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合集五篇)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130-1134700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11 10:28: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1

伏波山公园坐落在美丽的桂林。话说,曾经名叫“伏波”的将军在这儿打过胜战,人们为了祭奠他,特命此为“伏波山公园”。

一天,于阿姨和我来到伏波山公园。开始是来到江边,江面十分宽阔,江水非常急促,在江面的正中间有一个漩涡。于阿姨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儿因为贪玩,把龙王的夜明珠偷走了。龙王因此发怒,决定教训这些可恶的人类。于是,龙王发动洪水,淹没了许多村庄,弄得许多人家破人亡。闯祸的小男孩儿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夜明珠归还给了龙王,龙王这才停息了这场洪水。所以,这江面中间便有了一个漩涡。据说,无论任何东西从这个漩涡旁流过,都会被卷进去。这江居然有着这样一段离奇的传说,真是震撼!

接着我们来到了还珠洞。一进洞里,就听到了“叮咚叮咚”的滴水声。洞里装扮得倒u。是富丽堂皇,但由于石岩太矮了,所以只得低着头走。洞里像下过一场小雨似的,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呢!

最后我们去爬了伏波山。一路上的风景很独特:千年老树那历经沧桑的模样不免令人有些伤感,嫩绿的小草旁有着冰冷的石桌椅。终于,我们来到了山顶。我们可真幸运,因为这个时候刚好可以清楚地欣赏到日落。天空被映红了,白云也被映红了。站在山顶,可以一览桂林市,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此刻,我真的醉了!

伏波山公园正因这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个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日益生辉;正因这美妙绝伦、不可复制的风景而闻名遐迩。我喜欢这!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2

和煦的阳光普照一切,洒下金色的温暖;几株高大而叶面宽广的芭蕉闪耀起美到不可方物的青翠——说不出是金掩映了青,还是青映衬了金——清风微拂,带着秋的美艳,携着校园的平和、美好。

操场上,草稀稀疏疏的,从远处看,是一片若有若无的翠色,虽已是深秋时节,却正好应了那句《早春》:“天街小雨闰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株柿子树也已经结出了一个个青皮的小柿子,青翠的小柿子微微显出几分羞涩和含蓄,小小的躲在叶子之间,无形中,透露出校园的生机和美丽。米白色的墙瓦在晴空下反射太阳的光辉,略略有些棕褐的砖瓦美的可爱。桂花的芳菲还未散尽,用清纯的芬芳洗濯莘莘学子净洁的心灵。

运动会。跑道上,飞扬着如火般热情的运动健儿们。风,轻轻吹拂着运动健儿们的衣角和发鬓,撩起了他们微笑的嘴角,他们在阳光普照下,显得那么英俊、美丽;而其他人,为运动健儿们喝彩,他们的脸上,也挂着喜悦的微笑,像微酣的老者沉浸在酒的香醇中一般,陶醉在胜利的欢欣之中。他们那扬起的嘴角隐隐约约地透露出几分美意。真心的喜悦是那么绚丽,纯真的欢喜是那么动人。

课堂上,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专心致志地听着老师讲课,师生们一同沉浸在学习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陶冶文学的精华——这是一道怎样曼妙的校园风景啊!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是最美丽的地方。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3

每个人总是会有一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只有在那安谧平静的地方,才得以发泄,在我的心中,那个地方,就是美丽的大海。

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站在海边,眼眸里只剩下那清新淡雅的蓝色,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永远充满活力,是一个不知道累的孩子,永远捕捉不到他的身影,哪怕是再高超的画家,也未必能将海的美来描绘。瑟瑟海风吹来,与我撞了个满怀,头发飘逸在空中,洗刷掉了我所有的不快。一波又一波的海潮冲来,像是在邀请我一起和他们玩耍,我走到浅滩,站到刚刚被海水冲刷到的地方,凉爽的感觉充斥全身,海水再次冲来,漫过我的脚踝,动作很轻柔,像是一脚踩在云朵里的感觉,轻飘飘的。沿着海边走,一步一步,松软的细沙留下了我的脚步,一阵浪花扑来,痕迹就都消失了,偶尔踩到几个小贝壳,我会以为是海送给我的礼物,只不过他很调皮,不小心撒了一地。蹲下捧起一手海水,冰凉凉的,那种感觉像电流一样从指间蹿到全身,舒服极了。望着天空,与海是一样的,是湛蓝色的,只不过遥不可及,海和天就像是一对兄弟,一个很安静,像一个不能触碰的瓷娃娃,一个活泼,永远不会停歇下来。转身回来,面对着大海,看着水天相接的地方,看着太阳的光辉为大海镶上一层边框,看着海面静了下来,看着粼粼的海面,很美,很美……

当有苦恼或烦躁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一下,心中那最美丽的地方。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4

我的家乡献县,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就是龙港公园。

从公园的北门进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路面,再往前看是三座座拱形的小桥,分别是乐山桥,乐水桥和乐寿桥。这几座小桥长的几乎一模一样,桥上都刻着大字,在桥栏杆上还刻着许许多多的漂亮的花纹。在大门的两旁,是一排排耸立的大树,他们身披绿色的衣裳,像一个个身穿军装的战士,守卫着公园。中间还穿插着路灯,每当夜晚这些路灯都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来,非常漂亮。

沿着小路向左走去,就是儿童乐园,儿童乐园里都是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玩具,有滑梯,秋千,蹦蹦床。我最喜欢这里的秋千,因为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好像要飞起来一样。在儿童乐园的周围,还有许多的健身器材。继续往前走,就是12生肖,他们都是用石头雕刻的,个个都雕刻的栩栩如生,我最喜欢12生肖中的马,每次来到这个地方,我都会骑在马背上,让妈妈给我拍张照片,当做留念。

穿过12生肖就是公园的假山,通往假山去的道路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石阶,要一步步向上爬,等你爬上去以后再往下看公园的景色就会尽收眼底。

假山的西边是音乐喷泉,每到周末的夜晚喷泉都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直入云霄,一会儿天女散花,而且还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来,非常的漂亮。

除了这些美景,公园里还有文化门,纪晓岚纪念园等许多具有文化气息的景区。

这就是我们羡羡最美的龙岗公园!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5

十四年前的某一天,我出生在那个地方,它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见证了我的成长,那个偏僻又美丽的地方——我的家乡。

黎明时分,鸡鸣打破了乡村的寂静,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清晨的鸟儿唱着婉转的小曲,路旁的小草沾满了露珠,朝阳毫不吝啬地将阳光撒在小草身上,那时的露珠,晶莹剔透,如水晶一般,大地尽情享受着阳光赐予的洗礼,一阵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甜甜的空气里夹杂着一丝丝泥土的气息。这时的乡村,到处都生气勃勃,新的一天到来,乡村就有了新的篇章。

骄阳似火一般炙烤着大地,大地就像农民伯伯那因干渴而裂开的嘴唇。人们还在地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干着农活,望着他们那如古铜一般的背脊,我的心被狠狠的震了一下,他们的勤劳深深地打动了我,但是太阳却毫不留情地将整个乡村置于“火炉”之中,周围的空气仿佛在燥热中凝固,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

终于,太阳从山的那一边慢慢消失了,月亮载着满天的星辉挂在深蓝的夜空中,满天的辉煌和璀璨都落到河里,它们是那么耀眼,连钻石也比不上。蝉在树上奏起欢乐的交响曲,与河流的潺潺流水声配合得十分默契。人们坐在树下,静静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抚摸。似乎一天的劳累在那一刻,化为乌有。

午夜了,人们进入甜甜的梦乡,一切恢复宁静,偶尔有几声犬吠,是这个夜里唯一的陪伴。天上的星星却还在顽皮地眨着眼,不肯离开。

我的家乡美,尽管它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它却拥有了一份宁静。

我的家乡美,尽管它没有昂贵的装饰,但是它却拥有简单的生活。

我的家乡,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美,是为它的宁静、质朴和简单而存在的!它的美,因为乡村的一切而永恒。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6

每一个人一直会出现一些无处安放的心态,仅有在哪安谧宁静的地区,才得到宣泄,在我的心里,那个地方,便是漂亮的大海。

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污水连天,站在沙滩,眼眸里只剩下那清新淡雅的暗蓝色,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自始至终活力四射,是一个不清楚累的小孩子,自始至终捕捉不了他的身影,就算是再高超的艺术家,也不一定能将海的的美感刻画。瑟瑟海风吹来,和我撞了个怀着,秀发洒脱半空中,刷洗没了我全部的不悦。一波又一波的海潮冲来,像是在邀约我一起和她们玩乐,我走到浅滩,站到不久被海水冲洗到的地区,清凉的觉得充溢全身上下,海水再度冲来,漫过我的脚裸,姿势很柔和,像是一脚踩在云朵里的觉得,轻飘飘的。顺着海滩走,一步一步,绵软的细沙留有了我的步伐,一阵浪花扑来,印痕就都消失了,有时候碰到好多个小贝壳,我能认为是海赠给我的礼物,只不过是他很顽皮,一不小心撒了一地。蹲下捧起一手海水,冰凉凉的,那类觉得像电流量一样从指间蹿到全身上下,舒适无比。望着天上,与海是一样的,是湛蓝色的,只不过是望尘莫及,海和天就像是一对兄弟,一个很安静,像一个不可以碰触的瓷娃娃,一个开朗,始终不容易停息出来。回身回家,应对着大海,看着水天相接的地区,看着太阳光的辉煌为大海镶上一层外框,看着海面静了出来,看着粼粼的海面,很漂亮,很漂亮

当有烦恼或心烦的情况下,何不静下来,用心去感受一下,心里那最美丽的地方。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7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碧如洗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这些白云真调皮,一会儿变成可爱的小狗,像是在汪汪直叫;一会儿变成活泼的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浓,一山淡,一山青,一山绿,像一条青色巨龙蛰伏在大地上。山脚下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几只不知名的鸟儿落在枝头,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在这歌声里,一棵棵大树像一朵朵绿色的云,从大地升起。

林子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小河旁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犹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突然,草丛中钻出来几只小白兔。它的羽毛洁白如雪,可爱的脑袋上竖着两只又大又长的耳朵,好像在倾听周围的声音。它们有时聚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有时各自分开,仿佛在寻找食物。忽地,它们像看到敌人似的,立刻又钻进草丛里不见了。

哟,岸边还爬上来一只小乌龟,它可真是个胆小鬼,走一步东瞧瞧,西望望。走着走着,前面一株小草晃动了下身体,小乌龟以为遇到敌人了,立刻把头、脚、尾巴全都缩进了硬壳里。看来,乌龟被吓得不轻哪!

不远处,一只调皮的小猴从树林东边窜出来,它停在树枝上望了两眼,接着,它窜上另一棵树,一眨眼的功夫,就钻到森林深处不见了。

啊!这儿真美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8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莫过于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了......当清晨的第一缕清风掠过我们的校园时;当早晨的第一束阳光透过校园的窗户时;当早上的第一只蝴蝶扑闪过这扇崭新的校门时。我们的学校热闹的气氛就开始慢慢苏醒了,随后它播放出悦耳的闹钟铃,唤醒周边所有的人们。不一会儿,我们的校园就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随即,旁边的树木、花草就会沉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

看,我们的花坛里那高大笔挺的桂花树,早已是含苞欲放了。当它开放时,我相信会有许许多多人的同学去观察那默默无闻隐藏于绿叶中的金黄小花。桂花有着清新淡雅的甜蜜香气,只要你走近它,它就会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你觉得像是走进世外桃源一般的梦幻。那儿的花美得更是令人陶醉其中。花朵层层叠叠,仿佛拨开一层还有一层永远也数不完似的。花芯到花瓣的颜色是由深变浅那种,淡黄色的花芯引得昆虫为它喝彩。蜜蜂为花儿吟诵着诗歌,蝴蝶为花儿翩翩起舞,总之,这棵树就是一个大舞台,大舞台永远都为它们敞开!

看,我们的校园里还充斥着满满的友谊。我和同学们平常打打闹闹地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看不出什么友爱团结的样子,久而久之,也习惯了以这样吵吵闹闹的方式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大家有机会在一起就说说笑笑,搞不好就要打起来,而身为班长的张欢婷总是充当和事佬劝架。每一次都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呆在一起时间久了就慢慢融入了这个“家庭”,越来越离不开彼此了......校园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有着神奇的魔力,它让我越来越迷恋,它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9

最美丽的地方,它在哪儿?是气势雄伟的天安门吗?不是。是青山环抱的黄果树吗?不是。是丛林掩蔽的西湖吗?也不是。在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莫过于我们的校园。

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看,那花坛里毛茸茸的嫩叶,它们慢慢摇摆着,好像在说:“你们好!”各种树儿都穿上了绿衣服,披着春光,迎着春风,在那里翩翩起舞。在宽阔而又平坦的操场上,耸立着两个高高的篮球架,长长的跑道像条盘旋的长龙,周围是高大的围墙。操场边上,有几棵挺拔的杨树,已长出了嫩嫩的新叶。从远处看,圆圆的,从近处看,竟还有一个小尖呢!

夏天,这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太阳把大地烤的快要冒烟了,枫树伸出长长的“手臂”,遮住了太阳,整个校园绿荫荫的。

秋天带着一身金黄,带着醉人的笑脸,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的校园。树叶黄了,成群结队地往下落,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黄的地毯,给本就典雅的校园增添了一分别样的姿色。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校园内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落在树上,像是托起的一团团“棉花”。一阵风吹过,“棉花”随风飘飞,如同一朵朵的蒲公英。最下层的雪在融化过程中结成了冰,垂下来千条万条的冰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看那,我们的校园有多么的美丽,这就是最美丽的地方!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10

我的家乡在大丰市,我非常喜爱我美丽的家乡。在这里,每一个季节都是那么美丽,那么独特!

