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肇庆四会市会城中学
潘翠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设想: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人生体验”为主题,《散步》是一篇体现浓浓亲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作品含蓄隽永、富有哲理的语句,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选材能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老师启发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淡化了那份恬淡宁静的温情,往往削弱了那份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使他们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课前预习:
(1)推荐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搜集整理作者的相关介绍。(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公益广告,感慨颇多。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视频《妈妈洗脚》)
2、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可能谈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尊老爱幼
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3、师小结:你们说得很有好,很有见解!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同学们学习语文,常常有困惑,尤其是学习阅读,今天老师教给同学们一种方
法:悟文本;悟写法;悟生活。首先让我们走进文本。)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请同学们当回小老师)嫩芽(nân)霎(shà)时 拆(chāi)散 熬(áo)过 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点ㄧ理论~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为了更好地回答在朗读时提出的问题,先抢答几个小问题:散步的时间是?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4、引导学生“说事”。(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
5、明确。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问题探讨:
A、散步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B、我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
(明确:走大路。因为母亲老了,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C、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很尊敬孝顺老人。)
D:你觉得一家人中谁的权力最大? 同学们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1:我觉得“我”的权力最大,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
生2:我认为母亲的权力最大,因为文中的“我”很顺从母亲。生3:我觉得一家人是不存在谁的权力大与小的问题,一家人应该是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相互体谅,这样才是幸福的一家。
E:后来母亲为什么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生1:因为母亲疼爱孙儿,改变了主意。
生2:因为母亲相信儿子,她认为走不过去的地方儿子会背她过去的。
老师明确:你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把你们两位的答案综合起来老师认为是最佳的答案了。
师:从以上的这些来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生1:是幸福的一家。生2:是和谐的一家。生3:是温馨的一家。生4:是相亲相爱的一家。生5:是尊老爱幼的一家。„„
老师过渡: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精彩,用词准确。
三、研读赏析,寻找美点
师: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美吗?说明理由。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原文中表示出来。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相互研讨,说出你们独具慧眼发现的美。
(学生阅读,相互研讨,几分钟后)
生1:景色美,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这段描绘出南方初春的景色,很优美,同时用春天来祝福母亲永远健康、长寿,让人们珍爱生命。
生2:我也发现文章中景色很美,最第七段中也有景色描写的句子,并读出来,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是母亲看到的,也暗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让母亲对生命充满信心,对生命充满希望!
生3:语言美,我觉得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我的儿子虽然很胖,但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你说得很好,是的,这是语言的对称美,这样的句子富有情趣,音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美感。谁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
生:又找出了其它相关的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其中的美。男同学读上半句,女同学读下半句,文章最后几句含意丰富,我们齐读。
师:同学们还发现文章什么地方美?
生1:人物形象美,文中的“我”尊老爱幼,形象高大;儿子聪明懂事,让人喜欢;妻子温柔贤慧,令人敬佩;母亲慈爱善良,可亲可敬。
生2:我认为文章的构思美,本文写了一件平常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却反映了一个大的主题------尊老爱幼,手法巧妙富于美感。
师:同学们回答得太精彩了,你们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也越来越美了,老师更加的喜爱你们!
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自由赏析)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这篇文章还有哪些疑问或有什么见解请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还有一处美的地方,主题美,文章写了传统美德中的尊老幼,处处闪现出美的光辉。
生2:我十分钦佩文中的“我”这个人,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十分高大,他作为一个中年人,用结实的肩膀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有一颗很强的责任心,尤其发生分歧后的决定,“走大路”,他认为自己陪儿子的时日还长,也许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长,而伴同母亲的时日就不多了,于是,他毅然满足母亲的要求,想让母亲更开心一些,这份孝心真是难能可贵!
