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校本小课题实施计划
202_-202_学年度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成绩,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让学困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2、通过此项研究,重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
3、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改善,素质有了全面提高。
4、通过本项研究,努力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
5、通过本项研究,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
三、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类型:对我校全体学生先进行摸底调查,从中筛选出学困生,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
2、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对全校学困生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
3、转化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就其不同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改进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四、具体活动安排: 202_年10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长、组员制订本学年的课题研究计划。2.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4.进行错题收集。202_年11月: 1.相关理论学习
2.组员交流学困生转化心得,并确定重点辅导对象。3.结合期中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202_年12月:
1.对实验学生进行过关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在课题博客上发布。202_年1月:
1.围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沙龙活动。2.学困生辅导交流心得体会
3、评选进步之星 202_年3月:
1.召开新学期课题研究会议,明确各自任务。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3.课题组成员对本班的学困生进步谈心,分析。
4、吴秀厘老师作《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专题讲座 202_年4月:
1.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2.施美娟老师作《数学后进生的有效转化策略》专题讲座。
4、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语文组同课异构,数学组张秀芳老师磨课。5.收集整理错题集,发布在课题博客上。202_年5月:
1、组织一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学术沙龙。
2、进行专题讲座。4.收集整理课题组材料。5.申请课题结题。202_年6月:
1.做好学困生期末语数成绩的质量分析。2.课题组成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交流心得。3.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4.整理课题资料,撰写学困生个案分析
5、评选进步之星
第二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学生的差异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是蒲城县一所边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所处环境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缺少资金,所以对教育的投资不足。再加之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不好,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较多,所以家庭教育也跟不上来。从学校方面讲,由于撤点并校,学生流失严重,优质教育资源欠缺,学生基础薄弱,从而农村地区的学困生大大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所占比重大70%,这部分学生的全面、健康、高质量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败。所以做好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简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数学学困生的研究现状和界定;
(二)研究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情感特点和心理特点;
(三)从不同角度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四)通过案例分析,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情感、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寻找相应的改进策略。
三、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从理论角度评价,创新程度不高。但从实践角度评价,具有创新意义。学困生的工作是每所学校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真正从农村、乡镇学校去分析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使得学困生的发展也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农村学校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学困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的主法和途径,以个案为基点,形成适用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转化经验和转化成果,并在其他一些农村学校进行推广和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主要调查学困生的课前学习能力、课堂反应能力、课后作业的完成量、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
主要包括:学困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数学学习期望的攀升。
(3)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主要包括: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学困生心理定势改变(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
六、课题研究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产生障碍的原因。、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准备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2_年6月~202_年11月):(1)确立课题,分解子课题,完成申报工作。(2)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子课题研究内容和计划。第二阶段
实施研究阶段::(202_年12月~202_年12月)
(1)学困生调查,成因分析(2)学困生分类建档
(3)实践探索总结学困生助学策略(4)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5)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
第三阶段
总结结题阶段::(202_年1月~202_年4月)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八、课题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组长:刘亚红
2、课题组指导员:梁新武
3、课题负责人:刘亚红
4、课题组成员:范同安
任收寅
南晓花
廉金绚
惠转玲
九、课题研究保障
1、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有着较强的钻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构成,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数学组,保证了数学教学的活跃性。在公开课的演示中,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均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
2、领导支持:学校领导都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多次召开教研组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
3、资料与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已配置大量教育科研、教育理论类书籍,学校还为各教研组配备了电脑,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4、时间保障:学校还对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课时作出适当调整,以便课题组成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5、研究经费: 个人统筹及学校拨付经费,用于课题研究。
蒲城县荆姚镇原任初级中学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研究》
课
题
组
第三篇: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202_年9月——202_年6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小学学困生学习的新的认识,揭示其成因及教育对策。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并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研究的具体目标。(1)学困生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3)学困生案例分析。
