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重点 完善机制 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突出重点 完善机制扎 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威海市人民政府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2_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68.5亿元,增长15.9%,45户省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14.9万吨标准煤,38户重点用水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3%。
(一)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指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威海市节约能源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循环经济重大问题和阶段性工作进行了部署,发挥了指导作用。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市政府将循环经济有关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目标任务,实行严格的约束性计划管理。同时,将资源节约工作纳入了对各级的目标责任制考核,逐级签订节能和环保目标责任书,加强调度和考核,建立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循环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四是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了对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一是加快结构调整。确定了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培育运输设备、机电工具、电子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高耗水、低产出、粗放用地的项目,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全市有24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4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家企业被评为全省环境友好企业,去年又确定了10户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和10户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树立了样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刘公岛景区和乳山银滩开发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区域认证。市工业园、石岛工业园等重点园区按照生态工业园的要求编制了规划,科学引进和合理布局项目。三是发展清洁能源。依托我市地处沿海,岸线和风力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规划和推进了华能风力发电、乳山红石顶核电等一批风电、核电项目。加快推进热电厂的脱硫改造,华能电厂二期海水烟气脱硫项目建成后将使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四是发展环保产业。全市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已达到49家,一般工业废水治理、中水回用、工业消烟除尘等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废旧资源特别是废旧纸张、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去年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5.6亿元。
(三)推动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突破。一是抓节水。对100多家单位实施定期水平衡测试。严格执行年度用水计划,加强对用水量的调控。积极推进海水利用,华能电厂筹资1980万元,建造了日产淡水能力2500吨的国内最大的二级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所产淡水全部用于锅炉软化水和生活用水,年节约处理成本约550万元。目前全市年海水淡化量300多万立方米,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每年约30亿立方米。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和中水设施,中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7%,市区日中水生产能力达到 1万吨,利用率达到60%。大规模推广农业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10万公顷,年可节水1.7亿立方米。二是抓节能。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指导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节能技术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三角集团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硫化车间内温冷却水回收系统改造、水泵电机变频改造等五大工程,年可节约400余万元。加强了建筑节能工作,中心城市新建多层住宅全面推广了应用框架结构,中心城市和3 个县级市的城市规划区均实现了新建建筑实心粘土砖使用率为零的目标;大力发展以粉煤灰加工为主的新型墙材,年产量由1999年的1.5亿标块提高到去年的8.7亿标块,应用率达到了85%以上。三是抓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抓了热电、化工、冶金、食品等行业,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46户,年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118万吨,去年实现产值9亿元。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做到了当年排放当年全部利用。在农村大力发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用沼气及小型沼气工程,沼气总池容达到4.8万立方米,年可产生沼气225万立方米。此外,在节地、节材、节矿等方面也实现了突破。
(四)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市里设立了节能资金,加大了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近年来先后为二热电海水淡化、蓝星玻璃水煤浆替代重油、以塑代木等一批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02_多万元,为威海恒信水泥、荣成映波水泥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税收6000多万元。二是强化技术支持。围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实施了包括工厂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等包括国家863计划和省级重点攻关计划在内的一批重点项目,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去年我们调整了用水价格,对居民生活用水超过阶梯部分加倍收取水费,并提高了船舶、建筑、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用水价格,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四是强化执法检查。不定期对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和资源节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督促企业搞好整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深入。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下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资源开采和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废弃物产生以及土地利用等环节,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2_年基本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标准、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体系,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2%、取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抓重点领域。着眼于能源和资源减量化,加强对冶金、热电、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重点抓好百户用能企业,特别是45户省级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任务。着眼于资源再利用,重点抓好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等的回收利用。