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肝癌病人中医体会
肝癌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毛玉翠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
中医来讲,肝癌属于“肝积”、“腹胀”、“臌胀”“急黄”等范畴,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发现多为中晚期,恶性度极高,病变发展迅速,治疗效果差。应用中医护理配合常规治疗,可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所致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
1.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病起病常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发现多在肝病的随访中或在体检普查中应用AFP(甲胎蛋白)及B超检查偶然发现。但是此时病人症状并不明显,所以肿瘤此时期称之为亚临床期。若肝癌一旦出现症状,患者大多数已为中晚期。1.1 症状
半数以上病人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腹胀纳差、消化不良、恶性呕吐、腹泻、消瘦乏力、腹内结块、发热、黄疸等,还可伴有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脏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1.2 体征
肝呈进行性肿大,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晚期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可有脾大、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及腹水
【】等表现。腹水一般为漏出液,也有血性腹水出现。1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情志护理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其性刚,体
【】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对精神情志的调节尤为密切相关3。故此,肝系患者情志调护尤为重要。护士应该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其内心活动,鼓励病人说出其感受,给予适当解释,稳定病人情绪。应该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病人自己查询相关疾病资料或与相同疾病病友交谈,了解自己疾病需要注意事项,对疾病治疗加强信心。2.1.2 饮食护理 肝癌患者多正气亏虚,应合理安排饮食,多食扶正祛邪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食物4。饮食以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为宜,避免摄入高脂、高热量和刺激性的食物,使肝脏负担加重。少量多餐,增加餐次,尽量增加摄入量。如有感性脑病倾向,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有腹水的病人,应较少钠盐的摄入。戒烟、酒,减轻对肝的损害。
2.1.3 给药护理 患者每日所需药物及服药时间应按医嘱,按时、按量进行。对于服用中药的【】患者,应该指导家属和病人如何煎药,以保证药材的效果5。3.并发症的护理
【】3.1 肝性脑病 常为肝癌终末期的并发症,约1/3的病人因此死亡1。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排放腹水、感染、高蛋白饮食、便秘、催眠镇静药和麻醉药等因素都可诱发肝性脑病。在严密观察病生命体征,加强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加强患者安全防护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及时排除。肝性脑病在中医属 “昏迷”,“谵妄”等范畴,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化痰通络等方法,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护理,使患者怡情畅志、气血调和。
3.2 上消化道出血 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肝癌常因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伴有面色苍白,出汗,四肢发冷,心悸、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立即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甲床、四肢温度判断出血情况。出血期间应禁食水,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食量,可给温凉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及时安全有效补充血容量,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保持病室清洁。3.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肝癌晚期患者肝区急剧疼痛,继而出现急腹症表现时,常提示癌结节破裂出血入腹腔。护理人员发现病情变化需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4 继发感染 病人在长期消耗或因放射、化学治疗而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抵抗力减弱,加之长期卧床等因素,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护理上需加强病人翻身拍背,嘱病人多饮水、增加营养,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增加雾化吸入。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4 结语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虚损,邪气郁结,肝病乘土,健运失司,至毒邪积聚,更生肿块”是产生肝癌的原因,中医的情志、饮食、给药及并发症护理在肝癌的治疗中十分重要,可以
【】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6。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3-238 【2】 陈美红.18例肝癌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华夏医学,2012,25(5):781-782 【3】 刘文俊.中医内科护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109-111 【4】 冉俊秀.简述肝癌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0):308-309 【5】 戴娟.肝癌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杂志,2012.03.208-209 【6】 张丽君 肝癌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1.363
第二篇:中医养生学体会
班级:08级中医2班姓名:张儒学号:200850101022
中医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学的课程已经结束,这个课程中我认为最吸引我的就是有关吃的方面,可能是我爱这个“吃”吧,所以我对四季饮食这个方面比较感兴趣,谈谈对四季饮食养生的感受。
中医养生是基于中医治未病的思路,通过饮食的作用对身体的机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身体的机能处于正常的状态,即中医所说的健康状态---精气血津液充足,阴阳平衡,精神充足,身体健康。四季饮食养生便是在这种思路下通过四季不同的季节气候性质,选择不同的饮食,调节身体机能平衡,适应季节气候保持身体健康。
