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影视汉语教学设计
有关影视汉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影视汉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影视汉语”课是为汉语言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开设该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这种立体的语言载体,使学生接触现实场景中自然、真实的语言,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使用真实交际环境下的语言,培养语感,寓教于乐。
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汉语课程,它从日常学习的课本中跳脱出来,利用真实的影视材料,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影视汉语”课也不同于一般的视听说课,视听说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有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主要情节,看懂、听懂75%—80%的内容即可。还有的情况是通过对影视作品主题的讨论和学习提高表达能力和加深文化知识,而不是学习其中的台词。但“影视汉语”课,所要侧重的应该是影视材料中的语言,重视台词的学习,所以采用“精视精讲”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视、听、读、说、写等多方面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影视汉语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的观看学习材料以电影为主,同时还兼有微电影和综艺节目。电影的学习采取了分片段全部观看和台词精讲的方式。下面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具体叙述其教学准备及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要精讲一部电影,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一过程相当于以电影为素材编写一部教材。具体包括:
1、根据电影情节,将全长100分钟的电影分为27个片段,每段时长约为2—6分钟。
2、提取出影片中的全部台词,按片段分开。
3、筛选出每个片段中重要的词汇、语言点、句型及文化点。
4、观看每个片段,设计视听理解问题。
5、制作PPT,包括电影相关图片、影片故事梗概、每个片段的视听理解问题、台词展示、重要词汇和语言点的解释等,其中每条词语的解释都包括拼音、词性、英文释义、例句,有的还配有图片。
6、编排适当的练习题目。
7、对影片中相关线索和主题进行总结,如总结影片中出现的与工作相关的词语。
(二)课上教学
整部电影的教学顺序为:
1、教师介绍影片人物和故事梗概。
2、以片段为单位的播放、学习和练习。
3、学习完整部影片后,对职场文化相关词语进行总结。
4、布置片段表演、写观后感等课后输出任务。片段表演任务将学生分组并在课下准备教师指定的片段,课上集中表演。整部电影用14课时完成,包括片段观看及讲练12课时、总结及表演2课时。
单个片段的教学环节为:
1、第一遍播放—泛视、泛听。
2、理解性问答。
3、台词中词语、语言点和文化点的讲练。
4、第二遍播放—精视、精听。
5、综合练习。如配音、看图说话等。
第一遍播放,学生看画面、看字幕、听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整体感知片段的内容。播放后,教师用PPT展示观后理解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片段的理解程度。此外,也可让学生复述片段大意以及回答一些与片段内容相关的扩展性问题,如片段三介绍DB的各种规章制度后,问学生“你愿意到DB这样的公司工作吗?”又如片段十八在没有台词表达的情况下,“猜一猜杜拉拉躺在床上时在想什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这一环节,学生们都对这一片段有了整体的认识,而且当遇到某些问题无法顺畅回答的时候,他们会有想要再次观看或看台词的欲望,这时紧接着用PPT展示片段内所有的台词,并附有生词解释和例句。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讲解一些重要的生词和语言点,然后让学生读台词,或找两名学生进行对话。
这一环节后,第二遍播放片段,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在重要的词句或关键信息点可以暂停播放,加以说明。
由于扫清了词语和句子的障碍,学生们对片段的理解大大提升,会产生满足感,增强学习自信,提升学习兴趣。第二次观看,对刚刚学习的词汇和语言点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也起到了加深和强化的作用。
在两遍观看和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做台词配音、看图说话等练习,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接着学习下一片段,重复之前的'各环节。
(三)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两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整部电影学习和练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卷的题型包括:
(1)写出10个电影中和职业、工作有关系的词。
(2)写出10个你从这部电影里学到的并觉得有用的词。
(3)写出10个你从这部电影里学到的并觉得有用的句子。
(4)使用给定的词语造句。这里给出的词语为影片中出现的一些要求学生掌握其用法的重要词语。
(5)解释给定词语的意思。这里给出的词语为一些成语、惯用语等。
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教师在期末课程结束前下发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选该课的目的、学生感兴趣的影片种类调查、该课程对提高汉语水平是否有帮助、对该课程是否满意、对该课程有何建议和意见、对教师的讲解和播放方式有何建议和意见等。
二、教学设计的分析及反思
