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设计中互动性与地域性探讨论文
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的密切。强调景观设计的层次要求,开展景观设计与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结合,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人们新时期的精神物质需求。景观设计地域性的缺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解决地域文化中不同的矛盾关系,更好地延续地域特点,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效果。成为今后景观设计的重点项目。景观设计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基本审美需求。
一、景观设计中互动性与地域性体现必要性
景观设计要充分的利用区域自然景观和历史发展特点,针对气候状况。水文地貌、动植物资源等形成具有人文价值的景观。景观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周边景物都能够形成必要的联系。在景观设计地域性中体现出不同自然因素的互动性。使人们对景观的感受更加的深入。只有突出景观设计的互动性,才能够在不同自然因素中共同作用下架构出具有独特的风貌。景观设计是一种总体建设语言,需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地域性原则,增强人们的互动感受。这样将会获取到更为突出的景观效果。在景观设计上注重内敛的文化韵味,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利用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中国古典情韵。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时尚元素堆积,而是通过传统文化打造出更为先进的现代审美。景观设计将会受到不同条件因素的限制,将地域性作为景观设计风格体现的基本。能够全面的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切入点,增强景观与建筑互动效果。这样通过景观设计能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地域性与互动性在景观中的融入设计效果
(一)将文化符号进行分解,组合成为新的形式
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融入主要是采用分解转化的方式,组合成为新的形态在景观设计中进行体现。经过分解转化之后的景观设计能够更加体现出地域性特点,使人们接受文化的效果更加鲜明。对传统文化进行重组,可以利用原始形态或者保留特征进行全新构造。以原始形态为出发点,对文化符号进行创新置换,可以作为景观设计中的一部分进行体现。文化符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文化符号经过交融名之后能够展示出更为丰富的符号系统。在经过地域之间的互动交流,吸收不同地域特点,这样就达到景观设计创新的目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更为有力的生命。
(二)凸显标志性景观
景观设计中的标志性能够表达出地域特点和人们对自然的理解。标志性建筑要基于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等资源,同时也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设计的景观融入到城市发展与环境中。标志性建筑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心理,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够更为直接的进行审美辨识,同时增强人们的记忆功能。在景观设计中建筑如果只起到表达具象化作用,那么是不能够作为标志性建筑看待。在地域文化中突出标志性建筑,要符合审美观感,最为重要的是要传达出城市发展的历程。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义和精神价值。
(三)开放性
景观设计是在公开性的空间中进行的。是一种对于建筑外部视觉空间表达的过程。人们在景观场所进行聚集,需要景观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这样将会有助于人们开展交际。这是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2】。景观设计内在存在价值,在满足社会属性的同时,在不同的区域范围中都要保证景观建筑的开放性,使人们都能够接触或者感受到景观特点。在景观整体规划中,人们会一致性的认同这种艺术空间呈现的状态。并且会利用这种状态将更为先进的精神风貌与人文特点进行说明。
(四)综合性
景观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多元文化的结合。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以集合的形式进行展现。独立表达个体不能够展示出互动性与地域性特点。因此,在景观设计布局中要具有独特的景观风格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气息,独特的艺术景观能够让大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人印象深刻,使人对美好的生活产生憧憬【3】。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与互动性的体现不能够单纯的进行模仿,而是一种将美学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展示的设计。深刻发掘出地域文化的精髓。结束语现代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土地的利用与生态系统的保护,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冲突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理念的运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与社会城市的发展进行联系。利用科学技术对景观进行适当地创作,更加突出内在的景观个性,并且利用艺术语言表达出景观呈现的精神和地域特色。增强人们与景观的互动感觉。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与地域性的体现是人文和谐相处,历史文化创新的表达,在注重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加明确内在的精神价值影响。景观设计是一种文化,需要用心去领悟体会,景观设计体现地方性特征,这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能够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魅力体现。
作者:肖慧惠 单位:山东泓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茜.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7):35-35.[2]聂利民.本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3]廖育红.现代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3):77-79.
