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探讨论文(全文5篇)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130-1128521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06 14:42: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探讨论文

摘要:作为一项利民工程,道路的安全极其重要,所以,在道路施工中的各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提高警惕,将人民安全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前期的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到之后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防患于未然,将危险杜绝在开始阶段。当道路投入使用之后,由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日常中的使用都会不断的带给道路的一些损伤,面对这些损伤,我们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损坏的进一步扩大。本篇文章从路面的结构设计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道路中路面结构存在的各种病害,同时也全方位的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对我国的道路建设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让道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关键词:结构设计;道路施工;稳定性

引言: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道路建设也在不断的进步,从一开始简单路面,到今天多方面考量的道路设计,道路的不断发展,印证着中国人的智慧。但是目前在我国道路的结构设计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在我国目前的道路设计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我们的道路建设将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现在正在不断地攻克这些难题,各种方案层出不强,但是需要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结合更多的力量,相信在我国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完美的解决。

一、路面的结构设计

(一)材料的设计

在选材方面,必须要根据路面的使用途径以及当地的地貌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尽量选择承重性强的材料,一定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将人民安全放在首位。

(二)组合型设计

在路面的结构设计中,一定要对结构层的组合设计投入更多精力,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图纸的价值所在,将结构层的厚度计算精确,在得到数据后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数据进行,不能为了缩减成本,对数据随意更改[1],还有,一定要注意结合处的连接。在数据的计算方面一定要做到最精确,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三)层次化设计

路面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各个层次的区别,进行针对性的设计[2]。路面是由上中下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在日常应用中,最上层所承受的重力最大,收到损伤的可能性也最大,最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下层最容易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定要注意水土流失,水流冲刷对其存在的影响。

二、目前路面存在的病害

(一)路基破坏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破坏将直接导致道路无法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路基时刻承受着来自自然界各方面的考验,稳定性一直持续下降[3]。雨水的冲刷,大风的侵袭,以及水土流失等等都是导致路基被不断破坏的外在因素,是路面设计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都有可能使路基被破坏。

(二)路面破坏

路面是道路的外在表现,路面的破坏将直接导致行车中出现问题,主要的症状为路面坑洼不平,道路积水。路面是道路的最上层,是面对意外情况最多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病害的地方,车祸的发生,气候的变化都时刻对路面安全带来压力。

(三)排水不畅

排水系统是最容易对路面应用造成影响的地方,但是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经常意识不到道路排水的重要性,对于道路排水经常出现设计不当的地方,造成道路遇到大雨天变成河流的现象,同时,长期的排水不利还会使得路面稳定性持续降低,同时,因为雨水浸泡还会将原有的一些小问题不断扩大,造成道路无法投入使用,更严重的,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三、如何防治目前路面存在的病害

(一)优化排水系统

排水问题是目前我国道路施工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道路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在投入施工的前期,一定要注意排水系统的优化,首先解决道路的排水问题,然后才能开始施工,必须要紧靠当地的地貌形势,设计出合理的排水方案,将排水的设计与当地文化联系起来,合理的设计出适合当地的排水系统。

(二)灌缝

当道路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路面会出现一些小的裂缝,虽然当时不会对车辆行驶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长此以往,裂缝必然会加大,而且路面积水也会顺着缝隙进入道路内层,对道路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面对这些小缝隙,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使用热的沥青混合物灌入细缝,这是因为沥青具有高粘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然后使用设备将灌入的沥青压实[4]。

(三)路面裂缝填封

当路面出现裂缝的时候,将会对小型车辆的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遇到大雨天气,降水会这直接随着缝隙进入道路内层,对道路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道路的安全埋下隐患,而且还会一定程度上缩减道路的使用年限。裂缝填封同样使用沥青作为基本材料,将热沥青铺在裂缝上,然后使用设备将沥青压实。

(四)路面局部损伤修补

在道路的使用阶段,由于人们的使用不当,会对道路造成一定程度的局部损伤,这些损伤,会对车辆的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也会对道路的路面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5]。局部损伤的修补,同样也要使用沥青混合物进行修补,有热拌沥青混合物和冷拌沥青混合物两种方式,其中热拌沥青混合物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但是对路面修补所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冷拌沥青混合物技术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低,但是意义不是很大。

