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申论范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此,秉承和平开放发展的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族人民的努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是一只可亲的、和平的的狮子。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第二篇:申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申论范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此,秉承和平开放发展的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族人民的努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公教育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是一只可亲的、和平的的狮子。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中公教育
第三篇:申论精选: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
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此,秉承和平开放发展的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世界各族人民的努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是一只可亲的、和平的的狮子。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以上为每日甄选优秀申论范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的完整内容,希望对考生复习申论带来深刻的借鉴意义,对其提升申论写作水平能有切实的帮助效应。
第四篇: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七: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_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导入】
联合国成立70年以来,国际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调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毒品威胁、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和平与安宁的生活对于世界一些地区的居民来说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纽约,共同探讨如何建设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主席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向世界阐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中国路线图。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和变革,却也在调整和变革中遭遇必然的分歧与碰撞。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响应时代呼唤,顺应时代潮流,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方案。
【热点呈现】
202_年,中国政府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理念。随后,又提出了打造政治、经济、安全、文明、生态“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演变大趋势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大潮流的前瞻性思考。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主张一脉相承,互为补充,展示出中国对建设健康国际关系和美好世界的理想与追求。为此,202_年中国外交活动遍及世界七大洲,双边与多边外交齐头推进,全面开花,成果累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大幅提升,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与风采。
中国外交活动遍及世界七大洲,全面开花,成果累累。
据统计,202_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总共出访了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南非、英国、越南等11个国家,接待了26个国家元首以及越共中央总书记来访,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亚非领导人会议、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中国—非洲合作论坛、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等九场重大国际性活动。出席这些活动期间,习主席还争分夺秒,开展了大量的双边活动,会见了约7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尤其在访问非洲期间,习主席除了出席各种会议外,还单独或集体会见了45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_年,我国还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拉美论坛首次部长级会议、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会议、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会议等许多重要“主场外交”活动。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包容的旗帜,主张“结伴不结盟”,同世界多数国家结成各种战略伙伴或合作伙伴关系。202_年,又有7个国家加入到中国“伙伴”的行列,不少国家提升或深化了同中国伙伴关系的规格和内涵,使许多双边关系上了新的层次。
积极推进大国外交,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
习主席成功访问美国,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两国元首继庄园对话、瀛台夜话后,又进行白宫秋叙,再度确认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两国高层领导人频繁会见,就两国各项合作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及时深入磋商,国际事务中相互配合与支持,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和提高。
中欧关系也展现出全面深入发展的新气象,英德法三大国同中国的关系都有崭新进展。中英两国同意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创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成为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深化互信与合作的标杆。法国总统、总理先后访华,为中法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德国总理再次访华,开启首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德合作“全面升级版”。在华首次举办的中国—中东欧会晤,16个国家的总统或总理来华,共商合作,确认共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和六大重点合作领域。另外,中国同欧洲21个国家开展高层往来,密切了双方合作关系。中欧关系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展示出良好势头。
中国同发展中大国关系也在持续发展,特别是与金砖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与深化。在第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习主席提出金砖国家构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弘扬多元文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伙伴关系倡议,受到各国领导人的称赞。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平稳发展。
一年来中国坚持睦邻友好政策和“亲、诚、惠、容”方针,促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平稳发展。习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四个邻国,14个邻国中有12个国家领导人访华或来华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其中9个国家元首参加了中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活动。
202_年,中国成功接待印度总理访华,增进了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互信与合作。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第一时间提供援助,尼泊尔人民亲身体验到中尼友谊的温暖。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邻国密切交往,各种合作显现喜人成果。中俄蒙三边合作步入良好发展阶段。中国同中南半岛各国首次举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外长会议,开启了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进程。
中韩、中澳(大利亚)自贸协定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完成谈判,中—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准备和中日韩自贸谈判的进展,都是中国推进自贸战略和打造立足周边、辐射全球自贸网络的重大收获。
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拓展互利合作的新领域、新模式。
