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跨文化差异谈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
从跨文化差异谈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
[内容摘要]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融合,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交流的背景下,我国多次在国际社会中提到和谐社会,国际梦等观点。这是我国关于文化交流时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原则和解决办法。本文将以电影《刮痧》为案例,以中美文化差异为典型,来从不同角度介绍中美文化,并通过文化产生的背景,文化传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跨文化差异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文化差异 冲突 刮痧
前言:《刮痧》故事发生在一个在美国圣路易斯生活的华人家庭,当丹尼斯肚子受凉引发肚子疼时,刚刚到美国的爷爷利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技艺治疗好了孙子丹尼斯的病。但是在刮痧这种技术并不被美国人认可,并被误认为是老人虐待丹尼斯,然后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结局是误会解决,老人和孩子的得到了合理的对待。
1.《刮痧》中西方文化差异
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要由表及里,从现象看本质。从跨文化差异来看《刮痧》中西方文化冲突也必须要遵循这条路线。表层文化一般包括:当地的建筑的建筑风格,生活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可以接触到的生活艺术,以及当地采用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深层文化一般包括,当地群体的价值观,认识观,行为方式。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解释跨文化差异在电影中的冲突。
1.1 《刮痧》中西方文化差异—表层文化差异
表层文化包括当地的建筑的建筑风格,生活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可以接触到的生活艺术,以及当地采用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电影《刮痧》中,主人翁徐大同在表面上来看,已经是一个融入美国社会的华人了。因为,徐大同拥有美国定居的绿卡,有一份获得同事认可和老板赏识的工作,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完全按照西方的行为方式生活,牛奶奶酪和披萨。但是,因为老父亲的刮痧而带来了美国社会对徐大同的一系列不信任而导致工作和人脉都失去。这种电影的故事情节深刻反映出,徐大同虽然在表面文化中已经被公众认可,但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特别是文化方面仍然没有融入当地的社会,同时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2 《刮痧》中西方文化差异—深层文化差异
深层文化一般包括,当地群体的价值观,认识观,行为方式。其中价值观是最明显和最核心的事物。价值观是一种由当地文化,当地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公共形成的一种观念。它是引发不同文化冲突的根本所在。一种文化有着固有的排斥文化特点,要么被同化要么同化进入的文化 1.2.1美国文化很有代表性,反映着西方主流文化的特点。美国文化强调自我,强调个性,这与西方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西方主流文化注重社会契约,注重法律和理性的制约,但是由于过于强调个人,也有自由化的倾向。中国文化也是目前的东亚文化的核心,主要强调人与人直接的关系要重人交往,重伦理和感情,但是由于太强调人与人直接的关系,造成了法律观念淡薄的趋势。这里本文将从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来解释电影中不同文化的冲突。
1.2.2 价值观中的处事观。一是,美国文化重视法律,喜欢按照法律证据来解释出现的问题。在法庭上,由于徐大同打孩子不能被西方人接受,所以被取消了监护权;因为孩子身上有刮痕,所以老父亲被诉讼,这与《北京遇到西雅图》中,女孩手写一个help而造成陪同她去的一个女孩被逮捕是一个原理。这些都是西方主流的观点,重视现实中的证据,忽视伦理亲情。二是,中国文化重视人情味,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是情的有可原的。同时剧中也反映出中西方在医疗上的差异,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体是一个系统。西医认为哪有问题,问题就应该出在哪。
1.2.3价值观中的家庭观。一是,在中国,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我国讲究以孝为顺,讲究孝敬老人,回报老人的养育之恩。所以,片中的许大同为了孝敬而接来了父亲,为了去警察局接回父亲而把儿子独自放在家里面。儿女们在自己眼里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有着养育之恩和爱护之意,打儿子是出于对儿女的爱,这在国内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在美国,打孩子是犯法的,不管是打自己的儿子还是别人的儿子,这是侵犯人权的表现。这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许大同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1.2.4价值观中的朋友观。中国虽然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在实际中,中国人看重的是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扶持,救助于危难之间。在平时,要经常交往,情感维系,在危难时要挺身而出,救苦救难。所以在片中,许大同对昆拉的出庭指控怒不可斥,非常恼怒,认为昆拉不够朋友。但是,在美国,人们更加乐意将朋友和其他社会义务与责任区分开,只按照事实说话,不喜欢考虑其他因素。所以片中的昆拉也很迷惑,自己只是按照实情说的,并没有故意伤害许大同的意思。中西方这种朋友观念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出来,当然随着社会进步,文化交流,西方也渐渐有中方的“人情味”。
