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庆阳市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0-1085838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1 13:19: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庆阳市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庆阳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庆阳市地震局 晋晓庆

庆阳作为革命老区、甘肃腾飞的东翼,能源开发的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大开发、大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5.12”大地震之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202_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对地震部门履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据政务大厅统计,202_年4-12月,市建设局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255件,但是202_年经过市地震局办理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审核、确认的仅仅只有39家、建设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3家。

不难看出,建设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是比较大,地震部门履行职能的难度不言而喻。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加强和做好新形势下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关系到 如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如何把全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落实到实处。

一、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市县两级是重要的基础和执行层面。一切工作的落实,归根到底都必须通过各级政府落实到市县乃至更基层的社区、乡村。防震减灾作为国家公 1 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公益性事业,自然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最终需要落实到市县及其以下基层和广大群众。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和其他相似行业的共性。但由于防震减灾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工作,几十年来所实行的是一种以条条为主、条块结合、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因而历来就派生出所谓的地方地震工作,即现在所称的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上,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属“地方队伍”,人财物归当地政府领导,国家和省级防震减灾工作属“专业队伍”,人财物由中央主管。国家和省级地震机构负责指导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这是地震系统区别于其他部门的特殊性。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上述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几十年来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历程。因此,在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时候,正确认识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以此为切入口,深入分析市县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探索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思路与途径,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要在202_年使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防震减灾能力,上述综合能力包括了监测预报能力、震害防御能力、紧急救援能力、恢复重建能力、政府反应能力、社会响应能力等各个方 面,为此,必须实行“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三大战略。市县防震减灾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具体职能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县是依法履行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地震灾害管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市县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执行层面,可以说是依法履行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主体,县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设防水平。因此,市县政府的地震职能部门承担着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各项重要职责:一是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地震监测台网;三是管理法律规定的各项防震减灾行政许可事项;四是制订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事件的预案并负责落实;五是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地震紧急救援和震后重建;六是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2.市县是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信息的重要来源。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市县地震监测台网已 经成为我国地震监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县地震监测台网提供的数据资料已经成为地震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报信息的主要来源。我市现有的4个数字化测震台,分别安装了地震仪,主要是观测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利用惯性原理和弹性原理来记录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以确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4个强震台,实时监测、传输和处理,在震后较短时间内实现烈度速报,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和地震预测提供依据;5个人工观测点,主要是观测分析水位、水化、水温、水氡、水压等地震前兆资料。这13个地震监测台站有效覆盖了庆阳及周边方圆1000公里的地震活动。

3.市县是开展地震灾害思想防御和工程防御的前沿阵地。减轻地震灾害重在预防。预防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工程和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和广大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与震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在上述工作中,应该说市县处于最前沿,是进行抗震设防监督检查、管理抗震设防要求、组织震害预测和抗震性能鉴定、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地震灾害的思想防御和工程防御,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市县所在行政区域,落实到社区、乡村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因此,市县地震部门在上述工作领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是可以大有作为并发挥重大作用的。4.市县是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参与防震减灾的主要纽带。防震减灾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争取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一是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广大群众自觉开展对地震前兆异常的观测活动,作为现代化地震监测的重要补充;二是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使之成为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要建立集地震宏观监测、灾情上报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地震信息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网络在防震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四是要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广大群众在震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五是要推进地震灾害保险,鼓励社会捐助,逐步建立起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的多元补偿机制。上述这些工作,都需要依靠市、县政府及其地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二、新形势下市县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工作思路探索

根据以上对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的探讨,新时期市县地震部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目前,我市8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可以说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存在着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反映在:

1、结构不顺,工作“短腿”情况非常突出。庆阳8县(区)没有设立专门的地震工作机构,领导秘书兼地震局长,挂靠 政府办是多数,科技局、应急办、政府办领导兼防震减灾工作比比皆是,机构不顺、人员兼职、没有办公场所、没有办公经费的情况非常突出;

2、震害防御形势不容乐观。市县震灾预防的能力还不强,城市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广大农村的震灾预防能力包括民居的抗震设防和地震科学知识的普及水平都在低层次、低水平;

3、应急机制和救援能力不健全。市县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机制尚不健全,快速反应的能力较低,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