第二篇:地域性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1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相关因素
1.1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地域与人文历史因素
在景观设计中,人文历史因素属精神层面,是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宗教、文化、习俗、历史文化信息的积累沉淀必然会在物化载体上留下烙印,鲜明的个性化,决定了不同区域属性特征,审美价值观。生态景观设计主张以“生态意识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来解决人与空间的关系问题,协调梳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诸多矛盾冲突。在残留的遗存中寻觅渐渐逝去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信息碎片,重塑“场所精神”—一种人化的空间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人文精神并不是空中楼阁,而必须是根植于所属地域的人文历史的基础之上。譬如;闽南、江南地区城市特征与上海、哈尔滨、青岛、大连等殖民地城市建筑风格迥然不同。不同的历史必然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带有区域属性的表现语汇、符号。厦门与泉州近代建筑的中山路商业街体现的是间接传入、移植嫁接的特征,而上海、青岛、哈尔滨等城市近代建筑体现的是直接传入特征。在过去的历史遗迹中存储了诸多的历史信息符号,它代表了一种经历,它在述说城市的故事,是一本形象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景观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欧洲,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历史演进一般呈连续性的,也有时会呈螺旋或跳跃式的,但历史终归是要不断前行进步的。景观应展示人类阶段性文明成果,而不是一味重复过去不能自拔。它是时代的产品,应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承担了适时准确传递着时代的文化信息重任。在欧洲历史名城中,新的建筑或景观多把自身作为背景的角度出现,衬托点缀。不突出炫耀自身,给你的时间信息是准确的。
1.2生态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物种群,地形地貌,构成了景观的自然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寒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干旱、半干旱、热带雨林等,区域自然景观的差异性很大。植物、水、阳光等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具有柔性特质的景观要素,有研究证明,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调节改善建筑环境及室内空间温度。如在炎热的夏季,浓密的的树叶产生阴影使建筑可以避免由于阳光直射而产生的室内高温,树冠产生的阴影降低局部温度,为人提供纳凉休闲的空间;在冬季,阳光可以穿透没了树叶的树干枝条投射到建筑物上,可以提高室内温度,是清洁环保的节能方法。如地处南亚热带的中国闽南地区,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梧桐树、凤凰树、木棉树落叶开花的时节各不同,若植物选配得当同样会营造出有着分明季节特点的景观环境,大自然如同人一样也是有表情的。选择适合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经济植物和作物,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区内建筑物墙面和屋面充分予以利用,建立“空中联廊与屋顶花园”形成差位立交的空间形态变化。
1.3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智能与节能技术因素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不排斥人类以往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智能化可全程监控技术是解决过度能耗的最有效手段,了解运用节能与智能新技术,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所提供的能源达到自我维持的标准。景观环境中的照明系统所需电力可以从近年开发出的太阳能景观照明系列灯具得到解决。目前生产的灯具技术指标使用期限一般在3年内进入回报期。清洁能源的利用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2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进程
2.1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生态景观系统的范围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生态景观的范围包括,自然因素、历史与人文因素、生态技术、智能技术,是其系统框架的四大要素。
22生态景观设计相关因素调研分析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须先进行景观环境生态因素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对区域内的生态资源诸多要素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对区域内可循环再生的景观资源类别数量统计,建立区域内的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数字模型数据库,以便为各种景观生态要素在系统中的植入提供必要的比照分析技术条件。对区域内历史与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寻找形态、色彩等视觉线索和关联因素。调查的范围还应包括诸如;人口数量、生产方式、聚居模式、交通系统等。
2.3生态景观设计与实践的关键环节
人文与历史因素是景观环境中的灵魂,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人文景观设计首先要做人文与历史因素的导入。可以通过物质及非物质因素的形式体现,物质因素主要是指诸如建筑、雕塑等实体的物化形式,而非物质因素主要指精神层面的,通过非物质的形式或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方式,两者无一例外的都带有地域文化的属性。在景观设计中,人文历史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媒介,借助某种地域风格媒介以一定的构成形态方式得以体现。充分挖掘建筑自身的潜能,利用屋面,墙面进行平面与垂直绿化,遴选符合地域气候的植物种类,种植方法,土壤的选择,排水与雨水采集问题,防渗漏等技术问题的解决,如果是老建筑屋顶改造需考虑荷载问题。宜选用草坪、地被、小型灌木和攀援类荷载较小的植物进行屋顶绿化。国内的做法多采用草坪,在北方易采用景天科(Sedum)耐干旱的低养护成本植物。智能技术与节能技术成果的应用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体现。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手段可以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和目的。目前,太阳能灯具技术相对成熟,是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4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系统特征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系统包括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两个方面,但同时也离不开诸如;智能技术、生态技术等的支持。