2.中西方历史文化产生渊源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情理之中但却非常意外的情景,这与导演故意所为有关,也在真实层面上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一方文化总是要求令一方文化服从自己的规则和条件,并根据自己的规则和条件来理解令一方文化的行为从而做出合乎自己文化习惯的判断。但是,这种预判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造成误解。这是因为不同文化的历史产生渊源不一样。本文将从两个重要方面来阐述中美文化历史渊源
2.1 哲学方面。哲学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己逐渐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想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主张的是理性文化。从14世纪开始,西方开始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三大运动。这三大运动都主张人文主义,讲究人的天性,所以,西方理性思维特别的浓厚。西方医学也建立在理性思维上,认为哪里有病就是哪里有问题,就应该医治哪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因果循环。中医也建立在这个哲学的基础上,认为人体是一个系统,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可能是不同地方出现问题引起的,所以中医才能一个药方对应一个病症,不认可万能药物。在片中,刮痧这种技巧在许大同和很多观众眼里,是在普通不过的治疗办法,生病爷爷给孙辈治病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西方人眼里,背部有痕迹是因为老父亲虐待而至,打儿子是不合乎情理的。
2.2 意识方面。这里的不是政治上的形态意识,而是大众普遍认可和形成的统一的意识,这种意识有着民族性。中国人讲究:“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整体价值实现才是真正的实现,所以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理想,通常都与家庭和国家有关,对于国家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常认为是必须要承担的。美国人讲究个人,个人主义十分浓厚,讲究天性、个性和自然,个性独立不讲究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所以美国自由化趋势非常明显,无政府主义也比较多,人们大多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偏见来挑选。虽然,片中导演安排了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中美文化交流中,意识方面造成的误解非常的多,很多问题都不是可以得到圆满结局的。
3.从电影《刮痧》中看文化冲突解决办法。
不同文化之间通常都存在着差异,如何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解决不同文化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在文化冲突时,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理解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本文将过片中情节来说明一下可能的解决办法。3.1 解决文化冲突有效办法一:协商。不同文化交流时,一方文化想要彻底泯灭一方文化从而扩大自己影响范围是不可取的。应该采取协商的手段。以中美文化为例,中美文化交流时应该多协商,多沟通,少自以为是,少回避。在片中,许大同一个非常美好的家庭因为一个简单的刮痧而濒临破散,许大同面对这种冲突没有选择回避,退让,妥协,而是经过多方协商,解释来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文化没有优劣,存在即必要。我们应该从结局中看出,文化差异造成冲突时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不同文化都在走向和解和融合,不同文化共同点还是非常多的,在关乎人本质本性上,文化差异不是问题。
3.2解决文化冲突有效办法二:实践。在片中,昆拉最后去一家中医诊所,体现了中医特有的魅力,并被中医博大精深而吸引。昆拉是典型的美国文化的代表,对中国文化开始表现不理解甚至排斥,但是后来亲身体验到中医魅力以后,理解了许大同和其父亲的行为并为他们做辩护,说服美国相关的部门对徐大同及其父亲撤销指控。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实践是解决文化冲突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身处文化交流大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必不可免,但文化的碰撞其实是一种好事,只要冲突才有解决办法,才有进步。文化的不断的冲突才能促进不同文化的大发展。
3.3日常解决文化冲突有效办法三:学习不同文化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不同文化的交流最终靠的是语言的交流。学习当地文化的语言,才能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才能体会到当地的生活习俗和生活习惯,只有建议在语言共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交流,才能更好的避免因为不同文化造成的误解。片中的许大同一家只是冲突的一个小小的方面,通过观看本片,可以对如果解决文化冲突做出更深刻的探讨。
结束语:电影《刮痧》以一个很小的角度诠释了不同文化交流时从开始冲突到最后的交流的过程,故事虽小但是很真实一语道名了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现状。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合到一起。虽然不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但是文化本身没有优劣之分,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文化应该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虽然冲突不断,但是通过共同努力,可以营造和谐世界,美丽世界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陈俊森.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 社,202_.
[3]何云波.跨越文化之墙一当代世界文化与比较文学[M).湖南:湖 南教育出版社,202_.
