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创新展示课达标感悟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10-903868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8 22:09: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创新展示课达标感悟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整合学习创新展示课感悟

初一年级

缪月

为期几周的创新展示课拉下帷幕了。此次的创新展示各位老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团队的优势,完成了一节又一节的优秀课例。本次我上的是《穆桂英挂帅》与《花木兰》的整合课程。下面就上课前的导学案创编,教学设计,以及课程活动进行一一阐述。

一、导学案创编: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诗》被列入七年级人教版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根据形式和机构,我们依旧选择课外的一篇推荐文本《穆桂英挂帅》作为本次的整合篇目。两篇课文的主人公都是巾帼英雄。在形式上也可以进行对比。两人身上都具有同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精神。都是从古代女子脱下女儿装,穿上军装,为国出征的感人事迹。对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联系这样的教学实际,我把花木兰与穆桂英这两个人物联系起来了。关于此单元是家国情怀的,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名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国家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基于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背景下,按照课标要求: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建明郎、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我设置了以下的学习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两遍,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花木兰、穆桂英等人身上的优秀品格,用颁奖词或诗歌等方式对“巾帼英雄”表达你的赞颂之情。

根据语文的核心素养要求,我设置了以下的一个的大情景: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初一年级准备举行“巾帼英雄”评选活动,参选人物有武则天、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等人,经过初一八班严格海选,参选人物花木兰、穆桂英脱颖而出。针对以上的一个大环境,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分别设置了三个小任务:1.推荐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巾帼英雄”有关的文字,可以是选文中的内容,也可以是其它内容。读完后,与同学分享你的感悟。2.活动要求每位推荐人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巾帼英雄”的人物事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花木兰、穆桂英等人身上的优秀品格。3.千百年来。花木兰、穆桂英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学完这首《木兰诗》、《穆桂英挂帅》,请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你心目中的“花木兰”与“穆桂英”,并附上150字左右的颁奖词。

二、课堂设计:

对于整节课的把握程度来看,首先最关键的是课前导入部分。关于花木兰和穆桂英来说,这两位人物,对于前者来说,更家喻户晓。而穆桂英知道的孩子可能较少一些。由于这个原因,我选择在上课前,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作为导入。关于花木兰我选的是带有范读的花木兰动画片。而关于穆桂英,我则是找了影视作品中挂帅的节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也能带动刺激他们的感官。

课中,关于花木兰部分,在课后,也安排了一场关于《木兰诗》情境再现表演。由他们自导自演。这部分的安排是建立在学生们对课文完全熟知并且能够完全背诵的情况下设置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带动他们的舞台表演欲。纵观语文课本,很多金典篇目都是可以用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高中苏教版必修一中的《鸿门宴》和必修二中《林黛玉进贾府》都可以把故事搬上舞台。让学生们尽情演绎。同时也可以把文章的内容细致地过一遍。从课上学生们的反应上来看,效果的确达到了我当初的预想,很多学生参与度极高。本节课根据导学案设计,最精彩的部分算是绘上你心目中的花木兰和穆桂英,并为他们附上150字左右的颁奖词。这部分设计也完全涵盖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涉及到了。这一题的设置也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当然在这节创新展示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其中上课的疑惑的地方。如何在一节课里既涉及到文本核心知识,又不脱离实际为学生们量身制作导学案。其中也很迷茫,把课堂交还学生,但是却失去了课堂最本真的环节,怎么样帮助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如果把基础类文言知识全部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消化巩固的话,虽然能提升小组合作交流能力,但是依旧达不到重点句式,重点词语教师点评突出效果。所以对于《木兰诗》这一首经典文章而言,其中出现很多修辞手法,如互文、对偶、复沓、顶真、排比这样的修辞学生们不一定印象深刻,导致即使下一篇古文出现,学生不一定能发现,这也失去了基础知识学习的意义。

三、优缺点分析:

对于本节课,从导学案设计到课堂设计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就假期整合和一发三纲结合的内容进一步进行阐释。

1.在假期整合中,董小玉教授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我受益匪浅。对于语文学科素养有了重新的认识。其中导学案设计,我也充分参照董小玉教授的指导。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活动的设计要紧紧扣住文本内容,不要让活动空洞而缺乏语文味。对于这次导学案设计,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首先,在课堂导入部分,应该结合两篇课文的共同主题而重新选择一个导入背景。这样课文的主题会更加鲜明地突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不是很大。对于之前的大情景,设置的也有些小瑕疵。比如,对于年级举行的我心目中英雄活动中,其中穿插了武则天、樊梨花、穆桂英和花木兰,这样范围太局限。把孩子的目光局限古代人物的选拔上,这里不应该进行局限,应该让他们眼光放得更远些。比如,可以穿插现当代人物,如网坛新秀李娜、杨澜等一些优秀女性人物…这样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利用古代与现代的女性人物进行强烈对比。让学生们进行总结,分析对比,提炼出古代女性的顽强拼搏精神。

