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旅游文献综述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0-1119930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8 10:04: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旅游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姓 名:专 业:班 级:学 号:指导老师:日 期: 南 通 大 学

信 息 技 术 检 索 作 业

现代旅游体验要素文献综述 顾鹏斐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132班 1315052037 钱智勇 202_年5月4日

现代旅游体验要素

顾鹏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验旅游日益兴起,旅游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总结了旅游体验的类型以及模型等。

关键词

旅游体验;内涵;内容;模型

正文

综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递进的旅游发展阶段(李怀兰,202_年)。第一阶段,观光旅游。这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是社会经济欠发达时期的必然选择,以自然风景区开发为主,旅游消费能力弱,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第二阶段,休闲旅游。这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中级阶段,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第三阶段,体验旅游。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鲍斯汀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大众旅游体验;7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78年艾特森指出旅游体验的获得是由活动与环境组成,不同的活动及环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90年代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旅游体验一词,指出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并为其创造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将注重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并愿意为基于体验活动的消费者需求变化买单,以使消费者产生一次难忘的记忆。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

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Boorstin(1964)认为它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是做作的、刻板的。MacCannell(1973)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对现代生活所遭遇的困难的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真实”的体验以战胜困难。而Cohen(1979)认为,旅 游体验是个体与多种中心之间的关联,在解释这种关联时,体验的意义来自于世界观,对个体来说代表着终极的意义。Graefe and Vaske(1987)认为,旅游体验是一系列特定体验活动的产物,这种特定的体验活动是旅游者在一个特定旅游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所形成的,是由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与个人感知、地方印象、所处的情境以及个性等因素有关,甚至还包括沟通能力。Ryan(1991)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对于个体来说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包括娱乐或学习或两者兼有。

国内对旅游体验的研究主要是从游客心理感受角度,主要有:

谢彦君(1999,202_)指出旅游是现代人的文化消费活动,是一种寻求文化体验的活动,并指出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认为旅游使得人们离开日常居住地和离开日常的工作生活压力,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寻找新感受、新体验,从而减轻日常工作压力。旅游体验的定义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这种体验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序时过程。

胡燕雯、张朋(202_)也认为游体验实际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感受,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体验的感受来自于整个旅游过程。他们认为游客在旅游活动开始前、旅游活动进行中和旅游活动完成之后的各个阶段中所获得的体验各不相同,正是游客对于三个不同阶段所获体验的综合评价形成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因此,宾馆、饭店、景区、景区小卖部以及乘坐列车飞机过程中游客所受到的服务,都会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

苏勤(202_)认为旅游过程就是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 中获得旅游需要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是旅游者动机和类型与旅游地所呈现的景观、旅游设施、服务、主客关系以及产品价格之间相互所用的结果。

吴天香(202_)赞同并采用了苏勤关于旅游体验的定义。并指出旅游体验过程实际上是旅游者的体验过程,因此旅游体验可以等同于游客体验,二者可以通用。

从对以上概念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一是旅游体验的定义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二是谢彦君、胡燕雯、苏勤、吴天香等都强调了对旅游过程的一种体验,旅游过程实际是旅游者的体验过程,旅游体验实际是旅游者对整个旅游过程的感受;三是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大都限定于对某个景区、餐馆(范秀成,202_)或购物(黄鹂,202_)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给旅游体验进行以下界定:旅游者通过个人主观因素与同游者、企业员工、目的地居民互动的体验以及个人对旅游企业所提供的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景点的体验所获得的对旅行社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感受。

二、旅游体验要素

202_年,李怀兰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旅游体验因素包括旅游者个人因素、与体验相关的其他人、旅行途中的安排、旅游体验产品特性,同时这些体验要素又包含了若干子要素,并利用实证方法对这些因素设置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具体如图2-2所示。她还认为不同的旅游体验至少包含一个客体和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两个主体是旅游者本人和旅游企业人员,一个客体是体验产品。

