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余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新余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省局《关于抓紧做好中小企业有关调研工作的通知》(赣中小企字[2007131号])精神,我局组织人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各县区、工业园区和有关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有关方面情况
我市认真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了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暂行规定》、《新余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营造了一个有行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促进了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队伍,提高了全市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批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和发展。推进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引进、培养、产业合作等方式,逐步培养了一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队伍。
二是搞好了科技型企业的帮扶和引导。对落户的高新技术项目,在优先用地、用地价格、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倾斜,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项目补贴。积极搞好了科技服务,充分发挥新余市老科技工作者协力中小企业分会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注重品牌经营,搞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加快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我市在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了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以廉价向初始创业的科技小企业出租,企业只需带人员和设备便可直接进驻生产,免去征地、建设等过程。
四是搞好了产学研的交流和合作。支持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促进科研机构更多研究成果在我市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努力为企业攻克科技难题。我市仅经济开发区就有26家企业与28所大学、19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江西飞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深圳设立科研基地,江西赛维IDK太阳能公司与加拿大国家能源公司、美国通用技术太阳能公司等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五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缓解目前我市钢铁工业“一业独大”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消除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过分依赖新钢公司的不利因素,我们坚持在大力发展现有的钢铁加工业的同时,大力扶持引导发展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等新型现代工业。六是大力实施“十百千”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根据我市实际,精心筛选10个规模较大的示范型企业,100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成长型企业,1000个活力较强的创业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和服务对象,加大了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通过抓大扶小,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前,我市中小企业绝大部分经营钢铁加工、资源开采,产业单一,科技含量较低;现在除原有产业外,还形成了太阳能、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升级。二是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增加。全市有科技型企业30余家,仅经济开发区取得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有12家,形成了高科技企业集群,如生产梨酸钾产品的王龙集团公司、生产反光材料产品的春龙反光材料公司、生产高低压电器开关的华通电器公司、生产防护用品的柳新公司等。特别是江西赛维IDK太阳能公司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基地,将有望使新余成为世界 “硅片之都”。202_年6月,新余经济开发区被中国科学技术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民营科技园”。三是专利技术和自主创新产品进一步增多。“十五”以来,全市共开发了150多项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申请专利300余项,申请专利量年均增长10%以上。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少于72个,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不少于50项。四是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今年1—10月,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3.6亿元、销售收入195.7亿元、上交税金6.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8.4%、64.9%、113.4%。
我市中小企业虽然取得了以上成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仍有一部分企业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认知不足,重视不够;科技型企业仍然不多,所占比例太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经营和管理中;高新技术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和做大做强等等。
二、关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关方面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纲》的要求,我市中小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市在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工作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我市成立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建华担任,并在市经贸委设置能源科,具体负责全市工业企业相关工作的指导协调,并成立能源站,协同市环保局执法部门统一负责全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督导和执法工作。二是大力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宣传工作。市经贸委和市环境保护局每年都要在全市的工业企业中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通过环境保护日、简报、专栏、新闻媒体等各种形式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02_年市、县(区)有关机构举办各类培训12期,培训人员800多人次,举办大型宣传日活动一次,出黑板报7期,专栏5期,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发稿16篇。三是突出抓好中小企业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作。建材、化工、金属加工、采矿是我市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如新余市欧里水泥厂202_年以来总计投入27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80万元,省经贸委拨款70万元,市环保局拨款20万元)上环保收尘技术改造项目,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煤耗节约25%达3000吨以上,每年节约资金120多万元,电耗节约20%(达到每生产一吨水泥降低耗电量13C°)年节约1300000C°,折合资金150万元以上,总计年降低煤、电能耗成本达280万元;良山钢管厂202_年投资160多万元对污水处理池进行了重点改造,使本厂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良山镇山龙带钢有限公司、久隆带钢厂等企业前后淘汰了200马力以下的电动机组,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使企业耗电量平均减少25%,每年节约电耗成本共计300多万元以上;新余市凯光橡胶厂是个污染较突出的企业,原厂址座落在城乡结合部,为了减少城市有害废气排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近300万元,进行异地拆迁改造,现该厂搬到离城市较远的乡村野外区域,使该厂年生产能力大增,每年可实现工业销售额2500多万元。近两年来,我市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点整治中,关闭了新余市制革厂、渝水区纸箱厂、新余铁路橡胶厂等7家市城区内,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中小企业,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成功范例。