着眼于废弃物资源化,抓好蓝星玻璃以塑代木、大业金矿尾矿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抓好清洁生产,今年争取完成10—15户企业的审核验收工作。抓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的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是抓技术支撑。依托重点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节能、节水、节材、节矿和循环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取现场会、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继续淘汰一批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为企业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三是抓宏观管理。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尽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方向。认真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已有的政策,适时出台新的鼓励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超能耗加价制度,运用价格杠杆的作用,调控能源供应与使用。不断完善能耗统计公报制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考核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引导,为循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篇:完善机制突出重点
完善机制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浦东街道党工委
近年来,浦东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完善“三项机制”,抓好三个重点,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规范化建设,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一、完善“三项机制”
(一)、建立协调机制,推进组织设置规范化。
根据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实际需要,专门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党群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经贸办、组宣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建立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联系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加快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步伐,目前辖区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有10家(其中规模以上4家、规模以下6家),吸纳党员76人,初步形成了“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延伸到哪里”的良好局面,力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
作实现了党组织应建已建率 100%,党的工作覆盖率100%。
(二)、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党务工作和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化。
改革党务工作者选任方式,完善“双向选择”机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配备1名以上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党务工作者素质提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定期或不定期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和交流,不断优化党务工作者队伍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如统万公司成立党支部,党工委为了协助党支部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有关领导与企业负责人多次碰头,征求党员意见,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严格把关,选定了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具备讲师资格的人事部经理张成龙担任支部书记,同时还把群众基础好、文化水平较高、熟悉党务工作、热心党的事业的2名企业的业务骨干充实到支委中,为企业支部的正常运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实施发展党员责任制、推优制、民主测评和公示制等制度,保证了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强化载体建设,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亮身份、比贡献”等载体,打造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健全保障机制,推进党组织日常工作规范化。一是阵地保障。确保独立建立党支部的企业,全部有1-2间党员活动场所,实现“十有”,即:有专用的办公室和党
支部、党员活动室牌子;有新党员举行宣誓仪式的各项内容和设施;有支部情况一览表;有悬挂或张贴的党内主要制度和永久性的党建标语;有支部的主要任务、主要职责;有支部工作计划和总结;有党员学习资料;有支部活动记录本、会议记录本;有党员活动登记本、公布栏;有党员电教设备。二是制度保障。先后制定了企业党组织任期目标管理、党建带工(团)建、“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出台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文件。党工委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党组织了解党建工作情况和指导工作,还安排组织办、先进办人员为企业党组织送上党旗、学习教育资料和电教片,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为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打下了基础。
三是经费保障。严格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有关要求,确保党组织活动经费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5‰,列入企业财务计划。积极争取企业支持,引导企业负责人重视和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给足经费,给出场地,使党支部的成立在企业里有位置、有威信,为企业党员、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了新舞台、提供了好平台。
为促进三项机制的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强化还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五好”要求,集中力量,精心培育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企业,涌现出荣生机械、永和食品等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党组织。
二、抓好三项重点
浦东街道坚持“三抓”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机制和方法,为促进辖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抓组建,扩大覆盖面。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服务、促进、引导”的组织管理理念,注重加强与非公企业的联系,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做好业主教育引导工作。在了解掌握非公企业党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独立式、联合式等组建方式,大力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目前,街道已有10家非公企业组建了党组织,并且多为规模以上企业。
二是抓管理,健全制度。指导帮助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教育、发展党员、党员联系职工、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职责和任务等各项基本工作制度,按照 “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阵地规范、活动有序”的基本要求,把着力点放在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具体指导、严格督促上,积极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组建一个、规范一个、巩固一个”。对活动经费不足的非公企业,采取“党费拿出一点、共建单位赞助一点”办法,多渠道筹措经费,大力支持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目前,街道已组建非公企业党