春姑娘乘着柔美的云朵悄悄地降落在我们身旁。她吹绿了挺拔的大树,吹青了平凡的小草,吹皱了清澈的湖水,吹鼓了惹人喜爱的花苞。我家门前的草地也在春雨的洗礼下,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真令人心旷神怡啊!我早已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象之中!

春姑娘刚刚向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夏姐姐便风风火火地来继承春姑娘的“皇位”,我们同样热情地迎接她的到来。她让可爱的狗狗吐出了长长的舌头;让柳树姑娘的飘逸的长发在阵阵热风中尽情飘荡;让人们走进了凉爽的空调间。门前的大树更加茂盛、更加粗壮,为人们撑起了一片绿荫;小草长“高”了,为人们铺出了一片柔软的绿地;花儿也绽开了笑脸,为人们装点着美丽的地球。我踏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秋姑娘来了,她给大地妈妈换上了金色的华丽新装!桂花开了,它的花香仿佛在告诉人们:“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就算在十里之外也能令我情不自禁地沉醉。这时的田野里,人们正收获着这一年的成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是他们汗水的结晶啊!

慈祥的冬爷爷来到了我们身边,他轻柔的撒下片片雪花,使大地变得银光闪闪。人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世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童话般的世界。松的清香,雪的冰香,给人一种冰莹莹的抚慰。在寒冷的冬天里,偶尔的几缕阳光总是照得人心暖暖的。有几块小冰,可爱的小朋友们就兴奋地用小脚踩着,谱出了一曲冬天的交响乐

那个美丽的地方——家乡,我挚爱的地方。那里有我爱的人,有我爱的景,有我爱的四季!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11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画中,在诗中。――题记

每逐青溪水

天空似一掬清澈碧泉,白云悠哉闲逛着,一派明媚湛蓝。

他时常步入黄花川漫游,每每乘着小舟顺着清溪随风漂荡。微风是吹拂着的,成群的鸟儿是叽啾着的,水是“哗哗”地淌着的。“这可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他想。

灵动的溪水不经意间已绕着苍山曲折回旋,千回万转。每至拐角处,水花四溅,趣味纵横。路途尚不足百里,却曲曲幽幽,蜿蜒多姿。

色静深松里

岸边有一摊乱石滩,澄黄的,黑褐的,碧蓝的,大大小小的石子在那儿嬉耍。湍流不住地往岸上涌,冲刷着,洗涤着,褪尽铅华,满世界都是喧然水声。时已入秋,遍山的松柏欲发苍翠,沉淀了岁月浮华,一派静谧清秀之美,合上眼,恰似处于无际的苍穹,万念皆寂。

溪中水波漾然,菱角、荇菜随波漂荡。捧起一掬溪水,清澈透明,倒映着纤细的芦苇蒲菜,美得令人心生安详,心生淡泊。

我心素已闲

溪流清澈安详,心境恬淡澄明。他向来是追求恬静悠闲的,但只有这清川深深地懂他,澹泊使他忘却忧愁,忘却世间的满目琳琅。

他合上眼,心中祈愿永远留在这片青溪,这个美丽的地方,戴笠穿蓑,垂钓终身。观那青松碧林,品那酽茶醇酒,过那悠闲自然,美丽的生活。

此诗好似一幅泼墨的写意画,使人沉浸其中,流连叹息:多么美丽的地方哪!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但求素愿得以实现。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12

我旅游过的地方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令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去年春天,我们一家人开车自驾游,我们欣赏了很多美景。那天,我们在旅途中发现一处风景不错便下了车。立刻,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那是花的海洋,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它们争奇斗艳,一朵比一朵开的旺。这可给小蜜蜂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细看,无数只小蜜蜂在花海里穿针引线。看,有的累得飞不动了,还坚持着,有的趴在了这张舒服的花床上休息会儿,又工作起来。它们真不愧为辛勤的工作者。哇!一只大蝴蝶飞来了,美丽的花纹,五彩的翅膀,把我深深地吸引着,它趴在一朵花上,吸食着花粉,好似几天没吃东西似的。

前面,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闪耀着,风儿一吹,便散发一阵阵又香又甜的气味,沁人心脾,更给这片美丽的地方增加了无限的魅力。油菜花中,两匹马儿好像在说着什么悄悄话,更引人注目。

远处,大片大片的树木,正开心地生长着,他们郁郁葱葱,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还不时传来百灵鸟优美的歌声。一座座山连绵起伏,看,其中一座多么像一只大乌龟趴在那里休息着。

树林前面,是一座红瓦白墙的别墅,五彩的颜色,美丽的造型,好像就是从这片美丽的地方生长出来的。

到此,你不禁想躺下与大自然亲近一下,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此时,仰望天空,一朵朵云彩像马儿、像狮子在空中悠闲地散步,更给这片美丽的地方增添了无限生机。

我多么想时光能永远停留在这美好的时刻!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13

我爱家乡的小五台山,那里山清水秀,惹人喜爱。

小五台山最出名的自然是它的山和水了。在夏天的末时,那儿的游客可就多啦!因为呀,这个时候的山和水,是最清最秀的。

小五台的山,高达2882米,是家乡最高的山峰。小五台的山是秀丽的。早晨,山顶上时常弥漫着浓浓的雾气,一层又一层的。往近处看,山上成片的树木好像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向远处看,山上的寺庙在浓雾中若隐若现。云雾好似大海一样地翻滚着。突然,云层四周镶嵌上了一抹金边,那是朝阳的光辉!寺庙的钟声轻了,轻了……在云雾中,不知是有,还是无。

雾变淡了,太阳光透过缝隙,照到茂密的丛林里,每一片叶子上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叶片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叶片上不停地滚动着,滚着滚着,传来“嘀嗒”一声响,哟!怎么了?原来它一不小心落到了下边的河水里,那是小五台的水。

小五台的水,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秀。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河水被染成了一片波光粼粼的金色。河水里有许多大石头儿,别看是石头,却也别有一番风趣,那石头五颜六色的,与金色的湖水相映衬,显得格外好看。

湖水犹如一条水蓝色的丝带,不时溅着可爱的水花,哼着童年的歌谣,欢欢乐乐地向远处流去。

啊!小五台山,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爱家乡的小五台山!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14

我认为我的故乡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地方。

你看我们这周围的山,你会发现,这里的山真是各种各样,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一把怒刺云霄的剑,像猴儿捧着蜜桃,像两座驼峰,像雄鹰展翅。

你不觉得你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么?这儿,山高谷狭,阳光常把山影儿描画在对峙的山峰上。你走在这峡谷道上,仰望青蓝的,两面的高山,像碧绿的屏障。我们这儿的每一座山,都包含着一些美丽的故事,那是储存在我们心底的财富。

我想,你会爱我们的山的。你爱我们山中的泉吗?山涧里流着小溪。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桃花瓣儿、杏花瓣儿会随风飘洒在水面上,让小溪流带着它们,像载着一只只小船,漂到山外去。

夏天里,小溪里有时会开荷花,我去赏过,那时的情景我到现在还记得呢!那时,我逛到小溪边,突然,闻到阵阵清香,转身一看,一朵朵亭亭玉立,高雅清香的荷花映入眼帘。“哇!”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瞧,荷花的颜色可多了,粉的,红的……看得我眼花缭乱。荷花在风中随风摇摆,像是在跳舞给我们看,一旁的青蛙也来“呱呱”地伴奏。

冬天里,山中静得很,但你可以听见泉水一滴、一滴,滴落在深潭里的声音。是的,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涓涓的细流;山脚的深潭里,有暖暖的泉水;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青青的小草。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山中的泉的。

我可爱的家乡坐落在群山中的一条大马路旁。当你在大马路上行走时,你会听见鸡的鸣叫、狗的吠声,还有孩子们的歌声和山村小学的铃声。你走那候车廊,你就能看见它——我们美丽的家乡。

除了群山,小溪,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有果园,有田野,就连那普遍的乡间小道对我来说也是一出美丽的风景。不用说,你也会爱我的家乡的。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15

我上小学四年级了,在这4年里,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是,有一个地方却是我念念不忘,那就是美丽的四川。你一定会问我,四川这么平穷,怎么能使人念念不忘呢?但是,我却始终忘不了四川那清澈的河水。

八月的一天,我来到了四川。一次,我和哥哥去遛狗,一眼就看到了这个“游泳圣地”——一条清澈无比的小河。

第二天,我恳求妈妈带我去那游泳,“好的呀!”妈妈一口答应了。我带着泳衣和哥哥来到“圣地”,等换好泳衣泳裤(因为旁边有一点树林),我们就一头扎进水中,那水好像一个个小仙子在嬉戏。这时,哥哥说:”妹妹,我们来比赛游泳吧!“我一口答应了。我和哥哥来到一条水线旁(为了安全,有关部门设了一条水线。),只听妈妈一声令下,我”拿“出了我最擅长的蛙泳,快速前进,哥哥当然也不甘示弱。

不一会儿,我就快有到终点了,这时一阵急急的水流把我一下子冲出去好远,疲惫的我已经又不动了,心想:哎,这回肯定是哥哥赢了。可这是,妈妈却大喊:”方圆获胜!“我大吃一惊,一看,我已经过终点了。原来,那个水流竟把我”送“过了终点。只见这时,哥哥走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哎,看来这盘我输了。“我也好心的笑了。

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景色,但我更忘不了四川那神圣的的天然”游泳池“。

第二篇:四川地方史

四川地方史(21幢114版)

第一章

四川地理概况 第一节 四川地形地貌 一、四川地理位置

四川省位于中国中部偏西南,长江上游。简称川或蜀。介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10°12‟。老四川指的1997年重庆未划为直辖市之前,包括今四川省及重庆市的全部地域范围。四川西为青藏高原所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险,北有秦岭巴山屏障,南为云贵高原拱卫。东邻湖北,湖南,北接陕甘,南通贵州、云南,西接青藏高原。是联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天然纽带。1997年以前,省面积近5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6%,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的大省。1997、3月14,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四川省面积48· 5万平方公里。

二、“四川”之得名

关于四川的得名,大约是从宋代开始的。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四川》条:“唐时剑南一道,止分东西两川而已,至宋则为益州路(原注: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原注:后改为潼川府路,即今潼川州)、利州路(原注:今保宁府广元县)、夔州路,谓之川陕四路。后遂省文,名为四川。”又《四川通志》卷二也说:“咸平四年,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曰四川路。” 自从四川的名称出现以后,基本上没有更易,元代称四川行省,明代称四川布政使司,从清代就称四川省。三、四川地形地貌单元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地势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相对高差显著。四川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仅70余米;而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二者相差7400米以上。四川全省地形以龙门山----峨嵋山-----大凉山连线划界分为东、西两部。西部是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东部是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东、西两部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实况都有很大差异,历史进程也就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原本是远古时期一个广阔的内陆湖。后来因地壳运动和四面高山冲积使湖盆不断抬升并。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湖水最终切割开东南面的巫山而外泄,大约在7000万年前形成盆地。四川盆地地域范围大致以川北之广元---川东之奉节----川南之叙永----川西之雅安四点连线做为盆地的底部与四面高山的分界线。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四面高山:东北缘是大巴山、米仓山;东南缘是巫山、大娄山;西北缘、西南缘是龙门山、邛崃山等;该区主要山脉有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盆地区内最高峰是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故常称为盆周山区。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于山地之间,山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秀山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北高原地区

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属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川藏公路是川西北高原地区与川西南山区的大致分界线。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

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四)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主要是高山峡谷,也有一些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这些地方高山耸峙,河谷深切。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木里县境内夏俄多季峰海拔5958米,而东南部的河谷平原最低处在雷波县境内的金沙江河谷底,海拔仅为305米,相对高差达5600米左右。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南北长118公里,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四、四川的河流湖泊

千水之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419条,其中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2条,所以号称“千水之省”。除西北的白河、黑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外,其余均属长江水系。四川主要河流水系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涪江等河流长度皆超过500公里。四川省湖泊大多分布于西部和西北部高山高原区多数湖泊为冰蚀湖、溶蚀湖、堰塞湖。全省共有大小湖泊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自然湖泊有泸沽湖,又名左所海、永宁海、勒得海,位于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之间,面积 72平方公里,四川境内面积约 2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700米,是高原上的一个断陷湖。四川冰川集中分布于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全省共有冰川200条,总覆盖面积510平方公里,储水量约210亿立方米。达古冰川

第二节 四川地理特点

一、地形地貌的封闭性

四川省四面由高原和高山环抱。对外自成封闭性的大地貌单元,内部各小地貌单元之间也是相对封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上山入云端,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相逢走半天”。剑门关是天下险关、雄关,是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地方,“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守住剑门关,四川得安然”。

二、地貌类形多样性

四川地貌复杂多样,兼有平原、丘陵、山地、山原、河谷、湖泊、岩溶、冰川遗迹等地貌,而各种地貌又巧妙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

三、资源丰富性

天府之国。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渔业资源、手工业资源、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丰富的黑色、有色金属和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天然气、煤、太阳能,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众多的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大省。

四、人口分布不平衡性。

重庆市未划出之前,四川省人囗居全国第一。四川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大致以青川-北川-都江堰-雅安-马边-屏山县为界,界东以盆地为主体的东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集中了全省90%的人口;•界西以高山高原为主体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的 三分之一,却只居住着不到全省10%的人口

五、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历史进程的不平衡性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全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世代居住在省内的少数民族有彝、藏、羌、苗、回、满、傣、傈僳、蒙古、壮、白、纳西、布依等14个民族。四川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在3个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 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此外,按民族县对待的尚有北川、石棉、盐边、•米易县和仁和、金口河区。民族自治地幅员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9%。其分布地域遼阔,人口密度小,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六、行政区划的密度分配不均匀性

