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69-1027787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08 21:19: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文字。

3、感受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文字,感受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设计:诵读法、引导法、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设计:诵读、分析讨论、质疑、合作探究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导入:

有一种情感,它近在咫尺,因为过于亲近,也许,你一直逃避;有一种爱,它触手可及,因为过于琐碎,也许,你一直抗拒。当有一天,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猝然离去,点点滴滴,你才忆起,但一切,都已来不及…… 今天让我们怀着这样一种情感来学习史铁生这篇散文《合欢树》。

二、认识作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 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2_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各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三、感知课文

1、出示《合欢树》的图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思考: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写到合欢树? 明确:第七自然段。

2、生字解读

3、师:课文的前六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我们先来赏析课文的前半部分。

四、分析课文

1、赏析课文前半部分

1)、(配乐)学生诵读前六段,思考:作者写了人生中几个年龄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母爱?

2)、(课件展示)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不再年轻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积劳成疾

思念感怀

不在人世

母亲从外貌到性格的巨大变化甚至反差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母爱?(生讨论师小结):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条件的、无怨无悔的、坚强执着的、牺牲自我的伟大的母爱。

2、赏析课文后半部分

(师)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一直激励着作者让他笑容灿烂的面对生命的风风雨雨,文中题目是《合欢树》,但前半部分并没有写到“合欢树”,直到第七段才提到“合欢树”,这前后是否脱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课文后半部分

1)(配乐)请同学们诵读课文的7-12自然段。

2)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3)(课件展示)

在母亲眼里:合欢树=儿子

在儿子眼里:合欢树=母亲

师小结: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回报的惭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象征.五、拓展延伸

但丁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还有 3 一种美丽的声音,那是赤子对母亲的呼唤;世界上还有一种悲哀:无处呼唤。

同学们,你们都已经15、16岁了,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细小的事,但却表现了父母对你们浓浓的爱,能给大家讲讲吗?

六、总结本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她就像一场春雨,一首诗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让我们一同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非常的熟悉,那就亮出你们的歌喉,释放出你们的感情,共同来诠释你们对母爱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2、如果你是史铁生,你会用第二人称给母亲写一则怎样的短柬呢?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写作实践:带着从《合欢树》一文中得到的启示,给你自己的妈妈写一则短柬,把不敢、不忍、不好意思向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一、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二。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6 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 7——12 思索合欢树

三、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课文以合欢树为题,第二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合欢树的来历和母亲培育它的过程,母亲为什么要栽这棵树呢?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这是融情于物的写法。

2.母亲去世后,作者对于母亲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

不愿去看——想去看——后悔没早去看 3.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义?

悲伤的方面: 享受的内容:

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 ①自己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②自己当年不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 ②写作成功聊以告慰母亲 ③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 ③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④想看合欢树也没看成 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简言之,就是虽然作者一想起母亲就觉得无限悲伤,但一回想其中浓浓的母爱,他就倍感温暖,沉浸其中就像被母爱包围着,所以说是享受。4.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1)合欢树象征着母亲

母亲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在合欢树中融入了母亲的辛勤、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希望。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无私母爱的象征,是母亲恩泽的物化。(2)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

当初合欢树就像残疾的我,弱小不健壮,在母亲的照料下,第三年,合欢树又长出叶子了,而且茂盛了。合欢树就像我一样,又显示了生命的活力,我想从事写作,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又过一年,合欢树被移栽在地上,能自我生存。像我一样,生活的信念坚定了,生活的处理能力也有了,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

若干年后,母亲去世了,合欢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的作品发表了,也获奖了,我已步入中年,身体虽残疾,可思想经历磨炼,意志更加坚定,性格更加成熟,对生命感悟更加透彻,事业也有所成就。所以,合欢树象征着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象征着事业的成就。

“我” “合欢树” 母亲

两腿残废 没有发芽 叹息,不放弃 开始写作 茁壮成长 高兴,常侍弄 事业有成 花繁叶茂 去世,没看到

母亲的恩泽

第三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散文之部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合欢树》选自人教版选修模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的第三单元“一粒沙里看世界”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亲情比较淡漠,更不太会珍惜亲情,加上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留守的情况尤为严重,他们自小和父母分开,他们的监护人要不是家里的留守老人,要不干脆是自己,因此,感受亲情尤其是感受母爱的体会就比较浅。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智商没有问题,但在情商上需要更好的引导。设计理念

(淡化语文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意在让学生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同时也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是真情,只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寻找。我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的一般知识外,还意在让他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伟大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思,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学会感恩,进而学会好好生活。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生活。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策略

读—悟—说—写(熟读课文,感悟其中的情感,说出自己的体会,写出自己对爱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和父母最感人的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一辈子也说不完,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多时候可能会忽略身边亲人对自己的爱,那么,课文中的儿子,和深爱他的母亲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合欢树》(幻灯片展示课题的同时,板书课题)

二、作者作品相关内容了解

(此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教师在一些内容的传授中应该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宜包办太多)

二、学生感知课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1、解决生字词

2、小组讨论问题(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

(2)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学生感知课文后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适当引导)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读完过后,你觉得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请找出来,并交流体会。品味语句,品味感情: 方式:师生交流

