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研究知识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今天我学了如何演讲”这显然不是一个知识点,这是一个知识面,别人看了也不知道你今天学了什么。东星资源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基本路线是:
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7.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8.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体现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10.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1.改革开放的地位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3.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14.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怎样继续深化改革?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
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20.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 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1.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从个人生活层面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3)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带来的情感体验?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从人类社会实践方面认识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的根本目的:让生活更美好。
5.创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7.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8.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9.教育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0.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1.怎样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2.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3.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4.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15.创新的目的
(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真正确立。
3.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4.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
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人民民主的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民主实践中,我们既强调选举民主的作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9.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0.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1.公民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2.民主选举的形式、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1)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3.民主决策的要求、形式有哪些?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14.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意义: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具备的能力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6.现代公民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意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基本含义(良法、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分别是什么?
(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8.法治国家的道路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我国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0.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1.法治政府的含义
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12.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3.如何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5.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6.厉行法治的要求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全利,履行义务。
(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7.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及组成
(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中华文化。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文化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联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文化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7.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 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文化自信的来源
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9.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措施: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10.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
12.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3.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区分
(1)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由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
(2)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4)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力,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4.民族精神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5.民族精神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6.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7.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8.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9.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0.对价值观的理解
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从国际视角看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
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新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3.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
是一个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4.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1)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6.从世界眼光来看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7.我国的资源现况和原因
(1)现况: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8.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9.我国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10.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1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2.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文明发展角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内在联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13.对人与自然关系基本态度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准则和目标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5.建设生态文明的态度和方案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6.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7.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
(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平等?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4.国家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5.公民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和做法
(1)原因: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做法: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6.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怎样反对分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8.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2)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
(3)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9.怎样理解“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0.我国为什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
(1)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3)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4)做法: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1.中国梦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两个百年?(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中国梦的内涵: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国梦的要求: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8.新时代催生新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怎样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
11.为什么要做一个奋斗者?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1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3.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14.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二
第一框:1、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以下实践:(1)强国富民成为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的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3、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作用)?(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三个极大、三个显著)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和对世界的影响)?(1)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改革开放深刻影响着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改革开放的地位(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活力源泉。(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7、党的十九大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1)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为中华民族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8、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9、观点:(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
第二框: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3、进入新时代,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奏响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4、创新精神内涵: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怎样全面深化改革?(1)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3)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7、如何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为了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1)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8、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1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创新有什么作用?(认识创新---对个人)(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3)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 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对国家社会)(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国富民强的创新路上。(6)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7)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框:1、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3)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企业)企业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提升创新能力。(个人)我们要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教育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创新的力量—人和企业)(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6、创新精神有哪些表现?(1)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7、如何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保 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3)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8、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2)敢于打破常规,大胆质疑,要有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培养社会责任担当意识(4)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5)努力培养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我国民主一词的来源和重要思想源头:民主一词出自《尚书》。我国优秀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的重要思想源头。
2、现代社会民主的价值要求及其实现:(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2)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3)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3、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2)1949 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4)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4、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意义:(1)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2)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5)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6)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
6、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8、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民主制度的实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前三课的补充(供参考):1、面对改革开放、中学生应该怎样做?(1)树立远大理想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道路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4)宣传改革开放政策,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者、拥护者和参与者。2、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 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4、创新的目的:(1)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5、精准扶贫、脱贫,中学生应该如何做?(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3)为政府扶贫工作出谋划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4)关注贫困地区发展,积极宣传我国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捐款 6、消除贫困、成功脱贫有何意义?(实施乡村振兴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4)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5)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7、实现脱贫的目标,国家应该如何做?(1)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解决人民最关心和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5)健全社会保障制度(6)加大扶贫力度;等等 8、保护知识产权的途径有哪些?(1)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2)未成年人也拥有知识产权。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由其监护人请求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3)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4)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9、前三课学的三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0、如何看待改革?(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11、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12、P书32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宪法保障?(1)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等。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告诉我们哪些道理?(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4)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6)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7)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繁荣也离不开中国,等。14、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5、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例)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试航;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首飞;量子通信;中国高铁成为世界名片等。16、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二框:1、正确认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如何正确参与民主生活?公民依照法律法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条件: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途径)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认识民主选举:(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3)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4)公民参与态度:积极、主动、理性
