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FIDIC合同条件“绿皮书”浅释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20-607974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30 21:59: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FIDIC合同条件“绿皮书”浅释

FIDIC合同条件“绿皮书”浅释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田威

一、概述

目前,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Ingénieurs-Conseils)编制的“彩虹系列”(即适用于各种不同项目的FIDIC合同条件,因文件封皮颜色各异而得此名)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沙特阿拉伯基金会和科威特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项目以及许多国家的国际工程项目(包括绝大多数的外资在华投资项目)都要求强制使用FIDIC合同条件。某种程度上说,FIDIC合同条件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标准范本,因此学好用活FIDIC合同条件非常必要。

人们通常接触的FIDIC合同条件大部分是“老四样”:红皮书(《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黄皮书(《机电工程合同条件》)、橙皮书(《设计、施工及交钥匙合同条件》)和白皮书(《业主与咨询工程师服务协议模式》)。尽管具体项目可能会在特殊条件里对“红皮书”、“黄皮书”、“橙皮书”和“白皮书”的相关条款进行补充修改,有时甚至变动很大,但如能掌握其中的主要原则和思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FIDIC合同条件。

1999年,FIDIC又出版了EPC合同,正式名称为《设计、采购及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也叫“银皮书”,并建议可作为“橙皮书”的一个替代范本。还有就是下面将要重点探讨的简短合同格式(The Short Form of Contract),通常称作“绿皮书”。“银皮书”和“绿皮书”实际上是对过去“老四样”的一种补充,目的在于增强FIDIC合同条件的通用性和广泛性。

“绿皮书”的全称是“简短合同格式”,顾名思义,旨在提供一个简洁而具有弹性的合同,以便应对不同的管理和结算需要。这是FIDIC历史上第一次出版这类合同,主要用于小型项目,尤其是针对施工内容相对简单、重复性较多的工程,而且项目的施工时间也相对较短,一般无需雇用分包商,通常认为适用于合约金额在50万美元以下、工期不超过6个月的项目。当然,根据工程类型、所处环境以及业主的要求,“绿皮书”有时也可能被用在金额相对较大的项目上。

值得一提的是,“绿皮书”与其他FIDIC“彩虹系列”的合同条件差异很大,并且一改过去的传统作风,在尽可能简化合同内容的理念支配下,给人以一种更加国际化的感觉。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业主不一定必须雇用独立的咨询工程师(当然也可选择雇用咨询工程师),即便决定采取雇用咨询工程师的方式来管理合约,也不再强调咨询工程师要公正无偏。此外,合同中不再要求强制使用工程量价单(Bill of Quantities),并提供了可以比选的若干计价方式。

二、咨询工程师的作用

在以往的编制过程中,FIDIC“彩虹系列”都沿用了传统的英国合约管理方式,尤其受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ICE合同影响很深,法律体系更是基本受制于英、美使用的普通法框架。其中在运作层面上包括了两个极具英国特色的内容:咨询工程师和工程量价单。通常,中国公司对这些内容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绿皮书”并没提到指定的咨询工程师及其作用,反而业主可根据第3.2款(业主代表)的规定,任命一家公司或个人作为其代表履行某些义务。业主可以在附录里写明其代表,或者是随时书面通知承包商,并将其授权范围告知承包商。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对咨询工程师原有地位和作用的一种削弱,可以看出这种做法已经偏离了传统的FIDIC运作方式。1999年以前的“红皮书”版本中一直保留着英国式咨询工程师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形式上突出了其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而1999年第一版“红皮书”中首次承认由于咨询工程师受雇于业主,业主对他施加更直接的影响亦属正常,同时咨询工程师实际上很难做不到不偏不倚。“绿皮书”又在此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根本无需咨询工程师,并且也没有了业主代表要独立行事这类泛泛之谈。

这种转变固然与“绿皮书”属于一个简短合同有关,同时也体现了FIDIC面对客观现实的勇气和日益明显的实用主义态度。笔者相信所有参与过FIDIC合同条件项目管理和实际运作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咨询工程师在合同中的独立性的理想成分远大于现实意义。当然,也许有人坚持认为这种改变可能太过激烈,仍希望业主与承包商之间能有一个中间人作为缓冲,并建议在特殊条件里对业主代表这个角色予以约束,例如做出一些公正行事的规范要求,其中包括合同文件的优先次序、承包商要按规定行事、分包的批准(但因为工作简单的特点,“绿皮书”通常不雇用分包商)、对承包商设计的批复、延长工期和工程的验收等。

不管项目中有否咨询工程师,业主都要按照第3.1款(授权人)任命其人员代替他行使权力。这个人可以在附录里明确任命,或者另外书面通知承包商。总之,承包商要被告之谁是得到了授权并可以随时随地代表业主行事的人,而无需老是对所获指令的合法性进行不必要的质询。

三、风险分配的原则

“绿皮书”中对风险的分配原则没做大的改变,与其他FIDIC“彩虹系列”合同条件一样,还是采用“波纹理论”,亦即认为意外风险必将导致额外费用,就如同在平静水面上投下石头激起波纹的效果一样。处理的基调仍然是,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合理预见和预测到的风险都由业主负责承担,因为承包商在报价时不可能把这些因素计入标价中,也不可能通过保险获得足额赔偿,而风险的出现又是超出签约双方控制的。未知地质情况的变化就属于最典型的情况之一,与“红皮书”一样,此类风险应由业主承担。

“绿皮书”的风险分配原则与“红皮书”相同,绝非一个纯粹的固定总价合同,它承认投标价与完工价的差异,并接纳承包商的索赔、工程变更、追加费用、延长工期,或者既延工期又补偿延期费用。承包商在报价时只需考虑自己知道的因素,目标是使得投标价具有竞争力,同时认定总价并非固定不变,日后的索赔将构成经济补偿的一部分,这种国际承包工程的惯常作法并没在“绿皮书”中发生变化。因此,业主在决定授标给最低价的承包商并与之签约时必须意识到,有时极低的标价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承包商没能正确评估风险,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会靠不断地索赔来祢补其原报价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

四、“绿皮书”的主要特点

“绿皮书”倾向在投标和签约时都只使用单一合同,而不用再附加合同特殊条件,并认为简短合同格式中的内容应能满足一般情况。当然,如果具体项目需要,双方可将谈妥的内容作为特殊条件附在合同后。与所有的“彩虹系列”合同条件一样,特殊条件约束一般条件,这也维持了FIDIC合同条件的传统原则和习惯做法。

协议书是一份简单文件,但属于关键性文件,是合同格式的核心。除了业主名称、承包商名称、项目名称等信息性资料外,还包括了投标人的“报价(Offer)”和业主对该报价的“接受(Acceptance)”。它采用了很简单的两段文字描述,写明投标的报价和接受报价共同构成了合同,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中标通知书”和“中标意向书”可能产生的圈套。此外,它还想提供一个清晰的操作程序。协议书应该一式两份,投标的承包商在两份协议书上签字盖章并写上日期后呈交给业主,从承包商收到由业主处返回并经业主签字盖章、填明日期的一份协议书原件之日起,双方的合同就开始正式生效。

协议书的附录部分提供了与合同相关的所有量化信息,并力图建立一种可以根据合同的差异而随时改动的具有弹性的格式,例如履约保函的金额和具体内容、合同条款的优先顺序、结算的基础和延期损害赔偿费等。对此要特别重视,认真研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合同条款的优先顺序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对于一个内容相对简单的简短合同来说,这种解释顺序上的前后变化可能会改变一切。例如,当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提出一个比选设计方案,业主对此很喜欢,并且愿意废弃投标时的设计方案,这时业主的付款或补差就与规范与设计图纸的前后顺序有关,因为采纳比选设计方案后会导致规范的相应修订,而这些都与承包商获得的补偿金额密切相关。

普通法严格的形式主义特点使得它只承认正式合同,不保护非正式合同。因此,签约双方都要特别小心。尽管业主在筛选后可能找几家或者只找一家承包商议标,并且经过议标的内容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或加以确认,例如双方在达成一致的地方做出修改并共同予以小签,但这些做法在日后很容易引起麻烦,因为议标的结果毕竟与当初发标的文件有所出入。

笔者认为,项目规模小根本不应成为不去认真准备正式合同的借口,因为简单必然导致疏漏,合同文件在文字上的处理不当、歧义、模糊都会形成争端,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建议处理这类事情的最稳妥办法就是重准备一套全新的文件,其中要充分反映投标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和补充修订,双方在这样一份文件上共同签字盖章并填上日期才是最安全和最放心的选择。

五、设计责任

“绿皮书”的关键理念之一是,应由业主进行工程设计,并要对设计负责,而第5款(由承包商设计)又提到承包商要做设计,两者似乎有些矛盾。这部分内容实际上与“红皮书”里涉及到的承包商做设计的思路一致。例如,FIDIC“红皮书”第7.2款(由承包商设计的永久工程)规定,土建项目中永久工程的施工图和加工图要由承包商完成。承包商要把这些设计提交给业主,获得其反馈意见及评价,业主对此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要么批复,要么拒绝,期限是14天。但遗憾的是,合同条件中对提交和批复的次数均未做明确限定,这在项目实施中难免出现潜在问题。另外,正如“红皮书”原则规定的那样,业主的确认并不解除承包商应该承担的责任。当然,这种责任主要还是从施工者也要对设计负责这个侧面来限定承包商,并不是说业主就不用再对设计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因为图纸和原始设计毕竟由业主提供,有时出现问题他也难逃其咎。如果业主仍选择采用咨询工程师的方式,则永久工程的设计通常是由咨询工程师负责,这与“红皮书”中第8.2款(现场作业和施工方法)里所反映的情况相似。作为设计者,咨询工程师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通过向业主提供专业赔偿险加以保障。咨询工程师对于设计上的关键问题有义务做到心中有数。