202_年,中国同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取得全面深入的崭新发展。在亚洲方面,一是习主席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提出新形势下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的倡议。二是坚持与东盟增进互信、融合发展、求同存异的发展大方向,推动中国—东盟关系保持健康发展。三是利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渠道,大力推进同中亚诸国互利合作,使双方关系日益充实和密切。四是积极开展与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与务实合作,促使中国南亚关系迈向新的水平。
在非洲方面,除了近20个非洲国家领导人正式访华或来华参加各种活动外,202_年对 2 非外交最出彩的活动,则是首次在非洲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习主席与南非总统共同主持这次论坛,同非洲50国领导人及非盟委员会主席共聚一堂,全面规划中国与非洲未来各个领域的合作,把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崭新的水平。
拉美方面,在构建“五位一体”中拉关系新格局的基础上,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华召开,达成构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共识,全面启动了中拉整体合作机制。
总之,202_年,中国以崭新面貌活跃在世界舞台,由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开始向积极引领者转变。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和区域会议上,中国都成为会议的主要角色,其发出的倡议也都获得热烈响应,展示了发展中的中国始终不渝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积极承担自己肩负的国际责任的决心和信心。
【热点解读】
一、习近平为何屡次提出打造“命运共同体”?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有十余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已成为习近平外交的一抹亮色。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号。打造“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战略,意味着各国需要求同存异和休戚与共,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谋求共同发展,以不断对话与协调来增加凝聚力,以不断建设和完善机制性合作来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外交新理念。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利益日益多元的国际背景下,“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为国际公平公正秩序构建新的蓝图。
(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_年4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1个月后,在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又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化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我国对外交往中一直践行的重要主张。
202_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做主旨演讲强调“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后的8月、9月,习近平分别明确提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他在会见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时指出,中老关系不是一般意义的双边关系,而是具有广泛共同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他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指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东亚共同体息息相关。
202_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又强调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中国“命运共同体”外交色彩鲜明,目的就是将中国放入世界,同世界具有不同传统和观念的国家相互沟通,建立合作,争取理解。共同发展的前提,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而这一点,同样包括在“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中,体现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愿望。
202_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非洲展开首次海外出访。他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非双方始终有着共同历史遭遇、发展任务与战略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5个月后,习近平同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举行会谈时再次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202_年7月,习近平会见南非总统祖马,第三次提到中非是命运共同体,并进一步表达中国愿同非洲国家分享发展经验,促进非洲和平发展和一体化的意愿。
此后,“命运共同体”理念跨越重洋,落脚于南美,逐渐走向世界的其他版块。202_年9月,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 3 类命运共同体。从双边命运共同体,到地区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从时代潮流的大视野审视中国、亚洲和世界,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涵,并勾画出了如何建设这一共同体的路线图。这一理念成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面重要旗帜。
(二)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构建公平公正国际新秩序。
“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一贯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外交战略。长期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因地域、历史、经济等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习近平对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了新气象。
现今西强东弱、北富南贫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在国际事务中,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着更多的发言权。“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对未来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和理念,其中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应该是平等的。中国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话语权,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而只有互相把命运紧紧相连,携手共进,才能做到这一点。
“命运共同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判断,是中国基于国家安全认识和人类共同安全认识的新实践,也将开启世界外交的新模式。
“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政治共识和稳定合作预期,能够经受一定程度压力考验的关系。它在政策层面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双方不机会主义地利用国际环境变化中出现的机会,不通过向对方施压以获取利益作为优先的政策手段。比如“新亚洲安全观”,就体现了亚洲意识和亚洲责任,也就是亚洲各国应该加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利益与共、安全与共,共筑安全、共谋发展,以集体之力、合作之力,来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携手维护亚洲的和平和发展。
携手并进,命运与共。21世纪,经济全球化空前拉近了国与国的距离,互联网则进一步拉平了这个世界,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
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走向作出的战略思考,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如何相处这个宏大课题制定出的中国方略。
打造“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基于全球安全形势和当前国际格局,做出的外交战略新部署。
这一新论断、新理念,必将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国际格局新秩序产生深远影响。知识链接: 1.共同体:“共同体”的本义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共同体真正为人熟知并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概念,是在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时。此后,共同体逐步成为一种较高形态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一体化程度介于关税同盟和经济联盟之间。
