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无公害玉米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发展无公害玉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根据国家无公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结合玉米生产实际,总结了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
关键词: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号部长令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1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的选择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现状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风向,均没有对于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另外,应尽量避开公路主干线。在区域环境协同作用层次上,定期开展区域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制定农业环境的中长期保护计划,保障和逐步提高区域农业环境的整体水平。在生产基地管理层次上,应制定适应当地生产特点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操作标准化;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可追溯;制定污染防治与消除的紧急措施,建立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2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农业生产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是为满足农作物对植物营养的需求和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必需品,是确保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农业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时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使种植业产品中药物残留量超标。因此,要建立严格的投入品管理制度,对投入品的选择、购买、出入库、使用、贮藏等方面制定管理措施。
2.1肥料管理
肥料是指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各种物料,按经济性状可分为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三类。无公害玉米的肥料施用应按照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的要求,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以符合促进增产,保护土壤环境,培肥地力,实现可持续生产的要求。所使用的商品肥料,除根据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免予登记的品种外,均须通过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允许在玉米上施用的肥料产品。
2.2农药管理
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暴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并非不使用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禁止使用无“三证”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一是选用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地都没有毒性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生化制剂、病毒制剂和农用抗生素等;二是选用植物性杀虫剂;三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等。农药施药后不能马上采收或收割,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以免造成人、畜中毒和加大农药残留量。
3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一级种子质量标准,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通过品种审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
3.2土壤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肥保水力强、pH6~7的砂壤土,集中连片种植。
3.3适宜播种期
玉米是喜温作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适宜播种。苗期、拔节期,生长下限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18~20℃。孕穗、抽雄期,下限温度为17℃,上限温度为35℃,最适温度为24~26℃;灌浆期最适温度为24℃左右。0℃为致死温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120天,积温≥2400℃,使玉米能够充分成熟,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较少发生。
3.4整地播种
种植前将地犁松、翻晒、耙碎,撒施基肥后耙平,使基肥充分与泥土混匀,再起畦种植。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复合肥20kg/667m2。
3.5水分管理
苗期应注意防涝渍,中后期防干旱,播种时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后才播种。出苗期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苗期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促进根系生长,此期水分过多要排水降渍;拔节期以后进入玉米需水高峰期,应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水分不足时要引水灌溉。
3.6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综合措施,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3.7防止倒伏
结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机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
4收获
玉米乳熟末、蜡熟初,按播种期先后顺序分期分批收获,并做到当天采集、当天加工。玉米最佳采收期花穗颜色深褐色,籽粒饱满,食味甜。若过早收获,风味差,产量低;过迟收获,淀粉含量高,果皮硬,渣多,因而适时采收十分重要。
5其他
无公害玉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参考文献
