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幼儿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差异研究
摘要:该研究通过问卷法对豫中地区幼儿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该区域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差、工作压力重、工作环境城乡差异大、专业发展情况欠佳。研究从政府、社会和幼儿园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职业生存改善策略。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引领社会舆论,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幼儿园要加强民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满足幼儿教师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并为幼儿教师提供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与条件。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生存;
差异研究
1问题提出
教师的生存状态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及精神环境[1]。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其职业生存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豫中地区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以期描绘出该地区幼儿教师真实的职业生存图式,并探索幼儿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改善策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研究采用目的随机抽样,分别从许昌、驻马店市所属的幼儿园中随机抽取样本园8所,其中许昌市、驻马店市各4所幼儿园;
城市幼儿园4所,农村幼儿园4所。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15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2.2研究方法研究采用自编的《幼儿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调查问卷》,问卷涵盖两部分容:第一部分为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职业生存状态调查,主要包括薪资福利、工作环境、专业发展、工作负荷等维度。研究对8所样本园的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幼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情况3.1.1幼儿教师的工资调查显示,32.08%的幼儿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1000-2000元,50.94%的幼儿教师的月工资收入为2001-3000元。通过对城市、乡镇和自然村的幼儿教师的月工资进行卡方检验发现,χ2=13.044,p=0.11,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地域的幼儿教师的月工资水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没有明显差异。3.1.2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幼儿教师拥有的社会保障情况如下:养老保险(38.68%),医疗保险(44.34%)、工伤保险(25.47%),失业保险(16.98%)与住房公积金(2.83%)。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在住房公积金的拥有情况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而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与生育保险方面则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3.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情况3.2.1工作压力感总体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感较重,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幼儿教师合计占比62.62%,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小的幼儿教师仅有3.77%。从区域差异来看,通过卡方检验发现:χ2=8.46,p=0.206,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城市、乡镇与村籍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感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3.2.2工作压力源在压力源方面,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孩子的安全问题(78.30%)”“家长工作(53.70%)”“各项评比与检查(59.43%)”是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城市、乡镇与村籍幼儿教师的压力源在“孩子的安全问题(78.30%)”“日常教学任务(42.45%)”“同事间的人际关系(9.43%)”“领导分配的工作(36.79%)”“各项评比与检查(59.43%)”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然而,在“家长工作”方面,城市、乡镇与村籍幼儿教师却出现了显著差异(χ2=6.337,p=0.042*)。3.2.3工作时间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集中在8-10个小时,占比43.40%,另外有34.91%的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从区域差异来看,通过卡方检验发现:χ2=30.843,p=0.000**,差异显著,这表明城市、乡镇与村籍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长具有显著差异。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90.00%。3.3幼儿教师工作物质环境情况依据调查,认为幼儿园所提供的教学设备、材料等物质环境对教育教学需要的满足情况非常好的幼儿教师占比16.04%,认为满足情况比较好的幼儿教师占比43.40%,这说明城乡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环境整体较好。然而,通过卡方检验发现:χ2=31.136,p=0.000**,差异显著,说明城乡幼儿园之间的物质环境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4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3.4.1专业发展渴望依据调查,19.81%的幼儿园教师非常渴望参加各类专业学习及培训,50.94%的幼儿园教师比较渴望参加各类专业学习及培训,29.25%的幼儿园教师对专业发展需求持一般态度。通过卡方检验发现:χ2=18.813,p=0.001**,差异显著,这表明城乡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渴望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渴望显著高于城市幼儿园教师。3.4.2专业发展机会调查显示,2.83%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所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非常多,24.53%的幼儿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机会比较多。而认为幼儿园所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一般的幼儿教师占比57.55%。通过对不同地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发现:χ2=8.19,p=0.415,差异不显著,表明城乡幼儿园教师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机会具有较大的一致性。3.4.3专业发展途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主要为“园内教研活动(73.58%)”“参加公开课或教学比赛(54.72%)”和“外出观摩及学术会议(52.83%)”。而“请教专家或身边的骨干教师(44.34%)”“参加国培或网络远程培训(22.64%)”与“上网和阅读专业性文章(32.08%)”这三类途径则相对较少。通过卡方检验发现,除“参加公开课或教学比赛”途径具有差异之外,其他专业发展途径皆无显著的城乡差异。
4讨论与建议
