命,这种大公无私精神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第四篇: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 电影简单介绍在春秋时期,晋灵公不喜权臣屠岸贾当道,且厌丞相赵盾专横.赵盾之子赵朔双喜临门,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妻子庄姬也身怀六甲.屠岸贾视之为心腹大患,设计在朝堂上投毒,借灵公之口,灭赵氏九族.庄姬在大夫程婴诊脉时,目睹夫君赵朔身亡,悲痛中决定生下婴儿.庄姬将婴儿托付程婴,让他交给公孙杵臼,后拔剑自刎.韩厥因此被屠岸贾砍伤,后者下令封城,挨家挨户搜查婴儿.情急之下,程妻把赵孤交上.程婴前去认领赵孤,程妻去见公孙杵臼.因封城,程妻母子被藏于影壁墙内.屠岸贾设苦肉计,逼程婴说出婴儿下落,相继诛杀公孙杵臼及程妻母子.程婴强忍悲痛,独自抚养赵孤.韩厥在求医时了解到真相,与程婴结下生死同盟.程婴携赵孤投奔屠岸贾门下,并让屠岸贾认下赵孤为义子.从此,展开了长达15年的复仇计划....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

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第五篇:赵氏孤儿之我见

转发《<赵氏孤儿>之我见》

按语:这年头文字用起来真的很叫人捉急,以前的面对面都进化成了“键对键”,估计再往后,谦称笔者也要改为“键人”了。也罢,这也是应组织要求,加强红色熏陶,注重人文关怀,继《张思德》之后的又一叫人爱恨交加、痛哭流涕的经典,他妈的看《赵氏孤儿》?!还要有所感?!现将拙作转发,请圈内圈外各界关心人士批评指正。

《赵氏孤儿》之我见

从《左传》到《史记〃赵世家》,从《说苑》到《冤报冤赵氏孤儿》,从电影《赵氏孤儿》到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围绕这个复仇题材,古人和今人展开了跨时代的激烈角逐,演绎了一幕幕悲恨别离,谱写了一曲曲轻吟浅唱,重温了一缕缕荡气回肠,在曲终人散、泪满湿巾之余,试问:子非鱼,安知鱼之悲?

历史上《赵孤》侧重忠君报国意识谱写赤胆忠义。《左传》里庄姬与赵朔和赵婴有一段三角恋情,赵氏家族出面干预,庄姬向晋侯进谗,与赵家有仇的大臣借机灭赵氏一族,赵武被庄姬藏于宫中,长成后重返于朝。《史记〃赵世家》

记载,晋景公期间,奸臣屠岸贾阴谋铲除忠烈名门赵氏,唯一漏网的赵朔之妻庄姬(晋景公之妹)产下一子---赵武,后藏于裤裆中逃过一劫,赵朔的门客程婴用买来的一个婴儿与其掉包,并与公孙杵臼演了一出双簧,后来程婴与赵武远走他乡,待晋景公下了赵氏平反令后,赵武杀屠岸贾以报赵氏之仇,程婴自杀以报老友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里面有较大改动,一是程婴的身份被确定为乡野郎中,从赵朔门客变成了草根医生,兼治跌打损伤和妇产科,将英雄出身平民化;二是程婴用自己的儿子与赵氏孤儿掉包,增添了舍己为人、大义凌然的忠君意志;三是程婴带着赵武投奔屠岸贾,做了屠岸贾家的座上客,深入敌后、勇探虎穴,在最危险的地方成就最非凡的复仇大业;四是程婴用连环画的形式重演了一遍历史,将赵武的身世书展于画卷之中,让那段辛酸史在赵武脑中定格,激起他的仇恨,坚定他复仇的信念,最终赵武不负众望,剑刺屠岸贾,报了赵氏一门血海深仇。细心思考就会发现,几种经典都阐述着一个道理:忠君报国才是王道。古代君天子家天下思想根深蒂固,草根出身的客卿必须要心存感恩,不惜以死报知遇之恩,为人门客,必须出谋划策、竭尽所能帮助主人成就事业,必要时候还要挺身而出,有的时候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敢死就是忠;有的时候为事业不惜抛妻弃子、舍生取义,敢舍就是义。在这种传统价值观大背景下,忍辱、复仇、取义就被无限放大,劳