殷殿格(202_)认为影响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体验主体方面,即旅游者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游客的旅游意愿、游客个 人内在因素等。二是体验的客体方面,即旅游景区因素,主要包括景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特性、旅游氛围、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等。

综上可知,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过程如同舞台表演(LiYiping),舞台表演至少包含三个部分:演员、布景、剧本。在本文中,演员相当于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人员、同游者、目的地居民的互动;布景就是体验场所,包括旅行社前台、乘坐交通工具、餐馆就餐、景点游览、住宿宾馆、购物商店;剧本就是各个体验场所的体验过程;而旅行社就是导演。

三、旅游体验的内容及模型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1991)描述了一个体验内容的模型框架,他们利用两个最重要的维度对体验的一般内容进行表达,一个是体验者的参与程度,另一个是体验者与环境的关系,如图2-5所示。横轴一端代表消极的参与者,一端代表积极的参与者,交响乐听众和滑雪者分别是这两种体验者的典型代表;纵轴两端分别是“通过心智体验吸引了体验者的注意力”(吸收)和“体验者本身变成体验的一部分”(融入),看电视属于前者,玩游戏属于后者,根据这个框架派恩和吉尔莫将旅游体验分成四种类型: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和审美体验。

谢彦君,吴凯(202_)认为旅游者自身所拥有的技能水平与所面临的挑战水平的结合决定了旅游者的体验感知质量,并提出一个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技能-挑战模型”,如图2-6所示。图中的OR线可以称之为一般满足线,5 与此相对的是两个扇形区域OPR和OQR,两个矩形区域Oprq和Oprq-OPRQ,扇形区域刻画了旅游者的满足程度和实现程度,矩形区域刻画了满足水平的差异。Oprq从社会角度看代表了一种低层次的满足,Oprq-OPRQ从社会角度看代表了一种高层次的满足,但对于旅游者而言只要处在一般满足线上都是高水平的满足。扇形OPR,挑战水平高于技能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往往因某种挑战有很高的成就感,满足度由此大大提高,提高的程度反映在模型中OPA所潜藏的意外满足的机会多于OAR,但获得满足的可能性在两个区域中相反。而在ORQ内由于技能水平高于挑战水平,这时旅游者往往是没有动力去参加旅游。

总结

旅游体验的内容强调了旅游者参与的积极程度与旅游企业提供的体验产品相互结合形成的四种体验结果境界,突出显示了体验的最高境界是旅游者主动参与并融入其中的审美体验结果。体验的挑战—技能模型反应了体验产品的挑战水平与旅游者技能水平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各种情境下的满足程度及满足可能性。参考文献

[1] Boorstin,D.J.The 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M].New York:Harper&Row,1964

[2] Chris Ryan.Recreation Tourism : 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M].Routledge,1991.[3] Cohen,E.A.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J].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1979(13):179-201

[4] GraefeA.R.,Vaske.J.J.A framework formanaging quality in the tourist experien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5] MacCannell Dean.Staged Authenticity: 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 [J].American Journal Sociology,1973,79(3): 589-603.[6] 范秀成,李建州.顾客餐馆体验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2_,(3):56-61.[7] 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6(3):48-51 [8] 黄鹂,李启庚,贾国庆.旅游购物体验要素对顾客价值及其满意和购买意向的影响[J].旅游学刊,202_,(2):41-45.[9] 李怀兰.旅游体验效用因素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_年.[10] 苏勤.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J].地理科学,202_,24(4):507-511.[11] 吴天香.凤凰古城游客体验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_.[12] 谢彦君,吴凯.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202_,2.[13]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_.[14]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5] 殷殿格.基于体验经济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以白洋淀景区为例[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_.

