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摇篮曲音乐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69-1055761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30 15:33: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摇篮曲音乐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摇篮曲》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是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通过音乐作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教材分析:

《摇篮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为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音乐。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用连贯、流畅、柔和的声音演唱音乐作品。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感受、演唱的过程中,了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蕴含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装饰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组织教学 欣赏与感受

1.师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使用对比音乐欣赏法,最短的时间比较直击主题。2.出示主题《摇篮曲》

3.聆听音乐,说出听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音乐 4.简介作者以及生平的主要作品 学唱环节 1.发声练习

2.解决节奏,提炼难点,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3.学唱,并且互相评价

4.师提问:摇篮曲的作用?声音如何? 拓展部分

1.多媒体出示两首不同体裁的摇篮曲,对比欣赏,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教师分别播放莫扎特的摇篮曲和中国东北民歌的摇篮曲 师生共同小结摇篮曲的风格特征。2.总结摇篮曲的定义。知识总结部分

1.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摇篮曲,由此话题引出“母爱” 2.通过图片展示母爱 3.通过诗句感悟母爱 4.总结与演唱部分

第二篇:【教学设计】摇篮曲_音乐_初中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酝酿情感

导入部分播放音乐东北民歌《摇篮曲》,幻灯片出示妈妈哄宝宝睡觉的画面,让学生说说歌曲名字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使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画面表现了妈妈在哄心爱的宝宝睡觉的情景,画面充满了温馨、甜蜜、安静。

2、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摇篮曲这种体裁,出示课题。

3、连线游戏,深化对摇篮曲体裁特点的认识。

(二)、视听结合,回忆母爱。

1、视听歌曲

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要求:闭上眼睛,用心体会歌曲。(设计意图:视听采用外文版,学生可以完全从音乐的角度感受歌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交流体会

听后,请学生们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感受。

(设计意图:速度和力度同学们很容易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以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回答;对于音乐情绪的感受人人各有不同,可以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看法。)

3、了解作者——勃拉姆斯

由于本课《摇篮曲》为创作歌曲,引出作者勃拉姆斯,并简单介绍。

师:本首《摇篮曲》就是一首创作歌曲,他的作者勃拉姆斯„„大屏幕出示作者简介,教师简单介绍。

(三)学唱歌曲,品味母爱。

1、聆听歌曲,设问:歌曲有几个段落?引出对单二部曲式的认识。大家对那个段落印象深刻?

2、分段学唱。

3、师弹奏歌曲第二段旋律。

要求:听第一遍时,静听;第二遍时,用“LU”轻轻哼唱,第三遍加入歌词演唱。

4、进行难点练习

强调倚音的练习,并引导学生在歌曲八度大跳时,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并进行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本首歌的难点正是体现歌曲温柔、细腻的关键,容易发现,却不容易掌握,因此,首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学唱及表现歌曲扫除障碍。)

5、第一段:弱起小节及3-5-1音阶的处理与音准。

6、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处理和情感的抒发)

7、鼓励学生进行独唱表演,教师点评并辅导。引导学生背记歌词,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声情并茂地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完整呈现学生学习情况,初步体验技能训练效果)

(四)探索与实践,深化技能学习

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可利用教室内资源自编自导进行演唱排练,教师负责音响播放及侧面观察、引导。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式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作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强化演唱及表演技能。)

2、分组展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五)、拓展延伸、感恩母爱

欣赏舒伯特摇篮曲并明白《摇篮曲》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

2、通过对中外摇篮曲的演唱和欣赏,学生讨论、复习摇篮曲这种体裁的音乐特点。

3、母亲节来临之际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例如,帮妈妈洗洗脚,帮妈妈干家务,或为妈妈深情的献唱一首《摇篮曲》等等。

4、《摇篮曲》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三篇:小学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

课题: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 舒伯特《摇篮曲》 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欣赏聆听与歌唱表演)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摇篮曲》安详柔美的意境,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并让孩子懂得感恩。

2.听唱结合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能用有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深情、亲切的情感平稳的演唱《摇篮曲》,唱出安详柔美的意境,表现摇篮摇动的形象。

3.体验“摇篮曲”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学习4/4拍号的知识。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附点音符的掌握感知附点节奏,突出歌曲摇的感觉。

教学重点:

1.听唱结合,能用有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深情、亲切的情感平稳的演唱《摇篮曲》,唱出安详柔美的意境,感受摇篮摇动的形象。

2.用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舒伯特《摇篮曲》。唱出歌曲温馨静谧的气氛。

教学难点:

1.体验“摇篮曲”这种体裁所表现得音乐特征与风格。2.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附点音符的掌握。教学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通过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演唱《摇篮曲》。渲染温馨静谧的气氛,以感恩父母的心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达到情感方面的升华。本节课以聆听和表演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突出聆听的重要性,在聆听的基础上的渗透爱的教育。