4、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的机制还不完善。地震部门履行抗震设防监管职能的程序还没有真正进入政府建设工程审批的正常程序和必要环节。相关单位的配合协作还很不到位,没有地震部门的抗震设防审核,工程许可、验收依然可办理和通过。

5、监测预报水平还很低。监测台网中心虽然实现数字化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基层监测人员都是兼职观测人员,不能实现实时监控和观测,监测处理的数据基本上成了“备查”资料和数据,捕捉震情很被动。

全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服务全市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大局,就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三大战略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拓展思路,创新发展:

1.进一步加强市县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加快构建地震灾害的预测预警应急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对各种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快构建突发性地震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地震灾害危机管理的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市县防震减灾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市县地震部门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强化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努力推进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信息网络、应急指挥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尤其要重视地震宏观监测点的建设,发挥市县在捕捉地震短临前兆信息方面的长处和优势,为地震的预测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在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的基础上,市县要加快构建地震灾害的预测预警应急机制。可以说,建立地震灾害的预测预警应急机制,是新形势下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事件能力的新要求、新举措,市县地震部门应该把它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切入点,加强研究,加快建设,不断完善,使防震减灾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

2.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的依法管理,努力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的社会服务机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提出了由局部的重点防御拓展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的战略要求以及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地震安全和逐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具体任务,这是实现新时期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措施。市县作为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承担着重大责任,必须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必须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进入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努力提供优质服务;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要把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广大乡(镇)、村及农户,提供符合农村实际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建筑图纸,帮助农民对现有住房进行抗震设防。

3.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逐步建立防震减灾的社会动员机制。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保护对象,也是防震减灾的重要力量。借鉴国外减轻地震灾害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防震减灾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贯彻“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建立起防震减灾的社会动员机制。

----要继续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这既是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动员群众参与防震减灾的必要前提,又是提高群众震时自救、互救能力,减轻灾害损失的重大措施。市县地震部门必须把创建地震科普知识示范学校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

----要深化地震群测群防的内涵,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建立健全地震宏观监测、灾情速报和科普宣传网,在地震多发区的乡(镇)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充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市县地震部门应当利用群测群防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三网一员”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要逐步推进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国外的经验做法表明,社区志愿者在地震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发挥有效的自救互救作用。因此,市县地震部门应当研究探索社区减灾建设、社区救援自愿者等新事物,积极发挥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预备役民兵等组织的作用,在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城市进行地震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4.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与法规体系。市、县各级地震管理机构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防震减灾“十二五” 规划,切实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中,在基本建设、能源开发、重点 项目等专项计划中,充分体现防震减灾的内容。出台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和地震安评条例,加强和省级地震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在规划、技术、培训等业务层面上加强对市县的管理,争取在政策、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和可能的支持。

三、发展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当在完善现有防震减灾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管理的方式,从方针政策、组织机构、经费渠道、宏观调控等各个层面采取新的举措,进一步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这个重要基础,使之和整个防震减灾事业取得同步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每年召开一次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靠实任务和责任,理顺和规范县区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配备得力干部,保障人、财、物落实到位。

2.建设庆阳市地震监测应急指挥中心。着眼长远,整合资源,统筹考虑市、县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地震信息系统、地震科普宣传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好相应的配套经费,把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3.设立地震群测群防的专项经费。用于配套市县群测群防“三网一员”、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与示范学校建设以及社区地震志愿者队伍等其他专项任务,以利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国务院所提出的新时期防震减灾的各项任务。

4.庆阳市政府协调编委、发改委、财政、建设、科技、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提出健全县区地震工作机构、规范城乡抗震设防监管和审核程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市县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5.推进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落实好地震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建设任务,建设开通庆阳市地震信息网,加强防震减灾信息交流,拓展地震科普宣传渠道。

第二篇::--市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市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市202_年地震工作总结