[1]司剑林,王玉雪,袁小丽.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6):170.[2]李志翘,农海春.甜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15,26(6):56-57.
第二篇:夏季玉米增产技术研究论文
一、无土育苗的优势
一是能够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无土育苗可以为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元素,同时还可以满足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使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健壮生长,抗病能力强,为玉米丰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栽培程序简化。无土育苗不依托土地,不需要翻、耕地,既省时又省力。由于受人工控制,浇水、施肥等操作管理更加趋向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十分方便。
三是栽培地点选择多。在现代社会,可耕作土地资源无疑是宝贵而有限的,采取利用有效空间产出最多的产品十分必要的。无土育苗技术是人工设置生长所需的环境,不需要耕地,而且还可以向空间发展。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大量栽培的同时还可使用了土地和空间资源。
总体上来说,无土育苗移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操作管理简洁方便,而且育苗过程不需要耕地资源,还可以利用空间资源,是保护地区集结设施栽培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当地播种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不同玉的米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若品种选择不当,很可能使玉米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玉米生长不良而减产,所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对提高玉米产量十分重要。选育成熟较晚的玉米品种时,育苗及早移栽有利于充分发挥该类品种的增产潜力。
2.培育壮苗。由于无土育苗使玉米种子脱离了土壤,不需要农药拌种或包衣来预防病虫害。但是,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分级工作,尽量选择饱满、均匀的种子,培育出的幼苗生长均匀。育苗基质中要含有丰富的营养并保证能够被种子很好的吸收利用,这样才能培育出茁壮、健壮的幼苗。茁壮、健壮的幼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3.适时移栽。合理安排移栽时间,要保证移栽时幼苗能够在新环境下健壮生长。在栽培前期要揭摸炼苗,使苗适应外部的生存环境,移栽后成活率高且生长效果好。据有关试验结果显示,幼苗3叶一心移栽是最佳时期。
4.查苗补苗。将幼苗从栽培基质移栽到土壤中后,部分幼苗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而病弱甚至枯死,导致玉米植株减少,玉米减产。为了保正较高的产量,幼苗移栽后需定期观察,发现病苗、弱苗、死苗要及时处理,并补齐苗数。
5.合理密植。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的,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要尽量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产量与植株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正比的,植株密度越高,结穗率越高,产量也就越高。但是当植株密度超出一定范围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光照等不能满足所有植株的生长所需,导致植株的生长相互抑制,玉米籽粒、千粒重降低,玉米整体产量下降等。所以,必须要合理密植,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6.配方施肥。要使玉米达到高产,必须提供充足的养分。在一些土地贫瘠的地区,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能够满足玉米生长,这就需要施足底肥并及时施配方肥来补充。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养分是不同的,针对各生长期需肥的不同,增施所需的肥料,如玉米籽粒需施加较多的氮、磷、钾肥、锌肥等,要保证肥效供给。特别在苗期和拔节时需及时追施尿素等。合理施肥是玉米增产的物质基础。
7.防虫除草。夏季多雨,气温高,是害虫复苏、繁殖盛期。在这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及时中耕除草。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达到丰收的效果。
第三篇: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等,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入药,又有“人参之子”的称号。太子参对于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可以益气生津、补益脾胃,多用于脾虚体虚、食欲不振、自汗口渴以及肺燥干咳等症状,同时是健胃消食片等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太子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近年来,太子参种植倍受人们关注。基于此,对有关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1太子参概况
1.1植物特征
太子参为多年生草本,其株高7~20cm,块根呈现出长纺锤形,茎细弱,下部多呈现紫色,接近方形,上部为圆形、绿色。叶对生,下部叶为匙形或者是倒披针形,上部叶为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其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呈现出“十”字形排列方式。花腋生,萼片四,白色。蒴果接近球形,成熟时自行裂开,种子呈扁圆形。
1.2生长习性
太子参喜温和、湿润以及相对凉爽的气候,忌高温天气和强光暴晒。同时,怕干旱和积水,耐寒冷,在气温低于15℃时可以发芽生根,当气温大于30℃时,则会停滞生长。适合比较疏松而且富含腐质的砂质土壤生长,2-3月出苗,4-5月植株生长比较旺盛,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以及膨大,5-6月为果期,6月种子成熟,6月下旬后地上的茎叶逐渐枯萎,叶片开始脱落,大暑时,太子参植株开始枯萎,参种腐烂,新参在土中分散开来,进入越夏休眠期。
2太子参林下栽培技术程序
太子参的生长习性使其在林下种植成为可能,因此中龄以下的速生林隙间或者高秆的其他植物中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太子参的生长需要,实现林茂药丰的目的,促进林下经济效益的提升。一般而言,太子参林下栽培技术程序为:林下地块选择-整地-繁殖方法选择-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排灌、施肥、半野生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
3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
3.1地块选择
