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整改措施
标准措施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23-242041 整改措施 发布时间: 2023-03-29 11:14: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标准措施

会泽县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标准与措施

为规范我院临床用血、确保血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制定我院临床输血管理方案。

一、管理标准:

1.严格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起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供血机构管理办法》等输血法律法规; 2.严格遵守我院制订的从血液采供、运输、储存、核发、输血评估、输血操作、输血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上报、输血及血制品审批、输血器材管理等一系列、覆盖全流程的工作制度。

二、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共同监管

1成立“会泽县人民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应职责(另文下发);

2科室成立“输血质控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

(二)完善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并完善从血液采供、运输、储存、核发、输血评估、输血操作、输血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上报、输血及血制品审批、输血器材管理等一系列、覆盖全流程的工作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旦发生了问题,能迅速区分责任

(三)广泛宣传教育,各病区适时进行义务献血宣传、规范无偿献血。

(四)科室、输血科、医务科定期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相关法规培训。

(五)对输血全过程进行流程管理

1.输血前管理:严格按“采血操作规程”、“血液的运输、入库、储存、报废管理制度”、“血液核对发放制度”、“器材、试剂采购管理制度”、“合血标本采集制度”、“输血科工作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上述制度另文下发)

2.输血管理:严格按“临床输血操作管理规定(附件一)”、“输血反应登记、上报制度(附件二)”、“输血感染控制方案(附件三)”、“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应急预案(附件四)”“输血不良反应急救处置预案(附件五)”等进行管理。

(六)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指标管理

1.加强对输血适应症把握、输血前后病情评估、知情告知情况、输血记录、输血前核查、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及上报等重点环节进行管理。

2.加强临床用血量较大科室:外科、消化血液内科、麻醉科等科室的监管。

(七)加强监督检查,对输血相关重点环节、重点指标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报、整改,对违规操作按相关规定严处。

第二篇:安全标准及保证措施

京沪高速铁路四标段十项目部一工区

安全标准及保证措施

一、安全目标: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道路责任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安全事故。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申作峰,副组长孟祥鹏,组员刘顺波、李尚峰。

三、安全工作的重点为:既有公路、铁路的安全防护;防高空坠落和落物伤人;水上作业及防洪防汛;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使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

五、开工前,由安全环保部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六、制定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各种应急救援预案及各种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七、现场各种安全标识、标牌、持证上岗要满足强制性标准要求,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要落实到位。

八、成立定期安全检查制,每月组织一次由工区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和工区专职安全员参加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并积极配合上一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队每周检查一次,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九、工区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进行检查;工区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应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进行整改、复查,对重大安全隐患可停工整顿,直到隐患消除。

十、按《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单独编制安全事故措施费用,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台帐。

十一、建立安全奖罚制度,按京沪高速铁路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中的奖罚规定执行。

第三篇:安全标准及保证措施

安全标准及保证措施

安全标准:

强化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严格操作规程,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杜绝伤亡、设备、火灾、管线等重大事故,实现零事故。

保证措施:

1、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责任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强化洞内安全值班制度,奖罚分明;

2、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并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

3、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严格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4、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治安全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同时加大安全教育及宣传力度;

5、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6、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7、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标志,符合安全规定的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8、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有专人管理;

9、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6-88的规定执行;

10、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1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

12、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突出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13、成立应急事件领导小组、项目经理部、施工队配备必要的医疗用品和药品。并在隧道进出口配备急救箱、氧气瓶等急救设备,同时设置一部电话,以便突发事件时与外界联系。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1、按照“规范”的规定,开工前必须认真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其评分内容有:

(1)现场勘察地理情况;

(2)确定电源进出线和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电箱等装设位置及线路走向;

(3)负荷计算及线径的选择;

(4)绘制电器平面、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

(5)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及电器防火措施。

2、加强临时用电的技术管理工作,按照“规范”的规定,临时用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技术人员编制,主管技术部门批准后实施,同时施工现场要建立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

案。

其主要有:

(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2)技术交底资料;

(3)安全检测记录;