4.1讨论。豫中地区城乡幼儿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存在以下问题:4.1.1幼儿教师工资福利处于较低水平。物质需要的满足是教师良好生存状态的前提[2],然而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月收入水平维持在1000-3000元这个区间。通过对部分月收入2000-3000元的幼儿教师的访谈得知,他们更精确的月收入其实是在2500元以下。而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当地商场保洁员、餐厅服务员、洗碗工的工资水平相近,甚至还要略逊一筹。另外,幼儿教师各项福利待遇的享有情况也更是不尽人意。4.1.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过重相比而言,幼儿教师工作责任更大、时间更长、强度更高、要求更多[3]。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大都保持在10小时左右。幼儿教师每天在工作时间内都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和忙碌感。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频繁的环境创设任务、各项工作评比检查、复杂的家长工作,甚至每学期承担的硬性招生指标等都给予了教师太多的工作包袱,而包袱之重与待遇之差所形成的不对称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幼师群体较高的“流失率”。4.1.3幼儿教师工作物质环境城乡差异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的办园条件都得以明显改善。然而,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相比城市而言较差。例如,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缺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活动区角设置不足,玩教具操作材料数量少、品种陈旧。因此,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还有待提高。4.1.4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欠佳。幼儿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渴望,求知欲强。然而,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所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较少,专业发展途径不够均衡,尤其是现代化的远程培训并没有得以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此外,“上网和阅读专业性文章”这类专业发展途径选择率低,表明幼儿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其专业发展主要依赖幼儿园所提供的支撑与帮助。4.2建议。4.2.1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明确与完善幼儿教师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社会保障、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相关保障体系建设。同时政府还要加强监管,要求办园者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要求,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五险一金”等[4]。12--4.2.2引领社会舆论,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当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依旧较低,幼儿教师的社会形象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因此,要提升幼儿教师在社会舆论中的整体形象,就必须着力于幼儿教师整体社会形象的修饰与升华。鉴于此,各级政府应强化政府职责,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引领全社会形成关心、尊重、支持幼儿教师的优良社会风气。4.2.3注重民主管理,杜绝幼儿园管理“家族化”色彩。部分幼儿园的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化”色彩。而“家族化”的管理,必然会使教师以“打工者”的心态来对待日常的保教工作。所以,幼儿园管理者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尊重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决策建议。切实引领幼儿教师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从而使教师成为幼儿园真正的主人。4.2.4注重人文关怀,切实满足幼儿教师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幼儿园应注重对幼儿教师日常生活的人文关怀,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此外,幼儿园还应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切实满足教师应有的物质需求,从而让教师能够体面有尊严的工作与生活。管理者应协调各方矛盾,努力克服各项困难,开源节流,切实使幼儿园的资金分配向幼儿教师倾斜。4.2.5注重专业成长,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与学习机会。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5],幼儿园应关注幼儿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园方应不断拓宽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切实为幼儿教师创造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6]。因此,幼儿园要不断“引进来、走出去”,克服工学矛盾,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活动,同时主动在幼儿园开展一些专业学习活动,切实增强幼儿教师的自我价值感。
参考文献
[1]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05):27-31.[2]徐雪.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3]任佳琦.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来源与应对办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1):41-42.[4]沈红.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0):219-220.[5]牟生调.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陇东学院学报,2019,30(4):141-144.[6]刘慕霞.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心理应对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7):112-118.
第二篇: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生存状态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生存状态 的现状调查及专业支持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是幼儿人格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与文化的因素,使幼儿园成为女教师们的“一统天下”。诚然,女性的细腻、温柔、耐心等特点,对年幼孩子来说,会感受到天然的、母性般的关怀。但是,女性性别的“软肋”,也造成了目前许多幼儿园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变得懦弱、胆小,说话奶声奶气“娘娘腔”,做事扭扭捏捏不大方,稍被触碰便娇滴滴地哭起来,男孩应有的那种顽强、勇敢、大度的阳刚之气愈发鲜见。另外,审视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父亲教育角色的缺失,也造成幼儿早期人格建构中的缺憾。因此,本着幼儿人格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我们要呼唤整个社会重视幼儿园男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给幼儿园男教师一片阳光的成长空间,使越来越多的男青年乐意从事这“根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研究在岗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给予更多的专业支持和人文关怀,使男教师能留住人,更留住心,使幼儿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得以保证。
2、是男教师职业稳定和专业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儿童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披露,上海市小学男教师比例为21.2%,占女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男生数量高于女生。在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少之甚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幼儿园男教师只有150名不到,其中,走上园长岗位的只有两人。我们说,教师的质量决定幼儿园教育的品质,而教师质量的一个基础性条件,便是性别的平衡。为此,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稳定和发展提供专业依据,为男教师队伍的管理和保障提供方法策略,使幼儿园男教师的“星星之火”能熊熊燎原。
3、是丰富和完善教师角色理论的需要