4、认识民主决策:(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 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制度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 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5、认识民主监督:(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3)行使民主监督的要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必要性)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能力)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1)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1、法治的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2、为什么要实行法治?(作用、重要性)(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2)法治是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4)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国家重视法治建设得表现有哪些?(中国的法治蓝图)(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c、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6)依法治国新方针(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二框: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分别是什么(1)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 府管理,(2)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分别是什么?(1)权力来源:人民;(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工作要求: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法治政府的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4、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核心:(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怎样做到依法行政)(1)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3)要求:①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新方针):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8、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9、法治社会,我们青少年如何做?(1)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行为)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义务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同违法行为做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
10、观点:(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3)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4)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5)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6)全面依法治国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7)法不可违,违法必究;(8)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9)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10)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11)厉行法治,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1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3)坚持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内容(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艺术,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重要性:(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5、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7.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用)(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衰,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8、新时代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供参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吸收、借鉴本民族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9、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0、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1)内涵: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2)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11、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3)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第二框:1、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3)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4)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1)内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3)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4)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
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4、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2)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6、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8、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9、观点:(1)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节日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我们向外国人介绍我们的民族文化主要是从中华文化的内容和文化习俗两方面去介绍;(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中国人民是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4)祖国70华诞,学校放假七天。九(3)班小明想利用假期好好放松,妈妈在要求小明完成作业的前提下还作了如下安排:①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等长辈;②认真观看国庆阅兵式;③上次因为小事跟同学小倩闹了点矛盾,利用假期主动跟她沟通和解;④参观南通博物院、中国珠算博物馆等场所…… 对于妈妈的安排,小明很不满,认为初三在校学习任务重,假期应该用来玩。请你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妈妈安排的合理性。①看望老人,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②观看阅兵式,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不计前嫌,主动跟同学沟通和解,要学会友善待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参观博物馆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这一部分要看看)(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一部分要看看)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绶,②出生率低。③老静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计划生育的作用)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计划生育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什么?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6.我国的资源现状、危害分别是什么?
现状:(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危害: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会越来越小。
▲7.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环境问题的危害)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8.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出路是什么?)
(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2)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9.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度自然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的惩罚。
▲10.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4)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 护红线。(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1.我国民族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惜杂居
▲2.我国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政策?形成了什么新型的民族关系?)
▲(1)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基本政策: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3)新型民族关系(特点):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原因)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各民族的共同追求)
4.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5.国家是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 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3)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4)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6.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各族人民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4)积极拥护和宣传各种民族政策。
(5)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6)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为促进民族团结献计献策。
(7)努力学习,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
▲7.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措施、方法)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8.“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9.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国两制”的重要性)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2)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商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10.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统一。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3)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4)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11.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3)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4)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青少年能为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做些什么?
(1)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义务。
(2)自觉抵制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并敢于作斗争。
(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认真学习,掌握保卫国家的本领。
(4)积极拥护和宣传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意义)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方法)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8.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10.五个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1.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第二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1921--1949)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富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1949-1956-1978)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78---2102--2050)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新时代我国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新征)
(1)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4)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6)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2
感受创新
1.谈谈对创新的认识.(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的作用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2)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发展新引擎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靠创新。
(4)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6)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3
1.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2)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行业间的协调、地区间的协调、城乡间的协调。
(3)坚持绿色发展。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4)坚持开放发展。必须继续迈开步伐,敞开胸怀,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既要跟进和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又要谋求发挥更大作用,在国际发展进程中更多展示“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5)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同时,发展还要注重公平与正义,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为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
(6)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2.协调发展战略
(1)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
a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是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表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b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还很低,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受教育年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文化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很大。
(2)为什么重视“三农” 问题
a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解决“三农” 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b全面建成小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协调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c不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就走不好,更走不远。
(3)怎样协调城乡发展?(怎样让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a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分享,共同繁荣.b为解决“三农” 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c当前,我国正在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力度,坚决打基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体措施: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b实施多种惠农富农政策。
c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
d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e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4)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是什么?
a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b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
c实现全面建成小了社会的目标,从区域范围来讲最繁重、最艰巨任务在西部地区。
(5)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实施了什么战略?其内容有哪些?
a国家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b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6)为协调城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当代中国青年应怎样做?
胸怀理想,付诸行动,到农村去,到西部,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全面建成小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3.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战略
(1)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蕴含了哪些战略、国策和原则?
①创新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③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⑤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根本原则。
4.我国分配制度
(1)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作用:a我国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还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使切“蛋糕”的方法越来越公平、合理,过大的收入差距将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5.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先富带后富的过程,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更不是平均富裕。
财富的取得要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如果利用非法手段牟取财富,不仅危害他人和社会,最终也会害了自己。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4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2.改革
(1)改革原因(改革的必要性):a、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b、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2)改革的意义(重要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改革的作用: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对外开放也是改革。
(7)怎样对待改革?
a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b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3.对外开放
(1)原因:a、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b、从世界来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c、从国内看:我国虽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d、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作用: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
(5)怎么做?