有时业主会删掉业主要批复承包商呈交的设计文件的义务,目的是想把设计风险全部转嫁给承包商。第5.2款(设计责任)规定承包商要对其设计负责,并应符合合同中规定的预期目的,承包商还要对设计专利或版权引发的任何侵权负责。但当合同中没有说明或规定设计的预期目的时,承包商就无须为此承担任何设计责任。这方面有时确实很难说得清楚,出现问题后双方会各执其辞。笔者认为,通常以承包商按照业主、业主代表或咨询工程师提供的设计负责施工的情况居多,并且为了避免争议,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签约前在技术规范里说明什么部分应该怎么办,并且掌握好大的判断原则:即承包商的设计工作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限度,业主不能抓住并利用“绿皮书”的这个条款,让承包商在这种简短合同格式的条件下去做“设计╋施工”(Design and Build)项目。如果业主的出发点是这样,那么从第一天就应该选用“橙皮书”才比较合适。另外,第5.2款(设计责任)还规定了业主要对规范和图纸负责,因此对涉及到设计与图纸出现相互交叉的地方要小心处理。

六、风险和保险

业主承担的风险在第6款(业主的责任)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很难通过办理保险加以防范的风险,如战争、敌对行动、放射性污染、不可抗力等。第6款(业主的责任)在列出风险事项时力争能包罗万象,如业主占用工程(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业主负责工程设计、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合理预见到的实际障碍、变更导致的拖期、签约后法律变更带来的问题等。要注意,天气条件并没列入其中,也就是说这类风险应由承包商承担。

合同条件第14款(保险)中规定了承包商的保险义务,附录里也有相关细则,但遗憾的是并不十分明确。该条款只说承包商要“对工程、材料、生产设备和承包商设备的损失或损害”投保,对此可以理解为由承包商负责办理保险,但条款并没准确列出具体内容,这似乎在暗示,对于小型合同保险可主要限于办理承包商全险(因为通常这类保单的范围已经包括了上述内容),也就是说只要满足附录里的要求即可。第14款(保险)的原本用意是要把第6款(业主的责任)的业主设计责任保险排除在外。但是如果直接看文件,该款也可能被解释成保险要囊括业主的全部风险(这实际上又不可能),除非不对附录里列明的其他内容投保。笔者认为这里写得不太清楚,对承包商的保险责任最好还应再做细化和明确。

七、竣工责任

承包商要在附录里规定的时间完工。也许因为“绿皮书”只是适用于工期较短的小项目,因此条款里没有分段移交的内容。如果项目确有这类要求,建议可在特殊条件里加以具体说明。

第8.2款(接收通知)准许业主有权在工程没有全部完成的情况下,通知承包商可以接收项目,并注明相应的日期。应该注意的是这与业主被迫提前占用工地不一样,例如承包商违约造成业主进驻工地的情形(简短合同格式中没有此类条款)。按照业主的接收通知函,从接收之日起就完成了风险从承包商向业主的转移,例如据此要发放保留金,而承包商在完工后应承担的其他义务也都随之滚动前移。

如果承包商没能在合约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使得业主蒙受了损失,那么根据普通法的原则,业主作为当事人,有权诉求损害赔偿。延误完工自然就要引发延期损害补偿费,但附录里对此的描述会产生操作上的困难。如何确定延期损害赔偿费的金额呢?在附录里是这样规定的:“每天„„(金额),并且不超过协议书注明总额的10%(业主可适当修改)”。这里对“协议书注 4 明总额”的理解就引出了问题。所谓“协议书”只不过是在合同一般条件前面的一个两页纸的文件,其目的主要是说明“报价”和“接受”,并确认承包商将按照在“协议书”中填入的具体金额或“根据合同可能确定的其他金额”负责项目实施。但是,当真的要确定延期损害赔偿费的上限时,到底应该采用哪个数字:“协议书”中填入的具体金额?还是“根据合同可能确定的其他金额”?亦或“原始投标价(也可能就是合同总价)”?或是随着项目进展而根据合同规定不断调整的实际付款金额?这里明显地出现了歧义现象!而延期损害赔偿费所涉及到的金额并不少,因此这些不确定因素就会导致不同结果,最终出现争端、仲裁等激烈行动。因此,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模糊描述。

笔者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不要去谈什么参考协议书中的金额,或是采用一个金额百分比的表达方式,而是明确写入一个具体数字,包括每天的罚款和最终上限。这样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可以避免许多无用功。

八、结算和支付

“绿皮书”在结算和计价方式上提供了相当弹性的处理原则,不再像“红皮书”那样,坚持只沿用英国式的工程量价单这种单价合同作为付款的唯一方式。附录里列明了可以选择总价合同、带费率表的总价合同、带工程量价单的总价合同、带工程量价单的再测量(验工计价)方式和成本补偿等几种形式进行结算。因此,项目的具体付款方式要以附录里的规定为准,由此可见“绿皮书”中附录的重要性。

合同第11款(合同价格和付款)包括了一些通用的付款标准,而这些与采用什么方式并没太大关系,关键是要看附录里的具体规定。例如,第11.2款(月报表)主要还是根据验工计价按月支付工程款,还有按附录里注明的在合理时间内运抵现场的材料和设备价值百分比进行付款。对于纯粹的包干总价合同,或包干价与单价验工混付的合同,必须要有明示的可操作的付款办法,例如根据现金流预测的分期付款或里程碑式的付款。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彻底修改第11款(合同价格和付款)的内容,以适应项目的具体需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绿皮书”主要用于小型项目,通常工期不会太长,因此就没有涉及人工、材料等物价上涨方面的条款。如果在项目工期内这类因素影响较大,可以在特殊条件里加入相关内容,进行价格调整。笔者认为,在签约前承包商值得就以下几点“绿皮书”的原本说法与业主认真商讨,或者进行讨价还价。

1.保留金是按两个50%发放的,第一个50%是在工程竣工接收通知书后的14天内,另一个50%是在项目保修完成后的14天内;

2.没有用保留金保函换回保留金现金的条款; 3.没有任何预付款; 4.付款采用单一货币。

九、变更、索赔和补救措施

“绿皮书”里的变更和索赔条款比起“彩虹系列”的其他文本要简单得多。第10款(变更和索赔)只是简单地规定了业主可以发出变更令,而变更则是指对规范和图纸做出的改动。变更的估价有五种:

1.按双方商定的总价承包; 2.参照合同中已有的费率;

3.如果没有适当费率,可参考合同中的类似费率作为基价; 4.按照可能商定的或业主认为合适的新费率; 5.如果业主有要求,则遵照指示按点工计价收费。

索赔程序也同样简捷。当承包商意识到他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会造成干扰或导致拖延工期时,必须提早发出预警并记录索赔,同时要求为此追加费用。如果承包商对此反应迟钝,业主有权因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尽早对此采取措施为理由而减少补偿金额。

第10.3款(提早通知)的实际操作可能引发潜在问题。因为业主无法(包括指令承包商)采取合理措施去将拖延、干扰和费用等影响减至最小,所以业主有权就承包商未能及时告知索赔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而缩短延期并扣减经济补偿。但是,业主如何就具体情况量化这些扣减因素?就算业主采取了补救措施,是否有效?费用控制能否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这也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因此建议可在特殊条件里(如果有的话)写成“按照假设没有发生索赔事件时的情形进行处理”。

笔者认为,“绿皮书”在索赔问题上对业主来说写得有些过于简单,这对承包商进行索赔客观上形成了相对的优势。然而业主有时会通过迂回处理的方式来保护自身利益。第2.3款(业主的指示)要求承包商必须遵守业主发出的“有关工程”的全部指示,“有关工程”当然包括所有的变更,而第10.1款(工程的估价)赋予业主发出任何变更令的权利。精明的业主会在合同中适当的地方写明:“现在指示,以后支付(Instruct now pay later)”,或者是类似的规定,从而留有一定余地。

十、违约和终止合同

第12款(违约)涉及到违约导致终止合同的情况。所列出的程序是惯用理念和通常做法的浓缩版,原则是当一方违约,另一方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多次发函警告并要求采取补救措施而无效后,有权终止合同。如果出现一方资不抵债或濒临破产的情况,另一方可立刻引用该条款而终止合同。

业主和承包商对于第12.4款(终止时的付款)都要引起相当重视,因为它是关于终止合同后的付款问题。特别是当业主因承包商违约而终止合同时,业主应有权得到相当于未完工程剩余金额的20%的款项,现实情况是业主还会依据合同向承包商额外追索“业主有权得到的任何其他费用”,也就意味着业主可以拿回拖期损失等。而如果承包商因业主违约而终止合同,只有权得到相当于未完工程剩余金额的10%的款项,另外加上工程暂停和撤离现场的费用,有时还会包括合理利润(但这种要求在实际操作上十分困难)。