四川的行政区划表现为东部区乡密集,西部区乡稀疏,密度分配呈现不均匀性。大致北东自平武,南西到盐源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区乡特别密集,在占全省面积三分之一的土地上,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区乡;而西部区乡极稀,在占全省三分之一的土地上,仅有10%的区乡。

第三节 四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积淀中华文明的重要地域

四川虽然地处西南,但历史非常悠久,从三星堆遗址到现代化产业,无一不是以历史的事实告之我们,四川各族在开发四川的过程中,创造发展了一支有别于中原文明、荆楚文明、齐鲁文明却又毫不逊色的巴蜀文明,中国历代的许多历史大事与四川密切相连。四川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是积淀中华文明的重要地域。二、四川是历代中国西部的经济大省

历史上四川的开发虽然落后于黃河流域,但自战国以后,特别是都江堰建成之后,为四川盆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旱涝保收人称天府之国,民殷国富。历代常有蜀粮外运,蜀锦誉滿天下,并沿南方絲绸之路频频外运。历史上常有河洛关陇诸地灾民入川就食,而少有川民逃荒外出的现象。成都是著名的古代城市,有“扬(州)一益二”之说。三、四川是古往今来政治军事的战略要地

虽然地处西南偏隅之地,与历代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较远,但江山险固,地土肥饶却使四川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司马迁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先取关中或巴蜀做为根据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外线作战方能有兵源和财源的补充,才可能建成统一天下的中央政权。四、四川的治乱对历代国家的稳定有重要影响

其一,四川封闭型地形地貌,遼阔的地域,丰富的物产,形成自给性很强的经济结构,既可是为国家提供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持,也为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提供方便,故李白说“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其二,四川做为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非常重要,历史证明凡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反之则影响整个国家大局。如诸葛亮坚定执行“西和诸戎”的政策,与孟获屡战终和。使南中地区成为蜀国的重要后方;相反、东汉地方官因压榨奴役过重则引发羌人的反抗,东汉政府一镇压,羌人中的民族分裂分子将其引向民族仇杀,三次大战导致东汉政府财政空虚,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黃巾起义。故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己治蜀未治。

其三,二元经济格局导致东西差异、少数民族与汉族差异。山区与坝区的差异。贫富对立也存在不稳定因素。第二章

先秦时的四川 一、四川是古人类的故乡之一

古人类学家认为,亚州西南部可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四川南邻发现我国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北邻陕西省发现了蓝田猿人化石(距今110万年),这就给人们提出一个悬念,在云贵高原和黃土高原之间的四川,是否有猿人生存的遗存?

而巫山县大庙镇的一个洞穴里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告诉我们: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是四川古人类悠久历史的明证。有的学者认为巫山“人”已走出“猿”的属类,开始走进人类的生活范畴。此外,在资阳黄鳝溪和鲤鱼桥、成都市羊子山、川西南的汉源县大渡河北岸的富林镇、川东的铜梁县城附近、重庆九龙坡马王场等地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远古时代的四川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以1951年在资阳县黄鳝溪发现的“资阳人”最著名。资阳黄鳝溪的资阳人化石,与陕西大荔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一样,都是属于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存。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四川分布广泛,已发现200多处。其地域东起巫山,西至雅垄江、大渡河,北至阆中,南到长宁皆有发现。而在广元营盘梁遗址、绵阳边堆山遗址、巫山大溪遗址、广汉三星堆文化一期、西昌礼州遗址,成都市、青衣江、岷江上游文化遗址等等,都有四川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距今5000~7000年。为我们提供了先民们在盆地四周,从事以农业为主,兼及渔猎、采集、畜牧等经济活动的证据。

新津县宝墩文化遗址(距今4500年),已有明显功能标志的聚落形态──“城”出现。紧随其后的,还有都江堰的芒城、郫县三道堰的古城、温江县的鱼凫城遗址。这些文化遗址表明,我们祖先的活动踪迹,已经进入成都平原周围,并且即将跨进文明社会的门槛。

二、古史传说

在中国古史传说的丰富资料中,保存着有关远古四川历史的片段记载,从这些古史传说中,也可以了解一些远古四川的状况。女娲、皇帝元妃嫘祖、帝高阳(帝颛顼)、大禹

三、古代的巴蜀

古代四川大地上,生活着大大小小的许多部落和群落。其中巴、蜀两族最大。结合古史传说和文献记载,巴人和蜀人至迟在春秋时期己进入奴隶制时代。建立过巴国、蜀国。

(一)巴族与巴国

1、巴名称的由来

至于“巴”之得名,也有诸多说法。《元和郡县志》卷34《渝州》条:渝州,《禹贡》梁州之域,古之巴国也。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这种记载最早见于已佚失的汉代谯周所著的《巴记》。《史记·张仪列传》说“苴、蜀相攻击”。唐司马贞《索引》谓:“苴音巴。„或巴人、巴郡,本因芭苴得名,所以其字遂以苴为巴也。” 苴是芦苇,俗称巴茅草,盛产于川东一带,巴人以此而得名。许慎《说文解字》说:“巴,虫也。或曰蛇食象”。

后一种说法沿自《山海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还有人说巴就是坝,生活在坝区的人也。童恩正先生认为“巴族祖先廪君有生于石穴的传说,而在川东方言中,又长期地呼石为巴”故认为巴最早含义应是指“石”或“石穴”,巴人即生活在石穴中的人。

2、巴族的起源 《山海经》说巴人是太皞氏后裔。《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华阳国志》说巴人是黃帝的后裔。《华阳国志·巴志》:“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人矣。”童恩正先生认为巴人是从湖北武落钟离山辗转迁徙而来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巴郡、南郡蛮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

3、巴国的兴衰

巴人活动范围曾达到汉中地区,并与陕西的周族有所联系。《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灭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是说商后期巴人曾参予武王灭纣的战争。西周建立后,大封诸侯,巴也被周王室正式册封为诸侯,其首领为巴子。巴子转化为有土有民的君主,强悍的巴师成为维护统治的坚强支柱。巴国的活动在以重庆中心的川东地区。其地域“东至鱼腹(奉节),西至僰道(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贵州、涪陵)”,其势最強时,曾据有今湖北西部和贵州东部。巴人勇武善战,活动的地方很广,长江沿岸的丰都、涪陵、巴县,嘉陵江上的合川、阆中等地,都是巴人建过都的地方。巴人曾臣属于楚国,后来巴楚不断发生战争,又与蜀有矛盾,公元前316年与蜀战,巴求救于秦,秦乘机灭巴、蜀而得到四川。

(二)蜀族与蜀国

1、蜀族的来源及早期历史

西来说:蜀族是从岷江上游逐步进入成都平原的。古史记载说它是黄帝后世的子孙。蜀人也世世代代自称为皇帝的后代。大致反映了蜀族的祖先与西北地区的氐羌先民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东来说:东方有缗氏的后代。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蜀族的第一代始祖叫蚕从,后代称蚕从氏。蚕从之后成为蜀族首领的先后有蜀王柏灌和蜀王鱼凫。《蜀王本纪》称蚕从、柏灌、鱼凫为“三代”,并说:“此三代各数百年”。

2、古蜀国的兴衰

古蜀国活动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其地域据有今成都市及乐山、雅安、绵阳、内江等地区,以及阿坝州、凉山州和宜宾地区的一部分。是一个可与中原夏商文明相媲美的古代奴隶制王国。这个王国,初创于夏商之际,灭于战国晚期(公元前316年),前后相续1500~1600年之久。西周时代,蜀王国君为杜宇,又称望帝,建都郫(今郫县)。杜宇致力于耕战,蜀国实力大幅度上升,开疆拓土,北达汉中,南至宜宾,东越涪水,西抵青衣江,成为西南泱泱大国。在礼制方面,杜宇王国已初成制度。1929年在广汉中兴场一个农民在挖水沟时发现一批数千年前的玉器和石器,揭开了古蜀文化的神秘面纱,经多次发掘和调查,发现这是一个范围很大的遗址,除了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外,还出了两坑玉器,数量达三百多件,制作精美,属于古代“礼器”范畴,礼是奴隶社会宗法制等级制下人们行为规范,礼器的大量出现意谓着奴隶制国家的存在。证明这里是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古蜀国政治经济中心。

杜宇王国在政治制度上受到周王朝较大影响。蜀在国内还按照西周分封制的要求修建社稷禅坛。成都羊子山土台遗址,上限为西周。杜宇王国的统治维持了大约一百余年。春秋初叶,来自长江中游荆地的鳖灵,借蜀中治水之机,逐走杜宇,自立为蜀王,号开明。《蜀王本纪》载:杜宇在中原了七雄称王时,他建立国家,“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都于郫”。后来一个名鳖灵的人自“荊”入川,逐渐取代杜宇建立了开明王朝。而四川先民因怀念杜宇便产生出他“死化杜鹃,”的传说。今郫县有望丛祠,是纪念杜宇的建筑。开明王朝存在约300年,前后十二世,对开发四川有过巨大的贡献。建国之初,原定居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大约在九世开明帝后迁到成都。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开明王朝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是实行分封制。而广大被统治阶级被编制固定在一种称为“五丁”的社会组织中。1986年发现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展现距今4700~3000年前四川先民的文明成就。这里城墙高耸,壕沟深掘。南城墙外两个祭祀坑中,掩埋着数以千计的大型青铜器、黄金制品、玉石器。方圆2.6k㎡的城圈内,分布着密集的生活区、宫殿区和手工作坊,显示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这里建立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三)巴蜀的社会经济

1、巴的社会经济

巴人早期以善于涉猎著称于世,经济生活以狩猎捕鱼为主,辅之以原始的粗放农业。西周中叶以后,巴深受蜀地农业的影响,致力于农耕,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已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巴国农业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在农耕技术方面,江边河岸台地平坦之区已经开辟成种植水稻的良田。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普遍开垦畲田,种黍、稷等作物。随着农业的发展,谷物多有剩余,酿酒业也发展起来。巴地出产一种叫“巴清酒”的名酒,香醇浓郁,是向周王朝交纳的贡品,名列《周礼》“三酒”之一。手工业方面,巴人成就很多。从巴地出土的陶器看,制作技术已有提高,出土了轮制方法。陶器品种有炊器、饮具,又有装饰用品,可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巴人的竹木器编制业颇为发达。巴县冬笋坝出土的巴人船棺,在棺低有六棱孔眼的篾垫遗迹。随葬器物中,有的漆盘使用竹编胎骨而不用木制。昭化宝轮院的巴人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件残篾器和一件木梳,木梳制作精美,与长沙楚墓所出在形制上几乎完全相同。纺织业相当兴盛。巴县冬笋坝曾发现麻布和绢的痕迹。文献记载战国后期巴地的一些民户以布代赋,称賨布或幏布。

巴人手工业中最富盛名的是青铜器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青铜冶炼技术相当高超。运用现代方法对涪陵小田溪巴人墓葬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测定,发现铜锡比例合乎常规。

2、蜀的社会经济

早期蜀族在经济生活中以狩猎畜牧为主。阴卜辞中有蜀族向殷王朝提供射手和御人的辞例。除田猎外,早期蜀族也兼营粗耕农业,以作为经济的补充。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早期蜀族,民无常居,人口稀少。西周中叶以后,随着杜宇王国的建立和大力推行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蜀的农业逐渐进步,成为经济生活中主要因素。春秋后,随着开明氏入蜀,一些进步的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得到推广,蜀的农业进一步发展,并促进酿酒业的进步。战国后,蜀地已经是沃野千里,土地肥美。后人记载这里有“桑、漆、麻、紵之饶”,“其山林、泽渔、园囿、瓜果,四节成熟,靡不有焉。”战国后期秦灭蜀后,很快就在蜀地调集了六百万斛大米,以资秦师东伐楚国之粮,充分反映了蜀地的富饶程度。蜀国农业的发展进步,是与水利事业的兴建密切相关的。鳖令治水的最主要的工程是开凿玉垒山作为分水口,挖掘人工河道,把岷江分流入沱江。由于水利事业的兴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除此之外,蜀人还从少数民族处引进新的品种,如胡豆。《蜀中广记》卷64: “戎菽,蜀人所谓胡豆也。《志》云:蜀人得种于羌戎,故名。”蜀最富传统的是纺织业。到了战国时代,蜀锦生产已有相当规模。秦灭巴蜀后,张仪、张若修成都城,“于彝里桥南立锦官”。山谦之《丹阳记》言:“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始乃有之。”童恩正先生认为:在中原地区,锦的出现也是很早的,但 “蜀锦”质地较厚,表面光滑,实际上是一种缎。在矿业方面,蜀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璧玉、金、银、铁等。《禹贡》称在古代梁州的贡品中,就有铁和镂。古代蜀国的青铜制造业相当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蜀国的商品交换。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蜀人在度量衡方面约定俗成,自成系统。广汉蜀国遗址曾出土数十件大小轻重厚薄不一的圆形石璧,重者达百斤以上,这些石璧即是在交换时用来平轻重的衡石。古代的蜀人在交通方面发明了栈道和索桥。栈道有土栈和木栈。土栈是在茂密的森林山地中斩木铺地,木栈则是在峭壁上凿孔设木。褒斜道是秦蜀两地人民最早相互沟通的一条谷道,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栈道之一。在未修栈道以前,仅是一条谷道,行人只能绕道翻越山岭而行。至战国时期,中国有了冶铁工业,有了穿凿山崖的工具,此时,才有可能在路经之悬崖绝壁处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接通道路。褒斜栈道始通于范雎为相的秦昭王时期,即公元前266年至前255年。《战国策·秦策》及《史记·蔡泽范雎列传》均称范雎相秦,“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石牛道又名金牛道。据说蜀主打猎到了褒斜山谷,与秦王相遇,秦王因知道蜀王贪财好色。秦乃凿石牛五头,预先放金在牛后,声言牛能屎金,愿送蜀王以石牛和美女。蜀王想得到秦的屎金之牛和美女,即命五丁力士开道修路,以迎美女和庞大的石牛。但是他迎来的不仅是石牛和美女,还有秦国的大军。古代蜀人在交通方面还发明了索桥。索桥又称笮桥,在河流湍急不易渡越之处,编竹成索,两端分系于两岸所凿石鼻之中,手足循索即可玄渡而过。

