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为博客一族
成为博客一族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科布尔
进入新的教学改革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慢慢由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在这个转变中,把博客当作学生成长的电子档案袋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国外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把博客用于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协作,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汇报,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学生社团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合作交流空间。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容易地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了解教师的观点和教育思想,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把一些不便当面表达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对于其他类似的学生也有启发作用。
没有博客之前,有些老师也曾参与一些网上的教育话题探讨,大至教育理念,小对教学个案,但时间长了就发现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观点很分散。虽然参与一些争论能开阔视野,但距离自己的专业教学越来越远,而且无法与同行分享自己在教学上的心得体会。建了博客后,这些问题很轻松就得到了解决。目前,博客正成为一个教师交流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的平台,而教师写博客也逐渐成为“将教育延伸到网络”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坚持博客写作就是一种积累,是自我过滤、自我反思、自我发现的过程,它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老师们不要小看自己写下的一切,这会成为一股力量,会对历史产生自己的影响。目前,一些教育出版社也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教师博客圈,正计划推出优秀博客个人专著,每年5-10本。博客让教师能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倾情教育,关注教学。很多教师在同一个天地里,以专业发展为指向,以志同道合为准则,自发形成相对稳定的圈子。他们在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更多地注重教学案例的积累和实践后的反思,他们共同探讨甚至争论的也是 专业的问题。很多优秀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外出听课回来,赶紧写下感想和收获写到博客与大家分享;课堂上有什么点滴体会,赶紧三言两语记在课本上,空余的时间整理一直,写到博客上;教研活动意犹未尽,把自己的想法继续写下来,备课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学中遇到难题,及时提出来,写到博客上。
教师要提高能力,就要经常性地与同行们进行教学研讨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高。担这些交流仅仅依靠日常的接触是很难完美实现的。我们总有精力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但博客日志没有这些限制,它们可以分享,可以交流,可以记录下课堂实录,可以向家长、学生传递信息,延伸课堂,可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作为情感交流,沟通的渠道。
向周围的人学习
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师。——爱默生
囿于自己的所学。教师所知永远只是沧海一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有从师的美德,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积小善为为大善,积小能为大能。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只以学校的教师“唯上”,而忽视了生活中的老师。
教师,肩负着引导人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应该比其他任何人群都更关注自身的成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与时俱进的成长,没有素质的提高,我们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学习是人们实现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向别人学习又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向他人学习,那人们自身的成长就会像缺少某种维他命一样缺少营养。向周围人学习,这个“周围”很广,很多人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周围”具体化,提高针对性,以提升学习的效率。