两方获得的补偿金额明显不对等。除买方市场这个主要因素外,业主有权得到20%款额的另一个依据是要为按时完工预留一定的余地,从而有效地防范承包商拖延工期造成的损失。另外,一旦发生项目拖期,还可以保障能通过合同收回延期损害补偿费。

即便这样,业主还会认为用10%来补偿承包商未免有些太过宽松,因为实际上经过市场的充分竞争,承包商报价中所列的利润率应该远低于此,甚至可能采取零利润报价的策略。另外,从潜在支出的角度来分析,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业主雇用他人进行施工的风险要比承包商的利润损失来得大。有鉴于此,业主通常还会调整这个补偿百分比,并通过把降低了的百分比(有时远低于未完工程剩余金额的10%)写入特殊条件的形式来制约承包商。

十一、争端的解决

除非双方能够友好解决,“绿皮书”强制要求按照合同所附的《裁决规则》先把争端提交裁决。通常的裁决委员会由三人或一人组成,但由于“绿皮书”主要适用于小型项目,因此采取一人裁决方式。争端双方可能会就裁决员寻求一致,如果无法达成统一,则由FIDIC指定裁决员,并且这种指定是最终的。

有人说这种裁决方式给人的感觉是“粗犷、迅速和结果未卜(rough, ready and uncertain)”,并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裁决规则》假定的前提是在签约时没能一致指定裁决员,但是一旦FIDIC选定了裁决员,他的工作将不仅限于开展第一次裁决工作,此后他将会一直是这个项目的裁决员,并提供全程服务。因此,双方在正式签订合同前最好能平和地就裁决员达成一致,尽量不要等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再为选定裁决员而耗费时间和精力。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由于受到各方利益驱动,相关的矛盾焦点也许加深,这对遇事后才选定裁决员并达成一致在操作上会增加难度。

其次,笔者认为任命裁决员的终止条件似乎不太明确。《裁决规则》的第5款是这样说的:“裁决员的任命可以通过双方协议终止。当工程竣工,或者提交裁决员的任何争端已被撤回或是获得了裁决,两者中较晚的一项到期后,裁决员的任命就算废止。”如果照此推理,合同中的一方完全可能在工程竣工后,同时又借助仍有一些争端问题还未获裁决的客观现实,通过不断提交新的诉求,从而达到在理论上永远延续使用原裁决员的目的。其实大家普遍希望的是工程竣工后就不要再纠缠于裁决问题上了,因为考虑到施工过程中采用裁决的方式解决争端迅速而高效,这样可以使得项目进展不被中断。项目一旦竣工,也许会考虑更正式和永久的解决办法,如力图回避以裁决作为仲裁的一种强制性前奏的做法而直接付诸仲裁,或者考虑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争端。因此建议这里可改为“任命的裁决员有效期到竣工为止,或在争端提交给裁决员之后”,从而使得条款更加清晰;

第三,裁决员在收到委托后的56天之内,必须向各方发出其书面的决定通知,包括裁决依据的理由。“绿皮书”中明确规定,在仲裁前要先经过裁决这一过程,如果一方对裁决员的裁决不满,可以在接到起其裁决的28天内提出仲裁,寻求最终裁决。仲裁是一种解决争端的非法庭民事方式,并不需要复杂的司法程序,较民事诉讼来得简单。国际仲裁的特点在于它既有依法解决争端的严肃性,又有相对较大的灵活性。因此,与法院判决的司法程序相比,仲裁方式更适合于解决国际商业活动中的争端;

最后,进入仲裁后的程序与FIDIC其他合同条件大同小异,只是“绿皮书”限定了要采用一人仲裁庭,这明显是因为合同小的缘故。此外,还可以选择采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或国际商会(ICC)仲裁规则或事先指定适用法律、仲裁地点等,关键要注意在附录里事先写明。

十二、结语

正如FIDIC的初衷那样,“绿皮书”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型合同,其特色是尽量体现工程合约的核心问题,应该适用于小项目,并能从操作上满足这方面的实际需求。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赢得承包商的认可和赞同。当然,这种合同也可以用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工期相对较长的项目上,但前提应是必须掌握住不能太复杂。

这种合同原则上并不适用于较复杂的工程项目,例如涉及到承包商要做大量设计、分段移交和部分交工等。当然,有时合同简单化的代价就是成本的失控,会因为内容模糊或缺乏确切的描述而出现负面影响,业主还可以通过附录的形式,把一些风险转嫁给承包商。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当项目涉及到多个并行的承包商(不是分包商)时,合同并没做出相关规定,因此与其他承包商之间的协调问题需采取特殊条件的形式加以补充,还有就是对机电设备和加工项目的试车问题也没能涉及。

简言之,“绿皮书”并不是为重大项目所编制的一份合同范本,而是应因具体环境,适用于小型、简单、重复性的工程,属于一种短小精悍的合同文本,使用时要注意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处理出现的问题,相信它在“彩虹系列”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皮书》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皮书》观后感 1

我总感到这个世界博大、慈爱、宽容,自然允许各种各样的人存在,她一视同仁,让他们生活在同样的阳光下。

托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车里吃炸鸡,我认为是《绿皮书》的高光片段之一。不关乎阶层和种族,两个人只是开怀地吃着炸鸡,雪利博士把鸡骨头扔出车窗的时候像放飞一只鸟。让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过这样恣意快乐的时刻呢。雪利博士的确拥有华丽的好生活,但白人给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贫穷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没有归处。所以,他也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苦苦挣扎在自己的不幸里。声泪俱下的雨夜,托尼第一次能够剥开博士高贵、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质跟自己一样,胸腔里流淌着热血,心头有爱有恨。

那个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弹奏,为美丽难忘的夜晚,为平民酒吧里热情洋溢的客人,为他自己。他乐在其中,姿态飞扬卓越,胜过任何一次于奢丽的大厅。最后,是博士把托尼送回家,那个其乐融融灯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独自回到辉煌的寂寞宫殿。我以为又是冷酒一般悠长苦涩的结局,但敲门声再次响了。门开的一刹那,寂静无声,面面相觑那一刻,我真有些担心托尼的亲人会把雪利拒之门外,幸好,下一秒,众人欢庆,把他拥入了房间。

天地之间,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着无尽的黑暗前行。但幸好托尼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盼望有一双手在无助的时候来临,有时生活会给你很沉重的打击,但请别放弃希望,因为,它终会来临。

这是一个与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觉得心里被温情填满。

愿你我都能与孤独握手言和。

《绿皮书》观后感 2

前不久,我去看了电影《绿皮书》。我想,爱看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毕竟,《绿皮书》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了,网上评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这是一部有关种族阶级的故事。在美国的1960年代,还是有着种族的偏见的。而“绿皮书”,记录的都是黑人们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厅,因为有些店铺是不接待黑人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想,才会有“绿皮书”的存在。

全剧中,我最感动的一幕,便是音乐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尽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换作是我,怕是只会感到不公吧。我们在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难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此感到恼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许,你会说是别人的错,但是我们也应该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严。我想,绝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对黑人抱有歧视的另一个主角托尼,也会就此改变。放在现在,我们也存在着歧视,例如性别歧视。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给女生。但是,我们都在渐渐改变,正在走向更好的未来。等你努力去做的时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其中,最触动人心的,便是那句经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是这样的,明明存在着,却总是等待。感到孤独,何不走去呢?

这个以真实故意改编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一点复杂和温暖。《绿皮书》让我明白了尊严的重要,面对不公平的该有的模样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气。

《绿皮书》观后感 3

《绿皮书》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实在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不仅看过电影,在看电影前我也听说过《绿皮书》这本书。此书旨在帮助黑人在旅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酒店和餐馆。就像黑人艺术家唐·谢利给白人托尼·瓦莱隆加的那本绿皮书一样。充满了种族歧视,但也充满了善意。

《绿皮书》共有两个主角,一个是黑人艺术家唐·谢利,一个是白人托尼·瓦莱隆加。影片的一开始通过种种铺垫,巧妙的告诉观影者们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然后开始将影片引入正题,使唐·谢利与托尼·瓦莱隆加相遇开始谢利医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有能力,爱扯淡,自诩为“忽悠大师”,总能耍得别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个负责的人,比如说在小酒吧时,几个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雇主谢利,他奋不顾身的把谢利救出。虽然他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和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但有几个司机会为一个黑人雇主去招惹数个小混混呢?