四季饮食养生首先要考虑的是四季不同的气候,从中医的理论认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些在人体身上都有不同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提出自然界和人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提出气候是由自然界阴阳两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天气征象,一般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依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这些自然界的征象对人体会有不同的作用,是人体的机能失调,从而诱发疾病,所以考虑好不同季节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正确的饮食食物,提高身体机能,使身体更好适应气候,并抵御病邪。中医的基本理论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以依据这些哲学思想,四季基本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考虑好了四季的特点,之后即可选择合适的食物,调节身体机能。
春季,其特点成为春温、春生,春天气温回暖,阳气逐渐旺盛,同时依据“人与天地相应”的中医养生理论,春季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呈现向上、向外舒发的现象。在这一时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
辛甘之品能助春阳,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
气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
饮食清淡能消春火,春季气温上升,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黄绿蔬菜能防春困,春季常常阴雨绵绵,湿气令人生“春困”,人身体疲乏,精神
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另外用一些祛湿品煲汤如芡实、苡仁、淮山、扁豆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少酸增甘保脾胃中医认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所以春季应该适当多
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祛痰养肺保平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
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 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性甘味平调脾护肝,《素问·诊要经终论》中也说:“正月二月,天气方始,地气始
发,人气在肝”其内容就是告诉我们春天与我们五脏六腑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肝脏。所以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同时中医认为:肝脏是“体阴用阳”。体阴,是指肝脏本身藏血,属阴;用阳,是指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在志为怒,主升主动易升发太过,
易于上亢,甚至动风。所以肝脏是“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肝气常有余”。加之肝脏通于春气,春季里的肝脏就常表现为功能过强而升发太过,出现肝脏阳气过盛而乘脾甚至侮肺的情况。所以在春季的饮食结构中我们应多吃一些性甘味平的食物来护脾调肝。比如:猪肝、菠菜、香菇、鸭肉、绿豆、胡萝卜、木耳菠萝、鲫鱼等
夏季,具有夏热和夏长的特点,夏季一般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是天地万物生长、葱郁茂盛的时期。大自然阳光充沛,热力充足,万物都借助这一自然趋势加速生长发育。尤其是长夏应于脾,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之时,所以是养“长”的大好时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夏天要多吃各类食品,如谷物、豆制品、水果、蔬菜、鱼蛋奶等为一年的健康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夏季饮食营养方面分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心气虚的主要特点是心慌、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3~5克泡水饮,或服生脉饮口服液(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
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心阴虚是指心阴血
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各种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舌红、脉细数。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5克、酸枣5~10枚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
夏天要养心血。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
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可吃大枣、桂圆、阿胶、当归以及鸭血等。
食用一些凉性蔬菜。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肉类食物食用过多,会使人体质呈酸性,多内热,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我们常吃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藕、绿豆芽、空心菜、大白菜、白萝卜、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菠菜、小白菜、油菜、莴笋、苋菜、茭白、紫菜等都属于这一类偏寒凉的蔬菜。因为这些蔬菜偏凉性,在食用时也应注意。久病体弱、身体虚寒者皆不宜多吃偏寒性的蔬菜,以免寒上加寒,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秋季,具有秋凉和秋收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内容,寒凉调配为要领。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要“少辛增酸”。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从而秋季应遵循着几点:
一忌贪凉,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溃疡患者更易
复发,因此这个时节应格外注意调停脾胃。在饮食方面,立秋后人们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二忌过燥:秋季气候日渐干燥,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而且气候转凉,此时易使人感受邪气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饮食上,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同样可以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三总体上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冬季,具有冬寒和冬藏的特点,五行中,冬属水,其气寒,主收藏,凝泄主痛,这一时期人体阳气偏虚,阴寒偏盛,有寒湿痹症、胃寒引起的胃病,各种呼吸道疾病很容易被寒邪引发或者加重病情。但根据冬季属肾,主藏精的特点,又为四季中补养的最佳季节。冬季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养藏”。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中医学所说的“阳气”。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在饮食调摄方面,应注意四项要点。