四、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 “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师:假如有一束美丽的鲜花,你打算送给文中的哪个人?说明理由。生1:我送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尊老爱幼。生2:我也送给文中的“我”,因为他这个中年人,上面要赡养老人,下面又要抚养孩子,很累,也很辛苦,所以我要送给她。
生3:我送给文中的母亲,因为她慈祥。生4:我送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温柔贤慧。
师:文中的小家伙怎么没有人送啊,如果同学们不送给他鲜花,他会叫起来的:“前面都有人送花,后面怎么没有人送花啊?”
(同学们笑了起来)
生:我送给文中的儿子,因为他不但聪明可爱,而且很懂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文中的人物各个都那样的美丽可爱,让人大加赞赏!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属中国人做得最好。”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师:(课堂小调查)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学过这篇文章之后,你又如何去做?
生:说真话,以前我真的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时我还小,我常常和他们争着看电视节目,结果都是我胜利了,那时我还觉得我很了不起,现在想想真的很惭愧!学过这篇课文后,我不会再这样做了,我会让给奶奶,让她高兴,让她永远健康长寿!
师:你说得真的太让人感动了,老师也被你感动了。
师:那么,我们回家之后,准备为父母做一件什么事来让他们开心呢? 生1:为妈妈洗脚。
生2:我会为爸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让他们永远身体健康!
生3:我好好的学习,让他们高兴,将来更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很有想法,也很孝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更好呢?老师非常喜欢作家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中的一段话,今天我把它送给我们大家!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只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六、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不经意间,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课后作业,真情行动
1、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
2、好好完成学业,让父母开心
(附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景色美
散步 母亲 语言美 尊老爱幼 分歧 妻子 形象美 珍爱生命 儿子 构思美
小 大 附录一:《散步》教学反思
这是我上学期举办的一节公开课。之所以选用这课,是因为它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人文性极强。这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赞歌。
读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我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在一“情”字上:导入激情,读文寻情,品读悟情,畅叙亲情,感念亲情。可谓一线贯穿。
本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成颇多,我的点拨也较适时,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导入的语言、总结的语言颇富诗意,都受到了的高度赞赏。不过,我的教学也有三大缺憾:
一、“以小见大”写法指导是未能鼓励学生列举实例;
二、课堂总结后可安排齐读文章,从而激越情感,创造新高潮。
三、教师“导”得多,教学环节过于饱满,“让学”的空间狭窄。散文是作者独特情感历程的结晶。体验作者的情感,不是说出答案即可,应当引导学生调动已经积累、全身心投入地跋涉到作者情感之河的源头,然后顺流而下,与作者一路同行,赏其所见,乐其所闻,思其所感。唯其如此,才能披文入境,披文入情,让学生完成与作者的情感对接,完成对自己的生命洗礼。
但“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将正确面对缺点,不断完善自我,在反思中成长,力争让语文诗意地栖息!
附录二:《散步》课文解读 深刻的主题
《散步》虽然是一篇只有500多字的散文,但对其主题的的解读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在当前提倡多元解读的新课程背景下,就更为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们提供了舞台,于是各种各样的说法普天盖地而来,有的说本文赞颂了亲情的美丽,有的说本文表达了对生命的珍爱,有的说本文表达了一种责任感,还有的说歌颂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有的说赞颂了家庭的和谐,甚至上纲上线,随意拔高,说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就,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
“我”的身份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我”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我”既是家庭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人物。“尊老爱幼”对“我”来讲,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正如作者自己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中所言:“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如果说本文意在歌颂“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岂不有了一种自我表扬的意味,文章哪里有自我歌功颂德的道理。文章的确是表达了“尊老爱幼”的思想,但它并不是从歌颂的角度进行的,而是从责任的角度来呈现的。另外“尊老爱幼”也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当“尊老”与“爱幼”发生冲突时,“爱幼”要让位于“尊老”。因为作者也是一直信奉“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培根)这一思想的,所以当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时,我决定委屈儿子。
“亲情的美丽”“家庭的和谐”都是在责任的表达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情感和最终呈现的一种结果,并不能做为文章的主题来理解。追根溯源,亲情需要有责任的呵护,和谐需要责任的支撑,不然一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另外我们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歧路之争”来看,作者在行文中多处暗示了“责任感”——分歧出现时,“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散步中选择大路或小路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说成“责任的重大”,如此大词小用,就是意在突出责任问题,为表达主题铺垫。“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整个世界。”将背负母子这件平凡的小事写得如此郑重其事,也充分说明了作者的责任心、使命感。从我的裁决和行为来说,充分体现了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准确地讲,应该是表达了人到中年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就是“尊老爱幼”,呵护生命,让家充满温馨。
精妙的开头
