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记忆景观设计分析论文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历史古迹破坏、历史文化保护的局限、城市面貌的趋同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开封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历史街区名单,当前开封逐渐步入现代化城市高速建设与发展的行列,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居住区已所剩无几,威胁到城市的特色形态1。因此,对于开封历史街区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城市记忆理论作为一个平台,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记忆理论的文献研究情况,从城市记忆的主体及载体两方面入手,探求城市环境与居民的相互影响关系,重视居民对城市环境的感应,深入挖掘老城区城市记忆的内涵和要素。在此基础上搭建城市记忆视角的城市景观设计框架,并将基于城市记忆视角的城市景观设计框架应用于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的景观设计,最终提出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的具体景观保护策略。
一、城市记忆与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的相关理论
(一)城市记忆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记忆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的整体性历史认识。城市记忆反应城市空间环境,记录于人们的脑海中,城市记忆是人对空间环境的理解2。城市记忆的特点主要包括区域特点、时间特点以及关联特点,具体说来:首先,城市记忆的区域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同城市、不同文化和不同环境所反映出的城市记忆存在一定差异;其次,城市记忆的时间特点主要体现在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城市记忆的表现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往往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第三,城市记忆的关联性特点可以概括为在某一连续的时间节点上,城市记忆的发展与延续呈现出相互关联和演化递进的特点。
(二)历史街区景观的价值
历史街区的发展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并对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历史街区景观主要包括了传统建筑景观和环境景观两方面:首先,传统建筑景观的价值主要在于,传统建筑是历史街区的核心体现,是真正历史的延续;其次,环境景观的价值主要包括:一方面环境景观指人们活动的载体,环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活动的方式,另一当面环境景观又带给人们灵感,激发和启迪了人们的思维和活动。
(三)城市记忆延续与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的关系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对他们来说这些记忆既是经历也是财富4。城市记忆延续与历史街区景观保护两者是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城市记忆的延续有助于历史街区景观保护工作更好的开展;历史街区景观保护同时又减少和避免了城市记忆的丢失。总之,在历史街区景观保护中,要充分认识城市记忆的价值所在,对那些蕴含独特城市记忆的建筑与环境主动予以保护。
二、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历史街区景观资源现状
(一)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历史街区景观资源特征
开封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具有很多承载记忆的载体,其传统建筑的数量相当多,传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是开封老城区并未得到开发,也因此保留了其中最为原汁原味的开封街巷、胡同记忆5。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众多的古街胡同贯穿了整个历史街区,是典型的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集中体现。所以基地选址于开封市区东北部的顺河回族区,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城区之一。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具体指北起双龙巷,南止于穆家桥街,西临南北土街,东接内环路。基地周边有四条主干道及多条次干道,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发达。具体说来,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的景观资源特征主要从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两方面进行分析。1.物质载体(1)街巷分析:基地内部道路均是正南正北的走向,整体格局呈方格形,具有为直、细、短等特征。横向道路有刘家胡同、南教经胡同、乐观街、理事厅街、维中前街、清南东西街;纵向道路有草市街、北羊市街、清南平北街、王家胡同。(2)建筑分析:建筑主要以上述的七条街及3条胡同的沿街建筑为主,其中居民住宅用地将近65%,商业用地占23%,教育、文化、医疗、政府公共部门的建筑用地共占12%。(3)植物分析:基地绿化主要以道路绿化为主,但行道树均是零散种植且种类较单一。研究区域内的绿化主要依靠居民门前种植的石榴、苹果、葡萄、蔬菜等蔬果。(4)照明分析:研究区域内公共路灯少,且路灯均为简易路灯,光照辐射范围小,基本靠商铺及公共建筑的灯光补充照明,但整体还是偏暗,所以夜间出行不方便。(5)公共设施分析:研究区域内公共设施缺乏休息设施,垃圾桶及公厕数量基本上能满足周边居民使用。路边标识系统不明显,广告宣传栏杂乱,不统一。(6)饮食分析:研究区域内的小吃店大多零散分布,大多都不是传统小吃店;只有清平南北街上的清真食品街才成规模,且里面大多是传统老字号。但是此处卫生,交通等环境并不是很乐观。2.