第二篇: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伴随着会展经济的全球扩张,许多国际会展业巨头竞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国际会展业正在出现重心转移之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国外以往快速的经济发展为日后国外对会展业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在会展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对会展业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一)国外现状

国外的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著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弗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琳〃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国外著作主要从会展商务运作、会展后续工作、前期策划和会展营销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卡琳〃韦伯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克劳德〃赛尔旺和竹田一平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世博会和国际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的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工具。

(二)国内现状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会展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从会展业市场营销、资源管理、财务状况和战略决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如何做好会展营销和策划深入分析,从多方面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理论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整体上形成了分析会展经济和研究会展影响的系统理论,从会展业的战略管理上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二、简要评论及展望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对会展旅游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政府机制、会展业发展现状、会展旅游业和其关联行业之间的关系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国家政策、政府指导方针、现有的会展机制、法律规范与会展业最新发展趋势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篇:旅游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旅游营销文献综述

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合理发展趋势。

一、引言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行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然而只有出色的旅游营销策略才能将一国乃至地区、城市的旅游业推向世界。因此,为一个旅游城市做一个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国内外各地的旅游城市都在开拓自己的旅游市场,都在运用各种营销理论及观点(如麦卡锡的4Ps理论,劳特朋的4Cs营销理论,谭白英提出的提出了旅游营销的新业态,郭之英的系统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林越英的入境客源市场分析,道格拉斯• 皮尔斯的商务旅游的市场等等),并结合各地区的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产品及营销策略,使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也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日益增多,生态观光,商务活动都成为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各种营销理论的系统分析和综述,指出目前旅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营销的新思路。

二、旅游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市场营销及旅游业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 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也随着一片“ 狼来了” 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_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国内对市场营销主要基于国外学者的理论及观点之上,同时对自身的市场进行剖析。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市场营销已越来越重要, 同时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就旅游市场营销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早在202_年,谭白英就在《旅游营销》一书中提出了21世纪中国旅游营销的新业态。她认为旅游业是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中国的旅游产业也将日益发展,并且在各国之间,它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她还提出了旅游营销的新业态:连锁营销,我国的旅游业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走集约化的道路,连锁营销,以强大的攻势,夺回自己的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营销,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网络的全球化,使旅游企业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自己的营销活动,用较低的成本将活动范围扩展到全国。全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观念营销,从卖方立场出发,进行旅游营销观念和旅游消费观念的创新。绿色营销则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整个国家,还需细分到一个地区或城市。潘建民于202_在《中国创建与发展优秀旅游城市研究》中提到了优秀旅游城市研究的基本理论,他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待旅游市场。定义了旅游城市,就是指以旅游作为其主要功能,以提供优异的旅游产品并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分析了旅游城市发展的国际形势以及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关策略的研究。比普遍旅游营销策略增加了几点:面向旅游城市的旅游规 划制定,如何根据旅游城市的特点来进行规划;塑造城市新形象、创造城市形象产品、建立城市品牌,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刘伟平,基于其他学者的营销理论研究于202_年在《旅游市场营销学》中给予旅游市场营销以总的定义。同时他还提出了旅游市场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以及市场调研与预测;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市场定位;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旅游市场营销组织与控制研究。研究旅游市场的意义:有利于企业转换观念,有效指导经营活动;有利于减少浪费,达到供求平衡;有利于认识市场、发现市场;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旅游业和社会上多个行业和部门之间关系;有利于市场营销学进一步发展。

各个学者对旅游市场营销学有不同的观点,郭之英在202_年在不同版本的《旅游市场营销学》中归纳总结了系统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具体如下:一是旅游市场细分,一般来讲,潜在旅游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且他们的旅游需求差异很大,但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就要识别能够有效服务的最具吸引力的细分市场,服务于特定的旅游细分市场,而不是到处参与竞争。二是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主要有四种目标市场选择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选择性专业化;旅游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三是旅游广告市场营销策略,很好的广告创意,会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主要分为旅游市场开拓模式,竞争发展战略,竞争营销战略,热点开发战略。五是旅游市场促销策略,如果说旅游广告为旅游者提供购买的原因,那么销售促销手段则是提供立即购买的原因。六是旅游市场营销组合。七是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旅游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得在信息传递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扬给广大消费者,并能牢牢抓住消费者,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或者采用品牌效应来吸引顾客。

