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路勘察与设计4 横断面设计.ppt.Convertor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主要内容:
横断面的组成及类型;
行车道、路肩、人行道的宽度和横坡度; 中间带与路侧带的设置;
平曲线的加宽、超高的原因和计算方法; 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的设置;
行车视距的保证;
横断面的设计方法、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定义:
横断面:指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
包括地面线和设计线。
横断面设计:确定横断面结构组成及尺寸。
第一节
道路横断面组成一、公路横断面组成
组成和尺寸确定原则:
满足交通需求
减少用地和投资
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
(一)路幅的构成 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路肩
错车道
(一)路幅的构成
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 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的总宽度;即行车道+路肩的宽度。
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硬路肩等的宽度。
(有路面铺装的宽度)
路基的其它组成部分:(路基顶面以外)
边坡、边沟及排水沟、护坡道、截水沟、碎落台、取土坑、弃土堆等
路基、路面宽度定义:
(二)路幅布置类型 1.单幅双车道
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适用:
二、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
2.双幅多车道
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分隔带或作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公路。
适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单车道
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山区四级公路。
---需设错车道:d=300m,l=20m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1.单幅路-一块板
(1)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不划分车线-车辆自由调节。
2.双幅路-两块板
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上、下行车道。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3.三幅路-三块板
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4.四幅路-四块板
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一、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行车道: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 组成:快车道和慢车道,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
行车道的宽度:是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第二节
行车道宽度
行车道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
汽车宽度:2.5m 富余宽度:是指对向行驶时两车箱之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路面边缘的安全距离。
(一)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B双=a+c+2x+2y x=y=0.50+0.OO5V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间带两侧为同向行驶汽车。根据观测得如下关系:
(二)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
单侧行车道宽度:
V = 120km/h :
每条宽度=3.75m
V=100km/h:内—3.75m,外3.50m或3.75m(1)靠路边的车道宽
① 一侧靠边,另一侧为反向行驶的车道
(三)城市道路行车道宽度
②一侧靠边,另一侧为同向行驶车道(2)靠中心线的车道宽度(3)同向行驶的中间车道宽度 根据试验观测
计算结果:B=3.40-3.80m,一般取3.50m;V>40Km,可取3.75m 第三节
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一、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
1.路肩的作用(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
(1)支挡作用;
(2)临时停车或堆料;
(3)增加有效行车道宽度;
(4)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
(5)精心养护的路肩,增加美观。
2.路肩的构成:
第三节
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2.路肩的构成:
硬路肩:有路面铺装的路肩。
土路肩:加固路肩:粒料改善土
混凝土预制块铺装
土路肩:路基土
第三节
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3.路肩的宽度:
第三节
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
4.路肩的设置: 设置位置:
整体式路基-行车道右侧设路肩 分离式断面-行车道左侧设路肩
设置宽度:
高速、一级:>2.50m
<2.50m时,在每500m范围内设紧急停车带,D=3.5m
L>30M 城市道路:
设计速度:V>40km时,设应设路肩
V<40km时,设保护性路肩(土质、简易铺装)
路肩最小宽度:不小于0.5m
(一)中间带
1.适用场合:高速、一级公路。
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公路应设置中间带。
2.中间带 = 路缘带 + 中央分隔带 + 路缘带
二、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 3.中间带的作用:
(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
(2)设置公路标志牌和作行人的安全岛使用。
(3)分隔带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
(4)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4.中间带的宽度
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人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被交公路桥墩宽度来定。
(一般在2.5~4.5m,特殊2.0m,路缘带0.5或0.75m)5.中间带开口:
作用:养护作业,救援等,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
类型:子弹头形
(M>3.0m)
圆
形(M<3.0m)
子弹头形:
R1=25-120m R2=M/5 R>15m
(二)两侧带
定义: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
作用: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车行道与人行道等。
最小宽度:规定为2.0~2.25m。在北方寒冷积雪地区,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
1.种植带 2.设施带
三、城市道路路侧带的组成及其宽度