黑人艺术家唐·谢利是一位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世界级钢琴艺术家,他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谢利医生具有良好的修养、高雅的礼仪与强大的自尊。这一切,及他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决心使他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能坚持己见,不屈不挠。

这部电影一共有四种人:谢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谢利虽为黑人,但儒雅随和,谈吐文明。有一颗高贵的内心,是很纯洁的。托尼是一位硬汉,言出必践,很负责。也有高贵的内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贵族,所作所为令人作呕,对谢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却议论他。即使他们的礼仪再优雅,也挡不住那阴暗的内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们恰恰是单纯的,一个劲在酒馆里快活。

一个人的肤色并不能决定他的品行,真正决定他的是他那高贵的灵魂。

《绿皮书》观后感 4

《绿皮书》大概讲的一个黑人钢琴家为了去美国南方巡回演出不得不找一个白人、能解决问题的司机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这途中两个人遇到了很多人简单定义有好人有坏人,遇到了很多事,有开心有难过,最后钢琴家走出自己的笼子和白人司机一起过圣诞的故事。

那为什么是不得不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白人司机呢?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驾驶员绿皮书》去住嘈嘈杂杂的黑人专属小旅馆;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为他皮肤是黑色,邀请他来表演的主人让他去室外解决上厕所问题;因为他是皮肤是黑色,饭店老板坚决不让他进饭店正常吃饭;因为他皮肤是黑色,小酒馆的白色肤色的人可以肆意调笑羞辱他;因为他皮肤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进了监狱;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服装店老板不给他试衣服的机会;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同样的黑人认为他一身正装也只是管家制服……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必须找一个白色的司机保护自己。在当时的美国特别是南部,肤色就是原罪。

正如钢琴师的同伴所说,你以为他为什么放弃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资的光鲜工作而来南方巡演?我开始也不太懂他为什么要南下巡游,直到他因为车出问题不得已停下来却看见自己的同胞在种植园里穿着破烂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别得都在拿着锄头麻木得挥起来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让司机停下车,打开车门快步走进雨中而不停止时,我好像知道了,“我独自忍受轻视,因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你说我住在城堡里?那告诉我,托尼,我是谁?”我想,他是来寻找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 5

窗外下着小雨,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了一部电影《绿皮书》,看完电影整个内心非常地平静,感觉自己也被治愈了。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每周都花点时间看一个电影。

记得很久以前,我去参加一个秋招的面试,面试官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经理,于是我问他最喜欢的营销类书籍是什么,他说,我很少看书,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我们通过导演的镜头,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体验了一把别人的人生的感觉。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故事的主要脉络很简单,讲述了白人司机和黑人音乐家南下巡回演出的故事。为什么强调了黑人和白人呢,因为故事发生在上世界60年代,种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开始,我们的主人公托尼就展现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应付人际关系,博士雪利也体现了他的礼貌优雅和涵养。旅途开始,托尼就被塞了一本《绿皮书》——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许托尼多讲话,不许他抽烟,不许他偷东西,不许他乱扔垃圾。一开始托尼迫于他是老板不得不服,后来听了雪利的演出后,被他征服。

雪利也开始教托尼写情书,教他忍耐有礼貌,托尼也帮助雪利走出监狱困境,帮助他减少了内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里。

一开始的雪利总是在忍耐,到了最后一场演出的雪利已经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坚定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拒绝了演出,来到了黑人专属的.酒吧放飞了自我。

电影一直在做反差对比,突出了当时的整个大环境。但又是非常地治愈的,不管是两位男主之间的和解,还有他们内心与自我的和解。看完电影我非常地宁静,感觉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纳和解了。

《绿皮书》观后感 6

电影《绿皮书》里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时代。

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而《绿皮书》就是为这样的歧视而诞生。它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它详细标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许”,帮助黑人同胞们规避风险。

电影名《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邮政员格林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电影的两位男主角拿着这本绿皮书开车赶往美国各地巡演。一位是著名的黑人音乐家唐,一位是在夜总会打工的白人托尼,被召来当唐的司机。除此之外,电影还展现了很多层面的纠葛:种族歧视、同族不平等、主仆之间、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等等。

这部电影通过隐晦的角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唐的态度来讲述了当时社会的严重种族歧视。在北部离纽约还不远时,并没有出现对黑人的歧视态度。但当他们逐渐南下去进行音乐会时,田地里耕作的农民默默地看着他,生活中就渐渐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种族歧视。

服装店的店主不愿给唐试衣服,俱乐部里的人随意地殴打这位钢琴家,在晚上,他被警察拉下车随意盘问,在他的音乐会前,他甚至不能进餐厅用餐……他深知自己只是被那些“有品位”的人们利用的工具而已。在倾盆大雨的道路上,唐眼含热泪地喊出,我不够黑人,我不够白人,甚至不够男人。一路上忍受的折磨和歧视瞬间爆发出来。这就像是一句灵魂拷问,直击我们的心灵。

“想改变人心,需要的是勇气。”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样的房子里,坐在国王椅上优雅地弹琴,而不是狼狈不堪地,被人歧视着开南部巡回演奏会。这一程,唐不是为了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 7

今天,阳光明媚,太阳把我晒得十分快乐,一路兴高采烈,去干嘛呢?我和妈妈逛到了电影院,看到醒目的广告牌《绿皮书》介绍,据说点评分数特高十分好看,哇!我情不自禁称赞道,妈妈:“它曾获奥斯卡小金人奖耶!”于是我怀揣着好奇心进入影院。

故事主要讲了托尼是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在一家夜总会做侍者,这间夜总会因故要停业几个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费,不会因此取消。所以他当务之急去寻找另一份工作来填补这几个月的空缺。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叫唐·雪莉的黑人钢琴家提出雇佣托尼。唐·雪莉即将为期八个月的南下巡回演出。可是,那个时候南方人对黑人的歧视十分严重,于是托尼成为了唐·雪莉的司机兼保镖。一路上,两人迥异的性格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与此同时,给托尼付钱的唱片公司给他了一本“绿皮书”指南,上面列着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很多旅馆和餐厅都只限白人,从这以后,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的对待,也让托尼对种族歧视感到深恶痛绝。

看完后,我陷入了沉思,黑人和白人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白人看不起黑人?在我看来,黑人更有素质,更有公共道德意识,应该是黑人看不起白人而不是白人歧视对方。但黑人就受着不去还手,这不是白人要学的吗?这让我想起了在我们班里,不能因为某个同学学习差,而去歧视它,我们是一个小集体,应该互帮互助,不是一个人好,就算好,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一些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份,要人人参与,所以我深有体会。

“人人平等,万物平等”我们应该互帮互助,平等对待每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绿皮书》观后感 8

两个小时的电影让人震撼,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电影,雪利博士总是有种很沉默的存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他第一次的开怀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电影中,当托尼开着载着雪利博士进入肯德基。托尼买了一个全家桶,在车上直接用手拿着吃,并热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鸡。雪利博士表示他从来没吃过炸鸡,并且对直接用手抓炸鸡这一行为非常抗拒,而后来还是吃了,并和托尼开怀大笑,学着托尼潇洒地将骨头扔在田野里。

正如电影里说的一样“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雪利博士虽为著名钢琴家,但因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独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内心筑起了一面高墙,竖立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但托尼的用自己的热情与豪迈打破了他与博士之间隔阂。在影片结尾,雪利博士最终敲响了托尼家的门,勇敢地迈进了第一步,迈向白人的一步,收获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抛瞄中,穿着西装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车边与无数田间衣衫褴褛的同胞对视,雪利博士的眼里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缩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觉得他高人一等。同样的肤色确是迥乎不同的人生,这让他无所适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鼓起勇气在一间黑人酒吧与同胞达成了和解,他在现在的处境以及未来的命运又出来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托尼一直帮着雪利博士从挨打的人群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馆,保证博士的每一场音乐会不缺席、迟到,雪利博士与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听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托尼还将两个被黑人喝过水的被子扔进垃圾桶,哪怕那两个黑人刚刚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养。他将一个乱写信的小子变得有文笔,教他不能偷东西,不能乱堆可乐瓶。他们之间彼此拌嘴但又相互关心,他们相互包容,心灵距离逐步靠近,最终成为一个共同体。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类锲而不舍的价值。《绿皮书》中的那辆车为着友情与包容,一路向南。

《绿皮书》观后感 9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绿皮书》观后感 10

看完后,感触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仅仅的叙事,却给人深深的震撼。

两位主人公的几次上车下车,预示着两人之间的微妙改变。

从拿到手的绿皮书开始,肯德基、幸运石、写信、遇难、化险,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两个人逐渐敞开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见,互相尊重。

刚开始托尼对黑人的成见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开场不久就扔掉了两位黑人员工喝过的杯子。到后来成为雪利的司机,他从开始的桀骜、偏见,到后来见证了雪利的优秀,接受了雪利的优秀,同时被这种优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个足够优秀的人,一般来说跟托尼这个老粗在一起理应学不到什么,但他却得到了走出孤独的勇气。

在电影中随着旅途的进行,我们能看到两人相互影响,不断改变与成长。我觉得,这种看得见的成长才是最打动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极富教养的钢琴家,理智地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将自己训练成一位优雅而忧郁的贵族。然而这样的他,是不快乐的。他属于黑人中的异类,白人中的笑话,他永远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然而托尼出现了,他拿着炸鸡告诉雪利:“我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

最终,雪利博士敞开心扉,接过了托尼的炸鸡,走出了寂寞,更是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影片的结尾,雪利敲开托尼家的门,当托尼向家人介绍雪利后,寂静无声,面面相觑。而下一秒,众人欢庆,将雪利拥入房间。托尼的夫人拥抱着雪利“谢谢你帮他写那些信”与“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相呼应,是如此温馨。