幼儿园男教师与其他女教师有着相同的教师角色特征,但也有其性别角色的特殊性。他们的入职动机和原因、目前的职业心态和现状、未来的发展动力和专业自觉等,都会与女教师不同。因此,通过对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可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角色特点,进而可以丰富、完善幼儿教师角色理论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生存状态:是指生物体在生存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复合影响而形成的综合状态。
2、职业生存状态:是指生物体在从事相关工作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复合影响而形成的综合状态。
3、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生存状态:是指在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工作的男性教师在从事保教工作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复合影响而形成的综合状态。包括对教师工作的职业感受与评价、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认可度、对工作对象与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对职业前景的预测等。
4、专业支持:是指结合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与实践,提供业务技术方面的指导和相关管理政策方面的帮助。
本课题我们确立的研究目标是:
1、调研并总结本市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现状,研究并总结影响男教师职业生存的主要因素。
2、梳理出男教师从业过程中的有效经验,提出男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取向、管理机制、方法途径。
3、形成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在保教活动一线工作的男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经验案例。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现状调查(包括入职动机、在职状态、发展需求等);
2、影响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3、幼儿园男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总结与关键事件研究;
4、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取向、方法途径、管理机制的研究;
5、幼儿园男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典案例”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学习有关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并开展“幼儿男教师专业支持的理论框架研究”。
2、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利用“学前教育网”对本市所有幼儿园 男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进行现状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同时,对33名“市教研室幼儿园男教师沙龙”中不同特质的男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获得有关定性材料。
3、行动研究法:围绕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取向,进行教育行动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条件和机制的研究,形成有效的经验。
4、案例法:将教育行动中男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策略与途径等观察记录撰写成案例,并从多角度进行理论解读。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1-4):成立课题组;查阅情报资料;设计研究总方案;成立“市教研室幼儿园男教师沙龙”;并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等。
2、实施阶段(2012.5-2013.4):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揭示男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现状;对33名男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结合各种专业活动进行现场分析与互动;分析、归纳出男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取向、内容方法、策略机制等。
3、总结阶段(2013.5-6):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撰写课题总报告;撰写案例集。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黄琦.幼儿园男教师入职与适应问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姚雅琨.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的访谈研究,当代学前教育,20073、李小燕.幼儿园男教师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影响男性参与学前教育因素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4、刘剑眉,杨龙祥.冷静透视幼儿园男教师现象,幼儿教育,2002.5、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闵萍.时代呼唤幼儿园男教师.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7、刘志成,梁艳.男教师介入幼儿教育的理性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8、乔治.S.莫里森.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美〕《教育周刊》,奥巴马的教育蓝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附:情报综述:
一、幼儿园是否需要男教师
不少关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都围绕“幼儿园是否需要男教师”、“男性是否适合幼教工作”等问题展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支持鼓励。研究者认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单一的高水平的性别类型化不利于幼儿的性格塑造,幼儿园引进男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角色意识。男性思维更灵活,擅长推理和抽象思维;在历史、地理、时事等方面的知识面较广;男性拥有力量、具有独立、果断、勇敢和冒险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二是中立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幼儿教师的性别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教育品质。可通过培养女教师自信勇敢、开朗豁达的品质。同时强调要重视家庭中父亲对幼儿的影响作用,目前男教师数量匮乏,一味强调引进男教师不现实,更应挖掘幼儿园现有的资源设法弥补这一遗憾。三是否定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男性性格粗犷,幼儿园事物较琐碎,不适合男性;男性的粗心、随意也会给幼儿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男教师在园比例太小,易被女性同化。
国外也有相关研究。白金汉大学史密瑟斯教授认为,应对学校男女教师合理比例予以重视。Bittner认为幼儿园增加男教师可以创建一种性别平等的教学环境;树立积极的男性角色榜样。日本心理学家的有关研究证明,幼儿个性发展的某些缺陷,跟单纯由女性教养有着一定的关系。男教师进人幼儿园,可以成为幼儿全新的伙伴和模仿对象,促进幼儿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2010年英国教育部在对年龄在12岁至13岁间的1200名小学生进行的一项对比实验发现,尽管男教师并不宽容,但小学生认为男教师更公平,男教师授课时,学生更能意识到努力学习及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生存现状
在我国,很早便有许多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陈鹤琴、张宗麟、陶行知、张雪门等都为中国学前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们大多是研究者,真正工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第一线并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目前,我国幼儿园男教师群体主要呈现三个特点:首先是男教师数量少,真正从事教育教学岗位的男教师更少。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在100万人左右,其中男性63034名,约占总数的6.5%,在这6万左右的教职工中,真正从事教育教学岗位的男性不到1万人,实际比例约为2.1%,其 余多为杂工。其次是地域分布和担任职务分布不平衡。一方面幼儿园男教师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另一方面大多数男教师担任体育、科学等专门领域的教育教学,进班带教一日活动的男教师相对较少。再者是男教师的流失率高。尤其是“2~3年”教龄的幼儿园男教师的流失情况严重。