[4]辜正坤.北大讲座(第一辑)[M).jE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 [5]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二篇: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电影《刮痧》是一部典型的揭示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文化矛盾的影片,它将这种文化差异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该影片主角许大同来美国8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但随后降临的意外事件却使许大同从梦中惊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接连不断的灾难噩梦般的降临。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问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也就在所难免了。
文化,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人和集体在其生存过程中将其所获知识、经验、信仰、态度、意义、阶级、宗教、时代观念、生存角色、空间关系、世界观、物质观及价值观世代沉淀和传承的产物。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隐藏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隐藏得较深、外表上“难以察知”的那一部分文化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文化古老而悠久,美国则显得更加现代,因此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显现得更加突出与鲜明。本文以电影《刮痧》为切入点,来阐述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以揭示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藏部分。
一、影片中的文化差异 1.医学领域的认知差异
刮痧是故事发生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是很常见的一种疗法,也确实可以治愈一些常见病。但在美国,这种疗法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
2.思维方式差异 在电影中,许大同与控方律师就刮痧是不是虐待这一问题进行的辩论,将中西方人民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得淋漓尽致。思维方式隶属于文化范畴,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一切领域。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就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3.人际关系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基础。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中国人重视传统的父子君臣、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见地位平等。
不只是在亲情方面,在有情方面,中国人喜欢强调“义”字。“义”就是朋友间的仗义、义气,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而美国人则更注重事实,朋友与事实之间,事实更重要。
4.法律观念差异
美国是法治国家的代表,其法律体系非常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很强。中国人则讲究中庸之道,走进法院是别无他法时的选择。在影片中,大同与昆林在关于听证会的问题上就产生了分歧。也是由于不了解美国法律细节,不懂得如何为自己辩护,大同的第一次听证会以失败告终。
5.道德价值观差异
在电影中,法庭上有一场关于孙悟空的辩论,让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在中国人眼中,孙悟空代表着正义,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德。而在美国人看来,孙悟空的行为是典型的野蛮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法 1.影片中的解决方法
整部影片实际上就是一种中美的跨文化交流。影片最后,尽管因为文化上的不理解,大同几乎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但是没有人选择放弃。大同不顾危险爬管道去见儿子、老父亲从国内寄来关于刮痧的专业书籍、昆林去唐人街亲自感受刮痧、听证会成员们不断反思法律的合理性,这些都说明在种种磨难之后,人们尝试着去感受彼此的文化差异,去经历它、了解它,从而去缩短它。
2.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法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并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与美国有着各自特殊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法律观念。人们在交往中总是习惯于用自身的文化标准去衡量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差异引发文化冲突,这样矛盾与伤害就在所难免。因为有文化差异,才造成了文化冲突。有了这些冲突,也就预示着最终的融合,冲突只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刮痧》就是这样一部鲜明地阐释了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冲突,同时也强调了矛盾的可跨越性和可解决性的影片。文化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家间文化误解的扭曲和夸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集,并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努力。
第三篇:通过电影《喜宴》谈跨文化冲突及解决之道
通过电影《喜宴》谈跨文化冲突及其解决之道
文管202_级 12140051004 陈骏
摘要: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一体化的格局不断加快。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层面的跨文化交流合作都不断增加,同样的跨文化层面的冲突也不断的出现和被关注,对于跨文化冲突的认识探究,对于当代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李安导演富有代表性的以跨文化冲突为主题的电影《喜宴》着手,探讨关于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及解决之道。
关键词:喜宴
跨文化冲突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文化差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文化要素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长的人们的交流过程之中。李安的《喜宴》电影以一个现代中国特殊家庭为背景,通过代表中国传统保守的文化的父亲一辈人,和代表崇尚西方自由解放的儿子一辈人的文化冲突阐述了自己关于现当代中外跨文化交流的思考。故事的缘由在于伟同的父母亲因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迫切希望儿子伟同能够早日结婚生子,而伟同在接触西方文化感染下却崇尚个人的自由、解放、幸福,甚至有了自己的同性恋男友赛门。伟同最终在父母催逼之下与房客女子葳葳假装结婚,却因醉酒动情而假戏真做,居然还有了爱情的结晶。故事到此伟同、葳葳、赛门陷入了感情的危机和矛盾之中,最终在相互的交流理解之下达成了共识,故事以三人共同生活的戏剧性妥协性结局告终。伟同的父亲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虽然经常保持沉默,但一直洞悉全情并推动一切,与伟同所代表的的西方文化进行无声的对抗,最终虽然妥协但仍然达到了基本的目的——让高家能够传宗接代下去。在这部影片之中,书法、旗袍、彩礼尤其结婚喜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而同性恋、教堂婚礼、葳葳和伟同对个人幸福自由的追求则体现了西方的现代文化,在眼花缭乱的生活轻喜剧背后,是两种不同时空的文化背景的冲突。由这部影片为基点,足以引发我们对于跨文化冲突原因的思考以及对其解决之道的探索。1.跨文化冲突原因 1.1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