三、研究内容:
1.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专题研究。
(1)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2)学困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策略。(3)学困生目标分层教学。(4)学困生学习成功教育的探索。(5)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6)学困生学法指导初探。(7)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8)学困生学习补救策略研究。(13)学困生心理健康的策略。(14)学困生学习的家庭教育策略。
3.学困生个案分析。
4.学困生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四、具体活动安排: 202_年9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长、组员制订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2.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4.进行错题收集。202_年10月:
1.相关理论学习:《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2.组员交流学困生转化心得。3.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4.整理错题集。202_年11月:
1.结合期中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
2.对实验学生进行过关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202_年12月:
1.围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沙龙活动。2.学困生进步作业展。202_年1月:
1.学困生作文展评活动。
2.进行学困生期末过关检测,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 3.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4.课题组成员完成一篇学困生转化方面的论文。202_年3月:
1.召开新学期课题研究会议,明确各自任务。2.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评选“进步奖”。3.进行课堂教学研讨。202_年4月:
1、课题相关理论学习
2、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
3、组织作文研究课,并进行课题研讨。4.收集整理错题集。202_年5月:
1、组织一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学术沙龙。
2、进行专题讲座。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收集整理课题组材料。5.申请课题结题。202_年6月:
1.学困生过关检测。设立进步奖,做好数据收集整理。2.课题组成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论文。3.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4.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5.课题结题验收。
第四篇: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
浅议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谈到学困生,多数教师讲学生脑子多么笨、学习多么差;有些教师反映学困生在班级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当时感觉有效果,但过后仍无变化;还有的教师谈及学困生彻底失望,学困生不但学习差,思想品行还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具体情况,认真、细心地分析学生,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下大功夫思考怎样有效地帮扶和转化,对症下药,取得预想的效果。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是智力因素,即学生在智力上存在一些小问题,在接收新知识上表现较为吃力;二是非智力因素,即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差。
现对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学困生做如下分析:
1.优势转劣势。学生在上一年级或学前教育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基础比其他学生好很多,教师上课讲授的新课,对于他来讲早已学过,因此上课精神懈怠,注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形成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当进入二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前面的余粮快没有了,不良的注意习惯使其无法适应每天新授课的进度,感觉不适应,从内心产生焦虑和不安。如果不能及时被教师或家长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就会下降,对学习兴趣也会下降,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混一天算一天的习惯。
2.依靠变依赖。学生在学前或一年级时,家长过分参与学生的学习,很多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家长代劳了,学生没有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上对家长由依靠变为依赖,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所学知识难度的逐渐提升,有的家长无能为力了,有的家长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降低,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拐杖,又羞于问老师,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上得不到疏导,就会失去学习信心直至麻木。
3.底子薄,基础差。前面两种任何一种原因,持续到四年级以上,必然产生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其认知水平无法与新授知识对接,无法支撑上课涉及的相关概念、知识,上课如同听天书,根本无学习兴趣可言,学生常常处于无奈、无助、困扰、焦虑状态。
4.不良的习惯。一是有些学习起初较好,学习感悟能力较强,比其他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快,做起作业来也比别的孩子快好多,于是产生骄傲情绪和懒惰思想,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低年级不易察觉,表现为偶尔不完成作业,但随着年级的上升,这种不完成作业的现象逐渐增多;二是家里缺少适当学习环境,家庭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学习、独立思考的环境,孩子难以养成写作业的习惯;三是孩子受周边环境影响,与贪玩的孩子纠缠在一块,贪玩而不顾学习,形成不完成作业的习惯。
5.教师上课缺乏吸引力,照本宣科,学生听不懂甚至厌烦,致使学生某一学科特别差。
帮扶并转化学困生,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真实基础,对学困成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制定短期和中期转化措施,循序渐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沟通理解,走进心灵。学困生往往内心比较封闭或自卑,羞于与教师交流。教师要主动亲近这些学生,平等地与他们谈话、聊天,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戒备,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朋友般的关心爱护他们,在看似无意的聊天中研判他们的内心处境,找准学困的原因,为下一步转化打下基础。
2.爱心开路,耐心支撑。学困生转化,仅靠做几次思想工作不能解决,需要耗费大量的心思。教师首先要通过平时的关心、鼓励去接近他们,在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时,更应指出他们的优点,让其感觉到教师对他们有信心。“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亲近了,学生内心的动力也随之被激发。其次针对他们的不良习惯(如不完成作业)要做好抓反复、反复抓的准备。习惯一旦养成,不是一下子能纠正过来的,所以要从细节入手,从学生最容易做到的小事抓起,一点一滴逐步转化,即使其不良习惯出现反复,也要耐心地与其沟通,帮助分析原因,鼓励其下决心改正,切忌急于求成。
3.改进教法,提升效率。学困生在其转化过程中,比一般学生要更多的付出。一方面他们要将落下的知识补回来,还要使新知识不至于落得太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进教学方法,引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对学困生适当放低要求,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关多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留给他们进步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要雪中送炭,还要持续保暖。
4.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在学困生的转化中,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多沟通交流,征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建议,取得其他教师的配合,比如在布置作业方面,要达成共识,考虑学困生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预防节外生枝。
总之,帮扶和转化学困生,教师付出的爱心和耐心可能要大于对自己子女的付出,这正是教师职业崇高之处。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应知道这是一条艰辛之路,也是一条幸福之路,还是一条快乐之路。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幸福、与学生交流的快乐,这就是教师职业的苦乐年华!
