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苏州大学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 .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20-83758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5 00:17: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苏州大学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 .

普 通

苏州大学 苏大教„2010‟78号

关于印发《苏州大学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07年开始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为规范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经学校讨论,制定了《苏州大学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现予印发,望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苏州大学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

二○一○年十月十日

主题词:大类招生 实施办法 印发 通知

苏州大学教务处

2010年10月10日印发 附件:

苏州大学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

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是我校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为做好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促进学风建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质量。

二、招生工作

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选择专业大类,具体专业大类名称、专业大类所含专业(或专业方向)、招生批次、招生人数等信息以当年度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或我校招生章程公布的信息为准。

三、培养模式

学校对专业大类招生的学生采取“2+2”(个别大类采取1.5+2.5)的培养模式,实行宽口径培养,即新生入学时在专业大类内不分专业和专业方向,在完成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相关专业成绩等,于第四

(三)学期参加本专业大类的分流工作,第五

(四)学期正式进入本专业大类中的某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学习。

四、专业分流

(一)分流原则

在学分制框架下,按大类招生专业的学生分流应坚持以下原则:

1、社会需求原则:有利于学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个性发展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3、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充分体现机会均等,增强专业分流工作的透明度。

4、布局合理原则:在尊重学生志愿的同时,考虑专业布局的合理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分流程序

1、学校教务处统筹协调全校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各学院(部)组织具体实施工作。

2、专业分流只能在学生入学当年经学校批准并正式公布的专业大类所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范围内进行。

3、各学院(部)在第四

(三)学期开学初两周内拟定大类内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分流细则,细则中应明确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分流名额和分流条件,分流条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学生志愿,同时提出学院(部)的分流调控措施。各学院(部)的分流细则由教务处审批后统一网上公布。

4、学生根据分流条件于第四周填报分流志愿,并在规定时限内交所在学院(部)。

5、各学院(部)根据学生的大类基础课程综合成绩排序,参照学生志愿进行分流;因名额限制而未能满足所填志愿的学生,学院(部)根据所制定的分流细则调剂至大类中尚有空额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修读。

6、分流专业(或专业方向)不满15人,该专业(或专业方向)停开,各学院(部)根据所制定的分流细则将学生分流至大类中其他专业(或专业方向)修读。

7、学院(部)向学生公示分流结果,并于第六周结束前报教务处审核。

8、分流结果一经核定,学生应当按核定分流后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修读。学院(部)要做好后续的教学及管理工作。

9、按大类招生专业的学生,若因休学、公派出国留学等学籍异动不能参加本年级专业分流的,复学后由学院(部)按入学年度大类所属专业组织补分流。

五、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六、本实施方案未尽事宜,由学校讨论决定。

第二篇:大类招生模式下民办高校专业分流的实践与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民办高校专业分流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些年来国内外高校采取的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当前国内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多为公办学校,因招生方式相对自由加上大类招生需要较为雄厚的师资基础民办高校很少采用大类招生模式。民办高校多数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实行大类招生模式也是民办高校实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大类分流现状的分析,研究民办高校工商管理大类分流运行的实践情况,分析民办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 专业分流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a)-0241-02 民办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的现状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其指导思想是坚持“打通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与全面成长”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更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专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后再选择专业方向,目标会更加明确;再次,为学生根据近年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地进行专业选择,有利于增加学生专业出口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和契合度,为方便学生就业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同时,大类招生还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R,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国内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多为公办学校,因招生方式相对自由加上大类招生需要较为雄厚的师资基础民办高校很少采用大类招生模式。然而大类招生和培养又是近些年来各国高校采取的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打通基础、拓宽专业,是高校改革的一个大趋势,民办高校多数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实行大类招生模式也是民办高校实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分流运行的实践情况

作为民办高校,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致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特色鲜明、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平台,自2012年开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实施“通识教育+专业培养”两阶段培养模式。经过3年的运行,在专业分流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商管理大类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主要方法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3个学期后,进行分流培养,分流的过程在第4个学期开学前结束。前3个学期每个学期上3个专业其中的一个专业的基础课,便于学生对3个专业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学生经过前3个学期的专业基础学习,对分流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以避免强制分流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分流时采取的方式是:首先进行专业动员会,由3个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介绍为学生讲解专业的培养特色、学科建设、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等,之后由学生根据志愿选择进行预报名,预报名结果出来后预报名人数大于名额数的专业的学生的学分绩点从高到低进行筛选,如果学分绩点相同的情况下按照英语成绩1~2大一两个学期的精读、视听说和口语的平均分)高低进行排列。对于不能满足第一选择的学生,由学院负责调剂到还有剩余名额的专业研读。