国家:a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b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
青少年:a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竞争能力;d要善于学习,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4.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求同存异、最大公约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5.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1)原因:①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③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④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⑤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2)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兴国之要。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5
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经济体制改革: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全面深化改革:
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癌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改革创新精神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6.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腾飞):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国家强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人民富裕)
(4)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总之,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7.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8.改革开放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
第三篇:2018年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2018年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2.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我国过去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 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
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
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 恐怖活动。(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
到法律的制裁。(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 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 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
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1)从 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8.怎样实现中国梦?(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
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我与社会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p3★
看电视、上网查询;看报纸、听广播;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当志愿者;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2.参加这些社会活动对中学生有什么意义?p4★★
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p4-5★★★
(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3)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第二节
在社会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
2、社会化的含义:p7
★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社会化的意义?(个人成长与社会化的意义?)p7★★
①使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逐渐养成,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p8★★
①谦让、分享、帮助他人;②关心社会发展;③参加公益活动,例如:义务劳动、义务献血、爱心捐助等。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接纳。
②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
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社会?
①参与社会的过程中,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②我们只有积极参与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1、络的积极作用(网络的利)p10-13★★★
对个人:(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
①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对社会:(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网络的消极作用(网络的弊)p15-16★★★
弊: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网络问政”的意义p13★★
①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②
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③
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危害)p13★★★
①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②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③影响现实人际交往。
5、(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p14★★★
答:
①网络谣言损害国家形象和公信力
②污染了网络环境;
③扰乱了公共秩序
④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共利益。
⑤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p14★★★
国家:
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法律知识。
②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个人(青少年):
①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②发现网络谣言,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积极同违法行为做斗争
6.如何预防网络诈骗?
①
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
②
不在网络上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P17
(2)学会“信息节食”。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前面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P18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P18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5)传播网络正能量。
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P23
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P232、社会秩序的作用/意义?★★★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P23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P23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准则。P25
种类: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道德、纪律、法律等。P25
4.社会规则的作用?★★★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确定社会生活的条理和次序,使人们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P25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明确破坏秩序的处罚方式,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P25
第二框
遵守规则
1、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P27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规则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P282、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2、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P28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P293、如何维护规则?★★★
(1)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P30
(2)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P304、怎样改进规则?★★★
①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
②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P31
5.为什么要改进规则?p31★★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尊重他人
1,尊重的含义和基本表现?p32★
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基本表现: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重要性/作用/意义)p32-33★★★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3、如何尊重他人?p35-36★★★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热情帮助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
(4)学会欣赏他人。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第二框
以礼待人
1.礼的含义及表现?p37★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P37
2.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有哪些?(作用/重要性)p37-38★★★
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助力人们友好交往、团结友爱,从而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③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P39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方可反映高雅的气质。P40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细节、小事做起,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P40
第三框诚实守信
1.诚信的内涵?p41★★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P41
2.诚信的重要意义有哪些?(重要性/作用)
★★★
(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才能赢得信任,否则无法立身处世。P42
(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带来持久的效益。P43
(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增互信,促和谐;积累社会资本;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P43
3.如何践行诚信?(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树立诚信意识。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P43
(2)运用诚信智慧。当隐私与诚实发生冲突时,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又尊重他人的隐私。P44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P45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法律的规范作用?p46★★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p48★
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3、违法行为的种类?p48★★★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法律后果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责任
欠债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
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扰乱社会治安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法律法
刑事处罚
故意杀人
(2)
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危害大小,这三种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是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称为严重违法行为,也称犯罪。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不同点
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较小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触犯法律
刑法以外的法律
刑法
处罚
民事或行政制裁(较轻)
刑罚处罚(严厉)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造成危害,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联系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5、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