《散步》的开头缓缓而至,语不惊人,但细细品来,犹如初展的春云,含苞欲放的鲜花,韵味十足。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如果单从其简洁来说,可以将它改为“我们一家在田野散步”。这样一来,行文是显得简洁了,可是它所表达的情感与韵味却丧失了。原文的开头具有丰富的画面感,“我们在田野散步”它是一个广镜头,也可以说是一个远镜头,展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漫步田野的情境,给人以轻松愉悦感。紧接着则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依次闪现着全家四口的丰富的表情。这样来写,文章有面有点,有远有近,画面内容丰富。不过如果仅从画面感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还可以改为——“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母亲、妻子、儿子”,它既可以开篇点题,又具有丰富的画面感,但是“我的”这一修饰语的省略,用语急促,表达显得生硬、冷淡,那种油然而生的亲昵感和自豪感丧失殆尽,它与文章那种舒缓的格调也不和谐了。
由此来看,“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个简洁的开头,平淡中有深致。画面从全景到特写,极富动感和画面感,迭现的画面现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全家老少其乐融融的氛围及心情的愉悦和轻松。
优美的语言 描写富有诗意美
如“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又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寥寥几笔,便由远到近、由高到低,有声有色、有静态,也有动态,勾勒出了春天蓬勃的生机,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也突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这个环境描写为散步创设了一个非常协调和温馨的背景。
对话具有智慧美
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它美在富有智慧和情趣,小小年纪就懂得归纳,善于发现。既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与聪明,也表现了儿子与母亲相依前行的温馨画面,给人无限的亲切感。
议论富有意蕴美
如“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整个世界。”
它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年人肩负着的重任——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哺育下一代。体现了“我”对此不仅视为一种义务,更当作一种责任,(他们是我的全部,没有比老人和孩子更重要的了。)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句式具有对称美
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句式整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第二篇:《散步》教学设计初稿(精选)
《散步》教学设计
莫怀戚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 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 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3、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个人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整齐朗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真情行动(口述)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意图:图片展示,情境导入。)师:看完以上的图片,请问你怎么想? 生:回答。(抢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2、课前预习,掌握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qí)
霎时(shà)
拆散(sàn)
水波粼粼(lín)
⑵ 出示问题:①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②散步的地点?③散步的季节?④课文中出现了那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⑤散步的起因是什么?⑥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先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再回答问题。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一)。
⑴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⑵ “我”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⑶结果又如何?⑷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小结: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孝顺我委屈儿子走大路慈爱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亲相爱,温馨和睦(和美的家庭)6 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中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语句说说。)人物性格我:体贴孝顺、关爱母亲、不溺爱孩子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妻子:贤惠、尊重丈夫儿子:聪明、天真活泼
4、探究内容
(二)。
文中哪几个段落是景物描写的?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② 关于第六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
③ 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真情行动回到家中,怎样做才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四)创新表达:真情行动。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从行动中去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
(五)结束语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作业
1、搜集积累有关亲情的诗句或语段。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 “做家务”等),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三篇: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涵咏体味,品读课文中如:“本”、“熬”、“背”“世界”等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能力。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让爱天天住我家》。听完歌曲,学生谈心理感受。
正如歌曲中所唱,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因为家中充满了爱,所以家这个字眼才有着融融暖意;因为家中充满了爱,所以家是我们心灵永远的避风港。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莫怀戚先生的家,与他和他的家人一起散散步,感受他们家中浓浓的温情。
二、检查导学案预习
三、听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1)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段
(一)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见怎样的一个家庭?
