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69-89250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1-30 16:39: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1.播放礼物视频。

谈话:小朋友们,新年快要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新年礼物(边说边播放视频,伴着过新年的歌曲,学生跟着一起唱)

2.找一找物体上藏着的图形。

师:在这些礼物上还藏着一些可爱的图形呢!老师从中选取了一部分礼物,请你和同桌一起把藏着的图形找出来。

学生同桌交流,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指名一学生到屏幕上描,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描。)

3.从每个图形中截取一部分。(展示学生描好的图形)谈话:刚才小朋友们从这些礼物中描出了这么多可爱的图形,真了不起!老师从这些图形中截取一部分(边说边操作)像这样从每幅图中都截取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截取出的这些图形。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演示flash动画:伴着过新年的歌曲出现很多的礼物,借助动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欢乐的礼物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白板画笔功能描出礼物面上的平面图形,并从每个图形中截取一部分,为下面的分类活动提供材料;明确研究材料的来源,为进一步研究角提供依据。】

评论(0)活动2【讲授】

二、自主探索,明晰“角”的特征。

(一)初步感知,体会特征

1.把截取出来的图形根据边的特点分类。引导观察: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能根据边的特点把它们分分类吗?(过程中推进:先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呢?学生活动:动手分一分。)反馈:你是怎么分的?每一类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一类图的边是直的,一类图的边是弯的。

生2:一类图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一类图的边有弯有直。命名:直边图形

曲边图形

交代: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直边的图形。2.聚焦直边图形,明晰这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

跟进发现:观察这些直边的图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这两条边都连接在一起;

生2: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表扬: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

3.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有一个新的名字: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4.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师:(指着屏幕)这几个图形都是角,每一个角的两条直直的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标出顶点、边、边)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通过白板拖拉功能,根据边的特点随机将图形拉成两类,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清晰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的特征,并将曲边图形组合删除,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利用白板资源库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从资源库里拖出顶点、边、边,直观形象】

5.画角。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怎么一起来动手画一个角。先想一想,你打算怎样画?(给学生想的时间)

师示范画角。学生活动:在作业纸的反面画角。推进①:指一指画的角的顶点和边 推进②:画一个不一样的角

沟通:刚才同学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想一想,这些形状不同的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画笔功能和工具里的直尺,教师师范画角,再让学生利用白板的画笔和工具里的直尺,尝试画一个角,既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画角的方法,又使这一过程更加鲜活生动。】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谈话: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谈话:角对我们并不陌生,它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看一看,你能在身边找到角吗?(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3.找一找图形中的角。

过渡:角很顽皮,它不仅藏在我们周围,还喜欢藏在一些图形里,请你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4.做一做。师:刚才咱们在周围和一些图形中找到了很多角,现在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啊!(生: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咱们一起看一看!学生活动:动手创造角。展示学生造的角: ①用小棒搭出一个角 ②用吸管摆出一个角 ③用卡纸折出一个角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图形旋转功能解决了“图形与其位置、大小、颜色关系”问题,让课堂更具有灵动性;在找图形中的角活动中,利用白板幕布功能引导学生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很强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用照相机拍下学生做的角进行现场展现,收集学生课堂上动态生成资源,有利于课堂推进,使课堂互动学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评论(0)活动3【活动】

三、操作体验,感悟“角”的大小。

1.感受角有大有小。

出示钟面:钟面上也有角,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角。(出示三个钟面)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一样大吗?(不一样)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动手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造角的工具呢!(师操作活动角)仔细看,角变化了,你看到了什么?(生:两边慢慢张开,又慢慢合拢)

师:这个角与你们做的角有什么不一样?(生:这个角可以变大变小)像这样的角在数学上叫做活动角。想玩吗?(生:想)

生玩活动角,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反馈:怎样把角变大?怎样把角变小?(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3.活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可以变化的角呢!比如:夏天时我们常常用到的扇子,如果把扇子的两条边看做角的两条边,当扇子打开,角会怎样呢?

生:当扇子渐渐打开的时候,角渐渐变大。我们常用的剪刀上的角怎样变化的呢?仔细看!(播放剪刀渐渐合拢的视频)你有什么发现?

生:剪刀渐渐合拢,角渐渐变小

小结:是的,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拖拉功能将钟面上的角拉下来,为比较角的大小做好准备;利用白板演示flash动画:扇子渐渐打开,剪刀渐渐合拢。通过观察扇子渐渐打开,剪刀渐渐合拢的过程,既让学生感受到活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又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再一次体会角的两边渐渐张开,角越来越大;角的两边渐渐合拢,角越来越小,更加形象直观。】

评论(0)活动4【活动】

四、欣赏总结,了解“角”的应用。

回顾学习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角的呢?(同桌互相交流,反馈)

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

谈话: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正是因为有了角,才使得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播放生活中角的视频)

拓展延伸。师:看来角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其实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去探索。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演示flash动画:生活中各种建筑、桥梁中的角视频。通过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使学生感受到角的美以及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有大有小。

第二篇:《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范季桂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 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引入新知。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图形王国里的一们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们看一看它是谁?