目前,我市节约能源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是:一是部分中小企业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有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主认为目前主要是发展经济,既然要发展,有些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在所难免。二是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有时存在着行政干预的现象,执法部门买力,个别糊涂领导说情。三是执法督导部门有“抓大放小”,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只重视大中型企业的节能降耗,环境治理,忽视小型企业的相关工作。为此,建议政府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资金支持力度,今后新上项目时首先考虑能耗节约、环境保护问题。
三、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关方面情况
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以及“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方式,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积极整合社会各类咨询、培训、评估、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资源,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建立全方位、专业化和低成本的服务体系。
(一)大力实施 “126”中小企业服务工程。
“1”就是打造“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抓紧建好财政部资助的“新余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是高标准建好新余市中小企业产品展示厅、中小企业网和中小企业教育培训中心。与此同时,配合建好“新余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厦”。将全面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和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2”就是设立一条“中小企业服务热线”和成立一个“民营企业家俱乐部”。
设立新余市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目的是为了便于及时掌握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快速了解和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中小企业对政府发展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举措的建议和要求,受理中小企业投诉,为全市中小企业搭建起一条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服务通道。热线电话号码已经电信部门批准(6422116),计划在11月向社会公布。
成立新余市民营企业家俱乐部,俱乐部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以加强交流为内容,以合作发展为目标,为我市民营企业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咨询的服务平台,借此平台,传递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谋求资源整合、共同发展。
“6”就是建立健全六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1)建立新余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积极向担保中心、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推荐贷款,力争202_年新增贷款规模提高20%以上。重点抓好市政府农业政策性贷款工作,202_年力争贷款总额达3亿元;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力争在为中小企业争取项目发展资金上有新的突破;指导和引导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筹措资金,促进民间资金向资本的转化,其中民间融资达到5亿元。协调、配合市人民银行,开展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价活动。
(2)建立新余市中小企业会计事务服务中心。针对我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联合市金山会计事务所成立新余市中小企业会计事务服务中心,在财务管理、代理计帐、会计培训、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对法定业务服务收费在标准价格的基础上优惠20-35%,对部分非法定业务实行无偿服务。先重点抓好10户企业的财务与成本管理和10户企业的财务顾问与咨询服务,为今后全面展开积累经验。
(3)建立新余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我们联合市内有实力的律师事务所,成立新余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为全市中小企业搭建起一个法律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实行优惠,中小企业委托律师办理诉讼及仲裁事务,按照正常收费标准优惠30-50%;办理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不再交纳费用。先重点抓好10户企业的法律服务,为今后全面展开积累经验。
(4)建立新余市中小企业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中心。为切实有效地解决我市中小企业在关键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聘请国内有关行业的知名专家,有针对性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进步、项目开发、工艺设计、管理和决策咨询服务等,达到借智发展的目的。先重点抓好10户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
(5)建立新余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依托中央财政下拨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高质量建好新余中小企业网,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联网,使新余中小企业网成为全市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之一。
(6)健全新余市中小企业教育培训中心。认真组织落实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实行“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千人培训计划”,每年组织10名优秀企业家赴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国内知名高校或赴发达国家学习培训;抓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技能人才培训,每年培训各类管理人员1500人次,开展技能培训1万人次。
(二)大力实施“十百千”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根据我市实际,精心筛选10个规模较大的示范型中小企业,100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成长型中小企业,1000个活力较强的创业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和服务对象,加大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进我市中小企业总量倍增,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和产业集聚。
(三)大力实施“四个一”中小企业文化与品牌培育工程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牵头开展民营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活动。一是出台一个加强中小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是打造一个展示中小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成果的平台。经常组织中小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入推动中小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今年春节前在市艺术中心举办“新余市中小企业冲刺工业1500亿迎春晚会”。积极筹划新余市首届中小企业产品博览会塈贸易洽谈会,计划今后每2-3年举办一次,使新余中小企业产品博览会在全省有名、全国有影响。三是在市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一个展示中小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成果的专栏。四是建立一个鼓励中小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新的激励机制。对重视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并取得突出成果的中小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关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我局于202_年底启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历时一年,历经项目申报、评估和项目建设具体实施等阶段,目前,服务平台建设已初步完成,并将为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人才及融资等多方面的服务。