教师向周围人学习首先要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如徐特立、陶行知、吴玉章等。虽然他们远离我们的生活,但他们的精神、理念却一直在我们身边。熟读他们的著作,了解他们的生平,研究他们的思想将对我们的进步大有裨益。
其次,我们还要向当代的优秀教师学习。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如我们报熟悉的于漪、魏书生等等。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再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的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营养。教师不是万能的,所学知识肯定也是有限的。可是学生不同。每届的学生都在发展变化,况且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好,各有所长。如果都能够以孔为先例,把自己当作学生,虚心向相互交流最多的学生请教,那真是教学相长的至高境界了。作为教师,每天要与多少青春学子一同徜徉于求学之径啊,如果能不耻下问,真诚而谦虚地向学生学习,不仅是对自己学识的充实,也是对学生学风的一种熏陶。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较,而是一句切实的写照了。
最后,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只要他是优秀的,我们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学习。这种学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是人品道德的学习,精神毅力的学习,为人处世的学习„„
不管是向谁学习,最重要的一点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意义。
第二篇:成为有车一族的感受
成为有车一族的感受
家庭轿车:这几年中国最大的消费热点之一,已成为众人生活品质提高的体现,但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仍然是一个奢侈的消费品,因为,在购车的“巨款”和附加的证件税费之外(还好不要交养路费了),有车生活中抛不开甩不掉的一大笔成本支出会让人感觉压力很大。
可是每年当逢年过节,需要回家走走(老婆家在益阳,自己家在南托),出外游玩等等时候,我们总是很郁闷去坐外面的车,因此不管负担再重,对于很爱车的我,父母亲老婆终究还是拗不过,只要自己能承受得了,他们也不再多说什么,同意了我买车。买什么车的问题上我们商量了很久,老婆说要买就要10万左右的,儿子也是这个意思,我几个朋友都买的别克凯越,我也一直关注凯越,价格也可以接受,最后决定就凯凯了。
5月11号,我和俩朋友(他们已经先买了)先到星沙4S店去砍价,结果没有达到理想的价格,再到朋友买车的地方中南汽车城去问,最后价格谈到84000元送雷朋的膜,直接交定金。说好过几天提车,结果下午就打来电话,说明天可以提车,激动啊。5月12号,一个好日子,也是我和老婆结婚纪念日,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提车,外面下着雨,朋友开车到家里接我们去,看到车后,就大致试试车,围着车转了一圈,主要是看油漆有没有损伤,搞定,要老婆交钱(老婆是财务老总)
有人说,打的不如买车,是因为打的虽然省了不少钱,节约了生活成本,但打的和有私家车的生活相比,完全是两码事,区别度就像恋爱跟结婚一样大。打的节约了物质成本,却超支了精神成本和心理成本,得到的精神享受和心理享受也一定比拥有私家车低。
坐公交车也有个要命的问题,就是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的时候,因为太多车靠站,那些废气扑脸而来,相当难受。不等车还不知道原来我们对环境危害那么大。还有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上面,公交车是中国唯一可以超载的车。我想,这种种感受,就是有车和没车对生活质量的改变吧。
现在都是电动车,说是快捷,但是不可以遮风挡雨,每每天气不好,就只能望车兴叹,曾经认为电动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最终的结果是把身体跑出了问题,如风湿病,头疼什么什么的。而且骑电动车危险越来越来大。
有了车之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变了。
比如不怕刮风下雨,不怕路程远近,不怕时间错过等等。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开车从路上走过,透过滴雨的玻璃看到路边等车的焦急的人群,心里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优越感。想想曾经自己在大街上淋着雨等车的时候总会愤愤地想着:“如果哪天我有车了。。。”到了寒冬,当别人徒步走进办公室,一层一层脱掉身上笨重的大衣时,自己却一身优雅轻松地从暖暖的车里出来,那种感觉也是蛮好的。
有车之后,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每每觉着开着一部车走南闯北是件很惬意很有满足感的事情。有车之后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很大改变。
没车之人指的“方便的地方”一般指去繁华的市区,而有车之人的“方便”是指交通的方便和停车的方便,尽管那个地方在郊区。没车之人出门考虑距离,有车之人出门考虑的是时间——如果走一条路可以开得更快,多走几公里是无所谓的。没车之人的居住地点尽量选择市区,有车之人买房子多数考虑环境…… 有私家车的最大特点,可能还是随时随地随意。