(2)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6、怎样做到遵守法律?★★★P51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第二框
违法犯罪
1、刑法的作用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P52
含义:它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P52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P53
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含义: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P54
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P54
(1)主刑:①管制②拘役(拘役:为刑罚处罚手段,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拘留:主要为行政处罚手段,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
③有期徒刑
④无期徒刑
⑤死刑
(2)附加刑
①罚金:(与罚款不同,罚款一般为行政处罚手段,罚金是刑罚处罚手段,罚金的数额通常要高于罚款。)
②剥夺政治权利
③没收财产
④驱逐出境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P55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P55
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P56
第三框
善用法律
1、我们维权的有力武器是什么?p57★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有哪些?p58★★★
(1)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
(3)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P593、诉讼的含义及地位是什么?P59
★★
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P594、我们为什么需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5、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犯罪?P61-62★★★
(1)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P62
第三单元
勇当社会责任
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P65
含义:责任是
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为什么角色不同就责任不同?(不同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P66
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子女,孝敬是父母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3.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P67
表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责任的表现。
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4他人为我们负责的意义?★P68-69
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承担着责任。有的人离我们很近,有的离我们很远;有的我们很熟悉,有的我们甚至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6.2
做负责任的人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是什么?★★★P71
代价: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2、如何学会作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P71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3.为什么说我承担我无悔?(如何对待不可推卸的责任?)P72
①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的自愿选择,但是我们任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②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4.自觉承担责任的意义?P72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
正因为有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5.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人?★★★
(1)
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对于我们可以选择的责任,就应该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应付的责任。
(3)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的自愿选择,但是我们任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4)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1、★★★为什么说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的作用)P75-77
(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利于形成良好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2、★★★怎样做到关爱他人?P78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要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关爱他人时,要保护好自我,不伤害到他人。
3、★★★为什么要服务社会?P81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境界不断提高。
4、★★★怎样做到服务社会?P83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5、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6、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要求: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7、青少年能参与哪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1)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
(2)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
1、对待祖国,我们应该有什么情感?P86
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2、★★国家利益的内涵及重要性?P87
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3、★★国家利益的内容、什么是国家的核心利益?P88
(1)内容: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2)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P89-90
(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5、★★中国梦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6、★★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P91
(1)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3)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用合法的方式有序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7、★★★怎样捍卫国家利益
P93
(1)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生命。
(3)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8、作为青少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捍卫国家利益?P93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1、★★★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作用、意义)P97
(1)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3)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2、为什么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98
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4、★★怎样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或问: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我们要重视哪些方面的安全?P99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十个重视)
5、★★我国需要构建怎样的国家安全体系?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6、为什么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只有人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
7、★★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国家安全?P101
(1)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2)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3)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4)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8、★★怎样维护国家安全?P100
(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9、★★★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P101
(1)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2)每个公民都要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
1、★★我国发展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1)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3)文化建设蓬勃生机。(4)科技创新成就斐然;(5)惠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保水平不断提高。(6)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7)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P1042、我国在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
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
3、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或为什么要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原因)?】
(1)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2)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4、★★怎样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P107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2)辛勤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5、★★为什么说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怎样正确认识不同的劳动岗位?)P108
(1)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6、★★实现中国梦,创造未来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怎样做?
答: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7、★★为什么实干创造未来?(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可以做什么?)
P109
(1)把中国梦变为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和汗水。
(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放出绚丽的光芒。
8.如何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绚丽光彩?
(青少年应如何创造未来?)
(1)要发扬实干精神。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2)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第五篇: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假日
1、用心过,有(收获)。
2、(学好)、玩好、休息好,我们过得很
(快乐),暑假收获真不少。
3、有(打算),不忙乱。
4、在(1949)
年(10)
月
(1)
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5、今年的10
月
日是第()
个国庆节。
6、(9)
月
(30)
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我们向为新中国献身的英雄们表达(崇敬)
与(怀念)
之情。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红旗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9、我们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
10、农历八月
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有(吃月
饼)、(赏月)、(点灯笼)、(期盼团圆)的习俗。中秋节这天,天上月
圆,人间团圆。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圆月
和月
饼象征着(团圆)。
11、农历九月
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
12、秋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13、夏天的礼物,是(烈日)
和(蝉鸣),夏天的礼物,是(雷雨)
和(彩虹)
。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暑假。
14、(天牛)
咬树皮,吃树叶,是害虫。
15、我们在(人民币)、(身份证)、(法院门口),(学校)、(体育馆)等可以看见国旗、国徽,当(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唱国歌。
16、升国旗了,我们应该(原地立正)
。下雨了,要把(国旗)
收起来。
17、古诗中有很多咏月
思亲的佳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
怀古》)
18、(农历九月
初九)
是中国的重阳节,也叫(“敬老节”),风俗有(赏菊)、(登高),美食有(重阳糕),因为中国古代把“九”
看做阳数,九月
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19、苗族有(赶秋节),有(荡秋千)、(唱歌跳舞)、(推选“秋老人”)的习俗。
20、藏族有(望果节),有(藏戏表演)、(射箭)
等活动。
21、怎么合理安排周末?