《绿皮书》观后感 11

当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我在想可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绿颜色的书,书中有一张藏宝图。然后围绕这本书展开寻宝之旅。但看完电影,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黑人博士钢琴家唐,他拥有极好的艺术才能。可他在拥有了一个自己单独的演奏厅和每天数百名的观众后,却请了一位叫托尼的失业白人做司机,开始了历时两个月的南方巡演。整个过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观众的掌声,嘉宾对他的称呼,大家对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当时欧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为他的司机,免费看了他的每场演出,也亲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下了舞台不能进白人的厕所,不能进白人的餐厅,甚至不能进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为别人对唐的态度而气愤,又为唐放弃了安稳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厅,而来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档口中明白了唐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来他这次巡回演出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也让黑人受到应有的尊重!当知道这些,我对唐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虽然也有语言、相貌、服装上的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在祖国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部引人深思,让人感动的电影,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观看。

《绿皮书》观后感 12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位是暴躁易怒,爱用拳头解决事物的白人老哥,却有着一个贫穷而温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过人,富有天分的音乐家,坐拥金钱与名气,却一个人独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绅士小哥。两位看似不相关的人,一同前往那个白人至上的美国的南方。这究竟会发生什么呢?这便是美国著名电影《绿皮书》所展现的故事。

《绿皮书》看似是一部喜剧,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其间所描写关于种族歧视的片段更是数不胜。从片名就可以看出,绿皮书是当时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为当时南方许多地方都不欢迎并不对黑人开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阐述了种族歧视,从黑人音乐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间侍者去用友好的虚伪与气象,他指了指门外林地中的临时厕所,用餐时无人愿坐在他身边而且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鸡,(当时白人认为黑人只能吃炸鸡),在他在一大群虚伪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这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种歧视,将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观的向观众展现出来。

《绿皮书》这部电影虽然是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但一点儿也没有暴力情节,不像曾经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样,《绿皮书》是利用人性的虚伪将种族歧视完美的展出,这样却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此外《绿皮书》中有一句台词让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独的,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是啊,有时候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第一步,因为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你就会感受到欢乐与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从一开始对黑人生来的厌恶,甚至将黑人用过的杯子直接扔进垃圾桶到开始主动的帮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让黑人小哥帮他写信再到与黑人小哥成为好友并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谊冲破了阶级、冲破了种族、冲破了一切。

其实,上帝造出这么多肤色就是为了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让种族之内相互攻击欺凌,所以请勇于走出第一步,拒绝种族歧视,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绿皮书》观后感 13

《绿皮书》讲述的是一个粗俗暴力的白人托尼,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钢琴家唐开车,向南方做巡回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几个片段,讲述的是因为店里的老板、服务生看唐是一个黑人,所以不让他上洗手间、去餐馆吃东西。这就是当时最严重的问题——种族歧视。但他身为一个黑人,也要维护自身的权益,况且他还是被邀请来的嘉宾,理应接受较好的服务。所以他总是不赞同他们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对黑人的不公平对待。

在影片的开始,作者抛下了一个疑问:托尼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唐放弃在纽约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却选择艰难地在美国陆地上行走、闯荡。而在影片快要结束时,唐三重奏的音乐伙伴给出了答案。

他说:“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唐正是因为怀揣这样的勇气,才会拿着绿皮书,用音乐来改变人们对黑人的认识。

从整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唐是一个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独在一个片段中,我们才看到了真实的他。

这个片段讲述的是托尼邀请他一起用手吃炸鸡,但是唐觉得这是一个不卫生的行为,经过托尼的一次次强烈推荐,唐也无法推脱,于是大胆地放下姿态,啃着炸鸡。然后也学着托尼将鸡骨头扔在窗户外。

作为一个黑人,他学会与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乐的乐趣。而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他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当对方不允许自己在餐厅内吃饭时,取消演出。这都是敢于面对自己,接受事实的表现。

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但孤独的唐从来不与自己的兄弟联系。他认为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都没有来找自己,便也不愿做那个主动的人。

但托尼却看得透彻:“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既然有勇气去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尊重与温暖便会向你走来。

《绿皮书》观后感 14

《绿皮书》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黑人音乐家谢利,为了去南方巡演,而雇佣了一个白人托尼做司机,本是一个种族歧视者的托尼,原来在一个夜店做安保。在夜店倒闭之后,为了生活的他,不得不去给一个黑人音乐家做保镖,因为他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必须给保障他们的生活。而谢利是一个表面上在上层白人圈子里颇受欢迎的黑人钢琴家,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种种族歧视严重的时期,他仍是一个被很多白人歧视的黑人。但是面对自己的安全问题,他又不得不雇佣托尼成为自己的司机兼保镖。在巡演的过程中,在台上表演时,他是白人心目中崇敬的音乐博士家,赢得观众们的掌声。而,在下一刻,当他走下台时,却又成了不能与白人平等的黑人:却又成了不能近白人餐厅的黑人。连换个衣服,都要在肮脏的储物间里完成,他知道自己要受到歧视,所以努力地用自己的修养,自己的内涵去获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去获得属于自己真正的掌声。两个人相遇之后,发生了一连串的搞笑故事。而拿着黑人经纪公司给他的“绿皮书”,托尼渐渐明白了黑人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看完这个电影,我感到十分的震撼,谢利博士——一个受到种族影响的人,却能通过自己的修养了,来赢得对黑人有偏见的白人托尼的信任,来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而不是用暴力来结局问题,不是,你说我我就打你的那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用暴力的手段,用对骂的手段,来赢得自己的尊严,反而,还会让别人更加看不起你,我们应该学习谢利博士那样,用自己的修养,用自己受到的教育,用道理去挽回自己的尊严。生活中,我们不也要像谢利博士那样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当我们受到不公的待遇时,我们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要用智慧。

《绿皮书》观后感 15

路始于两个人。

一个住在布朗克斯的一个街区,为了家人的生计奔波,烟不离手,油嘴滑舌,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

一个住在卡耐基音乐厅楼上,为上流社会的人士演奏,知书达理,举止优雅,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

这一路,像一场修行。

对于唐,在种族歧视并不严重的纽约,他拥有他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见。

每场演奏结束后,台下欣赏的白人便会热情地为他鼓掌,他满面笑容,优雅地起身致谢。但同时他也面对了:侍者弯腰恭敬地为他服务,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厕所”;在旅社他西装革履,坐在一旁品酒,**的黑人发出邀请,遭到拒绝后便嘲讽他“还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脏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试穿;在酒吧他被歧视殴打……在台上,他光鲜亮丽,下了台,他什么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适的归宿,白人从心底还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讥讽他。“我不像个黑人,也不像个白人,那你告诉我,我是什么?”历尽痛苦后,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台,敲响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钢琴。没有高雅的环境,没有安静的氛围,但唐却笑得很开心。

托尼,尽管生活窘迫,却仍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他拒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垃圾桶。但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阿拉伯酋长。”他向妻子这样形容唐。一路相处,一路磨合。托尼在唐的“逼迫”下改变自己。保持语言文明,学会合理处事。“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在控制脾气的同时,托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见。他在信中向妻子表达了他对唐高超音乐技巧的赞美,在唐遇难时总出手相助。在圣诞餐桌上,面对亲戚对唐“黑鬼”的称呼,托尼却阻止了他“别那么叫他”。

“嗨,托尼。”

“嗨,唐,圣诞快乐。”

路终于一个拥抱。

第三篇: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皮书观后感1

一个拥有双博士学位黑人钢琴家雇佣了一位粗鄙贫穷的白人做司机,去种族歧视很严重的美国南方巡演,于是一系列矛盾冲突就此展开。黑人钢琴家唐。雪莉上层出身,教育良好,富有天才,拿了两个博士学位,钢琴演奏全国闻名。但这黝黑的皮肤带给他与白人构成的上流社会的隔阂,又无法和普遍贫穷落后的黑人同胞相融合。于是他像困在一座城堡中的孤独的国王,痛苦自知。托尼。李普,意大利裔美国人,生活拮据,吹牛鬼混,粗鲁圆滑。但至少在种族观念严重美国社会中,还不至于被歧视和侮辱。当雪莉开出优厚的条件征集一名司机陪他去南方巡回演出时,托尼放下了对有色人种的成见,争取到了这份工作。

当两人在一辆车上行驶,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雪莉看不惯托尼粗陋的行为习惯,托尼看不惯雪莉的肤色黑黑还要拿着上层社会的所谓教养和精致。雪莉看不惯托尼抽烟,说大话,赌博,贪便宜等坏习惯。而托尼觉得你个黑人还装什么优雅。硬把炸鸡块塞到从下就用刀叉吃饭,讲究形式和礼仪的雪莉手里。而雪莉也慢慢接受了从前不屑一顾所谓下层社会的率真的粗鄙行为。

随着两人的磨合和相互理解,彼此慢慢接受了对方。但冲突和意外还是接踵而来。雪莉为白人上流社会追捧,但却不被允许和白人住一个宾馆,用一个厕所和试衣间,在同一个餐厅吃饭。酒吧的混混,公路上巡逻的警察也找雪莉的麻烦。放在当过夜总会领班的托尼那里总能设法化解危难。雪莉用正直要求和教育托尼。当托尼在无人售货亭揣了块玉石放口袋时,雪莉严令托尼放回去;当托尼把饮料杯扔在公路上时,雪莉不容妥协地要求托尼把车倒回去,把杯子拣起来。通过一路陪伴,两个男人培养出很深的友谊和感情。雪莉博士指导托尼写给妻子的家书,使得接到信的妻子热泪盈眶。