(四)古巴蜀的文化

1、语言文字

在巴国的上层统治集团中,通行一种尚处于原始阶段阶段的文字,这种文字常常铭刻在战国时代巴国的铜兵器和其他铜器上,目前还不能释读。李学勤先生把巴蜀文字分作甲、乙两类,认为巴蜀文字甲类图形意味厚重,可能有音符、意符的区别,乙类则是“方块字”,“似汉字而非汉字”。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古代蜀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蜀王本纪》说蜀的古代,“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由于鳖令来自楚国,楚国使用的文字属汉字系统,所以蜀国统治集团使用汉字是完全可能的。

早期蜀族在语言上与中原很不相同,被称为“蜀左言”。随着战国时代蜀与楚、秦及中原列国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蜀人的语言成分发生了极大变化,到战国末已是“言语颇与华同”。

2、音乐舞蹈

巴渝舞:据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这种乐舞属于古代战争乐舞即武舞性质。据汉、唐文献追述,巴人这种乐舞的舞曲分为四章,有《矛渝本歌曲》、《安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和《行辞本歌曲》,均用巴人自己的语言演唱。巴人的乐器以铜制打击乐器为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錞于、鉦和编钟。古代巴人号令军士的乐器--虎钮錞于。錞于通高436毫米,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作椭圆柱形,中空。盘首面径252毫米;肩径310毫米;足径210毫米;钮长180毫米,宽35毫米,作猛虎形。器壁厚3毫米。器身完整,铜色青绿有光泽。古代蜀国的音乐,开明氏之前史籍无征。《华阳国志·蜀志》说开明王国“乐曰荆”,说蜀王为了取悦他的妃子,曾作“东平之歌以乐之”,妃子死后,“王悲悼,作臾邪之歌、陇归之曲。”这些歌词均已亡佚。

3、占卜学

在中国古代,占卜星象之学和天文学有时是难以分割的。在春秋后期,集中代表巴蜀这种文化传统的人就是苌弘,大致活动在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死于公元前492年。《史记·天官书》曰:“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淮南子· 汜论训》:“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数,无所不通。”

4、大石遗迹

古代蜀人有一种以大石为葬具或墓志的文化传统,被称为大石文化或大石遗迹。从古代文献和考古调查资料来看,大石遗迹普遍存在于古代蜀国将于以内。如墓石、石笋、石镜、支机石、五块石、列石等。

(五)巴蜀的衰亡

公元前四世纪的70年代,是巴、蜀两国的极盛时代。但他们都外有强敌。巴的强敌是东边的楚,蜀的外患是东北的強秦。而巴蜀两国亦因利益常发生战争,巴国每当战蜀失利或内乱时常求助于秦、楚。蜀王国在开明氏统治的后期,王室渐趋腐朽,政治日益黑暗。统治阶级滥用民力,赋役苛重,大伤民力,国势日蹙。公元316年,蜀王之弟被封在葭萌,称苴侯;苴侯与巴联合,准备夺取蜀王政权。蜀王派出大兵进攻苴、巴。苴、巴联军屡战屡败,于是派人向东北的秦国求援,引秦入蜀,终于导致巴蜀两国的灭亡。

秦兵从石牛道进川,在葭萌大败蜀兵,蜀王败退武阳〈今彭山县东〉,为秦军追杀。蜀王太子退到逢乡白鹿山〈今彭山县西北〉,也为秦军消灭。蜀亡。同年十月,秦又乘胜攻下巴国。

四、秦国对巴、蜀的治理

秦统一巴蜀以后,根据巴与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制订了不同的统治政策。

巴:通过羁縻、怀柔等政策,加强对巴地的控制。巴国亡后,巴王被押解至秦国本土。秦王于公元前314年取消了巴国的最高统治机构,正式改设巴郡,郡下设县,郡治建在江州县,仍然让原有的大姓首领以“君长”之名继续统治土著巴人。秦王规定住在巴郡的秦人要同巴人和睦亲善,如果两者相互侵犯,都要受到物质惩罚:“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 蜀:存其国号而夺其实权。最初的三十年,仍称为蜀国,但降蜀王为蜀侯。原开明王及其太子已在战争中死去,秦封其公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但又以张若为蜀郡守,分封制和郡县制并用。三年以后即公元前311年,陈壮杀蜀侯通国。次年,因陈壮在蜀作乱,秦派甘茂定蜀,诛陈壮。又封蜀王室中的公子恽为蜀侯。公元前301年,秦诬蔑公子恽献给秦王的食物中有毒,有意暗害,命司马错逼迫蜀侯恽夫妇自杀,并且诛杀蜀侯的臣子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公元前300年,秦又封他的儿子绾为蜀侯。到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怀疑蜀王绾将要谋反,便将其诛杀。从此不再设蜀侯,改蜀国为蜀郡。秦并巴蜀后,把商鞅的“井田制”推广巴蜀地区,实行统一的《秦田律》。迁“秦民万家”入蜀,是秦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为了政治和军事需要,秦还在蜀郡修建城池。公元前310年,蜀地新建成都(今成都市南)、郫(今郫县郫筒镇)和临邛(今邛崃临邛镇)三座城池。

李冰治蜀

民间传说四川曾是古老的西海,被孽龙搅得人们无法生活。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菩萨知道后,抓一把座前炉内的香灰,驾五彩祥云来到川西上空,将香灰撒下,浩瀚的西海成为平地。故人们把川西坝子灰黑色的千倾沃土称为“香灰泥”。观世音菩萨还将胸前项链取下,命二郎神锁住孽龙,镇在灌口水底。今都江堰南门的殿宇叫伏龙观,即取其镇伏孽龙之意。最早治水的开山鼻祖是大禹、继大禹之后治理岷江的是开明王朝的鳖灵。他领导群众凿开玉垒山,让岷江分流,水患得到初步治理,也引了部分江水进入盆地腹心灌溉良田。蜀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国力亦随之增強。然而治理岷江最成功, 是以修筑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名垂青史的李冰父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李冰父子注重调查研究,根据四川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在开明治水的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把岷江水引一部分流入成都平原,灌溉千倾沃土,又減除水患。都江堰,古称“湔棚”、“湔堰”、“金堤”、“都安大堰”、“楗尾堰”,到了宋朝才有都江堰之名。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选点修建在岷江从高山峡谷奔泻而出刚刚进入平原的交点上,是控扼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都江堰枢纽工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鱼嘴是筑在江心的分水堤,将岷江分成内江、外江。外江是岷江正流,经都江堰市、乐山、宜宾流入长江。内江是凿开玉垒山引水入成都平原的人工渠道。玉垒山被凿开后靠近市区的山包叫离堆。宝瓶口是被凿开离堆和玉垒山之间的内江通道。整个通道80米长,20米宽,40米高。鱼嘴两边的堤称金堤,靠外江处称外金堤,靠内江处称内金堤。内金堤一直修到宝瓶口。接近宝瓶口一段叫飞沙堰。飞沙堰全用竹笼装卵石堆垒而成,堰顶距河床仅2米高。飞沙堰的作用是泄洪排砂石。内江水量过大时,宝瓶口的水位就会上升,溢过飞沙堰流向外江。飞沙堰的设计为弧形,水流至此处沿弧形前进则是在做园周运动,沙石与水比重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则被抛出堤外,的确有飞沙之功。

自此川西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经过历代维修和续建,今天仍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开创了世界上科学治水的先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久之形成独具四川特色的治水原则。“深淘滩,低作堰”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都江堰许多创造发明和实践经验世代相传﹕

1、因地制宜。根据四川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选点修建在岷江从高山峡谷奔泻而出刚刚进入平原的交点上,是控扼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

2、就地取材,一劳多益。独特的竹笼卵石法。砍伐羊博岭粗竹编为竹笼, 取卵石装竹笼中用以垒堰,同时收到疏淘河道又筑堤垒堰之功。

3、因时制宜。冬天水枯则浚河,安全且不误农时。

4、利用科技原理。飞沙堰的弧形设计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原理。在凿山岩时则运用热涨冷缩原理。先将岩石爆烧后迅速浇上冷水或醋,使岩石自行炸裂,加速工程进展。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四川

第一节

汉代四川的政治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被西楚霸王项羽逼处巴、蜀、汉中一隅的汉王刘邦,凭借三郡的人力物力还定关中,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由于四川在汉帝国建国中的卓越贡献,刘邦在四川设置广汉、安汉等县城。这正四川人民建设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丰功伟绩的明证。

四川为西汉建国做出了极大贡献:

(一)为刘邦战胜项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人力物力的消耗,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兵力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必要条件。刘邦在项羽关中封王时受封为汉中王,得到汉中、巴、蜀之地。这里不是秦灭六国和农民战争的主战场,社会经济未遭大的破坏,是当时最具地利的地方。自都江堰建成以来,经过秦几十年的稳定发展,己成为当时中国三大产粮区之一,与八百里秦川齐名。四川给汉军供应了大量粮食,《史记》记载说,楚汉决战之时,“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故后来诸葛亮说:“益州险塞,沃野干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足见四川的人力物力是刘邦成功的基础。

(二)四川为汉军提供了雄兵勇将。史载相国萧何曾选派四川精壮子弟补充刘邦的队伍。特别是汉军中有一支巴、渝将士组成的敢死队,以攻必克,战必胜而闻名。巴军范目,人称范三侯,是巴人的部族长。范目帮助刘邦征召巴人,组建一支7000人的精锐队伍,奉刘邦之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率军从汉中以西陈仓道攻进关中,打败了秦军中号称的”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霍王董翳。平定了三秦,夺得号标“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也是当时中周的三大粮倉之一。刘邦占有关中与巴蜀,从经济上占据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优势。这是汉王刘邦能战胜西楚霸王项羽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人称范目为“亡秦范”。功成之后刘邦对他三次封侯,范目却坚决要求回乡。刘邦再三挽留不住范目的情况下,只好说做了官的确应回回故乡,不然就等于“锦衣夜行”了。

(三)四川人以身救刘邦。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西充县人纪信与他更换衣装车仗,假扮汉王向项羽投降。纪信遭油鼎烹杀之祸,刘邦得趁机逃走。后来刘邦在纪信家乡置安汉县以表彰。南充人还建有安汉楼,纪信故里修有汉将军纪信庙为纪念。

一、西汉王朝在四川的统治

汉承秦制,规定全国地方行政区划仍设郡、县二级。在今四川地区仍旧划分巴、蜀二郡。公元前201年,又分置广汉郡。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于巴、蜀二郡的西南分置键为郡(今宜宾市)。其后又置沈黎郡(今汉源县北)、越西郡(今西昌市东南),分蜀郡北部置汶山郡(今汶川县西南)。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全国设置十三部刺史,各督察一州之政事,在四川置益州部。西汉益州在今四川境内共置八郡五十六县。

西汉初期的六、七十年,四川社会十分安定,社会经济一直向前发展。早在高祖即位之初,关中大饥,就令民“就食蜀、汉”。同时还不断将一些罪人迁徙到四川安置,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到景帝末年,文翁为蜀守时,四川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太平景气。这就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

所谓“西南夷”是指汉代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和南部、西藏自治区的都昌地区、贵州北部和西部、以及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他们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别。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将“西南夷”分为四种类型七个集团:夜郎(今黔中西部至滇东)、滇(今滇中地区)、邛都(今四川凉山州)三个集团,系农耕类型,盘发于顶,有邑聚;巂、昆明集团(今滇西至四川西南)属于游牧类型,编发为辫,无君长;徙、笮都(今四川雅安市、甘孜州和凉山州一部分)和冉、駹(今四川阿坝州)两集团为半农半牧类型;另外还有白马集团(今川北至甘南)。他们大都处在“巴蜀西南外”,故合称“西南夷”。西南夷各民族集团都有数以十计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大体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或阶级社会初期阶段。西南各族人民和巴蜀的汉族人民有着长期的联系。公元前310 年, 秦惠文王灭蜀后, 就以蜀地为基础, 开始经营西南夷。前246年, 嬴政为秦王, 不仅加快了秦灭六国的进程, 而且继续以蜀为根据地开拓西南夷。在灭六国之前, 嬴政就命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道地区修筑通往西南夷地区的道路;在灭六国之后, 将军常頞奉命将李冰修筑的道路向前延伸,一直修到今云南的曲靖附近, 此即著名的五尺道。秦汉之际,巴蜀的商人沿着五尺道把邛笮地区的牛马输入四川,又把四川的铁质生产工具输进云南。尽管汉初一度封锁了滇蜀的关塞,放弃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和经营,但滇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不仅未曾中断,反而比秦时更加频繁。汉武帝时,中原、巴蜀和东南沿海的商人,大批涌进“西南夷”地区从事商业贸易,为汉武帝开发西南边疆,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至广州,发现蜀商经夜郎(今贵州安顺地区)、牂柯江(今贵州北盘江)运至广州的枸酱。汉武帝命唐蒙招降夜郎,出兵牂柯江以攻南越,并使夜郎周围的部落归汉。公元前130年,汉王廷又发巴蜀数万民众修“南夷道”,从今宜宾、高县、筠连一带凿石修路,经云南镇雄、贵州毕节到威宁,直通牂柯江和滇池区域。工程艰险,耗资甚巨。汉武帝命蜀人司马相如入川,抚谕民众,招抚邛、笮、冉駹等西南夷部落,在这些地方设十余县,归蜀郡统辖。又打通灵关道(今芦山县),跨安宁河,直达邛都。这就是史称的“西夷道”。公元前122年,出使西域额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布和邛竹杖,是从身毒(今印度)得来的。汉武帝为打通由四川经云南到身毒(印度)的道路,发兵攻占且兰(今贵州贵平、黄平一带)及夜郎,置牂柯郡。接着又邛都为越西郡,笮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川郡。公元前109年,汉兵至滇,滇王降,其地置益州。从此,西南地区大部纳于汉王朝统治之下,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族的联系和交往,加速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孙述据蜀