答:应该先做重要的事情。也要安排些室外活动。
23、我们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1)、我学会了一首很好听的歌。
(2)、我和妈妈一起看星空。
(3)、我们全家出去玩。
(4、)
我假期采集标本。
24、周末适合做哪些事情?
(1、)
我和朋友跳绳。
(2)、我陪爷爷聊聊天。
(3)
我自己看书。
(4)、我自己做航模。
(5)、我帮妈妈做家务。
(6)、我们全家去爬山。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
1、班级生活(快乐)
多。
2、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学习)、(劳动)、(玩耍)。
3、(团结有爱)的同学们。
4、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成了(好朋友)。
5、跳舞时要注意(团结协作)
哦!
6、除遵守《中小学生守则》
外,为了让班级生活更美好,我们还需要指定一些(规则)。
7、把
(约定)
做成文明棋。
8、把我们的“约定”做成文明棋,经常下一下,可以时刻提醒自己遵守(约定)。
9、下完文明棋,我发现守规则会(前进)
得更快。
10、今天我值日,要给大家做(榜样)。
11、(教室)
是我们的家,我们一起设计,让它变得更漂亮。
12、有问题,要(商量)
;求大同,存小异。我们共同(行动),让教室更(美丽)。
13、大家一起来
(动手)
。设计好了。我们分组(合作),一起行动起来吧。
14、要分工(配合)
好,效率才会高呢!
15、教室变得真漂亮!以后我们要定期(装扮)
它。
16、我们班制定的卫生规则。
(1)、要及时清理自己的抽屉。
(2)、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摆放整齐。
(3)、下课后主动整理课桌。
17、我们班级的生活。
(1)、一起秋游。
(2)、一起读书。
(3)、一起活动。
(4)、一起合影留恋。
18、怎样当好值日生?
(1)、今天我值日,我要给大家做榜样。
(2)、我要早点到校给大家开门。
(3)、我要打扫干净,让大家在教室里学习得更舒服。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
1、爱护
(公共)
财物——《中小学生守则》。
2、我也会把
(垃圾)
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3、《中小学生守则》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卫生)。
4、守
(规则),懂
(礼让)。
5、不排队,乱哄哄,不
(文明)
。很多人挤在一起,也容易发生(危险)。
6、排队有(间距),不要靠的太近。先来的排
(前面),后面的排
(后面)。
7、学习应该有
(安静)的环境。
8、学校中的公物有(电风扇)、(阅览室的图书)、(课桌椅)、(篮球场)
等。
9、用完厕所要(冲干净)。不能在墙上(乱画),把抹布(摆放整齐),给桌子套上桌布保护桌子。
10、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11、《中小学生守则》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卫生)。
12、(咳嗽和打喷嚏)
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嘴。把痰吐在纸巾里,然后扔进(垃圾桶)
。得了流行性感冒,应该回家休息,外出时要带(口罩)。
13、学期结束时,我的收获:
(1)、不在公共场所的墙上乱涂乱画。
(2)、不随地大小便。
(3)、不在地铁或公共车上吃东西。
(4)、离开公共场所,要把垃圾带走。
(5)、不随地吐痰。
14、生活中这些地方要排队,(发作业)、(进教室)、(上公交车)、(买车票)、(买早点)、(收银台付钱)、(上厕所)、(跳绳)、(盛饭)
等。
15、(图书馆)
保持安静,学习应该有安静的环境。(医院)
里要保持安静,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公交车)、(看电影)、(走在走廊)、(博物馆)
都要保持安静,以免打扰别人。
16、生活中总有写地方要排队,因为
(1)、不排队,乱哄哄,不文明。很多人挤在一起,也容易发生危险。
(2)、不排队,没秩序。
(3)、不排队,抢在先来的人前面,不公平。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1、在我心中,(家乡)
是最美的地方。
2、家乡的(物产)
多又多。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4、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竹笋)、(苹果)(煤)。
5、我最熟悉的身边人是(环卫工人)
。生活在他们身边,我觉得(他们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很辛苦)。
6、我家门前
(新事)
多。
7、(清明节),我们家改用鲜花祭拜祖先了。
8、家乡
(特色)
代代传。
9、我的家乡在(云南),有(滇池)、(石林)、(抚仙湖)
等美景。
10、傣家竹楼,他见到雨水顺着(狗毛)
向下流淌,便建出(坡形窝棚),从(凤凰)单脚独立的姿势得到启示,建造(竹楼)。
11、蒙古(马头琴),藏族(藏袍),傣族(竹筒饭)。
12、我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我希望河流(更清澈)。我希望道路(更平坦)。我希望交通(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