路侧带: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的统称。1.人行道:
行人步行之用,也有用作植物,立杆的场地,地下可埋设管线。(1)步行道宽度 式中:
——人行道宽度(m);
——人行高峰每小时行人流量(P/h);
——1m宽步行道的设计人通行能力(P/h.m); 一条人行带(0.9-0.6m)的通行能力 式中:
Np——1条步行带的通行能力(300~1800P/h); V——行人步速(kw/h),一般3~4km/h; L——行人间距(m),一般2~4m。式中: ωp——人行道宽度(m); v——步行速度(m/s); ρ——人群密度(P/m2)。2.种植带
人行道上靠车道一侧种行道树 株距:4-6m 树池:1.5*1.5,1.2*1.8
3.设施带
放置护栏、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的位置,可与种植带合并
四、路缘石
路缘石: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
作用:
(1)公路上的路缘石: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高度≤12cm
(2)城市道路除上述作用外,应更人性化设计(形状,盲道等)
太高的负作用:
车驶上可能造成翻车
小汽车开关车门最小高度需要 第四节
路拱、边沟及边坡
一、路拱及路肩的横坡度
1.路拱: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倾斜的大小称为横坡度,用%表示。
作
用:迅速横向排除降水。
负作用:对行车不利、增加行车的不平稳,乘客不舒适。2.路拱的形式:抛物线形
二次抛物线:
式中:x——横向水平距离
y——对应x的路拱高度
B——路面宽度
h——路中心路拱高度
i——路拱坡度(平均坡度)
适用于路面宽度小于12m,而横坡又较大的中级或低级路面。圆顶直线形路拱
折线形-水泥路面采用
3.路肩横坡度:
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
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
二、边沟
作用:排除路面及边坡处汇集的地表水,以确保路基与边坡的稳定。
设置条件:一般在公路路堑及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低填方地段设置边沟。
断面形状:三角形(石质地段)
梯形(土质,排水量大的路段)
浅碟形(土质,路容美观)37 有关规定:
(1)底宽与深度:不小于0.4m。
(2)边沟纵坡:一般不应小于0.5%,特殊困难路段亦不得小于0.2%;
当沟底纵坡较大时,为防止边沟冲刷,应采取加固措施。(3)边坡坡度:
梯形边沟:内侧:1:1~1:1.5
外侧:路堤段与内侧边坡相同,路堑段与挖方边坡一致
三角形边沟:内侧:1:2~l:4,外侧:1:1~1:2。
(4)边沟长度: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500m,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m的边沟。三角形边沟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0m。
三
边坡坡度
边坡坡度确定原则: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岩土性质、填挖类型、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路堤边坡坡度:由边坡填料的物理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以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选定。39 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石种类及其结构、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一般情况下,土质(包括粗粒土)挖方边坡坡度参照表5.4.8选用。一般土质挖方边坡高度不宜超过30m。
第五节平曲线路面加宽及其过渡平曲线加宽原因: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一)加宽值的计算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因此,应增加路面内侧宽度。1.普通汽车:
b = R-(R1+ B)
(一)加宽值的计算
式中: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
R——圆曲线半径(m)。
对于有N 个车道的行车道: 2.鞍式列车:
式中:b1——牵引车的加宽值;
b2——拖车的加宽值;
A1——牵引车保险杠至第二轴的距离(m); A2—第二轴至拖车最后轴的距离(m);
由于R’=R-b1,而b1与R相比甚微,可取R’=R。令A12+A22=A2,上式仍旧归纳成为:
2.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兼顾考虑汽车摆动,加宽值计算如下: 3.加宽值计算:
3.平曲线加宽标准:
《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250m时,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根据三种标准车轴距的不同,轴距+前悬=5m
分为三类加宽 小客车 载重汽车 铰接车
三类加宽值的采用:
四级公路和V=30KM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
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
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路面应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
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四级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
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
=8m 5.2+8m
≧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
<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4.平曲线加宽要求:
(二)加宽的过渡:
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1.比例过渡: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式中:L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
有破折,与行车轨迹不符,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 任意点的加宽值:
任意点的加宽值:
bx=(4k3-3k4)b 式中:
2.高次抛物线过渡 联接圆滑、美观;
适用于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
3.回旋线过渡
在缓和段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而且加宽以后的路面边线也是回旋线,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形的美观。
适用于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的下列路段:
(1)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
(2)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构造物处;
(3)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地段。
(三)加宽缓和段的长度
(1)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2)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3)即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Lj=15b,且Lj≥10m