在国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日本约为7%,美国的比例约为10%。荷兰、澳大利亚为6%。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幼儿园男教师的数量也占幼儿园教师总人数的5%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日本出生人口下降,降幅达28.7%,而同期男教师人数却上升,增幅达12.7%。另一方面,幼儿园男教师的年龄呈下降趋势。2004年,60岁以上的男教师的比例已由1998年的43.4%下降到37.8%。日本的幼儿园男教师大多处于领导地位。另外,2005年的数据表明,日本幼儿园的男园长占园长总数的42.7%,园长、教头(相当于我国的副园长或教导主任)两者相加,达男教师总人数的70%。俄罗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男性教育工作者,主要由退伍军人组成。这些退伍军官走进家庭教师的队伍,他们可以修正教育的错漏,塑造男孩的性格,将他们培养成真正的男人,同时可以弥补父性教育的缺失。
三、影响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
相关研究围绕幼儿园男教师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心理状态等展开,影响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受社会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束缚。认为传统观念认为男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被认为没有太大前途的职业,相应的地位和福利待遇也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影响其爱情、婚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体系。幼儿园教师专业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如,四川某高校一个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有9人,而实际愿意从事该工作的却近乎没有。三是男教师在工作环境中人际交往境况较为尴尬。幼教群体中女性占绝大多数,男教师所处的境况比较尴尬,在协调幼儿园教师团队的各种关系上不占优势,社会对于男教师的生活、心理问题也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姚雅琨在《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的访谈研究》中,通过网络访谈发现,共有77.78%的访谈对象提及“让男教师最感头疼的是人际关系问题”,而在人际关系问题中,首当其冲的又是与女同事的关系问题。其次,男教师在照料幼儿方面发生的小失误,与家长产生一些摩擦,也是成为他们感到不适应的问题之一。
虽然男性从事幼教事业受到以上种种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但也有一些成功的案 例。如现已当上园长的上海某幼儿园男教师认为,和女教师传递给孩子们的细腻、周到、稳重不同,男教师传递的是勇敢、自信、沉着,男教师可以从事和女老师一样的工作,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感受。浙江杭州市某幼儿园的男教师陈某,经历了周围人的不解和社会的压力,在和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中他体会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最终成为一个快乐的男性幼教人。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刘彤老师在美访学期间发现,美国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很少。社会压力是其最难跨越的一道障碍,如,美国社会上流行一种让人气愤的说法:男性选择学前教育职业是因为他们有“恋童癖”,这需要男教师有惊人的勇气来承受这样的压力。美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问题是男性跨入学前教育的另一道门槛,其对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和“任何一个成年人不准和一个幼儿单独在一起”的规定让社会对男子从事学前教育蒙上一层阴影。另外,没有给予男性教师有力的专业支持也是男性不愿意从事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关注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男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1)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融入环境的适应能力、独树一帜的个人魅力、顽强拼搏的斗志;(2)坚定不移的专业理想;(3)端正的专业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和任用男教师;努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根据男教师的性别特征、工作特色安排工作,扬长避短;关心男教师个人生活,关注男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一方面要有意识的为男教师建“群”,优化男教师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作为幼儿园的少数人群,男教师们对同伴的需要更加强烈,“群”居能为幼儿园男教师营造归属感,化解顾虑和压力。男教师们可以在“群”里寻找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合作伙伴,互相勉励,合作共赢,“群”的建设为男教师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幼儿园男教师应具备:积极的、主动的、谦逊的、学习的、双赢的、包容的、自信的、反省的、奉献的、竞争的、专注的、感恩的职业心态。
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园男教师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男教师往往希望获得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在为男教师内部建“群”的同时,也要同步考虑到男教师的职业规划,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迈向新的职业境界。在对男教师进行培养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幼儿园男教师职初三年的情况。因为在“求生阶段” 流失的情况最为严重,根据初任男教师在这一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专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是稳定男教师入职心态、加速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
美国波士顿的教师实习计划(Boston Teacher Residency Program)的负责人相信“不是一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成就了伟大的教师”。这些初任教师,在入职第一年在一位经过特殊训练的专家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摩和教学。教师教育专家关注一年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成为培养有效教师的最佳方式。几乎每一所项目学校都有几位实习生、毕业生和指导教师,该计划在校友与实习生之间建立起了长期而持续的共享意识和友情。这些特点形成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美国一组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得到较好培训的教师在从教头一年会更为有效,而更有效的教师则会在教学行业中待得更久。重建专业性需要将重点放在教师能力建设和教师留任上。
随着幼教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各界都普遍认识到幼儿园男教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照顾男幼师的性别特点,帮助其调整职业心态,提升其专业能力,让其职业生涯走得更稳、更远、更快乐,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第三篇:浅谈城乡幼儿美术教育的差异
浅谈城乡幼儿美术教育的差异
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丁静
【内容摘要】城乡差距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一个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该问题。众所周知,幼儿的全面发展关乎国家的建设大计,对幼儿教育更不容小视。城乡差距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当然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教育城乡差别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所以重视城乡幼儿美术教育的差别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该问题,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幼儿美术教育的差距,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城乡;幼儿 ;美术教育;差异
