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转变观念总结(定稿)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10-1064973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4 15:33: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转变观念总结(定稿)

转变观念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增加自己技术能力的储备量,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学期,我一面努力自学,一面积极参与学校的远程教育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收获,现将本学期信息技术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转变了观念,为行动打造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们知道,不论学习什么,技术也好,知识也好,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能否转变思想观念,能否为行动打造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这学期,我继续从转变自己的思想做起,为了能够更快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我一方面订阅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如《电脑报》、《电脑迷》等。一方面主动地运用电脑,操作电脑,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也绝不放弃。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以一带五”活动。

“以一带五”活动,就是一名资源教师带领若干名非资源教师,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资源,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为了珍惜并有效利用这个机会,我积极参加每一次“以一带五”活动,认真聆听资源教师的讲解,细心领会资源教师的操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便主动向资源教师主动请教,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最大的效益。

三、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频率。正是从这一意义出发,我在平日的工作中,尽可能多地运用WORD,POWERPOINT,EXCEL,哪怕是打印一两道习题,一两篇心得体会,哪怕是制作几幅简单的幻灯片,哪怕是设计一份难度不大的表格。通过我的坚持,不但对OFFICE软件的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转眼又是一个新年,我想新年就应该有新的打算,新的行动。我会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多的、更新的收获。

第二篇:转变观念--总结

转变观念

丰富理念 坚定信念

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中心校工作总结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谈起教育教学改革,可以说是艰辛而又曲折的。如果没县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镇教师的不懈努力,也就没有蔡庄教育今天的成就。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坚毅果断的恒心和开拓创新的理念,今天的蔡庄教育也就难以收获到累累硕果。

一年来,我们跨越了:学校整合,师德建设,课堂改革三大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了尉氏县“综合督导先进单位”、“县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县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县举行的校园舞比赛中,我镇又分别获得了小学组第一名和中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利用“母亲节”、“教师节”在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30余场次;利用“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开展公益性活动,参与师生1200多人次;利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对师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元旦”、“六一”举行中小学文艺汇演和体育竞技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生活,又陶冶了学生情操。为扎实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师生的个性风采与精神风貌,我们于202_年12月3日举办了中小学国学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分诗画欣赏、诗词演颂两大部分展示。诗画欣赏部分由三大主题版块组成:一是书文诗画。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培养和彰显师生的创造能力。全镇中小学共创作诗配画100余幅;二是改创诗文。通过古诗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本次活动收集改创诗文170多首,评出了小诗圣、小诗仙、小诗王、小文人、小作家25人;三是佳诗欣赏。要求学生对所喜爱的诗词,把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活动共收到优秀作品200余件; 诗词演颂现场由三大主题版块:一是学生诗词朗诵。同学们情感丰富,诗情意境把握得当,句读明晰,抑扬顿挫;二是情景剧。根据古诗故事性、可表演性强的特点,学生们把诗词改编成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课本剧,再现古诗词意境,并展开丰富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情景剧表演作品6个,参赛学生40多人。三中演绎的《石壕吏》,情景演绎逼真、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古朴简明,被评为情景剧第一名。三是教师配乐诗朗诵。中小学参赛教师12人,他们以乐配诗的完美结合和自我的完美表现,诠释着教师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这次活动受到了局领导和全镇师生的一致好评。

下面就我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现状,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优化学校布局 合理配置资源。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散。我们针对生源少、设施旧、师资缺、管理散这一普遍存在的办学现象,从调整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入手,对全镇小学进行了体制改革和布局优化。把原来的28所小学整合为12个中心化小学。