文化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单指精神财富,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物质存在决定。世界各个地区的物质存在都不同,因此文化显然也各异。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通过社会新闻等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显然也由此可以明白社会各地的文化是不同的。对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分析比较,荷兰文化学专家霍夫斯坦特提出了四维的国家文化模型。为了阐述国家文化,霍夫斯坦特运用了基本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主要强调下列因素: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男性主义/女性主义。权力距离是指在社会或组织中缺乏权利的成员对不公平的权利分配所接受的程度, 它考虑的是文化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种文化中的成员对不确定性或不了解的情景感觉到威胁的程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指每个人是否将自己视为独一无二的, 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否主要依据自己的成就、地位以及其他特征。男性主义/女性主义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占主流的价值观是男性通常所拥有的自信、金钱、武断、强烈的成就欲还是女性通常所拥有的对弱者的关注、恭谨、谨慎以及注重生活质量等。通过霍氏的四维文化比较理论,我们显然可以认识到以上四个方面是各个国家地区文化差异表现的主要基础方面,而由以上四个因素我们可以推测各地区人们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就比如日本的男性主义、女性主义指标中,显然男性化大,生活中充满了大男子主义的体现,不管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又比如东亚地区自古儒家的大团体宗法格局的集体主义和西方历史悠久的个人主义的巨大差异。除了以上霍氏提出的四个基本比较方面外,文化差异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由中国和西方为例。1.1.1思维方式
西方的思维倾向于逻辑分析,重在理性表达和思考,做事讲究条理性,而中国的倾向直观整体性,有笼统和模糊性。我认为这和两地区的自古哲学传统是分不开的,西方重系统理性的论述,东方重本心体悟和情感的沟通体会。1.1.2行为规范
中国自古重视礼的规范,提倡忠孝节义的种种儒家行为规范,有着比较严格的等级宗法制的礼仪要求,而西方讲究的是自由平等开放的个人主义。中国对上级长辈要很尊敬客气,西方显得平等简单很多。很多细节的礼仪规范也很不同,比如西方的亲吻见面礼对东方文化就是很难接受的。1.1.3价值取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法制国家,家族传统在个人生活中有重大地位,比如影片中的伟国父亲对于传宗接代的看重正是基于此,由于大家族的传统又形成比较浓厚的集体主义观点,家国天下的情怀在每个人心中情根深种。同时推崇的是一种委婉迂回、谦虚客气的表达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会经常让习惯直接表达的西方人士困惑。1.2认知方式上的差异问题 1.2.1无视忽略客观上的文化差异
这是一种在跨文化交流上最基础的错误,由于忽略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简单判断,不过这也是经常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错误。1.2.2缺少文化差异的足够认识
这种问题应该是我们最经常犯的错误,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对其他文化的了解认识,信息掌握的不够导致。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积极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差异所在,获取足够的认识。1.2.3盲目自大的观念
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证明了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观念的完全失败,这种文化自恋、盲目自大的观念很大部分是由于井底之蛙般的缺乏对其他文化认识了解导致的。1.3世界一体化格局的加快
自从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从帆船到轮船,从马车到火车,从飞机到宇宙飞船卫星,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不同地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世界一体化的格局正在不断加快,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交流的时间频率大为增加。这也是跨文化交流冲突出现的客观原因之一。2.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式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先施于人。
这两句话我觉得分别代表着中西方关于人际交往的极大智慧所在的表现,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人际交往中很大的矛盾就在于为了自己想得到的去牺牲别人的利益,也就是损人来利己,这样就会激起他人的不满。“己之所欲,先施于人。”是圣经里的智慧,告诉我们想要别人怎么对待我们,就要先怎么样去对待别人。两句名言都强调了一种他人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人类道德品质的精髓所在。2.2跨文化理念和能力的培养
2.2.1建立文化全球化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世界文化富有多样性。“文化全球化, 简单来说,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 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拓宽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思维空间, 有助于人们从全球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多样性的文化交际行为, 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共同的文化建构。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多元文化并存、互渗和互补格局的形成, 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将多元文化放在平等的地位予以考察;凸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将对文化的研究和对人类实践的研究结合起来, 从而发现跨文化交际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建立文化全球化的理念,正是要求我们将文化全球化的认识牢记并实践,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平等的交流沟通,互相促进发展。