西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公元9年,王莽废孺子婴,登上皇帝之位。王莽统治时期,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四川地区社会的阶级矛盾,在西汉末年已日趋尖锐。公元前18年,广汉郡郑躬率60多人起义,自称“山君”,攻官府、释囚犯、夺武器,破城池,很快发展到万多人,活动范围达到四个县,坚持斗争一年左右才被官府镇压下去。王莽时期,蜀官吏无故贬低各民族郡长的爵号,改阴平道为摧虏道,改氐为羝,表现了对于少数民族的歧视,致使巴蜀各地少数民族发动武装反抗。王莽先后调动二十多万军队前往镇压,使巴蜀各郡民穷财尽。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全国仍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公元24年,公孙述拥兵割据西川称王,自封“成家皇帝”,建国号“大成”,又以白帝子自居。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西汉官吏,后在投靠王莽任导江卒正,驻今邛崃县。大成政权加紧搜刮民脂民膏,川人不堪其苦。公元36年,汉光武帝刘秀发兵入川,击破成家军队,公孙述败死,四川重新回到统一的东汉王朝。

四、东汉时期的四川

东汉王朝统一四川之后,“搜求隐逸,旌表忠义”,对反对公孙述割据政权的蜀中官吏和地主豪族都“擢而用之”,取得巴蜀封建势力的支持和拥护,并在公元42年镇压了蜀郡守史歆的反抗,巩固了在四川的统治。从公元36年到公元189年间,蜀中社会基本安定,时称“府盈西南之货,朝多华岷之士”,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农业、煮盐业、纺织业最有发展。东汉时期,四川的政区略有变动。益州仍置,并把州的权力扩大。特别是在设置州牧后,州实际上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此外与郡同级的还有属国,用以安置内迁的少数民族。东汉时,四川地区辖有巴、蜀、犍为、越西、广汉、巴东(奉节)、巴西(阆中保宁镇)、涪陵、汉嘉(芦山县)9郡和广汉属国(平武、南坪县境),加上南郡的巫县共73个县,民户达到117万多户、469万口,人口发展超过了西汉时期。东汉四川的豪强势力异常强大,极尽奢华。《华阳国志》一书几乎在每个县都记载了当地豪强大姓的情况,反映了蜀中豪族势力相当强大。随着豪族地主的发展,广大农民丧失了土地,沦为“徙附”。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更加强化。许多豪族大姓还把自己的“徙附”视为家兵,编为部曲。豪族奴役百姓,刑罚更加严酷,百姓不堪重负,终至奋起反抗,起义不绝。

五、东汉后期四川人民的武装起义和刘焉父子踞蜀

四川人民反抗东汉王朝和豪族地主的斗争最后发展成为公开的武装起义。118年越西郡的人民因郡县赋税繁重而起义。134年,四川人民“劫郎中令杨殷、终津侯姜昊,伤尉苏鸿、捧亭侯孙鲁、雍亭侯陈巳、殷侯乐普”。145年秋,巴郡女服直,聚众千余人,自称天王,活动范围达千余里,杀伤官兵甚重。154年,蜀郡李伯发动起义,自称“太初皇帝”,后被官府镇压。179年,又爆发了巴蜀板楯蛮的起义。184年春,张角在北方领导黄巾起义,张修也于同年秋在巴郡发动“五斗米道”起义。五斗米道又名“天师正一道”,因信徒要交五斗米而得名,东汉末年流行于三辅、巴蜀地区。其创始人张陵,又名张道陵,字辅汉。东汉初年吴郡天目山人,原是太学生,后来弃儒学道,求长生之术,得《黄帝九鼎丹法》,但无钱炼丹。顺帝时入蜀,在江源鹄鸣山(今大邑县北)修道,因患病被当地巫师治愈,便皈依巫教,得其巫经,学会治病的巫术。从此,他就将老子《道德经》与巫经以及当时流传的《太平经》等结合起来,创立了天师正一道,自称“天师”。天师正一道后来成为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他以符录咒诀为主,所以称为符箓派,与烧汞炼丹的丹鼎派不同。188年,东汉王廷在镇压了四川“五斗米道”起义后,命刘焉入川,领益牧,继续其统治。刘焉入川后,利用五斗米道的残余势力,截断汉王廷与四川的往来联系,同时诛杀蜀中豪族大姓,发展刘氏私家势力,割据四川称雄。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继任其本兼各职。200年,巴西人赵韪起兵攻刘璋,蜀、广汉、犍为三郡起而响应。刘璋虽平息了这场战事,但民心已失。不久,魏、蜀、吴三分局面形成,刘备入川。刘璋内外交困,迫不得已拱手让权,向刘备投降。

第二节

汉代的四川文化

一、文翁治蜀

文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时任蜀郡守。在西汉初期四川政治稳定、人口增长、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他兴起了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历史上称之为“文翁兴学”。

主要措施:

1、在成都设立学官,正式建立学校,招收各县少年入学。

2、注重提高教师质量,派遣张叔等人到京师学习儒家经典和法律政令等课,学成回蜀任教师。

3、为了鼓励学习,入学者可以免除徭役、成绩优秀者可以到各郡县为吏,次等的派到各乡为孝弟、力田。

4、文翁到各地视察工作时,常常带优秀的学官诸生同去,不仅起到“实习”做官吏的作用,而且扩大影响。

二、文学三大家

西汉时四大文学家:王、扬、牧、马。除牧乘为临淮郡淮阴县人外,其他三位都是四川人。

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广为流传。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生卒年不详。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墨池坝)人。他的生卒年失载,只知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汉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时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官吏、学者。字子云,汉族,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少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有《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

三、科技人才辈出

巴蜀天文学素有盛名,西汉时更是达到顶峰。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在同乡人谯隆的推荐下,被汉武帝召为待诏太史。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在天文理论上首先提出浑天说;

2、在测天仪器上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

3、和邓平等人一起,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

在制订新历书的工作中,有三大科学成就:

1、用浑天仪进行实测,得出年月长度、日食周期、五大行星会合周期。它与今天测得数值相比,最大误差为0.59日,最小为0.03日。

2、太初历改过去以十月为岁首而以正月为岁首。

3、以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

巴蜀医学在两汉时也很发达。西汉末、东汉初的涪翁和他的弟子程高、再传弟子郭玉都有高明的医术。涪翁:《针经》

第三节

汉代的四川经济

汉代四川的农业,在兴修水利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发展。文翁为蜀郡郡守时,把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进一步扩大。自今灌县东门外分湔江(今蒲阳河)水东北流,过浦阳镇,转而东北流入彭县界与青白江会合,灌溉灌县东部及彭县、新繁田地一千七百余顷。新型的铁制农具也普遍增多。汉代蜀郡工官就已大量生产农具铁锄,有的器形上还铸有“蜀郡成都”等字样。这种农具在云南、贵州等地均有出土。在成都牧马山崖墓中还出土了一件全长35厘米的大镰刀(钩镰),是专用于收割作物的农具。林业也有了一定发展。《汉书·地理志》说:蜀郡严道县设有木官,为专门伐木机构。木材从岷山、大雪山等地采伐后,顺青衣江、岷江飘入长江,可以一直放到荆州地方。故《盐铁论· 通有》记载:“荆阳南有桂林之饶······右(有)蜀汉之材。”畜牧业以越西郡和蜀郡冉駹都尉辖境为最盛。这些地区所产的牦牛、笮马大量外销,是巴蜀致富的条件之一。东汉安帝时,曾专门在越西郡设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养马。渔业以巴蜀最为著称。汉桓帝时仅江州即有“结舫水居者五百余家”。阆中的“彭道渔地”,安汉县的鱼池和鱼田都是专门养鱼的场所。此外,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砖中,可见当时已经把养鱼和种植水稻结合起来。汉代四川矿业的开发,主要有盐、铁、铜、丹砂等项。巴蜀手工业发达,在全国别具一格。《汉书·地理志》载全国设工官九处,蜀中即占三处:广汉郡梓潼、县、成都。除此之外,成都还设锦官和车官。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川 第一节

三国鼎立下的蜀汉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

白马关庞统祠。白马关镇,位于罗江县城西五公里,横亘于成都平原东北,自古为东西两川分界,因境内有三国古蜀遗迹而闻名于世。白马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三国时期刘备军师庞统乘白马攻打雒城于此中箭身亡而得名,后众人为纪念他在这里修建了庞统祠。近年来,随着三星堆的发掘,三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以庞统祠为中心,由庞统祠、庞统血坟、落凤坡、张飞点将台、古驿道、换马沟、龙洞仙踪、八卦阵石林倒湾、大霍山万佛寺、芙蓉溪、桃花溪等构成的集儒、释、道等人文景观。

一、蜀汉的建立

黄巾起义被镇压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联合很快就破裂了。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武装集团成绩扩充实力,争夺地盘和控制中央的权力。经过不断地兼并,最后形成几个较大的军事集团。一个是占据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个是割据长江下游,已历三世的孙权;一个是控制两湖地区的刘表。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结为兄弟,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县令、平原相、徐州牧、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将军、豫州牧。为曹军所逼投奔荆州刘表。曹操为统一全国,公元208年乘荆州刘表病死,起兵南下荆州,收降刘表之子刘琮。此时刘备正在襄樊练兵,无力抗曹,只好南走江陵。刚退到湖北当阳县东北,与曹操的追兵相遇。刘备战败,退守武汉。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后来接刘璋邀请入川抗拒张鲁,后吞并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同年,关羽率军征发荆州北部,因吕蒙偷袭荆州南部而宣告失败,而刘备同时也丢失荆州领土。221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又称季汉。蜀汉(221--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蜀汉的疆域,跨有现在的四川、重庆、陕西、甘肃、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它的行政区划仍袭东汉为州、郡、县三级,统有二十四郡。其总面积比魏、吴都小。季汉是相对于前汉(西汉)后汉(东汉)而言的,季是序数词,所谓伯仲叔季也。季就是第三的意思,如季军就是第三名的意思。季汉一次始自蜀汉的杨戏写的《季汉辅臣赞》,后代学者于是也叫蜀汉为季汉。221年,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打着为关羽报仇旗号举倾国之兵伐吴,欲夺回荊州,在夷陵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白帝城托孤,将蜀国和刘禅托与诸葛亮和李严。223年,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史称后主。

二、诸葛亮治蜀 自董卓以来,天下豪杰并举。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北方已定,兵甲方足,此诚不可与争峰;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西通巴蜀,东连吴会,乃兵家所必争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诸葛亮受命辅佐后主,这时蜀汉的形势非常严峻:荆州全部失掉,仅仅保有益州之地;人力物力都远不如北面的曹魏和东面的孙吴;猇亭一战,蜀军精锐损失近半;与孙吴处于战争状态,失去了北据曹魏的盟友;刘备身死,南中地区叛乱,内部又不安定。诸葛亮就是在这种“危急存亡之秋”担起治理蜀国的重任的。

一、主要措施

1、恢复同孙权的友好关系,缓和吴蜀矛盾。先派邓芝使吴,表愿和好之意。229年,孙权称帝,亮派人送贺表,以示对他那个政权的承认。这样,两国联盟重新建立。

2、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维修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鼓励种桑织锦,加强蜀锦生产和盐业的管理,并组织军队屯田汉中,以解决蜀汉政权的钱粮之需。

3、继续执行刘备“任人唯贤”的方针,选拔培养人才

4、政治上厉行法制,加强中央集权。制定和颁布了《蜀科》等法令、条例。打击、限制不法官吏和豪强,并加强教育。对追随他们入蜀的官员将领和蜀人,一视同仁,执法公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遺,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5、南征北伐

南征:安定内部后,于225年着手解决西南少数贵族叛乱。诸葛亮亲自出征,采用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分三路进攻南中:东路军由马忠率领,从僰道进入牂牁,攻打朱褒;中路由住在平夷(今贵州毕节)的庲降都督李恢率领,主攻叛乱中心益州;西路是主力军,由诸葛亮亲自率领,从成都出发,进攻越西。平定叛乱后,为了巩固胜利成果,诸葛亮进一步在南中健全郡县制:改益州为建宁郡,分建宁、越西置云南郡,分建宁、牂牁置兴古郡。至此,南中有越西、建宁、永昌、云南、牂牁、兴古七郡。诸葛亮尽量派熟悉情况的人做郡守。对于南中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采取笼络的政策。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派人到南中推广牛耕技术,使南中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北伐:在对内、对外及平定南中的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之后,经过三年的准备,即上表后主刘禅安排好朝中军政,于公元228年春,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北伐战争在五年时间内先后打了五次:第一次兵出祁山,因街亭失败而回。第二次兵出大散关,围陈仓,亦因无结果而退兵。

第三次攻占今甘肃境内的武部、阴平二郡而回。第四次是曹魏进攻,因连日阴雨,斜谷、子午谷道路不通魏军自行退去。第五次兵出斜谷,在渭水南岸,与魏军司马懿长期相峙,最后因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而退兵。

