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村支部先进事迹材料(5篇)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124-488364 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 2023-05-26 18:19: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先进村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中共叙永县麻城乡麻城村支部委员会先进事迹

麻城村是由原麻城、狮子、飞凤、马元4个村合并而成全乡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行政村,建立党支部1个,有委员5人,党员85人,预备党员1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部一班人始终起到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近几年中麻城村先后荣获了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文明村”“生态文明村”,市级“五好村级党组织”“卫生村”“文明村”“小康快车示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村”“农家大院”“平安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烤烟先进村”等称号,说起该党支部,群众们都不得不拍手叫好。

“好领导带出好班子”

“有学习才有进步”,这是村支书王应林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他组织村社干部、党员利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的时间学习党章、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相关知识,并带头讲解、讨论,从而增强了干部与党员的政治素质。重视在实践中提高,对出现的各种纠纷案例,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剖析,这样增强村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村干部的办事效率。从我村被列为省级试点示范村以来,在乡党

1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王支书同乡党政领导一起总体规划,注重生产发展,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2006年王支书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

经王支书多方面努力,终于争取到县文体广电局的大力支持,投资50余万元在老乡政府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大楼,配臵了广播、电视、电脑、图书、远程教育、多媒体等设臵,新建了文化长廊、篮球场、门球场、健身场、农家书屋等。使村文化活动中心真正发挥了功能和作用。

“新农村建设队伍中的生力军”

由于村民素质参差不齐,不易接收新事物与新观念,作为支委的三人便先吃“螃蟹”,先富起来,带动大多数群众,比如在烤烟生产上,支委三人纷纷带头,承包土地,放田种烟,在2010年的一年中,文书就种烟一项收入就达20余万元,07年至今多次被市级和县级评为“种烟先进个人”,支书主任收入也在10万元左右,支委3人均被评为“烤烟大户”占支委人数的100%。群众看到了种烟有利可图,种烟户年年上升,烤烟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长,2011年我村的烤烟面积已达到3000余亩,使我村的一村一品更加突显。采取土地流转,烤烟大户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建成了连片种植的烤烟核心区示范基地近1500亩,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协调土地建成了南面

乡镇高标准的烟站、收购点和集中式烤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烤烟“一村一品”示范村。

“完备制度、民主管村”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与调动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该支部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村规民约。首先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压力。其次,做到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杜绝了工作不透明,财务不清白。同时,加大对“两公开”的检查监督力度,凡不符合要求的,群众不满意的,则重新公开。在村上实行的任何关系群众贴身利益的项目工程均召开群众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实行“一事一议”,2/3以上的村民同意,该工程才能确定实施。

“村支部带领下的新农村建设”

该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两委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上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打造狮子口和关口坪子两个风貌格调一致的集中民居点36户,配套建设集中文化、体育、健身等功能设施齐全的公配设施、对环线路两侧250余户民居进行风貌塑造和一池三改,硬化入户便道近10公里,支部一班人不分白天黑夜,靠前指挥,完成预定的计划,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各级赞扬和群众的好评。

要致富,先修路,狠抓村级道路建设,充分利用冬闲,农闲时期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整治公路,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已组织实施了棋盘田至中心校,麻城场镇至飞凤等公路,麻寨公路和三社狮子公路硬化,建成了连接7个社的环线公路7公里,并已全部完成了硬化,全村通村水泥路已达25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的目标。

完善了麻城场镇的人饮工程,有效解决2000余人的饮水困难,正进一步规划组织实施大型的水利工程,覆盖全村及周边村社的自来水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和改善生活条件。

积极争取文体、发改、水利、农业、农机、畜牧、国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三年来,新建提灌站两座,整治河沟、河渠5.1公里,整治排灌沟渠17条9.5公里,新建生产便道28条12.8公里,新建蓄水池35口,改田改土3000余亩,通过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麻城村虽是省委农工办确立的“一村一品”示范村,但农业基础设施强弱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村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抓基础促发展这一思路,下决心,改善基础条件,积极争取文体、发改、水利、农业、农机、畜牧、国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