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完好,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近年,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乡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缓解了部分幼儿教育供需不足的矛盾,为国家发展幼儿教育减轻了负担,但是当今很多乡村幼儿园,从根本上达不到办园的资质,趁着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教育的东风,盲目办园,既没有遵循《幼儿教育大纲》的原则,也不懂办园的宗旨,他们主要以赢利为目的,疏于管理与教育,以至于造成城市与乡村幼儿园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差异。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幼儿审美情趣而起对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培养幼儿的情感、观察力、积极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比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呈现相当显著的差异。本文将从城市与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差异入手,提出目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
一、城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对比。
通过在幼儿园三个月的实践活动,发现农村幼儿美术教育情况较差:第一,幼儿对美术知识接触了解较少,以识字和学字为主要教学内容,他们只懂的从电视上学唱歌,而对舞蹈、绘画等都不感兴趣,意识较少。第二,幼儿只会临摹,不善表达,而在许多小朋友面前羞于表演。第三,在农村幼儿学校中,美术教学设备缺乏,教学器材缺乏,从而使上课枯燥无味,幼儿兴趣减少。第四,农村幼儿学校老师专业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师给自己定义就是到学校“看孩子”只要不出事,保证孩子的安全就万事大吉了。农村幼儿缺乏艺术教育,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剥夺幼儿学习的快乐。与农村相比,城市幼儿教育是非常全面的,首先,城市中幼儿接触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孩子们可以学习的艺术比较全面,学习美术的渠道较多。其次。城市中幼儿学校教学场地以及设备器材,与农村相比较为丰富,孩子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东西,最后一点,是城市幼儿学校的幼儿教师较为专业,教学能力强,能引导孩子前面学习。
二、城乡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美术教育收效不佳的原因。1.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偏差。
我农村幼儿园实习时,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问老师:今天有作业吗?写字了吗?„„等等有关知识教育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层层表现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只为了认字,学知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而我们教师通常布置的美术作业,游戏活动,家长则是觉得这种布置就是在糊任务,带他们的孩子玩,什么也学不到,这一直是让老师很头疼,也很无助的问题。所以,农村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让家长接受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2.幼儿园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国农村幼儿园在急速增加,专业的幼儿教师也很急缺,一些在城市里生活长大的毕业生也不愿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而且农村工资低,这是农村人才缺乏的原因,再加上农村幼儿园资金有限,私人小幼儿园很多,很多私园都没有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3.农村幼儿园的资源缺乏。
在我去过的一所幼儿园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教师不是不愿意上美术课,而是因为幼儿园没有这个资源,没有纸,仅有几盒彩笔,加上一本没涂色的美术课本,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也就他所谓的美术课就是图的,二区孩子们用的一种颜色取土。资源的限制更阻碍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世界。
(二)城市幼儿园美术教育收效不佳的原因。1.幼儿园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
在城里,很多的家长和老师都知道美术对儿童智力等综合能力有提升的作用,但却不知如何下手,指导怕误导孩子,不指导又担心放任自流。盲目的表扬夸赞会使孩子不思进取,这样过分的指导孩子不但使孩子的没事素养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相反孩子会失去自信,失去自我。
2.让孩子比照同龄人或优秀的作品画。
一堂美术课学生很多,老师肯定辅导不过来。那么很多老师就在黑板上话一个样板图或是在电视上放一张少儿绘画获奖作比照画,老师一味的让孩子比照别人的画去画,好好的学,画作的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的孩子都画了同一张画,而不是画自己的想法。这样做法结果就是孩子们讨厌画画,自然对美术课也就失去了兴趣。
三、改进幼儿美术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更新绘画教育观念,确立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束缚,追求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如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现在很多的幼儿美术教学大多都是采用示范,幼儿都是从模仿进行绘画,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幼儿为主体,大力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够味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并通过记忆,想象与理解,将他们反映到绘画和手工中来。幼儿们的世界是天真浪漫的,他们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他们不知道怎么画才是好。只要他们快乐,他们什么都敢画。而且我们幼儿园老师要切合生活引导幼儿设想、涂画。创造出属于自己心中的一幅画。
(二)创设丰富、宽松的活动氛围。
绘画创作依赖于一定的氛围,缺乏艺术氛围的人就难有灵感了,幼儿绘画也易足于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幼儿创造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在绘画游戏中想象自己的世界,最大限度的放开幼儿的手、脑、眼.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经常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去捕捉美好的题材。特别是在农村,教师可以很好的发挥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任其发展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应正确的评价幼儿作品。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幼儿也不例外,而且,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拿“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要经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我们作为老师玩玩不可束缚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创造自己的世界,从而提高绘画的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四)做好幼儿园、教师、家长方面工作。1.优化幼儿园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方面,城市占一定的优势,主要是改善农村幼儿园环境。教师改善环境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让幼儿一同参与改造。让幼儿喜爱自己的幼儿园而且还建立了师幼的友好关系
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想要发展好一所幼儿园,专业的幼儿教师是离不开的,幼儿园应招收专业学校毕业的幼儿教师,而起还要经常对幼儿教师,幼教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
3.做好家长工作。