“保阴潜阳”。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饮食和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鳖、龟、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物。
“和血行气,壮神御寒”。中医学认为,冬季天寒地冻故饮食宜温热,且能增进食欲,恢复疲劳,但不可过热。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因人制宜,可适量饮酒以御寒,但切忌过量。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 以驱风御寒。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冬至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在避藏中还有活泼的生机,此时进补更易于蕴藏而发挥效能,是虚弱之体调养的最好时机。即增加热量抗寒,又能加强营养吸收,促进健康。
“药补不如食补”。即以食物之性,补机体之虚,纠阴阳之偏。如牛肉味甘,专补脾土;羊肉味甘性热,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鸡肉甘而微温,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凡虚劳赢瘦者皆可用之;白鸭肉味甘微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故素体阴虚偏重者可食之。
通过四季的饮食调节,人体的身体机能能够更好的适应四季变化的气候,从而很好的做到了治未病的防治原则。总体上饮食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营养,人体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抗老防衰。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不仅可以保证自身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是人延年益寿。养生实际上是人自我控制的一种方式,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健康,自己调控自己的健康,是人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第三篇:中医养生体会
中医养生体会
文****医学院中医学(骨伤方向)
摘要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是少数最值得珍视的瑰宝之一。而中医的养生就是中医赖以治未病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养生是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活常识的总结积累的经验。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乃至当今社会生活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学习中医养生,运用中医养生对于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有有十分明显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养生食疗养神亚健康
中国古代文明的遗产中,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东西不多。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是少数最值得珍视的瑰宝之一。中医的一大特色就是防病、治未病。而中医的养生就是中医赖以治未病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养生是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活常识的总结积累的经验。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乃至当今社会生活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现代生活节奏紧密,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因为工作压力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几率增大。因此养生就更显得重要。
古人云:“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可见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按照前人和生活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做到养生得法,保健有方,便可延年益寿,健康常伴。对与众多的养生方法,我最喜欢的是养神而养生,心理养生。因为这中方法方便,有效。正如西汉.干吉《太平经.令人寿治平法》里面所说:“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黄帝内经.素问.移情变气论》也用“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养神的重要性。现代人尤其是高校的学生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往往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由于长期处于高压下生活,很容易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失眠,心烦,惴惴不安,昏昏入睡。对于这种情况,我是深有体会的。在高校里,每个学期都要学很多科目,而且考试通常都是一次。因此我通常都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而且经常感到不踏实,生怕自己考得不好。所以每天都非常紧张。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先前所说的症状。正当我十分迷茫的时候,我接触的中医养生。从宋.张君房《七部语
要.连珠》“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燥则心荡,心荡则形伤。欲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这里,我读懂了。要想少受外界的因素的影响,必须恬静养神,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舒畅,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免受亚健康的影响。养心神,或者是说心理养生,的确可以使自己少受日常生活中琐细的事的影响,从而达到保存精气的目的。如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的是十分完美的心理养生的座右铭。想通了这些道理后,我认真地去付之于实践。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感觉我的身体状态的确好了很多。所以宋.邵雍说得真不错:“不能治心,焉能治身”,“始知心者气之帅,心快沉疴自释然”。