(五)优化路基处理形式

路基,最为基础,对道路的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地基优化的能力,才能使得道路越来越稳固。目前,在道路施工建设中,最常使用的是换填土的处理方法,若是地基的深度不足三米,就可以软土全部换掉。一定要使用强度高的材料,才能使地基的强度更有保障。同时还应该注意材料的选择,在我国目前的道路施工建设中,水泥与混凝土是使用率最多的材料,一定要保证材料的混合均匀。在道路施工中,一定要注意提升地基的稳定性,提升地基稳定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道路的稳定性,才能避免造道路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结束语: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道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发展中,首先应该进行的就是道路的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种技术层出不强,各种材料也在不断展现,人们对道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道路结构设计也逐渐成为道路施工的重点。技术以及材料的不断更新在给道路施工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给了道路施工更多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些挑战,满足更多人对道路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前人的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将我国的明天带上更宽广的道路上。在道路的施工中,最主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只有将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我国的道路施工建设才能走得更稳。

参考文献

[1]李彩凤.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_,06:161.[2]周利.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策略[J].科技与创新,202_,12:151-152.[3]郑国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翘曲与轴载耦合作用分析[J].城市基础建设,202_,20(02):90-92.[4]袁树标.试论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J].绿色交通,202_,09(02):215-216.[5]吴红丽.研究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2_,13:205+212.

第二篇: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第一节 沥青路面病害定义及分类分级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定义

沥青路面病害的类型主要有坑槽、松散、拥包、翻浆、沉陷、泛油、车辙、网裂、龟裂等,根据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2_)中规定,各种沥青路面病害定义如下:

1坑槽:路面破坏成坑洼状,平均深度大于1cm,面积在30cm2以上。2松散: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在0.05m2以上。3拥包:路面局部隆起,平均高度在1.0 cm以上。4翻浆:路面、路基湿软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现象。

5沉陷:路面、路基有变形,路面下凹,平均深度在1.5 cm以上。6泛油:高温季节路面沥青被挤出,表面形成薄油层,行车出现轮迹。7车辙: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深度在1.0 cm以上的纵向带状凹槽。

8龟裂:缝宽3 mm以上或缝距10cm以内,面积在1 m2以上的块状不规则裂缝。9网裂:缝宽1 mm以上或缝距40 cm以内,面积在1 m2以上的网状裂缝。

二、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

沥青路面破损受到路面类型、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交通荷载、材料条件、排水条件、施工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病害产生的破坏机理和发生原因也不尽相同,有时是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讲路面破损分为二大类:结构性破损和功能性破损。

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分析

(一)、结构性破损

结构性破损是由于路面各层或某一层的承载能力降低引起的,对于半刚性路面的结构破坏通常是由于整体性半刚性材料层底面拉应力超过容许值产生的,其结构层底面拉应力引起的疲劳破坏首先从底基层底面开始,并逐渐向上延伸,接着半刚性基层产生疲劳破坏,反映在沥青表面层上往往是裂缝的产生,特别是横向裂缝,最后导致整个路面结构层结构性破坏。

1、局部裂缝:局部裂缝一般是路面使用3-5年后发生的,其表现多是细线状裂缝,引起局部裂缝的原因可归纳为基层或路基的压实度不均匀、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及局部材料质量等问题。严重的局部性裂缝将导致结构性的破坏。

2、车辙:车辙是在道路横断面上由于车辆轮胎反复行使久而久之产生的一种路面沉陷现象。产生车辙的原因可归纳为重载交通的作用、渠化交通和路面材料质量低下等。

3、桥头跳车:桥头跳车现象发生在桥和涵洞等构造物与路面交接的部位,是由于路面材料压实不均匀而产生的与构造物间的高差所致。

4、剥落、松散和坑槽:由于沥青混合物骨料和沥青粘结性下降产生的骨料松散、脱落、严重的将形成坑洞。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骨料质量差和混合物浸水分离。

5、刨光:刨光是路表面材料光滑,轮胎走过时易于滑动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混合物的质量不佳及碾压不足。

6、波浪、拥包和泛油:波浪是沿道路纵向形成的一种波长较短振幅较大的凹凸现象。拥包是表面的局部隆起。泛油则是路面上发生沥青浸出的现象,由于沥青浸出表面层降低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沥青材料质量差和施工控制不良。