非物质载体开封是八朝古都,而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又是开封著名的历史街区,因此该街区内的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其中街巷名称文化、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武术文化、遛鸟文化都具有代表性。(1)街巷名称文化:街巷、胡同取名方式主要是为了记忆和查找,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命名种类大致有8种,分别是以历史遗迹、行店市场、衙府坊宅、寺庙寺观、吉祥仁爱、景物、序号、时代命名。(2)饮食文化:开封小吃的发源地是寺门小吃,这也是开封目前最具生活状态、最具老开封意味、最有深厚市井文化的原因之一。在这小吃街上,有多家传统小吃老字号。(3)手工艺文化:开封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6。其手工艺文化和历史文化数不胜数,与研究区域密切相关的则有汴京灯笼张及北宋官瓷。(4)武术文化:清道光末年,开封东大寺聘请沧州回族武术家黄明新传授查拳。黄明新所传查拳特色独具、传承有序,人称“开封回族查拳”或“黄派查拳”7。(5)遛鸟文化:开封不但是七朝古都,而且还是“休闲之都”。清晨,爱鸟的“老开封”们手里提着鸟笼,悠闲地散着步,这就是古城的一道景观——“遛鸟”。
(二)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景观资源的保护现状
1.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景观资源保护中的问题(1)在物质载体方面:a.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历史街区风貌受到威胁。当前对于这一片区改造和保护的手段呈现出粗放式拆旧建新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开发建设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相抵触的,是对真正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b.历史街区内生活环境恶化,景观破坏严重。由于机动车、非机动车、摊贩占道,市场、摊位规划不合理,导致道路狭窄、拥挤且人车混杂。(2)在非物质载体方面:a.文化存在多元性的特点,在景观资源的保护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片区内存在部分历史遗迹,其中蕴含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其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为街区的改造带来一定的困难,景观资源的规划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b.传统民俗文化发展滞后,阻碍景观资源保护。从开封老街区城市记忆的角度,该地段所蕴含的传统民俗文化就是其最大的特色及代表。但配套设施不足,传承、保护方式单一。2.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景观资源保护的机遇正如上文所述,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景观资源面临着许多威胁,然而其也伴随着许多机遇,当前最主要的机遇包括以下几点:(1)在物质方面:仍有部分古迹保留,历史文化悠久在街巷、胡同中,仍有少部分有历史年代感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及建筑构件,有空间结构较为完整的传统院落形式。(2)在非物质方面:a.和谐的邻里关系,浓重的街巷生活气息。b.胡同文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c.部分民俗文化保存较好,片区内有一间民间博物馆及两所文化研究所设立于此。遛鸟文化发展、传承较好,为居民增添生活乐趣之余也给片区带来独特的生活气息。d.寺门前小吃具悠久的历史,其小吃文化得到很好传播和发展,对于更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优势。
三、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历史街区景观的保护策略
(一)城市记忆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问卷对居民城市记忆度的调查以及分析,我们分析和总结出城市记忆在该片区居民传承过程中的情况,并从中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记忆规律上,物质载体的记忆度比非物质载体的记忆度高;非物质载体中有相对应的载体的记忆度高;物质载体、非物质载体与生活相关的记忆度高;载体的保护级别高、完善程度高记忆度高;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的高级认知度低。其次,在记忆各方面的表现上:a.在历史积淀方面,文保单位深层认知度低。部分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形式单一,记忆度较低。对于街巷、胡同文化的记忆度普遍偏低。b.在商业店铺方面,整体记忆度较高,但是其中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认知很低。并且居民对片区内小吃街、特色店铺的卫生条件记忆最深,这种不卫生的情况普遍存在。c.在居住环境方面,居民记忆中建筑随处搭建、乱拆乱改现象较为普遍,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历史街区的景观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历史街区景观的保护策略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提出了基于城市记忆理论的开封曹门大街至穆家桥片区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策略,主要从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非物质载体2个方面着手。1.物质载体方面:保留具有历史年代感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及历史物件根据永续性原则,不对建筑本身进行建议和改造,所以对于增强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记忆度的具体策略为:a.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增加深层次认知的记忆度,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历史文化;利用景观中文字信息的方式结合铺装和外立面进行深层次文化的展示。