(4)电工维修记录资料。

3、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指导、监督工作,是保证临时用电生产安全运行,尤其是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伤害事故的重要环节。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规范”、“标准”,各级机电管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学习“规范”;电气作业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按部颁“规范”搞好现场临时用电搭设,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监督检查。

4、施工现场用电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使用合格的五芯电缆),三级供电、二级保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开关箱)全部要实行铁制配电箱,严禁使用木制配电箱,配电箱内必须设置在任何情况下能够分断隔离电源的开关电器,配电箱内所有开关电器应与配电线路一一对应,作分路设置,以确保专控。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防止“一闸多机”带来的意外伤害事故。

5、加强电器材料管理,对于减少或杜绝电器伤害事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严禁使用无产品许可证、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厂址、无地名的伪劣产品,购买电器材料必须要到有生产许可证、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厂家或直销部购买,严禁在市场采购。

环境保护措施

1、建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2、加强全体施工人员对《环境保护法》的学习和教育,增强全员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意识,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贯穿于施工中的各个环节。

3、施工中采取喷洒水降尘措施,使工程施工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对便道两侧进行整治绿化,加强养护管理。

4、加强施工期间废水排放的管理工作,利用临时排水系统及永久性排水设施排入指定的区域,严禁随意乱排,避免对周围水资源产生影响。

5、每道工序施工时做到工完料尽,并对场地进行及时处理,保证施工场地整洁。

6、生活区、取弃土场做到布局整齐、美观,场院进行绿化,并在竣工后及时拆除或处理。

7、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保护既有植被,不破坏周围景观。

8、严禁猎杀各种野生动物。

洞安全须知

1、作业人员进入隧道必须佩戴上安全作业卡,戴好安全帽、防护口罩、防水鞋等等防护用品;高处作业还要戴好安全带。

2、上级领导、检查人员、作业人员进入隧道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带入火种,如火机、易燃易爆品。隧道内严禁任何人吸烟。

3、作业人员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作业中严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施工现场禁止穿拖鞋、高跟鞋、赤脚及其它易滑带钉的鞋和赤膊操作。

5、严禁不懂电气的人(无证电工)擅自操作,严禁非设备司机擅自操作设备。

6、施工现场防护设施、安全标志、警告牌不得擅自拆除,需要拆除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

7、严禁带小孩及其它闲杂人员进入现场。

8、严禁酒后操作,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

9、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应认真配合执行应急预案。

10、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作业人员有权拒绝执行。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隧道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2、施工中,随时注意围岩的变化情况,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钢架是否下沉,混凝土是否有开裂现象等,根据监测资料,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3、隧道施工中如发生险情,立即将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并立即在危险地段设警示标志或派人看守。同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和单位。

4、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联系,紧密配合,及时处理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

5、洞内爆破必须统一指挥,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震动及飞石伤害的地方,安全距离为独头坑道200米。

6、隧道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至少相距15分钟以上,才允许安全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经过检查处理确认安全后其他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隧道通风设备要经常维护,确保工作面空气新鲜。

7、搞好洞内管线布置,排水良好,道路平顺,灯光明亮,应配置应急照明灯具,做好运输线路安全信号标志,确保洞内运输安全。

文明施工措施

1、所有施工和管理人员必须身着统一的工作服,佩戴上岗证,戴安全帽进入工地现场作业。

2、工地现场必须整洁有序。材料分类堆放整齐,标识清晰。机械、设备的停放须规则;施工便道保持畅通整洁、排水畅通;施工场地平整,无积水、泥潭。

3、生活区域干净整齐,保持宿舍内卫生,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乱置,集中堆放。

4、所有施工和管理人员必须服从业主、设计、监理、项目部人员的指挥,禁止顶撞、辱骂甚至殴打上述人员事件的发生,如果发生类似事件,除将直接当事人清除现场外,责任单位将受到经济惩处。

5、所有施工和管理人员要热情、礼貌对待到工地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及其随从人员,必须坚决执行这些人员发出的工作指令,不能消极,拖延或者无动于衷。