7、修补:修补不良也是一种破损。修补后的路面由于与原路面存在结构材料差异而衔接不良。修补后往往会导致路面的不平整。

8、路面透水

雨水或雪水沿着路面孔隙、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逐渐渗入路面内部,在车辆荷载及冻融作用下,再加上沥青老化,沥青与骨料间的裹附能力降低,造成路面松散、翻浆坑槽等病害,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行。

(二)、功能性破损

功能性破损是由于路面提供给道路用户的服务功能下降引起的,反映在路面上则是平整度降低和车辙的加深,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常在温度变化大的地区发生,由于路面温度收缩产生纵向近似等间距的横向裂缝。横向裂缝一般贯通整个宽度,纵向间距受到路面结构物材料、地区温差不同的影响约为5m—50m不等。

2、纵向裂缝:沿路面行车方向产生的长裂缝,纵向裂缝常以单条裂缝出现,温度和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陷是产生纵向裂缝的重要原因。

3、龟裂:路面由于压实不足,路基下沉等原因产生的小网格式的网状裂缝。由于其形状像乌龟背壳,故称为龟裂。

4、块裂:路面上产生的不规则的大网格式网状裂缝。

第二节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病害原因分析

一 裂缝病害及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和裂缝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影响里路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质量、沥青混合料性质、基层材料性质、气候条件、交通量变化、通行车辆类型变化以及施工质量的影响等。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形式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网裂、龟裂等不规则裂缝。

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沥青路面病害的常见病害之一。导致路面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温度变化、地基变形、半刚性基层材料自身原因造成的温度反射裂缝、行车荷载、疲劳裂缝等因素。从横向裂缝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低温横向裂缝。就沥青混凝土自身材料性质而言,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热胀冷缩型材料,其温度收缩系数为25×10–6~40×10–6,在较高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应力吸收功能。但在冬季,一次较大的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应力可能达到300×10–6~500×10–6之间,此种收缩变化已远远超出沥青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力,从而,在沥青面层薄弱处就会产生裂缝,薄弱处越多,产生的横向低温裂缝就越多。

(2)温度疲劳裂缝。由于环境气温反复升降,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夏温差变化较大,在**、**地区,在沥青面层中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使沥青面层产生温度疲劳裂缝。

(3)反射裂缝。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如果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半刚性基层成型后明显或隐约存在裂缝,基层裂缝间距一般在15~30m。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特别是超重车辆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导致基层开裂。随着荷载的反复作用,裂缝会逐渐扩展到沥青面层。反射裂缝一般会贯穿路面半幅全宽范围,在高速公路上此种横向裂缝有规律大致等距离分布,只是产生的距离有远有近,一般间距为150~200。

(4)桥头路基不均匀沉陷出现的裂缝。由于桥头路基填土压实度不够以及对原地基未做适当处理,使邻接构造物的路面明显出现不均匀下沉,沉降引起的沿桥涵台背方向的横向裂缝。裂缝出现的早晚主要取决于地基的施工质量、填土高度、压实度及交通量等因素。

(5)其它原因造成的裂缝主要有路面施工工作接缝开裂,桥面铺装水泥混凝土纵缝质量不好而引起的开裂等。

2、纵向裂缝

沥青路面产生纵向裂缝主要有路基填筑质量、通车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路基填料本身原因等原因。

(1)路基填料采用开山出来的炮渣材料,填料颗粒粒径较大,压实度不易控制,虽然采取开台阶等一系列施工措施,仍没有能够保证足够的施工质量。此为典型的路基损坏造成的沥青路面开裂现象。

(2)高填方路基段落,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而造成路基失稳,从而引起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样为路基损坏造成的沥青路面开裂。

(3)由于路基填方材料的不均匀性,影响了路基的整体性能。雨季两侧边沟积水的情况下,对外侧路基浸泡使粘土地基和路基含水量相对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路基整体强度降低,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路面纵向开裂。此类裂缝的位置通常处于外侧行车带附近,在雨季后开始出现轻微

裂缝,随着冬季温度的下降,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裂缝继续发展,经过几年的行车碾压和温度变化,裂缝逐渐加宽并且贯通。