2014级进行专业分流时学院总结了前2年的经验教训,规范了专业分流流程:公布分流方案→专业分流动员会→填报志愿→组织分流→公布分流结果。专业分流前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向做了初步调查统计,然后根据工商管理大类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数,预先设定该专业容量,原则上最低不少于招生计划中一个专业的最低招生人数,最高不超过一个专业最低招生计划人数的1倍。方案的制定坚持加强基础、拓展专业口径、注重实践、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分流方式为意愿+成绩,采用兴趣+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流前由本人填写志愿申请书,学生根据专业通识教育阶段对专业的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职业规划,填报专业志愿,学院再根据专业成绩对学生分流选择做出调整。分流过程中坚持原则,增加工作透明度,教师在专业分流中积极发挥引导和讲解作用,科学引导学生选择专业。大类招生涉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这就需要针对大类招生模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效果,促进专业分流合理化。针对大类专业分流中产生问题的对策探索

民办高校实施大类培养的目的是拓宽基础、发展个性、综合培养、提高素质。专业分流方式是大类招生模式的关键点,因实行学生自主选择分流模式,所以,在分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采取相应措施来弥补,才能更好地发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的作用。

3.1 做好引导,避免专业选择不平衡

专业选择不平衡的问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必然结果。根据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2012级、2013级以及2014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在进行专业分流时选择依据,其中专业课程门数少、专业课教师受欢迎等短视考虑因素占了80%,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占10%,另有10%的学生的选择标准是听取了家长的建议或是因迷茫而从众。

如果不及时疏导,可能导致专业分流工作的难度加大,还会导致后续的培养和就业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课程学习方面问题。由于选择弱势专业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氛围会比较差,这必然会影响到该专业的学风和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强势专业中,由于整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比较集中,专业师资力量又有限,可能会出现部分优秀学生得不到重点培养和指导,从而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三是可能会在学生就业时出现弱势专业冷,强势专业也不热的情况。因此,要做好分流前的引导工作,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开展专业导论课,使学生对于以后要选择的专业的学习方向、学习难度、就业前景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帮助学生在分流中消除盲目性。

3.2 促进专业建设,减少专业间差距

学生选择专业分流方向的重要依据是各专业所显示出的竞争实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确定专业,导致各专业学生数不均衡,增强了专业的忧患意识。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与专业建设的平衡。学院需要搭建各种渠道配合学生全方位了解其感兴趣的专业。在学完所有大类专业的通识基础专业课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各专业建设情况及其专业培养容量等信息,自愿选择专业。专业分流的学生数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量以及专业的发展与建设,这就要求弱势专业为了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建设,需要注重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实行大类招生培养过程也是对于专业面窄和市场需求长期不足的专业进行调整和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的过程。

3.3 重视分流后管理,降低教学和学生管理难度

(1)教学管理方面。针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特点,科学构建专业框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专业课程设置质量保证制度、教材、日常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毕业环节等质量评价制度。

(2)学生管理方面。学生按照大类招生班级进入高校,专业分流后会重新组建班级,涉及到班级凝聚力不强,不利于良好学风建设。另外分流后有部分学生因学业成绩而未满足专业志愿,可能会出现思想波动,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思想上加以引导疏通,树立信心,让学生真心热爱所学专业。构建与大类招生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专业分流正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分流方案,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分流体系。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试行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 李姣姣,陈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81-83.[2] 颜兵兵,姜永成,殷宝麟.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方案设计与实例分析[J].高教论坛,2014(9):44-47.[3] 何静.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特征与实施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21-22.