1、投资融资平台(原有)。包括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事务所和政银企协作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信用评估、融资担保、银企协作联系等服务。
2、信息和咨询服务平台。通过购置37台电脑、7台服务器6台网络交换机和相关配套设备,建成以新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心站,建立覆盖各县区的为小企业网络信息系统,依托该系统,统一数据交换、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目前网站建设已进入网页设计阶段并在不断完善中。我们力争把新余市中小企业网建成同类网站中的一流网站。
3、人才培训服务平台。通过购置30台电脑、2台投影仪等相关教学培训设备,建立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培训的多媒体教室,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4、创业和创新平台。建设一个中小企业产品展示馆(含交易厅),用作企业信息发布、企业产品展示、企业及产品查询、交易洽谈的场所。因受场地限制该项目还在筹建。
四、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建设有关方面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南方硅灰石公司和卫岗乳业两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具体情况是:
(一)南方硅灰石公司。年产4万吨硅灰石超细针状粉在建工程已于202_年6月己正式投入生产,产品达到预期的各项指标,新增生产人员65人,已培训技术工人100人次,并全面上岗,形成批量生产,销售收入明显增加。现4条生产线均已投入生产,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预计生产能力的40%。202_年公司销售收入已达202_多万元,利税 200万元。
公司生产4万吨硅灰石超细针状粉在建工程设备的到位及土地工程的完成,项目的实施,使公司硅灰石超细针状粉系列开发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公司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公司已建成了江西上高,广东岭南两个生产基地,客户遍布大江南北。公司原销售灰石初级产品,销售价格低成本高,现生产硅灰石针状粉,广泛用于塑料、冶金等行业,发展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企业,逐步建成矿物制品加工基地。
(二)江西卫岗乳业公司。由于该建设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适合本地区口感风味,价廉物美(适应广大农村市场)不需要冷链运输、(有大品牌长效奶特点),自投产以来,日销已达10万余份。随着市场的拓展及销售渠道的延伸,其核心竞争力正日益显现。预计202_年该项目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余万元。企业利税将增加25余万元。项目建成以来,已新增就业35人,预计全面投产后将增加就业70余人;增加奶牛存栏500余头,新增种草面积达202_余亩,带动家民增收200余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对分宜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将起到巨大的示范拉动作用。
项目的建成,也存在着与预期目标的一些差距,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公司搬迁在即,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公司原定为1470万元的项目投入资金调整为1003万元,因而造成产能的不足,预计搬迁(新余市城东开发区中兴北路)全面完成之后,该项目标达到预期目标。
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强资金监管。在拔付资金时,速度要快些,同时,要确保资金全部落实到企业。
第二篇: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旗县来说,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扩大内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加速器;是孕育和造就市场经济人才的摇篮;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先锋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多年来,旗委、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旗的中小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毗邻的东胜、准旗等兄弟地区相比,我旗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步子还是比较缓慢的。我办针对这种“起步早、进步慢”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2_年,我旗共有712户中小企业,截止202_年末已发展至1129个,其中,工业296个,占总数的26.2%;涉农企业107个,占总数的9.5%;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0个,占
15.3%;服务业131个,占11.6%;批发零售业348个,占30.8%;住宿餐饮业32个,占2.8%;建筑业54个,占4.8%;房地产业83个,占7.4%;物业管理、中介及其他房地产业18个,占1.6%。202_年,达旗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3451人,其中,工业企业17559人,占总数的40.4%。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2_年,全旗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671.8亿元,占总量的80%多。其中,一产实现产值53.6亿元,占总量的8%;二产实现总产值356.8亿元,占总量的53.1%;其中工业实现产值309.1亿元,占总量的46%,建筑业实现产值47.7亿元,占总量的7.1%;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61.4亿元,占总量的38.9%。中小企业年人均产值达到154.6万元,其中,工业中小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76万元。
我旗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从我旗各方面的优势来衡量,目前,我旗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状况均因资金紧缺而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权关系模糊,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影响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二是缺乏信用记录,或企业资信评级低,使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
评估;三是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小企业大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导致申请贷款的抵押物不足,而且抵押的程序繁杂、评估费用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市场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水平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行信贷管理严格,出于审慎考虑,“为不错贷,宁可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要求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但银行审贷和放贷程序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是一样的,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和监督费用高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三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和信贷支持力度还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还在发展初期,资本金规模及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了对旗内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另外,我旗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直接融资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造成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极大,资金基本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获得;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政策方面: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职能所限,尚未形成监管合力。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受职能所限,缺乏充分整合各类金融机构力量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金融政策难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监管指标没有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目前信贷规模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这类金融机构却出现无款可贷的困局。