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三年来,新建提灌站两座,整治河沟、河渠5.1公里,整治排灌沟渠17条9.5公里,新建生产便道28条12.8公里,新建蓄水池35口,改田改土3000余亩,通过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抓生猪发展,扶持和发展养猪大户,以点带面,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正规划筹建占地面积3亩拥有40间圈舍的养殖示范基地,努力实现养猪规模化,科学化饲养,带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定点扶持叙永县蜀山生态实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场镇主街道房屋外观风貌打造,店招店牌统一规划、五十百千项目、211工程、农贸市场建设等工程中,支部一班人始终与乡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参与协调各种矛盾,使一项项工作顺利完成。

“贴近群众获赞扬”

在村委们的调查摸底后,根据村情民情,“挂帮包”部门省文化厅在村两委的协调下已经结对帮扶了本村22户贫困户,针对各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帮扶规划,确保在三年内这些贫困户生活状况有大的改观。

支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和帮助特困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支部队伍,把责任落实到人,定点帮扶到人,特别是

关注他的住房、生产、生活问题,摸清底细,重点扶持,特别是特困群众王永福家庭困难,支部了解到他无房居住,生活困难,村两委决定作出规划,必须解决住房问题,而又面临诸多问题,缺资金、缺材料,咋办?支部书记一锤定音,发动群众支持,私人垫付建房款,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把两户的新房建了起来并入住新居。孤残五保生活也是他们常挂的心事,随时关心着他们的生活,保证他们有衣穿,有饭吃,照顾的无微不至。

村里的大事小事纠纷,一呼百应,协调解决,始终把矛盾解决在基础,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全村历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的恶性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在去年11月份的换届选举中,麻城村83名党员,除因祸外出的5人未参加选举外,78名党员参加了选举会,支书、主任、文书分别以 69、65、69票的高选票当选为村支部委员。

在基层,麻城村党支部付出了千辛的努力,造福全村人民才是人民群众的真正的贴心人。

第二篇:先进村支部材料

先进村支部材料

锅滩村全村总人口人,其中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近年来,村党支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为推进全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到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300元,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农业农村工作连续几年获得乡级表彰,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有一个团结的支部,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支部。其基本做法是:

一、抓班子建设带好路。一个农村的进步,关键在于村支部。经过多年的曲折和摸索,村党支部意识到,必须把党支部的健全、团结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并且要一抓到底。一是加强本村党员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党员培训和一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不断加强党员同志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存在的问题以相互激励的方式提出最诚恳的建议,此举不仅使全村党员同志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也使大家学会了团结和互帮互助。二是加强对班子成员和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

二、抓经济建设带好头。衡量一个村是否进步,关键要看经济是否是得到发展。锅滩村近几年立足本村实际,坚持经常

性地对党员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灌输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本村致富的带头人,切实对本村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去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全村种植花椒300亩。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的转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在村党支部的号召和带动下,理顺干群关系,掌握市场信息,将有效地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三、抓建设为民办实事。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重要日程,去年村支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政府项目支持,组织广大村民实施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村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去年完成村级道路硬化3公里,水泥桥一座,新建社级道路4公里。

三、抓团结协调做保证。一个村能否得到长足发展,关键要看干群能否团结协调。锅滩村始终把团结协调作为党建工作和全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一是抓班子成员内部的团结协调。对所有成员的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具体工作专人抓,专项工作配合抓,中心工作协调抓,重大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二是抓同上级党委政府团结协调。一方面,按照年初和乡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认真开展计生和综治工作,经常性地开展自查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乡党委汇报,请求解决;另一方面,认真执行和落实乡党委的各

项决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抓团结协调,不仅增强了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更为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致富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正是有了村党支部务实、创新、团结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作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前进,才有锅滩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今天,相信杨家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配合和广大群众拥护的前提下,该村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第三篇: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呕心沥血十多载平凡岗位展风采