(一)超高及其作用
定义:超高是指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的断面形式。弯道上横向力系数μ表示; 第六节
平曲线超高设计 减小横向力的方法:
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 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
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
(成本低、效果好)
设置超高后 :
(二)超高横坡度的计算 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
超高横坡度ih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
最小超高:等于路面拱度。
2.超高横坡度计算公式: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绕路中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
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三)超高过渡方式:.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
(≤4.5m)的公路可采用;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超高缓和段(超高过渡段):
从直线上的双向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坡的路段 直线上无超高→缓和曲线上渐变→圆曲线上全超高。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p—超高渐变率 附加纵坡 :
2.绕路面中线旋转: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附加纵坡 :
3.《规范》推荐公式:
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m);
β——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β=B: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β=B/2:绕路中线旋转
Δ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Δi = ih: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Δi = ih+i1: 绕路中线旋转
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多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视车道数按上式计算之值乘以下列系数K:
从旋转轴到行车带边缘的距离
系数K
2车道
1.5
3车道
2.0 设有缓和曲线的,超高可在其内完成。不设缓和曲线的,直线和园曲线各一半。1.超高形成过程:
(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 提肩 双坡阶段 全超高阶段 旋转阶段 提肩 双坡阶段 全超高阶段 旋转阶段
1.超高形成过程:
(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2)绕路面中线旋转
(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1)正常断面:
2.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方法
定义: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2)起始断面:ZH(HZ)
不变
坡差*宽度
(3)全超高断面:
h0(x>x0)
(4)双坡断面:(x≤x0)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 超高过渡原则:
路面外边缘高程按正比例升高,直到超高横坡断面。路面横坡度按正比例增加,直到超高横坡度。
《规范》7.5.6条规定,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0.3%)。这时,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限制x0的长度。可按p1=0.3%计算x0:
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
式中:x——计算里程桩号离开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x = Lcz习题:
1.试计算六车道高速公路(34.5m路基,中央分割带3.00m,左侧路缘带0.75m)一个2000m半径的平曲线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要求分别按绕分隔带边缘及各自车道中心旋转方式计算(一般气候条件)。
2.已知某二级公路(山岭区、积雪寒冷地区)有一弯道,半径R=200m,Ls=60m,偏角35.15'24,JD=K12+452.68,路拱横坡为2%,试计算超高缓和段起点、超高横坡0%、2%、缓和段终点等特征点的里程桩号及超高值(加宽按高次抛物线过渡),并绘出超高设计图。
3.已知平原区某高速公路(28m路基)有一半径R=1200m的弯道,Ls=180m,偏角17°22‘34“,水泥砼路面,一般地区。试分别按缓和曲线全长及部分缓和曲线长度进行超高过渡,计算超高缓和段起点桩号(上、小半支),并计算缓和曲线段内25m间隔整桩的超高值(绕分隔带边缘旋转)。
视距问题出现处:
平面:暗弯-曲线内侧可能有物体,树林建筑物遮挡视线。
纵断面:凸形曲线
凹形曲线-立体交叉遮挡
需进行平曲线视距、纵断面视距和桥下视距检查 第七节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已考虑 第八节
横断面设计方法
(一)公路横断面设计内容
一、公路横断面设计
1.确定路幅横断面尺寸(宽度及横坡度);
2.确定路基高度:纵断面设计完成;
3.路基横断面形状设计:如梯形(直线式边坡)、折线式边坡、台阶形边坡;
4.边坡坡度确定;路堤及路堑边坡,土质与岩石边坡
5.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二)路基横断面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资料
1.平曲线资料:半径、缓和曲线、偏角、曲线位置(交点桩号)等;
2.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
3.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分别确定左右侧宽度); 4.各中桩的超高值;
5.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式(典型横断面);
6.路基边坡坡度值;
7.边沟、截水沟的形式及尺寸;
8.弯道上视距的是否得到保证(视距台设计)。
(三)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K5+300.00 右:3.7,-0.17, 12.7,-1.07, 25,-2.31 左:6.4, 0.82, 8.7, 1.3, 13.58,1.79, 25, 2.87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K5+300.00
T=2.52 3.绘出防护及加固设施的断面图。
4.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四)编制路基设计表
应在绘制横断面图之前完成。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三)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图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设计图。
(一)横断面设计图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设计图。
(二)横断面现状图
沿道路中线每隔一定距离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三)横断面施工图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