6、各工序的施工必须按技术交底书、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作业,严禁违规、违章、野蛮操作。坚决杜绝砼砂浆人工拌和,无计量拌和,在地面上直接拌合等落后的、不符合规范的拌合方法,在施工中使用。

7、施工现场的示识牌、施工铭牌、宣传标语等,除项目部统一配制外,其余部分由各队自行制作。

8、对项目部已经制作的宣传用品,其管理由所在位置隶属的队负责,发生损坏、丢失或安放不整齐事件时,除赔偿制作费用外,将受到经济惩处。

9、严禁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及嫖娼等违法乱纪行为在施工区域内发生,若在此类事件,按有关条例处罚。

10、施工中发现文物或者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文物保护部门。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质量标准:

按公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综合工程达到部级优质工程,争创国优。

保证措施:

1、强化质量创优意识,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开工前制定创优计划和工程质量的包保措施,统一施工工艺标准,教育全体职工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增强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施工技术管理规程,努力提高一次成优率,多创优质工程。

2、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加强对工程质量全方位的检查监督和跟踪控制,严格工序管理,以良好的工作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创一流的质量水平。

3、认真熟悉审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坚持按图施工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4、严格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标准和广甘高速公路技术规范及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和评定。监督检查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操作规程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及其它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正确施工。

5、严格检查控制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杜绝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6、成立测量小组,负责测量放线工作,坚持换手复测制度。

7、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实行挂牌施工,切实搞好“三检一评”活动。推行工序逐级签证制,上道工序未经签认,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未经质检工程师检查、签认的工程不予计价。

8、严格工艺流程,实行标准化作业。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工程质量,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施工方法,提倡技术革新。

9、发挥经济杠杆对工程质量的促进作用 严格执行质量否决权;严格计量支付,签定责任目标,实行优质优酬,奖优罚劣。

10、严格标准计量和工地试验流程,按规定对各工序及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查评定及试验鉴定。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压实度,加强试验检测。

11、施工中,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控制流程进行操作,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和技术指导,内外密切协作,共同搞好工程质量。

12、及时审核、收集、整理、填报各种资料,并由专人负责整理,按规定整理竣工资料。

13、成立QC小组对重点、难点工程进行攻关,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第四篇:重点科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手术室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1、人员管理:手术人员不得擅自换岗、换台、离台,禁止术中离台接电话、打电话,手机禁止带入手术间,禁止在手术间内谈笑风生,高声喧闹。手术期间要严肃认真,有条不紊,谨慎言语。

2、手术室无菌物品必须标签清晰,注明失效期,并按效期先后使用。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室存放,有专人定期检查失效期和药品存放情况。

3、手术室、麻醉科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柜存放,药品标签必需醒目,药品必须定位、定量。特殊麻醉药品应有专人保管,保存柜上锁。参加手术的科室一般不应将其它药品带进手术室,如遇个别特殊情况(如术中需用的抗癌药等)也应将带入的药品妥善保管,并提醒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以免误用。

4、要加强手术标本管理,术中取下的各种标本,未经手术主刀医师同意,任何人不得丢弃。应由手术护士将标本固定好,妥善放置,医师填好病检申请单,作好登记,指定专人送病理科。

5、手术室清点制度:手术室必须认真执行清点制度,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任何手术术后均由手术者、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用品(包括器械、沙布、缝针、刀片等),并在登记本上作好记录,方可关闭手术体腔。如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在原因未明确前,不得关闭手术体腔。严禁任何人私自在备用的手术包内拿取部分器械,若情况特殊,急需部份器械也应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6、要注意有感染手术的处理。无论受术者一般感染,特殊感染或乙肝阳性等感染者,术前都尽量备齐、备足用品,所有感染手术用品都应在手术间内进行清理,然后进行手术间的消毒。

7、手术室护士责任重大,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术前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和术式,手术用品与特殊器械要齐全,随时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掌握好输液速度,对手术时间较长或术中变换体位的患者要注意管道、电刀情况。