第三篇: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7级大类招生学生专业分流方案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7级大类招生学生专业分流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按机械工程大类招生,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后,实行专业分流培养。经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议研究决定,形成2017级本科生专业分流方案,现公布实施。

二、组织机构

学院本科生专业分流领导小组、考核小组负责本科学生专业分流的相关工作。

(一)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分流领导小组 组 长:巩亚东 副组长: 刘建军

成 员:艾国生 孔祥伟 李 鹤 田 畅 于天彪(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分流考核小组 组 长:于天彪 副组长: 田 畅

成 员:罗忠 朱立达 闫玉涛 孙伟 王晓冬 谢元华 王永富 周淑文 赵新军 杨松 陈培媛

三、专业分流计划

2017年按机械工程大类计划招生的565名同学向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四个专业分流,其中通过特殊招生政策招收的学生6人,依据入学当年的招生约定执行。专业分流结束后,学生仍可申请转专业,具体规则详见《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指标分配如下:

机械工程专业 420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60名 车辆工程专业 60名 工业设计 30名

四、分流机制和工作程序

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院的实际制定如下分流程序。

(一)学生自由申请,每位同学可以在本大类内填报四个志愿。(二)在学生自由申请的基础上,学院根据第一学年学分绩点排定顺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第一志愿不能录满的专业,从第一志愿填报其他专业未被录取,第二志愿填报该专业的同学中,按照从高分向低分依次录取的原则录取;若第二志愿仍不能录满,则从第一、第二志愿填报其他专业未被录取,第三志愿填报该专业的同学中,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的原则录取;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填报志愿的同学,或者没有填报第二、第三志愿的同学,由学院统一调配到有关专业。

(三)专业分流结果经学院专业分流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示。对专业分流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在公示之日起三日内向学院书面提出申诉,学院专业分流领导小组需对学生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上报学校前做出处理决定。

(四)将公示后的专业分流结果上报学校。

(五)专业分流以后,继续保持现有行政班级建制不变。

(六)专业分流以后,推荐研究生以及其他相应工作,按专业分配指标,以专业为单位进行。

五、工作进程安排

2018年7月20日前学生完成分流报名预报名工作 2018年8月4日网上公布学生学分绩点和排名

2018年8月7日(24:00点)前学生完成修改预报名工作 2018年8月27日公示分流结果

2018年8月30日确定分班结果名单上报教务处

本工作方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由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负责解释。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18年 6 月 4日

第四篇: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为了积极推进我校本科生“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专业分流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专业分流工作,旨在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专业分流实行一次性分流模式,在校期间每位学生只有一次专业分流的机会。拟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应慎重考虑, 申请分流的专业志愿限报一项,专业分流一经批准,不能更改。

2.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可在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重新选择专业。文理学科之间不实行专业分流;非师范和师范专业之间不实行专业分流;艺术、体育类专业不进行专业分流;文理兼招的专业,文、理科均可转入,转出只能按照高考报考类别(文史类、理工类)转到相应的专业。

3.师范专业之间、跨学院的非师范专业之间,分流学生(转入与转出学生)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专业学生人数的20%以内,具体情况视转入专业的空额决定;本学院内部,非师范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分流不受比例限制,不进行学院综合考核。连续两年,某专业分流后剩余人数不足本专业原人数50%的,将予以停招。

4.转入创新实验班的学生限定在学院内部相近专业,且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转入创新实验班全班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

5.全校非师范文史类专业、非师范理工类专业学生可通过选拔,分别进入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生物学基地班学习。转入基地班学生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成绩必须为本专业前10%,具体转入人数由基地班所在学院确定。基地班所在学院制定基地班选拔实施办法,报教务处备案。基地班转出学生分流办法可参照上述1至4条。

三、基本条件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已修学分符合教学计划要求,课程考试成绩全部及格,无缓考情况。

2.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或违犯校规校纪的记录。

四、破格条件

学生进校以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院(部)考核可申请直接进行专业分流,转入相关专业。

1.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其以上者;或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其以上者。

2.在各类文体竞赛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前六名(或三等奖及以上)者,或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前三名(或二等奖及其以上)者。以上各类获奖指由省级及其以上共青团、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部门组织的活动获得的奖项,具体认定由相关职能部门确定。

五、工作程序

1.专业咨询与政策解读

各学院在专业分流前组织专题咨询活动,全面介绍相关专业情况,教务处、文理科基础教学部负责专业分流的政策宣传。

2.申请与资格初审

按照专业分流工作进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及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转出单位)符合专业分流基本条件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单位递交专业分流申请表等相关材料。转出单位将相应的材料汇总,完成对申请专业分流学生的资格初审并拟定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名单;若学生确有专业特长,经转入学院教学委员会考核,可不受此条规定。