2.课件出示一些实物,闪烁“角“的部分,引导学生欣赏。3.它是谁?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订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自主发现

1.想: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来说一说。2.课件出示几个物体,让生仔细观察,找它们上面有角吗? ①(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②钟面上的角又藏哪儿啦?(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③红领巾上的角呢?(课件展示)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下来.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说说你的发现。

(三)认识角各部分名称。1.让生摸一摸角,说说有什么发现? 角有个尖,很刺手。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2.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顶点和边 看看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呢?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四)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1.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2.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我们先画一点, 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 这是它的„„, 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为了便于区别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 1,读作:角 1。(教师板书)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3.学生画角,标出它的顶点和边。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练习1.辨角。

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课件出示相关练习)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课本 63页“练一练”中的第二题,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请一名 学生板演 集体讲评)。

四、比较角的大小

1.玩一玩,(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 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 请你拿出来, 玩一玩。在玩的过程,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生汇报交流。

2.角是有大小的。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 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3.比一比

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较呢? 请同学们将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学比一比,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指两名学生上前比,说说比的方法

老师小结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观察我这儿的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一个边短但张口大),你们认为哪个角大? 学生讨论汇报

通过比两个角。发现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2.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 , 角的秘密还有很多 ,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 , 找到更多的角 , 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记作:∠ 1

第三篇:《认识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67页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必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学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这些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同时低年级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增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教 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法学法: 学 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 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两根硬纸条、图钉 学 具:三角板、正方形纸、两根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方面:

1、做数学。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就会忘记;看见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力求不拘泥于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依据以上几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老师的讲桌上有一个——(引导学生说出三角板)师:谁能猜猜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板呢? 生: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师:有3个角?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它的3个角在哪儿?

请一名学生上前指出3个角,此时学生指的一定是三角板的3个顶点。师:噢!尖尖的这个是角?想想你指的完整吗?老师将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它好像就是一个点,你能将这个角完整的指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指角方法,“∠”这样的图形是一个角。师:现在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和老师一起来摸一摸这3个角。(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指角方法进行摸角)师:手摸到其中的一个角上,(教师指角的顶点处)摸到这里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有点戳手。

师:角的两边又是怎样的?(教师指角的2条边)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角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起进角的世界,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对角角已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课始,我出示学生熟悉的三角板,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角”。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探究体验、加深理解

1、找生活中的角

师:角是一个颇皮的家伙,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上及平面图形之中,让我们找一找图中的角。

课件出示:红领巾、钟表、剪刀,请个别学生上前指出图中的角,在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教师纠正语言,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师语言:红领巾的两边组成了一个角,钟表上两根指针相交于一点上形成了一个角,剪刀上的2个刀刃形成了一个角。

师:咱们将图中的角都请下来。(课件显示从立体到平面)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本环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这一层次我先出示三个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从中找角,学生找到一个角我就点击课件让角闪烁。三个物品中的角全部找出后我移下其中的三个角,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中的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数学中角的样子。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这些图形都被我们称作角,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尖尖的一个点。(教师随机板书:·)

生:有两条直直的边/两边直直的。(教师随机板书:∠)

师:我们将尖尖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2条直直的边叫做角的2条边,(教师随机板书)角的2条边相交于这一点上,所形成的夹角就是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的角,注意看!像这样的一个图形我们叫做角。(教师用手势表示角:∠)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1个顶点,2条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条直直的边)

师:说的真棒!一个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直的边。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游戏辨认角

师:知道了角的特点,我们来认一认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4、角的标记

师:真聪明!当角的个数过多时,我们一般会在角符号的后面标上数字或字母来区别。例如:这个角,我们用小弧线连接这2条边,在后面写上1,想一想,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是第一个角。

师:表示这个第一个角,我们怎么读它呢? 教师引导学生读角,读作:角1(板书)

师:我们在写它的时候可以记作:∠1(板书),同学们看这个符号就像一个小小的角。

师:如果还有第2个角,我们读作角?记作∠?

生:读作:角2,记作:∠2

4、标出图中的角

师:真不错!那让我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的角,并给它们标上数字来区别。

课件出示: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角,并标上角符号。提问学生图⑵除了上面的4个角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角。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用圆弧标出找到的角,并标上序号。这一组题目是对前面学习的记角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来制作一个角呢?(想)

请用你面前的两根硬纸条和图钉来制作一个角,小心不要将手儿扎了,不会做的同学看老师示范。(教师进行示范)

师:请把你做好的角举起来展示一下。

学生举起活动角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请将你手中的角的大小调整到与老师手中的角一样的大小。

学生活动

师:请把你手的角变大一点,再变大一点。

师:请把你手的角变小一点,再变小一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师:想一想,你是如何使手中的角变大变小的?1分钟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说一说,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

例如生:把两根纸条往外拉,角就大,往里拉,角就小。

教师纠正:2根硬纸条就是角的2条边,把2根硬纸条往外拉,其实就是将2条边向外张开,张开的越大,张口越大,角越大,相反,往里拉,就是将角的两边向里合拢,合拢的越小,张口越小,角越小。你能再说一遍吗?