(4)当沥青路面出现轻微裂缝或其它原因引起沥青表面的自由水进入路面基层,特别是半刚性基层材料,水份不能够及时派出,经过长时间的重车行车碾压,再加上半刚性基层施工时施工接缝处理不当,在基层的施工工作接缝薄弱环节上就容易产生纵向裂缝,从而反射到沥青路面的表面层上,出现连续有规则的纵向裂缝。此类裂缝的发生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一般在通车后几年后才能反映出来。

3、不规则裂缝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表面或早或迟都会出现局部小块的形变,形成网裂、龟裂、块裂等不规则裂缝,并且通常伴有盆状或槽状沉陷。产生不规则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1)半刚性材料层之间或半刚性层下下部有一定厚度的素土夹层。素土夹层遇水潮湿后,使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载重车辆通过时容易产生―弹簧‖现象,经过不断的拉伸变化,从而引起沥青面层混凝土产生疲劳破坏,在薄弱表面容易产生不规则裂缝。

(2)半刚性基层厚度不足,而其下底基层又不是半刚性材料的路面结构,特别是在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承载能力降低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3)在沥青面层混凝土施工中,沥青混合料在间歇式拌合即拌的时间过长,拌合温度过高或贮存时间过长,都会使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氧化变硬,造成沥青对拉应变特别敏感,一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拉应变超过了沥青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就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4)基层施工质量不好,基层在施工时混合料拌和不够均匀,混合料级配、含水量、厚度和压实度不均匀,表面不平整,集料离析等因素造成基层整体不均匀性较大,在行车道上经过重车荷载的不断碾压,在基层的薄弱处逐渐反映到沥青面层上来,出现带有伴有盆状或槽状沉陷的不规则裂缝。

二、水损坏病害及水损坏产生原因分析

(一)、水损坏主要表现形式

水损坏的范畴较宽,一般认为只要是路面结构层透入水后使路面产生的早期破坏现象,都可称为水损坏。从表现形式上水损坏有:自上而下的水损坏,通过动水压力作用,水使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失去附着力的过程,表现为松散、脱落、掉粒、坑槽。自下而上的水损坏,水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路面结构层内部,对沥青层内部或半刚性基层造成冲刷,沥青混合料在水的作用下油石剥离,沥青路面结构层强度降低,半刚性基层受水侵蚀后水稳定性减少,半刚性基层承载能力降低。表现为唧浆、裂缝、网

裂和坑洞等。

1、松散:松散是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差导致的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足,集料由于丧失相互间的粘结而逐渐酥软直至松垮并逐渐流失,表现为麻面或大小不一的坑洞。松散的发生往往是在某个水稳定性不足的沥青结构层整体性发生,尤其是表面层,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并经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极易引发沥青剥落而松散。

2、网裂:一般认为路面轮迹带产生的网裂是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足的标志,说明路面产生了荷载型的结构破坏。由于水损坏造成的网裂一般是由于水分在路面结构中从下向上作用,造成了沥青面层内部混合料的剥落、松散,或基层混合料的冲刷、脱空,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导致沥青面层混合料产生龟裂,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就是坑洞和沉陷。

3、唧浆:外界水不断渗入并积存于基层顶面,基层结合料在水的浸泡下形成泥浆或灰浆,行车荷载的反复挤压和泵吸作用下,从裂隙中冒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唧浆。产生唧浆必须要有水进入和灰浆挤出的通道,唧浆现象中,水侵入路面结构内部的途径大多是路面上已经出现的裂缝,同时,强大的有压水通过沥青层的空隙也能穿透结构完整的沥青面层,松散严重而未产生裂缝的路面也有灰浆出现。

4、坑槽:坑槽根据面积大小可以分为点状坑槽和块状坑槽,是沥青面层松散深度和面积不断加大,水损坏发展到后期产生的现象,是唧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5、沉陷:水损坏引起的沉陷一般与唧浆现象同步发生。随唧浆的发展,基层结合料不断地被溶蚀并挤压到路表,造成基层顶面的不断脱空,沥青面层也就随着这种基层材料的流失不断下陷;沉陷变形过大导致沥青面层开裂,水侵入路面的途径更加通畅,使唧浆现象更加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在沉陷位置钻芯取样时,有些芯样面层已经碎裂,有些表面层比较完整,但中下面层已经全部松散和剥落了。