幼儿园应设立家长与教师练习册,举办家长开放日,设置家园联系柱让家长看到幼儿园,让家长放心,特别是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应多与家长联系,与家长合作,让家长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美术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关系,努力创造优良环境,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各教育部门方面,应对农村幼儿学校加大资金投入。
很多农村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和备器材,大部分附属于小学学校,对教师队伍缺乏严格选拔的制度管理,造成教师队伍混乱。在我国城市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里得到最好的教育,但国家未来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城中这些未来的小主人,我们应该重视农村的幼儿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应该享有的快乐和受教育全面的权利,因此,高度重视农村幼儿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对于农村幼儿学校的硬件要积极购买,丰富设备设施,制定严格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以及奖罚制度,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科学制定幼儿园教学内容,防止小学倾向。幼儿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多增加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内容,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育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农村的孩子也会达到应有的教育。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总结,可以发现城乡幼儿美术教育差异非常大,这个差异关乎孩子的未来,祖国未来的建设发展。面对城乡幼儿美术教育差异,我们只有深入学习,正确把握纲要的根本思想,把先进的幼儿美术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推荐幼儿园美术更加快乐,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晶晶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缩小城乡差距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2]石志华 董兰敏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幼儿教育》 [3]尹少淳.关注农村艺术教育的现实与未来[N].中国教育报
第四篇: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
姓名:张兵
机电学院16栋548
班级:09材成(2)班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次的实践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了解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就业结构面。除了在物质方面,精神文化方面也在调查探究范围之内。从物质,精神文化,健康等方面来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的方法。以此,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农村青年生存状况发展状况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大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年龄在14-35岁的青少年又占农村总人口36%,因此,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对于国家的整个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
一,农村青年的就业面
在当代中国农村,一般青年有普遍的几个选择;
(一):信奉着读书的才是唯一走出农村的这一法旨。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消磨在万卷书中。考上大学,金榜题名,鱼跃龙门。
(二)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然后便走向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有的或去沿海城市打工,有的跟随亲戚开始为生计奔波。
(三)有的人在家中赋闲,作为新一代的啃老族,麻将,纸牌等成为生活中的消磨时间的娱乐。
对于农村青年的就业方面来讲,读书是一个很常规的选择,农村人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农村人的唯一出路。因此,大多数的当代青年会走读书走出农村这条路。由于对于其他青年对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觉得对实际的生活用处并不是十分有效。因
此,早早的走向社会,去将自己投入这个大熔炉中煅烧。,因此,对于青年的就业问题我又以下几点拙见:
1;转变观念,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农村青年就业难,首先难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切实转变观念,还没有改变在农村青年管理上的“短视”行为。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和地区的壁垒。一些城市在自身就业压力下,习惯于从短期和局部利益考虑,限制农村青年进城,或对他们实行就业限制甚至歧视,城市就业体系中难以见到农村青年的身影。游离于体系之外的农村青年很难找到岗位,即使找到了,也因为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拖欠工资的遭遇时常发生,自身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这种就业政策的不平等又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壁垒,使农村青年进城就业和生活的门槛越来越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事实上,没有全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最终也会失去空间。因此,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村青年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千方百计地将农村青年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既是促进农村青年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农村青年就业,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宏观改革的配套实施,任重而道远。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正视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同样,我们要利用一切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对农村青年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经常深入青年,了解广大农村青年的所想所盼,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农村青年消除顾虑,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农村青年外出务工。
2.促进农村青年就业,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农村青年的培训工作。我们要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加大集中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青年农民综合素质,使外出务工人员都能顺利地上岗就业。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关于农村青年收入的调查显示,无技术的农村青年收入不到有技术的农村青年收入的60%。在一些城市,一方面是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找工作难,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的有一定技术和技能的工人短缺。浙江永康职业技术学校、北京联合大学、淄博工业学校,义乌城镇职业学校的负责人介绍,他们培养的掌握各类技术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用人单位提前预定下一年的毕业生。他们掌握的各地用工信息表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普遍受到用工企业的欢迎。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耗能高、污染大、技术水平低、劳动效率低的企业在城市里逐步减少。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电子信息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快速发展的产业,需要的都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受过职业培训的劳动力很难适应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因此大批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自觉学习一门技术,接受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信息匮乏、观