林越英于202_年在《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开发的初步探索》中提到的旅游客源市场营销中,指出了旅游价格策略,在旅游客源市场营销中合理利用价格策略,可以招徕和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市场占有率,可以有效调整游客的流向、流量,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对旅游资源以及环境进行保护。他还提到了通过旅行社和部门单位为主的两个营销渠道。甚至把营销经费和营销队伍一起纳入旅游市场营销之中。同时,他把国内和国外的旅游客源市场区分开来,简略说明了在不同地区内分别推广不同的旅游产 品,使用不同的营销手段等。例如,西欧,北美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推广的旅游产品是中国煤矿工业观光旅游产品、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等。主要营销手段:邀请媒体记者前来采访,参加旅游博览会,与我国驻西欧、北美国家的大使馆合作,举办历史文化专题巡回展览。

(二)国外市场营销及旅游业研究现状

20世纪的60年代,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一理论逐渐显示出其弊端:一是营销活动着重企业内部,对营销过程中的外部不可控变量考虑较少,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二是随着产品、价格和促销等手段在企业间相互模仿,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4Ps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已经“过时”,4Ps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到80年代,美国劳特朋针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s营销理论:一是瞄准消费者需求;二是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三是消费者的便利性;四是与消费者沟通。在实际运用中,学会与消费者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21世纪,许多外国学者开始注重于对旅游营销的研究,并结合某一地区优势进行分析。道格拉斯• 皮尔斯于202_年在《国际商务旅游市场分析》中提到了国际商务旅游,他把都市看作一个商务旅游的市场,从传统的商务旅游市场,发展到奖励旅游市场,大型商业活动旅游市场和大型国际体育活动旅游市场。

传统的商务旅游纯属是企业为了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向海内外扩展,以寻求发展机会的旅游。从全球来看,欧美地区作为全球经济中心,聚集了商务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奖励旅游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推行,现在美国,奖励旅游已涉及到许多行业。除了一些传统奖励旅游地外,许多新的目的地正脱颖而出。大型商业性活动,主要指大型国际博览会或交易会。举办大型商业性活动,可以扩大举办国和地区的影响,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成千上万游人前来旅游,促进举办城市的市政建设,给旅游业等带来大量生意。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对旅游资源缺乏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弥补其旅游资源不足,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对具有较好旅游接待条件和设施的国家或地区城市,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外国学者麦考姆• 库柏于202_年在《在新的都市环境内发展旅游业》一文中讲到了利用主题公园重新吸引游客来哈维湾。哈维湾优良的都市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自然世界”公园是哈维湾一个家庭经营模型的、发展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类似于“动物园”的主题公园。为弥补平时的开销、开拓现有的市场,公园准备扩展现有旅游产品,在公园内发展高级住宅。这些改进为哈维湾市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都市旅游必须结合其城市自身的旅游特点,才能使其旅游业变得旺盛,才能持久地发展。

(三)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导向由计划转向市场,但就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而言,在营销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如今经济,科技发展较快,其很多理论已跟不上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有些文献的观点相对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的更新。比如它的营销渠道广度不够,营销方式太过陈旧,缺乏创新,没有真正结合消费者的心理来制定策略。同时,没有很好的提到客户的维护问题,如何让游客下次再能消费或购买你的产品,或者通过原有客户来开发新客户。这种关系营销在如今分社会中已越来越重要了。2.这些理论观点有些是针对全局提出的,有些是针对当地特色旅游业提出的,并不能适合各地的发展情况,各地都需要根据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并结合该地区现有资源的营销策略。

3.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削价竞争问题。

4.目前,很多旅游市场营销存在忽视售后服务问题,导致游客流失。5.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问题。6.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科技含量低的问题。7.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问题。8.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忽视旅游形象问题。

三、加强旅游营销的对策

(一)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问题需要全面整合。需要用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困惑,需要一根链条将各个环节有效链接起来,从而形成整体优势。

(二)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凡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营销工作,就可称其为互联网营销,营销中的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也就是说,在营销工作中利用了互联网,我们就称作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现代市场营销的焦点是顾客,为顾客节约成本就是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