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强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整合自然资源与地域性人文历史资源,运用生态手段和智能化的技术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支配”。它并不是简单的自然的再现,而是有着地域性文化特点的精神产品。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的;“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系统”应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地域性的特点;(2)在景观系统中蕴涵历史文化基因质素、民族精神;(3)景观建设所用材料应符合资源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原则,智能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3结语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有别于自然地理景观或生态群落,它是以人类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的复合型生态景观环境系统。强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各异属性间的交互性、共融性的协调统一。探求节能、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风能、太阳能及非城市化因素的植入及新技术的应用。强调城市生态系统组织结构的连续性、循环性,资源消耗的合理性、可调控性。它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与应用往往局限于相对单一的领域,如:生态农业,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智能技术等。景观建设要关爱人类健康,促进和提高人民大众的生存空间质量,关注人与自然使之共存共生,具有地域性特点、个性化与多元文化属性并存。我国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资源,多元文化属性和生物多样性并构,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景观设计与实践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地域性生态型人文景观系统的建立有助中华民族尊严与身份确立,有助于社会经济结构及生产方式的重构重组,有助于创造人与自然“天地合一”的理想景观风貌。
第三篇:从城市营销看地域性景观设计
[摘 要] 本文立足城市营销与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相互关系,提出城市景观作为载体在城市营销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城市中地域性景观的分析阐明它的重要性,并提出城市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城市营销 地域性景观
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小桥流水的苏州古镇;椰风
海韵的南国风情;层次错落的重庆山城;浑厚质朴的西安古都等,都因极具地域特色而闻名天下,吸引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因而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巨大贡献。如何挖掘城市的自有特色是摆在经济发展前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西方文化给中国文化与传统带来的巨大冲击,面对国内许多城市正在丧失千百年形成的城市个性,“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正在磨掉城市特质的现状面前每一个城市设计师都在思考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营造城市景观的特色与差异成为景观界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其中“地域性景观”更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城市营销与城市景观
城市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概念,是城市决策层高度重视的、在城市形象统帅下的、各相关组织协力推进的、对城市范围内具有整体性、公共性、战略性、能够体现城市独特卖点并受到游客喜欢的旅游产品群进行的一切宣传推广活动。依据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观点城市营销的实质就是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管理城市。把投资者、旅游者和居住者当作顾客和消费者,把城市软硬环境当作“城市产品”,按照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改进“城市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吸引顾客和消费者消费更多的“城市产品”。其核心内容有:为城市树立强大而有吸引力的地位和形象;为现有和潜在的商品、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刺激;以有效、可行的方法分发、配送城市产品和服务;推广城市吸引点和利益,让潜在使用者完全了解该地区独特的长处。最终达到使城市更多地获取有益的跨国、跨区域资源,创造和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各类有益资源更有吸引力的公共环境。增加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各空间实物形态的组合,既包含生态的自然要素,亦包含各类人工设施要素。如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绿地和住宅区景观,以及旧城中传统街区的改造和纪念性标志场所等,是城市的硬件环境因而成为城市营销的载体。
二、地域性景观
地域性是一切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事物和学科所具有的基本特性。环境景观区域分异规律是导致环境景观形成不同特色的最基本规律。由于地理地域分异,人类居住的建筑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和集镇景观以及民风习俗都互不相同,使在地球不同的空间和区域中形成不同的人文景观板块。由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所以环境景观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也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在环境景观的具体表现,由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态,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是一样的。地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
所谓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是指在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
重视地域性景观的表现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会如何呢?