刘指出,视听法的教学过程有四步。第一步是先让学生观看影视片,感知大意,边看边听边记忆。第二步是教师讲解词、词组和句子,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第三步在放视频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重复、熟记、回答问题,进行大量练习。第四步让学生通过自由对话、复述、评论、表演等,培养其活用目的语的能力。罗庆铭将视听说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让学生直接看和听,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看懂、听懂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一定的讲解、训练。第二,要求学生精看、精听。包括看懂非语言的动作、手势、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听懂关键性词语和语法,以及要求学生从受控表达向自由表达过渡。第三,教学重点转向“说”,以前面所看、所听内容为话题,展开进一步讨论。肖路也把影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3个层级,即理解性层级、操练巩固层级、交际性层级”。
以上几位学者在影视课教学模式的设定上是基本一致的,本案例也完全遵循了这样的影视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感知(第一遍播放)—引起兴趣(理解性问题和讨论)—输入(讲解词语)—强化(第二遍播放及配音等模仿性练习)—输出(表演、写观后感等应用性练习)这一系列过程。这也符合“理解—模仿—记忆—应用”的认知原则。
课后的测试卷,学生们做得都不错,能从记忆中提取出影片中的词语和句子,并能正_运用词语,说明教学效果良好。有的学生在一年多以后还能记住影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学生调查问卷对该课的反馈意见比较满意。但有的学生觉得分段观看不够连贯,有些无聊,而也理解地表示如果完整观看一遍不分段,就无法结合具体情境讲解语言点;有的学生还觉得练习有些不足。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反思,总结出如下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突出重点学习片段,“精”“略”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对一部电影内的所有片段都精视、精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完整观影的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征服了一部电影,而且,同一部电影各片段情节具有连贯性,词语具有相关性。但是,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正如一些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馈的那样,连续几次课讲同一部电影,让学生觉得有些枯燥。
在学习整部电影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地缩短每部电影的教学时长,找到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与保持兴趣的平衡点。首先,在片段的划分上,做到情节完整、长度适中、难易得当。其次,在片段的讲解上,要区分轻重,体现“精”“略”结合。有重点学习和操练的片段,有可以一带而过的片段;有精讲精练的台词、词语和语言点,也有简单说明的台词和词语。
(二)增强“听”的技能训练
有调查指出,在视听说课中“听”不只是手段,也应是目的,即应重视和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和训练[6]。在本案例中,由于播放中一直是带字幕播放,在字幕和画面的辅助下,无法充分激发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在片段播放时,可以进行无字幕播放或视听分离播放,重点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如果在第一次播放时抹掉字幕,播放后,应给学生做一些相应的听力练习或复述练习,检查其听懂的程度;或者,可在第二次播放时抹掉字幕或只听不看图像,因为已经学过台词,学生可以在听音中自检和巩固所学。
(三)适当增加词语和台词相关练习
为了节省整个影片的教学时间,在对台词、词语和语言点讲解后没有安排过多练习,而且学生通过每个片段的两遍播放和一遍精讲,应该能很好地理解内容并记住一些台词了。但在学生的反馈中,有些学生觉得练习不足。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精讲片段和重点词语在讲解后加上一些词汇练习和台词填空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其记忆。在台词讲练后,根据片段内容,多进行一些如配音、看图说话、小组讨论等增强学生参与感的活动。
第二篇: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一、电影背景介绍:
《隐形的翅膀》是202_年九月七日由华夏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青春励志影片,由冯振志执导,雷庆瑶主演。
《隐形的翅膀》是导演冯振志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最初是为双臂残疾女学生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所感动,而引发创作的冲动。导演及其夫人赵慧利女士用两年的心血编写剧本,并倾尽家里所有积蓄拍摄本片,他们的执着感动了残联的领导和朋友王萌和安珍等。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该片终于完成。影片展现的是断臂姑娘在难以忍受的磨难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远超常人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获得了成功,该片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雷庆瑶3岁时失去双臂,16岁时因为主演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被誉为“折翼天使”并获奖,202_年,进入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202_年走上创业路,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断臂天使”。