总之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和融资难叠加影响,我旗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急需短期周转资金时,借道民间借贷,以高成本融资,给企业套上沉重的债务枷锁。
金融办为缓解我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创立达拉特金融网,开通手机信息平台。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布相关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产品信息,提高中小企微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站中企业名录和本土品牌栏目,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各金融机构,有效地帮助它们做好贷前评审,减少贷后风险。二是成功举办了202_年银企座谈会。旗委副书记、旗长吉格定,副旗长刘永福、陈龙、开发区副主任陈愿出席
了会议,旗外10家金融机构、旗内11家金融机构、80家中小企业和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局、国资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达旗重点项目,实现银企点对点对接,旗金融办编印了《202_年达拉特旗重点项目推荐表》,汇集农林牧水、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交通、经贸流通、社会事业和城建房地产等8大项,87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13.79亿元,拟申请贷款666亿元。此次座谈会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银企互动,另一方面为下半年企业融资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企业培训。对企业进行经营概论、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和决策等理论内容,和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内容,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混乱,财务手续不规范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协调银行信贷部门和专业会计事务所等,对其进行指导规范,帮助它们练好内功。另外服务中心、还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营销、权益维护、投资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成立政策性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将一部分财政流动性资金配臵到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有利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促进
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办的政策优势,广泛联系旗内外各家金融机构,在客观严谨的调研基础上,为可信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这样既节省了银行的费用,防范了风险,又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了融资困境,谋求发展。从而真正架起银、企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推进达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能在加强我旗政府自身职能建设中,拓宽视野,大胆创新,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稳步赢利中不断提升社会价值,更好地搞活经济,造福人民。
四是扩大金融招商。积极为符合成立分支机构条件的外地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债券公司等在我旗安家落户,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同时主动与外地一些有影响力的投资担保公司取得联系,借外力为我旗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第三篇:清浦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202_年11月)
清浦区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清浦区经贸委
(202_年12月16日)
一、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中小企业局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增长、求突破、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1-11月份,全区新发展私营企业465户,个体工商户1908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08亿元。乡镇工业实现总产值95.76亿元、增加值23.57亿元、营业收入91.43亿元、利税4.43亿元、利润2.37亿元、实交税金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22.4%、21.9%、21.1%、20.7%和22.1%,各项指标均超过市下目标的序时进度。全年预计(下同),新发展私营企业480户、个体工商户202_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18亿元;乡镇工业实现总产值98.8亿元、增加值25.1亿元、营业收入95.4亿元、利税4.8亿元、利润2.6亿元、实交税金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19.3%、20.8%、20.1%、18.2%和16.3%,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过市下目标。
1、重点企业增势强劲,领跑作用突出。
1-11月份,全区28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9.22亿元、销售37.48亿元,分别占全区列统工业总量的54.8%和54.7%,同比分别增长23.8% 1
和22.1%。其中淮龙建材、盈达气体、淮钢钢结构、新鑫机械锻压、变色龙纱线等几户企业增势迅猛,截止11月末,分别实现销售1.96亿元、1.53亿元、1.84亿元、2.28亿元和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92.4%、85.2%、43.8%和30.4%。6户列入市百户“双高型”企业,实现开票销售0.81亿元、入库税金4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3.6%,占全区列统工业总量的4.1%和4.9%。
2、支柱行业迅速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全区规模企业继续以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支撑。四大支柱产业共实现销售54.59亿元,同比增长32.98%,占全部列统工业销售总量的79.46%,增幅比1-10月份上升了
2.34个百分点。尤其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行业增长较快,态势明显趋好。1-11月份,18户新型建材行业实现销售11.08亿元,同比增长60.3%,高于列统企业销售平均增幅30.2个百分点;28户机械制造行业实现销售18.78亿元,同比增长41.3%,高于列统工业销售平均增幅11.2个百分点。
3、新增长点成长良好,推动作用显著。
列入市监控的7个新增长点项目已全部形成,其中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3000万元以下项目3个。7个项目累计新增产值2.01亿元、销售收入1.98亿元、利税1195万元,分别占监控目标的112.3%、112.1%、109.6%;占全区列统工业总量的3.6%、3.4%和2.1%;推动列统企业销售增长4.3个百分点、利税增长3.9个百分点。
4、一些指标回升乏力,离目标差距较大。
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指标期滞后。1-11月份,虽然全区列统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0.2亿元,同比仍下降10.55%;入库税金实现1.69亿元,同比增长7.5%,这二项指标均未达到序时进度。申报销售亿元企业未达序时。1-11月份,申报销售亿元企业已达亿元的有:淮海盐化、天士力帝益、苏食肉品、盈达气体、淮矽薄板、新奥燃气、淮龙建材、联合化纤等8户企业;钢渣处理中心、新鑫机械、变色龙纱线等3户企业,未能达到序时进度,与市目标全年申报销售亿元企业10户要求,有一定难度。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大幅减少。由于外贸出口订单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化工产品大幅降价,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较多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1-11月份,全区113户列统工业中开票销售同比下降的有68 户,占总数的60.2 %;入库税金同比下降的有61户,占总数的53.9%。其中:吉利铸造同比少开票6059万元、少入库404万元;盈德气体同比少开票6426万元,少入库479万元;淮钢钢结构同比少开票6326万元,少入库144万元;隆达玩具制造同比少开票1974万元,少入库14万元;新鑫机械锻压同比少开票5036万元,少入库291万元;淮矽薄板同比少开票9187万元,少入库346万元,这6户企业合计少开票35008万元、少入库1678万元,分别影响全区列统工业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增幅9.8个和13.2个百分点。二是产品市场前景不好,导致企业产值下降。天士力帝益的主要产品之一肝泰乐因下游企业红牛集团产品配方调整,对该产品需求减少,产量只占去年同期的1/3。新奥燃气因今年