(四)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五)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 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

(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聘请监督员,微服探察,适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七)增强创新意识,科学制定旅游发展长期规划和发展眼光。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开掘新渠道,增加旅游公司的收益。

(八)加强品牌宣传,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

四、总结

文献展现了目前旅游业的连锁营销,网络营销,观念营销和绿色营销的新业态。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系统的市场营销策略,例如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广告营销策略,促销策略和产品策略等综合营销组合策略。而对于一个国际化旅游城市来说,塑造城市新形象,创造特色产品,建立品牌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对于某个城市想要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必须把握好营销渠道,并在该地积极举办一些展览等商务活动,提高知名度,不断开拓新的旅游市场。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及营销策略为文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面对这些理论对旅游业现状的定义和有效的开拓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对各地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就其不足点,要制定一个良好的营销策略必须结合当地的旅游情况,比如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则需考虑其文化特色。同时还须改进营销渠道,综合利用各部门的优势,加强游客关系的维护。用现代化的营销方式,使其旅游企业效益最大化,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现在进入到营销主导时代的中国旅游业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安,《营销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11月 2.徐栖玲,陈宏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国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浅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年第12卷第4期

3.刘伟平,陈秋华,《旅游市场营销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2_年6月

4.潘建民,《中国创建与发展优秀旅游城市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2_年10月

5.叶全良,《旅游营销》[M],湖北人民出版社,202_年1月

6.林越英,《资源型城市》[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_年9月

7.郭英之、张丽,《旅游市场营销》[M],湖南大学出版社,202_年8月

8.卓辅东,《中国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互动性研究》[D],202_年6月

9.吕红环、傅文伟,《促进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措施和对策》[C],科学出版社,202_年8月

10.骆静珊,《略论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D],202_年4月

11.道格拉斯• 皮尔斯,《国际商务旅游市场分析》[D],202_年 10月

第四篇:宗教旅游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是文化多元的社会,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各种文化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宗教信仰已经不仅是一种纯粹的信仰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旅游休闲方式。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了极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

1.1宗教文化旅游

1.1.1宗教与宗教文化旅游

宗教

对于宗教的界定, 由于人们立场的不同和理解态度上的差异, 以至于众说纷纭。宗教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给宗教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则把宗教定义于“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如果我们不固执于用某一个定义理解宗教, 而是多视角、多层面地考察, 就不难发现, 对宗教的界定, 虽出多门, 但都不否认宗教具有“对某种无限者的信仰”这一主要特征,“宗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其最主要特征是对神明的信仰和崇拜”。

张挺平指出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宗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不仅仅表现在信仰主张上,而且表现在相关的一切方面:建筑、雕刻、绘画、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医学、天文学等等—举凡人类文化的所有分支与精华,基本上在宗教文化中都有相应的表现。宗教在全部文化中,努力扩张自己的影响,并且积淀在民族内部,构成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所以说,不了解宗教,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人类的科学、文化及其发展。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又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宗教史人类文化早期表现,与人类文化同时存在,是人类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产物。宗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物质文化。宗教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各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的形成与发展(夏欢,202_)

杨刚的《关于南岳旅游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202_)中指出宗教文化是南岳文化及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具吸引力,并利用其开展了一系列的宗教文化旅游活动。

旅游动机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是来自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人们是社会的成员,他们的心里要素趋势是受限于并且被一些社会要素影响着,这些要素来自政治、经济、上层建筑、文化、教育、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当今社会,经济、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大变革时期,在繁荣的物质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包围中,人们普遍感觉精神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情感空虚、信任危机。甚至,有些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丧失了人生的目标和理想,找不到行为准绳,精神上没有寄托、缺乏信仰。宗教用不同的方式对生命和世界作出的诊释,对现代人具有明显的心灵启迪、心理安慰、精神寄托的作用。这是影响现代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和选择到宗教圣地旅游的心理因素(李明媚,202_)