一年来,**市地震办在市地震局、县委、县政府和县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体系,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修订方案、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3月19日全市防震抗震指挥部扩大会议后,县政府高度重视,对防震指挥部成员进行了调整,并召开了由主要单位参加的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市防震抗震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落实责任,协调各单位围绕防震减灾“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齐抓共管,使我县抗震减灾工作再上新台阶。5月份,**市人民政府下发武政(202_)12号文件,关于印发《**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同时,修订出台了《202_年**市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和《202_年**市震情短临跟踪方案》,为全县的抗震应急、防震减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装调试地震监测仪器,做好地震监测工作 今年4月下旬,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市地震监测仪器全部安装调试结束。地温测试仪和电磁波异常监测仪运行正常,高精密度地电测试仪经过几个月的波动,10月份也趋于稳定,现在仪器运行良好。电磁波在11月份对周边地区的震情有反应。

一年来,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把监测工作当作自己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坚持值班制度,责任到人,365天如一日,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观察、记录、分析、上报,每周有周报,每月有月报,认真绘图制表,捕捉地震信息,对出现异常情况,按照《地震前兆异常落实工作指南》的要求逐项核实,对所有异常及时落实不过夜,在接到报告后12小时内展开,并及时向市局报告,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和重大异常及时上报等制度,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积极开展抗震设防、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

1、举办大型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今年在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六周年和7月28日纪念唐山地震28周年之际,举办了两次大型地震科普宣传活动。我们在县城主要街道兴华路、县政府、科技局门前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共悬挂横幅标语4幅,制作宣传版面10块,展出防震减灾法新闻图片、防震减灾科普挂图等50余幅,播放地震科普录像“自然报警信号”、“丽江地震”、“专家地震访谈录”、“直面地震”和“地震揭秘”4场次,发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资料202_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

2、结合“三下乡”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今年我们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同“三下乡”科技服务队一起,先后到小董乡乔庄,龙源镇西马曲村,圪当店乡圪当店村、白店村、邢庄村,三阳乡杨梧贾村,大虹桥乡西小虹村,嘉应观乡大刘庄等8个村庄。将地震知识、防震减灾、抗震设防知识印制成宣传资料,赶科技大集,走进农家、走进企业、走进校园,送到老百姓手中,提高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建立县、乡、村三级震情灾情信息速报网络 4月中旬,按照市地震局安排,我们积极开展工作,对全县15个乡镇300多个村庄进行逐一登记,选择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有通讯工具的人员担任信息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地震灾情信息速报网络,做到人员到位、信息畅通、报告及时,保障了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圆满完成全县地震应急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为了按时完成全县地震应急数据收集工作,县地震办与科技局结合及时向县政府汇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县政府研究决定:10月29日晚八点,在县政府召开**市地震应急数据收集工作会议,全县十五个乡镇主要领导和有关局委领导及工作人员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县政府副县长马建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与会人员认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11月10日,全县应急数据汇总结束,按时上报市局,并用数码像机将各类建筑典型照片上报市局,园满完成该项工作任务。

六、积极进行防震应急物资准备工作

为确保地震现场工作顺利开展,县地震办积极向县政府汇报防震应急工作,县政府非常重视,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拔付资金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为地震现场工作队伍配备了必要的技术装备和生活物资。

七、地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今年,我们同县发改委结合,对全县新建、扩建的较大工程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排队,对自来水公司的水厂和电厂2×50MW扩建项目进行登记,虽然未发现达到安全性评价条件的工程,但对这些单位起到了进行地震法律知识宣传的作用。

八、工作不足之处

今年由于经费紧张,群测群防、应急物资配备、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宣传、电脑上网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人员缺乏有关地震方面的专业书籍、报刊等学习资料,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县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把工作做到更加完善,逐步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实行预测、预防、救助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并形成广大群众共同抗震、防震减灾的局面。吸取04年好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讯速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把工作争取做到最好。

第三篇:防震减灾工作

202_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2_年,我局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制的建设,大力提升自身和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意识,防震减灾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现将202_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制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我局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促进各科室的协调配合与职责落实,形成了由单位一把手领导,个科室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一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随着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艰巨。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使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业务知识等不断有新的提高。为此,一是加强学习和培训。重点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通过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工作上的创新。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在领导的指导下,扎实抓好每一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了自身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在工作中,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先后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完善了岗位责任制、信息公开制度、保密工作制度等,并认真贯彻落实了各项工作。严格遵守震情报告制度、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坚持领导带班。同时,注重从点滴抓起,抓习惯养成,抓示范,从接一个电话、报一份材料等细微之处着手抓,使全局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每一项。