液化气销路不畅,销售网络未能迅速向外围扩张,仅限于本市周边地区,影响销售增长。三是流动资金不足,导致企业运转困难。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展德光电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公司有意扩大生产规模,但因暂时没有土地和厂房抵押,不符合银行放贷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受到限制。
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树立目标意识,强化形势分析。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形势,面对保增长、求突破、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全力以赴地咬定发展目标,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掌控。会同各乡镇、街道,每月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通报工业经济指标,分析运行态势,交流经验,探讨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措施。
2、加快工作进度,实施百日攻坚。
坚持“工业经济是第一方略”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工业稳步回升的良好势头,从7月份起,坚定不移地实施“百日攻坚”活动,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促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百日攻坚期间,实现列统工业增加值增长16.14%,占攻坚目标的105.4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2亿元,占攻坚目标的114.51%。
3、优化发展环境,做好监测点建设。
以市企业软环境监测点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为契机,加强企业软环境建设,将监测点由10个扩大到20个,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认真处理及时反馈,已帮助淮海盐化厂、医疗器械厂等多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202_年主要目标、总体思路1、202_年目标。新发展私营企业300户、个体工商户202_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亿元;乡镇工业实现总产值、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实交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6%、15%、16%、15%、15%和14%。
2、总体思路。202_年,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突出外引内培,促进产业升级。坚持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通过招强引优,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发展后劲,提升产业水平。鼓励企业进行技改,争取用较少的增量激活较大的存量,使困难企业通过技改重新获得生机,使发展中企业积蓄能量,开拓更大市场。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技改项目,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放贷力度,支持企业技改。二是强化帮办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要按照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快设备安装调试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对目前进度缓慢或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项目,要逐个环节地研究和落实开工条件,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功夫。对已投产项目,要排出生产计划,配套做好生产要素协调,保证设备满负荷运行。三是加强分类指导,提升运行质量。继续利用好每月的经济形势分析例会,确保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稳产超产。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进而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即一头抓税收超百万、销售超亿元的大企业,促进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一头抓新增列统企业、困难企业的帮扶解困,解决企业发展之初面临的问题,使其尽快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202_-6-10信息来源:
为加快推动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自治区经委对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本篇报告。
一、发展现状
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遍布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区,涉及到工业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加快实现和谐内蒙古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单位数量多、经济总量大,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202_年全区中小企业50.12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其中中小工业达到12.1万户(其中法人中小工业企业1.09万户,个体工业11.01万户),占全部工业的99.96%,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91.8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6.21%。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97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36%,实现销售收入2682.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74%,实现利润255.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96%。
(二)发展趋向集聚、集群化开始显现,成为壮大我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在我区落地,拉动了我区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约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今年1月我区启动了“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自治区政府安排80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贴息资金用于推进此项工作。目前,通辽市玉米加工、赤峰市有色金属加工、包头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巴彦淖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加工业、鄂尔多斯市羊绒加工业等产业已初具规模;通辽市铝延伸加工、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乌兰察布市氟化工等产业已有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乌海市PVC、阿拉善盟盐化工等产业有一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
(三)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扩大社会就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渠道。202_年,全区中小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30.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80.21%。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2_年,全区城镇率达到了48.6%。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体系初步形成。
在培训体系方面:重点实施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区、各大院校、中介机构等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涉及企业管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中介机构服务、企业自主培训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融资担保体系方面:截至202_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的各类担保机构209个,正在构建“一个核心、三级层次、网状结构”的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组建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服务中心,筹办了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网站,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即将启动,地区各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正在逐渐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内部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两大方面。