——记王贤庄镇马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奎

今年65岁的王大奎自1997年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基层这条线上已经奋斗了整整15年,这15年以来,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服从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始终牢记肩上重任,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他团结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去年8月,邢台市委组织部长李中华来到到该村调研时,称赞他“社会稳定、基层党建、计划生育”三个“搞得好”。

马屯社区党支部全体成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转变观念,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连续被上级授予“平安建设示范村”、“先进党支部”、“清河县新农社区建设先进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王大奎勤政为民,带领村民勤劳致富是分不开的。

勤政为民,带领村民勤劳致富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马屯社区是个一穷二白的典型落后村,村里没人任何像样的产业。王大奎同志出任村主要干部后,始终咬定“发展是硬道理”不放松,大力发展村中产业。90年代中期,羊绒产业开始在全县有所发展,国际羊绒交易会也确定了在清河召开,为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王大奎在上级镇党委、政府支持指导下,率领村中一大批年轻人四处奔波,加班加点认真学习和钻研羊绒生产技术,为解决村民资金不足问题,田书记主动联系农村信用社帮其解决贷款,最终通过努力,马屯社区第一批共28台梳绒机在各户安装了下来,此后不断发展,在今后的近十年中羊绒都是全社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多元化、规模化。在田书记的积极动员下,社区几个不成规模的小产业结成互助小组,大家一起生产、销售。一起共享信息资源。目前马屯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 1718人,421户,党支部共有党员66人,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王大奎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联系客户,提供场地,对村民其进行传、帮、带和提供信息支持,走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发展路子。最终社区形成了运输、羊绒、汽车配件、建筑等四大产业,目前马屯社区人均收入74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千元以上。

加强综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王大奎紧紧依靠群众,实施民主管理,坚持党务、村务公开,设立了专门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实行民主评议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主管理,制定了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马屯社区村民自治章程》,保证了村民的决策权、选举权、监督权和知情权,真正表达了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该章程规定凡是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村务,一律交付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一般村务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重大村务没有80%的人同意就不能通过。整个村务活动充分体现了村民的自治原则,村民个个心情舒畅,安居乐业。村中的建设用地的使用问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根据县城的总体规划,马屯社区南部的建设用地被规划成了工业用地,很多与马屯村相类似的城中村都将村中的多余建设用地卖了出去,虽然当时取得了较可观的经济价值,可对于整个社区的长远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在大事面前,田书记坚持按村民自治章程办事,在积极听取民意之后,田书记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南部的建设用地不出售,由企业租用,每年付租金,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逐步调整租金额度,最终这个方法在村民代表大会生全票通过,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都转变成了村民的福利,目前每人每年都能在村中领取价值千元以上的福利。现在所有的村民都在为是马屯社区的村民而感到骄傲。

严抓计生工作,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矛盾、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需要。同时,人口计生工作也是基层最难的一项工作,被形象的称之为“天下第一难”,王大奎 带领村干部紧紧围绕计生管理目标,迎难而上,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王大奎在工作实践中意识到过去那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计划生育的新要求了,必须紧紧围绕新时期“保稳定、惠民生、强服务、促和谐”的人口计生工作方针,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服务方向,以赢得群众满意为服务标准,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注重科学创新,突出服务民生,把人口计生工作重心由稳定低生育水平向全人口服务、生命全过程提升,王大奎认真学习新时期下的计生工作要求,开拓思路,研究方法,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广大村民服务,使得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始终走在前列,马屯村先后被王贤庄镇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王大奎个人也被评为乡计划生育先进个人。

村支书就是党组织在农村的旗手,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政策、路线的执行者。王大奎作为村支书,认真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争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公仆。如今的马屯村,在王大奎的带领下,村风淳、民风正、社会和谐、村民安乐,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氛围。

第四篇:村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立党为公重在行(村书记事迹)

**县湾沚镇十都村地处城乡结合部,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3230人,871户,党员81名,村民组24个,农民人均收入2950元,全村有各类专业户270户。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工作难做,村支部书记难当,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支书更难干是个不争的事实。张宗海同志自2001年4月任十