3.笔试与面试

转出单位将通过资格初审的学生名单提交给相应的转入学院,转入学院在接到名单后的一周内,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60分,面试成绩40分(特殊专业可作适当调整,并报教务处审批)。笔试要严格规范,考核内容为转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实施集体评卷,流水作业。各转入单位须明确考核结果,对于不同意转入的学生,应注明原因。综合考核结束一周内,各转入学院将考核成绩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形式分别报送转出单位。纸质版考核成绩和相关说明必须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4.分类排名与资格确定

转出单位将学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及学院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总成绩=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50%+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50%),分别对转入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行排名。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分类排名时,若学生原专业相同且加权成绩相同,则以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学生原专业不同而加权成绩相同,则以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学院综合考核成绩)相同,则按照公共必修课和学科专业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确定。转出单位根据排名,初步确定本单位各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并报教务处。

5.结果公示与审批

教务处审核各转出单位初步确定的各专业学生分流名单,并征求转入单位意见后,统一对拟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校长批准,公布专业分流学生名单。6.学籍变动与学分转换

专业分流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教务处与文理科基础部、相关学院配合,为专业分流学生办理学籍变动等手续,并将其编入相应班级学习。学生转专业前修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与转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内容、难度)相同或相近,转专业后可认定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否则认定为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学分认定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办理学分认定及补修课程。

六、学籍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依照入学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转入新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修满规定的学分,经审核,达到毕业或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方能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

七、有关说明

1.已确定转专业的学生,应严格按转入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并获得与转入专业学生相同的教学条件和生活补助。

2.专业分流后,学生按照转入专业学费标准交费。

3.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办法,及时妥善为专业分流的学生办理相关手续。

4.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关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摘 要近几年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引起了不少考生的兴趣,也引起了高教界的关注。大类招生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行“大类招生”,或有意向实行“大类招生”。在大类招生中需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行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培养模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大类招生的优点

(1)有利于“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按文理大类招生培养,一方面,可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专业口径拓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一专多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每大类包含了多个专业和专业方向,通过2年的按大类培养,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将“普通教育、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从而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同时,对学生总体而言,在专业选择上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按需培养的原则,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有利于改善学科专业结构。按大类招生能有效地在学校内部利用多学科的优势,克服原有院、系的框架,打通相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现多专业的有机组合。同时可以有效地使专业向复合型转化,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新专业的建设,在学科或学科群的范畴里,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教育培养,以顺应科技发展综合化的趋势。

(3)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按大类招生及培养使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对学校的学科及专业,对社会的人才需求都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减少了报考大学时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2大类招生的缺点

(1)专业分流无法体现学生自愿和社会需求。大类招生显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分流冷热不均。热门专业人人争报,冷门专业无人问津。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就是热爱该专业、打算从事该专业工作的学生,他们或许是趋众心理而选择。“根据学生意愿、成绩、社会需求”分流的原则就变成了“根据学生成绩”分流,长此下去,不利于专业建设。

(2)弱化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学科齐全是实行大类招生的基本要求,按大类进行培养,加强了基础教育,拓宽了专业口径,学生的适应性增强。但同时,由于前两年学生并非明确自己未来所学专业,学科归属不一,所以对专业基础课本着知其然即可。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变得尤为困难,专业课程只能后移,课时减少,授课减弱,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业教育,针对性降低。

(3)教学资源无法合理配置。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志愿进行专业分流,致使各专业不能协调发展。这种专业分流方法,不可能事先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集中,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而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大类招生与分流培养,需要实行相配套的选课制与导师制,教学资源需要新的组合和分配。

3大类招生的建议

高校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精深专业技能又具有较强综合专业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实施“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十分必要。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1)以相近的专业组成一个大类比较合适。目前有些学校是按照学院招生,一个学院就是一个大类,如果同一个学院里的专业相近还好,而有的学院专业大相径庭,则大类招生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相近专业的学生而言,前两年甚至前两年半修读完规定基础平台规定课程学分,后面两年或一年半针对专业的侧重点加强相关专业的深入、精细化学习。

(2)以尊重学生兴趣为基本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分流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选择,志愿优先,同志愿的学生按学业成绩择优满足专业志愿;分流限定在就读的学科大类所含专业和专业方向内,不得跨学科大类选专业。

(3)形成一种系统的优质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必须形成一种优质教学体系。比如说通过资源的统筹配置体系,实现师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统筹安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再比如说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考核体系,将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环节适当地引入验证、演示性实验内容,考核方式在实验考核、期末考试基础上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即建立教学过程控制体系。

苏州大学按大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