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帐夜》阅读答案[范文模版]
《帐夜》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帐夜》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帐夜》阅读答案1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15、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6、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15、D
解析:D、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
16、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人老黄”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伤感;
“风云不断”“空”写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优愁与无奈。
解析:首先可以抓住带感情的关键词语分析,“孤客”的.“孤”表示孤独,“客”和“天涯”表示羁旅漂泊之苦,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其次抓住事件和融情于景的特有意象分析二“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再次分析环境特点与作者心境的联系:“年年雪”“风云不断”“沙”“五月边城未著花”“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帐夜》阅读答案2帐 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苹③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④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白苹:白草。④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第二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诗歌尾联,对“空”字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①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大雪铺地、雁群南飞的景象,含蓄地传达出痛苦无奈之情。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茄”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苍凉凄清。
(每点2分,若答出其中一点,并且分析到位亦可得4分)
(2)“空”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写出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2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阁夜》答案
《阁夜》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明确:(1)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穷交加、漂泊天涯的诗人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动摇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写得异常凄凉悲怆。那么,诗人此时想到的是什么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诗人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许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当诗人听到今夜悲壮的鼓角声时,曾经无数次听到过的百姓的哭喊声和渔樵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响起,鼓角声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重现了。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了。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这两句是诗人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作自我慰藉之语。为什么说从诗人的自我宽慰之中,不见忧愤真正解脱,反见诗人忧思无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1)旅居夔州的诗人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卧龙先生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抔掩埋于一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那么今日的你争我战,今日的各路人物,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李白、高适等也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但从诗人的自我慰藉中,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代代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拓展提升】
1.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杜甫《孤雁》一诗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小小一只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2.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李凭箜篌引》 【预习自测】
2、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诗的内容。
李凭弹奏的箜篌曲技艺精湛,曲调之美,感染力强
3、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你对诗人摹写的箜篌乐曲的感受。
优美动听,沁人心脾,幽怨,悲壮,清脆
【合作探究】
1、找出诗中哪几句写乐声,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怎样的音乐的效果?
明确:“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用了典故,想象,夸张,侧面描写等手法。通过写空旷山野上空的浮云听到乐曲驻足不前及湘娥、素女触乐生情潸然泪下,写出箜篌曲的感人、优美、动听和弹奏者技艺的高超
2、描绘出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美妙在哪儿?诗人使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传达出了这种绝美的乐声?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通过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想象等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以不可闻之声拟可闻之声,以可见之形写无形之声。写出了箜篌曲的声音像昆山玉碎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像凤凰的鸣叫那样清脆、幽怨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中的“逗”字用的极其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
明确:“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
明确:“老”“瘦”形象的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拓展】
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暮春时节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
第三篇:甬江夜泊阅读答案
甬江夜泊
[清]阮元①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注] ①阮元(1764-1849):时任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尤其是平定海盗。
22.简要赏析颔联中的“连”与“接”。(3分)
2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3分)
参考答案:
22.“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气;“接”字写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人难以入眠。这两字突出了环境之冷和心绪之重。
23.诗人由己及人,在自身感到寒冷难耐时,想到了远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自己更感寒冷和寂寥,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卒、关心海防的情怀。
第四篇:《白居易 村夜》阅读答案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合诗句,说说一、二两句写景有哪些作用?(2分)
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悄无人声,渲染了秋夜的凄清寂静。
2、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所展示的画面。(2分)
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3、人村夜赏景,心情也发生了起伏变化,由最初的 孤独 到后来看到明月、麦花 惊喜(2分)
5、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色的凄凉。
6、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桥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第五篇:《夜渡江》阅读答案及赏析
夜渡江
[唐]柳中庸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注】①作者:有的版本写作姚崇。
(1)诗歌颈联是如何表现夜渡的?请简要分析。(2分)
(2)最后一句的“悬”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对“悬”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诗歌颈联从听觉、嗅觉两方面表现夜渡。(1分)诗人在夜色中,凭笛声探寻彼岸的方向,由幽香辨识近岸的莲花。(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悬”是卒章点睛之笔,写出了诗人的“客心”如帆影悬挂在空中,无法安然。(2分)②“悬”还有挂念的意思,与前面夜渡情景的描写中所表现的夜渡盼归(盼至)的心情相照应。(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这首诗描写夜晚乘船渡江情景,诗人抓住夜色晦暗的特点,写出渡江的感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江上景色,但由于充分调动了视觉以外的听觉、嗅觉、感觉,使江上风光实际上已经融揉在诗人的感受之中了,艺术构思颇为独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艺术构思颇为独特。诗先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这里由“浮烟”“苍茫”“晦”等词的渲染,表现出江上夜色的独特之处,视线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写都是由这种独特的情境所生发。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可见江水其实甚为湍急。突然听见悠扬的笛声从对岸传来,所以知道离岸不远了,同时又嗅见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渡江的距离,实际上又暗含了牧童夜归与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这样一来,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