念滞后、谋生技能不高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村青年在城市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他们在城市里付出极多,但所得却很少。绝大多数人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难以在城市立足,更谈不上改变身份和地位。一些农村青年在竞争乏力的情形下对城市产生抵触心理,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培训是就业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组织好对农村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了解城市竞争与生活规则,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农村青年的流动性相对较大,现代青年的思维活跃,独立性相对较强,自我意识普遍较强,不易监督管理,频繁跳槽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免费有证培训力度不足。由于免费有证培训的对象目前还仅限于城镇户口的无业青年,而占多数的农村青年往往是最需要帮助的。由此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每年城镇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能部门为找不到生源,难以完成指标任务而发愁,另一方面广大真正迫切需要培训的农村青年却苦于求学无门。结果往往造成我们的工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希望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多为我们农村青年考虑,统筹考虑,适当将政策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针对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在职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见习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让我们农村青年也能享受优惠政。这也是我们开展青年就业和失业状况研究的初衷之所在。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将陆续对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名农村青年开展岗位培训。培训将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行业 的职业技能。资料显示,在9000多万名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农村青年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3.社会各方面要关注农村青年就业,继续深化就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发育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推进就业工作的市场化。加强对外联系,广泛搜集各类有效信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了解用工动态,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努力实现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好县、乡(镇)、村三级组织网络的作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减少外出的盲目性,降低输出成本。注重抓好能人、经纪人队伍建设,实行典型带动,在规范他们行为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劳务输出献计献策,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劳务输出阵地,通过提供真诚周到的服务,树立良好信誉,畅通劳务供需渠道,建立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走劳务输出产业化之路。
二;精神文化方面:对于精神文化方面这个方面,农村这一块普遍比较薄弱。在以前农村要获得信息的渠道一般是通过电视,报纸。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农村青年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面被拓宽。虽然在获得信息方面的能力加强了,但是在体育,文艺等各个方面还有欠缺,比如说体育锻炼方面:场地设施的简陋,甚至是完全缺乏。这一些因素都是制约农村青年以致整个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并且,并且由于在农村,一般精神文化方面的重视力度相比于物质需求来讲十分的微弱。往往有着这么一种现象“年轻的时候用身体来换钱,等老了的时候用钱来买健康”。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是十分的紧迫,它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现阶段的农村人,还影响着下一代的未来甚至是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三;健康方面;对健康生活方面对于农村青年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农村青年大多都是现在农村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程度一定程度的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国民健康程度。这个群体后面站着的是一个更大的群体,他们的孩子和父母,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群体了。但是,在对于将抗这个方面,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村居民都加大了投入和重视力度。国家耗巨资启动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来为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一般做到”小病及时看,大病抱希望:的态度。这一个个的措施对于农村,农村青年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保障
四;自我保障意识低下。改变农村青年城市边缘人现状,一方面要呼吁社会重视,促进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农村青年要积极争取属于自身的权利。让人十分吃惊的是,农村青年对改变自身的保障状况甚为麻木。首先,对医疗补助、子女读书、消费水平、住房条件、社会地位、就业指导、工作环境、学习培训等不足甚至空白的保障条件,却评价为“还可以”。低评价导致低满足,使他们“自觉地”远离社会保障条件之外,生活质量失去了最基本的依托。其次,愿意接受低保障或无保障条件来换取就业机会。许多农村青年为了在建筑、商贩、家庭服务、修理、餐饮服务等行业中不被城市职工替代出局,愿意不要职业保障,不要福利待遇,以极低的工资换取“饭碗”,无视保障权利,却从内在抑制了改变生存状况的动力。
5.二等公民心态。这是一种由过激行为和回避行为导致的“矮城里人一等”的心理。过激行为是面对自身权益受侵害时,不寻求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社会的正常途径解决,而是采用要挟、暴力、抢劫霸占等违法手段来捍卫自身权益,结果由受害者成为害人者,遭人唾骂,自觉卑劣。回避行为则体现在很少与城市人打交道,形成原因与他们不能自觉跨越语言障碍、意义障碍、情感障碍有关。语言是划分社会身份的重要工具,浓重的乡音让他们总感觉“非城市人身份”,不敢与城市人“平视”,也无法进入城市人生活文化圈。认识障碍是对自我、对
城市的认识发生了矛盾。农村青年进城后,往往用“农村标准”看待城市生活,结果理解不了城市,又不愿回到原来的农村生活;找不到进入城市后的自我,也失去了原来的自我;对眼前的社会和自我产生怀疑,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情感障碍体现在害怕城市生活,与城市的一切相去甚远,感到自卑而远离城市人。以上障碍是农村青年实现城市化过程所必须跨越的,显然,他们没有自觉跨越以上障碍,没有调整原先的认知和行为,因此,融入不了城市生活,无法获得城市人的认同和理解。这一切加深了“不如城里人”的二等公民心态。
此次关于农村青年生存状况调查对于农村当代青年的生存问题大概从他们的物质,精神,健康三个方向来分析。了解这个群体在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所站在的位置以及这个群体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发展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当代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陈英敏;余净植;著
第五篇: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提出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很大。差异有课堂教学上的也有学科上的。