(一)积距法:(条分法)适用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把横断面图划分成若干条等宽的小条,累加每一小条中心处的高度,再乘以条宽即为该图形的面积。
第九节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
(一)积距法:(条分法)适用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把横断面图划分成若干条等宽的小条,累加每一小条中心处的高度,再乘以条宽即为该图形的面积。
第九节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每个小条块的近似面积为: 横断面面积:
(二)块分法:
把横断面图上地面线及设计线的转折点划分成若干块不等宽的梯形或三角形,分别计算为一块图形的面积并累加起来,即为该图形的面积。适用于计算机计算,精度高。
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则断面面积为:
(三)坐标法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 1.平均断面法:
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2.棱台体积法:
若F1和F2相差甚大,则与棱台更为接近。其计算公式为: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 1.平均断面法:
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3.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填挖方面积分别计算);(2)土方、石方应分别计算,(土石面积分别计算);(3)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填方扣除、挖方增加);(4)大中桥位处所占的路基土石方应扣除。
4.编制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5.编制每公里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土石方调配的目的: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
填方土源:附近挖方利用
借土
挖方去向:调往附近填方
弃土
(一)土石方调配原则
(1)就近利用,以减少运量;
(2)不跨沟调运;
(3)高向低调运;
三、路基土石方调配
应进行远运利用与附近借土的经济比较(移挖作填与借土费用的比较)。
远运利用的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等
借土费用:开挖费用、占地及青苗补偿费用、弃土占地及运费
(5)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
(6)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4)经济合理;
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公路设计文件推荐方法。
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二)土石方调配方法
(三)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1)经济运距:
移挖作填与附近借方经济比较,调运填方的最大距离即所谓“经济运距”。式中:B——借土单价(元/m3);
T——远运运费单价(元/m3·km);
L兔——免费运距(km)。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界限(2)平均运距
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平均运距:挖方路段中心桩号至填方路段中心桩号的距离计算。
(3)运量
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单位:m3·km
(三)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1)经济运距:
移挖作填与附近借方经济比较,调运填方的最大距离即所谓“经济运距”。(4)计价土石方数量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如某工程土石方数量:填方500m3
挖方200m3
借方400m3
弃方100m3 则计价土石方数量=600m3
一般工程的土石方总量,实际上是指计价土石方数量。一条公路的土石方总量,一般包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临时工程、小桥涵工程等项目的土石方数量。
对于独立大、中桥梁、长隧道的土石方工程数量应另外计算。作业:
已知某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12m,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一桩位填挖高度4.12m,路基边坡为1:1.5。试按1:200比例尺绘出该断面的横断面图,并计算横断面面积。该点横断面地面线实测资料如下: K5+300.00 右:3.7,-0.17,12.7,-1.07,25,-2.31 左:6.4,0.82,8.7,1.3,13.58,1.79,25,2.87
第二篇:道路勘察设计
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A平面线形应直接、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B保护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C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 D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8.试根据平原区的地形、地物特试根据平原区的地形、地物特征简述平原区的路线特征,并简要回答平原区选线的要点
平原区是地面高度变化微小的地区,有时有轻微的波状起伏和倾斜;平原地区除泥沼、盐渍土、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3.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河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1.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1.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2.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总方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制点。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3.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平面直线有哪些标准?
(1)因为过长直线难于地形想适应,而且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劳和急躁,易超速行 驶,对安全行车不利。(2)平面直线有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两个标准。
11.简述平纵组合设计原则
A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B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C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有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
2.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阶段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设计?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选用设计阶段?