宗教文化旅游

国外对宗教旅游的研究比较早,Vukonic在《旅游与宗教》一书中,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宗教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和促进个人的发展,强调宗教在旅游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瑞泽和墨菲(Raj&Morpeth,202_)主编的《宗教旅游与朝圣节庆管理》,讨论了宗教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发展前景、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与宗教地保护等议题

根据利恩施德(Rinschede)的观点,“宗教旅游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旅游,其参与者们或部分地或全部地受到宗教原因的推动”.他认为宗教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子集合。

杜达山(202_)认为“宗教文化旅游” 不仅包括了宗教旅游的艰苦性足、游性淡的“宗教传播之旅”阶段和宗教性、游性皆备的“宗教游之旅”阶段, 而且更有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烙印的观光性、休闲性、鉴赏性、宗教性多样化的“宗教文化游之旅”阶段。

沈昌德(202_),认为宗教文化旅游,主要指以宗教活动或宗教景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者的参与,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旅游活动。开展宗教文化旅游,不仅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宗教资源的保护。全球每年有超过3亿人的旅游是以宗教为目的的,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弘扬。

现阶段,我国的宗教旅游开发主要是对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孙浩然指出宗教文化旅游概念的提出很有必要,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宗教旅游形式。宗教旅游作为一级概念包括了宗教文化旅游和宗教信仰旅游这两个二级概念,这两个二级概念又包括宗教观光旅游、宗教娱乐旅游、宗教休闲旅游、宗教生态旅游以及宗教朝圣旅游、民间宗教旅游等三级概念,各个概念之间不能对等和互换,这一概念体系是宗教旅游的理论体系的基础。宗教与旅游表现为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一方面, 宗教文化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旅游资源, 用于旅游开发, 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朱义禄,1996),而且对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旅游景点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影响(范正义,202_);另一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宗教圣地和宗教文化的知名度, 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 从而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杨文祺,1995)。总之, 宗教文化和旅游业在根本上并不存在矛盾, 只要能够合理地处理其关系, 就可以实现宗教与旅游的和谐共生。(高科, 佘晶晶,202_)

宗教文化旅游的形式与内容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既有土生土长的道教, 又有从外国传入的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还有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遗存的各种现在还没有确切名称的古代宗教。因而,宗教文化旅游内容异常丰富,包括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文学、宗教饮食、宗教仪式。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形成了五种形式,分別是:朝觐、古迹观光、体验游、度假游及民俗娱乐游。如春节期间各宗教圣地举行的“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为主题的大型法会、民俗文艺演出和商贸洽谈等,又如桂平西山的“浴佛节”、“春节祈福花神庙会”等。(梁丽文,202_)

宗教文化旅游的意义

谈及宗教文化游的意义,总的来说就涉及到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或是从社会与个人的角度来阐释。互动百科中给出大的宗教文化的旅游,或叫学习或叫参与,意义重大,一则它可以使有此心者了此缘;二则可以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之精华的一部分,使道文化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道教它使正教,也是让人们了解道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实用价值;三则他可以改善庙观的经济情况,可以更好地改变我们的宗教场所的环境,我们宗教是宗教养宗教,宗教没有产业也是不行的;四则作为有数千年历史古老而衰落的道教,也考虑自己是否增加一些适应人们现实生活的新内容,象天主、基督一样更加关心人们现实生活

高师宁(202_),从宗教自身而言,认为宗教本身就有积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众生平等、帮助他人、劝恶扬善、重智尚真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倡导民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反对个人极端主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有重要的意义。宗教学中还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集文学、艺术、语言、民俗、哲学、史学等之大成。宗教充满着智慧和哲学以及蕴含着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有利于引导民众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关注,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在《写给无神论者》中,德波顿对宗教本身存而不论,也不意在奉劝人们皈依宗教,而是从宗教蕴含的普世价值入手,挖掘为当代人可用、足以疗救心灵、获得精神满足的一面

明隆法师(202_)认为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广泛的领域,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现象,宗教文化资源对于旅游的发展,已越来越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有特色的、极具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我国的名山大寺,印度,沙特的麦加、耶路撒冷,意大利的罗马、梵蒂冈等,不仅是占世界总人口80%的宗教信徒朝觐的圣地,而且也是世界各国旅游者的首选之地。