6、伴随裂缝的水损坏现象:裂缝类病害加剧了路面的破坏。裂缝打通了水分进入路面结构的通道,在动水压力下一部分水分沿着路面的薄弱面进入路面体系中,反复的动水压力下导致路面唧泥从而产生内部更大的损坏。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温度造成的横向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该类裂缝如未得到及时的处理,往往在行车道轮迹带部位出现沉陷、网裂、唧浆现象。

(二)、水损害产生原因分析

无论是何种级配的路面结构层,降水进入沥青面层后,根据水滞留的位置不同,在大量高速行驶的 车辆,特别是重型货车作用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水破坏现象。

1、表面层产生坑洞

表面层为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或者由于密实性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不够和不均匀性较大,以及局部小面积的实际空隙率较大,在雨雪过程中,水渗入表面层,在中面层为Ⅰ型密实性且空隙率较小的情况下,雨水渗入的速度减慢,从而造成水分滞留于表面层于中面层之间和表面层的沥青混凝土孔隙中,在大量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每次产生的动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逐渐剥落下来,并且剥落是从表面层的底面开始逐渐向上扩展,一但下部较大的碎石上的沥青被剥落下来,下部沥青混凝土就失去强度,在重型车辆车轮碾压时形成的真空吸力带走,从而形成坑洞,由于沥青混凝土施工时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的部位产生,因此,坑洞的分布都是一个一个孤立存在的。即使是采用SBS改性沥青的SMA路段也难免存在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由于上述原因产生坑洞,只是相对AC型沥青混凝土或SAC型沥青路面,坑洞要少得多。所以,只要有自由水侵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无论是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还是改性沥青或填加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凝土,在大量行车作用下,都会产生沥青剥落现象和坑洞,此类型坑洞由于只发生在表面层,往往发生面积较小。

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网裂和形变。

当表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隙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而底面层为空隙率较小的密实沥青混凝土时,或者由于降水时间较长,即使是密实性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或者局部小面积的沥青混凝土的实际空隙率较大,自由水也能逐渐渗入到表面层和中面层,滞留于中面层和底面层之间或存在于表面层和中面层的空隙当中,在车辆真空吸力的作用下,使表面层和中面层中部分碎石上的沥青剥落,从而产生两层的坑洞或者表面层产生网裂、沉陷和向外拖移。一但产生坑洞,水会继续向

坑洞渗入,如不及时修补,将会形成更为严重的病害,并加快病害发展的趋势。

3、路面出现唧浆、网裂、坑洞

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面层与上基层之间或存在于整个沥青面层中,在大量高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动水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面,从而造成细料流失,在水的存在下,形成白色灰浆。灰浆又被车辆反复抽吸、压挤,从而通过沥青路面出现的各种形状不

一、宽窄不同的裂缝处,或其它细小薄弱处到达路的表面。一但灰浆被唧出,该处就可能会产生坑洞、网裂、形变和沉陷,在反复降水过程中,水份就更容易渗入路面,并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发生水损坏。相对而言,唧浆是京秦高

速公路发生的最为普遍,数量也最多的一种病害,也是较难进行防治的一种病害。

第三篇: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造成城市人口、车辆等快速的增加,为之我国也逐渐加大了对市政工程的投入力度,以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通行之需,但是为了在保证通行安全的基础上,并使道路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落实病害防治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实现路面结构的完善设计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结构层材料设计、组合设计以及厚度设计上进行优化与完善,并针对路面结构设计与路面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病害问题落实相应防治措施。接下来,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并通过结合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的病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结构设计;设计论文

一、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概述

1、基于结构层组合设计下的要点

在整个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主要是由表层、中层与下层组合而成,其中,整个表层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路面病害问题通常都是从表层进行外显,比如裂缝等,而路面的中层与下层中,实现完善设计是提升路面抗裂性能等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需要以结构层的优化组合设计来提升路面的整体性能与质量。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般而言,城市的水文状况较为稳定,且地质的波动情况也相对极小,因而,在设计中主要需结合城市的主次干道的状况,来实现这一组合设计的完善落实,以确保城市的主干道路面具备良好的承压效果;对于次干道,基于相应通行量相对较小,因此,在进行这一组合设计时,可基于国家现行规范要求下来完成这一设计即可。