有车和没车的确有极大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愿意付出不小的代价去买表面看来和坐的士没什么区别的私家车的原因。有车之人都会认同一个感受:开惯车之后,一旦没车,就浑身不自在,感觉到生活完全是两种滋味。人真是一种贪图安逸的动物。有私家车的好感觉背后是对车的经济支出。
在中国,养一部车子是一个大的支出项目。这很多是因为中国的用车环境比较差,人为造成的。高速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很多地方在马路边划一条线请个保安就向你收钱。向房地产商买了房子之后,除了交昂贵的管理费外,还要交昂贵的停车费。各种各样的保险也是用车的一庞大支出。再就是油费问题,现在普遍用车人很头疼的问题,资源如此紧张之中,油费在不断的上涨,也是我们这群工薪阶层的有车一族面临的最大问题。好在我的车用的是93#。
不管怎么说,有车总还是没车好,生活就在于不断的要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只要供得不那么辛苦,那就应该让自己更加舒适。或许我的想法就是人们常说的享乐观吧。
有车一族最为担心的就是交通安全,其实在我看来对于安全怎么要求都不过分,或许这和我多年的驾驶有关系,驾驶员安全第一,对安全的看法可能会正确一点。安全重在自身,怎么要求都不过分,毕竟再怎么要求,目的只是在于对驾驶员及车上的乘车人的安全着想,别人是不相关的,所以,行车重在安全。交通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最近不断的听说交通事故增多,其实大部分的原因在于行车者自身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有车一族一定要转变对安全的看法,安全在于自身的意识要提高,要保障自身安全首要提高认识,安全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
有车的生活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虽然有着些苦涩,有些压力,但是总归无伤大雅,能承受得了,我爱我的车,也爱有车的生活。有车的感觉真好。
第三篇:博客成为简历亮点
有人说21世纪是网络时代,是web2.0的时代,那么作为web2.0的代表产物——博客就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如今博客已经走上了简历,随着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逐渐进入旺季,不少学生把自己的博客地址写进了求职简历,以期引起招聘单位的注意。
博客代表个人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记录身边的点滴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既然能够成为人生的亮点,那绝对有理由成为简历的亮点,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博客做的很有特点,很个性,充分展示了自己,然后再简历上清楚的写上自己博客的地址,这样可以向招聘公司更全面地展示自己。
很多名人也是通过博客以普通人的身份与广大fans交流,徐静蕾的博客每天的点击量就有几百万,这就说明博客不仅是宣传自己的媒体,更是展示自己的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还有,中华英才网的“海外实习营”活动,也要在12月底为进入复试的720名大学生开通自己的博客,让他们能够在博客上全面展示自己的创意才华、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Blog内容中,个人照片、创意实习求职信、创意海外实习计划书为必选项,这也将成为网友评价的主要对象,甚至是决赛阶段的评委打分的参考依据。
所以,博客走进简历根本不是什么抖露自己隐私的坏事情,相反,博客简历还能在众多的简历中吸引招聘主管的眼球,为自己的求职之路锦上添花。
第四篇:低头一族经典诗歌
写给当下因手机而殁于青春的童娃们,亦为之祭。
——题记
当下,科技
日新月异
手机上网用户达到十之其六
人机对话多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
每天打开手机
目睹新闻
不得不让我们痛心疾首
一个个小小的生命
就因为低头玩手机,在瞬间青春就殁了
孩儿们,你们的生命
受之父母,人生尚未开始
青春还没有绽放
不要把社会的阴暗放大
不要把厌世厌学的情绪,装满大脑
我知道,智能手机
从一核,双核
已经发展到四核、八核
手机虽小,足可
当成一台小小的电脑
功能无所不及
聊天、通话、购物、游戏、视频......如同电脑,一样也没有少
玩的项目多了
读书学习,锻炼身体的时间少了
中华民族的未来啊
到了反省的时刻
我们应该怎样将童娃们引向正道
重视国学,四德为先
恢复家训,扫除网络暴力与轻生的干扰
珍惜生命
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
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
人生的路很漫长,放下手机
专心求学,别把智能玩具当作你救命的稻草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历代千古名言,正如知识就是力量
可改变自己,也可改变世界
有了学富五车的德智
在当今,你的人生,才可独领风骚
第五篇:打工一族感受
打工一员·感受
09年春节放假的16天时间,大多时候呆在电脑面前勤练功,翻新技术,偶尔出去走走,这才发现地区的不同,而一些现状也有差异······
1、走在大街上:广州番禺年青人居90%以上比例,老人极少见,倒是小孩偶尔会见到。家乡倒是反过来的了,家乡的乡镇过年赶集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2、漫步公园:共同的表现是父母带儿童去游玩的人群,老年人打牌喝茶娱乐的人群,陪残疾人一同来休息的人群,谈恋爱的伴侣等等类型的人群都有;不同之处只在于几类人群的数量比例而也,我在广州所走过的几家公园里,看到的是谈恋爱的伴侣和成群结队的年青人居多;
3、逛逛服装专卖店:在同等品质下广州番禺的太便宜,家乡的好贵啊!