2.2.2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优良品质和能力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其优良个人品质和能力带来的人格魅力,拥有优秀的品质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克服个人的思维定式和偏见。
每个人在生活中随着知识经历的丰富发展会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事物独特的认识,个人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固执的坚持自己的个人认识会导致人际交流之中的困难和矛盾,这也是造成跨文化交流的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克服个人的思维定式和偏见对于平等宽容的交流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动沟通,勇于认错,具有积极主动性。
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很大程度是由于信息了解的不够或者面子等问题造成的,而解决这样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主动的去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在认识自己的错误时要勇于认错,坦诚相待。
三、平和的心态
平和的心态是在人际交流中不骄不躁,耐心的沟通,对于他人的问题富有宽容性。在交往中最容易引起愤怒等情绪的就是缺乏耐心的交流,甚至笑话别人的错误。而实际上这样并不会有任何好处,孔子说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交流需要一个既定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喜宴》电影中父亲明知伟国三人之间的关系但仍然保持沉默,最终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妥协的目的。假如一开始就摊牌勃然大怒的话有可能反而造成伟国的逆反心理,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破坏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列示:
1.辛燕.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电影文学》202_年版第三期106-107页
2.阮平.跨文化合作中的冲突及解决之道.《希望月报(上半月)》202_年8期 3.贾宁.跨文化交际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新视角》202_年第一期127 4.成瑾.试论跨文化冲突以及解决方案.《兰州学刊》202_年第六期144
第四篇: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摘要:《刮痧》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 片中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通过用Goffman 的面子定义和Stella Ting-Toomey 的面子协商理论分析了影片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并进一步分析了因对面子观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和文化隔阂, 希望能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面子观;面子-协商理论;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文化相对主义
1.引言
于202_年上映的电影《刮痧》曾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受到了业内外人士广泛地好评,这部电影选择了当下华人关注度较高的移民文化主题来展开故事。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活的情景,由此引发了众多学者对跨文化主体的讨论。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方面,影片中展现出来的家庭、中医、法律、人权、思维和文化身份等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各个方面被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文以Goffman的面子定义和Stella Ting-Toomey的面子协商理论文指导,对中西价值观在面子这一层面做深刻透彻的分析,展现中西文化差异冲突与中西文化融合的波折。
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对来自中国的移民夫妻许大同,简宁还有他们几岁大的儿子丹尼斯,一家人在美国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大同的父亲从北京来到美国看望儿孙,一次丹尼斯腹痛,爷爷用刮痧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他进行了治疗,结果丹尼斯因为意外跌伤被送往医院,医生掀开丹尼斯的衣服发现他的后背有刮痧留下的痕迹,由此认定丹尼斯受到了虐待,于是上报了儿童福利局。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大同承担了“罪名”,夫妇俩也被带上了法庭。虽然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驳回上诉,但是最终还是未能找到医学权威证明丹尼斯背部的这道划痕是中国传统中医疗法刮痧留下的痕迹,最后无奈只得与妻子分居,以确保丹尼斯身边还有一位亲人陪伴。大同自此失去了工作、家人和朋友,老父亲也伤心地离开返回了北京。这本是一个历经了千辛万苦才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华人移民家庭,如今却变得支离破碎,他们的美国也因此终了。圣诞之夜,大同思子心切,门卫却不让进,他只好顺着门外的水管爬向十楼的家,结果警车呼啸而过,大同险些坠落。幸好老父亲
第 1 页 临走前将真相告诉了大同的上司昆兰,昆兰亲自试过刮痧后,与法官一起来到大同家宣布解除禁令。
电影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司法纠纷,实际上通过这场纠纷充分透视出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而在片中大同跟昆兰提及的面子问题是电影表现的众多文化冲突中最突出的一笔,令笔者印象深刻。
颁奖会上,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保罗发生了口角,丹尼斯打了保罗。大同随即要求丹尼斯当着大家的面向保罗道歉,丹尼斯很固执地拒绝了,大同就用手打了丹尼斯的头,这一行为便为大同丧失对丹尼斯的抚养权埋下了伏笔。后来因刮痧事件大同在法庭上受审时,昆兰一方面力证大同很优秀,但同时又承认了大同在颁奖会上确实打了丹尼斯的事实,这也就成了大同“性格暴虐”的有力证据。大同因此迁怒昆兰,(“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但你却在法庭出卖我”),并拒绝再与昆兰共事(“志不同不相为谋”)。而昆兰表示自己不能在法庭上撒谎,大同当时也确实不该打丹尼斯(“我只相信事实,你不该打丹尼斯”)。大同十分气愤,质问昆兰:“我为什么打他?嗯?我自己的儿子?我打他还不是为了给你面子!那是给你面子!知道吗?”昆兰不解,委屈,生气地回答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儿子那怎么是在给我面子呢?”在电影的这个部分,中西方的面子观差异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中西方对于面子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被生动和形象地反映出来。