2、在结构层材料设计的要点

在实际针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材料的科学选择,这就要求要基于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下,结合当地的实际与交通通行特点等,确保材料的承载力满足实际要求。具体而言,在结构层中,主要运用的沥青混凝土,并与沥青碎石进行混合,而目前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行业工艺技术水平随之提升,新型沥青混合材料被逐渐运用到道路路面施工中。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单纯使用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的主要材料,路面的承压性能相对偏弱,路面容易发生裂缝、车辙等病害问题,因此,需要将抗车辙剂等融入,并以科学配比来强化路面的承载力。

3、在结构层厚度上的设计要点

基于这一设计下,要求要借助荷载应力计算来明确相应结构的厚度,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一般借助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法,经过计算来实现诺谟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以查图的方式来明确相应的厚度参数,并借助这一参数来实现精细计算。只有确保实现结构厚度的明确定位,才能够在确保道路路面具备良好承载力的基础上,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降低后期使用维护、维修成本费用的投入。

二、研究探讨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1、市政道路路面在运用过程中相应病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基于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病害问题,而为了确保通行安全,并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就需要结合实际病害问题落实完善的防治措施。具体而言:

(1)针对小裂缝进行及时填封。在道路运行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路表面会出现小的裂缝,进而不仅降低了路面的美观度,同时,也会致使雨水等深入到裂缝中,久而久之,对地基造成破坏,同时,小裂缝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则可能致使裂缝逐渐加大,进而影响到了通车的安全性。一般而言,针对较小的裂缝问题,可采取填封的方式,借助沥青结合物来实现对裂缝的填补。而这一路面维护工作最好在4~6月份进行,以避免温度变化对填封材料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2)针对路面局部所产生的缺陷问题,需要及时落实相应的修补工作。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松散、网裂以及坑槽等病害,而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则就需要实现相应修补工作及时且完善落实,以在解决病害问题的同时,确保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图2已发生病害问题的公路路面)。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相应修补施工主要采用的材料为热拌或是冷拌沥青混合物,其中,采用热拌沥青时,则需要确保实现相应施工工艺技术的完善落实,进而才能够为提高修补质量奠定基础;而如果采用冷拌沥青材料,对于相应施工工艺技术的要求并不高,相应修补施工简单方便,但是相应的性能与作用与热拌沥青混合物修补相比较低。

(3)灌缝。在道路运行的过程中,基于通行量较大,致使路面负荷加大,加上温度变化的作用等,致使道路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而针对裂缝问题的产生,则就需要及时落实好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积水通过缝隙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对沥青甚至路基造成腐蚀与破坏,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针对这一裂缝问题则可采取灌缝这一工艺技术,针对裂缝进行热补,在将裂缝清理干净的基础上,将准备好的热沥青混合料注入到裂缝中,然后进行压实处理。

2、基于结构设计下的病害防治措施

基于道路路面结构设计角度下,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路面病害隐患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以完善防治措施的落实来最大程度降低路面发生病害问题的几率,为从根本上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奠定基础(图1为市政道路路面竣工运行示范图)。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基于厚度设计角度下。相应道路路面的厚度设计同样需要充分考虑路面的病害防治问题,一般而言,如果相应路面厚度设计的过薄,相应路面整体的承载力自然就会较低,在后期投入使用后,基于车辆的通行需求与特点下,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病害问题,如裂缝、车辙以及积水甚至塌陷等问题,而如果将路面厚度设计的过厚,虽然性能与质量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综合造价成本则过高,存在不必要浪费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基于现有规定下,并结合道路路面的实际运行需求特点下,实现厚度的科学设计以实现对病害问题的有效防治。

(2)基于结构材料设计角度下。在实际展开这一设计内容的过程中,相应材料本身质量与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路面的使用性能,一旦材料质量偏低且性能不达标,直接会给路面埋下病害隐患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针对材料的采购与挑选进行严格把关,要在确保材料具备质量合格证书的基础上,对材料厂家进行优化选择,在综合目前建筑市场材料价格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并要针对材料的抗压性能进行测试,以此来提升路面施工质量。