《隐形的翅膀》的获奖情况:
•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
• 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女演员奖(雷庆瑶)
二、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双手的志华不能自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志华想回到学校上学,可是无法写字做作业,学校没法接收她。面对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隐形的翅膀 最好的办法是住校。她必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条件。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练脚上功夫。终于用脚学会了洗脸、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学会了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等,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脚基本做到了。
她妈妈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越来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后,被幻觉误导,走进一个水泡子里,差一点被水淹死。志华及时发现了妈妈,但是她没有手,又不会游泳,只能拼命地跳进水里,呼喊救命。就在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辆拖拉机开过来,才把奄奄一息的志华和她妈妈救了上来。所以当市残联的教练来学校挑选运动员时,志华担心妈妈再次掉到水泡子里发生意外,就选择了游泳项目。她向妈妈保证一定考上大学,不再让妈妈着急。
志华参加了高考,虽然她的考分过了线,但因为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学专业,她没有被录取。想学医为妈妈治病的愿望破灭了。就在她迎战全国残运会刻苦训练的时候,她妈妈无意中知道了志华没有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没有回来。
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但是她的妈妈已不在人世。为了纪念妈妈,志华和爸爸去放风筝,那是一个妈妈为她亲手做的希望她拥有双手的龙风筝。
该片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三、文本原生价值:
1、影片运用喜剧手法,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观众,以诙谐的基调,催人扬鞭奋进;而不是以低沉的调子,只让人掬一把同情的泪水。在志华的男同学教她学骑自行车时,影片就用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动作。男同学解下裤带绑在车把上,扶着车后座教她学车时,裤子总是接二连三地掉下来,令人捧腹大笑,就连心怀嫉妒的另一位女同学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喜剧常用的手法。它透露出这样一些信息:男同学的善良和执着,值得笑着赞叹;当不幸来临时,我们仍然可以笑着面对。如果,能让志华回头看到男同学的狼狈相而发出会心的笑,效果就更加强烈了。
2、多次以电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诠释人物行为的动机,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在情节结构上造成悬念。比如,母亲在寻找失去双膀的志华时,奔跑到电线杆旁那种剧烈恐惧的表情,造成悬念,然后又闪出志华因去够高压电上的风筝而触电的镜头,解释志华失去双臂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内心剧烈痛苦的感情,又为后面的疯埋下伏笔。又如,志华在刚刚失去双臂,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而轻生时,影片很快将镜头闪回到一家人放风筝的欢乐情景,她用手去田野采花的特写镜头,突出有手的珍贵和美好,这一方面运用对比手法,渲染人物痛苦、绝望的心情,解释了人物行为的动机,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我们拥有一双健全的手是多么幸运,要以加倍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3、张弛有度,也是影片的艺术特色。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说的就是紧张和轻松要结合好。每当志华遇到挫折,让观众为她感到揪心时,就会有一段舒缓的抒情的画面出现,或一望无际的美丽田野,或万马奔腾的场面„„这既缓解了观众的紧张情绪,又为人物进入到回忆之中作了自然的过渡。
4、自然环境渲染,悲喜映衬,是影片的又一个特色。家里的风筝被暴雨淋湿后,志华艰难地用嘴用脚去收风筝,痛苦地哭喊,而疯了的母亲却笑着在雨中放着她的风筝,嘴里说着,风筝飞了!风筝飞了!这狂风暴雨里,一悲一喜,实际上都是表现悲。志华悲的是父亲夜以继日糊出来的风筝全泡汤了,而这些风筝好不容易才被订购了的,是用来换学费的。所以志华哭了,内心是悲痛的。母亲喜的是父亲糊的和高压线上一样的风筝终于毁掉了,女儿的危险终于消除了,女儿从此就可以长出手来了!所以母亲笑了,内心是欢喜的。这种悲喜映衬造成巨大的力量,震憾着观众的心灵。
5、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影片的另一特色。疯母亲的反常愿望——让志华长出手来,表面看似痴心妄想,实则是母亲的一种深深的爱,这种爱正是志华向前向上的坚强后盾之一。影片结尾,糊满白手的龙风筝越飞越高,寓意志华的秃臂上长出了隐形的翅膀,也就是实现了母亲的愿望,长出了手!但手是不能飞的,而翅膀是能飞的。志华的所作所为,高出母亲的期望,母亲希望她长出手来,是能够应付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而志华却一举夺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的金牌,实现了大志!