2.对于课中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环节连接不紧密,如其中一个问题的抛出,我心中所期望的答案,学生们可能只理会一二点,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设计好问题。在课前的调研没有做好。

3.课前基础知识的把握上没有抓住重点。这也是需要我不断地发现,不断总结。对于有些知识,学生早已掌握可以一带而过,甚至可以略过。而对于本节课重点知识,我们则需要不断地归类,以最完整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不能就此略过,这样起不好重点强调作用。优点:

1.本节课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们画出心目中的花木兰,并附上150字左右的颁奖词。这个环节的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其中有一小组展示的是一半军装,一半女儿装的花木兰,看起来非常新奇独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他们心目中的花木兰既有穿上军装时的英姿煞爽,也有脱下女儿装的倾世容颜。

2.对于语文课的内容,如果其中活动环节不设置好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生们不认真听,甚至容易走神。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之处是让木兰诗搬上舞台,这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文章内容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本次创新展示课,从导学案设计到教学设计,充分研究了语文核心素养,认真贯彻十二字方针。在以后的课堂上还需要不断改进,认真学习集团的一法三纲,不断进取,砥砺前行。

第二篇:语文创新展示课总结

为期两周的语文创新展示课活动结束了,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各位语文老师在精心准备创新展示课的过程中,增强了个人专业能力;通过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收获良多;通过答辩,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明确的认知及定位。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也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因此,语文对于老师以及学生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次创新展示课活动中,语文组全面实施大单元整体学习,各位老师在大单元的指导下各展学科研究水平,为老师们呈现了有深度有内涵的高质量课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目标明确,注重整合学习目标是课堂的方向标,也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引领;整合文本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次创新展示课活动中,各位老师学习目标制定的有水平、有梯度、有层次,同时课堂上高效运用了整合文本。本次创新展示课主要分为了新课和纠错反思总结提升课两种课型。王玲老师本次选择的单元是“美的历程”,本单元整合了《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三篇文章,文章或有理想美、或有景色美、或有工艺美,王玲老师的课堂在大单元的引领下巧妙设计情境——小石潭五A级风景区,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跟着“导游”地步伐走近文本,去欣赏小石潭的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依据“认知内化、实践生成、迁移提升”的十二字方针,第一条目标是:大声诵读《小石潭记》,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这个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知识,整体把握作者写作的内容。接着: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从动静、正侧面描写、修辞等方面赏析石潭景物之美。这是学生主要探究的问题,也是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的体现。

二、深入研究,提升课堂

在《锤炼人格 全力成长》中赵校长的“十观七论”给予了各位老师的课堂很大的引领。的确是,天地间万事万物一切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物都是课程。基于对271价值观的内化,在本次创新展示课的语文课堂上明显的感觉出各位老师真正的研究课程,使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格。张利萍老师在学习“美的历程”单元时整合了刘禹锡和苏轼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时更加简单。周月老师上的是纠错反思总结提升课,她首次尝试运用了学生自我提升卡,引导学生自主反思错题原因,总结出检测题中疑难问题的答题思路,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满满,将单元检测的意义提升到最大化。

三、大胆创新,形式多样

说到语文课,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本次创新展示课活动中,老师大胆创新,形式多样的为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的别样风采,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语文课上的精彩纷呈。夏楠、张焕蓉老师在“小人物,大情怀”专题中分别设计了“××,我想对你说”和点赞区投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眼前一亮。初二《平凡的世界》整本书指导---“想说爱你不容易”,从爱情的角度去探究《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观,因为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探究过程中真正的从原著中总结出爱情的特质,联系实际现实,孩子们的观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精彩的课堂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增长了课堂的经验,同时在本次活动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共同分析,不断改进:

一、部分教师引导过多

在课堂的提升环节,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环节往往老师给予的提示和引导过多,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二、课堂时间把握不到位

由于在自主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对时间把握不到位,导致课堂最后时间紧张,特别是较为碎片化的课堂,存在最后进行不完的现象和问题。

创新展示课在答辩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总结自己课堂的优缺点,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明确的认识和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语文学科的各位老师的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锻炼,相信我们语文学科会越来越好。

上下求索不止步,年轻的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敢停歇,结合上半学期的收获和不足,下半学期,我们再接再励。

1.课堂:加大教研会商力度和课堂调研力度,创新展示课形成教学案例,并继续开展六轮磨课,继续打磨课堂,寻找课堂创新点并进行表彰。

2.课程:继续深入研究整合课程文本,打通六年课程整合体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价值意义体系。继续研究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与指导。