分阶段设计的目的一是优化设计方案,二是便于进行项目的估算和概预算一阶段设计: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可采用,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设计: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汽车的最大制动力除了与附着系数有关外,还与________有关。(D)
A、路面种类B、行驶速度C、轮胎的性质D、制动轮上的车重力
1.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最高可达________km/h。(C)
C、120km/h
6.公路上相邻两段陡坡,第一段纵坡坡度为7%,最大坡长限制为500m,实际设计长度为300m,第二段纵坡坡度为6%,最大坡长限制为700m,实际设计长度应控制________以内。(D)
D、280
当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若回旋线参数A=120m,连接的圆曲线半径R=200m,则回旋线设计长度应为(60)
9.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30m,借方单价为22元/m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3·km,土石方的经济运距为(C、35.5)km。
8.当公路的设计速度V=12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不宜小于_ C、240_______米。
4.计算交通量时,应将各种车型折算为标准车型,标准规定以________作为标准车型。
A、小客车
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应按不同设计年限进行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应按________年进行预测。(A、15)
.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中,开挖土方的土类分为___ B、三_____类。()
11.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2.计算汽车行驶时产生的滚动阻力,主要根据________进行计算。(ABCD)
A、滚动阻力系数B、行驶速度C、轮胎的性质D、汽车的总重
5.关于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正确的有(ACE)。
A、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
B、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
C、高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很多,完全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D、高线是指线形标准高的路线
E、低线防护工程较多,而高线挡土墙工程量较大
7.常用的公路定线方法有(AC)。
A、纸上定线B、原始定线C、直接定线D、间接定线E、任意定线
1.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高速公路设计速度最低和最高分别是(AD)
A、60 B、80 C、100 D、120
6.关于平纵组合,正确的说法有(ABCD)。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保持均衡B、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
C、一个平曲线内,应避免纵面线形反复凸凹D、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E、平曲线和竖曲线相重合时,竖曲线应包含平曲线
9.道路与干线铁路交叉应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以保证交通转换。(×)
6.公路设计包括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两类。(∨)
7.为了克服高差,设计者可以不断交替地运用最大纵坡(并达到极限坡长)和缓
和段。(∨)
8.若是因曲线内侧及中间带设置护栏及其它人工构造物等而不能保证视距时,可采取加宽中间带、加宽路肩或将构造物后移等措施予以处理。(∨)
10.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4.何为缓和曲线?为什么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的一种曲 率
连续变化的曲线。(2)①因为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②且回旋线的曲率是按线性函数增 大,A越大,曲率K越小,回旋线变化慢,A越小,曲率K越大,回旋线变化快; ③满足形式轨迹三条特征程度高。(3)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 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何为加宽?《标准》规定加宽值考虑因素?如何确定加宽值及设置加宽?
1)加宽指为满足汽车在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路面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2)《标准》规定加宽值考虑因素有曲线半径、汽车轴距加前悬。(3)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距越大,加宽值就越大;《标准》 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1.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道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
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所组成。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机动灵活,直达门户 ②运输速度快,适应性强 ③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 ④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 ⑤道路运输在客运上有很大优势
8.试根据平原区的地形、地物特8.试根据平原区的地形、地物特征简述平原区的路线特征,并简要回答平原区选线的要点。
平原区是地面高度变化微小的地区,有时有轻微的波状起伏和倾斜;平原地区除泥沼、盐渍土、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3.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河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1.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1.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2.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总方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制点。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10.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A、离心力
B、横向力
C、垂向力
D、横向力系数
12.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
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0%
13.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
B、10m
14.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
A、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
16.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2_,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C、2.5 cm
5.关于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正确的有(ACE)。
A、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
B、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
C、高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很多,完全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D、高线是指线形标准高的路线
E、低线防护工程较多,而高线挡土墙工程量较大
7.常用的公路定线方法有(AC)。
A、纸上定线B、原始定线C、直接定线D、间接定线E、任意定线
6.关于平纵组合,正确的说法有(ABCD)。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保持均衡
B、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
C、一个平曲线内,应避免纵面线形反复凸凹
D、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E、平曲线和竖曲线相重合时,竖曲线应包含平曲线
9.关于平、纵设计与设计车速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BC)。
A.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
B.平、纵设计均与设计车速有关
C.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