共同体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基于利益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的同时强调权责对等的责任共同体、追求在互利合作中共同进步的发展共同体和最高形态的命运共同体。
目前,世界范围内以共同体形式存在的区域合作组织,主要有欧亚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这些组织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自身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外部性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对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也应超越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追求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共同发展。
2.命运共同体: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也是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其含义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它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亚洲一体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任何国家在亚洲都不可能脱离其他国家单独发展。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倡导用“一带一路”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当务之急。国家之间应加强沟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实现国家间基础设施的对接。
其次,需要大大提升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能力。优化现有贸易结构,因地制宜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深化人文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深化与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大互派留学生、联合办学、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的力度,联合开发文化旅游产业。
最重要的是构建生态环保协作机制。推进沿线各国生态环保领域的协调协作,共同保护人类美好家园。
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已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但是由于目前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仍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变化,中国外交思想与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呈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大国关系上,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国与国相交上,要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与各国广结善缘,打造覆盖全球的多姿多彩的伙伴关系网和越来越大的朋友圈(见下表);在地区争端上,中国倡导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必须处理好与其他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一)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传承了亚洲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亚洲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亚洲国家山水相连,友好交流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联系。发端于中国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承载亚洲经贸人文往来的友谊之桥。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全球最强大的舰队七次远航,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以德睦邻”的和平对外政策,输出的不是殖民掠夺,而是瓷器、丝绸和茶叶。西方学者统计,到工业革命之初,亚洲约占世界经济总量2/3。亚洲历史上也不乏战争,但和平与合作始终是地区繁荣的坚实基础。
近代以来,亚洲错失工业革命浪潮,落后挨打,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殖民之苦。亚洲国家同声相应,书写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壮美篇章。大批精英人士开始从近现代国际关系视角审视本国和亚洲的定位,探索亚洲合作路径。两次世界大战创剧痛深,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留下了无以复加的惨痛记忆,为霸权侵略张目的“大东亚共荣圈”被丢进历史垃圾堆。二战后,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举起区域联合的旗帜,万隆会议有力鼓舞了亚洲各国联合自强。但由于亚洲处在美苏冷战前沿,分属于东西方两大阵营,亚洲区域合作直到冷战结束以后才真正开始。历史经验表明,亚洲各国和则利、斗则损。亚洲复兴来之不易,联合自强才是正道。
(二)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和地区发展的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各国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调整,世界的长期发展不可能再建立在一些国家厚敛财富、一些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必须走共同发展之路。欧洲一体化走在世界前列,北美、拉美、非洲等纷纷推进一体化建设,深化亚洲区域合作是大势使然。
二战结束后60多年来,亚洲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摆脱积贫积弱,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亚洲奇迹”,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_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5年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3。同时,区域合作为亚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各国相互依存度不断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亚洲区内贸易从8000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贸易依存度超过50%。亚洲开发银行报告称,亚洲已成为全球自贸区 5 建设最活跃的地区,自贸协定数量由202_年的70个激增至202_年初的250多个。中韩、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机制为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深化地区国家利益融合,实现共同发展,是地区国家的普遍期待。
(三)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平与发展既是当前亚洲形势的主流,也是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民心所向。亚洲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解决重大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各国头等大事。亚洲被公认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不稳,亚洲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美国主导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美欧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全球贸易版图面临巨大调整,亚洲要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稳定的第三极还有待努力。亚洲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内部经济改革任务繁重,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谈判难度增大。抱团取暖,共推亚洲方案,才能在规则制定中争取主动,赢得长远。
亚洲地区快速崛起,吸引世界主要力量加大对亚洲的战略投入,为地区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地区合作与竞争同步上升。亚洲在安全上面临不少麻烦和困扰,既有二战残余、冷战积怨、海上争议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网络安全、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军事同盟呈强化之势,一些国家间互信赤字严重。亚洲国家普遍希望通过加强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以互信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在和平有利的环境中谋求发展。