经过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升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四篇:庆阳市肉牛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庆阳市肉牛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杨德智高宪儒

(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庆阳市肉牛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肉牛品种的繁育和杂交改良,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应切实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提高对肉牛产业的认识,抓好黄牛品种改良,积极探讨种草养畜结合模式、大力拓展饲料资源,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好设宣传培训和科学养殖示范,为我市肉牛产业做贡献。关键词: 肉牛;现状;发展建议

庆阳市地处甘肃东部,黄牛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黄牛重点生产区,也是陇东地区早胜牛的原产地、集散地和主产区。近几年来,庆阳市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兴市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大力实施“种草养畜”工程,全力推进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本文就将庆阳市肉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庆阳市肉牛产业现状

202_年全市肉牛存栏43.65万头,出栏13.60万头,生产牛肉16320吨;202_年存栏49.44万头,出栏15.82万头,生产牛肉18984吨,冻精改良授配

4.445万头;202_年存栏77.56万头,出栏17.97万头,生产牛肉22400吨,冻配改良肉牛8.2万头;202_年存栏82.30万头,出栏20.33万头,生产牛肉24396吨,冻配改良肉牛9.03万头。目前全市黄牛冻配点115个,正常开展工作的有68个。

2、存在的问题

庆阳市肉牛业开发起步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肉牛品种的繁育和杂交改良,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因此,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加快肉牛产业化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显得尤为迫切。

2.1生产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市的养牛生产主要是以农村千家万户散养为主,“养牛耕田、养猪过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除部分奶牛养殖相对集中形成一定规模和部分业主投资兴建的中小规模肉牛场外,全市肉牛的规模养殖非常少,规模化水平较低,肉牛总体养殖水平仍然较为落后。

2.2 发展速度较慢,基础群不足

全市肉牛发展速度缓慢,1980年全市肉牛存栏量为15.55万头,202_年存栏39.59万头,25年增加了24.04万头,平均年增加9616头,按8个县(区)计算,年均每个县年仅增加1202头。

目前,全市存栏牛10 万头以上的仅有镇原县、环县、宁县等3个县,存栏5万头以上的有华池县和合水县。肉牛多千家万户分散养殖,育肥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

2.3规模养殖基础薄弱,产业化发展程度低

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金投入、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规模养殖业起步晚,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加销一条龙、牧工贸相结合的畜牧业生产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2.4牛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性能低

我市养牛历史悠久,养牛氛围浓厚,各级政府也很重视,但就总体来说,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同时存在规模小、良种改良面小、覆盖率低、饲养方式落后、饲养水平差、优质改良牛品种比重小的突出问题。据调查统计,现有本地肉牛成年个体平均体重为250~300kg,日增重500g以内,一般3~4岁出栏,屠宰率30%~34%,头均产肉量近100kg,比全国平均水平147kg低50%,比世界199kg低150%,与鲁西牛、秦川牛相比,其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差距。

3、主要原因

3.1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

一是庆阳市山多塬少,山地运输主要依靠的是驴骡,山区农民忽视了养牛的重要性。二是当地牛品种退化,经济效益差,加之养牛投入大、周期长,在短时

间难以见到成效,群众不愿意饲养牛而更意愿饲养猪禽。三是相当一部分农户还是持“养牛耕田”的观念。

3.2融资能力不强,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养殖业启动资金,有限的养殖业贷款、国家产业扶持资金和群众自筹物资远远不能满足发展规模养殖要求;二是贷款投放手续繁杂,“贷款难” 问题突出;三是优良种畜的引进推广,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等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优良种畜无法引进推广,造成改良周期过长、生产成本增加、优势资源严重浪费;四是防疫治疗经费投入不足,动物疫病防治、检疫、检测设备简陋,手段落后,防检体系不尽完善,存在重大动物疫情隐患。

3.3畜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

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发育不健全、运行不灵活,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联系不紧密,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大,畜禽及其产品卖难现象普遍存在,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缺乏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尤其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在我市几乎处于空白,畜产品附加值提高缓慢,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科技推广体系不能满足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生产与服务严重脱节,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层次低,信息传输不畅。