3.阅读:用好整本书阅读手册,力求每本书都有至少一节阅读指导课。

4.个人专业发展:鼓励更多的老师主动成长,写下自己的教学育人故事。

5.常规:继续保持认真的态度。

每一次的创新展示课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为期六周的创新展示课,在昨天的答辩活动中进入了尾声。创新展示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创新的结束,更是给我们的课堂创新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希望我们最美峡实语文人能够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引领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第三篇:创新展示课的总结

创新展示课的收获

高一二部语文组

范芳婷

十月深秋,高一级部又开展了一轮新的教学课堂展示课。展示课是对平时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经过这次检验和这一段时间对各位老师创新展示课的观摩学习,我又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

第一、对课文的把握上要深入透彻。本次展示课我准备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个模块的一篇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真正开始准备这节课,我才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确还不够丰厚,有很多重点字词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白,比如“觉而醒”的“觉”念阳平“jue”,因为“觉”发这个音的时候就有“睡醒”的意思,很符合文中意义。这个隐含的知识,一定要真正用心去准备的时候才会发现,才能深入掌握,也只有把知识全面深刻地掌握了,才能真正对教学有信心,使学生学得充实、深刻。

第二、对课堂的模式要深入理解。对课堂流程的把握是课堂进展顺利的基本要求,一定要对“271”的意义深入领会,对它的模式烂熟于心。“重心回归”、“超市学习”、“质疑表达”三大环节缺一不可,这三个环节的意义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能力是比知识的收获更重要的事情,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学好知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会思考、有想法、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尤其对高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在这个成长的关键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循“271”模式,将育人立意置于最前,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第三、尤其注重培训的重要性。“271”模式的顺利实践,与培训的程度密切相关。因为很多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这种模式,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会有很多迷茫困惑,加上自觉性还不够高,就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率不高等后果,所以培训必不可少。提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强调课堂的意义和学习方法,然后在重点培训学科班长和学科小组长,让他们提高责任意识,组织好课堂,引领好组员,相互督促,及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全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本次展示课过后,我也积极请教各位听课老师,对自己教学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流程之间的过渡、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不够娴熟等问题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在日后的课堂上一定会做出改进。展示课对我们的进步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积累经验,反思不足,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第四篇:展示课感悟王建红

“展示课”心得体会

王建红

202_年11月28日,我参加了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讲课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马连平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等数学活动中学会了知识。

2、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讲课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情境图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三个教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六年级的林丽老师的古语导课和一年级梁艳英老师的身体导课以及五年级李春玲老师的结合生活实际导课。

3、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4、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五篇:达标课小结

营造良好氛围

构建和谐课堂

十一节达标课,从总体上看教学都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做到讲练结合,师生互动,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练习设计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逐层推进的特点。十一节课中除了有两节课没有渗透学生养成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外,其他几节都恰到好处。但存在不足:

1、有六节课有一个共性的缺点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这节课,老师在讲搭配知识之前,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搭配,或小组内动手先做一做,让学生汇报做法后老师再来小结,比老师直接把搭配的方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死记硬背好。

2、这十一节课由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培养创新精神方面没有得到体现。

思考: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大都是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自己正确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且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去点评哪些观点值得肯定、哪些观点尚有争议,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大胆发表见解的同学并且对学生认识上的观点误区给予更正。

二、讲究语言艺术,营造和谐氛围

一篇课文要把它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让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关键就在于教师的语言。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分析每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确定一种适合的语言情调。

比如在沈毅梅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语言要清新明快、舒缓而优美,教学语言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以表现秋天的美丽画面和喜爱赞美之情。课堂里学生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沉醉于明媚的秋天中,那种舒畅和谐的氛围令人终生难忘。生动的讲述,也要辅以恰到好处的身体语言,这样就会产生极佳的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风趣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述学习情境、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学生以身心的愉悦。在轻松的欢笑声中,课堂气氛就会更加和谐。可以这样说,教学幽默是一名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三、善于创设情境,形成开放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高明的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情境体验,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全身心活动的情境,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动情朗读,动脑思索,用心去感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注意力集中、情感积极参与的催化剂。例如谷秋香老师在教《童话故事的编写》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看见蚂蚁和庞大的大象,您会想到什么呢?发挥你的想像,向大家描述一下。这样大家就会一扫过去课堂的沉闷,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活跃起来,大大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四、注重赏识教育,实施成功激励

有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说话声音很轻,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胆怯、内向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朗读课文是消除学生胆怯心理、培养积极发言的好时机。有的学生放不开,声音很轻,教师应鼓励他声音大一些,再大一些,直到他能声音洪亮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要不断地鼓励他,有进步就说好,给他掌声,特别是读得不太好的时候,教师的一个大拇指,一个夸奖的动作和眼神,都能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力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才是深入有效的。

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赞美犹如阳光,能带给人欢乐、鼓励和信心。一句句“你回答得太好了”、“我相信你能行”等赞扬和激励性的话,都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创新展示课达标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