太子参林下种植尽可能选择地势高、干燥、不积水的地块,山地尽可能选择低山,东、西、北的阴坡或者是半阳坡;丘陵地块地势坡度不要太陡,陡度要小于20°;平地尽可能配备畅通的排水设施,并作高畦种植,附近设排水沟,保证大雨之后地块不积水。土壤方面必须是沙壤土或者壤土,并且具备一定的排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纯沙土、重黏土以及涝洼积水、重盐碱地等均不可进行太子参的栽培。有关太子参栽套种需要的光照条件,保证栽培地隐蔽度大约为50%,既不能过于隐蔽,也不可没有光照。
3.2整地
种植地需要深耕20cm,畦宽为0.8m~1.4m,高度为25cm,畦面呈龟背形,沟宽度为30cm。太子参整地要精耕细作,确保土层疏松。种植前15h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到畦面上,然后把表土翻入土层,避免产生地下害虫。由于参根细小、分叉多而且畸形,因此产量不多。太子参忌重茬,之前作物最好是甘薯或蔬菜。待前作收获之后,以每667m2施入腐熟厩肥2500~3000kg,施过磷酸钙或者草木灰20kg作为基肥,然后深翻25~30cm,确保整细耙匀。
3.3繁殖方法
太子参繁种方法主要有块根繁殖、种子繁殖以及扦插繁殖等,太子参套种生产一般使用块根繁殖的方法。块根繁殖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上旬一直到地面封冻之前均可进行栽种,在选好的树林内施肥、耕细耙匀后确保两边离树墩的距离为50cm左右,树木行中做高15~20cm,宽度为130cm的弓背形畦,畦间距为33cm为宜,行距为15cm,在畦上开深度为7cm~10cm的沟,开沟后撒入基肥,稍微覆盖些土,按照株距为6cm把种参平放进去,种参头尾相接。然后依此类推,耧平后稍填压,每667m2地约需种参50kg。此外,需要注意种参的选择,在留种地内边起收边选择,尽量选择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整齐无伤以及无病虫害的块根当作种参。如果块根断缺芽头则无法使用,且太子参的产量和栽种深度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栽种太深和太浅都不太合适。
3.4田间管理
3.4.1中耕除草太子参的幼苗生长比较缓慢,可以使用小锄进行浅锄1~2次,如果有草就立即拔除,确保田间无杂草。5月上旬植株己封行,可以停止除草。
3.4.2排灌由于太子参的生长习性(怕涝、怕旱、怕高温),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在湿润、畦面不积水,块根膨大期间必须勤浇水,以促进块根可以快速生长发育。
3.4.3施肥太子参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与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苗壮、土层肥沃以及基肥比较充足的地块不必追肥,防止出现枝叶徒长的情况;如果太子参幼苗瘦弱,可以在4月上旬使用稀释的人畜粪约6t/hm2加磷酸二铵75kg/hm2进行混合浇灌。
3.4.4半野生管理在林间、林下栽培的太子参,也可以让其自然生长,注意水肥管理,视长势的具体情况而定。
3.5病虫草害防治
太子参病害包括病毒病、叶斑病以及根腐病等,虫害方面主要是针对白蚁、蝼蛄以及地老虎等,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的原则,最好选择生物农药。化学防治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高效、低毒以及低残留的农药,在太子参采收之前的30d内切忌使用农药。病毒病防治办法:要减少病毒传染,保证种苗无毒。一旦发现病毒病,则可以使用病毒必克进行防治。叶斑病的防治办法:首先,对病株残叶进行清除,在其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宝丽安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在中后期可以使用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根腐病的防治办法:太子参收获之后彻底清除其枯枝残体,集中堆积进行烧毁;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对病株进行浇灌。
3.6采收加工
待每年6月太子参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即可采挖。收获过程中要确保参体完整。采挖的鲜参使用清水将其洗净,在充足的日光下进行暴晒,大2~3d后及时翻动,扬去须根后即成生晒参,可以当作药材商品进行出售,太子参是以身干、无须根、大小均匀以及色微黄者为入药良材。太子参也可以放置在室内通风比较干燥的地方进行摊晾1~2d,确保根部完全失去水分变软,然后使用清水将其洗净,再放入沸腾的开水锅中进行浸烫2~3min,取出摊晒至干脆后将其装入箩筐,轻缓振摇撞去参须后可得烫参。
3.7留种
起参时,尽量选择参体肥壮、芽头饱满以及没有病虫害的块根当作种参,将其放置在室内较阴凉处沙藏,确保湿润,15d左右翻动1次。栽种时,可以将其取出后再次挑选。太子参与果树改造地套种,可能早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套种太子参可以达到以耕代扶、以短养长的作用。一般而言,太子参生长周期比较短,而且见效非常快,生长8~10个月即可收获,平均产量达100kg/667m2,收入约3万元/667m2。
4结语
结合太子参套种助农增收实际情况,对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太子参的栽培技术水平。
第四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推广良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应用缩节胺、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玉米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如何让这部分面积的玉米产量增加是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南部县升水镇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250-700m之间玉米是该镇种植面积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7要9月降雨偏多加之春夏秋地风偏多大风大雨常使玉米倒伏甚至折断缺株断垄现象常发生导致大幅减产现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推广良种
一般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较长、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2016年可推广种植神龙玉9号、B玉678、仲玉518、锦泰1号、科茂918、京东玉800等
2适时早播,地膜覆盖
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双膜起拱肥团育苗育苗8.25万-9.00万墩/hm2开沟施肥施用碳铵1500kg/hm2复合肥750kg/hm2冤、磷肥1200kg/hm2、油枯1200kg/hm2、土渣肥22.5t/hm2、水肥4.0-5.0t/hm23