比如说学科,就拿英语来说,城郊结合部中学同时招收城乡学生。由于城乡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十分悬殊,而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感到难教。在初中生刚入学时,我们对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即使有些学生语数成绩挺好,英语却一窍不通。而城镇学生从小学、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学习英语,父母把他们送到各种英语班去学习、熏陶。这些学生相对来说语音语调较好,课堂上更乐于表达,而且笔试成绩也稍理想一些。城乡本身的差异让一批小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很多孩子对英语的学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再比如说课堂教学上,有时你举个生活鲜例,举个时事新闻,觉得能引起学生兴趣,但往往和你产生共鸣的是城里学生,乡里学生见闻少,反应也慢,动手能力就更差了。事实证明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不及城市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城里的孩子聪明、见识广;城里教学质量高。
二、原因分析
影响城乡教学质量不同有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成长的背景不同
首先,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城市里的学生家长重视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好的情操,这对学生长大成人后能否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决定性因素。其次,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家庭教育的基础实。父母常带孩子外出,可以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见识的多,对事物的反应能力自然比较灵敏。而在农村成长的孩子,特别是大山里的孩子,看到的只是蓝天白云,群山牛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景象,这样怎么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呢?这就是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
二、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
城里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或至少读过几年的书,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因此,他们的孩子从咿呀学语就开始接受一些特殊的教育和家庭的熏陶,上小学之前就学会数数,会背古诗,会讲故事,会唱儿歌,上学后家长每晚陪在孩子的身边,指导孩子做作业,三天两头了解学生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乡村学生家长一部分没有文化,有点文化的还要忙于自己的生计,孩子上学前只要吃饱穿暖,上学后几乎就交给老师,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务工子女更不用说,家长每天早出晚归为生活而奔波别说辅导孩子的作业,就连给孩子吃一顿热饭都很难做到,这些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任道奔驰,老师为他们的学习费尽心血。
三、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同
城里的学生家长,对于有助于孩子学习的,都会尽力支持、满足。给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在物质方面,不会因缺乏某样东西而影响学习。而农村家长,特别是务工人员,很大部分人未必能做到如此。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已尽了家长义务,认为学习方面的事应由老师、学校负责。把孩子成龙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几乎不过问。比如,一年级学生,还不认识字;有些作业需要家长帮助学生去读、去理解,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就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去完成;有的没有铅笔、有的没有本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四、教学条件及设施不同
大多数城市学校教学环境优雅,教学设施一流,配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活动室,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等因有尽有。这样的设施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农村教学设施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特别是山区,陈旧的教室,破烂的桌凳,坑坑洼洼的水泥黑板,别说是电脑、电视,就连老师备课用的小黑板、纸张都十分紧缺。这样的条件下怎样来搞好教学,怎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就上述原因,如何才能让农村教育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答案已经很明显。学生的教育问题其实是一种文化资本的问题,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继承的文化资本不一样,这是一种隐形资产,会一直影响学生的未来甚至就业等各个方面。这只能从教师自身素质抓起。学校方面要提供各种教学设施配合教师上好高质量课堂;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耐心辅导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事业;同时家长应该付诸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学校教学工作。最后,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发展。
三、有效策略
1.推行主体性学习法,形成教学序列化
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原则,尊重城乡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主线,以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探究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主体性学习法 ,初步形成了序列: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呈现问题,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其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状态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特点:
首先,问题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其内涵。其次,问题要“主体化”,应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再次,问题要“梯度化”,要呈现出由易到难的层递性。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实物巧设情景,以动作演示情景,借图画烘托情景,用生活呈现情景,用电教模拟情景,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新学习的内容
2.实施有效作业策略,促成英语学习习惯优化
作业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间接评价的重要环节,更是拓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需要。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1)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作业难度,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再分层,这样做既可以激励进步的学生,也可以鞭策退步的学生。
(2)多种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多种类型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保留适量传统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设计能使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的作业,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a.动手操作性作业,如英语贺卡的制作、英语名片的设计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b.调查探究性的作业,如在学数字的时候,教师请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如家里的电话号码、邮编、自行车牌照、小汽车牌照等,使学生深入生活,丰富对生活的体验,培育其探究精神。
四、结束语
城乡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这无疑给我们教学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缩小城乡学生的学习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