(四)倡导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昭示了中国周边外交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完成了西方国家历时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也促进了亚洲的稳定和繁荣。中国发展与亚洲地区整体崛起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为亚洲繁荣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202_年中国与东亚和南亚国家贸易额超过1.14万亿美元,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半数来自亚洲,对外投资约七成投向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许多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是亚洲区域安全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国和亚洲的利益联系将更加密不可分。
面对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地区国家的心态悄然变化。一方面期待上升,希望更多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由中国承担更多责任;另一方面担忧加剧,害怕中国在亚洲“一家独大”,挤占别国发展空间,走国强必霸的老路。
历史经验表明,强国之路始于周边。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得到亚洲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要把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亚洲人民的梦想连接在一起。中国越发展,同亚洲和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就越需要巩固在亚洲的战略依托。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睦邻友好周边外交政策的传承和创新,旨在把中国的发展和安全寓于亚洲整体发展和共同安全之中。这不仅是中国对亚洲前途和命运的责任和承诺,更是中国实现自身长远发展所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知识链接:
1.明朝以德睦邻的外交政策: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在大多数时期内均采取儒家传统思想,作为制订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采取以德睦邻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和政权发展友好关系,互通有无,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竖立起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大国的形象。明朝初年的对外交往可以说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中最为成功的时期。其中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成为这一时期外交的两大主题。
明初的以德睦邻,主要体现在广交邻国,以诚待人,与邻为善,全面发展与邻国关系。明朝建国以后,在外交上的首要举措是“遣使四方”,宣传明王朝以德睦邻外交政策,全力改变由于元朝时对外频繁用兵,与周边国家矛盾尖锐达到“四方遐远,信不好通”的局面,积极恢复元代以来与周边国家断绝的官方关系。永乐年间继承了洪武年间的以德睦邻政策,并且表现得更为开放。郑和下西洋,远航亚非30余国,宣传明王朝的德政和睦邻友好政策,同时健全和完善会同馆、四夷馆、市舶司等涉外机构,积极招徕外人,最多时一年接待外人竟达万余人之多,不仅建立起以明王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同时也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明初通过遣使四方,接受外国朝贡,给周边国家统治者册封,封山、颁布信诰、印章,赠送冕服、书籍等,树立起在周边国家中的威望。明朝皇帝作为大国君主,虽不免有让四夷称臣入贡的帝王思想,但并非要从政治、经济上控制那些自愿申请作为明朝藩属、朝贡国的小国,对这些依附于明朝的小国,是以诚相待、以邻为善、以德睦邻,完全有别于元代那种扩张政策,也有别于近代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奴役控制,因此很容易得到周边国家信任,成为发展中外之间和平友好交往的政治基础。
明朝在外交上采取以德睦邻的外交方针,但并非以软弱示于外人。明朝期望与周边邻国和平友好相处,但在自身受到外来威胁之时,则并不排除使用武力对付外来威胁。明朝在反击外患的同时,也十分注意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环境,对一些恶意侵略邻国及危及周边和平局面的政权,明政府先是劝导,劝其与周边国家和好,但对以强凌弱、危害邻国以及自身利益安全者,也不得不使用武力。
明初时期推行的以德睦邻外交方针,对于国内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边疆安全及反击外患的胜利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东亚共荣圈:1940年7月26日日本提出的所谓构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妄图在亚洲、澳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计划。早在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就决定了作为长期国策基本方针的《国策基准》,把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作为“帝国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这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初设想。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麿政府发表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这一声明的实质是表明日本要独霸中国东北及更广大地区。
日本对东南亚丰富的大米、橡胶、锡、石油等战略资源垂涎已久,早就渴望夺取南洋作为支持其侵略战争、独霸亚太地区的基地。1940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占领荷兰、法国等地,7 并威胁英国本土。日本政府认为形势对其有利,便加快推行“南进”战略和殖民侵略计划。1940年8月,近卫内阁正式宣布了《基本国策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的强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包括整个大东亚的经济协同圈”,为“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蒙上一层“皇道主义”色彩。同年,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上台后的演说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政治上以“共存共荣”为幌子,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的,“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囊括印度以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的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殖民大帝国;在经济上由日本垄断“共荣圈”内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在军事上通过占领南洋地区,利用其资源和战略基地,与英、美进行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持久战,建立日本的势力范围。
日本“南进”战略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方针加剧了它与英、美的矛盾,因此日本加紧与德、意法西斯勾结,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40年代,日军很快地侵占了印度支那、马来亚、泰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广大东南亚地区。日本侵略者以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可以得逞。但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彻底破灭
三、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当今世界虽仍有不少矛盾冲突,但和平、发展、合作是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主导性趋势。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未像今天这样与外部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联。中国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着眼于全球化时代人类发展进步的崇高事业,立足于国家长远发展和周边繁荣稳定,为亚洲乃至世界未来福祉打出的中国方案。中国倡导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依托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及地区国家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的共识,强调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处理好国家间关系,实践目标更为高远,理论内涵更加丰富。
(一)以共同发展作为核心要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每个国家的核心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发展是唯一出路。各国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宜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对接,在维护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
(二)以互信协作维护安全环境。各国要实现共同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这需要各方共同作出努力,共同承担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责任。在新形势下,宜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零和博弈,努力实现全面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