三、蜀汉的衰亡

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维系了29年。虽经蒋琬、费袆、姜维、邓芝、马忠、王平等人苦苦支撑,也曾多次发动对魏战争,结果人力物力都遭到巨大损失,加重了蜀汉人民经济负担。263年,魏军三路伐蜀,邓艾偷渡阴平,直克江油,又克绵竹,兵临成都。刘禅接受譙周建议出降,蜀汉遂亡。如何评价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陈寿:理民之才优于将略。清代赵藩武侯祠题联:能攻心则反恻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既宽严皆误从来治蜀要深思。如何认识刘禅?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第二节

西晋对四川的统治与成汉政权的兴亡

一、西晋统治下的四川

魏灭蜀,即把益州分为益州和梁州,置梁州于汉中,统八郡:汉中、梓潼、广汉、新都、涪陵、巴、巴西、巴东。265年晋武帝司马炎通过“禅让”的形式建立西晋。后分益州的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置宁州。后罢宁州,诸郡还益州。西晋时益州一直统管八郡:朱提、牂牁、蜀、犍为、汶山、汉嘉、江阳、越西。西晋建立后,南方的吴国仍然存在。280年吴主孙皓投降,西晋完成对全国的统一。为什么雄才大略的曹操与西晋南下江南之战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

1、西晋武帝注意笼络益州上层。一方面启用他们的代表人物到外地做官,如用蜀郡的柳隐为河西太守、巴郡的文立为济阴太守、蜀郡的常忌为河内县令。另一方面对原蜀汉的大官和尽忠死事者的后代,都免除他们的徭役,按照先代的官位高低给以适当优待。这样既可以使四川局势日益稳定,又能影响到东吴士人,使之向往归顺。

2、吴国在地理上以长江为天堑。要灭吴国,必须突破长江防线。益州刺史王濬在益州积极训练水军,利用蜀中木材赶造战船,积极备战。公元279年11月,西晋大举伐吴。晋武帝封王濬为平东将军,率益州、梁州水陆军由三峡攻入湖北。先破丹阳〈今湖北姊归县南〉,再迫降武昌。又由武昌顺流而下,东指建业。王濬船队威势无比,吴人均望旗而降。可以说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北方军士不习水战,而西晋之所以一举灭吴,跟王濬在蜀备战16年,特别是利用嘉陵江训练成强大的水军密切相关。这又是四川为祖国重归统一大业的一大贡献。

二、成汉的兴亡

成汉是巴氐人李雄建立的政权。其父李特,字玄休,巴西郡宕渠县(今营山县黄渡镇)人。汉末随祖父迁居汉中,后至略阳。公元290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战乱使上百万人流离失所,形成大规模的流民队伍。298年,四川以北的略阳、天水、扶风、始平、阴平、武都等关陇六郡的灾民数万家十余万口,纷纷流亡到益州就食。李特一家也在这股流民中。此时益州卸任刺史赵廞起兵夺权,杀了新上任的益州刺史耿滕,又在南安(今乐山)杀死西夷校尉陈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赵廞为了扩充势力,便设法拉拢流民,封流民首领李庠为寇将军,并命他招收六郡壮勇万余人,防守益州以北。而后赵廞疑忌李庠,借故将李庠及其同族30余人杀死。这时,李庠的二哥李特还领有部众,赵廞不敢立即加害于他。李特乘机北去绵竹,秘密召集部队七千人夜袭成都。赵廞战败,死于广都(今成都西南)。这时西晋政府一面任命罗尚为益州刺史,一面又肯定李特功劳;封李特、李流为将军,赐侯爵;同时,又勒令限期各回本乡。罗尚逼迫在益流民限期出境,官吏趁机劫掠流民财物,激起流民反抗。流民拥护李特为首领,发动了起义。302年李特攻克广汉,次年击破郫江防线,攻占小城(今成都市西门外青羊宫附近)。后罗尚聚集力量镇压,李特阵亡。不久,李流病死。

李雄领导流民军继续作战,得到青城山巴族首领范长生的军粮支援,控制了成都以北大片土地。303年12月,李雄率军攻入成都。306 年6月,李雄即皇帝位,国号大成。成汉开疆拓土,疆域东到建平(今湖北境),北到汉中、仇池(陕、甘南部),西到汉嘉(今芦山县)、沈黎(今汉源),南到宁州(今云南省境)。李雄在境内广设郡县,为政宽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治理有方,注重文教,兴办学校,使得四川经济能够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富实。西蜀出现当时南、北方不曾有的“闾门不闭,路不拾遗”的太平局面。李雄在位达30年。335年,李雄死,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成汉国势日蹙。346年,东晋桓温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李势降,成汉灭亡。成〈汉〉政权自李雄于306年即皇帝位,到公元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灭止,共存在了43年。

第三节

东晋统治下的四川

一、东晋前期的益州政局

在东晋统治益州的最初二十年中,益州地区发生过三次反叛朝廷的事件。益州局势动荡不安。

1、桓温虽灭成汉却未征服巴蜀人之心,成汉旧部多次反叛,并曾攻入成都。347年,巴蜀人拥立范长生之子范贲为帝。349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率兵击杀范贲,平定益州。2、347年,东晋振威护军肖敬文亦乘乱起兵攻陷涪城(今绵阳市),占领巴西全郡,自称州牧。桓温于351年派军协助周抚平定肖敬文叛乱。

3、365年周抚卒后不久,梁州刺史司马勋举兵反叛,自称益梁二州牧、成都王,引兵进围成都。桓温命朱序于次年击破司马勋围成都之军,擒获司马勋及其党羽,平定了这次叛乱。东晋王朝虽然平息了这些反叛活动,但却过多消耗内部力量,从而给北方的前秦政权可乘之机。373年,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出兵攻取东晋梁、益二州。东晋命毛虎生父子统兵攻蜀,不克。375年5月,蜀人张育、杨光起兵反秦进克成都,求晋兵出援。不久,张、杨及晋援军皆败,益州复归前秦。385年,前秦益州刺史率部奔还陇西,成都守备空虚,东晋终得复取益州。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四川

公元420年,掌握了实权的刘裕取代东晋称帝,改国号宋,史称刘宋。四川也就随改朝换代在各国的统治之下。在刘宋王朝统治初期,宋文帝励精图治,曾经出现“元嘉之治”。益州商业一度兴盛。但益州刺史刘道济等贪官污吏蓄意扰乱市场,限令布、丝、绵交易各不得超过50斤,马不分好坏,一律限蜀钱2万。刘道济还对铁器实行专卖,“府又立冶,一断私民鼓铸,而贵卖铁器”。这些行为引起四川百姓的不满,以致商贾吁嗟,百姓反抗,爆发了为期5年的农民起义。432年,许穆之(司马飞龙)利用宗教聚众千余人,在益州阳泉山阳泉寺发动起义,攻破巴兴县,连攻阴平。赵广、帛氐奴、程道养等先后响应,发展至10余万人。433年初,义军大集,逼攻成都。这时成都城内粮绝,刘道济病死,义军未能抓紧时机攻城,程道养却热衷于升坛祭天。宋将裴方明乘机率三千官兵出城偷袭,义军大败。不久,刘宋以巴东太守周籍之督巴西、梓潼等五郡兵力前来镇压,义军遭受重大损失。437年,起义失败。

南齐初,益州刺史陈显达残暴屠杀大度村(今乐山市境)僚人,遭蜀民反对。齐武帝遂以肖鉴为益州刺史,主张德化,不采屠杀政策,益州始复安定,成为“西方之一都”。继肖鉴之后的刘悛却是出名的贪官。南齐末年,地方官的野蛮掠夺激起人民反抗,益州反抗尤烈,在今崇州、遂宁、阆中、泸县、广汉等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

僚人入蜀

南北朝时期,蜀地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移民,这次移民史称“僚人入蜀”。“僚人”原为我国古代西南、华南地区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系百越的一支。从公元338年(东晋咸康年间)开始,居住在贵州牂牁的几十万僚人开始北上入蜀。据《华阳国志》记载:“蜀土无僚,乃是始从山出,自巴至犍为,梓潼,布满山谷,大为民患。”梁朝李膺的《益州记》云:“李雄时尝遣李特攻朱提,遂有南中之地。寿既篡位,以郊甸未实,都邑空虚,乃徙旁郡户三千以上实成都;又从牂牁引僚入蜀境,自象山以北尽为僚居。蜀土无僚,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家。僚遂挨山傍谷,与土人参居。……种类滋蔓,保据岩壑,依林履险,若履平地。” 南梁第一任益州刺史邓元起颇有善政,不私占公家财物,不谈财色。南梁最后一任益州刺史是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肖纪。肖纪在位17年,“南开宁州、越西,西通资陵、吐谷浑,内修耕桑盐铁之政,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积,有马八千匹”,对益州的开发做出了贡献。551年,南梁朝廷发生内乱,侯景逼死梁武帝,引起统治集团中的一场大混战。552年,肖纪在成都称帝,改元天正。侯景之乱给西魏据蜀创造了条件。553年,肖纪兴兵南下江陵,西魏乘机进攻南郑。在江陵即位的梁元帝不能抵挡肖纪的攻击,遂向西魏求援。西魏太师宇文泰乘势派尉迟迥率甲士12000人从散关攻蜀。由于益州官吏的投降,魏军长驱直入。尉迟迥包围成都五十天,南梁益州刺史归降。西魏任命尉迟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肖纪在峡口败死,益州归入西魏版图。557年,北周立,以宇文宪为益州刺史,得蜀人欢迎。581年,益州入隋版图。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川文化

一、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史的风气盛行,在这一时期,四川的史学家和著作为数不少。蜀汉时,来敏著《本蜀论》,谯周著《三巴记》、《古史考》、《蜀本记》、《益州记》,陈术著《益部耆旧传》,杨戏著《季汉辅臣赞》,陈寿著《三国志》,赵宁著《乡俗记》等;在成汉做官后入东晋的常璩《汉之书》、《华阳国志》等。这些著作,大多亡佚,其中负有盛名,流传至今的有《三国志》和《华阳国志》。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常璩,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崇州市三江镇)人。大约生于291年,卒于361年。常璩出生于常家大族,青少年时期广读典籍,掌握了极其渊博的知识。常璩曾做过成汉李势的散骑常侍。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军至成都,成汉灭亡。桓温在四川停留期间招募贤才,器重常璩,称他为“蜀之良也”,授以参军之职。入晋后,常璩居东晋都城建康。东晋朝廷重中原故族,轻蜀人。时常璩已老,又受歧视,遂怀愤著《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二、文学

蜀汉,蜀中人才辈出,能文之士不乏其人,如蜀人秦宓、谯周等;三国以后,有李密、杜弢等;南北朝时期的作家也不少。北魏邢峦说:巴西郡的严、浦、何、杨诸姓,是那里的大族,人数多,族落虽住在山区,而多有豪右,“文学笺起,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三、科技

蜀汉的李譔知识渊博,不仅读儒经、诸子之学,而且注意技术科学,“算术、卜数、医药、弓矢、机械之巧,皆致思焉”。诸葛亮:木牛流马、一弩十矢、八阵图

四、石刻造像与墓葬

南北朝时我国佛教和石刻造像兴盛的时期。西域僧人南下传法,一般都是从凉州进入益州,穿三峡江陵,然后再分两支,一支北上洛阳,一支南下建邺。因此,益州成为两部分僧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南北双方的佛教造像艺术风格都对益州产生了影响。四川地区的佛教造像遗存极为丰富,但以唐宋及其以后时期的资料占绝大多数。这里所谓的“早期”,指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造像资料,又可以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包括东汉至三国蜀汉时期;后期是南北朝时期,至北周领有蜀地时为止。四川地区已发现的东汉至蜀汉时期与佛教造型艺术有关的资料,主要发现于古代墓葬之中,又以下述两类资料最多,其一是墓室雕刻出的图像;其二是墓内随葬品上的装饰图像,在这类图像中,又以“摇钱树”的陶座上及铜铸枝干上的图像为主。属于南方艺术风格的,有成都万佛寺。该寺从清光绪至今相继出土了一批南朝佛像石刻,造像的组合内容、装饰风格和艺术风格略与南京栖霞寺造像相同。此外,在茂汶出土了一块南齐时期的无量寿佛造像碑,风格也与万佛寺接近。最突出的是削肩的体型和佛像的服饰。茂汶造像。成都万佛寺释迦立像。属于北方风格系统的有广元千佛岩的北魏造像群。在1983年,广元城关发现的北魏佛教石刻造像中,有北魏延昌三年题记的“释迦文佛”,与云冈、龙门和敦煌莫高窟等地同期造像基本相同。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 第一节

隋代四川的政治

580年,北周宣帝于文赟去世,静帝继位,年仅八岁。外戚杨坚乘机以“入宫辅政”为名,总揽军政大权,但是遭到部分地方军政长官的坚决反对。相州总管尉迟迥首先发难,接着益州总管王谦也以“匡复”为辞,起兵响应,并利用杨坚集中力量对付尉迟迥的机会,派兵攻占剑阁,企图割据四川。杨坚在平定尉迟迥之后,立即任命梁睿为行军元帅,统率二十万大军进行讨伐。双方在广元至剑阁一带展开激战,梁睿分兵进击,打败王谦主力,乘胜前进,直取成都,擒宰王谦,迅速平定了这次叛乱。杨坚下令毁剑阁道,另开平道,以便去蜀之险。

581年,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同年,他采纳了道宣的建议,派亲王镇守四川,以为屏藩。于是任命第四子杨秀为益州刺史、总管,并封为蜀王。次年又设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总揽四川地区的军政大权。