苦大众会争相传唱,社会各阶层也大力弘扬,将这种行为捧吹为圣人的作为,将这种思想鼓吹为圣人的境界,于是才有了广为流传的“程婴救孤”的佳话。

电影版《赵孤》更侧重于现代感情节合理复仇人文化。艺术不是历史,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电影版《赵孤》把历史给形象化、把情节给合理化、把伦常给人文化,于是我们看到了几个颇具现代感的画面:一是程婴形象从历史到现实的转变,历史上程婴是赵朔家的门客,如果按旧观念发展,那灭门、易子、复仇等剧情就无可非议,不可能引起官大观众太多的共鸣,因为在其位谋其政,吃客卿的饭干客卿的事无可厚非,但是电影里将程婴定位为郎中,是因为一次出诊而卷入这场**,由开始的半推半就到后来主动作为,经历了丧妻、丧子、丧友等巨大生活变故,最终凭一份执着和勇敢成就了一段传奇;二是黄厥由屠岸贾客卿到程婴同谋的转变,黄厥本是屠岸贾的得力门生,执行对赵氏灭门的任务时良心发现,放过了刚刚临盆的庄姬,纵使程婴将刚出生的赵武带走,后东窗事发,被屠岸贾怒砍一刀,劈在貌似俊俏的脸上,于是暗生恨意,与程婴密谋报仇。用当前的话就是,因为领导一个欠妥的决定,就抛开家国大业,走上一条不归路;三是赵武由无知孩童到成熟男人的转变,之前的历史对于赵武来说只能是“被发生”,因为他无力改变什么,之后的历史强迫他迅速成长,担负起使命重任,他开始是极不情

愿的,甚至质疑过程婴和黄厥给他灌输的一切,贪图于“干爹”屠岸贾给他提供的舒适和安逸,一个深层印象里的慈父硬被人说成是“奸贼”、“仇人”,实在是叫他稚嫩的肩膀难以承受,但是当程英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血泪的事实唤醒他骨子里英雄气的时候,他还是果断地站出来,承担了家国、父母、养父的殷切希望,复仇成功。

抛开《赵孤》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之外的思考。故事终究是故事,悲剧依旧是悲剧。这部电影抑或是电视作品之所以被人追崇,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它的困惑,或者说身临其境时如何来把握,绝大多数观众不禁会扪心自问:生之恩、养之恩,谁大?对于赵武来说,父母把它生下来,怀胎十月的辛苦自不必说;但是屠岸贾将它抚养成人,为他提供成长所需几乎所有的条件,并一直以“慈父”的形象待他,那十八年的养育之恩同之前的灭门之仇比,是否可以一笔勾销?对于程婴来说,他不选择与屠岸贾直面,也不去投毒陷害,反而是借他人之手复仇,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童,这种行为是否与起码的道德准则背道相驰?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想浅薄的说,这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赵氏孤儿”佳话也好、争议也罢,它必定是虚构的故事,是依托在历史基础之上的人为夸大的成分,它可以放在荧屏上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如真把它当作行为准则来衡

量、来效仿,就陷入了一个道德陷阱,最终就会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生之恩、养之恩都大于天。生命本该敬畏,有人说“玉不雕不成器”,就认为后天的培养比生育更重要,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如果它不是玉,再怎么精雕细刻它也不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翡翠;还以这个玉为例,它如果不被打磨,仅是一个毛石,也不可能体现出艺术品的价值,所以生之恩、养之恩同等重要,都是值得敬畏和珍惜的,不存在孰优孰劣。

程婴身上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细细体会。他本来是局外人,只因一次出诊就糊里糊涂地被卷入那场政治**,然后是接连的家庭变故,真可谓是命运多舛。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也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呼天抢地、寻死觅活,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他一定也彷徨过、迷茫过、绝望过,可最终他规划好了自己的复仇之路,尽管有违道德的规范。他苦苦等了十八年,用十八年来隐忍一切,每天面对自己的雪深深仇,冒着被怀疑、随时被发现的危险,只等赵武长大成人,可以秋后算账。可能有人说,程婴不够男人,没有血性,不敢和屠岸贾面对面、真刀真枪的干一场;也有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拼力不过,为何不选择投毒呢?这大概就是程婴的独特之处吧,他在剧中说,要让屠岸贾生不如死,应该就是策划让他用尽心血换来一场痛彻心扉吧,让他亲手抚养成人的孩子将利剑刺入自己的胸膛,用这种近乎残忍的方式

慰藉那些枉死之人吧。程婴身上的那种坚毅和执着令人不禁感叹,这需要多大的精神才能支撑起来呀,大概只有银幕上才会尽如人愿吧……

《赵氏孤儿》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