众所周知上海新天地在保留原有石库门的风貌前提下,通过功能的改造打造成为上海最有特色的“城市商品”成为中外游客的必选项目。与此相同的大连市依据其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风光独特的特点营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名城。通过努力,集北国雄伟与南国秀丽于一体的城市特色形象、追求卓越气质的现代城市特色精神,使大连的城市形象催人夺目,城市的品味和价值日益提升。
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有利于场所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即城市场所精神的营造。人对环境的认同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而地域性的景观设计采用的内容、形式与手法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所熟知的,人与景更能产生共鸣,更有利于交流。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有利于人的交往,从而产生群体意识,强化归属感。进而使城市更具场所精神。正因如此,具有地域性的城市景观才是人性的心灵港湾与最宜人的居住环境。
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形态是具象的,表现是多样的。诸如城市广场这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往往成为展现城市形象与风貌的窗口。如果每个城市景观都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那又如何发展旅游业,如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如何走向世界。都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民族性在某种意义上与地域性是等同的。严格而言,地域性的概念更小,民族性的范畴更大。正是因为地域性的城市景观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其设计方式已受到景观设计
界的普遍关注。
三、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方式
地域性在环境景观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怎样才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每个景观设计师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景观设计实践中对其也有一番感悟。
其一:城市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的特征,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
表肌理的破坏。设计师应以专业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场地固有的特性,充分发掘景观资源。否认“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围海造田”的做法。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其二: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传统,研究其风俗习惯,保护城市历史文态。城市历史文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保护历史文态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设计中用形象、寓意、象征的手法再现文化传承。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借鉴诗文,创造园林意境。还可引用传说,加深文化内涵;题名题联,赋予诗情画意,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还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寻找当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历史人物,用艺术化的方式再现,增强人们对环境的认同,通过强化其历史文脉的源远流长,使城市景观更具场所精神。
其三:城市景观设计应重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古迹与遗址,并让新建城市景观与历史景观和谐共生。基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许多国家的大城市既保护好应当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又使新建筑得以创新、发展,两者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城市的景观是新老交替并存、统一协调,其结果是城市的特色反而更突出和加强,而不是衰弱。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研究人的活动与环境行为,精心设计出丰富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
其四: 城市景观设计应辨证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形式。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不等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复旧,地域性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在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动机而已。可以是把传统、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琐碎的细节;也可以运用传统、地方设计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其手法更加讲究符号性和象征性,在结构上则不一定遵循传统的方式。
其五:城市景观设计应大量采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要元素。当地材料的使用不仅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其与环境相协调的质感与色彩,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具有亲切感的。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营销的重要载体;是标识城市特色的手段;是地域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因而地域性在景观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每一个能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都是因为它们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性,而城市也将会因为拥有独特的城市景观而自豪于世。作为城市设计者的我们,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它的地域性和区域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更有特色,更有个性化,也更具世界性。
参考文献:
[1]邵 春:关于城市营销中国城市经济,第4期
第四篇: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及植物配置论文
摘要:实践证明,科学的园林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园林稳定性以及维护城市的健康环境。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园林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及其植物配置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园林设计;原则;地域性;植物配置
1园林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园林设计原则主要表现为:①贯彻园林立体绿化的思想。在设计园林绿地生态景观时,应贯彻园林立体绿化的思想,以植物造景为主。园林设计要赋予园林绿地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和立体化。针对园林绿地不同的特点,在其绿化形式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应用功能。②遵循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统一的原则。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就是因地制宜,比如气候特点以及干旱少雨和土壤贫瘠的地理特征,选择品种,这样本身可以减少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绿地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被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
2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分析
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①地域自然特征。自然界的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条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项自然特征,综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态保护、艺术价值等,依据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台、堆山理水,加强山、水等天然风景与构建风景的完美融合,达到园艺设计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要求,更好的达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②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是现代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当前地域人文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
3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
园林设计中树种选择的正确选择以及植物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①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②配置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力求给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植物,在自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具体通过以下搭配形式来表现:①孤树。应栽植在开阔空间或视野开阔的高处,表现所在的空间是主景和焦点,体现植物、环境景观的魅力。如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同主人招手迎接四面八方游客,因而知名天下。②花坛。花坛作为主景,多设在大门、广场、主要道路交叉处,表现形式为带状花缘和花径。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③丛植。按形式美构图,表现树木群体美。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在形态上有高低、近远的层次变化,在色彩上有基调、主调、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不同季节、不同树种所表现的观赏期不同,体现四季分明的景象。要一年四季都有变化,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色,体现了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景观艺术效果。④群植。以树木群体美为主,采用纯植和混合植方法,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现形式,还能与园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雕塑、喷泉等小品组合构景,作为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需借助园林植物来装饰和点缀。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有了植物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是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花草覆盖,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从而达到园林环境效果。曲折的道路若无必要的视线遮挡,只有曲折之趣。因此园林植物通过乔、灌、花、草的有机组合,可形成植物障景、框景、漏景等景观。
4结束语
基于地域性的园林设计在园林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当前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中,要遵循植物配置原则,结合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手法,使园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2]张晓光.地域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3]刘国平,等.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绿色画报,2015.