b.强调载体与非物质载体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寺门前小吃来带动东大寺的人流,增加东大寺的记忆度。c.利用剩余空间,为历史物件提高一个可参观、学习、传播的展示空间。2.非物质载体方面:(1)保留并发扬街巷、胡同名称文化,传承开封老胡同记忆a.挖掘与街道名称文化相对应的记忆载体,让每一条街道都独具特色,方便记忆。如草市街、北羊市街与市场的对应关系,乐观街与田家宅院的对应关系等。通过标识系统来一一对应和表达街名与周边载体之间的关系。b.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不断完善街区环境,增加公共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留住人们美好的回忆。c.保留胡同原有的空间尺度及场所精神,留住胡同原有的空间记忆。对于胡同的保护策略主要是:强调载体与非物质载体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普及、推广片区的民俗文化,提高人们的参与度a.武术协会及官瓷研究协会建议展示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为武术文化及官瓷文化提高部分的展示空间,让民众有近距离接触此类文化的机会;b.利用街巷的剩余空间创造活动场所,让民众有学习、交流武术、官瓷及遛鸟等文化的地方。c.增加相关设施为遛鸟爱好者创造一个可以遛鸟、练鸟、比鸟的环境。d.利用特殊节日,为汴京灯笼张打造一个可以与民同乐的氛围,并使其成为该街的特色,以此提高其记忆度,如逛花灯、猜灯谜、制作灯笼。在平常时候,也可以多组织学校、社区之间进行灯笼制作等比赛项目,传播该项民俗文化。(3)重新整合商业业态,回归和优化传统生活方式对于该片区的商业业态策略为:a.整合其他地方的小吃摊位、扩大寺门前小吃的规模,改善寺门前小吃的卫生条件,加强清南平等街的记忆度。b.寺门前小吃的模式可以跳出以往单纯品尝小吃的单一目的。让小吃以开放式、展示性的作坊形式出现,以此来宣传小吃文化和手工艺。c.北羊市街市场及清平东西街市场是街巷中为数不多的大空间,所以对菜市场时间、功能进行叠加,使其在不同时间段能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需求,成为多功能活动场所。
第二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论文
一、生态文明的概述
生态文明的宗旨是维护和尊重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重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的同时,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每个城市都有景观,但不是所有景观设计都符合生态美学原则。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代表着人与城市景观和谐的发展状态。
1.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街道景观基本由人工建造,很多城市的景观往往忽视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当今城市大多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水泥、钢筋成了一个城市的特征。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景观之路。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感性和诗意。
2.城市街道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生态美学强调,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自身的价值;若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街道景观有效融合,即可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跟一般的城市公园设计不同,应该让自然成为主角,挖掘人与自然亲近的空间,使身居城市中的人可以获得回归大自然的轻松愉悦的精神感受。
3.生态美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城市街道景观从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形象,用无声的语言传递城市的文化。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有创新,更要具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必须和旧城保护、城市更新互相依存、互相协调,缺一不可。城市街道景观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审美情趣,也可以增加景观的文化感以及人们对景观的亲近感、认同感,体现了城市街道景观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完美状态。将生态设计概念引入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让人们重新认知自然、体验自然、关怀自然。
三、徐州城市街道景观街道的现状及分析
1.徐州城市街道景观介绍
近几年,徐州整个城市的街道景观焕然一新,道路绿地率逐年上升,政府也越发重视城市景观建设。如,将位于青年路的徐州老市委大院改造成为中华老字号精品街区,整个街区采用民国风格。与毗邻的老东门时尚街区不同的是,中华老字号街区引进了国内有名的老字号企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其中,主打传统文化牌,保留了老市委大院原有的建筑风格特色,再现了徐州的城市历史风貌。但总体而言,徐州作为有着悠久文化的历史古城,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底蕴还略显不足。
2.徐州城市街道景观问题分析
(1)街道景观千篇一律城市中的大部分道路景观都有类似或雷同情况,特别是徐州新城区道路景观非常相似,缺少独特性,也缺少标志性的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出徐州的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
(2)街道绿化带植物配置单调目前徐州市街道景观绿化面积有很大的提升,但在绿化植物配置种类、形式美感及植物色彩、季节变化上单一且缺乏文化主题。
(3)道路命名与景观配置缺乏衔接目前徐州地域文化与道路命名已经逐步有所关联,如汉源大道、彭祖大道、楚风路、汉风路的命名,彰显了徐州的两汉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不足的是,道路名称与道路景观缺乏融合与衔接。