(一)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间接融资渠道看,银行贷款存在诸多障碍,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惜贷、恐贷、拒贷”现象。从直接融资渠道看,空间极为有限,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202_年,全区新增贷款62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到15%,而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区的56%。202_年全区安排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6000万元,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难,只发放4527万元贴息资金。
2、政策法规保障不够有力,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国家发改委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联合有关部委将陆续出台37个配套文件。我区针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主要有《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虽然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但在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还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和保护性法规。
3、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除自治区本级和1/3的盟市有一些不够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外,多数盟市尚缺乏能够提供多种服务职能的规范的中介组织。现有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由于受资金、观念、认识、素质等因素影响,尚不能系统的提供信息、融资、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
4、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管理水平低、信息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都与我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有着直接关系。
(二)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1、“家族式”企业多,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少。
据202_年统计,中小工业企业按所有制类型分,私营企业和其它企业(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6800户,占整个企业法人中小工业企业的62.4%。六成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上处于家族经营、经验管理阶段,创新、品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影响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2、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多,“扎堆打捆”集群化发展的少。
根据“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虽然开始显现,但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90%以上的中小企业属于分散化经营,靠个体自身来发展,在资金、生产、市场、技术研发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和规模优势,彼此间缺乏合理有效分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市场恶性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资源型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
目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95%以上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资源初级加工行业,进入通信装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的中小工业企业不足50户,年工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202_年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值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行业,占整个中小工业企业年工业总产值的73.31%。
三、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我区中小企业要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延长产业链;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形成产业集群;围绕重化工基地搞配套,进行产品深加工。按照“培育一批、做强一批、壮大一批,梯次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万千百十”发展战略:即:在“十一五”期间,在万余户法人中小工业企业中培育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中做强百余户重点中小企业,在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中建构20个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从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两个层面着手,有序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争取“十一五”末,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
(一)完善“五个体系”,推进“五项工作”,加强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建设。
1、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引导调控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及有关政策,按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重化工基地建设搞配套的要求,全面推进“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做好“三篇文章”,即:在参与企业间和产业链条间的分工与协作上做文章、在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延伸加工上做文章、在大型基地和特色园区的配套生产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延伸、升级,提高产品层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使我区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完善延伸,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依托。
2、逐步完善融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担保工作。
在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方面,借鉴山东省德州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功经验,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担保一体化服务,以经济和行政手段整合征信评级、担保和金融等资源,共担风险、共获收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调动征信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积极性。同时,将政府的政策优势与金融机构的融资推动优势相结合,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增强担保机构、银行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最终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得到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在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方面,加快建立自治区级和盟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给予直接资助,或在贷款利息方面给予贴息支持;政府搭建区内企业与区外投资者合作平台,每年召开全区企业资本重组(股权融资)推介会,引导中小企业以债权和股权形式融资;扶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和发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体系。