(3)基于排水系统的设计下。在针对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相应规范要求下,针对道路路面排水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在此过程中,需要实现排水点的合理设置,并结合当地气候的实际,实现有针对性防治措施的落实,以此来避免因排水系统不畅而给路面造成损害。

(4)基于结构层组合设计角度下。从这一设计角度出发,为了实现对路面病害问题的规避与控制,就需要结合路面表层、中层与下层的实际功能与需求,在确保表层具备良好承载力的基础上,确保针对中下层落实完善的防水设计。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实现防水材料的科学选择,以此来确保结构组合层的性能与质量满足实际之需。

3总结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道路施工质量和更长的道路使用寿命,更有利于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搭建。

第四篇:辣椒病害防治论文

1.辣椒烂果

1.1发生规律。辣椒烂果往往是由辣椒软腐病引起的。受害病果表现为水浸暗绿色,最后全果腐烂有臭味,干支变白脱落或留在枝上。病原菌从伤口侵入,或由昆虫传播。7~8月份连阴多雨,气压低,温度高,低洼易涝排水不好,过度密植等容易大发生。

1.2防治方法。①田间及时排水,植株生长过于茂盛,要除掉下部衰老叶片,增强通风。②发现病果及早清除,带出田园,减少传播病原菌。③药物防治:雨季喷洒72%可湿性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用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7d喷1次,共喷2~3次。

2.辣椒烂秧子

2.1发生规律。辣椒烂秧子是由辣椒疫病引起的。辣椒从苗期到结果期都可发生,病部水浸状,圆形病斑,直径可达2~3cm,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褐色,略凹陷,边缘清楚,严重时叶片枯缩脱落,果实变褐色软腐状,空气湿度大时,常有同心轮纹,并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果脱落或成为暗绿色僵果。病原菌在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环境条件适合发病温度28℃~30℃,相对湿度95%以上时,流行极快。

2.2防治方法。①辣椒和葱蒜类、瓜类等蔬菜实行3年轮作。辣椒茬罢园后,要及时清理,把辣椒残枝败叶全部清理干净,应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辣椒。②药物防治: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2~3d。

3.辣椒秧长灰毛

3.1发生规律。大田栽培的辣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灰霉病。除了危害辣椒外,还可以危害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辣椒的茎、叶、花、果都能被感染。病部产生灰白色毛霉状气生菌丝,最后腐烂坏死。

3.2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晴天下午浇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止高温高湿天气。②药物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2_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连续喷2~3次。

4.结语

总之,在生产中,防治辣椒疫病、软腐病、灰霉病有各种手段,如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第五篇:路面病害报告

学院路面病害调查报告

课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认识实训 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班级: 1031 姓名 学号: 18

指导教师:

山东职业学院路面病害调查报告

实训目的与要求

1、了解道路、桥梁的结构构造。

2、了解道路、桥梁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及施工安全。

3、了解道桥企业的施工管理。

4、了解最新道路桥梁的机构、最新的施工技术、新型建筑材料。

5、学习广大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

一、山东职业学院道路概况

学院的道路主要由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两种路面组成,学院外环是一条沥青路,总长约4千米,是供校内车辆快速行驶的主要通道。环路以内的路全部为水泥路面,供少量汽车和学生通行。

学院的道路大多出现了病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院道路建设时期的技术不发达,当时施工技术不过关。

2、年久失修。在修建以后只是简单并不全面的养护。

3、学院地处山脚下,道路全部有一定的坡度,水流对路面的冲刷较为严重。

4、学院最近正在建设,载重较大的车辆进出频繁,对道路的路基路面都有很大的破坏。

二、路面病害的类型介绍

1、沥青路面

a.龟裂

轻:初期裂缝,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隙,主要裂缝宽度在 2mm以下 中:龟裂的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

重: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度大于5mm。b.块状裂缝

轻: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3mm 以内。重: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3mm 以上,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

c.纵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

重: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d.横向裂缝(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计算。e.坑槽

轻:坑浅,有效坑槽面积在0.1㎡以内(约0.3m×0.3m).重:坑深,有效坑槽面积大于0.1㎡(约 0.3m×0.3m)。f.松散

轻:路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损坏按面积计算。重:路面粗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有小坑洞。g.沉陷(大于 10mm 的路面局部下沉。)轻:深度在10~25mm之间,正常行车无明显感觉。