四、文本教育价值:
1、这部影片抓住了残疾人在逆境当中奋发图强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对残疾人有意义,对所有的健康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
2、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的同时,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看看志华,想想自己,怎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极沉沦,顺境中更清醒顽强?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独生子女应怎样以知恩图报的心态学好本领,心存感恩,回报父母和社会?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深思和反思。
3、有一种力量叫做坚强,有一种感动叫做坚强。电影《隐形的翅膀》正是诠释了这种精神——坚持不懈、永不言败。这不正是现代的学生身上所欠缺的吗?我们应该沉静下来凝想生命的真谛。逆境中的成长,在逆境中积累生命的光华,这边是生命的潜质之所在。我们应该在更深层次上去敬畏生命,去珍视生命。我们要像志华一样,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从不言败,让生命在珍视和坚持中升华。
五、和语文教材的勾连点:
1、《触摸春天》选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美文,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本文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以一个邻家的盲女孩安静为形象,以代表春天的蝴蝶为意象,娓娓道出一个蕴涵很深的哲学话题:触摸生命的春天。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虽然是个盲人,但她的内心是五彩缤纷的,她的拥有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电影《隐形的翅膀》中的志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黑暗中缔造出属于自己的光明,拥有多彩的人生。
2、《检阅》选自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组。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理解残疾的博莱克的自强、自尊、自信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描写主人公在检阅式上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我动情地说道:“一个残疾人能够走得和正常人一样,他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然后引入《隐形的翅膀》中的一小片段关于主人公刻苦练习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走到文字的背后去理解感悟,把学生领进了课文,学生自可理解博莱克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代价。
六、问题与作业设计:
1、微写作:我们该如何对待身边的残疾人?
2、思考:生命是什么?我将怎样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制作手抄报,主题:生命或关爱残疾人
七、拓展链接:
1、欣赏歌曲《隐形的翅膀》、《蜗牛》,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2、阅读链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贝多芬》等
3、欣赏电影《隐形的翅膀》、《听见天堂》 《我的左脚》、《阿甘正传》、《我的马拉松》、《海洋天堂》等
杭州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田芳
第三篇:影视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影视音乐和学习相关知识,能主动思考和探讨音乐在刻画影视的人物形象、情境等到方面的所起的作用,并能创造性地为影视片断、生活画面配乐。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验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影视音乐产生兴趣,同时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并从不同风格的影视音乐的感知、感受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评价能力,进一步在审美情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教材分析】
这堂音乐欣赏课是根据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音乐内容而拓展设计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音乐可以与其它相关科目综合的精神,选择了音乐与影视相结合。之所以要选择“走近电影音乐”为题,一是影视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激发兴趣而引发其探究和创造;二是影视包括音乐和情节,音乐具有情绪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节具有形象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和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探讨性学习方法进行音乐欣赏学习,进行音乐创造。体现新课标“培养学习能力”和“鼓励创造”的理念。
2、借助多媒体,通过演唱、欣赏、感受、理解、分析和即兴的创编等多种形式体会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先特殊特殊魅力,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有效地发挥审美教学辅助作用。体现了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3、注重多学科渗透,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增长学生对所欣赏作品的深入理解。体现新课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探索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影视中的人物、情景、故事情节等方面的关系。