D.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而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
E.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而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
8.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容易出现的两种不稳定的危险是(AB)。
A.向外滑移B.向外倾覆C.纵向倾覆D.纵向倒溜E.汽车制动失效
3.公路土石方调配时,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2.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1、公路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类。(∨)
5.从视觉分析的角度考虑,回旋线参数A的取值范围应为R≤A≤3R。(×)
4.辅助车道的宽度与正线车道相同,且与正线车道间须设路缘带。(×)
第三篇:道路勘察设计
名词解释(考5个,3,4,5,6考其一,9,10,11考其一,12,13考其一)
1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3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
4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
5可能通行能力: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6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可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7.道路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8.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形要素之一,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9.最小纵坡: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10.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ip=H/L,H相对高差,L路线长度(m)。
11.合成纵坡: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计算公式为II合成坡度,i路线纵坡,ih超高值。
12.爬坡车道: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
13.避险车道: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行驶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14.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知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成为路肩。
15.超高: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称为平曲线超高。
简答和问答,简答6个,问答3个。以下的这几个题基本上都是考题。
1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组成。特点:铁路运输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强、成本低、速度较快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但其灵活性较差、运输对象单一,通用性差;道路运输机动性灵活、批量不限、货物运达速度快、覆盖面广,但养护、运营费较高。
2.道路运输的作用:①道路运输是最便捷也是唯一具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②道路运输具有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③道路运输的通达深度广,覆盖面大④道路运输的发展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运转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⑤道路运输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
3.公路的分级:数据以年平均日交通量评价,高速公路(四车道25000~55000辆,六车道45000~80000辆,八车道60000~100000辆)、一级公路(四车道15000~30000辆,六车道25000~55000,)、二级公路(双车道5000~15000)、三级公路(202_~6000辆)、四级公路(双车道202_以下,单车道400以下)。
4.城市道路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直线的特点:优点: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操作容易,测设简单方便,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缺点: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不利。
6.直线的运用,在以下路段上可采用直线。①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地带;②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③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④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⑤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7.圆曲线特点:①圆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曲率1/R=常熟,故测设和计算简单。②圆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的改变着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由不同半径的多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③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圆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行车越危险。④汽车在圆曲线上转弯时各轮轨迹半径不同,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路面宽度。⑤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视线会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阻挡,易发生行车事故。
8.缓和曲线的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9.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及绿化带。
10.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11.路肩的作用:①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②供临时停车之用③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④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⑤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12.行车视距的分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3.平面线形设计要点:①平面线形应直接、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②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③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④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14.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①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应当尽力避免。②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平衡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纵坡,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④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15.选线的步骤(1)路线方案选择(2)路线带选择(3)具体定线