都村书记以来,以创新的思维,锐意进取的精神,带领着村党支部班子实践着“三个代表”的要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支部建设抓起

2001年,30岁刚出头的张宗海任十都村书记时,当时的十都村是一穷(村集体经济呈现空白)二散(村干部人心痪散)三乱(各项工作杂乱无序)四怨(群众对村工作怨气大),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张宗海没有怨天忧人,他多次说:“组织在关键的时候把这副重担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和期盼,我是党组织培养教育多年的干部,在困难面前,我决不退缩,决不当孬种”。张宗海深知要收拾这个烂滩子,必须从抓班子,建队伍做起,扭转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到任的第一年,村支部在他的建议下,就建立完善“三会一课”,村干部廉洁自律,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村务公开及财务管理等制度,坚持以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开展。在制度的执行上,张宗海决不打折扣,每周一次的村干部思想政治学习,每季度一次的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成为雷打不动的规定,通过学习,许多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学习与不学习就是不一样啊,我们现在思想明了,思路宽了,信心足了,劲头大了。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张宗海认识到基层班子不团结往往源于财务管理上的不到位,导致相互之间猜忌怨恨。因此,从担任书记之日起,村每一笔财务支出都严格按财务报销制度执行,每季度财务收支情况都要张榜公布,干部的气顺了,心齐了。在班子建设上,村支部做到既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逐步改变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不良形象。在抓班子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实施为抓手,注重从经济能人、经济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3年来,在各类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12名。同时,通过结对帮扶、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已将全村80以上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现在支部党员活跃在十都村致富奔小康的各个工作岗位,发挥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支部的凝聚力强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发展农村经济是自己应尽职责

一个称职的支部书记,必须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张宗海坚信这个道理,他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当作自己应尽职责。近年来,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县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的扩展,十都村土地逐步减少已是必然。张宗海在认真调查后,认为发展高效畜禽养殖业,是土地减少的村民发家致富的现实选择。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论证,村支部拟出了以改制后的县养殖场为龙头,带动全村养鸡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县养殖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发展菜蓝子工程而兴办的一家镇办企业,企业改制以后划归十都村管理。由于缺少能人经营,企业一直呈现半死不活的局面。2001年8月,在张宗海的倡导下,村两委果断作出了让能人大户租赁发展的决定,彻底盘活这潭死水,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在村两委的鼓励扶持下,都益畜禽养殖公司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根。“龙头”已经铸就,关键是打造出千家万户参与的“龙身”。张宗海和村两委一班人走村入户,帮助群众分析养殖行情,引导群众利用本村龙头企业的优势,抢抓机遇搞养殖。另一方面,他又多次和都益养殖公司负责人探讨公司带农户,走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如今,都益公司在品种选购、饲料供应上与村广大养殖户结成了坚实的链条。在他的协调下,十都村还适时成立了养鸡协会,这又为广大养殖户交流信息提供了平台。目前,全村已有600多户村民从事肉鸡饲养,年出栏商品肉鸡800万只,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人均仅养鸡业收入就达1500多元,并涌现了100余户养殖规模达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003年十都村被县政府评为全县农业产业化“酵母工程”养鸡专业村,养鸡业已成为十都村村民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的第一支柱产业,十都村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户不完全依赖土地,一样能够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时刻想着群众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张宗海时刻不忘的座右铭。刚上任的时候,全村24个村民组没有一条砂石路,仅有的是一些原始土路,有的地方连人力板车也不能通过。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替群众办实事必须从筑路做起,说干就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一条连接芜屯路宽5米、长5公里的村级主干砂石路面贯通了。不规则的电杆、阵旧的低压线路,不仅造成电耗大、电价高、农民负担重,并且时有用电事故发生,为了减轻农民负担,确

第五篇:村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村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村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秦岭深处见彩虹—黑龙口镇中坪村支部先进事迹

出商州城沿312国道向西行37公里,进入狭窄悠长的道岔沟内,放眼望去,两边山坡上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针叶松,一层层的人造梯田掩映其中,眼前是一块块整修过的大田,一条条新砌的石练,一座座粉刷一新的房子,一口口繁忙的矿井,来来往往的群众脚