(4)功能设施不健全不能仅仅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城市街道其他设施的建设,如城市交通标识、导示系统、霓虹灯夜景观等。
(5)城市街道硬件设施不足部分城市街道的照明系统还不完善,无法满足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材料持久性差。地面铺装材质要考虑耐磨、防滑,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特别缺少专为残疾人、老人、推儿童车的家长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这是目前徐州城市街道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辅助设施短缺,为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导示牌、公共电话亭、供路人休息的空间等严重短缺。
四、改进完善的建议
针对徐州市街道景观设计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对历史特色古街景观的创新设计改造。城市景观中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往往让人印象深刻,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和色彩、视觉符号最容易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结,使人随之产生文化认同感。喜爱老街,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沧桑,而且是透过这些所感受到的质朴、恬淡的心情和内心的安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片段,唤起人们的记忆。第二,对城市街道绿化的设计改造。街道绿化种类繁多,有草坪、花坛和行道树等,选择哪种形式不是随意的,要根据街道的建筑风格、环境特色等进行规划。商业街区客流量大,应慎用草坪,草坪容易受到破坏且占用空间较大。另外,设计要考虑绿化的灯光效果,考虑到灯光的色彩、律动、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绿化带夜晚时不会漆黑一片、没有生机和美感。第三,城市街道广告的改造。徐州近几年建成了很多成功的商业街区,位置区域不同,商业街区也风格各异,为徐州这座城市增色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街区内要适当增加广告数量,突出商业氛围;但绝不可随意布置,而要统一规划,确保广告的设置不会对景观、交通及行人造成不利影响;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广告,以适应不同的空间环境,营造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为商业街增加商业氛围。结语城市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而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又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文内涵,这对于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一些试探性的研究,希望通过对城市注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学研究方法的探讨,加深人们对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认知,引发关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新的思考,使现存的问题得以改善,让美丽的徐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城市。
第三篇:关于城市街道特色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街道空间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街道的空间景观构成中,街道是首要要素,是构成街道景观的主要部分。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景观两种。对于动态景观,主要是指街道交通和人为活动。在街道交通景观中,不仅要解决由于街道带来的视觉狭窄问题,而且还要把街道周边的环境建设好,带动周围的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等。人为活动也是作为街道空间景观的主体存在,在设计前,要充分考虑人们在街道的主要行动和活动,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若是交通比较拥挤的街道路段,应以车辆通行顺畅为主要考虑因素;若行人为街道的主体,应该注重街道周边的环境建设,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舒适的行走环境。静态景观,顾名思义指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是指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靠这些自然资源,城市街道建设会更加优美;人工景观,实际上是街道空间的构成元素,例如建筑、道路交通设施等等。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
2.1街道设计思路的多样化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街道交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街道景观设计已经满足不了现今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仅在速度上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享受,应在古朴的街道文化中融入现代元素,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街道文化的同时,也给行人带来不一样的行走空间。