(二)围绕散步这件事,找出文中打动你的语段,说说为什么打动你?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本”---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
揣摩语气,读出真诚读出关爱来。
延伸---读完这句话,再联系一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家庭,年轻夫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有意无意将老人忘却,给行将辞世的老人平添许多惆怅与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为怠惰,从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不然,它塑造了一个极其孝顺关爱老人的儿子,不因老人的自愿在家而简单的听从老人,对老人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多么平淡朴素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迎面扑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三)设疑: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如果学生找的是“迟”,这里用了两个“太迟”,强调等待春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
抓住“熬”,读出背后的内涵。一个“熬”字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从母亲的角度联想--挺过严冬十分艰难。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
从“我”的角度联想--“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
“熬”字体现了母亲生命的意志和坚强,体现了儿子的真情与孝心,有了生命自身的坚强与后辈的关爱,生命将能更地持续与延续。
我们把这个“熬”字读一读,体会下其中蕴含的情感。
(四)涵泳品味 赏读入心
《散步》很美,美在,为什么? 1.景物美
他的母亲终于熬过了冬天,所以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四溢的田野上走走。那春天的田野美吗?有多美,同学齐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
A---引导:听完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要感叹一下:春天真美啊。可是老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到“生命”?这个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关注“新绿”“铺”“密”等关键词。
明确:“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语句其实是为了渲染散步时的欢乐,并暗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想到人生命力的不可遏制和蓬勃昂扬。
B---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想想,当作者和妻子、儿子陪着老母亲走在这样春机四溢的田野上散步时,他们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身份,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提示:话语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点)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2.语言美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作用: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3.人性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情境体验,延伸拓展
品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设想:
(1)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2)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
六、观看视频《给妈妈洗脚》,提升感悟 出示课件: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节选自《孝心无价》作者:毕淑敏
引导: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六、课堂小结,齐读小诗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多元化开放性作业
一、为你的家人编辑一条短信,内容为 “ xxx,我想对你说,„„”,50字左右。
二、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趴一会,回想下小时候父母背自己的情形,然后轻轻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或者散散步,说说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你是虔诚的做完这些事,请写下你的感受吧。
第四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掌握本课词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人性美,品析优美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同时播放《给母亲的信》乐曲(媒体1)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
散步。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媒体2)
思考:(1)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2)用自己的话简要的复述故事内容。
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四、品读课文 美点寻踪
师: 请大家再读课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每组推荐组长记录,待会交流
1、展示:(媒体3)
(1)《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2、说明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美在结尾的一句话。。。
本文语言优美,看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旨。
1、总结全文,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媒体4播放视频)
2、教师心语 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与家人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课后作业:(真行实感)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第五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俞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搜集体现温馨家庭氛围的学生照片。
②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一起走入莫怀戚的《散步》,去聆听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
① 作者作品介绍。
② 写作背景。
③ 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记住知识点)
① 体裁:叙事散文-形散神聚
A、分析本文六要素。
B、一句话概括全文(教会学生技巧“某人+某时/某地+做某事”)
② 分析标题作用:“散步”是文章的中心事件,也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也是本文的线索,连缀起散步过程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多个画面。
三、梳理全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板书展示。)
一(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A、(2)散步原因
二(2-8)、散步经过 B、(3-5)田野春色和散步乐趣
C、(6-8)散步分歧及解决办法
根据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1、主题:本文通过祖孙三代四口人在田野散步的小事,反映了浓浓的亲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
2、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
3、结构:总分
4、人物形象分析:(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5、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四、自主合作探究全文。
(多媒体展示:赏析全文)
本环节旨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能力,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师有方向性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中的美,并总结赏析课文的方法。
1、欣赏字词。
2、景物描写。
3、人物描写手法。
4、句式长短。
5、大词小用。(课件展示)
6、对称句。(课件展示)
7、写作特色。
五、拓展提升。
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学生照片。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六、[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七、布置作业(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