学生谈最触动自己的语段:

教师提供:(有的句子学生可能已经谈到,则不用重复)

①、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②、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⑤、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

此环节目的:

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感受母爱

总结:从这些动人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用她柔弱的身躯承担生活的重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母亲用那始终如一的执著的爱,温暖着我们寒冷的心灵,抵御着我们的悲伤,坚韧的燃起我们的理想之光。母亲不愧是一位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伟大母亲。可是,作为儿子的他却不是一开始就能理解的,真谓是

板书:“ 母深爱而子不解”

3、请找出有关作者对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内容,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小组再深入课文,讨论总结: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有关时间的词语。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

10岁时(孩童时),不理解——20岁(双腿瘫痪),忽略母亲的痛苦——30岁(小说获奖),母亲已经不再了,真的是

板书:子欲养而亲不待

三、重难点解决

1、文中为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为我们展现的?

2、文题为《合欢树》,你认为合欢树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小组讨论: 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适当引导:

(说明: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讨论完成,重点引导第二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导并总结,板书:亦子亦母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环节目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施情感教育。

总结:“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母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我们的记忆中,赞扬母亲的故事、诗文、名言警句有哪些?请课后收集整理。

四、课文总结 课本知识总结: 学生谈在知识上的收获:

1、人物描写方面的知识

2、写作方面的知识 教师提示:

1、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如母亲为我敷药的动作细节、母亲独自承受压力的心理细节、母亲鼓励我写作的语言细节。

2、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感情的冲击:

学生谈学习本课后的情感方面的体会。

五、歌曲升华主题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六、作业:

2、屏幕显示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文章:《趁双亲还在》。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同学们,趁双亲还在,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赶紧吧。不要等到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来后悔,在学校里,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不要让他们为我们操心,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我们要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微笑生活吧!

板书设计:

合欢树

母深爱而子不解

亦子亦母合欢树 子欲养而母不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妈妈:合欢树(儿子)——希望之树 儿子:合欢树(妈妈)——母爱之树

第四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本文平淡朴实的文字风格。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母亲对儿子真切的关爱和用心良苦,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在开始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朗诵,这是史铁生创作的散文《秋天的怀念》。(5分钟左右)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展示题目:合欢树(附图)

二、感知课文:

(一)、我们已经在课下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快速地阅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联系写作手法)预设答案: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1)一心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二)、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 板书: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 怄气)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母亲:用心良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板书继续: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

理解母亲的苦心

理解母爱的伟大 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三、过渡:

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一)、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二)、合欢树的由来:

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我们通过图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棵树。(ppt)

(三)、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四)、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五)、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处,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

为什么小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孩子通常看见谁才会不哭不闹呢?对,是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个不知名的小孩子看所看到的合欢树其实还是什么的象征?(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文末”提到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还会是什么?(启发学生自己说)

→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四、艺术鉴赏:

1、象征的表现手法,于“合欢树”中表达了丰富的象征含义。

2、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

五、作业:

1、推荐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对话四则》(关于生、死、事业、平等),冰心《纸船》

2、写一段300字随笔,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前150字揣摩作家的心意,以史铁生的口吻来抒写他对于生命的理解。后150字写自己对于生命的解读。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4合欢树 教学设计[推荐]

合欢树

【学习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重点)2.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重难点)3.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重难点)4.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重点)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县插队,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随笔集)、《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熏(xūn)

虔诚(qián)

晃动(huàng)...灸(jiǔ)胯上(kuà)偏方(piān)...逛(guàng)够呛(qiàng)偶尔(ǒu)...瞪(dèng)茂盛(mào)含羞草(xiū)...3.解释词义。念叨:说;谈论。惊惶:惊慌。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稀奇古怪:稀少新奇的,让人觉得诧异的。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请以此来理清课文思路。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访医寻药、到处借书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去世多年 由此,我们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的。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明确: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二)疑难探究

上述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 诵读第一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1)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2)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明确:故作轻慢、警诫勉励。

(3)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明确:“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诵读第二、三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1)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明确:①一心给“我”治病。“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对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2)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母爱?

明确: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3)“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明确: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3.30岁时小说发表

“我”发表小说,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明确:“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母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在我们的记忆中,赞扬母亲的故事、名言警句、诗文有哪些?

明确:故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名言警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诗文: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年轻时,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而在作者的小说获奖之际,母亲却已撒手人寰,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二、自主预习

1.合欢树的由来。

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明确: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2.请大家阅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明确:(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2)写合欢树的由来,当初误以为是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4)文末,再次写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强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二)疑难探究

1.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 的变化?请找出来。

明确:(1)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儿,“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我”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

2.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这个不知名的小孩子所看到的合欢树其实还是什么的象征?

明确: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四、板书设计

“我”

“合欢树”

母亲 两腿残废

没有发芽

叹息,不放弃 开始写作

茁壮成长

高兴,常侍弄 事业有成花繁叶茂

去世,没看到

五、拓展延伸

阅读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文章《趁双亲还在》片段,完成作业。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面对挚爱自己和自己挚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作业:结合学习本文的感悟,写一篇《重读______的爱》的随笔,5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合欢树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