急诊科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1、急诊室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诊工作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急诊抢救程序、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诊急救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制度、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2、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同时予以一定处置(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时间及单位等信息。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及时处理。

3、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脱岗。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专业组主任同意,报医疗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4、急诊室各类急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急救需要。

5、工作人员对待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快速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患者应及时组织会诊。对需立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和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急诊和危重患者。

6、对于需收入观察室的急诊患者,由急诊医师书写急诊病历,开好医嘱、值班护士负责协助治疗,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不超过72小时。

7、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主管院长亲自指挥抢救。凡涉及医疗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逐级向上级报告。

血液透析室管理标准与措施

1、血液透析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2、血液透析室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1)清洁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类环境的要求;(2)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3)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3、血液透析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4、血液透析室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人员相对固定。

5、医护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 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6、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

7、血液透析室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1)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2)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3)透析液、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4)定期进行自行配置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5)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8、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肝素盐水、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9、血液透析室建立规范合理的透析诊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10、血液透析室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11、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 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12、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权益。

13、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透析病历包括首次病历、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14、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内窥镜室管理标准与措施

1、诊疗操作按照相关内窥镜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

2、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3、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执行。

4、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结论科学,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者以病理报告为准。

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二﹚措施

1、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心理、胃肠道等。先做肝功能、HAV、HBV、HCV、HIV标记物检查,异常者,应严格消毒隔离。特殊情况下未作以上检查的,应视作异常者处理。

2、HbsAg、HCV、HIV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内窥镜应先消毒--再清洗--灭菌。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酶洗、冲洗槽、台面及地面等应进行擦洗消毒。弯盘、咬口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周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并记录。

3、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对个别高危病人必须进行此检查,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现场抢救准备,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并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后进行。

5、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

6、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重症病房的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1、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医师给予必要的协助。

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避免噪音,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医务人员着装整洁、严肃,不得在病区内打手机

3、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通风3次,清晨、上午、下午各一次。

4、病房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所有与医务、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放置在固定位置,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5、急救仪器设备和物品应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补充。

6、患者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员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7、医务人员听到报警后必需立即检查,迅速采取措施,消除报警信号。

8、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二次。

9、护士的工作地点就是患者床旁,除工作需要离开患者外,护士不允许离开患者。值班医生24小时不允许离开病房。

10、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

11、遇到严重感染、免疫力低下等患者应隔离,有条件应安排在单间隔离病房,专人护理。

12、护士交接班必须在患者床旁,接班护士确定无问题后,交班护士方可离开病房。

13、与医疗护理无关人员限制入内,科室外公示家属探视制度。探视人员应穿隔离衣及鞋套。

14、全科医护人员均有方便快捷的通讯联系方式,以及应付紧急情况,任何时候都要以病房的工作为先。

15、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设备,并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产房工作管理标准与措施

1、产房助产人员除具备护士任职水平和注册证明

需经过专门培训、考核获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能正式上岗。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许不得入内。

3、产房应24小时值班

值班者不得私自离开岗位。应戴好帽子、口罩

更换拖鞋非本科人员未经允

4、产房应常备产程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 , 定期检查、维修 , 补充更换。未经科室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5、产包打开1小时产妇未分娩者应更换产包再进行接生。

6、严密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不能理处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严格交接班制度。接班者要测血压、听胎心、观察宫口开放情况等好各种记录。

8、产妇产后留观2小时

无特殊情况方可送回病房。新生儿处理完毕应抱给产妇辨认性别、全身检查、验留脚印、手圈等。

9、接产后接产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

10、每次分娩结束均应及时整理用物种物品归原位。

11、保持产房清洁每日紫外线消毒,每周大清扫1次。产后及时消毒处理。

12、各种消毒灭茵物品每周定期灭菌1次。敷料筒、无菌镊罐、无菌器械盒按规定定期清洗消毒并更换消毒液。泡手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

产床、被服行常规清洁消毒各新生儿病房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室内每日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者,新上岗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3、新生儿病室谢绝参观,新生病儿家属应按规定入室探视,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戴好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更 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5、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连续三天),早产儿每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便识别。