4、欣赏服装打扮:番禺地区大众打扮俭约随意休闲,相比之下,这才感觉泸州城内人是多么的会讲究穿衣戴帽啊——阳光燕燕不喜欢家乡的那种浪费,这点应该学习一下节约精神,从着衣开始,我们一生可以省下不少的银子哦,呵呵!
5、天天饮食:广州菜清淡而不油腻,随便一家广州人开的小店子都有几种又香又纯又有营养的汤品供选择,价格还不太贵,相比之下,四川菜就显得油腻而麻辣啦,汤的区别一嗅一品相去甚远啦。
6、享受早餐:早茶是广州的一大特色,凡是大酒店的营业餐饮,从早晨6点左右就有精美便宜的早餐供应,去迟了找坐位都困难又困难。点一壶茶,边食精美的点心粥品等,边烧水饮茶,边谈生意或闲聊,一个上午很快的就到12点啦。此时我会想起乾隆皇帝献茶的典故,这个典故还是校长收藏到文档里的教案资料——享受广州的早茶,一定要了解这个典故,才更加的感谢生活......7、品味书店:在这儿,我特别思念泸州书店的文化气息与人们对书的情有独钟。广州番禺最大的新华书店只略小于百招牌文轩书店,只是没有文轩书店的椅子。阳光燕燕真怀念几年前在胜蓝电脑学校学习的那一年和在人民银行上班的那两年时间的中午——每个中午都可以到文轩书店的椅子上赏书休息,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还可以乘凉,真舒服。记得在网上看“雪静”的《旗袍》小说一书,网上只有一半,正为剩下的另一半悬念难受时,急去文轩书店里找到了她,真是意外又愉快,这书让我喜欢上了南京,重新对作为中国女人的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从泸州三家大书店,我曾免费享受了几年技术、美术、蔬菜、养生保健、美容护肤、愉快人生、管理等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带来的知识营养,想想自己一步一步的成长,除了同事、领导、朋友们的帮助外,还有就是泸州书店了,由此很感谢“文轩”、“开明”、“自强”多家书店老板为泸州人做出的贡献。
8、浅谈文凭:在泸州,每每参加聚会时,都能发现十个中青年人中就有几个是大专以上学历,一点不奇怪泸州人招聘一个门市员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而在这儿,经历经验才是验证一个人能力的场所,招聘单位对于文凭的重视远远赶不上对于经验、技术、学习力、总结等等能力的要求。曾经有个流传在老乡之间的故事,记录下来想想:泸州某知名律师到广州来办事,到法院见相关领导时拿出律师证说“您好,这是我的证件......”,对方看都不看证件地说“大街上五元钱一个很方便买到的,有什么就直说吧,用嘴巴讲出来!”——也许这是以前,现在金融危机后的广州,还会是这样吗?如果一个人又有文凭,又有技术,又有管理协调能力,不是更好吗?
9、人才市场:泸州应聘人员到各大人才市场去参加大型招聘会,只需要付3毛一张简历表就可以了,而在广州则需要交10元进门费;在不是大型招聘会的时候,泸州是免费登记在线,而广州则是需要交不下100元的职介费或者说10元一条信息费。前几年广州就在闹工慌,而现实呢?
.........此生,无论在何时何处何地,我们打工一族都应该好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应对时事环境。
本文作者:阳光燕燕。
“阳光”:心态阳光、身体阳光、形为阳光、收入阳光······
加油吧!——五千年文化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