参考文献

[1]夏欢.宗教文化与旅游目的地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九华山旅游景区视觉形象设计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2_.06

[2]高师宁.“宗教的现代价值与社会意义”[J].中国宗教,202_(5)[3]沈德昌.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J].人民论坛,202_.02 [4]明隆法师.宗教与旅游关系 http://blog.202_.01 [5]Rinschede,G,1992, “Forms of Religious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51-67 [6]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_ [7]杜达山.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_(6).[8]孙浩然 论宗教旅游的历史形态与现代转型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_ 年第5 期 [9]杨刚.关于南岳旅游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地理,202_.9(5):633-636.[10]梁丽文.桂东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桂平西山、容县都峤山为例[D].广西师范学院,202_ [11]孙浩然.论宗教旅游研究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视野[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2_(4)[12]张挺平.试论宗教与旅游[J].亚太经济(旅游经济),202_.01 [13]朱义禄.宗教文化与旅游资源[J].旅游科学, 1996,(3): 33-37.[14]范正义.试析福建传统社会中宗教与旅游的关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_,(1): 36-43.[15]杨文祺.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4): 76-80.[15]高科,佘晶晶.近二十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06(11)

第五篇:会展旅游文献综述

会展旅游文献综述

摘要:会展旅游是旅游业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别。它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国会展旅游由于起步比较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应加大对会展旅游的研究,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向国外学习,提高我国会展旅游业的水平。本综述从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会展旅游效应研究、会展旅游的管理、会展旅游的营销、会展服务和会展教育的方面入手,对会展旅游进行介绍,希望通过本综述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会展旅游业走向成熟。关键字:会展旅游:概念、效应研究、管理、营销、服务和教育

一、引言

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被誉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从1980年到1996年亚太地区会展旅游市场以每年124% 的速度增长。香港地区,韩国的会展旅游发展也很快,而新加坡更是凭其政府对会展的投入而超过香港成为亚洲会展的龙头老大。中国的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达到20% 以上。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各城市的会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环渤海会展经济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及以武汉、郑州、成都、昆明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产业带的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但我国会展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我们要学习会展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会展业的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二、对会展旅游概念的探讨

对会展旅游概念的探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是几种不同的见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会展旅游的概念作了诠释。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许峰博士(202_)认为,会展与旅游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二者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会展旅游的研究应集中于会议与展览两个层面,将节庆、体育等容纳进来会重蹈(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局面;并且会展旅游关心的是如何为与会展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从会展本身拓展到住宿、餐饮、娱乐方面,继而争取在游览、购物、旅行等方面创造需求[1]。

云南大理学院旅游系的张建雄(202_)主张把会展看成是一种新的媒介和载体,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把会展旅游看成是产业边际化、交叉化的产物,而不是节庆旅游或商务旅行和观光旅游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单纯的等于开博览会[2]。

周春发(202_)认为,会展旅游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3]。

三、会展旅游效应的研究

会展旅游能够为举办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但并不是会展旅游带来的效应都是好的。学者在对会展旅游进行研究时,有的认为会展旅游有积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会展旅游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赵军(202_)认为,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好,关联带动性强。2.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3.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4.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4]。

李佳莎(202_)认为应该十分注重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性,利用他们的放大效应以谋求会展旅游更快发展。会展旅游对于区域经济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有助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

2、有助于改善地区旅游吸引力。

3、有助于降低目的地季节性[5]。

Butler(1975)认为,影响游客和居民关系的因素主要是游客量,另外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也是导致这些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6]。

King,Pizam and Milman(1993)指出了会展旅游存在的负面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城市示范效应、交通拥挤和犯罪率上升等[7]。