因此,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时,要从不同的视角,多方面去设计街道,要结合当地街道的文化,在展现街道特色景观的同时,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仅能从城市的历史中得到充分的设计素材,满足人们对过往经典的留念,而且街道文化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2.2林绿带化与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的绿化,对街道和人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街道周边生活小区的环境和气候,净化由于行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能减少由于车辆和行人造成的嘈杂声响,对交通路线的划分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还能起到预防火灾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在街道绿化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的设计:防护绿带,一般设置在人行道和街道旁边的建筑物中间,主要是降低由于行人和过往车辆产生的噪音;人行道绿带,又称步行街道绿带,位于人行道和行车道中间,一般种植乔木等,有助于防止尘埃飞扬和降低噪音;分车绿带,主要是把快车道与慢车道分开,保障行车的安全;最后是其它区域的绿化,如广场、停车场等位置,也要注意绿化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于绿带的植被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择树冠较大,树枝比较浓密、生命力顽强,并且不易引发虫害、落叶晚的植被,这样的植被不仅易于管理,而且能有助于城市街道的建设。
2.3标识系统和细节设计
在城市街道的通行过程中,必要的交通标识符不仅能帮助车辆的行驶,为其指引方向,而且完整的标识系统标志着一个城市交通体系的健全。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升级,标识也逐渐趋向于人性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各种各样的交通标识符的出现,丰富了城市街道的建设,大大提高了行车和行人的通行效率,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在保障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更加要注重对街道景观细节的设计,设计要呈现出人文气息和人性化的考量,因为街道细节的设计直接关乎着城市的特色和城市的文化。例如,铺在街道上的石头材料,在满足行人通行的前提下,要达到美观、环保的效果,同时还要和周围的环境设施相适应,起到相互辉映的效果。
3结束语
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关乎着城市悠久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也是人们愉悦通行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现今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各种交通路段的拥堵,对城市街道的设计建设来说挑战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和优化城市街道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充分结合当地的街道文化,针对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明,设计出不一样的街道风格。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街道交通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例如排水系统的不健全等。
第四篇:后开发城市景观设计的探讨论文
一、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景观失去特色。现代化进程不断飞快前进的今天,城市中的传统景观、文化遗产、古迹等不断地遭到破坏。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在建设过程中,许多百年古树、传统民宅都成了牺牲品,建设起来的成了一座座高大靓丽,却毫无新意的建筑楼群。那些记录着一座座城市发展历程和文化沉淀的景观、古迹、名胜作为城市的标记,是人们认识这座城市,了解城市人民,吸取城市文化的重要参考,而且这些景观、名胜也是城市中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的展现,然而,今天为了兴建现代化城市,盲目地拆毁、重建,让城市缺少了自己的特色和气质。
(2)“奢侈”的景观设计。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景观的“档次”感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如今“档次”这一词语在建筑中,仅仅被简单的解释为宏伟、奢华这类简单的诠释。城市建设的设计出现了规则化的现象,城市普遍的广场化,园林普遍的宫廷化,绿地普遍观赏化。在建设中,一些人简单地认为,只有“标志”性的建筑,才更能体现城市的景观气魄与城市的档次感。
(3)“急进”的景观设计。城市建设中,绿地的面积扩大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树木和草地能够有效改善环境,净化城市空气,有效改善空气的干燥与有害气体的含量,还能够使城市的噪声降低,缓解近几年来的城市绿岛效应严重之势。如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扩大绿地的覆盖率,放弃本土种植,采用直接引进古树、名贵树种等方式,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有欠考虑,造成了巨额浪费,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让人们对大规模地种植草坪、绿地产生了怀疑,可是一些建设者为了短时间的绿化效果,仍然大规模的进行公共绿地的种植。
(4)“崇洋”的景观设计。城市化建设中,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被人们所推崇,使得城市中的广场、政府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都趋向欧洲和罗马的建筑风格,这种“崇洋”的建筑设计使中国自身的民族特色建筑逐渐消失。我国的建设者为自己的辉煌建筑所骄傲时,国外的建筑者已经对中国城市中的建筑失去了向往感,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身边随处可见的罢了。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1)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这就要求生物链的完善。落叶归根是大自然中树木自我保护与养分的自我供给,将树叶清理掉,也就等于破坏了大自然的自我循环系统。城市的管理维护设计中,还“废物”与自然,给大自然一个完整的生物链。