2.中西方的面子理论
什么是面子呢 ? 最早从学术角度系统探讨面子的学者是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他认为, 面子就是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展示的一种外在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包含两个方面 : 第一 ,“自我形象”是他人眼中的“我“;第二,这个“我”是可以操控的[ 4]。也就是说 ,面子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一个人有没有面子, 取决于其他人怎样看待他 ,和他觉得其他人会怎样看待自己。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自己如何做面子给其他人看。另一位著名学者、美国心理学家 Stella Tingnegotiation theory)。她认为 ,面子是一个关于在公众中建立自我形象的隐喻,是“个体期望他人予以其自我社会价值认同的一种需求感”。她结合 Edward Hall 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提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
第 2 页 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低语境文化(如西方文化)追求的是消极面子 ,高语境文化(如东方文化)追求的是积极面子。
低语境文化(如西方文化)中追求的消极面子 , 包括 face-restoration(挽回面子)和 face-saving(留面低语境文化(如西方文化)中追求的消极面子 , 包括 face-restoration(挽回面子)和 face-saving(留面子)[ 3 ] 115assertion(要面子)和 face-giving(给面子)[ 3 ] 116。“要面子”表示面子有极高的价值 ,意味着被群体接纳、包容和保护。所以, 我们常说“死要面子活受罪”。202_ 年央视春晚小品《实诚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给面子”是鼓励、支持并满足人们对被包容、被接纳、被承认的需求。两者都强调人们依赖社会对其社会地位、声誉的认同和社会对其需求的认可, 不包含“消极面子”的元素。
第 3 页 3.影片中的面子观分析
对面子的追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同时又贴有典型的文化标签,不同的文化 背景对“面子”具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是否有面子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刮痧》中的大同是一个怀揣着美国梦的华人,渴望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同曾经获得过美国电脑游戏设计大奖,激动地说过“我爱美国,这就是我的美国梦”。在丹尼斯与保罗发生冲突的那一刻,我们能发现他并没有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美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比大同自己想象的还要深得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5000多年的华夏历史,202_多年一直处于封建社会。在社会生产中,农业是中国稳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得人们依山傍水结伴而居,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沿岸是人口的密集集居地。家庭与家族血缘成为了人们集群居住的基础,因此“人和”得以被高度的强调。受这种模式的影响, 在之后的历史中, 大多数的中国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变动仍然不太频繁, 比较容易形成较为固定的邻里、朋友、亲戚等社交圈子。
“人和”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人为人自谦、礼让, 较多顾念他人的感受。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特别注重与他人建立融洽关系, 以便在社会群体中赢得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维持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冲突和维护家庭、群体和组织的完整性, 人们十分在意自己与他人的面子。母文化即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面子的理解对大同影响至深,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而, 在大同看来,丹尼斯打保罗的行为, 破坏了他与上司昆兰的融洽关系, 不仅没给昆兰面子, 也让自己丢了面子。它极大地损害了昆兰的面子(中国人的积极面子)。而自己如果对此不加以纠正,就似乎是间接地表示自己并不在乎昆兰对自己的欣赏以及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 破坏了他们之间原有的和谐, 伤害了昆兰对自己的关心、照顾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情感。中国人之所以讲求面子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文化传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异,接收不平等的权利分配。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中,人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关系网里面, 而且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都是平等的。因此,在大同看来,他的儿子丹尼斯对上司昆兰的儿子保罗的这一打, 威胁了传统中国语境文化中这种垂直型下对上的面子交流, 触犯了“以下犯上“的大忌, 挑战了昆兰的权威。如果想要恢复之前的
第 4 页 友好关系与和谐, 大同必须马上做出处理, 对这一被破坏的行为进行及时补救, 重新恢复昆兰的面子, 以减轻对昆兰面子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 大同很自然地做出了中国人通常都会采取的补救方式。由于高语境文化(如东方文化)中的人们对面子的要求标准更高, 他们通常会选择能够最大化支持面子的策略。所以, 大同首先要求丹尼斯当众向保罗道歉, 企图通过道歉来弥补昆兰的面子。但是作为在美国文化的土壤下出生成长的丹尼斯, 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要求, 便果断拒绝了。在第一策略未行的情况下, 大同采取了另一补救措施。他扬起了手, 重重地打在了丹尼斯的脸上。大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告诉大家, 昆兰是他的上司,这样做是为了给昆兰面子。可是大同没有想到, 在中国可能威胁对方的积极面子的行为在美国也许根本就构不成威胁。因为西方社会“面子”的内涵比中国要小得多。他们倾向于把人和事分开, 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 双方可能公开对抗, 唇枪舌剑, 但事后仍然可以是朋友。所以, 在昆兰看来, 孩子之间的打闹根本就不是什么事,根本不存在对自己面子的威胁。他对大同打丹尼斯感到震惊, 因为在西方人看来, 打孩子是父母亲不体面的行为, 是违法的, 因为它侵犯了孩子的人身权利和长幼平等的信条, 伤害了孩子的消极面子。因此, 他对大同表示不能与自己继续做朋友感到懊恼, 对大同拒绝与自己共事表示不解, 相反, 他认为即使做不成朋友也可做同事, 自然更是难解“打自己的儿子就是给别人尊重、给别人面子”的中国逻辑。这种通过贬低自身来抬高别人的行为, 在中国人看来是给别人面子, 在西方人看来却是十分可笑和不可理喻的。在气急败坏的情形下, 昆兰憋屈的回驳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儿子怎么能是在给我面子呢?”