绿皮书是美国种族歧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年代,给黑人司机的工具书,他标明了哪些旅馆允许住黑人,哪些饭馆可以接待黑人等。影片用绿皮书做名字颇有意义。

电影节奏流畅,情节步步递进,戏剧的张力恰到好处,演员表演上乘,调子温暖光明。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配角(阿里饰演的雪莉),和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可惜的是维果饰演的玩世不恭,痞里痞气,粗鲁冒失,实则内心善良男主角托尼没有得奖。很佩服维果把这样一个混迹于社会底层中年男人演地活灵活现。需要说的是,电影里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很优秀。

电影有个光明温暖的结尾,作为老板的雪莉开车把疲惫不堪的托尼送回家,刚好赶上家庭的圣诞聚餐,托尼开始变得文明精致了不少。雪莉勇敢地坚持了自己,挑战了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的南方社会。爱心,宽容,妥协和坚持原则,使得社会歧视有色人种的习惯势力有所退却。雪莉和托尼成为好朋友,并拜托了内心的孤独。总之,这是一部暖心的电影,艺术上乘的电影,有教益和值得咀嚼回味的电影。奥斯卡奖的加持一点不过分,我给9。2分。(豆瓣8。9分)属于绝对要看的电影。

绿皮书观后感2

《绿皮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黑人与白人友谊的故事,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种族歧视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这对黑人们来说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在早春初现的一个下午,观看了一部奥斯卡得奖的影片“绿皮书”。故事的背景是发发生在20世纪的纽约,一个主人公是刚刚失业还承担养家责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个漂亮、温柔、大体和知性的一个妻子,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子。此时的他,不得不为了50美金的报酬而参加了一个吃热狗的对赌比赛,26个热狗的成绩赢了这50美金,也给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责任—下个月的房租有着着落。另一个主人公是音乐博士正准备找一个司机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个应聘一个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时期2个月。巡演开始,影片的正文也随着巡演的开始开始了。一辆开往南方的绿皮车载着2个人,车上有一本绿皮车,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时正是10月的金秋,约定的归来时间是圣诞前夜。

此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各个州对黑人的歧视程度也不一样,除各别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许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厅不允许黑人酒店进餐,故事围绕着种族歧视,围绕着2个主人公观念和文化的相互渗透而展开。

黑人艺术家博士雪利,初使温文尔雅,衣服西装革履,吃饭只用刀叉,从来没有食用过肯德基的鸡翅。随着影片的进程,托尼处处扮演着雪利拯救者的着色,从酒吧处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来刷盘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点酒时露富,险些遭到抢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枪随身携带。

托尼要经常往家里寄信,因为打电话太贵,写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写信时只是流水账,雪利教会了托尼写信,从流水账到诗情画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亲戚朋友面前读丈夫的来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这样一路走来,两人从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给了对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雪利学会了徒手吃鸡,而托尼学会了生活中的细节,不乱扔垃圾,注意小节。

在大雪肆虐的圣诞前夜的晚上,他们开着绿皮车载着绿皮书终于回到了纽约。此时,雪利在开车,托尼在车上睡觉。为了能让托尼在约定时间回到妻儿身边,没有答应托尼住汽车旅馆的要求而是替下开车疲惫到已睁不开双眼的托尼,风雪兼程中回到纽约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为了钱吗?不是,在纽约,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地方,拿着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级场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情,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影片结束了,2个小时的时间,诉说了一段历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国历史上与种族歧视斗争的革命史,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绿皮书观后感3

《绿皮书》,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获奖作品,我满怀期待的观看了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唐将从纽约到黑人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举办巡回演奏,俩人根据绿皮书指南进行的友谊之旅。

我原本以为它会是特别高深难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后才发现并不是。全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歧视为背景,但没有过于冲突激烈的矛盾表现,而是平白直叙的,还有点轻松幽默,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影片中托尼最初在一家酒吧当保安,一个富商将对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务员那里,托尼将帽子藏了起来,当富商找不到帽子而着急时,托尼又将帽子还给了富商,因此和他结为了朋友,托尼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许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后来托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开除,之后才给唐开车。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养,两人在旅途中相互学习,彼此都需要对方。

唐教会了托尼很多事情,例如托尼给妻子写情书方面,不再记流水账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类似的例子还有,托尼发现地上有一块绿色的漂亮石头,随手捡起来揣在兜里,并没有付钱,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认为托尼的行为是偷窃,要求他去付钱,这让托尼不能理解,在他看来,捡的并不算偷。最后托尼还是妥协了,付了钱。不过唐给托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烦都可以用拳头解决,只有尊严才能让你获得别人的尊重。唐就像托尼的老师一样,帮他慢慢改变自己的坏毛病。

托尼也帮助了唐很多,每当唐受到种族歧视时,他都愿意站在唐这一方,帮助唐。在托尼的眼中唐是孤独的,时常夜里一个人喝着闷酒,他举止得体,身着西装,而他的同胞却言语粗暴,衣衫褴褛,优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个哥哥,却没有主动联系,托尼希望他给他哥哥写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联系自己,托尼说“人之所以孤独,是不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很喜欢这句话,感觉自己没什么朋友,可能就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不过影片最后结尾唐本来拒绝托尼和自己去他家过圣诞夜,但他回到家中,却发现只有自己孤独一人,他勇敢迈出第一步,去了托尼的家。这也是托尼教会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很多,这个世界始终都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当我们遇到时,不要用暴力去解决,只有尊严是必胜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才是解决办法。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勇敢迈出那一步,你会收获很多。我们也要多学习身边人的优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4

《绿皮书》是一部将反对种族歧视表达的很到位的一部电影。故事发生在1963年的美国。

托尼为了赚更多的钱交房租,不惜为黑人音乐家唐当司机。因此,他告别家人,开始了与唐八个星期的旅行。在一路上,唐一直在遭到白人的歧视。托尼从一开始的不满情绪,逐渐的同情他,并为他打抱不平。

两人一路上的互相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托尼对唐关于种族歧视的态度。托尼让唐手抓鸡块吃鸡,唐没有办法,只好用手接住鸡块,但却摆着兰花指,表示没有餐具没法“享用”,这时,边开车边吃鸡的托尼就与唐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吊儿郎当,一个绅士味十足。最后,他怮不过托尼,只好和托尼一样用手将鸡块往嘴里塞。唐问托尼吃完的鸡骨怎么处理,托尼直接打开窗户,将鸡块丢出车外,唐没办法,只好也丢出窗外。托尼对唐采取的是“软式影响”,即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唐的性格,而唐对托尼采取的是“硬式影响”,即用不可抗拒的命令来使托尼更绅士。如:在托尼把饮料瓶丢出车外时,唐叫他重新捡回来;在托尼给妻子写信时,唐教会了他如何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在监狱里,唐让他懂得了拳头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只有尊严才可以。若托尼违反这些命令,那么他就会被扣工资,所以托尼只能接受。

当然,影片中的种族歧视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唐为白人们演奏,但酒店服务员却不让唐上酒店里的厕所;托尼打了警察,警察却把两人都抓起来,原因是唐“那讨人厌的肤色”;西装店里的服务员不让唐试穿衣服;一对情侣看到一个白人(托尼)在给一个黑人(唐)开车,感到十分惊奇;餐厅的服务员不让唐在餐厅内用餐,即使今晚他才是主角……

那么,唐为什么要来南方演出呢?他在北方岂不更好,工资高,人缘好,不会被歧视……影片中也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唐为了让白人知道,黑人也能弹出和白人一样的曲子,所以他不惜冒着被白人暴揍一顿的危险,也要去各地演出,他身穿西装时的绅士范,是几乎所有黑人都没有的。他们只知道为白人工作,为白人当奴隶,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白人的心,奴性心理已经在脑海里根深蒂固。当托尼的车抛锚时,他们停在了一群工作的黑奴前,黑奴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看着眼前这一幕惊奇的画面:一个白人在忙前忙后,而黑人却坐在车里休息。当地的种族歧视是很严重的,唐在那时还坚持南下演出,可见他的决心和毅力。

“绿皮书”作为影片名字,在全电影作贯穿线索的作用。它里面详细的罗列了黑人可以住的旅馆,更是为了体现电影的主题:种族歧视。绿皮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黑人的自由,他们只能在固定的旅馆入住,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和路线通行。

在当时如此严重的种族歧视下,唐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对生活、对人种平等的渴望,更加坚定的想要改变人们对肤色的偏见。他反对种族歧视下的执着,决定了他的命运,他对自己的命运打抱不平。