3、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政策法规环境建设。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结合实施 “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研究制订《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指南》、《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产业集群指导意见》,规划全区中小企业发展蓝图,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引导中小企业“扎堆打捆”集群化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各种经济成份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4、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各类服务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在202_年前,在原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在东、中、西部各整合组建一个融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信息
咨询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行为,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及其它培训质量。对全区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普查摸底,掌握人才需要走势,本着推动创业促就业的目的,向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提出人才培育重点,提高培训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发展较好的开发区建立创业孵化器,对创业者进行多层面的培训、服务、孵化,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5、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信息网,实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引导和推动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配置,逐步实现企业生产研制信息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实时化、运作过程规范化。
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加强中小企业动态跟踪管理。按季分行业和地区及时发布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把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国内外进行分析比较,为政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二)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逐渐向提升质量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开始步入质量提升阶段,应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在制度创新上:要围绕实现资本社会化,改变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的格局,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技术创新上:增强“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开放式经营,共建技术中心,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公共创新平台和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管理创新上: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型企业文化,积极营造“学习掌握科技,科技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
2、从主要生产传统资源型产品,逐渐向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我区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发展壮大自治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向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工业园区聚集,与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加快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创新。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把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成为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积极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企业。
3、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逐渐向提高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小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效益和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法则结合起来,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环保”发展之路。要坚持质量立业、品牌兴企,严格照章纳税,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要处理好与环境和生态的关系,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从主要依靠区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中小企业外向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我区中小企业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意识,通过走外向型的道路实施开放式发展,在深度参与国内甚至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努力提升整体素质。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加快、国内地区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的大好形势,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区外政府和相关组织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务实推动重点项目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各盟市招商洽谈会等大型国际国内贸易交流会议这些平台,展示自己,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走出去、引进来”。依托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等口岸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跳出内蒙古发展自身。同时,积极引进区外、国外人才、资金、先进技术和装备,充分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来源: 内蒙古工业、内蒙古首家工业经济综合性网站 作者:张树德 胡瑞芬
发表日期: 202_-5-24
第五篇: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提纲
关于着力破解我市用工紧张困局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部分企业增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需求也随之增长。而本地区人力资源结构性不足,新增生产线等情况带来的短
时间内大批量用工需求。
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提纲
营口市劳动就业管理局(202_年2月24日)
一、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一)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促进就业税收政策
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文件的通知》(辽人社[202_]52号)文件精神,提供如下税收减免政策:
1、对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以及毕业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2、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注: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军人家属、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 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照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以展期2年。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集中使用残疾人或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的企业,根据实际招用人数,确定贷款额度,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50万元。
(三)多项措施积极扶持创业带头人
我市针对对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0周岁品德高尚、助人为乐、事迹突出、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各类劳动者进行创业带头人认定,并为已认定的创业带头人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202_年共扶持创业带头人420人,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2521人。