幸好电影中的昆兰是一个乐意采用文化相对主义(该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 简单讲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的人。当朋友大同对他斥责和疏远之后, 他只身来到了唐人街, 亲自尝试了刮痧, 体验了“穿着别人的鞋走路”的感受, 以自身的经历向法官证明大同的清白, 使得大同在圣诞之夜能与家人相拥团聚。在这大团圆的结局里, 也给观众留下了复杂的心情和思考的空间
4.结语
面子,以语言为载体,体现了特定的文化价值,是一种社会现象。因起源和
第 5 页 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中西文化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层面的因素是我们理解其本质特征的关键,是我们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可能引起误解与冲突的着力点。此外, 影片的完美结局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跨文化交流中,随着文化冲突的逐渐升级, 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文化融合或整合。在电影《刮痧》里, 许大同这一代移民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最初是很难被美国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然而, 随着中西交流的发生, 中国文化逐渐地被美国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这种“许大同们”所特有的“新移民文化”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的融合, 体现了文化的开放度和包容度, 是文化交流的新产物。
参考文献
[1] 李麟.乔琰.东方人与西方人——— 各国国民性格管窥[ M].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1999 :34.[2] 林语堂.林语堂散文集[ M].香港: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1954 :95.[3] 陈雪飞.跨文化交流论[ 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2_.第 6 页
第五篇:跨文化冲突原因及表现形式
1、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原因
跨国公司文化冲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引发企业内员工的心理或行动上的排斥、斗争或对抗。由于不同的文化形态拥有不一致的价值观或行为模式,当不同的文化存在于同一个组织内,而组织却要求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时,文化冲突便会产生。由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消失的,这为跨国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跨国公司内文化冲突的形式各异,引发冲突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引发文化冲突的各种要素往往会交织在一起,从而造成冲突加剧,使得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难度增加。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1国家、民族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文化拥有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其延续性、独特性以及非物质性的特点,所以导致每个民族间的语言、性格、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都不同。而每个国家都有与自己国家政体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国家、民族间的差异,很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1.2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重要性意义的评价和看法。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由于人的言行举止是受到其所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影响,不同的人生活背景和环境不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家庭以及周围环境会潜移默化向个人灌输本民族的价值取向、传统观念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一般来说,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价值观的差异是各种因素中最难以消除、最根深蒂固的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冲突给予跨国公司管理者很大的挑战。1.3 行为规范差异
行为规范的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也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网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2、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跨国公司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2.1 员工之间的跨文化冲突
跨国公司员工多元化是指跨国公司的职员的构成在国籍、性别、种族、年龄等方面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教育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极易导致冲突的发生。跨国企业内的员工之间由于语言沟通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妨碍了他们在工作中知识的顺利交换,从而导致很大的文化冲突。例如,日本民族很喜欢使用“Yes”,如果说“No”容易在日本人心中造成一种无能的印象,同时这也是非常不礼貌的。所以这导致了他们在讨论谈判的时候,无论能否办到的工作都会频繁的点头说“Yes”,从而使得合作者对他们的真实意图不了解,给交流带来麻烦。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所导致的员工生活、工作上的行为习惯也会导致成员之间合作增加阻碍。另外,跨国企业中某些员工常常具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且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其他文化,难以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比如跨国企业内某一方员工一直流露出的对自己本民族的盲目自大、在态度和行为上不尊敬其他员工,这回导致员工间关系陷入僵局影响工作效率。
2.2 管理方式的跨文化冲突
跨国公司由于各个分公司所在的地域、民族、企业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或者公司内部管理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会导致管理者之间的管理方式、决策模式以及经营理念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和冲突。