2、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创造性为电影、图片或情境配上合适的音乐。【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影视与音乐的关系。情境教学:借助音像展示情境,组织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创造。网络教学:利用网络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法指导: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体现探究与表现型的音乐课型的课堂教学程序:审美体验(展现——体验——共鸣);自主探究(诱导——模仿——探究——拓展);创造表现(参与——合作交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环环相扣目标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
一、课前欣赏
多媒体展示声像并举的电影的《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营造特殊音乐氛围,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设计意图】:富有个性的歌声和的画面一出现在大屏幕上,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情境导入
从师生对话的交流方式开始,通过媒体展示学生电影《音乐之声》另一段音乐《雪绒花》和影视画面。让学生体会电影具有感染力,音乐在电影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对电影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听觉体验,以及从歌曲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去初步体会电影中音乐的作用,这样 不仅给了学生一个直观而丰富的画面和音响,而且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引入了课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体验感知、认定目标
1、演唱《雪绒花》,A、学生了解分析这首歌曲在电影中的作用(在影片《音乐之声》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在一个晚会上出现的,它更令人激动,让剧场里听众的心都沸腾了,人们一起高唱,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
B、讨论引出影视音乐的作用之一:对故事情节的烘托作用。
2、辨析两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曲(音画故意配乱)A自主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要求从歌曲的歌词、情绪、音色、音乐风格和特点,及与各自的影视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歌曲。讨论时记录,以便各组交流。
2、各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B探讨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表格和其他学生喜欢的主题歌曲以及影片讨论“主题音乐的作用”以及影视音乐“与影视剧的关系”
【设计意图】影视音乐最大的优势是随着电影电视的播放而广为流传,相比较而言《西游记》是学生最为喜爱的电视剧,其中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也是学生一首较为熟悉的歌曲,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并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交往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你会发现学生很自信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着他所理解的故事内容,教师再加以不断鼓励的话,学生的自信心会很足,继而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生的欲望。
四、内化延伸,导学达标
1、问:如果把《枉凝眉》和《好汉歌》的曲调对换,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
2、讨论“如何为电影配乐”,并归纳
(为电影配乐时,所配音乐一定要与故事情节相统一,与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要一致,对故事情节起烘托作用。)
【设计意图】: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情动于中、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尊重学生的体验,因为那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表露,继而会有更大收获。
3、欣赏《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断,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象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编创,并作现场配音的尝试。
4、师:小结,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播放原声音乐,进一步感受主题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新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音乐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第四篇: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设计
复习小写字母。
1.(展示课件第三屏)出示小写字母,学生自由朗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 指名读,教师适时正音。
3. 小组开火车读,集体评议。
4. 全班齐读。语文(S)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三
二、认读大写字母。
1.(展示课件第四屏)出示路标图片,指名汇报各自的理解。
2. 教师小结:路标中汉字的下面都标着拼音。
3. 引导观察:这些拼音跟我们过去学的一样吗?