优化布局,整合小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我们先后召开了动员会,分析会和评估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增强全镇党员,干部以及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镇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教育的副镇长亲自抓,中心校长具体抓。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分区包校,层层落实。为把此项改革做精,做细,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又分别召开了老干部、教师代表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镇企业家、群众代表恳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我们还充分利用板报专栏、张贴标语、广播动员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发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和参与意识,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发展,关注教育体制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顺利完成了教育体制改革,使学校整体结构形成了最佳布局,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出最大能效。全镇中小学形成了治学严谨、管理严格、纪律严明、领导勤政、教师勤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态势。这一走在全县最前列的重大举措,不仅扩大了学校规模,提升了学校品位,而且为实施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加强师德建设 树立良好形象。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范。我们以贯彻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全镇掀起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要求全镇教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真正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坚定信念。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准,努力提高工作绩效,在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是确定目标,进行“三德”教育。一讲社会公德,要求教师做到:关心他人、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乐于助人;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办事公道、以德修身。二讲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模范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评价学生;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坚持家访、廉洁从教。三讲家庭美德,要求教师做到:与家人和睦相处、与邻里团结互助、不参与有违师德的一切活动。

(二)、是建章立制,完善师德制度。一立学习制度。我们已经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长效管理机制。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采取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办法,不断对师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立培训制度。加强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感受师德的伟大魅力,形成高尚的师德风范。

(三)、立考核制度。把教师职业道德纳入年终考核范畴,并作为教师评先、晋升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在以人为本、以法治校、以德从教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教师“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作为”的淘汰机制。推出了一套“抓、促、强、树”教育管理新理念。三 立足课堂改革 深化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理清教改思路、探索课改模式、适应现代教育是我们进行课堂改革的基本原则。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带领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濮阳小学、康杰中学、新思维小学等进行观摩学习。多次聘请省市县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来我镇指导。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在我镇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全面展开。行动快的学校和班级初见成效。课堂教学改革已开花结果;行动较缓的学校和班级蓄而待发,课堂教学改革正在生根发芽。可以说,我镇全体教师在课改大潮中热情高涨、劲头十足。这种与时具进、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值得发扬广大的,这种精神是振兴我镇教育的基石。

如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在洋思、杜郎口、许衡中学模式之上的,并加以革新、丰富、完善、升华。虽然有些稚嫩,甚至有些变异,但是,单从课堂形式上来看已初具自主学习模式。激励性标语帖满了教室,学生誓言充斥了整个校园.....这些表象和形式与杜郎口如出一辙,无不相象。

然而,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树立起课改新理念,课改将会落于俗套、流于形式。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把握住课改精髓,课改将会形近而神远;如果我们不去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课改,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负效应。如果我们在课改中不渗透更多的教育思想,一味地照猫画虎,照本宣科,课改将会一蹴而就,缺乏生命力。这是我们中心校一班人最为担心的事情。为了使课改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中心校教研组借鉴洋思、杜朗口模式,渗透新思维教育思想,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与调研。最终确定了“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巩固提高、运用检能”新课堂教学模式。于202_年4月开始在刘庄小学、中心小学、鹿村小学进行课改实验。在课改实验中,要求教师务必做到“两个力求”、“四个必须”。“两个力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力求百花齐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百家争鸣。“四个必须”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建立在实用、高效、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易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必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必须有助于诱发学生把知识拓展到课本以外、延伸到生活之中,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效果。

“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巩固提高、运用检能” 新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之上,把本节课题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准确地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分配给每一个小组,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要想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全员动起来,贵在教师对每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变成让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和导学能力,做到厚积而薄发。知识的积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不断地学习、探究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把知识拓展到课本以外,延伸到生活之中。(三)、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获取更多知识与信息,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这是学生动起来后,中心校每个成员和课改教师们思考的又一焦点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发现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距甚远。许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无言。经过反复研究,大家逐渐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于是我们又提出了“要想师生互动,必须做好预习”的构想。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自主预习和指导预习。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内预习是升华,自主预习是基础、指导预习是升华。指导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自主预习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才能采用写诗、作词、课本剧、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如今,我们谈论的唯一话题就是“课改”;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就的“悟”;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把以前课堂上教师需要讲授的知识与信息,转化成目标明确的问题,交给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去创新,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们改变了一种说法就是“这节课你教得怎么样?”转化为“这节课你导得怎么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的课改才刚刚起步,就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与厚爱,得到了县教研室的关注与肯定,我们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脚下的课改之路更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转变观念、丰富理念、坚定信念,把教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为争创尉氏一流而努力奋斗!