(2)解放思想,改变“见缝插绿”的保守观念。城市绿地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应强化科学性,并且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3)维护和建立城市绿色廊道,保护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城市绿地建设应尽量保留具有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等。“渠道化”的城市水体,丧失了自然美也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4)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
(5)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屋顶绿化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得到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气候变暖、节约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三、结束语
后开发景观设计的中心在于我们所提倡的理念,而其要求在于我们所提倡的观念,在这一理念当中无论是中心化的设计还是理论化的研究,很难脱离对人文的要求,因为人文理念是一种社会形态所形成的必然联系,我们将此融入城市的景观设计当中,无疑就会发现所寻找的景观化设计就是一种对于人文创造与景观理念结合的方式。
第五篇:城市快速环路景观设计分析的论文
摘要:快速路景观设计在城市快速路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意义,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城市快速路的起源及发展”、“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城市快速环路的景观设计策略”作综述,希望城市快速路能够运用满足系统性要求、合理规划绿道、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彰显生态性等方式增加其设计品味及质量。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城市规模和发展也迅速提升,国家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对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都对中国城市化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城市的快速壮大也不断的向着城市外围发展,这就使得人们对快速路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大、中、小城市都在建设和完善城市快速环路,因为建设城市快速环路能够极大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实际压力。城市快速路能够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同时增加城市快速路周边景观设计也能够使得道路功能能加优化和城市更加宜居化,运用景观设计增加快速路的景观特色,犹如锦上添花。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基本需求,特此对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快速路景观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1城市快速路的起源及发展
城市快速路兴起于20世纪的“城市化运动”。其主要是一种多车道、全立体式交叉、中央隔离带、控制进出口的道路,在工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中心商业区等城市功能建设中,为功能区和周边卫星城区提供了快速连接通道,使区内区外的交通更便捷,更使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影响作用化为乌有。城市快速路能够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行驶空间分离,从而解决城市功能区交通问题。发展之初,迫于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快速路在那个陈旧的年代应运而生。虽然城市快速路在二战期间帮助欧美国家解决了交通恶化问题,但其快速路交通体系却在1960年代形成,原因是:诸国加快了快速路修建速度,使得城市交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更使郊外城市快速路延生到了市中心,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亚洲国家中由日本在1960年率先修建城市快速路。近些年中国上海内外环路、北京四环和三环都修建了城市快速路,随后又由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城市快速路是中国未来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1]。随着城市快速路的修建,映入人们眼帘的城市景观发生了改变。很多乘客发现:堵车感不复存在,“车水马龙”感清晰呈现,城市景观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在欣赏建筑物轮廓、风格、色彩的同时,也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审视,其审视结果却不如人意。因此,为了挣脱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须制定新的设计要求,从而使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焕然一新。