组织全部达到了“五有”标准,即有党组织牌子、有党员活动室、有党旗、有办公桌椅、有党员电教设备和资料。
三是抓活动,发挥作用。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更注重在活动开展上下功夫,围绕“为企业所需要,为资方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为群众所拥护”的目标定位,找准工作抓手,构建工作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党组织活动,确保已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富有生命活力。如统万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活动,荣生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永和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了 “党员岗位无次品”活动等。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开展捐款救助活动,党员业主带头捐款捐物,捐资款总计2万多元。在活动中,不仅没有影响非公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把服务与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凝聚职工群众力量,有效地推进了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02_年12月26日
第三篇:完善机制 突出重点 2
全 省 贯 彻 实 施《劳动法》《工会法》 推进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
注重工作实效 完善运行机制
推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向纵深发展
齐齐哈尔市总工会 202_年2月 日
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推进工作,使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市迅速展开,取得良好效果。到去年末,全市共有1,670家单位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签约面达98%以上,国有、集体转制企业签约面达92%以上。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改善,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下面将我们的做法向大会做以汇报:
一、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进力度
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推进措施是否得力,为此,我们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
(一)健全领导体制,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第四篇: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编辑:admin 时间:202_-12-2 12:45:00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沙洋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花卉苗木等七大特色板块基地,面积达235万亩,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油菜专业大县第一县。
由于受到农业生产条件、资金、技术和农民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沙洋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快。这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用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政策法律法规,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明确立法框架,研究形成专门法,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法制化。同时政府应制定系列、配套的农业循环经济政策,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资金投入是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经济就难以发展,效益就难以增加。沙洋县每年整合500多万元的资金,对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奖励支持,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推动了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但相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对新建的农业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等方面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一些节约农业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大农业产业项目和农业技术开发、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农民、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培育产业集群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目前,沙洋县已与华中农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县的循环经济还停留在农业资源的低层次循环上,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还较低。必须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着眼于解决制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整合各类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全力组织科技攻关,尽快攻克关键技术,着力培育和形成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的循环型产业集群。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整合科技服务力量,全面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模式,推进科技推广服务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广传统有效的农业科技、实在实用的农业科技、生态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循环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循环农业发展的层次和规模。沙洋县以农广校、农村科技服务站、农家书屋、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等为阵地,以阳光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等为平台,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常规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已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440期,培训农民6.8万人,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农民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必须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要求,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土专家和明白人队伍,造就一批会经营、善开拓的农村经纪人队伍,造就一批善管理、懂市场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目前,沙洋县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1家,网络带动农民2万多户。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企业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既要保证龙头企业的优质原料需求,又要保障农民利益,通过合作组织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作者:郑中华
来源:《湖北日报》
第五篇:构建体系 完善机制 突出重点
构建体系 完善机制 突出重点 ——大苏计乡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群众工作
今年以来,大苏计乡从构建工作体系,找准群众工作支撑点;完善机制,找准群众工作切入点;突出重点,找准群众工作着力点三个方面入手,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
一、构建三大体系,打造群众工作组织引擎