师:还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请一名学生说说

师: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演示活动角变大变小,并出示文字: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设计意图】: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进行将角变大变小的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让小的角变大,又如何让大的角变小呢?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活动后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要将这个角copy成2个角,2个角的大小怎样?(课件出示)

生:一样大。

师:好!现在我要将蓝色的角变大,角有没有变大?(课件显示将角的两条边沿长)

学生讨论,开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没有变大的,经过思考之后回答没有变大。教师询问学生原因。

师:其实,要想知道角有没有变大,只要比较一下就ok了,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可是怎么经较呢?

生:将两个角重叠。师:好主意,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1条边也对齐,来比较2个角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课件演示比较的过程)师:从这里,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2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课件演示将变长的2条边再次缩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出示大小一样的两个角,并将其中的一个角的边沿长,问学生角变大了没有?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我就让双方进行辩论,经过辩论与说理学生发现要想知道角有没有变大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的,通过观察重叠后的角小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接着又用多媒体演示将变长的2条边再次缩短,加深学生对这一发现的印象。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玩角,比角,自主探究角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深化训练、拓展升华

1、课件出示习题,学生比较角的大小。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角的智力游戏,你们想现吗?(想)师: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纸,它有几个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出示题目:请你在这个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角,数一数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 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活动,教师最终以课件形式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剪法,针对同一种剪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找到的角的个数也是不同的,同时在剪角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善于动脑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动脑想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评价。

第四篇:认识角教学设计范文

《认识角》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筋、钉子板、小棒、纸、硬纸条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三、教材分析: “认识角”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1、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角、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创造角、比较角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同时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知道角有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2、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长短无关。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与学生互动的手段探究新知,分别运用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猜图形:猜一猜老师的袋子里分别装着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三角形、六边形)问:这些图形上都有什么呢?(都有边,都有角)每个图形上都有几条边?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入,调动起学生想参与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1、认识角(1)出示例题图:

【百度搜索】电子教材:http://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动过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

2、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大小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以及角的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两个难点,教师还是没引导好。在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时,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环节的设置不是很好。应该先出示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小三角尺,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是有困难的,此时应该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如果这样安排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3、体会角的大小与比角这两个活动可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角中去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比比看谁的角大,角大的要怎么变小;角小的要怎么变大。”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可以说数学活动在每个课堂都有,有的数学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但活动后到底有没有取得效果呢?是否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呢?是否真正体现了数学的魅力?这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第五篇:认识角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认识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

1. 创设情境:出示书上64页主题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还隐藏着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把它找出来。(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发言)

2.出示:上面的图形都是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1.感受角的基本特征

谈话:看到这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出示三角板)学生摸角的顶点和边并说出摸的感觉。

让学生摸摸一个顶点,有什么感觉。(尖尖的)顺着点往两边摸,有什么感觉(直直的)。师:我们刚才摸到的就是角。2.学习画角

师板书画角:先画点,顺着点画一条线,这条线什么样的?顺着点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数学上的角。(画出角的符号)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数学家为了称呼方便,给各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角的边。(多媒体演示画角,学生书空)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3.找一找:在你的周围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可让学生具体指出某一平面上相应的角的顶点和边,以突出角的定义)

(二)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听说我们今天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呢,那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呢,请看大屏幕。(“想想做做”1)

1.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2.继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想想做做”2)

(三)制作角——提供材料,操作内化。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既然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个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角,好吗?那现在,用准备好的材料,小组活动,开始。

2.独立尝试。请学生合理选择自己身边的材料亲自做几个角。

3.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制作方法,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要求小组内交流时说清楚是用的什么材料,是怎么做出来的?

4.展示成果。

展示作品,介绍一下你做的角,说出各部分名称。

(四)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1.动手操作,感悟体验。

其实除了小朋友的这些方法外,我们的钟面上也可以造出一些角来呢,请看大屏幕。

① 出示65页例题,转动钟面上的指针,引导学生:钟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角是有大小的)你能看出那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② 两位同学,一人拿一个活动角。先一人做一个角。

谈话:他们两做的角一样大吗?怎样比较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体会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的方法)

提问:你能做的比现在这个角大一些吗?大家看,他是怎么做的?那你能把这个角边小一些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那我们看现在这两位同学做的角,谁的大,谁的小呢?

使学会体会:要改变角的大小,就要改变两条边叉开的角度。2.实践比较,迁移内化。(“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演示,说说扇面或剪刀上的角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进一步讨论: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打开时,上面的角越来越大;合拢时,上面的角越来越小。)

总结: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如果你是角的话,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你。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角。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其实角还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学习。

《认识角》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