202_年 1月 28日

第三篇:转变观念文档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浅谈信息时代教师的转变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千千万万老师们长久以来传播知识的工具。而今,电脑、投影开始占据这块传统的领地。当信息的力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基础教育的校园里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讲台上的老师还在选择板书还是ppt文件中犹疑,台下的孩子们却早已是视觉的一代。在电脑游戏、网上冲浪、即时通讯工具里迅速成长起来的学生,坐在那里能听讲,站起身就能给老师修电脑。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面对这样一个信息汹涌的社会,这样一群无所不知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从来没有这么急迫过,这么犹疑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该如何转变才能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教”。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教育环境中,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相应地,教师将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设计者、促进者和组织者。1.1 教师作为信息咨询者

随着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的增多,师生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找到他所需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用于完成作业和探究活动。面对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学生需要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需要知道从哪里学、怎样学,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的探索与整理,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1.2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套确定的、标准化的信息体系和符合标准的能力要求,教师的责任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伴随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进行有效学习,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课程开发的任务将落到教师身上。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利用相关的工具软件编写教案,制作课件,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3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体系建构者

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1.4 教师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

在信息化时代巨大的挑战下,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将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提供的互相合作的广泛支持。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联网时进行讨论)或离线讨论组(通过电子邮件参与讨论)来进行合作,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交换观点,共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2.教师的观念和态度的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我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这些都是不对的。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开学时,看了这个学期的安排表中有“农远资源的应用竞赛课”很多老师就开始着急了。后来听了几位老师的电教示范课后,大家都觉得用多媒体上课课堂效率高多了。现在每周六上午我们学校都会对全校教师进行电脑培训,大家都很认真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3.教师教学任务的转变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得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能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信息时代的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4.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素养 4.1 教师要有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具有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4.2 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而不只是教案、文本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技术,而且更要知道什么时候、怎样有效地将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善于将常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统计和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幻灯演示软件等)、多种网络的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网络新闻组、文件传输等)用到所进行的各项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4.3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注重整合实践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个人发展;同时,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案例知识,并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了使整合更有效,教师还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反思自己的整合实践,努力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只有通过建立在行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才能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在行动中不断对个体的教学进行改革、改进和进步。这样,上课才不是执行教案或演示课件,而是对教案和课件的再创造;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课件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不是把学生的学当作一种对教的配合,而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真正主体和教学过程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我们教师要重新学习,不断学习,这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生存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实践的勇气,与教育的信息化相随共舞。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第四篇: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办学实力――省公司“三新”大讨论学习心得

来源:党办时间:202_年12月11日18:40

责任编辑:mxg 票数:15等级:点击:718

兰州电力学校党委书记孙 爱

学校是实施党的教育目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创建和发展有特色的电力职业学校,培养和造就合格有特长的电力建设人才,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是电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心声,更是实现省电力公司创建“一强三优” 现代电力公司,实施“三抓一创”工作思路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开展“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活动中,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为抓手,提出了奋斗目标,这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手段,提高队伍素质,拓展办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发展能力,服务于省电力公司和电力事业,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一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提高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师德水平和能力素质

教职工队伍的师德水平和能力素质,构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师德和能力建设摆在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统一,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提高政治素质,通过学习和实践,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先锋,爱岗敬业的榜样,遵章守纪的标兵,改革创新的闯将,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

二是提高思想素质,要加强党性教育和锻炼,每个干部都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实际行动上做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当官为民,为官清正。

三是提高业务能力素质.主要是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提高自律素质建立能力实现机制,促进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的充分发挥

坚持以能选人,搭建能力实现的平台。以“能”作为识别,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切实做到能者有位、能者有为。

一是坚持能、岗相适,要依据各自优势、特长,选配最有利于其能力发挥的岗位,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能。

二是做到适时使用。把握好人才的最佳使用期,实现人才使用效能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使用干部