影片的最后,唐在平安夜来到了托尼的家里。托尼和家人虽然都是白人,却都很热情的接纳了他。这也预示着唐的愿望终将会达成。

绿皮书观后感5

美国电影《绿皮书》讲述的是黑人钢琴家唐·雪利与白人司机托尼·利普之间的故事,值得一看。

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美国,男主角托尼·利普,意大利裔白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整日为了生计而奔波。受传统观念影响,讨厌黑人。影片开头,展现出利普为了生存而玩的小伎俩:为了搭上吉奥,他将吉奥的帽子藏起来,之后又免费交还。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天人之际》里作者薛仁明用的一个词:狎侮。他写到:“狎侮不等于霸凌,刘邦会闹别人,但不会霸凌。霸凌跟闹很不一样,霸凌是会伤到对方的,可是闹最多只是把对方搞到哭笑不得而已。”“会狎侮的人,外表看来,常常没半点正经,可当他严肃起来,却比谁都更正经。”或者可以说,托尼就是一个混混,痞子。“像这种人,在不正经的背后,某些关键时候,反而会有一种异常的能量。”

托尼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为了维护这份底线,他不惜出手!由之后的三个情节可以看出:①唐的仆人想让托尼提行李,被托尼直接拒绝;②接待方故意刁难,随意准备了破旧的一架钢琴,而为了唐要求的斯坦威钢琴,托尼在沟通不通的情况下直接出手;③当警察挑衅:“意大利人就是一半的黑人”时,直接动手。由此可见,托尼是勇敢(雷厉风行)型禀性——优势:敢想敢干;弱点:盲目冲动。

男配角唐·雪利,黑人钢琴家,做人做事一板一眼:拥有心理学、声音学、礼仪艺术学三个博士学位。故事发生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期间,“绿皮书”的全名叫《黑人汽车旅行绿皮书》;如果没有它,黑人在美国南方将寸步难行!因此,当唐决定去南方巡回演出时,白人托尼以其“与生俱来的解决能力”被唐选中。而唐之所以要去巡演,是试图改变南方白人对黑人的偏见。

托尼这样向妻子描述对唐的第一印象:“高高在上的坐着,穿得像个酋长。”唐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由此获得了名与利,也造就了他的高位心态。他虽然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却与哥哥断了往来,他自找台阶的认为这是“音乐家的诅咒”;婚姻失败,他对前妻的评价是“语法糟糕,很善良。”唐对于路边农场里劳作的黑人漠不关心,他所在意的只是巡演怎样持续下去;他遇到不公选择的是“忍”,最终,在托尼拳打警察,两人被关警察局后;不得不亮出底牌——司法部长肯尼迪。“忍”是有极限的;在最后一场演出之前,唐决定不忍了,“要么我在餐厅吃饭,要么取消演出。”在对方的强势坚持之下,唐取消了演出。使得巡演以失败告终。

唐看不惯趴在地上与黑人司机玩儿牌的托尼,他说:“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你不一样!”其实,这也是在说他自己!唐一直觉得自己与其他黑人不一样,然而,残酷的现实教育了他,与其去企盼南方的白人改变观念,不如勇敢的走进黑人酒吧,为他们演奏获得认同来得实在。

最后,唐在托尼的鼓励下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走出了孤独;托尼也在唐的帮助下不再冲动。二人成了一生的朋友。

绿皮书观后感6

趁着中午午休的空档,和好友跑去影院看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Green Book)。出了影院,似乎还沉浸在雪利博士的笑容当中,莫名还觉得他有点帅。这是一部黑人题材的电影,种族歧视便是它的标签。前些年看《当幸福来敲门》看得我热泪盈眶,《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黑人瑞德的形象也是深入我心,所以对于看《绿皮书》我还是心怀期待的。

好在,不会太失望。雪利博士的出场,相当惊艳,托尼形容他是个酋长,金灿灿的服装加上金灿灿的挂件,配上高大豪华的座椅,的确有着一城为王的风范。但他也仅是他自己音乐世界里的统治者,在那个房间里,他是王,一个孤单的王。出了房间,他是西装革履、举止优雅的绅士,是永不能改变肤色的黑人。一路向南,他所有得体的举止、得体的语言、得体的穿着都是他让人质疑的对象。

在路上的一个农场,所有跟他同肤色的人在烈日的炙烤下,用锄头翻着已经干裂的土地,他们看着他,他看着他们,一场巨大的波澜壮阔的内心戏码已经上演。

在仅供黑人居住的旅馆,跟他同肤色的人喊他帮忙,并被嘲笑穿着管家的制服;在小镇上的一家高级服装店,店主并不愿意他的衣服卖给黑色肤色的人;在俱乐部,被人欺负挨揍已是他见惯不怪的场景;即便是在大雨滂沱的晚上,警察也可以呵斥他下车接受盘问;甚至是为人演出,却不让进厕所和餐厅......但是他依旧跟托尼说,你永远不能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取胜。

在那场倾盆大雨中,雪利博士眼含热泪喊出的那一句,我不够黑,也不够白,还不够男人,那么我是谁?这就像一句灵魂的拷问,直逼观影者的心灵。对于他的遭遇,我们感同身受,但是真的也处于那种境遇,我们会做什么呢?以沉默,以泪水,以同情,也或许都不是答案。

永远都是在钢琴表演后职业微笑的雪利博士,到后来发自内心的微笑,才发现,原来真诚,有着击垮一切的力量。尤其是在橘鸟俱乐部,当只弹斯坦威钢琴的雪利博士,走向了一架老式钢琴,全民共舞,是音乐的力量,也是人性的温暖,这或许是雪利博士自出生之后,最肆意飞扬的一次大笑吧。

再来看托尼。托尼有个幸福的家庭,但却因为收入问题,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有色眼镜,给雪利博士开车。他心有城府却又大开大合,他守住底线也经得起别人的托付,你看他教雪利博士吃炸鸡,简直就是KFC最好的广告,雪利博士仿佛一个大家闺秀似的去撕咬鸡腿、往窗户外面丢鸡骨头的场景再现了两个人的调皮可爱。托尼从一开始只为每周125美元干活,到后来多番为他两肋插刀,再到后来回家团圆和家人过圣诞节时的莫名安静,都是友谊升温的见证。影片中,除了托尼所表现出来的温暖之外,回家过圣诞节的路上,警察提醒后车车胎瘪了也是剧中一个温暖的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带着一样的面具;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像想象中那么糟糕。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害怕迈出第一步。而往往,迈出了第一步,就让后面的路有了转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值得一看。

绿皮书观后感7

在一众好评声中去看了这部奥斯卡最佳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颜值爆表的俊男美女,却会让很多人看完之后会心一笑或是潸然泪下,可能最本真的人性的碰撞已经足够精彩。

故事以黑人种族歧视为主题,围绕一场巡演经历展开。黑人钢琴家为前往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南方巡演,高薪聘请了一个“能解决一切麻烦”的白人做全程司机,于是高冷钢琴家和胡说艺术家便展开了一场公路旅行,而绿皮书是一本专门为黑人而写的旅行指南,标注了各个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酒店和餐馆。

白人司机托尼原本处在社会下层靠体力谋生,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头脑灵活,身体强壮,很典型的世俗形象,但这并不妨碍他也是一个爱家的人,明明看起来吊儿郎当浪荡洒脱的人因为家人的存在不得不去赚钱,即使是干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所以这才有了他和黑人钢琴家雪利的交集,而他原本也是对黑人有所偏见,曾经扔掉自己家里黑人用过的杯子。而博士虽然是拥有着财富和地位的伟大钢琴家,身份高贵,涵养深厚,可以说是超脱世俗的理想形象,但还是逃脱不了别人对黑人的偏见和歧视。所以两人从某些方面来说,势均力敌,都对这个世界有着无可奈何的一面。

在旅行刚开始,两个人就只是单纯的雇佣和被雇关系,互相看不顺眼,但一个因为涵养,一个因为利益,却又不能做出什么出格伤人的事,这样的关系显得微妙而有趣。第一场演出顺利进行,托尼在窗外看博士的演奏看的津津有味,后来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道,他就是一个天才。在前往下一个演奏地途中,在播放一首黑人音乐时,托尼因发现博士不认识其歌手而大惊。黑人歌手似乎是一个稀有物种,而同为音乐家的'博士却不认识。而他们在雨夜被扣押,博士向肯尼迪的弟弟求救被放后,故事也进入了全片的高潮。当托尼吐槽博士太做作后,博士终于爆发下车,说出了他一直以来的憋屈:如果我不够黑,不够白,也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是谁!作为一个聪明人,托尼也马上理解了博士说的话的含义,知道了博士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破那种族差异,至此,我想托尼已经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对待这位孤独的钢琴家,而不是以肤色人种。作为一个排除在白人和黑人外的第三人群,博士是孤独的,但他却还坚守着,孤独的向前。就像托尼后来说出那句:孤独的人最难迈出第一步。

在最后一站,邀请者因为黑人身份拒绝了博士进堂入餐的要求。而这里托尼和博士的性格似乎因为那场对话发生了巨大转变:托尼变得更在乎大局了,而博士却开始争取自己的利益。由于邀请者的坚持,博士也强硬的放弃了演奏,转头和托尼去了一个黑人酒吧。随着女老板的“挑衅”,博士的一曲爵士让他找回了那种可能从未有过的做黑人的快乐。

故事结束时,本以为不想和托尼家人一起过圣诞的博士最后还是去了。一场旅行似乎让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有了交集,甚至成了能够互相理解的朋友。有时候,肤色只是表面的,偏见也是因为自己的无知,真正能够改变人种歧视的,可能恰恰是人性的美好。