教学创新点和特色:作为欣赏及表演课。通过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及集体讨论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在歌唱表演上教师通过示范用自身真挚的情感演唱、加以肢体语言、审核和眼神来感染学生,以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教师范唱在整节课中取到关键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示范模仿的作用。以解决歌曲中装饰音的演唱和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课前播放乐曲《烛光里的妈妈》烘托气氛)

二.导入

(课件展示)小故事《最贵的土豆泥》

师:同学们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我们今天这节课开始了,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叫《最贵的土豆泥》。在二百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位少年在街上徘徊,这时的他很饿,由于家里很贫困,他没有钱买吃的,他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他就拿起来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他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他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他一份土豆泥。这首曲子很快在世界上闻名开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少年啊?

三、新课学习.(简介舒伯特):

师: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有“歌曲之王”的美誉。他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十四岁就开始创作歌曲,在三十一年短暂的人生中,共创作了近千部作品。代表作有《鳟鱼》、《菩提树》、《魔王》等等。认识了这位少年,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的这首优美的曲子呢?

生:(略)

1、初听舒伯特《摇篮曲》。

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并感受歌曲的意境。

师:你听到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可以用歌词来回答)你能说说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吗?

生:有种要睡着的感觉……妈妈在轻轻摇着摇篮,小宝宝慢慢入睡了…… 老师归纳:这是一首摇篮曲表达了乐曲温馨静谧的意境,节奏舒缓、平稳,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慈爱的柔情。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 生:同桌进行交流。

老师归纳、介绍《摇篮曲》: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他原是母亲抚慰孩子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常常有摇动感。

2.复听歌曲。

师:在聆听的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二,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的感情,请孩子们在音乐书上选择适合于《摇篮曲》的词语,涂上颜色。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思考)

师:歌曲欣赏完了,先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哪组同学代表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略)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老师现在把大家的回答总结一下: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所以应该用慢的速度,亲切、轻柔、深情、平稳这些词语来演唱歌曲。

3.新歌学唱 ⑴视唱歌谱。(出示五线谱)

请同学们找出五线谱版上的“do、re、mi、fa、sol”各音的位置,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然后跟琴模唱曲调。

师:清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把找出《摇篮曲》五线谱版上的“do、re、mi、fa、sol”各音的位置。

师:大部分同学可以把音符找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2)分析歌曲:

再现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结构规整。拍号:4/4拍指挥图式,强弱规律、附点四分音符。装饰音:(前倚音)唱法——作用(不解决)(师指导学生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突出次强拍的演唱附点四分音符教师作示范,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把强拍和次强唱得强一些,第二、四乐句学生自学。)

师:老师已经指导大家如何演唱歌谱了,现在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来演唱一遍歌谱,在演唱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老师刚刚强调的地方。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完整演唱歌谱)(3)哼唱歌谱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用哼鸣“ u”来演唱歌谱,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教师示范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4)连贯流畅的唱完整的曲调。手还要划拍。4.再聆听《摇篮曲》。要求学生轻轻哼唱(1)跟着音乐唱歌曲

(2)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3)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5.演唱歌词(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师第一段歌词,生第二段歌词,第三段师生一起)(2)演唱歌词

师:经过刚才歌谱的演唱,歌词的朗读,大家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它。首先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同学们欣赏迅速熟悉三段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范唱歌曲,学生欣赏并熟悉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发现并改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完整演唱歌曲唱出温馨静谧的气氛表现出歌曲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了解决装饰音作用问题。)

(3)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6.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师:很好,老师发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学会这首舒伯特的《摇篮曲》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老师再把这首歌播放一遍,大家可以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检查一下自己哪里还唱得不够好,把它改正过来,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自己来唱,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唱。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准备)

师:老师看到,大家刚才都在认真地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老师可以给你伴奏。

(学生到前面展示,教师伴奏)7.学生完整演唱《摇篮曲》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精彩,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演唱这首歌!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四、审美拓展

东北摇篮曲(课件展示)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啊。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啊……

师:同学们,我们学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我们东北的民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试着比较一下中外“摇篮曲”在表现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并思考)

师:好,谁能来总结一下,中外“摇篮曲”在表现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生:(略)小组讨论

师小结课件展示:

1)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2)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3)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五、爱的教育。(感恩回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欣赏了东北民歌《摇篮曲》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有怎样的感受和收获?