2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城市快速路务须具备有风貌特征、统一性、功能性、景观性以及人文特色。风貌特征主要指排除影响道路空间风貌特征的内源性因素,如道路性质、文化底蕴、景观功能、城市性质、城市规划等,只有将风貌特征梳理好,能够使景观设计具有特异性和欣赏性[2]。统一性主要指快速路景观需要在丰富、完整的前提下,具有节奏感和序列感,通过富有变化性的景观设计防止人们审美疲劳,将城市亮点着重突出。功能性主要指在小品、绿化配置、步行空间、广场、植物景观等方面的设计上满足绿化防灾、区域界定、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使得市民能够体验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娱乐功能、散步功能、游赏功能和休憩功能,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景观性主要指空间景观和道路关系的处理,如道路方向和对景的关系,道路宽度和边界高度的关系,借景可能性和边界封闭性的关系等。人文特色主要指城市风貌及文化底蕴,要求塑造个性城市,重视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将地位文化特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3]。
3城市快速环路的景观设计策略
3.1符合系统性要求
对城市周边环境与自然生态进行观察,将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与城市绿化工作紧密结合,使其符合系统性要求。例如:在快速路景观设计当中,每隔110-140m设计一个长宽各25m、3m的花坛,坛中养植花草或灌木,从而给予高架桥的乘客美好的视觉体验。又如:在桥墩下方设计一个中央绿化带,绿化带宽9m,可种植低矮或中等的灌木,并栽培草坪,为绿化带设计镶边花盆,盆中的植物主要根据花卉花期、气候等因素选择品种,从而美化周边环境,为人们缓解视觉疲劳[4]。
3.2合理的绿道规划
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需要展现隔离功能、绿化功能和休闲功能,因此务须对其进行合理的绿道规划。如:结合路段两侧、人行道、绿化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将景观路段设置为16m以上、7-16m、5-7m、3-5m等四大类型,给予“3-5m”局促路段设计空间视线宽绰感,在人行道周边布置植物;给予“5-7m”路段设立绿化隔离带,使快速路与行人有效隔离,采用间隔的方式种植密度适宜的行道树,从而增加空间感;给予“7-16m”路段结合商业环境、居住环境设计绿化风格,在商业段对地面进行铺装,科学布置树池、树种,在商居路段布置草坪,种植乔灌木;给予“16m以上”路段运用乔灌木隔离居住区与道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在商业路段采用草坪隔离道路与人行道,通过小品、树阵对草坪进行修饰,从而增加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品味[5]。
3.3选择因地制宜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快速路实施广场类、单位类、公园类景观设计,从而彰显城市特色。在广场类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快速路临近的大卖场、大型建筑、大空间地段布置长凳,种植高大的乔木,并结合景观风格对建筑物进行修饰。在单位类景观设计中,在大学、电视台等相关地段梳理建筑物的景观结构,将其有效融合于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中,使两者发挥相得益彰的效果。在公园类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各个绿化节点进行串联,使其统一形成公园式景观设计。
3.4体现以人为本
设计人员对步行、车行等过程中的视觉感受进行体会,在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结合植物带、花带,对绿化曲线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和谐,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如:道路两侧运用花灌木搭配落叶乔木,给予行人和行车人员舒适感和美感;控制植物高度,避免行人对坡度段产生较强的倾斜感;在景观节点中布置宜商宜居的快速路景观,尽量加入时尚元素,使人文气息更加浓郁。
3.5彰显生态性
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快速路交通有机结合,使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共存。因此,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必须彰显生态性。例如:高架路植物景观应选择形态优美、耐阴的树种,防止行人在灰暗的路下空间产生压迫感;要将“低碳”、“智能”等元素融入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还要让城市景观富有生态性,从而增加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
4结束语
全国各大省市正在持续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快速路方面,人们对快速路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经无法沿用传统的景观设计,必须在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当中另辟蹊径。通过满足快速路景观设计的系统性要求,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从而降低视觉疲劳感,调整绿化曲线并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采用生态性设计让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串联各大绿化节点并促进公园式景观设计的形成,利用绿道规划提升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品味。
参考文献
[1]王洪珍.城市快速路夜景观特性及照明规划设计探讨[J].光源与照明,2012,03.[2]高少开,郑滢.浅谈城市快速路绿化设计——以清远城西大道绿化设计为例[J].广东园林,2012,06.[3]全钢.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初步研究——以成都市二环快速路景观设计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4]于佳,张磊.探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快速路景观空间设计方法[J].山西建筑,2015,30.[5]周丽琴.浅谈城市快速路绿化植物景观建设——以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02.[6]王新;;我国发展城市轻轨交通的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06,11.[7]林万明;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