重:深度大于25mm,正常行车有明显感觉,损坏按面积计算。h.车辙(轮迹处深度大于10mm的纵向带状凹槽.)轻:辙槽浅,深度在10~15m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4m)换算成面积。

重:辙槽深,深度15mm以上,损坏按面积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4m)换算成面积。i.波浪拥包

轻:波峰波谷高差小,高差在10~25m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重: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大于25m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j.泛油

路面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被沥青膜覆盖形成发亮的薄油层。k.修补

龟裂、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的修补面积或修补影响面积(裂缝修补按长度计算,影响宽度为0.2m。2水泥混凝土路面 a.破碎板

轻:板块被裂缝分为3块以上,破碎板未发生松动和沉陷.重:轻块被裂缝分为3块以上,破碎板有松动、沉陷和唧泥等现象.b.裂缝(板块上只有一条裂缝,裂缝类型包括不规则的斜裂缝等。)轻:裂缝窄、裂缝处未剥落,缝宽小于3mm,一般为贯通裂缝.中:边缘有碎裂,裂缝宽度3~10mm之间.重:缝宽、边缘有碎裂并伴有错台出现,缝宽大于10mm.c.板角断裂

轻:裂缝宽度小于3mm,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

中:裂缝宽度在3~10mm之间,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重:裂缝宽度大于10mm,断角有松动.d.唧泥

板块在车辆驶过后,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

e.接缝料损坏(由于接缝的填缝料老化,接缝内已无填料,接缝被砂、石、土等填塞。)轻:填料老化,不密水,但尚未剥落脱空,未被砂、石、等填塞.重:三分之一以上接缝出现空缝或被砂、石、泥土填塞.f.露骨

板块表面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或表层松疏剥落,损坏按面积。

三、学院内路面病害调查

学院内出现了相当多得病害,很多处较为明显和严重。具体如下;

1、学院内出现龟裂的路面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1、2、3、路基用土材料性质不均匀所造成的早期沉降导致路面早期龟裂

路基填土层不按规范填筑成型的路堤造成早期沉降导致路面龟裂破损 路面材料级配的不合理或配合比不严格使孔隙率增大引起的路面早期龟裂破损

2、学院内出现松散的路面

汽车行驶在松散路

面上速度很低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这是一处下坡路段,雨水常年冲刷,汽车上坡对路面的作用大。

2、这是一处十字交叉路段,汽车转弯对路面的摩擦增大。

3、学院施工的大载重量汽车在这里经过,对路面的损毁很严重。

3、学院内出现露骨的路面

此处病害位于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接缝处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使用的颗粒级配不合适,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能承受的车辆磨损能力低。

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降低。

3、养护时,浇水时间过早会导致路面起皮、露骨,车辆磨损后会更严重。

4、学院内出现坑槽的路面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车辆漏油侵蚀沥青路面,使沥青混合料离析,沥青膜剥落,造成路面局部松散,进而出现坑槽。

2、轻微病害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造成局部发生网裂,松散,在交通荷载、雨水等作用下形成坑槽。

5、学院内出现裂缝的路面

学院内出现裂缝的路面很多,是最为严重的路面病害。

(图中为一处纵裂。)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主要出现在半填半挖的路段。

2、渗水导致的纵向裂缝。在路表、边坡及路的中央分隔带等处渗水,由于雨水的冲刷浸泡,使路基局部位置压实度降低。

3、路面上的行车不均匀,长期使路面承受的作用力不均匀。

6、学院内经过修补的路面

经过修补的路面上仍然有病害发生的迹象

出现这一修补的可能影响:

1、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对接缝处排水有影响,会更容易出现二次病害。

2、对于道路的美观有影响,对于学院的外观有不好的影响。

四、总结:

学院内出现的病害种类很多,主要有裂缝、龟裂、松散、露骨等,这些病害有一个共同的表现,是它们都是比较轻的病害,是严重病害发展的初期表现,例如学院内的龟裂和松散路面的病害很多,这些是将会发展成坑槽和沉陷的病害。由于学院内的道路经历了很长时间,所以出现病害是十分正常的,总的来说,学院内的路面病害刚刚出现,都是不严重的。可是如果不及时养护修理,学院内的路面情况将会不容乐观。

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探讨论文(全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