生:(略)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也非常感动。确实,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很不容易!一方面,我们要在生活上的各个方面帮助父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当然,这种回报应该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天……

六、结束部分

师:在今天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演唱《只要妈妈露笑脸》,的第一部分,同时也用这首歌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教师播放《只要妈妈露笑脸》,师生共同演唱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4/4拍 强弱次强弱 装饰音:前倚音 奥地利 舒伯特

慢 亲切 轻柔 深情 节奏平稳 装饰音:前倚音

第四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新密市实验小学 龙建敏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妈妈的歌》中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摇篮曲》的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和不同形式演绎的《摇篮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思路:以《摇篮曲》为本课中心,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导火线,围绕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演中从音乐,戏剧、美术中感受,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人文完美的结合渗透,体验大师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共鸣,激发情感,释放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出示摇篮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拿出可乐、牛奶,问:“这两种饮料大家都喝过吗?想喝么?”不过今天我们不喝饮料,而是一起来品品音乐的味道。这里有两段音乐,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品一品它们的味道是像牛奶还是像可乐,为什么?并想一想它在你们脑海里会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1:“第一首感觉像牛奶,甜甜的,美美的。”好像看到了天使在飞,一边飞一边在唱着歌、弹着琴,很美好;

生2:“第二首像可乐,很刺激。”感觉像过年,放着鞭炮很热闹!”

生3:“听第一段音乐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夜晚,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特别安静;第二段音乐像来到了战场上,战斗打得很激烈。”

师板书: A、甜美、安详 B、刺激、热闹 ……

2、师出示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想象为图画选择上面的音乐应该是哪一个?为什么?(速度、力度、情趣生回答)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讲舒伯特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生平简介,引发学生兴趣。)

师:舒伯特有一天漫步在街头,感觉很饿,不自觉的走进一家餐厅,却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想找个熟人,也没有。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报纸上刊登着的一首诗,就是这首有克劳谛乌斯写的诗,于是他就叫侍从招来笔和纸,很快谱了曲。就是这首摇篮曲,于是作曲家就用这首歌曲,换取了一盘土豆,解决了肚子问题。他去世30年后,这个作品卖到了4万法郎。

师:他一生创作了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他的朋友说,他把看到的都写成了歌,有时候,一个早晨就写5-6首。而且大部分歌曲成为经典作品,还有些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由于他丰富的创作,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歌曲之王。”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舒伯特的《摇篮曲》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来感受舒伯特的摇篮曲,并用右手在空中画出旋律线。

2、复听《摇篮曲》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3、再听《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

4、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5、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6、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

“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解决歌曲难点:装饰音(运用比较法,师唱两种大家听(唱两种都带歌词的),感觉哪种演唱更加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学生:讨论选择)

7、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师:人们处于对他作品的喜爱,这首享誉中外的《摇篮曲》被编为各种演唱形式,请大家听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合唱形式的摇篮曲

学生聆听合唱《摇篮曲》。教师小结:改编后的歌曲,更加突出了母爱无私的爱

四、情感升华(激发学生感受母爱的真挚和伟大)

1、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师: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结束。

五、课后延伸——进一步走进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摇篮曲》教学反思

送课下乡我教授了音乐综合课《摇篮曲》。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两首乐曲并比较和分析,概括总结出《摇篮曲》的特点。通过情感导入、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学习《摇篮曲》,体会这一体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绪,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最伟大无私的母爱,从而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一般来说,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以情感人,给人美的享受。2.将思想教育不着痕迹的融合于整堂课的教学。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知识点融入活动中,教学目标基本落实,学生参与性强,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教学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演多了一点点。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3.应使课堂更为开放,更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2、指导学生以有气息支撑的连音唱法,舒缓、恬静的学唱此首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的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妈妈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师简介摇篮曲的体裁及创作过程。

简单了解作曲家勃拉姆斯。(课件1~4)

二、自学

1、播放范唱歌曲《摇篮曲》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2、让学生朗读歌词,从歌词中体验歌曲情感。

3、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学生欣赏并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这首歌的?(课件5~8)

三、展示

1、教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解决下列问题:

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

八度大跳处运用气息支持唱出纯净、柔和的声音效果。

歌词中“贝”“魂”“帝”“你”等字咬字后牙关应尽快打开,声音要自然。

注意长音与装饰音的吐字咬字与归韵,并唱得轻松自如。

(5)随着旋律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真挚的爱。我们演唱时可以这样:

1、学生逐字逐句练唱,教师听辨并进行对比范唱,学生审听声音效果再反复练唱。

2、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带动学生充分体会与理解声音的感觉后进行练唱。

3、学生进行对比范唱,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正确声音效果后进行练唱。

四、探究

我们刚才演唱的特别好,母爱是伟大的,摇篮曲的歌词、演唱形式虽不同,但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几首摇篮曲,(让学生欣赏课件上其他几首摇篮曲),感受并讨论曲子的异同。(课件9)。《摇篮曲》表达了一位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情景。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回报我们的母亲呢?(课件10~12)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较完整地演唱勃拉姆斯《摇篮曲》。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作业设计:学唱其他版本摇篮曲。

摇篮曲音乐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