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集]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30-743113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0-11 12:49: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今年以来,我县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以归属清晰、权责明确、配置合理、处置规范、运作高效为目标,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成效

(一)规范资产配置管理,把好资产“入口关”。按照“依法配置、保障需要、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的原则,根据《山丹县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采购预算、履行职能、资产存量及人员编制等情况,对单位的资产配置申报进行审核,严格资产配置行为,把好资产配置入口关。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拟购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得重新配置;有配备标准的,严格按标准进行配备;尤其对今年机构改革涉改单位的资产配置申报进行了严格的审批,有效避免了单位资产配备的盲目性,防止了重复和超标购置, 节约了有限的财政资金,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二)加强资产使用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各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制和各项资产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资产使用管理的内部流程、岗位职责和内控制度,充分依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优势,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

(三)加强国有资产处置及收入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山丹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丹县财政局关于加强山丹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我县资产处置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履行报批手续。对于土地、房屋、车辆等大额资产的处置,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审批程序、资产评估、公开拍卖、收入管理”四道关口,做到依法依规运作。同时还加强资产收益管理,将资产收益全部纳入政府非税收入及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资产使用效益和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

(四)完成各类资产报表编报工作,全面摸清政府“家底”。根据省、市财政部门通知要求,先后完成了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告、2018年度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报告及2018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编报工作,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04624.17万元,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总计256435.99万元,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23939.79万元。全面摸清了政府“家底”,为加强政府资产管理绩效和建立我县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打下了基础。

(五)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动态管理。我县于2010年完成全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工作,止目前,已建成从财政部门到主管部门,再到资产所有单位的资产网络数据体系。于2018年年底全面实施部署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三期),按时完成系统数据治理。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年初在2018年资产年报的审核过程中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资产年报数据又进行了全面的核实、补充和完善,使资产系统资产与单位财务报表相衔接,进一步完善了资产数据体系,为推动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六)完成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及闲置资产清查工作。经清查,截止2019年3月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中有出租出借、闲置房屋及土地资产的单位共53家,涉及资产110宗,面积225949.66平方米,价值7034.08万元。为下一步研究制定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制度打好基础。

(七)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资监管。一是为深化投融资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机制,按照《山丹县县属国有投融资公司人事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鼓励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县属国有企业服务的若干意见》、《山丹县县属国有投融资公司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试行)》及《山丹县县属国有投融资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薪酬考核暂行办法》,由县政府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在编领导干部中选聘了部分国有企业董事长、副董事长及总经理到企业任职工作,并对我县投融资公司进行2018年度绩效薪酬考核。二是为积极顺应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深化改革的政策精神,做好山丹宾馆改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充分利用政策机遇,深入推动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做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国资部门的要求比,与全面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省、市、县已经出台的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情况;二是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传统思想,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三是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部门之间不协调。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针对资产清查核实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出售、出让、出租、出借等行为,要有完整严密的制度规范;构建规范财政、部门和单位资产管理内控机制,防范资产管理风险,严堵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坚决杜绝账外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建议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检查列入年度财政监督检查计划,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意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因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定期不定期举办或参加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班,学习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处置等流程,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并鼓励各部门进行资产管理的调研,以促进资产管理工作良性发展。同时,要明确部门、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不断提高各部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二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被提到了主要议程,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此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从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剥离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统一划归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管理;创新资产配置机制,规范资产配置管理等方面对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被提到了主要议程,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标志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正式步入实施阶段。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本文就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帐实不符现象普遍。“重钱轻物”思想较严重,部分单位在购置、处置、报废、接受捐赠等过程中,没有及时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且不进行帐务处理。同时,资产损失、流失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形成过程中的流失,一些单位在资产购置过程中,将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计入费用,根本没有列入固定资产,使得这些资产游离于国有资产的监管之外,形同流失;二是使用过程中的流失,部分单位资产由于疏于管理,致使资产遗失或被盗,既未落实责任,又不进行申报核销,形成“有帐无实”;三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流失。有些单位随意处置资产,资产不通过评估、不公开处置、擅自转让、低价出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资产配置不合理。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和程序,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当前我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现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此外,资产管理重视不够。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重进轻管”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上的免费性,再加上资产的配置不尽合理,造成了资产的过度占用和浪费。