(必考15分,属于问答).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有路线方案。(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是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3)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农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和经济园林等。(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重视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5)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因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7)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因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必考20分,计算题)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K5+030.00,高程为427.68m,i1=+5%,i2=-4%,竖曲线半径R=202_.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得设计高程。课本P71,解法有误,详见老师讲的,分为凹的和凸的两种,只需比较正负号即可。
第四篇:道路勘察设计资料
第六七章选线步骤:(1)线路方案选择(2)路线带选择(3)具体定线
2公路线性的好坏,可以从经济性,快速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四个方面来评价
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4驾驶员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是通过视觉和运动感觉得到外界信息,信息来自,一是公路内部的线性协调,二是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外部协调
5平原区地形对路线限制不大,路线的基本线性应是短捷顺直
6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的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7路线按行径地带的部位可分为沿河线,越岭线,山坡线,山脊线等
8沿河线的路线布局,主要解决河岸选择,高度选择和桥位选择三个问题
9路线一般以低线位为主,但必须做好洪水位的调查,以保证路基稳定和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宁低勿高
10越岭线的特点是需克服很大高差,路线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 11越岭线选线主要解决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现三个问题
12越岭线一般应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高程较低,地质条件较好,两侧山坡利于展线的垭口
13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
14山脊布局主要解决控制垭口选择,侧坡选择和试坡布线三个问题
14.一般应选择符合路线走向、高程较低、地质条件较好、两侧山坡利于展线的垭口。15水库对公路的影响主要有水库坍岸,地下水雍升和水库淤积
16风沙对公路的危害一是风蚀二是沙埋三是堵塞桥涵
17路基冻害主要表现在融沉和冻胀,桥涵建筑物的冻害主要表现在基础凸起和下沉 18盐渍土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有使路基下沉,破坏稳定性,松散和膨胀作用
19膨胀土是一种裂隙特别发育,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黏土,危害表现有冲刷,剥落,溜坍,滑坡
20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涵洞比桥梁好,桥梁比深路堑好3 S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有机结合定线按工作对象的不同分为纸上定线,现场定线和航海定线
23纸上定线的方法有直线形定线法和曲线形定线
第八章
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路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行车稳定,符合排水要求。
2.分流: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
3.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4.交通岛:为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在车道之间设置的岛状设施。按功能分为 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法:设置交通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信号管制、调整交通组织。
6.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7.匝道:相交道路的连接道,主要供转弯车辆行驶。
1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 1交通流在时间上分流 2交通流在平面上分流3交通流在空间上分流
2交通流在平面上分离的措施 1在交叉口设置专用通道 2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变左转为右转3组织渠化交通
3平面交叉根据功能,等级,交通量等可分别采用: 无优先交叉,主路优先交叉和信号灯交叉三种 不同的交通管理方式
4平面交叉的类型1加铺转角式2分道转弯式3扩宽路口式 4环形交叉(一般造价高于其他交叉平面)
5环形交叉适用于多条道路相交或转弯交通量大,且地形较平坦的交叉路口
6《城规》规定: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路段设计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7一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优先保证干线公路的畅通,排除纵,横向干扰,必要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一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的时候,应合理设置平面交叉
8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的方法可采用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1环形交通 2街坊绕行 3远引掉头)
9交通岛按其构造可分为用缘石围成而高出周围行车道路的实体岛,路面上用标线画出的隐形岛和无缘石的浅碟式岛三种
10最危险的冲突点,最靠右侧的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线的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
11当相邻的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称为交织段长度
12环道出口半径可比入口半径大一些,以使车辆加速驶出环道
第九章
1)立体交叉的组成: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匝道端部
3..匝道:相交道路的连接道,主要供转弯车辆行驶
2)匝道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出口端为减速车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辅助车道等
3)立体交叉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可分为 上跨式和下穿式 两类;
按交通功能可以分为 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4)喇叭形立体交叉:用一个环形左转匝道和一个半定向式左转匝道组合成的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5)对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高速公路规定,在大城市,重要工业园区附近的平均距离宜为5—10km,其他地区宜为15—25km;最小间距不宜小于4km
6)匝道设计交通量一般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用 交通量流量流向分布图表示
7)匝道按其功能与正线的关系分为 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 两类
8)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的出入口一般应设置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明显,宜设置在跨线构造物之前;若在其后时,出口至跨线构造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为便于车辆减速,出口最好位于上坡路段;入口宜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利于重型车辆加速,并在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100m和匝道60m的通视三角区
9)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 减车道均应采用直接式。减速车道接环行匝道时,不宜采用平行式
10)辅助车道 车道平衡原则:(1 两条车流合流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上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2 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后分叉道路的所有车道数总和减
一(3 正线上一个方向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
11)收费道路上封闭式收费立体交叉或需单独收费的立体交叉应按收费立体交叉设计。一般一座立体交叉以设一个收费站为宜。
12)收费立体交叉设置收费站的方法是在距相交道路交叉点适当距离处另设一条连接线,使所有转弯车辆都集中经由连接线行驶,只需在连接线上设置一个收费站,实现集中收费
13)收费站的设置位置一般有:一种是直接设在主线上,另一种是设在立体交叉匝道或连接线上