时,注意把握人才的成长规律,切实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把那些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重要岗位上来。

三是实施有效激励,激发能力实现的内在动力。完善激励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实行目标激励、职位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感情激励,让每一位员工能满怀激情地创业。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牢记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是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创造业绩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惧怕困难,不因循守旧,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保持和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做到教书育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当前,教育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职业教育本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顺应历史前进的足迹,学校就必须做到:

1、转变教育观念

一是树立市场的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在办学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受教育者选择学校,风险性也更大,这就要求学校要抓好自身硬件和软件建设,经常性的了解电力企业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洞悉国家宏观人事政策对人力资源的导向,及时研究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资源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对策,真正实现为学生(员)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

二是树立发展的观念。“发展才是硬道理”,学校要发展,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求发展、办学规模上求发展,尤其要在教学体系、专业设置、师资结构等方面求发展。

三是树立效益的观念。现代教育应该是一种经营教育,企业经营的好坏,是根据利润的多少来定,学校经营的好坏,是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来看,教学质量在现代教育观念中也是一种效益。

四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育进行新的认知。如传统教育是一次性学历教育,而现代教育则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不断进行再学习、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学校应该是在人才培养和服务方面发挥多种功能的开放性的学校。

五是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应该是整体性、民主性,灵活多样性相结合。终身教育在培养人们的职业素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人们参与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主导,更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全面科学合理的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人才结构性短缺和人员总体过剩的关系。需要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整体优化,采取进修、培训等措施,把人员过剩的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

二是当前工作任务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在圆满完成好当前任务的前提下,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好必要的人才储备。

三是师资队伍的整体要求与职工个体实际的关系。根据学校规模、专业设置、职工培训的需要,在考虑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时,还要兼顾职工个体实际;一方面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经过个人努力可以达到,从而实现学校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的“双赢”目的。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激励机制:榜样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培养激励等。

二是竞争机制:定岗、聘职、评优、晋升等。

三是约束机制: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做到规模化、日常化。

四是评价机制:要进行业绩评价,按照或借鉴ISO10015标准模式进行科学评价。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如:职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要重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信息交流。加强教研组建设

3、教学内容必须更新。我们将根据电力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课程要求、就业市场信息及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如,我们可以按照公司提出的同业对标要求,将行业标准转换为课程内容,以满足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还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修改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侧重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学手段必须转变。要从开掘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出发,重视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电力职业技术教育要体现职业与技术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授课者,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今后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挥校园网,电子教学、课件作用,采用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电化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5、提高创新能力。在电力企业技术发展呈深度化、复杂化特征的今天,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也是教师保证常教常新的前提。为了使教学更贴近现场实际,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中,我们要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工作与电力企业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密切联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从而实现“教学计划与企业要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三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做到管理育人。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才,要让学生成才,就必须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用纪律的约束,让学生真正懂得社会公德和国家法纪法规的作用,为其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学生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地管理模式,对学生在校期间有效地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在管理上,学校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学生在自我服务、寻求生存能力方面的锻炼,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施展自己的场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创新和开拓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等,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企业用人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增加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组织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多方位培养自身能力。还将依托学生兴趣小组、职业技能鉴定所、艺术团、图书馆等组织和场所,为学生培养技能、拓展能力提供空间,构架平台,真正使学生成为电力事业的有用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还将走出校门,与高校联合,与企业联合,建设更加强劲的校园文化。

四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提出了学校为公司服务,校领导为师生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行政后勤人员为教学服务“四个服务”的思想,这是学校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今后,我们将通过高质量的优质服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生活中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人际间的亲情,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第五篇:关于转变观念的个人总结

关于转变观念的个人总结

近两年,课改工作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使教师在实验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中心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我校已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新课改的教师出课率飞速增长,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

数学教研组长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次中心校教师开课,老师们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与专家对话,交流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工作。本学期,我校派出新增教师参加市上的讲课的大赛,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阿不都拉乡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巧鱼 202_-6-18

转变观念总结(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