四、会展旅游的管理研究

美国会议观光局(CVB)在会展旅游中的主要作用是:目的地营销,建立并推广适于会展旅游的良好的城市形象(Gartrel,1994),为会议组织者提供目的地产品信息,代表目的地从事会议和展览促销,组织促销活动,以及提供会展方面的相关服务(Polivka,1996),但目前存在收费服务的利用率比较低,资金的来源逐渐减少等问题(Karin Weber,1999)。

日本国家旅游机构-国际观光振兴会(JNTO)为官方指定负责商务旅游和奖励旅游的机构并下设日本会议局设在东京。会议局还在纽约、伦敦和汉城设有办事处,这些办事处除了在当地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外,还为即将在本国举行的会议或奖励旅游项目提供帮助。各办事处的所有人员都是市场调研和网上工作的专家,他们为国际会议主办者提供最新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何建英(202_)认为,中国来说政府在会展旅游中应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的工作是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制,提高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改革政府部门对会展活动的“资格认定制度和分级制度”。并建立一个以旅游部门为主体,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会展管理机构。这个机构主要负责目的地营销和目的地产品信息的传递和推广等会展服务项目。同时也要加强会展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会展旅游主管机构和会展旅游企业献计献策,制定会展旅游行业公约,规范和约束行业内的主体行为,负责对展会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面向会展单位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信息、咨询、培训等,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8]。

王晶(202_)认为,会展旅游行业机构应具有国家性、全国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还应具有支配使用政府的展览预算,组织国家展,规划、投资和管理展览基础设施等功能[9]。

五、会展旅游营销的研究

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Promo Salons)是商会和政府牵头组织,法国专业展览公司志愿加入的民间团体。促进会为了向这些展会提供国际促进业务,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任务是在各自负责的国家和地区为加入该组织的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业务。这种联合促销使单个企业的全球促销成为可能,而单个展览公司,哪怕是财力强大的展览集团,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世界上50个国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办事机构网络,但是从属于不同展览公司的展会把销售经费集中到一起,就能组成一个有效的展会国际促销网络。

A ndrew Bradley等(202_)指出正面的城市形象对吸引会展旅游者的作用很大,而负面的城市形象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会展旅游者的到来,因此树立或改变城市形象意义重大, 特别是在那些原来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城市。并指出将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营销相结合用于促进城市对会展组织者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0]。

刘德艳(202_)指出要进行会展胜地形象设计来推销会展目的地,提高该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会展形象涉及到的系列原理[11]。

王春雷(202_)认为开展整体营销能促进和推广地区会展业的整体形象,并可有效组织分散的资金、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宣传本地区优越的办展环境和品牌展会[12]。

程红,陆红艳(202_)提出依托城市产业培育会展品牌。打造一个城市的会展品牌,将其与该城市的产业特点相联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

林越英(202_)提出建立展览等级认证制度,对品牌展会的名称、标识等知识产权实行登记注册予以保护[14]。

六、结语

中国旅游业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拉动内需、增加创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而作为旅游业重要一部分的会展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会展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未来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我们应加快对会展旅游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会展旅游的研究,指导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使我国的会展旅游业能够尽快的赶上发达国家.本综述对会展旅游的发展情况作了基本的介绍,希望对会展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2_(4).[2] 张建雄.会展旅游不是什么[J].旅游学刊,202_(4).[3] 周春发.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4).[4] 赵军.会展旅游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_(3).[5] 李佳莎.中国会展旅游现状、问题与功能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2_(1).[6] Butler Tourism’s impacts: the social costs to the destination community as perceived by its residents [J].J Travel Research 1975.[7] King B.Piza A.Milman A.Socialimpacts of tourism host percep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650-665.[8] 何建英.关于会展旅游行业协会工作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1).[9] 王晶.会展旅游中的政府职责[J].商业研究,202_(7).[10] Andrew B.Tim H.Margaret H.Seling cities [J].Cities 202_,(19).[11] 刘德艳.会展胜地形象策划[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_.[12] 王春雷.国外会展营销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贸易报,202_-6-5.[13] 程红,陆红艳.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也发展方向[J].中国流通经济,202_(3).[14] 林越英.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_(6).

旅游文献综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