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无理数》 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 教学设计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学生分小组讨论,组长带领组员动手剪、拼。各小组组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利用投影仪)教师演示拼图过程(播放课件)
2、探索新知 [师]a2=2中a是整数吗?是分数吗?
[甲生]因为12=1,22=4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能是整数。[乙生]因为 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有理数的范围。[生]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师]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可知,在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看来我们学的有理数的范围又不够用了。
3、做一做:(播放课件)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b是有理数吗?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师]在这题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 [甲生]因为22=4,32=9,所以b不可能是整数。
[乙生]没有两个相同的分数相乘得5,所以b不可能是分数。
[丙生]因为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所以b不可能有理数。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它就是——无理数。下面我们继续看课前播放的故事。(播放课件)
希伯索斯当时的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他们试图封锁这一发现,然而希伯索斯早己将这个发现偷偷传播出去了。可是后来还是被毕氏围捕,投进了大海,从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证实了希伯索斯的发现。
[师]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要向古希腊的希伯索斯学习,学习他为捍卫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加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师]找两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
[生]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h2=3。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
2、为了加固一个高2米、宽1米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位置加固一条木板,设木板长为a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2=12+22,即a2=5,a的值大约是多少?这个值可能是分数吗? [生]a的值大约是2.2,这个值不可能是分数。师总结,同时了解其余学生的做题情况。
(本环节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既是检查又是巩固、深化,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形成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与被肯定当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甲生]通过拼图活动,经历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我感受到生活中不仅有理数,还有无理数。[乙生]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在生活中寻找这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本环节设计意图:这部分有两个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1、必做题:课本习题
2、选做题:课本“试一试”
(本环节设计意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必做题面向全体,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创新空间,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研究、提高。)
第二篇:认识无理数
第二章 实数 认识无理数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辨别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
1.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2.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 1.无理数的探索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层次的提高,有理数的范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要对数进行扩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无理数的概念 拼一拼: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教学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教学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归纳结论】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又(1/2)2=1/4,(1/3)2=1/9,(2/3)2=4/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做一做:
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结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而是一种新数.同学们能不能确定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的大致范围呢? 请大家用计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还可以进行下去吗?a是有限小数吗?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这种不是有理数的新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做无理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这些数都是有理而3,45,0.38,0.17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51,-23,4.9·6·,3.14159,-5.232333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以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所在,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矫正与强化.【答案】1.(1);(2);(3)√;(4)√;
,3.14159;-5.2323332…,***…(由2.0.351,-2/3,4.96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还有哪些困难?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1.习题2.2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练习部分.这节课的内容是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是数的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是很重要的一节.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
第三篇: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
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a2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a2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5x0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
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
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2.1
六、教学设计反思
(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
(二)化抽象为具体
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
(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
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基.
第四篇:1 认识无理数教案
第二章 实数 认识无理数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辨别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
1.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2.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 1.无理数的探索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层次的提高,有理数的范围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要对数进行扩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无理数的概念 拼一拼: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教学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教学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归纳结论】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又(1/2)2=1/4,(1/3)2=1/9,(2/3)2=4/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做一做: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结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而是一种新数.同学们能不能确定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的大致范围呢? 请大家用计算器探索,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如下.还可以进行下去吗?a是有限小数吗?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对这种不是有理数的新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做无理数.如: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这些数都是有理数.而3,45,0.38,0.17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1.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51,-23,4.9·6·,3.14159,-5.232333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在下列每一个圈里,至少填入三个适当的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以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所在,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矫正与强化.【答案】1.(1);(2);(3)√;(4)√;
,3.14159;-5.2323332…,***…(由2.0.351,-2/3,4.96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还有哪些困难?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1.习题2.2第1、2、3题.2.完成本课时练习部分.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这节课的内容是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是数的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是很重要的一节.培养了学生分类归纳的思想.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一些同学还不是很好,只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梯田文化教辅专家
第五篇: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 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
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甲]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生乙]因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知a2=2.[生丙]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生甲]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生乙]因为111224111,,,„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224339339以a不可能是分数.[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活动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这个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议一议】: 已知a2,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a2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222
(三)、合学应用 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x22x0的x.解:
(四)、整理反思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
(五)、当堂评价
1、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
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六)、变练拓展
1.请你在方格纸上按照如下要求设计直角三角形:(1)使它的三边中有一边边长不是有理数;(2)使它的三边中有两边边长不是有理数;(3)使它的三边边长都不是有理数.2.下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连结这些小正方形的若干个顶点,可得到一些线段,试分别找出两条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和三条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解:如图,AB=2,BE=1,AB、BE是有理数.AD2=AB2+BD2=22+32=13,AC2=1+1=2.AE2=AB2+BE2=22+12=5.AC、AD、AE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