7、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外出,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抢救。

8、新生儿病室内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

10、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

11、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急危重患者管理标准及措施

1、标准:

﹙1﹚、急危重病员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

﹙2﹚、病历书写及时、准确、规范,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3﹚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病人会诊应在≤10分钟到达现场。

﹙4﹚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病人3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分析。﹙5﹚紧急手术应在5分钟内开出术前医嘱,20分钟内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病人所在地点(病房、急诊科、放射科、B超室等地)检查病人并随病人进入手术室,麻醉手术科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各项准备。急症抢救手术原则上按照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医师主刀。

﹙6﹚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7﹚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2、措施:

﹙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为急危重病员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3﹚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4﹚参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人人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8﹚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行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计划、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9﹚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和记录。

﹙10﹚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围手术期管理标准与措施

1、手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手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和手术中的配合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和配合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中详细记录。﹙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二级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定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及手术审批书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2、手术当日管理

﹙1﹚手术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当日参加手术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手术后管理

﹙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麻醉师和巡回护士要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小时随访且有记录。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3﹚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 病人术后24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次查房记录。

4、围手术期医嘱管理

﹙1﹚手术前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2﹚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有创操作管理标准与措施

1、标准

﹙1﹚操作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质。﹙2﹚有创操作项目必须是必要的、可行的。﹙3﹚病员及家属同意,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2、措施

﹙1﹚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4﹚认真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病员心理工作、物品、药品、器械等。

﹙5﹚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6﹚操作结束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观察随访。

输血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相关资格。﹙2﹚输血与用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字。﹙4﹚药品要严格掌握等级权限。

﹙5﹚在病程中详细记录输血及特殊用药过程,必要时进行病例讨论。﹙6﹚完善输血前各项检查。

﹙7﹚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8﹚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2、措施:

﹙1﹚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4﹚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6﹚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7﹚操作完成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

安全用药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安全用药管理标准及措施

安全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 用等一系列环节。为加强药品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1、科学、规范我院药事管理工作。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医、药、护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医师—药师—护士、药库—药房—病区的立方体空间体系,建立药剂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等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制定包括药品采购、储存保管、调配及使用等每一个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保证用药安全。

2、执行《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和《新药采用管理制度》,执行“新药遴选程序”,坚持“质量第一,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和购进的合法性。

3、执行《药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相似药品管理制度》等,遵守药品储存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环境0—30℃、阴凉环境≤20℃、冷柜2—10℃中,并保持相对温度达标。

4、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药库、药房要做到“五专”。

5、医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并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6、医师必须尊重患者对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情权。医务人员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做好观察记录的同时,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

7、药师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处方管理制度》,认真审查和核对,确保发现药品的准确、无误,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8、药师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等严重不合理处方,应拒绝调配,以保证药品安全。

9、药师应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和药品信息,承接医师、护士、患者及公众对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执行《用药咨询制度》。

10、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

11、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科室,积极参加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等工作,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12、加强护士执行医嘱时的管理,严格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及相关规程,保证用药安全。

13、所有医务人员均有责任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有关程序,对临床所使用的药品进行不良 反应监测。一经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要执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程序》,立即逐级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调查,按要求填写报告表。同时开展医疗救护、将药害降到最低。

14、各药库、药房药品安全管理责任人为其负责人,各病房用药安全责任人为科主任及护士长。

二、注射药物配伍禁忌管理标准及措施

1、医护人员应熟悉与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正确执行各项医嘱。

2、使用注射剂药物时,必须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查看药物配伍禁忌表或相关的药物说明,确认药物无配伍禁忌,方可使用。

3、为病人静脉输液时,根据病情及药物特性调节滴速,控制静脉输注速度,预防发生反应。

4、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做好记录。

三、患者用药后管理标准及措施

1、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所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师,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及特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及时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4、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5、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6、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酶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

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

3、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

4、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

5、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和配伍禁忌。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输液瓶已经打开应该一次用完。