1、对纳入扶持范围的创业带头人,按规定享受省市政府制定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
2、创业带头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在推荐单位提供相关培训证明、信用保证、承诺与担保机构共同实施保后管理的基础上,可取消反担保,由担保机构直接办理担保手续。
3、创业带头人创办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并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缴纳的基本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企业承担部分,按照“缴谁谁补”的原则,3年内分别由市或区县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四)全力推进孵化基地建设,帮助中小微企业顺利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营口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全市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运作。根据省关于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有关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小企业创业园共同组建营口市青年创业指导中心,为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起到示范作用。该中心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由中小企业创业园负责营口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日常工作。
在巩固初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果,突出体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小额贷款、经营咨询、法律援助、创业社保补贴、创业服务补贴等 “一条龙”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深层次的探索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创业政策、项目技术等优越条件的特色创业孵化之路。要求各市(县)、区,深入发掘自身特色创业孵化资源,加快孵化基地的建设。
202_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8个,接受省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补贴资金80万元,接受市创业孵化基地专项补贴资金45万元,该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补充孵化基地运行费用的不足。
(五)加大人力资源服务力度,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1、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招 聘场所。202_年,中心劳动力市场共成功举办招聘洽谈会 95场,其中,大型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159082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7203个次,意向成交率17.1%。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类求职人员总计为185694人次,求人倍率0.86。
2、免费为中小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一是在辽宁就业网及营口人力资源网等具有政府公信力的网站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二是借助辽视《黑土地》栏目发布用工信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传播范围广,辐射面积宽的特点,创建信息发布新平台,开拓就业新渠道;三是深化与我市建立劳务合作伙伴关系的79个地区的合作,积极交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四是在市劳动力市场为有用工需要的企业免费发布用工信息;五是继续做好我市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东部山区发布用工信息工作;六是努力探索宣传新渠道,利用社区办事处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将企业用工信息做到深入宣传。
二、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在全国范围的用工竞争中难以形成引人“洼地”。在我市赴外省市进行劳务交流洽谈活动中了解到,多数地区求职者认为我市缺员企业工资收入总体水平偏低。虽然我市出台了《营口市部分岗位职种招工最低指导工资标准》,规定了部分岗位职种的最低工资,但工资水平还是普遍低于大连、沈阳、天津等周边地区,且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单位用工待遇低,求职者要求条件高,求 聘差异距大,造成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不强,即使来之也难安之。
(二)部分企业人性化管理等软环境建设有待改善,导致就业稳定性不强。通过调研和务工者反映了解到,部分企业人性化管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部分工种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为外地员工提供的食宿标准偏低等情况,员工超负荷工作,工作热情不高,导致人员稳定性差,流失严重,形成长期招工、长期缺工的“怪圈”。
(三)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短期内填补大批量用工缺口有一定困难。随着部分中小微企业增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需求也随之增长。而本地区人力资源结构性不足,新增生产线等情况带来的短时间内大批量用工需求,给人力资源部门造成巨大压力。
(四)适岗适龄人群逐年递减,纺织服装类企业招工难尤为突出。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务工者多为女性,且年龄偏小,而伴随着我国多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近些年我国人口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态势,适合从事该行业的人群有减无增,加之传统观念等原因限制了男性从事此类工作。
(五)本地区可用技术工人有限,需大批量从外地引进。当前我市本地技术工人已很难满足企业需要,尤其是技术熟练的焊工、车工等,常需到外省、市引进,但在对接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三、今后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
(一)按照“走出去”方针,积极参加外省市用工洽谈活动。积极带领企业到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地参加用工洽谈活动。通过发放《营口市人力资源引进宣传手册》、《外来劳动者就业服务卡》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宣传我市企业用工环境。力求为供求双方搭建了“直接见面、自主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实现“贴近、宣传、服务、政策、维权、共赢”的六个到位。
(二)采取“请进来”策略,吸引人力资源丰富地区来营考察对接。邀请剩余劳动力富余地区的劳动就业部门、乡镇及中职院校领导到我市缺员企业参观考察。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同与我市建立劳务合作的地区和人力资源输入基地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传递我市缺员企业用工信息。
(三)引导企业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稳定性。引导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福利待遇,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发挥工资福利对劳动力吸引的杠杆作用。强化企业和谐生产的经营理念,形成领导带头真抓实干、中层干部紧跟照办、员工绝对听从指挥的良好生产氛围,下真功夫留住外引劳动力,降低“留不住”造成的资源与资金浪费,从根本上打造营口企业良好形象。
(四)引导务工者树立正确求职观念。帮助务工者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观念,不是一味的要求工资待遇,而是在 工作中不断培养、锻炼自己,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做好外来务工者的权益维护跟踪服务工作。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政策法规,对引进人员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卡,建立定期跟踪回访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积极为重点缺员企业、缺员行业召开专场招聘会,深挖内部资源,促进内需对接。以我市现有人力资源市场为支撑,更好地为缺员企业服务。一是在深入调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举办几场面向缺员企业的专场用工招聘会。二是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为中心,营造缺员企业全力招工和求职者积极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本地资源对接。
(七)与院校搭建合作平台,探索人力资源引进新模式。一是规划预期需求,发掘可定向培养专业,努力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二是协调院校以定向培养的学员为平台,在招收定向生同时向家长传递用工信息,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家长来营就业,以“子带老,夫带妻,少带多”的方式,增加稳定就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