4、对策

4.1提高对肉牛产业的认识

肉牛产业是我市的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也是适应我国入世、西部大开发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长线主导产业,还是投资风险小,农民群众乐于接受且认可的高效富民产业。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可以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稳步实现农民增收。政府部门应当统一思想认识,把肉牛产业作为“抓特色、抓财源、抓小康”的一件大事来抓,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步伐。

4.2积极探讨种草养畜结合模式、大力拓展饲料资源

由于牛是草食家畜,能大量利用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牧草、秸秆、工农业加工副产品等,不与人类竞争粮食。因此,在充分利用好当地农副产品资源及草山

草坡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人工种草,积极探索“果——草间作”、“林——草间作”、“粮——草轮作”、“牛——沼——草”、“牛——沼——果——草”等多样化生态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农作物秸杆的青贮、微贮、氨化和秸秆粉碎发酵、糖化、微贮、秸秆粉制颗粒饲料等加工处理技术。

4.3突出抓好黄牛品种改良

牛业要发展,好种是关键。必须下大力气把肉牛品改搞上去,以加快黄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用型的转变,提高黄牛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一是抓好早胜牛的选育和提纯复壮,扩大群体规模,特别是基础母牛资源。二是大力推广黄牛冷配技术,开展杂交改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牛冷配网络体系,壮大牛品改员队伍,提高“三率”。三是有计划地开展黄牛的本交与鲜精配种。在边远山区,牛冷配难度大,应及时去势淘汰本地劣种公牛,采取引进异地优秀杂种公牛的办法来改良。其中以荷西(西门塔尔×荷斯坦)杂种公牛为最好。强化杂交繁育体系建设,完善良种培育、选育、引育体系,推动良种繁育市场化进程。

4.4切实加强政府引导扶持

肉牛养殖周期长,投资的风险性也就相对要大。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要把肉牛生产的发展列为议事日程,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项目来抓。县、乡畜牧业务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养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发到养牛大户手中,并经常到现场作指导,提高养殖大户的饲养水平,带动周围农户的养牛能力和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消费,扩大牛肉需求,促进肉牛生产的目的。二是要加强领导,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发展肉牛生产的积极性。重点对发展基础母牛、品种改良和草场改造等进行奖励。三是要增加投入,建立稳定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渠道,如黄牛改良、人工种草、秸秆养牛以及防疫补贴等经费是必不可少的。

4.5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

疫病是影响肉牛饲养和流通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加强县、乡、村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改善防疫的基础条件和设备,培训提高防疫队伍的业务水平,使兽医工作人员能够适应目前人员流动大,畜产品流通量大,范围广而造成疫病控制困难的复杂局面。在重点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疫监测的基础上,做好其它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活畜健康和畜产品的流通。建立健全完善的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

报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产地检疫及流通环节中的监督检查,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切实做好动物免疫标识、兽药饲料的监察工作,规范兽药饲料市场。

4.6宣传培训,做好科学养殖示范

积极推广科学养牛新技术,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从改厩入手,推广驱虫、补饲、杂交改良、犊牛饲养、瘦牛育肥、疫病防治和草料青贮、氨化等一系列的规范技术,提高养牛的综合效益。扶持建立一批科学养牛示范村、示范户,使暖棚养畜、畜种改良、饲草种植、疫病防治等畜牧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效提高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

作者简介:杨德智(1978-),男,硕士研究生,甘肃镇原人,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E-mail:gs_yangdezhi@126.com