(三)以开放包容推进机制建设。亚洲地区多样性突出,发展道路多元化。每个国家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当得到尊重,地区多样性可以转化为互补互促的发展活力和动力。亚洲应继续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发挥本地区各种合作机制的协同作用,欢迎域外国家参与亚洲地区合作,为亚洲的稳定和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各方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构建维护亚洲长治久安的区域安全新架构。
(四)以文化互鉴凝聚理念共识。亚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多种文化共存于全球化世界当中。应摒弃文明冲突的思维,促进文化交流交融。亚洲国家应传承和发扬讲信修睦的文化传统,坚持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鼓励不同国家文化交流互鉴,和谐共存。
(五)以和衷共济强化感情纽带。守望相助是亚洲各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地球村时代的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扶贫济弱应得到提倡。大国扶持小国、富国援助穷国,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方是人间正道。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社会和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关 8 乎亚洲各国利益与发展方向,将决定崛起的亚洲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和内容,其内涵和外延将随着历史进程不断丰富和延展。
知识链接:
亚洲共同体三大内涵:利益命运责任。202_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了构建亚洲共同体的三大观点:第一,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各国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更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甚至是“二加二大于四”的乘数效应。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实现互惠共存、互利共赢。第二,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实现亚洲共同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经济融合。创造亚洲的美好未来,要靠各国的自身发展,更要靠地区的共同进步。中国有句谚语,“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地区国家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系牢经济联系的纽带,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地区各国应携起手来,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亚洲的进步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和平稳定是亚洲发展的基础保障。远亲不如近邻,近邻可成友邻。实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凝聚共识,积极作为,共同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各国应推动安全对话与磋商,加强灾害管理、海上搜救、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框架。
四、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机遇
亚洲的发展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很多人认为“亚洲半球”正在崛起,“亚洲世纪”即将到来,世界权力重心正在东移。从世界和亚洲发展的大趋势看,亚洲在新时期面临着实现整体崛起的机会之窗。
1.亚洲经济继续领跑全球。亚洲有望长期担当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些研究机构预计,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板块的亚洲,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超过欧盟和北美。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2_年亚洲占世界经济比重将从202_年的28%上升至44%,202_年增至52%,人均GDP将达到欧洲当前水平。
2.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亚洲国家虽有矛盾分歧,但普遍重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致力于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热点问题处于有效管控之中。亚洲地区安全秩序日益向合作安全、共同安全方向发展。
3.机制体制支撑有力。亚洲地区各类合作机制蓬勃发展,东亚地区建成了10+3合作、多个10+1合作、中日韩三国对话与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六方会谈等一系列合作机制,涵盖南亚八国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多领域机制相互补充,协同发展,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4.亚洲意识不断增强。亚洲国家各领域交流相得益彰,利益深度交融,崛起势头强劲,各国对亚洲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上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亚洲大多数经济体80%以上的入境游客来自亚洲内部。区内交流交融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了日益牢固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二)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在看到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历史和现实的障碍,不能失去忧患意识。
1.亚洲多样性突出。各国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差异明显,增加了地区一体化的难度。
2.地区局势仍有不确定因素。热点和敏感问题集中,朝鲜半岛、东海、南海、阿富汗等一系列问题敏感复杂。日本领导人悍然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挑战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造成地区国家关系紧张。
3.地区架构建设滞后。短期内难以建立类似欧盟的单一治理机构,现存各类合作体制将长期并存,协调各方利益难度较大。诸多地区自贸协定的“面条碗”效应明显,经济一体化推进路径博弈突出。本地区安全合作长期滞后于经济合作,尚未建立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
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本身就是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之,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机遇与挑战交织共生。展望未来,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把握机遇、化解挑战、化危为机的运作难度同样前所未有。这需要亚洲各国精心谋划、戮力同心、共创伟业。
知识链接:
“面条碗”效应:又称“意大利面条碗”效应(Spaghetti bowl phenomenon)。该词源于巴格沃蒂(Bhagwati)1995年出版的《美国贸易政策》(U.S.Trade Policy)一书。是指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区域贸易协定(RTA)下,各个协议的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根根地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这种现象贸易专家们称为“意大利面条碗”现象或效应。例如,在每个双边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原产地规定”的条款越来越多,也变得更加复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汽车原产地规则就是一个典型。
五、中国是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亚洲国家的共同事业。中国保持自身稳定和持续发展,促进睦邻友好合作,这将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中国应该也能够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在地区事务中更多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促进地区国家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把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作为共同目标和自觉行动。
(一)以高层交往促进睦邻友好。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本,发展繁荣之基,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起航之港。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2_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密集开展外交活动,基本实现与亚洲国家高层交往全覆盖。中国全面深化同亚洲国家关系,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与文莱、斯里兰卡合作关系,同巴基斯坦实现在一个多月内两国总理互访,同印度实现半个世纪以来两国总理首次年内互访。中国建国以来首次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形势下周边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大政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中国将首先身体力行,还将与亚洲国家通力合作,使和平、合作、共赢成为地区国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