第三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电力企业资本运营效率

省电力公司财务产权部副主任 曹凤祥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有资产人格化难,所有者缺位,不少经营管理者,过度地“在职消费”;错位的关联方交易、利用国有资产开办各类由内部人掌握所有权的股份合作企业或三产公司,转移国有资产,侵占国有资产利润;任职的短期行为,不是考虑企业的发展及长期利益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只着眼于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并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利用企业改制机会,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低估,有的任意设置“内部职工股”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卖给个人侵害国家利益等,使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巨大的空洞。据有关学者分析,全国由于各种方式的侵蚀、吞噬和缺乏管理逐步贬值致使每天有几亿元的国有资产在流失。

一、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原国家电力公司是我国拥有的最大的国有资产企业,自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以来,电力部经济调节及国有资产监督司改名为国家电力公司财务与资产经营部,将监督转变为经营,资产管理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又提出了两型两化、国际一流的战略目标,财务与资产经营部又更名为财务与产权管理部,在巩固原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产权工作的内涵,从组织上保证了资产、产权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基本明确了与国家、与各级被出资单位的产权关系,建立了以财产关系为基础,层层出资、控股经营的集团化资产运营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政企分开改革,是国电公司系统实现公司制改组的重要支柱,标志着公司系统正式从电力部时期的行政管理转向公司化改组的以产权纽带为基础的公司管理,从隶属审批管理转向出资者管理。

实践证明,以资本纽带为前提的资产经营责任制成效显著。安徽省电力公司成立五年多来,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稳步上升。其中:电力售电量增幅逐年回升,电力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02年,公司售电量为382亿千瓦时,比1997年增加了12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5%。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公司输配电能力不断提高。累计新增固定资产55亿元。营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税总额稳步增长。与1997年相比,2002年公司销售净收入增加了45亿元,年均增长8.9%;五年累计实现利税总额65亿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良好,财务状况保持持续平稳。与1997年相比,2002年公司资产总额增加了158亿元,年均增长17.9%;所有者权益增加了37亿元, 年均增长9.0%,累计增值54%。五年间,公司系统财务状况保持持续稳定,虽然由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长期负债增加了103亿元,但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60%左右。

近年来,省电力公司在稳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围绕国家电力公司改革战略的实施,以厂网分开和盘活存量为重点,通过资产的转让与收购,组建了安徽电力股份公司、平圩发电公司等一批独立的发电公司,明晰了厂网产权关系,按法人资本金制度,优化了项目资本结构;调整了系统产业结构,撤销了淮南发电总厂、电力勘察处,兼并了安徽电力建设修造厂、淮北电力技工学校、安庆电力工业学校、合肥电力学校,为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产权登记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公司系统国有法人资产的占有、使用状况,解决了一些潜在的产权归属不清、定性不准、帐实不符等问题,为厂网资产划分及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切实加强公司本部及系统对外投资资本与财务管理,充分履行公司出资人权责,发挥外派产权代表在财务监管方面的作用,又制订了《安徽省电力公司外派董事、监事财务报告制度(试行)》,较详细地对公司本部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任董事、监事人员履行财务事项报告职责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公司及授权的分公司在全资、控股、参股公司中任董事、监事及经授权的股东代表等人员应履行的责任及义务。公司系统各级单位纷纷制定相应配套办法,形成了层层抓落实、层层有授权,层层讲效益的可喜局面。

五年来,为适应公司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产权资产队伍建设从小到大,人员素质从弱到强,已经成为财会队伍建设中的重点。

二、现有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缺陷,目前公司系统资产和产权管理工作尚存在不足。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我们必须做到:

1、资产和产权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要将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由于资产、产权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步较晚,部分单位领导,包括财务负责同志均认为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资金、预算、核算、电价等方面。往往只有所属公司要上市、资产要重组时,才将产权管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认识上的差距,必然导致行动中的距离。国家电力公司国有资本金制度、外派产权代表财务报告制度颁布已有两年多时间,但截至目前,仍有少部分单位在产权基础关系数据填报中,对其直接出资参股的项目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不掌握被出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出资所占股比、主营业务方向、控股股东是谁,甚至对其出资的部分控股企业的有关信息也填报不全。在讲究以资本运营、资产重组提高企业经营实力的年代,过去那种由于领导缺乏经营意识,不作效益分析、不经集体决策就将大额资金投入到各种投资项目,搞得血本无归的事例,已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现在到了该将我们的资产纽带理清楚的时候了。

(2)投资链条过长、投资行业分散。据原国家电力公司统计,我们电力系统投资已涉及国家所有的十二个行业,六十多个门类。内部企业交叉持股产生的股权高度分散,导致了产权管理信息渠道不通畅。截至2001年底,省公司系统层层对外投资最低层面已到5层,子公司、孙子公司以至孙子的孙子公司,投资状况模糊,投资风险加大,资产流失往往不可避免。我们不少企业几十万、几百万元的资金流向不清和长期投资毫无收益,甚至还存在故意流失国有资产、产权的现象。

2、一些单位存在着在资产、产权管理工作上的松懈。

资产管理这几年已经有所加强,但从我们最近到部分地市供电局和县供电公司检查调研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如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帐、卡、物不符,个别供电局还受到了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的批评。也有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实物管理部门配合不好,帐、卡符合,但与实物不符的;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盘损和报废不按省电力公司有关文件执行,自行处置的;设备技术改造后,该报废的资产不报废,改增加的资产不增加的;为完成省公司固定资产销售率指标,竣工决算

不及时进行,已投产使用的资产长期游离帐外,造成资产严重不实的;财产保险管理观念薄弱,造成财产损失不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有的甚至不要求索赔的;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岗位配备不到位,有的管理者素质较低。

部分基层单位越权行使出资者权利、甚至侵害国电公司法人财产权的行为。虽然省电力公司三令五申未经省公司批准确认,不能对外投资、担保,但仍有擅自操纵的现象发生。

3、产权队伍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

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产权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业务层面主要集中在集团公司和投资性公司层面。现在这一层面的财务、会计岗位专业人员大多存在知识面不广、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目前,国内外资本市场异常活跃,资产重组的方式、资本运营的“品种”及行业结构的兼并名目繁多。作为合格的资产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财会功底、熟练掌握资本市场各种已有的资产重组方式、精通国家现行法规、学习研究新的资本运营手段、熟悉电力生产技术。要满足上述要求,资产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还需坚持学习、开阔眼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十六大精神的落实,将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现今的电力资产正面临全面的整合,利益格局将进行重新调整。这些任务将历史性地落在产权管理工作者的身上,产权资产管理人员要站在改革的前沿,认真领会,勇于实践。要研究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对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关系、对被投资企业出资关系的调整;要研究人财物、责权利统一行使后,我们与各类电力企业关系的调整;要研究多渠道分离辅业的方案及多元化改造主业的试点;要研究今后集团化经营的合理资本结构。以我们的努力和成果,向中央交出电力系统产权工作者的合格答卷。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容易被简单化或忽视的管理。很多人的理解,仅限于对资产台账的管理,如保证公司资产及时入账,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等。而事实上,全面深入的资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与经营风险的重要基础。资产管理的精髓在于深入剖析各类资产的质量,从而防止风险,提高效益。