4. 这些就是大写的拼音字母。
5.(展示课件第五屏)逐个出示每个小写字母相对应的大写字母,教师带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6. 教师边带读边在黑板上按顺序板书汉语拼音字母表,学生同时书写。教师提示:
(1)大、小写字母的读音相同;
(2)大、小写字母的占格不一样:所有大写字母都是占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而小写字母各不相同;
(3)大、小写字母的写法不一样:一部分大写字母的写法与小写字母完全一样,还有一部分写法有很大的区别,要特别注意的是:B G M N Q R 这几个字母的大写与小写字母完全不同。
7. 学生自由地尝试根据小写字母认读大写字母。
8. 学生按顺序齐读大写字母。
9. 同桌互相检查识记。
10.教师出示字母卡片,学生抢读。
11.(展示课件第六屏)出示由大写字母书写的词句,学生拼读比赛。
ZHONG GUO REN XIAO XUE SHENG YU WEN KE
书写大写字母。
1. 教师发拼音本,学生抄写、教师巡视;
2. 随机选择学生练习,投影仪展示,全班评价。
第五篇:初级汉语教程教学设计
初级汉语教程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我比你更喜欢音乐》教学设计
xxx班级 1号考生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零起点的民族学生。适合中专初级学者使用。本教程共有2300多个词语,每课都有一定量的控制。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及语法,会正确使用。
2、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一些中国各民族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能够两人一组来复述对话内容。
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模仿课文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及新语法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简单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还是”一词的用法,“比”字句的用法。复述课文和简单的口语交际。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①每一课都要求学生课下预习复习,做好准备,从生词到课文都要如此。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或复习情况。②主要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等方法,对于词语和语法点的操练主要遵循交际性原则,可以设置情境来操练。
2、教学媒体:PPT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五、教学过程(20分钟)
1、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在讲课之前我先给你们放几首简单的汉语歌曲,你们听听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解释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听歌)好了,歌曲听完了,你们觉得这几首歌属于什么歌曲呢?那么我们来学习今天这篇课文,看看林玉老师和王伟国老师他们是怎么谈论音乐的。
2、领读生词(一遍)让同学注意发音。
3、朗读
老师一人分角色朗读课文(吸引同学的注意),并让同学们理解课文所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分析课文
将词语和语法放在课文中来讲,这样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词语和语法的具体用法,方便同学理解和正确使用。(1)谈论:用谈话的方式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看法。例如:谈论+音乐 谈论+美术 谈论+天气
(2)光:①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 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例如太阳光,火光,阳光等。②完了,一点也不剩。例如:饭吃光了。外面的雪扫光了。③单,只,副词。例如:光语文书我就好几本呢。(3)也许:可能,大概,不能确定。例如:他也许就要来了。(4)名曲:有名的歌曲。
(5)流行:传播很广。例如:最近流行穿什么衣服。(6)“怎么说呢?”表示不好说,不知道怎么说。
(7)A有/没有B+(这么/那么)……,在这种句子里动词“有”表示达到或估量。
肯定式:A有B+(这么/那么)…… 否定式:A没(有)B+(这么/那么)……
肯定式多用于疑问或反问;否定式多用于陈述句。例如: ①A:她有你高吗? B:她没有我这么高。②A: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B:我没有你考得那么好。
③我们那儿的冬天没有你们这儿这么冷。(8)民歌: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
(9)“还是”副词。表示对两个已知事物比较后的选择。有时句中没有表示比较的对象,但心理上有比较的对象。
例如
1、我还是觉得民歌的歌词好。
2、A:我们去上海还是西安? B:还是去西安吧。
3、我们还是坐火车去吧。(已经与坐飞机或坐汽车等做了比较)
(10)遥远:长远,很远。例如遥远的未来;遥远的地方。(11)“写得多好啊!”感叹句。
感叹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抒发说话人喜悦、赞赏、愤怒、悲痛、厌恶等感情。
①“太”/“真”+形容词。
例如:太好了!真好!这儿的风景真没。
②“好”/“多”+形(动)+名词(词组),句末常加“啊”。
例如:A他写得多好啊!B这个公园好漂亮啊!
4、总结词语和语法(1)生词(老师再次领读)
谈论 迷 光 激光
唱盘 也许 古典 现代
世界 名曲 民歌 流行
歌曲 年轻 歌词 遥远(2)语法
①“还是”副词。表示对两个已知事物比较后的选择。有时句中没有表示比较的对象,但心理上有比较的对象。
②A有/没有B+(这么/那么)……,在这种句子里动词“有”表示达到或估量。
肯定式:A有B+(这么/那么)…… 否定式:A没(有)B+(这么/那么)…… 肯定式多用于疑问或反问;否定式多用于陈述句。③感叹句
感叹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抒发说话人喜悦、赞赏、愤怒、悲痛、厌恶等感情。
①“太”/“真”+形容词。
②“好”/“多”+形(动)+名词(词组),句末常加“啊”。
5、布置作业
(1)熟读单词课文。
(2)用谈论、光、也许、遥远等词语口头造句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