第五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东海县李埝中学赵登光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为了使学困生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全面、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体化。而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兴趣不强烈而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
三、实验的目标
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依据学校实际,针对学困生的现实进行研究与转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英才小学生源现状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思路。
2、育人目标
针对学困生个体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的心态面向生活,塑造他们美好,向上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思想道德。
3、工作目标
(1)更新教师观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训出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2)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牵动所有学科的教学改革,教师人人有研究、转化科研目标,为创建科研型学校奠定基础。
(3)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全面提高全体英才小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教育教学成绩。
四、实验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困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寻求轻负高效的途径。
2、激励性原则
及时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多鼓励,引导他们体验成功,营造成功向上的心态。
3、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原则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对研究对象——学困生严格保密,实验过程要不露痕迹,以免无意中刺伤学生自尊心。对学困生以诚相待,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又要严格要求,以形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验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研究的一切过程与方法应以人为本,从“人”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为追求实验测量的准确性而损坏儿童健康成长。
5、合理期待的原则
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大,见效慢,学困生进步易反复,必须通过系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才能促进学困生的稳定进步。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导处统一组织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制定转化本学科学困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研方案,人人都有针对所教年级学科学困生不同特点的小课题。在实施研究中逐步完善。对学困生家长定期培训,提高家长家教素质与能力。定期召开学困生座谈会,关注他们的成长。
4、个案研究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如:研究对象的基础材料、家庭情况、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量数据、评价与跟踪分析等材料),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写出学困生转化个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5、总结经验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我们将在研究的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六、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实施
(一)准备阶段:202_.6—202_.81、立项申请
依据我校实际学情,确定所选课题为《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和依托,做好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保底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
3、制定方案
(二)、实施阶段:202_.9—202_.21、开题立项
2、实验教师确定研究对象,做好学困生调查分析基础工作。
3、围绕课题,明确把“课堂上充分关注学困生群体”作为一项具体要求。
4、召开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会
(三)、总结阶段:202_.12—202_.71、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2、填写结题申请书,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综合材料。
七、实验的成果
(一)、研究中的成功做法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逐渐发现:我校学困生中,假象类学困生占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因而,如何转化小学生中这些假象类学困生就成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二)对工作实践的指导性
学困生的主体——假象类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自身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在转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重视心理教育,通过察言观色,查出学困点,针对其心理矛盾点做说理思想教育,触到其痛处,让他感觉到老师真的是想帮助他,从而逐渐消除其戒备心理,拉近实验者与实验对象的心理距离。
(三)、加深了实验教师理论功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四)、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
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也不断规范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对研究对象实行跟踪式教育,提高教育与转化的效果与时效性。近两年来,学困生的转化呈现出较好的势头:学生厌学的少了,爱学习的多了;家长关心孩子的时间多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
八.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具体转化工作做了许多,但在记实材料累积方面欠缺。
2.由于生源的不稳定性,实验过程有随意性,缺少准确的实验对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