14)道路与铁路交叉时,新建项目应首选立体交叉;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与铁路交叉时,必须设置立体交叉;准高速铁路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速度为140km/h的铁路与道路交叉时,也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15)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以垂直交叉为宜。必须斜交时,其交叉的锐角应不小于70º;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º
16)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一级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二三四级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时,一般采用平面交叉
17)通道的间隔以400m左右为宜,通道的交叉角以垂直为宜。必须斜交时应比小于70º,受限制时应不小于60º
18)天桥以垂直交叉为宜,桥面净宽应不小于4.5m,天桥的车道荷载等级应采用公路--Ⅱ级,人行天桥的净宽应不小于3m
19)公路与原油 天然气输送管道相交,以垂直相交为宜。必须斜交时不宜小于60º,受限时应不小于45º
20)通常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宽度为3.0—5.0m
1)道路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
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一般优先考虑 首末站和枢纽站 的布置(停靠站)
3)公共站比较合理的间距,市区一般以500-600为宜,郊区为1000米左右现在多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4)车辆的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间的夹角关系分为平行式,垂直式和斜放式三种
5)自行车的停放方式多为垂直停放和成一定角度斜放,按场地条件可单排和双排两种排列,其中,垂直设支架固定的形式最常见
6)规划和设计高速公路时必须在沿线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站,以满足乘客上下车的需要
7)停车区的布设方式有:在连接线一侧布设,在连接线两侧布设,在连接线中间布设,在跨线桥下布设
8)服务区的布置形式:正线一侧布设一个服务区,正线一侧布设两个服务区,正线两侧个布设一个服务区
第五篇:202_年道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电力建设工程名称)
勘察设计合同
合同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方:
受托方:
签订日期1:
签订地点:
1此处的签订日期应与签署页中的最迟签订日期保持一致。
委托单位:(以下称甲方)勘测单位:(以下称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及国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及交通部令1996年第4号文办法的《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签订至公路施工图勘察设计合同如下,以资共同遵守。
一、建设地点与规模
路线起点位于,经,终于,路线全长约公里。
二、技术标准及测设要求
(一)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_)及有关规范、规范的要求进行勘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设计速度采用公里小时,对局部地形复杂地段,可采用公里小时。
(二)全线桥涵等人工构造物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大、中、小桥及明函与路基同宽,桥梁不设人行道,仅设钢筋混凝土防撞栏杆;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及路基150。
(三)平纵面线型设计,应贯彻在旧路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标准的旧路改建原则,尽量减少占用农用地,并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四)全线路基宽度为9米,路面满铺。
(五)全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厚7厘米。
(六)对加宽利用的桥梁,应充分调查旧桥及旧桥面结构的现状,需加固的应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并计算其工程量一并纳入工程预算中。
(七)对于老路改建加宽路基的路段,施工期间维护交通应提出合理、经济、可靠的方案,要特别注意新旧路基的衔接,并严格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1995)进行设计。
三、提交设计文件时间及数量
(一)要求于年月日前提交全套设计文件(含预算)。
(二)施工图和预算甲组文件各8分,乙组文件及施工资料(路基横断面图、路基设计表、涵洞布置图、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公路勘测定界图)各4份,其中平面图、公路勘测定界图采用蓝图。
(三)设计文件要求按境、境单独出版,装订成册,其中预算甲组文件应予以汇总。
四、取费标准及付款办法
(一)本工程项目按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第375号文通知及其颁发的《工程勘察收费标准(修订本)》、《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第一册)修订本》执行并结算。
本路段地形类别定为类,鉴于本设计为勘察设计,因此,测量费考虑一次定测系数(即1.5)。
动用钻机进行路线及桥位工程地质钻探,按《工程勘察收费标准》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收费标准另行计费。
甲方负责的一至七项勘察施工准备费按“路线、桥梁勘测费及地质钻探费之和的10&由乙方包干使用”。
(二)本工程测量及设计费用估算为万元,此数额仅作掌握预付款及测设进行拨款的依据,待设计工作完成后,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及上述单价、计算办法结算勘测设计费用。
(三)分期付款办法
1、合同签订后20天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估算费总额的30%,计万元作为定金,结算时抵作测设费。
2、施工图设计作业通过验收后15天内甲方付给乙方设计进
度款万元。
3、乙方提交全部文件经审核且乙方已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后,甲方将在30天内,按实际完成工作量及计费标准付给乙方总测设费的80%,余下的20%留待工程交工后支付。
五、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委托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协助乙方处理外业勘测工作中发生的与地方有关的事宜。
2、接到乙方报告具备验收条件时,及时组织外业测量验收。
3、按本合同规定按时支付测设费。
(二)乙方职责
1、按甲方提出的技术标准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按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精心勘测、确保测设质量。
2、外业工作结束后,及时通知甲方组织验收。
3、应根据设计文件的审核意见属于乙方责任的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4、乙方在进行上述3项所规定的职责时,不另向甲方收费。
5、负责对设计保密,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设计文件或泄露文件内容。属乙方泄露,除追查责任外,并扣罚泄露项目设计费的10%。
6、负责外业勘测成果验收会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7、工程实施过程中,负责设计的后期服务工作。
六、违约处理
(一)甲方违约
1、甲方若中途撤销合同,除应支付已完成部分测设费外,并以已付的定金赔偿乙方损失。
2、路线方案经甲方或甲方上级部门审定后,甲方要求改变方案时,除付给乙方已完成部分的测设工作量的测设费用外,修改部分另付测设费,提交设计文件时间也相应顺延。
3、不能按时付款,没推迟10天罚逾期金10000元。
(二)乙方违约
1、乙方中途撤销合同,应向甲方双倍返还定金。
2、由于勘测设计不周造成返工,应由乙方自行负责完善勘察设计,并按一下条款处理:
(1)测量误差大而造成质量问题,导致设计变更超出相应部分工程预算1%以上时,每超1%扣除相应部分设计费的10%。
(2)征地拆迁超出预算的5%以上时,每超过1%扣除设计费的1%。
(3)地质钻探资料不准确导致设计变更超出相应部分工程预算1%时,扣除设计费2%;提供虚假地质资料造成工程竣工后的安全责任事故的,全部扣除质量保证金,并视情节严重情况,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3、非甲方责任不能按时交付文件,每推迟10天罚10000元。
七、其他
(一)本合同有效期为:从签订之日起,至双方履行完毕合同规定的一切权利和义务为止。
(二)双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应及时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报县交通局调解,如仍有异议,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
(三)本合同未尽事宜,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及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7月25日颁布的建设(1996)号文中得条例。
(四)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各执份,分别送呈各方主管部门存查。
甲方乙方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