步匆匆,忙着上工下地,看不见三五成群打牌谝闲传的,农村先进性教育和发展经济的标语随处可见,整个村子繁忙有序,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基层党建先进村黑龙口镇中坪村了。

走进中坪村支部办公室,四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和奖牌,1995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中坪时的照片挂在中间格外醒目,全国、全省模范村委会,省、市、区基层先进党支部,区级小康村、百强村等中、省、市、区各种荣誉记载着中坪人的辉煌和成就。谈及这些荣誉的取得,中坪人感触颇深,要说的很多,但说得最多的还是“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有了先进的支部才有了先进的中坪村”。

中坪村支部现有党员24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平均年龄40岁,村支部一名支书、两名支委,平均年龄36岁。近年来,中坪村支部积极开展各项党建主题活动,围绕矿业抓发展,办好实事促和谐,民主管理保稳定,使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人为本强组织增强支部凝聚力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群众发展的明灯和旗帜,要擦亮这盏灯,树起这面旗,需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需要有一支团结、高效的党员队伍,需要支部每一位党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村支部高标准布置了村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以此为阵地抓好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并制定了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将支部概况、发展目标、党员包扶对象、党员形象岗位挂牌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村支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经常化,支部每周进行一次学习,每月召开一次村组干部党员会,三会一课和支部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坚持村支部一班人带头学,普通党员跟着学,不断提高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村支书张强在政治学习之余,还加班加点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使自己管理村级事务、发展经济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使每一位党员都树立起了党员意识,时时刻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义务,自觉投入到村上的各项事业建设中去,处处走在群众前列。

在搞好党员学习教育的同时,支部还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双培双带”、党员扶贫帮困活动,使党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加强。村支部确定村两委会成员每人包三户贫困户,提倡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具体致富项目并造册登记,每季度回访一次,支部每半年评比一次,促进帮扶工作的开展。村支书张强包扶二组贫困户曾财娃后,出主意、送政策、帮现金,不仅使曾财娃还清了外债,还购置了摩托、手机和新式家具。支部支委、村主任刘胜军包扶四组双女户、残疾人张世敏,争取资金800元让他养羊致富,目前已发展到存栏60只,年收入5000元。支部一班人的行为也带动普通党员热心帮扶,张述强、刘浩智等自觉与贫困户张建明、陈新勇结对子,安排他们在自己的工队干活,年收入好几千元,已使他们全家脱贫。

在发挥党员作用的基础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在坚持党员标准的前提下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这是中坪村在组织发展上的一贯做法,通过“双培双带”活动的开展,主任刘胜军、文书刘浩鹏、组长张小会、曾红娃、刘浩锋等在支部的培养下,从过去的管理经营门外汉成为村上的经营管理能手,致富能人张述强通过培养也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通过进行党建活动和组织建设,使全村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员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全村的发展培养了一支排头兵、一支生力军。

围绕矿产抓发展提高支部战斗力

中坪村的自然条件较差,九山一水一分田,但在贫瘠的土地下面却埋藏着丰富的铅、锌等矿产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坪村就开始靠山吃山,开矿办厂,村里的采矿队、农田基建队、护林队常年活跃在山山岭岭,辛勤劳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办企业鼎盛时期,村上为每户购买了18寸的大彩电,安装了有线电视,接通了自来水,令方圆十几里的群众十分羡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市场变化,铅锌矿石价格下降,村办企业经营惨淡,加之经济结构单一,村上在外投资失利、受债务纠纷的影响,村集体经济节节下滑。到1999年时,村上集体积累已荡然无存,还拖欠采矿队群众工资27万元,村上的自来水管年久失修,有线电视线路老化破损,群众吃水、看电视出现困难,村办小学的教室成为危房也无力翻修,支部办公室破破烂烂,昔日的小康村风光不在,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在12全文查看

先进村支部先进事迹材料(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