6、根据病情尽量减少输液。避免同时加入多种药物,否则易增加毒性、降低药效以及增加输液中的微粒数,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输液反应。

五、相似药品管理标准及措施

为了防止相似药品混淆错发、错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合医院管理实际情况,制订本项制度。本制度适用于药库、各药房及病区药品存放、使用过程中相似药品的管理。

1、相似药品分类、品名相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规格不同的相同药品、剂型不同的相同药品。

2、各部门要根据日常工作容易错发的药品,归纳制定出相似药品目录,通过在药品放置位置留置不同类型的醒目标志提醒药师、护士特别注意,保证药品调配、使用准确无误。

3、对于相似药品,定期安排药师进行清点并建立记录,保证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4、对于品名相似的药品,如药效相同、品名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特别注意,如药效不同,品名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作为提醒。

5、对于包装相似药品,药房要双人复核调配,病区护士双人核对使用。如药效相同,包装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如药效不同,包装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特别注意,标志要醒目。

6、对于规格不同的相同药品,在其放置的地方留置醒目标志,并在标志上标明规格以便区分。

7、胰岛素类药品种类繁多,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要求把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在冰箱分区放置,分别贴上常规胰岛素、混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等标签。

8、本制度的制订可大大减少配药人员错拿药品的几率,从而形成药品质量安全的保证体系,诠释“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服务理念,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

六、高危药品管理标准及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结合医院实际,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主要包 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品、胰岛素制剂及地戈辛等具体品种。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牌,提示药学人员注意,避免错误调配。病区药品在治疗室药柜内应固定摆放位置,有明显的提示标记,注明药品名称、浓度、含量等,提醒护士注意,避免错拿、错用。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使用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调配、发放、使用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

7、加强医、药、护人员的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上报高危药品的可疑不良反应事件,药剂科要定期总结汇总,并将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七、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标准及措施

1、病区所有基数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他人不得私自取用。

2、病区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各类药物,包括外用药、内服药、抗菌素、毒剧麻及抢救药,对备用药品要定期检查,定量供应,根据病区用药情况有计划地备用,用后及时补充。

3、各病区应每周清点各类药物(数量、效期、药品质量)并记录,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房处理。

4、各类药物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外用药用红标签,内服药用蓝标签,字迹端正,如有涂改或字迹不清者不得使用。药柜保持整洁,口服药要求、无霉变、裂变及粉末沉淀,针剂要求无变质、变色、混浊、沉淀。

5、抢救药品定量放抢救车内,每天至少清点检查一次,封存除外,必须帐物相符,标签清晰、在有效期内,保证抢救时急用,使用后应及时补充。

6、特殊和贵重药品,必须专人负责领取,并登记日期、数量、当日用药量及留存数,要求帐物相符,上锁保管,班班清点。医嘱停用、病人出院或死亡,应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7、需冷藏的药品如白蛋白、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8、危险药品、95%酒精、浓碘伏、浓过氧乙酸等,由护士长定期请领,定时清点,专柜、加锁保管,并有标识。

9、消毒剂须严格分类,如:外用消毒剂、碘伏、碘酒、75%酒精、红汞等和粘膜消毒剂、双氧水等,需分别放置。

10、护士长必须对各类新药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及使用注意点等加强指导。

八、毒、剧、麻醉药管理标准及措施

1、病房毒、麻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2、设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格加锁,钥匙随身携带,按需保证一定的基数,每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接点清,双方用正楷签全名。

3、医师开具医嘱及专用处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使用后必须保留空安瓿。

4、建立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毒、麻药处方登记本,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使用药名、剂量、使用日期、时间,护士二人核对后正楷签全名。

5、剩余剂量应两人核对后签名弃之。

九、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1、重点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麻醉药及麻醉辅助用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药注射剂和胰岛素制剂等。

2、医师在开具处方前,要询问病人以前是否用过该种药物,有过何种不良反应,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药后每日查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病人和家属向医师反应用药后不适和不良反应时,医师应高度重视,认真检查,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注意与病人和家属沟通的方式与技巧,避免误解,提高病患依从性。