583年,隋文帝杨坚对全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郡制,只保留州、县二级。在四川,不仅取消了郡一级行政机构,而且对原有的州、县也大加省并。与此同时,却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开置州、县,强化对“夷僚”的控制。此外,在益州设置总管府以拱卫京师。     遂州(今遂宁)、泸州 →

弹压“夷僚” 利州(今广元)→

控制入蜀孔道 信州(今奉节)→

扼守长江航线 会州(今茂汶)→

震慑诸羌

南宁州(今云南曲靖)→

控制云南境内爨蛮

隋文帝在位期间,蜀王杨秀曾长期镇守四川,但是他在四川却骄奢淫逸,强迫僚人充当宦官、奴婢,又大兴土木,扩建宫殿,车马被服,拟于天子,任用小人,干预军务。他的这些做法使得隋文帝大失所望,再加上太子杨广的诬陷,于是隋文帝在601年改派孤独楷担任益州总管,召回杨秀,废为庶人。604年,隋炀帝继位。在他统治期间,横施暴政,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但是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基本上没有波及到四川,从而使这里成为当时全国少有的安定地区。

第二节

唐代四川的政治

一、唐朝在四川的政治

在隋末的战乱中,四川地区的郡县长官保境自守,坐观政局变化。617年,李渊攻占长安,随即派詹俊、李仲衮前往四川招抚,同时又任命李孝恭为山南招慰大使,进兵巴蜀。李孝恭连克三十余州,四川各地的长官和豪族、酋帅纷纷派遣子弟前往长安,表示归顺。

618年,唐王朝建立。由于关中地区在隋末战乱中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唐高祖李渊继位之后,随即指示关中饥民前往蜀就食。619年,太府少卿李袭誉又从四川运米到长安,充实京师。620年,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窦轨率领四川军队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621年,夔州(今奉节)总管李孝恭率领巴蜀士兵顺长江而下,直捣江陵,一举消灭了割据荆湖地区的萧铣。因此,在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四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统一全国后,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致使四川地区的行政建置前后变化甚大。高祖时期,四川只有州、县两级行政区划。627年,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其中剑阁以南的地区称为剑南道,嘉陵江以东的地区基本上都属于山南道。唐太宗所划分的十道只是地理区域,并没有相应的行政建置。732年,玄宗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都设置采访使,“道”才逐渐成为“州”以上的行政单位。733年,玄宗分山南道为东、西两道,其中山南西道大部分地区在今四川境内。757年,肃宗分剑南道为东、西两道,764年,代宗又合为一道,但是时间不长,766年再次分为东、西两川,以后相沿不改。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和山南西道合称为“剑南三川”。除此之外,山南东道和黔中道也有部分地区在今四川境内。唐代四川的州、县建置有两类,一类是正州、正县,由朝廷任命的州刺史和县令主管政务,还有一类是设在缘边地区的羁縻州、羁縻县,由归顺的部落首领担任州刺史和县令,子孙世袭。这些羁縻州、县分别由设在边州的都督府进行管理。据记载,先后隶属于剑南道的羁縻州有348个。除行政建置外,这里还设有统领边防部队的军事机构。618年,唐高祖设置益州总管府以统军戎。620年,罢总管府,置西南道行台。626年,罢行台,置都督府。662年,高宗升益州都督府为大都督府。自高宗以后,凡是都督带使节就称“节度使”。节度使成为地方上的最高军政长官。安史之乱后,剑南道分为东、西两川,分别设置节度使,不久山南西道也设置节度使,因此剑南三川便成为节度使管辖下的行政区划。

二、安史之乱之后的四川政局

唐代前期,四川境内基本上没有经历大的战乱,出现了较长时间相对安定、统一的局面。唐朝天宝年间,各种矛盾激化。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及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乱军势如破竹,很快兵临潼关。歌舒翰率兵固守,被杨国忠耸恿玄宗责其出战,大败。756年6月潼关失守。唐玄宗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西行成都避难。太子李享北上灵武组织平叛,历经八年,才平定了这次叛乱。此后,四川数度兵变,战乱不已。

德宗继位之后,企图扭转方镇跋扈的局面,结果却引起了部分地区节度使的更大反叛。784年,德宗为了躲避叛乱,出逃到山南西道的首府梁州,史称“德宗幸蜀汉”。德宗利用梁州的财富,收复长安。785年,德宗任命韦皋为西川节度使。韦皋治蜀

韦皋(公元475---805年),长安人,是中唐时期的治蜀名臣。自785年以大将军身份出镇西川节度使兼任成都府尹起,前后21年,颇有建树。发展生产,裕民富国。针对四川盆地周边民族众多的实际,系取一系列措施,既强调整训部队,加强防务,更注重民族团结工作。《资治通鉴》载“西川节度使韦皋至镇,招抚境上群蛮”。他还扩通了云南道,“开路置驿”,发展了唐与南诏的关系。贞元九年,南诏使团到成都送礼致和好归顺之意。又数次打败吐蕃进攻,收复西川诸州。805年,韦皋在成都暴卒。他的亲信刘辟自立为西川节度使留后,并要求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这是宪宗刚刚即位,答应其要求。但是刘辟并不满足,进而要求兼领剑南三川,并在806年攻占梓州(今三台县),活捉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是宪宗派兵进讨。刘辟兵败,西走吐蕃,后被活捉斩首。刘辟之乱平定叛乱后,四川政局才相对稳定。朝廷更加注意遴选西川、东川和山南西道节度使,“非上将、贤相、殊勋”不能担任三川的节度使,而当时的宰相也主要从三川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中选拔,所以当时人称四川是“宰相迥翔之地”。由于唐朝加强了四川的控制,再加上全国政治形势好转,自宪宗以后,四川政局又恢复了相对稳定。880年末,黄巢率领农民起义攻克潼关,僖宗狼狈逃亡四川,史称“僖宗幸蜀”。885年,僖宗从成都返回长安。同年十二月,沙陀首领李克用打败朱玫,进逼京师,僖宗再次出奔。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名存实亡了。

第三节

前蜀和后蜀

一、前蜀的兴亡

公元907年镇压黃巢起义而发展势力的朱温废唐哀帝自立,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在南方十国中,四川先后建立了两个政权。公元903年王建封为蜀王,公元907年朱温代唐时,王建荡平群雄,割据四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王建,许州舞阳(今河南省许昌)人,历任璧州刺史和利州刺史。887年,王建攻下阆州,自称刺史。889年,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叛唐,招诱王建,王建趁机进入西川。他利用朝廷和藩镇之间的矛盾,在参加朝廷讨伐陈敬瑄的战争中不断壮大实力,提高了政治、军事地位,并以讹诈的手段,逼走讨伐西川的行营招讨使韦昭度,取而代之,并在891年使陈敬瑄投降。王建占领成都后,继续扩展势力,先后吞并了东川和山南。901年,唐朝封他为西平王,903年封蜀王。907年在成都称帝。

前蜀的疆域,包括剑南道(东川、西川)和山南西道的五十七州,当今四川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和湖北西部,均在其控制之下,疆域之大,在十国中居第三位。

王建在位十二年(907年—918年),注意“擢用人才,抚养士兵,劝课农桑,轻省徭赋”,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其政绩“前视刘备,可以无愧”。王建死后,其子王衍继位。王衍骄奢淫逸,大兴土木,不理朝政,让宦官执掌权柄,政治腐败,贿赂公行。925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伐蜀,王衍投降,前蜀灭亡。

宣华苑是前蜀后主王衍修建的皇家花园。《蜀梼杌》说:宣华苑“延袤十里”。苑中遍植花木,修建了大量的宫殿亭阁。它的范围大致为:东起今成都市人民南路省展览馆,西到青羊宫一线。在长廊的东端有一个大水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宣华池。

吏部侍郎韩昭主持考试,受贿徇私。举子们愤愤说:“嘉、眉、邛、蜀,侍郎骨肉。导江、青城,侍郎亲情。果、阆二州,侍郎自留。巴、蓬、集、璧,侍郎不惜。”以致当时就有人严厉指出,现在做大官的都是“盗跖之辈”,在郡县当官的都是“狼虎之人”。

今有成都王建墓,虽墓中珍宝被盗,但墓室中24尊石刻乐佣却是古代雕塑艺术、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展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器乐演奏概况。

二、后蜀的兴亡

郭崇韬占领成都时,为庄宗之子所杀,诸将相互混战,庄宗派孟知祥是为西川节度使,入川定乱。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蜀,史称后蜀。

孟知祥在川免除苛税,减轻人民负担,并缓和与中央的武装冲突。其子孟昶继帝位后,实行“赋役俱省”政策,与民休息,使农业得以继续发展,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安定繁荣的地区。

孟昶注重官吏教育,曾作《官箴》颁布。其文中有:“(对百姓)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后四句意义深远,后来宋太祖曾亲笔书写颁赐州县,称“戒石铭”。孟昶命人在成都城上遍植木芙蓉,成都自此又称“芙蓉城”。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命将伐蜀。次年初,孟昶降宋,后蜀灭亡。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文化

一、科学技术

何稠,隋代时期四川大制造家,祖籍西域,祖父入蜀经商,定居郫县。何稠的父亲是一位琢玉高手,叔父何妥也精于制造,而他本人更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制造家。隋文帝时期,中国制造琉璃的技术已经失传。何稠精心研究,大胆改革,“以绿瓷为之”,从而恢复了我国制作琉璃的技术。此外,他还为隋炀帝设计制作“舆服羽仪”和百官仪服;参与营建东都洛阳;主持修造行殿和六合板城;监制兵车、武器和浮桥。

唐代四川杰出的制造家梁令瓒,在721年所创制的黄道游仪,能够通过对日月五星的观测,正确地推算出日月的运行。僧一行利用这台仪器,确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数据,为唐朝新历法的编撰打下了科学的基础。梁令瓒还与僧一行合作,研制出“水运浑天仪”。这台仪器制作精妙,能够准确地测定朔望,报告时辰,是一台独具中国特色的天文钟。后蜀冯鉴,梓州射洪县令。根据唐代留存的科技史《事始》的体例,著《续事始》一书。《续事始》的内容相当丰富,皇王名号、官称职掌、科举书法、医药卜筮、生产、生活、武器等等,无所不包,对科学技术的介绍尤为丰富。如其中“伺风鸟”、“雨衣”、“假发”的介绍等。

二、医学:

隋唐五代时期,四川的医学也有较大的发展。四川本是我国药材的重要产地,据《唐·新修本草》记载,全国至少有六分之一的药材产于四川。除此之外,云南、西藏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贩运入川,甚至剽国、波斯等国的药材也通过南诏和吐蕃运入四川。唐末前蜀时期,定居于梓州的波斯人李珣特意撰写了一部《海药本草》,专门介绍这些外国药物的性能。丰富的药材资源为四川医学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代后期,四川出了一位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昝殷。他在宣宗时期写成的妇产科专著《产宝》被认为是“医效神验”,因而后世又把此书称为《经效产宝》。书中详细分析了妊娠、临产、产后的各种常见疾病,所载处方不少至今仍在沿用。《经效产宝》也是我国保留至今的最早一部妇产科专著。

宗教在四川医学的发展上也作出过重要贡献。道教徒在采集药材、合制“灵药”的过程中,往往发现一些药物的重要药性,并制成疗效很高的成药,用以治病救人。两唐书为之立传的唐代成都名医章全益就是一名道教徒。佛教僧侣也在寺院出售各种药丸,其中以唐代成都觉性院“知命丹”最为著名。

三、雕版印刷

中唐以后,四川雕版印刷迅速发展。文宗时期,东川节度使冯宿称,剑南两川和淮南道雕版印刷的历书“已满天下”。唐末,四川已经成为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当时四川雕印的书籍,不仅行销国内,而且还流传到日本。865年,日本僧人宗睿携带大批中国书籍归国,其中就有西川刻印的《唐韵》和《玉篇》各一部。我国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增胜佛母陀罗尼经咒》就是在1994年在成都望江楼附近的一座唐墓中出土的。五代时期,四川的印刷业进一步发展。后蜀后主孟昶崇尚儒经,命人镌刻儒经于石壁,这就是著名的《孟儒石经》。《孟儒石经》以唐代开成石经为蓝本,又加上注文,从944年开刻,历时8年,刻成《孝经》、《论语》、《尔雅》、《周易》、《尚书》、《周礼》等十经。

四、文学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时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在唐诗的兴起、发展和繁荣中,四川的文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川籍文人:陈子昂、李白、范崇凯、范元凯、闾丘均、雍陶等。

范崇凯: 内江东兴区人,字金卿。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丙辰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十六人。本科赋题为《丹甑赋》。相传范崇凯善属文,以笔千言立就,文思机敏。唐玄宗曾命作《花萼楼赋》,范崇凯之作倍受好评。其弟元凯与之齐名,当时号为“梧岗双凤”。

三元塔 : 座落在内江市城南四公里处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毁,清嘉庆十年重修。这座塔系大型青砖砌成,共有10层,高9丈,八面体塔身,塔基为正方型石座,塔内有140级石梯旋转至塔顶,可观望全城景色。

客居四川的众多文人中,杜甫和薛涛最为著名。杜甫在蜀期间,是他诗歌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是他创作大丰收的时期。其中在成都浣花堂写诗271首,占其一生诗作的20%;在夔州写诗430多首,占其一生诗作的35%。薛涛(770-832年),字洪度,长安人,幼时随父入蜀,韦皋时入乐籍,因献诗获释,返回成都后即脱乐籍,隐居浣花溪,终老成都。

五、艺术:

隋唐时期,四川的民间歌舞相当盛行。蜀地民歌,声调高亢,素有“蜀声急促”的说法。三巴地区,主要流行《竹枝》歌。隋唐时期,四川的社会经济持续繁荣,享乐之风相当盛行。隋文帝时期,蜀王杨秀曾经“造千面琴,散在人间”。唐德宗时期,西川节度使韦皋又把南诏的音乐、舞蹈和乐器引进四川。到了唐末,成都的“管旋歌舞之多”,甚至超过了扬州,是名副其实的歌舞之乡。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经济

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成都平原:水利事业不断发展,再加上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富,不仅生产稻米、蔬菜、水果。同时还出产多种经济作物,其中蜀麻的质量冠于全国。丘陵、山区: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向着商品经济的方向迅速发展,其中绵州(今绵阳)、汉州(今广汉)、彭州(今彭县)、蜀州(今崇庆)、邛州(今邛崃)、眉州(今眉山)和雅州(今雅安)所形成的一条产茶地带,是当时全国主要的茶叶产区。雅州的蒙山茶是有名的贡茶。

二、不断发展的手工业

隋唐五代时期,四川的丝麻纺织业相当繁荣。玄宗天宝年间,仅益州每年就要交纳罗、绫、绢十万多匹。文宗时期,每年在西川制造的绫、罗、缎等高级丝织品就有八千一百六十七匹。前蜀灭亡时,库存的纹、缎、绫、罗等多达五十万匹。

这个时期四川的井盐业同样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政府实行了食盐管榷政策,并逐渐划定四川为井盐销售地区,同时也允许河中府的隋唐五代时期,四川造纸业非常兴盛。益州的黄、白麻纸是唐政府制定的官方用纸。集贤院的书籍,规定用益州麻纸书写。此外,四川还生产一种广都纸,用途相当广泛,公私簿书、文牒、券契、书籍等一般使用这种纸。在四川各种加工纸中,以笺纸最为著名。制糖业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大发展。在唐代,成都、梓州和遂州已掌握了甘蔗熬糖的技术。代宗大历年间,制造糖霜的技术传入遂州,使四川成为我国最早制造冰糖的地方之一。除此之外,陶瓷制造业、乐器制造业、酿酒业等等都呈现相当繁荣的局面。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四川 第一节 宋代四川的政治

960年初,后周禁军最高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964年,赵匡胤命将伐蜀。次年正月,孟昶投降,后蜀灭亡。平蜀后,宋朝按照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对后蜀统治地区进行治理。咸平四年(1001年),重新划分今四川地区为四个行政区划,即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陕四路,四川由此得名。

按《宋史·地理志》记载,南宋时期,川陕四路在今四川地区设置了49州、117县,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214个羁縻州。

一、北宋初四川人民的反宋斗争

北宋平蜀后,立即采取了在经济上将蜀中府库财物尽送京师;政治上令后蜀皇帝孟昶和后蜀中央

及地方官员挈族归朝;军事上诏发蜀兵赴阙的三大措施,更使蜀中各阶层群众特别是后蜀统治势力惶恐

不安。从北宋统一四川后的三十年多中,四川各地就爆发了近二十次反宋武装斗争。

1、全师雄领导的蜀兵起义

965年,宋平后蜀,王全斌治军不严,嗜杀好贪,不久激起蜀人兵变,降军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为

首领,号称“兴国军”。王全斌派刘光绪前去招抚,刘光绪却“尽灭师雄之族,纳其爱女”。全师雄率军攻克彭州,自称兴蜀大王,分兵占领灌口、新繁、青城等地,兵临成都城下。蜀地各方起兵响应,西川十六州兵变此起彼伏。王全斌向京乞援,后刘光义、曹彬出击全师雄,两军交战于新繁,全师雄军多人解甲投诚。是年十二月,师雄奔投郫县,身上多处受创,退至灌口寨,王全斌破全师雄于灌口寨,擒其党羽二千人。966年沿沱江东行,全师雄身上的箭伤发炎感染,病死金堂。

2、王小波、李顺起义

公元993年,王小波在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牺牲,李顺继为首领。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宋政府派兵镇压,攻陷成都,李顺遇害。余部坚持战斗,至995年失败。

二、北宋中后期的四川政局

太宗、真宗、仁宗三朝都十分重视经营四川,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四川社会的稳定。

(一)选贤任能,肃清吏治。

(二)安抚百姓,缓和阶级矛盾。

(三)团结依靠士大夫,巩固统治基础。

(四)改善和加强国家机器,巩固统治地位。

三、南宋初期的川陕保卫战

1127年金兵攻入开封,俘徽、钦二帝并皇族人口北上,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赵构从途中逃回。南宋大臣拥立他重建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杭州),形成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金人多次纵兵南下,企图灭亡刚建立的南宋。

1、张浚与富平之战

1130年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集结大军在陕南向金兵发动进攻,在富平败绩,退往四川阆中。陕西五路大部丧失。从此陕南和四川成为南宋西线抗金前沿。

2、吴玠、吴璘抗金保蜀

宋军多次击败金兵,支持了南宋初期的半壁河山。1131年,都统吴玠等在和尚原大破金兵。1133年,金兵绕道攻占汉中等地,兵临巴蜀,宋军持险抵抗,于次年初于甘肃徽县仙人关再破金兵。此后吴玠任川陕宣抚副使,在大散关通蜀的要道增筑关防,屏障西川.四、南宋后期的抗蒙斗争

1、蜀边被侵与全蜀遭掠

蒙古建国发兵后,1235年,蒙古大军攻蜀,攻陷蜀边的若干南宋据点。次年秋,蒙古军50万大举入蜀,连陷兴元、大安、阳平关。蒙军攻陷成都及四川大部,大肆屠掠四川首府被迫自成都府迁往重庆府。

2、余玠治蜀与蒙哥汗征蜀失败

1242年,兵部侍郎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积极调整防务,择险筑城。特别是将合州(今合川)治所移入山城钓鱼城,成为以后抗蒙的军事中心。由于余玠使四川战局逐渐好转。但他受权贵迫害,于1253年被逼自杀。

1258年秋,蒙哥汗亲率7万蒙古主力,从汉中分三道入蜀。宋军顽强抵抗,不敌。蒙军长驱抵合州(今合川,属重庆),合州守将王坚凭险拒守,屡次败敌。1259年蒙军先锋在钓鱼城下被炮石击伤致死,7月,蒙哥汗在战争中负伤,死于军中,蒙古被迫从四川退兵。蒙古西线和南下的另两路人马忽必烈诸王也因王位继乘原因急于撤兵,对整个战局和推迟南宋王朝的灭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258年秋,蒙哥汗亲率7万蒙古主力,从汉中分三道入蜀。宋军顽强抵抗,不敌。蒙军长驱抵合州(今合川,属重庆),合州守将王坚凭险拒守,屡次败敌。1259年蒙军先锋在钓鱼城下被炮石击伤致死,7月,蒙哥汗在战争中负伤,死于军中,蒙古被迫从四川退兵。蒙古西线和南下的另两路人马忽必烈诸王也因王位继乘原因急于撤兵,对整个战局和推迟南宋王朝的灭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全蜀残破与蒙古统一四川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后,蒙、宋军队在四川发生激战。1275年攻陷嘉定、叙州、泸州要塞,分兵五路合围重庆。合州守将张珏坚持抗元,屡次克敌制胜。1278年初,元重兵攻占重庆,张珏被俘牺牲。1279年初,元军陷合州。四川彻底平定,纳于元朝的统治之下。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四川文化

一、蜀刻和印刷

宋代是四川历史上文化事业兴盛繁荣时期,有两宋“人文之盛,莫盛于蜀”之称。《宋史》为蜀人立传者达158人。《四库全书》所存两宋蜀人文集30余家。《宋代蜀文辑存》一书,辑录散于群书的452家蜀人遗文202_余篇。众多的士人倾心学术,著书立说,促进了刻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当时杭州、四川、福建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而以成都府和眉州最为发达。四川官刻图书以雕刊印行《开宝藏》、《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三部巨著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南宋绍兴年间眉山官刻《宋蜀刻七史》,历经宋、元、明、清,曾多次付印,保存了近700年,成为世界上保存最久的雕版。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江宁藩库起火,刻版始被烧毁。私家刻书更为发达,数量多,质量好。书商为了维护自身声誉和商业竞争的利益,往往于书卷首或卷尾注明雕刊发行的单位,以昭信守。

现存宋蜀刻《新编近时十便良方》十卷,书末有墨图记云:“万卷堂作十三行大字本刊行,庶便检用,请详鉴”,开创了印行图书,注明发行单位的规例。

现存眉山程舍人雕刊《东都事略》目录后有长方牌记:“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复版”,开创了“版权所有,不得翻印”的禁约。

二、书院

宋代经过仁宗庆历年间、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徽宗崇宁年间三次兴学运动,四川各州和一些县都兴办了学校,教授生员。与官学发展的同时,书院私学也得到了发展。我国私人创办的书院开始于唐代。贞观九年(635年)在遂宁创建的张九宗书院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私人书院。唐代的书院开始时是一些读书人标榜自己的书房。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讲学、教授生徒的场所,而成为一种教育组织。到宋代,经过官方的提倡、赞助,逐步形成书院制度。南宋时期四川地区以涪州北岩书院、夹江同人书院、黎州玉渊书院、浦江鹤山书院等四所最为著名。当时书院的主要活动内容,一是藏书,二是供祀先贤,三是讲学。

三、史学、文学和哲学

宋代四川的史学特别兴盛,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苏洵

眉山

《史论》 苏辙

眉山

《古史》 范祖禹

成都华阳

《唐鉴》 李焘

眉州丹棱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心传

隆州井研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王偁

眉山

《东都事略》 李攸

泸州

《宋朝事实》 彭百川

眉州丹棱

《太平治迹统类》

宋代四川的文学创作也十分繁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其中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的有诗人苏舜钦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在宋代理学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四川学者亦起了重要作用。如魏了翁。

四、科技

医学:北宋杰出医学家唐慎微,蜀州晋原(今崇庆)人,把前人研究过的一千多种药物和二百多家单方综合起来,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做了详细的考订,写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共收药1558种,新增药628种,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药典。数学:秦九韶,宋普州安岳人。宋淳祜四至七年(1244至1247),他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

天文学:张思训,巴中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的天象仪——太平浑仪。

第三篇:江西-美丽的地方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帮中国取了个英文名字而已(china)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有一个世界瓷都而已(景德镇)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而已(南昌)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革命的摇篮在这里而已(井冈山)[/img]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而已(瑞金)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红军二万五千里从江西开始而已(瑞金)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有个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而已(滕王阁)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在这里而已(鄱阳湖)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有个中国最美的乡村而已(婺源)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有座无产阶级革命家最爱的名山而已(庐山)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江南第一仙峰”在这里而已(三清山)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有一座亚洲第一大铜矿而已(德兴)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国蜜桔之乡”在这里而已(南丰)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在这里而已(龙虎山)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国药都在这里而已(樟树)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世界客都在这里而已(赣州)

]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江南第一衙在景德镇浮梁而已(景德镇)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三大才子之乡占一席而已(临川)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在这里而已(万年)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第一个****封建皇帝孙中山祖居在这里而已(宁都)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XXXXX第一代领导人******的祖居在这里而已(吉水)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领导人******的祖居在这里而已(吉安)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代领导人******的祖居在这里而已(婺源)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出了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已(德安)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出了位造中国第一条铁路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而已(婺源)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一位著名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故乡在这里而已(弋阳)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出了两位赫赫有名的丞相而已(王安石和文天祥)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有个“东方的莎士比亚”而已(汤显祖)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唐宋八大家占了三位而已(王安石 欧阳修和曾巩)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陶渊明、晏殊、李觏、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朱熹等也都是江西人而已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国十大文化大省排名前三而已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中国十大农业大省之一而已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庐山白鹿洞书院为“海内第一书院”而已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被封为“革命红色根据地”而已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在这里而已

其实我们江西没什么可牛B的 就是听说亚洲最大的校门在这里而已

第四篇:看看曾经的美丽四川

看看曾经的美丽四川,我的家乡,山清水秀,人民勤劳。翻开从前的照片,每一处都留下过去许多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却到处都是荒芜凄凉的残壁,每一个熟悉的地名后都跟着一串伤亡的数字!北川、平武、都江堰、银厂沟、卧龙、、、、、、曾经美得让一切人忍不住举起相机的风景区竟然就在一刹间在地图上消失?!怎能让人不痛心啊!虽说这是自然现象,虽说成都平原也是曾经沧海,可是搭上的还有6万多无辜的生灵啊!

鸣笛、默哀、忍不住泪流满面,此时真想跪地问苍天:老天爷呀,睁开你的眼看看吧,难道你就不心痛吗?难道你就忍心看着孩子失去父母,看着老人失去儿女,看着人们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园毁于一旦?成都不是主震区,但是大大小小7000多次的余震已经让人心力憔瘁。每一次房屋的晃动,都让人想到死亡的恐惧,成都既是如此,那些死难的人们,生前又是怎番景象?那些在废墟坚持了一百多小时的幸存者又在黑暗中经历着怎样的煎熬?

朋友们,请伸出你的友爱之手,为我的家乡献出一份爱心,帮帮目前无衣、无食、失去亲人的人们!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坚强地站起来,重建家园,因为活着就是胜利!无论洪水、无论干旱、无论雪灾、无论地震、无论老天给四川人多少磨难,我都坚信我们能够挺过去!因为四川美丽!四川勤劳!四川坚强!

第五篇: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四川省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以46个农业部创建示范村为工作重点,实施整体推进。通过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在全省打造出不同类型的产业致富村、环境整洁村、低碳节能村、新风文明村、特色文化村。

四川崇州市荷风水村是幸福美丽新村综合体,占地面积71.22亩,集中居住190户人口650人。新村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建设思路,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折资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田在园中、人在田中、四态融合”的美丽乡村。

美丽的地方——四川500字(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