4、资产运行效益不高。

第一、上世纪末开始的城农网改造给公司带来的财务压力开始全面显现。省电力公司系统的主营利润不高,除了购电成本增加和发电燃料成本增加因素外,最主

要的原因是城农网改造项目投产转增资产使折旧和财务费用大幅增加。第一批城农网改造工程现已基本竣工并转增资产,由此带来的折旧、运营维护费用和贷款利息支出压力已经开始全面显现。第二批农网改造要求年内基本完成,又将新增成本及费用。第一批农网改造尚有2分/千瓦时电建资金用于还本付息,能减轻部分财务压力,而第二批农网改造目前还没有政策支持,加上国家对即将开始的县城网改造已明确不出台政策支持等,持续增加的成本费用将给电网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

第二、资产负债率上升趋势不容乐观。厂网分开后公司系统资产总额已达255亿元,省电力公司系统一、二期农网改造总投资83亿元和城网改造总投资25亿元全部为国债贷款和银行贷款。安徽省电力公司1997年的资产负债率为

43.51%,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农网改造后,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1998年为48.65%,1999年为55.16%,2000年为60.65%,2001年为59.75%,到2002年已经上升到62.25%,考虑厂网分开因素,已达65.7%。如县城城网改造贷款全部到位后,省公司资产负债率将近70%,如不有效控制贷款规模,资产负债率也即将超过70%,接近国电公司确定的风险警戒线。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使公司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增量资产主要来源于负债,很少是依靠自有资金的积累,实际上我们是用负债进行资产扩张。城农网改造和电网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融资;二是贴费取消和电建2分钱用于农网还本付息,使公司自有资金来源每年减少约4亿元。二者此消彼长,必然推动负债率的上升。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任重道远

因为我国的国有企业至今还没有很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往往既是国有资产的代表,把自己当作资产的所有者,考虑着资产的保值增值;他又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考虑着企业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弥补所有者的缺位。目前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经营者确实不少,他们是在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工作,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下为我们的事业服务,是以个人的信念和自律精神经营着国有资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经营者,他们有“红色资本家”一面,他们在争取企业的效益和利润,努力把企业办好,让企业发展,为国家创造税利,但又有“黑色资本家”一面,为企业职工及小团体的私利,侵占国家利益。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诞生。按高层领导的解释,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但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要变成“婆婆加老板”把企业管死。因此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仍然是国有资产是否管理到位的重要前提。国有资产管理不仅仅是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全党共同需要协力关注的问题。电力体制改革刚刚进入实施阶段,资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以为成立了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十六大报告关于“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受所有者权益”意味着已打破了过去“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实际上已拥有部分国有资产的处置权。我们的政策落实往往是“一统即死、一放即乱”,目前一些地方在“国退民进”的口号下,将地方所有的国有资产“一卖了之”,对经营者“半卖半送”,就可能出现新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把以后需要解决职工社会保障的历史欠帐、企业欠交的国家税金和银行不良债务的资源消耗殆尽,造成社会新的不稳定。

另外,由于地方将代表部分地方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责,享有权益,这将使我们在体制改革中电网资产重组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对待的。

第四篇: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制定全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等;

3、负责拟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办理国有资产增加和处置审批手续;

5、负责全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发现工作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6、负责全系统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年检工作;

7、负责建立健全全系统国有资产信息资料库;

8、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9、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B岗

政府采购或其他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第五篇:国有资产管理自查报告

旗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股: 根据旗 2011 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方案的要 求,我单位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做如下汇报:

一、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情况:是按照《通辽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 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登记、上报 制度,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总帐及明细账簿,并定期进行了清 查盘点,及时更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到账账相符,账 实相符,明确责任并履行好职责。

二、制度建立情况: 是建立建全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购置、申领、使用、报废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

三、资产处置情况: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或备案手续,并及时做好账 务处理,处置收益或残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了 财政预算或残值管理,无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现象。

四、资产动态管理情况:及时登记资产卡片,并向财政管理部门上 传有关资产数据,实现了动态管理及时核对账簿。

五、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单位无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情况。

六、资产产权登记情况:没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书。

七、罚没资产管理情况:无罚没资产情况。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