4、护士用药前也应询问病人的用药情况,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药后每日查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静脉给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调节好滴速,并观察20分种方可离开。一组输注后更换下一组输液后同样应观察20分种,方可离开。其他方式注射给药,在注射完成后,护士也应观察20分钟,在确认病人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口服用药时,应由护士在场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当班护士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询问病人用药后情况。

5、护士交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患者的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观察。

6、发现不良反应/事件后,必须及时报告当班医师,并安抚病人、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及抢救。

7、当班医师接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后,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检查,妥善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上报药剂科。

8、各临床科室依据本科情况,制定本科重点药物清单,根据用药后观察制度,执行用药后重点药物观察程序。

第五篇:不良反应标准及应急措施41855

鄯善县人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细菌污染。5.循环超负荷。6.出血倾向。7.酸碱平衡失调。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9.传播感染性疾病。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

•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

9、传染性疾病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肝炎和 HIV,核酸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迄今为止,疟疾、SARS(非典)、Chagas(锥虫病、查格斯病)病和变异型Creutzfeldt-Jakob(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痉挛性假性硬化病)症仍无法监测。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1.临床输血时要严密观察

1、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务科。

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清单(2)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3)细菌学检查(4)尿血红蛋白(5)血清胆红素含量 核对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和非盐水相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细菌学检查

(3)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查。尿检(4)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测血清胆红素

(5)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输血前检测

3、患者输血前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播疾病项目的检测(肝功、肾功、乙肝指标、艾滋、梅毒、丙肝等),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4、上报感染科

4、若怀疑由输血引起的输血相关传播疾病应立即报告输血科,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检测相关试验,并报告医院感染科。

5、填写输血不良回保单

5、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进行处理,并由值班医师填写输血不良回报单送输血科。

急性输血反应

是指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的输血不良反应。

(一)发病机制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发应两种。

1.免疫性输血反应是由于供受者血型抗原-抗体不合引起的。包括: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导致的急性溶血反应;因白细胞抗体产生的发热性非溶血反应;IgA抗体介导的过敏性休克反应;输入抗受者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血液导致的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荨麻疹等。

2.非免疫性输血反应是由于某些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包括:因血制品污染导致的高热,甚至感染性休克;循环超负荷导致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细胞因理化因素破坏发生的溶血反应;空气栓塞及输入大量库存血导致的枸橼酸钠中毒等。

(二)临床表现及处理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将急性输血反应分为三种类型:轻度、中重度和威胁生命的反应。

1.轻度反应是由于输入的血浆中含有某种蛋白所引起的轻度超敏反应,组胺在局部皮肤过多释放。

【临床表现】患者在输血数分钟内出现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皮疹和荨麻疹,常常伴有皮肤瘙痒。【处理方法】①减慢输血速度。②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如果经以上处理,30分钟内症状缓解,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输注,如30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则按照中重度反应处理。【预防】一般在输血前30分钟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静注,或异丙嗪50mg,口服。

2.中重度反应是由于库存的血液成分释放出细胞因子和(或)所输血中的白细胞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导致致热原释放引起的。又被称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需要定期输血的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2%。

【临床表现】患者一般在输注血制品30~60分钟内出现发热、寒战、面色潮红、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烦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现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

【处理方法】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②通知患者的主治医师和血库;③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分析。④肌肉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或与之相当的其他药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0mg/kg)或肛塞退热药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mg)。⑤若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⑥一般经以上处理15分钟后症状改善,可换一袋血液重新缓慢输注,密切观察;如15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趋势,则按照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处理。

【预防】对于反复定期输血患者、或者曾有两次以上输血相关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者,应减慢输血速度(每单位红细胞3~4小时,浓缩血小板每袋2小时),并且可在输血前60分钟预防性给予退热药物,但如果有血小板减少,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去除白细胞或过滤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3.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包括急性血管内溶血、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液体超负荷、过敏性休克和输血相关肺损伤。

