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_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_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33页“解决问题”
原实际问题的编排设计为: 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设计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题意。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运完8吨煤?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由于学生是二年级,于是把难度降低,可以找到不同方案,有有序地,有无序的,有全的,有不全的,通过补充、交流、整理,最后达到用列表的方法有序地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再选择恰好能运走8吨的方案。实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和体验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达到“不重复,不遗漏,不多余”地列举各种方案的目的,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能基础(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已经掌握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喜欢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技能
1.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过程方法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学习策略】
1.问题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通过自己对事物对现象的探索,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这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都会有积极的帮助。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记录等活动,逐步归纳并建构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意义,而不是老师生硬地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整节课的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列表法”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以此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成为交流协作的工具;成为提供丰富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成为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2.学生用的资源: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师:今天赵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去这个地方需要坐车去,车票一张2元钱。有2张1元纸币,4张5角纸币,可以怎样付钱?
2.预设: 1元 5角02
0 4
3.师:是否有遗漏、是否有重复呢?
师:怎样能做到不重不漏?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
生:从1元考虑,最多2张,然后1张,最后0张。分别看一下还差几张5角纸币。
4.师:他是从1元入手考虑的,还可以从5角入手考虑,这就需要一定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付钱场景,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着“运用策略”解决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补充课外知识,渗透爱国教育。
师:车票买完了,让我们出发吧,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煤场。
你知道吗?我国地大物博,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几亿吨,非常多。这是我国煤炭分布图,这是个城市煤炭资源占有量的饼状图。在很久以前,人们亲自到煤洞挖煤,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用机器来挖煤。
2.师:煤挖出来之后,需要运煤,看一看在运煤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在等着我们。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是调度员,由你来安排发车你需要什么?
生:需要车。
师:还需要知道有多少吨煤。
生:还需要知道车一次能运多少。
师:也就是载质量。
资源准备Ppt补充条件:用下面两辆车(载质量2吨和载质量3吨)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运完8吨煤?
师:方案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多种,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我们记录在表格里。
资源准备ppt要求:同桌合作:
(1).思考:怎样派车能把8吨煤运完?
(2).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表格里。
师出示表头。
小组合作:列表法解决问题。(平板电脑)
资源准备ppt要求:资源共享:
(1).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的方案。
(2).浏览别人的方案补充在自己表格里。
(3).怎样做到不重不漏?
3.汇报
4.探索方法。
师:我们可以从哪入手考虑?
生:从载质量2吨的车入手考虑。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运煤吨数是多少?
生:2x4=8(吨)
师:这种运煤方案可行不可行?
生:可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也就是我们需要根据2吨的车来调整3吨的车。
师:哪种方案更好?
生:方案1和4更好,恰好运完8吨煤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次)载质量3吨(次)运煤吨数(吨)
1408√
2319
32210
4128√
5039
师:还可以从哪入手考虑?
生:从“载质量3吨”的车子入手考虑。
6、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列表,完成填表的过渡。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培养数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三)、巩固练习
1.自主选择不同任务(平板电脑)二选一
任务一:
资源准备ppt:用下面两种蛋托装鸡蛋,如果每个蛋托都装满,怎样放能恰好装完32个鸡蛋?
(1)用列表法,先填写表头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任务二:第33页“做一做”。
资源准备ppt:如果要买一顶30元的帽子,你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可以怎样付钱?
(1)用列表法,先填写表头。
(2)找全所有付钱方案。
(3)标注可行方案。
师: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
学生独立尝试列表解决问题。
2.生生互评
选择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把枯燥的练习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中,前后呼应,促使学生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不重不漏 有序
第二篇:人教二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及练习一的题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
师: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出示主情境图。
师: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在买面包,有的在„„
师: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出示情境图(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师: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2)交流。
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讨论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生1:我把原来有的22人和又来的13人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再从35里减去走了的6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列式为:22+13=35(人)
35-6=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 22+13是先算什么?35减6是再算出什么?
生2:我的想法和他(生1)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13-6=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哦,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13是先算什么?再减6是再算出什么?