第五篇:市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

市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

(一)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跟踪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XX市地震监测台网的正常运行,台网运行连续率达99%。二是高度重视震情发展趋势,严密震情会商,做好“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及其余震跟踪、财富论坛及世界华商大会等有关重大工作及节假日应急值守工作,向省地震局和有关部门提交周会商意见51期,月会商意见12期。召开202_年中地震趋势会商会和202_年会商会,形成了《XX市202_年下半年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和《202_年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并及时上报省地震局。在省地震局评比中,地震日常分析预报获全省第二名,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获全省第三糼名。三是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培训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社区)地震安全员和地震宏观观测员2200人(次),认真落实地震宏观异常17起。(二)深入开展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重大工程和可能因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工程抗震设防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新增行政权力“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有关文件备案”,修订完善了《XX市防震减灾局行政审批实施办法》、《XX市防震减灾局行政审批工作规则》,网上预审率达到100%,完成了成都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XX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渗滤液处理扩容工程等55个重大工程和可能因地震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二是深化全市“5•12”地震后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检查工作,与XX市规划局、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成震发〔202_〕2号)下发各区(市)县有关部门实施,文件从“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规划编制要明确抗震设防的要求和内容、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开展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含抗震审查)工作、加强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的检查力度”等六个方面对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进行了规范,我局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经验被中国地震局挂网宣传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三是认真开展成都西部山区21个乡镇农村房屋抗震设防调查,对报送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和现场复核,确定抗震、一般抗震、不抗震的房屋数量和比例,向XX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成都西部山区防震减灾有关问题的报告》,为市政府应对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发生类似芦山地震的强震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依据。四是建立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地质图应用平台。根据XX市地震断裂带在规划和重点工程选址工作的应用需要,向省国土资料馆、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收集购买了龙门山地区涉密地质资料,并依据资料和我局已有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资料,建立了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地质图应用平台,编制了《龙门山断裂带与XX市主要场镇距离表》,为成都科学规范建设工程提供了基础依据。

(三)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有序应对“4•20”芦山7.0级地震,第一时间派出调查组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掌握了受灾区域现场烈度第一手资料,并现场向市委主要领导作了专门汇报。严密开展震情会商,将有关现场调查情况和地震趋势发展情况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的紧急会议做了专题汇报,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及时召集区(市)县防震减灾局对“4•20”芦山7.0级地震应急处置进行总结反思,应急处置工作经验在第27届全国中心城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借鉴。二是积极推进区县地震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目前XX县、XX市、XX市、XX区等10个区(市)县已经完成预案修订,并经当地政府印发实施。三是开展了邛崃、蒲江等县域跨县联动的地震应急演练的预演,出版了《“5•12”大地震应急处置的成都方式》,为科学高效应对“4•20”芦山7.0级地震应急处置奠定了基础。(四)创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结合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和第五个“防灾减灾日”,深入开展了“编印一本书籍、设计一套资料、登载一版专栏、报夹一份传单、散发一张卡片、放映一场电影、开设一堂讲座、举办一次比赛、做好一个微博、建好一座展馆”的“十个一”活动,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20余万份,与XX市教育局、市教科院联合编写了《中小学生地震灾害预防读本》,向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免费分发了2万本。与成都红旗连锁成都分公司股份、中石油成都销售分公司合作在100个超市和100个加油站分发了6万张自主设计的防震减灾宣传卡。二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社区)建设,新增示范学校2所,示范社区4个,截止目前,全市示范学校已达52所,示范社区已达14个。三是大力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开通新浪官方微博“成都防震减灾”,制定了《XX市防震减灾局政务微博实施方案(试行)》,落实了区(市)县政务微博管理人员和工作措施,拓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渠道和文化氛围。(五)大力加强课题申报和防震减灾基础能力项目建设

一是发挥地震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积极申报防震减灾研究课题。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地震预警技术实用化与示范应用》,承担了“地震预警信息示范应用”课题任务;积极参与中国地震局政策研究课题,申报了“市县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课题。二是XX市烈度速报台网二期工程通过验收投入运行。在XX市地震烈度台网一期67个子台的基础上,兴建XX市烈度速报台网二期工程57个子台,使我市地震烈度台网密度达到1个/100平方公里。该项目采用了“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进行了地震预警的试验,兼容一期台网,具备了地震烈度速报功能,顺利通过了“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的实际检验,202_年5月27日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许绍燮院士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验收。三是深入开展XX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和馆室布展方案等工作。积极推进XX市地震应急专用技术平台项目和地震预警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二、202_年工作思路 202_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2_〕18号),大力加强防震减灾自身能力和社会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切实理解精神实质,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促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

(二)认真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中国地震局政策研究课题,完成XX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推进XX市地震灾害报警(预警)系统和XX市地震专用技术平台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做好包括新建地震监测台站在内的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严密震情跟踪会商,对包括我市断裂带在内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做到异常情况及时向省地震局汇报,重大宏微观异常、重大震情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指导区(市)县开展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和地震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做好行政审批工作,适时开展执法检查。(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社区和农村的地震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民众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庆阳市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