(1)急性血管内溶血:是由于输注血型不合红细胞导致。患者血浆中抗体与输注的异型血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主要见于ABO血型不合,其他的血型不合也有发生,如Rh血型等。即使少量异型血(5~10ml)输注也可以引起严重的溶血[4]。【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心率增快、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焦虑、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甚至可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如果患者意识清楚,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症状可以在输血开始后几分钟内出现,而对于意识不清或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而言,因DIC引起的低血压和出血不止可能是急性溶血的唯一表现。

【处理方法】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③循环支持:输注生理盐水20~30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缩压;如果需要可用强心剂及升压药支持血循环,如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④预防肾功能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压稳定前提下用利尿剂,如速尿1~2mg/kg。⑤监测凝血状态,预防及纠正DIC。⑥核查血液标签及送检样本: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监测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气分析、尿潜血、血红蛋白尿及胆红素水平。⑦如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预防】①正确填写输血申请单;②交叉配血;③标签管理系统,正确标示血样和血制品;④输血开始前严格进行“三查七对”;⑤对于曾经有不明原因输血后血管内溶血的患者,应筛查少见血型抗原的抗体,如Kidd、Kell及Duffy系统抗原。(2)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

根据统计,红细胞及血小板发生细菌污染的概率为0.4%~2%。如果献血者献血时处于菌血症状态就可能会发生污染。而在采血、血液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塑料采血袋制造缺陷或损害;在污染的水浴中解冻血浆或冷沉淀等,都有可能出现血液污染。假单胞菌是后三种情况的典型污染菌,可以在低温状态下(2~6℃)生长,随着温度升高而快速繁殖。

【临床表现】一般在输注开始后迅速出现症状,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表现为突起高热寒战和低血压。

【处理方法】①发现症状立刻停止输注,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所输血液行涂片染色检查。②应用广谱抗生素。③如有休克发生,积极抗休克治疗。

(3)液体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可导致液体超负荷,引发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多发生于严重慢性贫血患者及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

【临床表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内出现湿罗音。【处理方法】减慢输血及输液速度,控制总入液量,保持出入平衡,必要时可使用强心剂[5]。【预防】老年患者、长期慢性贫血患者、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应减慢输血速度。(4)过敏性休克:输血相关的过敏性休克相对比较罕见。典型情况在血浆置换时使用大量新鲜冰冻血浆,血浆中的细胞因子可能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原因。比较罕见的原因包括受血者有IgA缺陷,输入任何血制品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常在输血开始后数分钟后产生。典型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率加快、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患者常焦躁不安。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发生致命的后果。【处理方法】同急性血管内溶血。对于IgA抗体阳性患者,应输注IgA阴性的血液制品。(5)输血相关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通常由于供者血浆中含有针对受血者白细胞的抗体,几乎都发生在供血者是多次生育的经产妇的情况。

【临床表现】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4小时发病,表现为快速的呼吸衰竭,肺部X线检查见弥漫性阴影。

【处理方法】治疗上无特定方法,主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预防】尽量不采用多次生育的经产妇所供的血制品。

(三)急性输血反应的调查程序

急性输血反应刚发生时,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输血反应的诊断和分型比较困难,除轻度的荨麻疹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外,其他急性输血反应都有可能致命,因此密切观察和分析病情非常重要。根据WHO临床用血的规定,急性输血反应的调查程序如下:

1.除轻度反应外,其他所有的输血反应都必须立即报告患者的主治医师,并通知提供血液的血库。

2.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中记载输血反应的类型、输血后多长时间出现输血反应、输注的血制品的容量、类型和血袋编号。

3.采集标本送检:血液标本1(从另一侧手臂采取的血样)送检全血细胞计数、凝血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尿素、肌酐、电解质;血液标本2送检血培养;输注的血液及带有残留红细胞和血浆的输血器;出现反应后的第一份尿样。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

5.完成初步原因分析后,将下列标本送检:从另一侧手臂采取的输血后12小时及24小时的血样(1份不抗凝,一份EDTA抗凝。);患者24小时的尿样。

6.将调查分析的结论记录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中,以便今后进行进一步分析。

标准措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