生3:我从原来有的22人中减去走了的6人,就是还剩多少人在看戏,再加上又来的13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列式为:22-6=16(人)16+13=29(人)
师: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6是先算什么?16+13是再算出什么?
生4:我的想法和他(生3)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6+13=29(人)。
师: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5:我从又来的13人中,让6个人去补走了的6人的座位,再加上原来有的22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列式为:13-6=7(人)
7+22=29(人)
生6:我的想法和他(生5)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13-6+22=29(人)。
(第三种方法可能想出来的不多,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就不引出了)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2)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3)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么?
5.归纳。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你们的这些想法都对,这几个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点不同,但都能解决“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几人”这个问题。
小结:像这样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要先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题方法。
练习2:
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么?(车上原有15人,到达动物园站后,下车5人,上车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练习3:202_年世界杯,亚洲只有4个国家的球队参加,中国队就是其中一支,在预选赛中国队凭借自身努力战胜了其他队伍,挤入亚洲四强,我们来看看202_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中B组五个球队的积分统计表
看着这个统计表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本领?
2.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用一双亮眼睛认真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授课人:张定太
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解答先求总数的两步计算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3.使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具准备:投影片或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人新课 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1)让学生解释说明这句话里包含的信息。
(2)让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2.提示内容。
出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应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板书内容。)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9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2)交流。
师:大家来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预设1:画形象示意图表示题意。
(3)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师:第一幅图能表示清楚题意吗?
预设:不能。看不出买6元一个的碗和买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师:第二幅图中两条线段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它们是同样的长度呢?(4)请学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引导学生从第一条线段图上的信息出发进行分析:已知每个碗6元(单价),又知道正好买了6个(数量),就可以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价)。知道了这笔钱有多少,就可以求用这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1:6×6=36(元)36÷9=4(个)
预设2:列出综合算式:6×6÷9 =36÷9 =4(个)
(3)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3)汇报交流后,让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第7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2.第74页第12题。3.第72页第13题。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字编码》教学案例
授课人:阴仁政
内容: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初步了解身份证编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3、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初步学会编码。教学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编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
从而揭示内容: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有关数字编码的数学课,我很高兴,相信你们也很感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
生:邮政编码。
师: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课件出示第77页)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信息。邮政编码由六位数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身份证号码(1)地址码。
①通过查询直接汇报出地址码的相关信息。②汇报的信息不具体、不全面,教师引导得出。(2)生日码。
看到生日,你还能知道年龄。(3)顺序码
顺序码表示在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中的顺序。第17位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4)效验码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未来社会将更是一个数字信息时代,还有许多数字编码有待我们去发现,等着我们去设计,希望同学们
四、课堂作业。
“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412 ***311 ***240 ***161
三年级数学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案例
授课人:邹春林
内容:教材第52-55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通过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
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 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咱们一起玩一会摆小棒的游戏吧!
让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由组长安排先让其中一个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再要求第二个学生白的正方形个数相当于第一
个同学摆的2个那么多。
师:你用了多少根小棒:列算式计算一下。生:我用乘法计算得出4×2=8(根)。
师: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要用2个4根,也就是2个4根可以说成4的2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
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板书内容)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例3情境图)生1:我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生2:还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摆出8根小棒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摆出4个8根的小棒来表示,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生2: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4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来表示4个8元,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第7.8.9.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第11.12题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学习内容:教材第99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
3、4题。
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习重点: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三(1)班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自学交流,解决新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方阵,3个方阵,每个方阵8行,每行有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画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想?小组内交流意见。
3.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用()×()=()(人);
再用()×()=()(人)。
(2)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用()×()=()(人);
再用()×()=()(人)。
(3)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有几行,用()×()=()(人);再乘以每行的人数,用()×()=()(人)。
4.比较这几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你的见解。
三、展现提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达标测评:
(1)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盘鸡蛋有5行,每行有6个,共有8盘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方法一:
方法二:
(2)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跑道每圈400米,每天跑2圈,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3)每箱有24瓶啤酒,一层放4箱,可以放3层一次可运多少瓶?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游泳池长25米,游了3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5)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