绿皮书观后感8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是托尼和雪利的故事,是黑人和白人的故事,是关于灵魂的故事。1962年的纽约夜总会,歌舞升平,是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托尼天生的“胡说艺术”让他在此处如鱼得水。

意外的失业和业界的好名声,让托尼在捉襟见肘的时候,被生活推了一把,推到了雪利这位黑人钢琴家身边,成为了他巡回演出时的专职司机。

此后,一辆车,一本绿皮书,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开始了一段通往南方巡演的旅途,亦开启了两人人生新的篇章。一个是从不为生活设限,恣意而任性活着的白人混混;一个是内敛沉稳谨小慎微,恪守规则而活的黑人钢琴家,肤色的分明和性格的强烈碰撞,让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

就像托尼第一次见到雪利弹奏钢琴曲时,眼神里的震惊。那个在舞台上演奏钢琴曲的人,仿佛闪着光,触动了托尼的心,那一刻的他一定觉得雪利是这世间最棒的钢琴家。认识一个人,从打从心底的欣赏开始。

两人通过每日的朝夕相处和沟通下,托尼更加了解到雪利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中两人抛去了世俗的种族歧视,形成了一次互相的救赎,给予了彼此间的平等和尊重。

那是最后一场演出,雪利在储物间换好演出服,可当他要在餐厅用餐时,却被服务生阻拦了,他们说这是旧俗是规则,不能让黑人进来;托尼看见这一幕,想要来解决,却被服务生的话触怒了,就在他要动手的时候,雪利说,“我听你的,你若要我演出,我就演出。”托尼摇了摇头,放开了服务生,“我们走吧。”他们来到一家黑人俱乐部,托尼说,“今天,你守护住了自己的尊严。”在黑人俱乐部里,雪利放下架子,融于音乐,放纵恣意,是心灵的释然。在这个平凡又热闹的小酒吧里,博士终于找回了原本属于他的快乐—-做最真实的自己。他有非凡的才华,而且被他人所承认,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他对不公正的待遇不在隐忍,开始反抗,他渴望打破人们的种族歧视观念,得到自己应有的尊重,他不再压抑自己,从而真正找回了心灵上更多的快乐。

在回家的路上,当他们再次被警察拦下,以为又是一场麻烦,却得到了一次善良的提醒;在托尼体力不支的时候,雪利亲自开车将他带回了家;到最后他接受邀请去托尼家过圣诞节,他们热情拥抱……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成为了朋友?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放下刀叉用手吃炸鸡?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忍住情绪?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连黑人用过的杯子都要丢掉的人,在餐桌上喝止好友称呼他们为黑鬼?从什么时候开始,高高在上的他学会低头,隐忍独孤的他学会交流?

朋友是什么?是我们打从心底里欣赏彼此,在漫长的旅途中,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这部电影,两人能够有幸相遇,摘下原有的“有色眼镜”看待彼此,打破当时的种族歧视的看法,真正的理解彼此。伟大的友情一定是灵魂的交融,他们能走进彼此心底深处,共同成长。

第四篇:绿皮书2

《绿皮书》———嘉吉绿色文化读后感

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不但要有好的产品、好的人才,更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将会给企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认真阅读了《绿皮书》,感受嘉吉的绿色文化,体会不一样的绿色心情,坚定了我们嘉吉人迈向成功之路的信心。

一、嘉吉的安全基础坚定我们的步伐

嘉吉百年传承的道德文化夯然成就了公司内外的互信基础,也是员工们在嘉吉工作并引以为荣的基础,赋予员工荣耀感的缘由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嘉吉扎实且强大的基础。

(一)食品安全是我们孜孜不倦且坚定不移的追求

嘉吉是业内公认的食品安全领袖企业,全球每个嘉吉人都为此感到无尚光荣。为实现嘉吉的愿景,公司在管理上不断探索,始终严格如一。嘉吉人的每一天,都是兢兢业业、忠于恪守嘉吉食品安全标准的一天,是为构筑中国食品安全添砖加瓦,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安全的食品原料和配料,为消费者提供更放心的食品的一天。

为实现成为滋养人类的全球领导者的目标,嘉吉管理的严格、在公司内受重视的程度、所享有的资源倾斜,强而有效的执行力以及管理层和员工对保障食品安全坚定不移的捍卫,使嘉吉当仁不让被认可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食品安全领跑者。

(二)嘉吉的员工安全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员工安全是嘉吉人的重要任务,嘉吉的员工安全也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只要是嘉吉员工,我们都知道嘉吉的四大目标,即确保安全、全员敬业、客户导向、持续发展。其中,确保安全倡导的是每个人都能平安地回到亲人的身边,这充满人文关怀的员工安全透着浓浓的人情味,作为嘉吉人,我们不得不肯定所服务的公司为了保障我们每日能平安回家,与家人和朋友团聚,所不与余力的投入!事实上,我们的员工,作为消费者,都为能在这样一个注重高标准和高道德、真正致力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安全的企业工作而自豪。

二、嘉吉的运营方式壮大我们的信心

每个嘉吉人都对嘉吉的运营方式了然于胸,企业的运营理念、运营模式、何如服务客户等都对于实现嘉吉的愿景和目标作出明确而详细的阐释。嘉吉的运营理念,是嘉吉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汲取了领导者和员工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继承企业一系列优良传统和精华,并适应时代要求,由领导者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从而形成的代表嘉吉的信念、激发嘉吉的活力、推动嘉吉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

嘉吉的运营方式是嘉吉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取得较好、长足发展和获得更大收益空间的根本保证。在嘉吉,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创造独特价值。“成为客户首选”是嘉吉文化的基石,我们为客户提供有力支持,并百觅途径帮助他们业务成长。

嘉吉不断通过资源配备和运用各种机会,来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通过提供专业技能,与业务部门合作,各自发挥所长,进一步贴近客户将嘉吉创造的价值传递给客户,通过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带动企业绩效和盈利能力,这也是嘉吉进行运营方式的目标。

嘉吉的运营方式不断壮大我们的信心,公开、公正、尊重、奉献和致力于高绩效的承诺,诠释了嘉吉人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作为嘉吉人,我们都认同并始终贯彻嘉吉动物营养运营方式。

三、嘉吉的领导方式和个人成才计划提高我们的能力强大我们的内心

“如果嘉吉要完成其目标,我们每个人(无论出于何种位置)都需要建立领导力。”这是嘉吉对领导方式尤其是领导力模式的主要阐述。“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职责并相信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就能知道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一个蓬勃发展的组织是建立在团队合作和每位员工的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而个人成功需要我们大家都了解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为整体成果作出我们的贡献。嘉吉的领导方式和个人成才计划从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战略出发,激励着嘉吉人正视自己的重要性,着眼培养和提升员工的能力,鼓励员工敬业、开发员工才能和带领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嘉吉人的能力强大嘉吉人内心的动力所在。

学习了《绿皮书》嘉吉绿色文化后,让我更加明白嘉吉的企业文化,更深入的了解了嘉吉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也更明白了嘉吉对每一位员工的期望。作为嘉吉人,我们必须按照我们宣称的行为方式行事,严于律己、相互监督、勇担责任,坚信我们今天的努力奋斗和领导力的发挥将有助于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

第五篇:《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

如果有两种人生让你选择:一种是拥有高雅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天生的音乐才华,衣食无忧的生活,出口成诗的情思。但却也有着被歧视的肤色和孤独的内心。白天坐拥澎湃的掌声,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却回到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独自喝酒。

一种是有着简单的思维,发达的肌肉,无所畏惧的洒脱,粗枝大叶的快乐,难捱于胸的正义。但却也有着冲动带来的惩罚和生活的拮据。因为冲动打了人,丢了一份工作,回到家还是有妻子温暖的怀抱和孩子们的咿呀快乐。你怎么选?很多人说,这两种人生我都不喜欢。我喜欢将它们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难完美啊。电影《绿皮书》讲的就是这两种人生的故事。过第一种生活的是个黑人音乐家唐雪莉博士,有才华,有钱,但是没有朋友,充满了孤独。过第二种生活的是托尼,没有钱,没有地位,却有家人,有欢乐。

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托尼的生活,虽然我们没有住城堡,有时还为了房租而出卖体力;我们也没有光鲜亮丽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没人敬仰。可是,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活得简单而快乐。

一开始,我是向往唐博士的那种生活的,有自律,有尊严。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溃的瞬间,我发现,他并不快乐,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时,我们自以为拥有越多的头衔,我们越能快乐,殊不知,有时,一种身份也代表着一个枷锁。有时,正是因为一无所有,可能才更轻松,更洒脱。

放下我执,也许才能看到更广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给唐博士当司机,托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乐家也有背后的孤独,唐博士也不会了解一个世俗享乐主义者的快乐。

存在即合理,我们认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确的,试着去改变,去接纳,去包容,可能才能体验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伟大,它给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给了玫瑰花扎人的刺。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还有句更俏皮的话,所谓的人生,就是笑笑别人,被别人笑笑。

也许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这是部很温暖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FIDIC合同条件“绿皮书”浅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