第五篇:俄罗斯地域性与民族性
俄罗斯地域性与民族性
俄罗斯,我们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北方邻居,和中国一道盘踞在世界的舞台上。这是一个令无数人感兴趣的国度,从拿破仑的战败到希特勒的战败,俄罗斯人的民族性吸引了世界人的眼球,那么它的这种特别文化是有着怎样的根源与影响原因呢?应当说从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种族关系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解答。但看着今天俄罗斯巨大的版图,我们不禁会思考:俄罗斯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关系应该怎样来看?为此我们小组进行了该话题的探究。
民族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这就是说,地域性对民族性的形成和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它几乎是一种源头般的力量。不同的地域包含了不同的地理、习俗、人文、历史等等,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与魅力。一个民族自诞生起,就被打上了地域的印记,这个民族的人都带着这种“地域习气”的印记。我们先来分析俄罗斯的地域性特点。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三面环水,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和高原是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而西部几乎全部属于平原,最重要的是俄罗斯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在地理上,俄罗斯原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它的亚洲大片领土都是侵占而来的,其亚洲地区的人口都是移民而来的,其亚洲地区居民的祖居地都在欧洲。至今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中心仍在欧洲,现阶段俄欧洲部分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俄的70%,人口约占全俄的80%。关于它是哪个地区的国家,普京在2000年5月会见访俄的欧盟领导人时指出“俄罗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欧洲的大国”。由于政治、经济中心在欧洲,历史上与欧洲接触多,所以俄罗斯人对欧洲较为熟悉,对亚洲较为陌生。但是俄罗斯文明源自拜占庭、斯堪的纳维亚,利哈乔夫提出的新的视角让我们又从南北的角度去看俄罗斯。历史上不断地侵占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其主要内涵表现为疆域的扩大和军事的强盛培植起来的强国自尊意识、长期对外封闭造成的孤立自得意识、长期的强人政治熏陶出来的顺从权威意识。在这些意识中“强国自尊意识”是最核心和最主要的意识,在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代沙皇统治中一直被用作巩固政权的政治思想工具。在苏联国内民族关系中,当局和舆论总是把俄罗斯民族称作“伟大的母亲”,而把非俄罗斯民族称作“伟大俄罗斯民族的忠实儿子”。在国际关系中,总是以“老大哥”和“救世主”的身份自居,而把别的友好国家视为“小兄弟”和“被拯救者”。事实上普京也依然把“维护国家利益”、“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捍卫大国地位”的目标作为俄外交的主要方针。
总体说来,我们总结了这种影响的关系:长期被亚欧洲含糊不清的地域影响,俄罗斯人表现的是更靠近于西方但是又不同于西方思想的民族性,同时亚洲的大面积的国土扩张造成了俄罗斯人的强国自尊的排他性与较差的兼容性,但是,没了这种强人意识,俄罗斯也就不是俄罗斯了,换句话说,正是这种强人政治下的领导地抵御了一次一次的外来入侵,打造了不一样的俄罗斯,打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