2.2.1 经营理念的跨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者在经营目标、时间取向、价值观、风险规避等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就东西方的对比来说,东方管理着比较注重短期性的经营行为,喜欢打“有把握的仗”,非常注重短期的计划和收益,在投资方面也比较保守,对不了解的事物不敢冒险,面对机遇和挑战会犹豫不决,当企业收益较好时优先考虑的是收入分配问题而非企业的再成长问题。所以中方管理者最常用的方法是快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获取收益从而达到短期盈利的目标,对长期发展的关注较少。而西方管理者更侧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认为制定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一样重要,所以,他们会敢于冒险,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愿意用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来使企业生产进一步扩大。所以,经营理念不同导致同级管理层或上下级管理层之间关系紧张,严重时会引发双方矛盾。
2.2.2决策模式的跨文化冲突
由于决策者来自于多元文化背景,这将会改变决策模式的类型。在跨国企业中,这种多元化文化背景必然会在决策的重点、程序、集权与分权、时效与质量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从而影响和改变决策的模式。西方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都想做到制度化、程序化,从而达到高效率的保证。欧洲人当中尤其是德国人最善于逻辑思维,考虑问题的时候非常严谨和周密,做事情稳健谨慎,严肃认真,他们的高层决策者往往会追求决策经济科学化、风险最小化、决策民主化,各项管理决策行为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日本人的文化制度属于集体决策制度。如DHL(德国邮政)分公司的所有重大问题都会拿到高层会议上解决,除了一小部分的中小企业老板一人决定,决大多数的大企业都会采用“立案票议”的决策制度。分公司的决策顺序是由下到上,之后再由上到下的顺序落实,逐级向上汇报反馈;与此同时,各各相关的部门也会进行横向沟通与交流和协商从而达到一致通过。最后,再由最高管理层审批。这种决策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2.2.3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跨文化冲突
美国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从招聘与选拔到培训与开发都体现了其个人主义文化背景的影响。管理者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选拔人才,在授权与监督方面,美国的跨国公司总部较少干预子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公司管理人员也较少干预下属的工作,他们能给员工提供独立自主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在薪酬制度方面,主要的是以职业岗位为主,补贴、奖金为辅的模式,一些企业还实行个别员工持股制度。普通的生产线的员工实行岗位等级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按照各种工种的技术水平高低来划分。在每一个等级中,又会根据工种的不同来分出几个级别。生产线员工的工资一般是计时工资,其工资标准通常一年调整一次。企业会有计划地提供本企业的股份给一些员工,从而使得这些员工能够得到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使得他们在年底分红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管理者注重对员工的考评,通过这些考评能够决定员工是否能晋升。以员工的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标准,以能力的高低作为员工是否能够晋升的依据。
在日本的一些跨国公司[
32、33],如日本电气、索尼、丰田等,在人力资源方面都有自己独特有效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招聘卓越人才,在竞争中不断优胜劣汰,不断地将更优秀的员工提高到更高的管理层次上。日本跨国公司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加注重“精神”,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心、忍耐力以及合作的习惯,企业倾向于自己培训管理者,有自己的培训体系,MBA等普通管理教育对日本的管理者几乎没有个人价值,跨国公司总部统一安排分公司的人事调配,管理者对下属的干预较多。日本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绝大部分的跨国公司选用职能工资制。职能工资制度是由员工完成工作能力来决定的工资制度,也称能力主义制度。能力主义制度是指以人事考查制度、职能资格制度、能力开发制度和职能报酬制度四个主要内容为中心,包括: 自荐制度、晋升制度、适应性调查制度、目标管理面谈制度等等具体内容的一整套全新的管理方式。
总之,由于跨国公司内部的管理者经营理念不同、决策方式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同,必然会导致文化矛盾存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
2.3政治、经济和法律的跨文化冲突
由于各国历史发展不同,最终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各不相同。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其特殊的性质,信奉特殊的理念,政府干预或国际制裁给跨国公司带来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中,不同国家的财产核查、产品质量标准等可能不同。此外,东道国还可以修改“游戏规则”,改变贸易政策来改变跨国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从而影响其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是指与本国不同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制度所带来的风险,包括税收、环境保护、劳工保护、出口外汇等。忽视法律风险会使跨国公司增加投资的盲目性,加大跨文化管理的难度。
2.4与客户的跨文化冲突
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持续获取利润的源泉。但就跨国公司而言,其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可能不同地区的客户需求不同。如果在所有的地方销售同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话,必然不会吸引消费者,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美国惠而浦(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在进入入中国市场时,没有从根本上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进行了解,将粗大和实用的具有美式风格的家电引入中国,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更偏爱小巧灵活的物件,对产品的设计风格没有一点变化,由此影响了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
2.5与合作伙伴的跨文化冲突
如果跨国公司选择本国国内的合作伙伴的话,跨文化冲突可能只在小范围内存在;但如果跨国公司选择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其他地区的合作伙伴,则合作双方的文化需要作出较大的调整,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新的文化环境,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就会随之而产生,文化冲突将难以避免。美国惠而浦公司[22]与上海水仙电气有限公司合作之初,双方都对对方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缺乏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方法的延续,管理的制度比较混乱。而惠而浦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中国市场直接引入其规范的管理团队以及管理制度以后,由于对中国的市场并不熟悉,导致很多管理策略无效,还使双方管理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2、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