3合理密植,覆膜移栽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的进一步实施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就是增加密度而制约高产的瓶颈又是密度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增加种植密度仍然是玉米大面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5]二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移栽时实行双行、单株、分级、定向、错窝栽植退窝16.7-20.0cm保证栽植4.95万-5.25万株/hm2在盖膜前把地里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1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达到严、紧、平、宽的要求4配方施肥以目标产量9t/hm2计算施纯N322.5-390.0kg/hm2P2O5150-174kg/hm2K2O180.0-232.5kg/hm2锌肥15.0-22.5kg/hm2做到底肥重苗肥、拔节肥、粒肥补穗肥猛底肥施用碳铵1050-1200kg/hm2施用尿素75-90kg/hm2作苗肥施尿素120-150kg/hm2作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揭膜用尿素450-525kg/hm2或碳铵1500-2250kg/hm2对粪水灌施猛施攻苞肥势苗情看苗补施2%的尿素溶液
4适时应用缩节胺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1-2]要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减少玉米植株倒伏或折断就必须采取化控技术[5-8]当玉米可见叶有6-8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做到不重不漏当玉米可见叶有11-13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如长势过旺喷施的浓度可以增加到200mg/kg喷施应该做到单一使用最好不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玉米应用缩节胺可以有效抑制玉米茎秆伸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缩短叶长增强抗倒力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增产增收2010要2015年应用缩节胺效果表明应用缩节胺株高、穗位高比对照分别矮10.0、5.0cm叶长缩短5.0cm增强抗倒能力有效穗、穗粒数分别多420穗/hm2和67粒千粒重重3.0g实际产量增加753kg/hm2增幅9.3%。
5辅助授粉
玉米授粉由于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植株营养损失和提高结实率在玉米抽雄始期实行隔行或隔窝去雄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取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冶的植保原则按无公害或绿色产品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或者用阿维菌素、Bt乳剂等生物农药搞好苗期土蚕和毛虫大喇叭口期螟虫、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综合防控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7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籽粒变硬果穗苞叶枯白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
8参考文献
[1]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院黑龙江20143636.[2]孟彦李艳萍王文化.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10-111.[3]德军杨锡财.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10125.[3]韩玉.应用化控技术促进玉米生产[J].农民致富之友2013775.[4]赵立波.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1101-102.[5]田兴龙王振福.密植玉米化控产品应用效果[J].新农业2010151.[6]高坤.玉米密植化控新技术及其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13514.[7]徐月红孔庆涛.玉米化控防新技术[J].现代农业2014528.[8]孙敏张桂荣孙伟.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2611.
第五篇: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1玉米大斑病
a.种植抗病品种。①实现抗源基因区域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种植一套抗病基因品种,在另一地区里种植另一套抗病基因品种,使抗病品种的布局合理,起到隔离作用,限制毒力小品种的定向选择,以防大斑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和扩散。②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防止在一个地区内品种抗病基因(种质资源)单一化,使品种群体的抗病性在遗传上是异质的、多样的。③重视品种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b.彻底消灭菌源。秋收后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尤其对严重感病的秸秆要及早处理,以便减少翌年的浸染菌源;亦可通过机械收割时粉碎秸秆进行还田或站秆翻地,以及秋季深翻等,将病残体及病叶深埋地下,加速其腐解,从而也起到加速病菌消亡的目的。
c.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区可以用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
2玉米瘤黑粉病
a.轮作。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可显著减轻发病,一般可与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轮作2~3年。
b.选育抗病品种。配制杂交组合时,应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遗传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生理小种等问题。
c.割除病瘤。及时割除病瘤,减少病菌积累,且可减轻当年的再浸染。割除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烧掉,以减少菌源。
3玉米丝黑穗病
a.实行轮作。尤其病重田块,应与大豆、小麦、谷子等作物进行3~4年轮作。
b.适期早播。过早播种,地温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时间拖长,易受病菌侵害,过晚可减轻病害,但成熟过晚,易遭霜害,故应适期早播。
c.种子处理。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25%羟锈宁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4%~0.8%)拌种。
d.除掉病株或病穗。在黑粉子孢子尚未散出前,割除病株或摘除病穗,深埋或烧掉。减少越冬菌源,减轻翌年的病情。
e.秋季深翻。一定要注意翻地质量,不能将病株残体露在土外。
f.拔除病苗。人力充足而且发病重的地区,可进行人工拔除病苗,但需晚定苗,拔除病苗后如出现缺苗进行补苗,以防缺苗影响产量。一般玉米7~8片叶时病苗长相明显,此期进行辨别准确率高。在无经验或病株率低的地区不宜采用。
g.选用抗病品种。玉米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各地应选育和利用本地区较为抗病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