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该乡从构建三大体系入手,着力打造群众工作的强劲组织引擎。一是组织领导体系。乡党委成立由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政府乡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形成了一把手牵头总抓、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在工作推进中,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工作联席会议,会同群众工作站、室,共同分析研判形势,总结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任务,推进工作开展。二是工作责任体系。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推行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群众工作站(室)“三合一”运行模式,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充实到群众工作站(室)工作,做到了专人、专岗、专责,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包村抓的工作责任体系,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全程负责制,确保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解,事有人办”,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群众评价作为第一标准,结合民主议政日活动,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考核测评结果作为班子调整、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同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进行问责,取消年终评优、提拔重用资格,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两项机制,推进群众工作高效运转
做好群众工作,离不开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机制。该乡从强化内在机制的建设入手,完善沟通渠道,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打造处理社会矛盾的高效运转系统。一是完善联系群众机制。在按照各级群众工作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十项群众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创新机制,推进群众工作扎实开展。干部“下沉”机制。以“送政策,帮抓基层组织;送服务,帮促重点工作;送温暖,帮办群众实事”为主题,抽调干部65人组建下基层工作队13支,驻村入户开展群众工作,积极推进作一次形势宣讲、召开一次民情恳谈会、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组织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开展一次接访下访活动、开展一次工作督导检查、结对帮扶1-3户困难家庭、开展一次蹲点调研、联系一个后进村或创优村、解决1-2个实际问题的“十个一”系列活动月,进一步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先后开展下基层活动186人次,走访入户321户,解决各类问题53个。矛盾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力度,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密度,进一步把触角延伸到“村头”、“地头”、“炕头”,与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全乡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件次,化解率达到100%,4件积案难案全部得到有效解决,全乡没有一起新的信访事件发生。领导干部蹲点调研长效机制。以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为目标,党政“一把手”带头,所有领导干部参与,积极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解决突出问题。全乡共组织开展蹲点调研26批次,撰写调研报告11篇、调研手记3万余字,走访慰问老党员67人,结对帮扶困难户50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16个,形成了领导干部“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的一项长效机制。群众意愿反馈机制。统一制定了矛盾排查调处、民生实事、社会舆情等民情民意反馈表,建立了舆情信息反馈制度,组建了有69人参加的群众工作联络员队伍,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构建起有效群众工作开展情况反馈体系。小良子村通过舆情信息向乡群众工作站反馈,该村有多人到县医院检查病情,疑似布病,经乡群众工作站转报主要领导批示,责成乡兽医站会同县疾控中心、县农牧局,联合进村入户开展布病筛查、防控,在对全乡13个村1280只羊进行布病疫苗注射,采取普检、扑杀、免疫、消毒措施,共检验羊662只、消毒住房550间9400平米,厕所及猪羊圈200处1230平米;扑杀病羊32只并按每只羊600元标准对养羊户给予补贴,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持让群众参与各项工作办理落实的过程,推行“一清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参与民主议事、民主监督,开辟了群众直接参与、良性互动的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涉稳重大问题的发生。二是创新工作运行机制。专门编印了《大苏计乡群众工作指导手册》100余册,发放到每名干部手中,指导干部开展工作。简化便民服务、信访维稳、村务管理等工作环节,按照“全面受理,分类办理,全程代理,快捷高效”的原则,按照登记、分类、告知、办理、督查、回访、归档七个主要流程,明确责任和要求,推进了群众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推行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模式,对程序简便,可当天或当场办结的一般性事项由群众工作站、室即收即办,直接办理;对涉及两个以上职能站所或需经审核或现场勘查的特殊事项,由群众工作站、室出具承诺书,按规定审批程序转相关站所人员全程代办,限时办结;需报上级审批的事项,按规定审批程序转相关站所人员全程负责,一包到底,限期帮助办理。目前,全乡已筹资10万余元,建起示范型群众工作室3个,普及型群众工作室10个,代办民生民事66件,简答政策、法律咨询98人次,代理群众需审批事项38个。
三、突出一个重点,放大群众工作的聚合效应
该乡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突出服务和改善民生这个重点,努力放大群众工作的聚合效应。一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牢牢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主题,强化工作举措,不断夯实生产基础,为群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了大苏计旺华生态养殖园示范项目建设,建起管理区房屋14间、面积294平方米,高标准示范猪舍270平方米,精饲料加工厂房10间、195平方米,围设野鸡保护网2665平方米,预计8月份将有首批野猪和部分珍禽入驻园区。实施了双井子村4000亩土地整改项目,打机井23眼,安装变压器7台,架设高压线路8500米,埋设PVC管道2200米,修田间路13.5公里,栽防护林带2.6万米,种植高杆杨1.3万株。实施了八义井村202_亩土地开发项目后续配套建设工程,新打机井14眼,并完成了配套实施建设。二是破解生产生活困难。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多方争取各类资金,以“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先后投入人力3580余人次,积极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小良子、大贲红、三圪达井3个村联系调拨有机肥954吨,扶持大贲红等8个村种植“张杂”谷子300亩。协调县农牧局组织技术人员到八义井村开展种养技术和畜禽防疫等技术培训服务3场次,提供各类信息35条,帮扶资金2万元,落实草籽种子田帮扶项目1个,已种植皮碱草1000亩,围栏3500米;协调县烟草局帮扶夏家卜村0.4万元,整修“两室”3间,结对5户帮扶1500余元。先后为大苏计村落实了自来水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该村饮水困难问题;为双井子、白沙泉等村解决小额信用农贷24万元,为该村发展蔬菜种植提供资金扶持;为蔡家村争取扶贫资金购买调运脱毒薯籽种1万斤,圈舍建设资金18万元,修建圈舍1800平米,推动该村养殖业转型增效;为小良子村解决资金1万元,购买变压器1台。三是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解决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今年以来,共为农村低保对象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66.52万元,发放救灾款7.5万元,入院五保45人;实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8000多人,参合率达90%;发放粮食直补70多万元,汽车下乡补贴10多万元;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培训603人次,扶持创业132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8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