(二)以自身发展促进亚洲共同发展。近年来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已成为亚洲整体发展的重要牵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中国新一轮改革符合自身利益,也将促进中国的对外合作。中国推进经济转型,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将给全世界带来新的机遇。“近水楼台先得月”,亚洲国家无疑将首先受益。
中国把握亚洲发展脉搏,找准地区国家的利益契合点,提出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要倡议。中国将与亚洲国家密切协作,确保这些倡议落到实处、早见成效,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造福亚洲各国人民。
中国将以正确义利观为指导加大对亚洲国家的帮扶。将继续增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鼓励有实力 10 的中国企业扩大对亚洲国家的投资,积极参与亚洲国家的发展建设。在亚洲国家面临自然灾害等困难时,中国也将一如既往地伸出援手。
(三)以区域合作促进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亚洲现有的东盟、10+
3、东亚峰会、南盟等合作机制各有发展特点和重点方向,应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助,形成合力。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提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同东盟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这将有助于实质性提升与东盟的合作。中国打造中国—南亚博览会合作平台,愿深化同南盟的务实合作。
中国加快实施周边自贸战略,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中韩、中斯(里兰卡)、中蒙、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我们还将与亚洲国家加强协调,共同探讨建设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合作体系和信用体系,促进地区经济融合,增强亚洲国家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
(四)以安全合作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追求全面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致力于同周边国家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中国积极与亚洲国家拓展防务与安全交流,全面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做区域多边安全机制的推动者和建设者,将努力为亚洲乃至世界提供更多安全公共产品。
中国致力于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在朝核问题上,积极开展劝和促谈工作,为推动局势稳定作出了不懈努力。有关各方围绕重启六方会谈互动增多,半岛局势逐渐趋于缓和。中国支持阿富汗推进广泛和包容性的民族和解,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和涉阿地区合作。
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中国将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中国也从来都是从大局出发,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五)以人文交流丰富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近年来,中国与亚洲邻国人文交流空前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交流规模持续扩大。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亲、诚、惠、容理念代表了中国的友邻之道。亲是指要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诚是指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惠是指践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容是指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我们要同周边国家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认同、更支持。
中国将继续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文化、旅游、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广交朋友,广结善缘。中国将根据亚洲国家的实际需要,继续向他们提供奖学金和培训项目,帮助亚洲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中国也将同亚洲各国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不断谱写人文交流新篇章。【问题思考】
面对南海领域的争端和邻国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中国政府应该这么做才能推动亚洲更好地“迈向命运共同体”? 【资料扩展】
1.《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华网,202_年9月28日。2.《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广西人民出版社。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http://
第五篇: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许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浅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机械1507班20153636 雷丹
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之际。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当今世界仍存在着各种争端与冲突,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显然,在核威慑下,爆发一场高烈度的战争的可能性几近为零。那么,人类的未来又在何方?我们的先辈拘囿于脚下的土地,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变革的种子早已种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宇宙很大,当人类有能力迈出太阳系,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地球人。毫无疑问,人类想迈入星际时代,各国通力合作必不可少,人类终将命运一体。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平等和尊重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呼唤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才能系牢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
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70亿人走向共同发展的可能。世界经济早已走出一国垄断,成为无法割裂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找到利益支点,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美好未来。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 “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份责任。以此为指引,中国向世界提供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公共产品,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注入新动力。
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带头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为更加开放繁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努力;再到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推动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提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中国继续唱响“开放型经济”,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提供方案。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一系列倡议和行动,旨在消除全球发展鸿沟,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遵循这一逻辑,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提出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命运共同体,体现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告诉世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高屋建瓴地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