饮食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饮食的合理与否与健康息息相关。《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气。”这样既可满足人体需要,又能达到以此之利,补彼之弊的目的。同时强调饮食宜多样化,不可偏嗜五味。《黄帝内经》还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即五味搭配适度,才能气血充盛,身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调和,这才是延年益寿的正确方法。饮食除了要合理调配,还应该有节制地进食。《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才能颐养天年。饮食的吸收运化贵在脾胃健运,诸脏能得水谷精微之滋养而神气自旺。故长寿之道十分重视脾胃,称之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同时,脾胃健运可以抵御外邪之侵袭,故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饮食大饥大饱,过寒过热,或挑食、偏食,皆属“过用”,于养生极为不利。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必要条件之一。
食疗也是防治未病或治已病的十分实用,操作简便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扁鹊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说起食疗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食疗的经验,其效果都是不言而喻的。我自己通过食疗就曾经治好过自己的不少病。就先说最近的吧。2008年11月17日,本人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似呕不呕,心烦,微恶风寒的症状。由于要上课,没能到诊所就医。遂自己想办法解决。根据《金匮要略》21条“病人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由于没空去买半夏,就用100g生姜捣碎泡水喝,服一次,次日愈。因此说,很多时候通过食疗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疾病而不一定要找医生看病。正如宋。陈直《养老奉亲书.序》:“是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食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食疗来为自己解决一点亚健康状态,或防患于未然。我以前经常有心悸,嗜睡,头晕,胸闷,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是多次检查都检不出任何异常。亦多次就医不见好转。后来听从了养生学老师的建议,服用了一段时间的玫瑰花茶,胸闷,心悸,失眠有所改善。后来常用枸杞,百合,芍药,怀山,莲子炖老鸭吃,最终所有症状消失。通过实践许多养生的方法都是如此的有效,使得我更加相信养生的疗效。
当然,养生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不过是写了点,我觉得较为实用的体会。我觉得下面宋.释怀深的《拟寒山诗》就从修身养性到饮食起居做了深入全面的概括,诗云:“人生贵无求,善而知足。安步当车,晚食以肉。藜羹傲鼎食,草茵欺绣褥。须知高明家,鬼神瞰其屋。”
参考文献1.《黄帝内经》
2.《金匮要略》
3.《中华养生名言警句》;熊经浴;金盾出版社;2006.03。
第四篇:中医养生学体会
中医养生学体会
10级七年3班 陈小姣 1001096
通过上中医养生学我收获了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了,我主要说说我对养神养生和四季养生的体会。
先来说说养身养生吧,所谓养神就是养精神,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指导下,通过主动地调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方法。养神养生有四要素,分别是:
善良: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宽容: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乐观: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淡泊: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竞争意识日趋强烈,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往往与人们结伴而行,万事如意不可能,心理矛盾、心理打击在所难免。一旦思想认识不当,死钻牛角尖,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心理性疾病。此外,由于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发展,空气、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人们的脑细胞及神经细胞不断地受到化学物质的侵害,神经的应急能力下降,神经的生理功能受到障碍,进而导致“心理疾病”。所以保持心理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养神。
养神的方法很多,广而言之,即是指一切能使神健康的方法,都可以叫做养神。“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是《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即神宜静,而不宜躁的意思。静神是《黄帝内经》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素问》里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修德怡神的方法:思想清静、少私寡欲、精神乐观、意志坚强、心和寿长。
思想清静。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使真气内存,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此外,保持思想清静还可以抑目静耳,多练静功。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要求。
精神乐观。如何做到精神乐观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可以通过陶冶性情、善于解脱、近喜远恶、乐观常笑这几放慢来保持精神乐观。例如,我们可以欣赏中国书画来陶冶情操,使我们的心态一直处于轻松乐观状态。美国的生理学威廉·博士说:“笑是一种原地踏步的运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所以我们应该多笑笑,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
意志坚强。意志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且和生活锻炼等密切相关,意志坚强者,从主观上能够控制自己,能够经受磨练,对外界不良刺激耐受性强,即就是在险恶的环境中也能战胜困难,保持心态稳定,气血流畅,抗病能力较强,能将外环境对人体的刺激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反之意志薄弱者,稍遇刺激,精神颓废,脏腑气血功能受损,易遭邪侵。心和寿长。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想得开、看得开、丢得开; 寡欲养精、寡言养气、寡思养神;珍惜自己、开发自己、看得起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孤独,注意交往;学会幽默;培养好的性格。
总之一句话,要想养神养生必须做到:和喜怒、去悲忧、节思虑、防惊恐。再来说说四季养生,即春夏秋冬我们应如何养生。
四季养生首先要考虑的是四季不同的气候,从中医的理论认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些在人体身上都有不同的作用。考虑好了四季的特点,之后即 可选择合适的食
物,调节身体机能。
春季,其特点成为春温、春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辛甘之品能助春阳,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 气的食物。饮食清淡能消春火,春季气温上升,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 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春季常常阴雨绵绵,湿气令人生“春困”,人身体疲乏,精神 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另 外用一些祛湿品煲汤如芡实、苡仁、淮山、扁豆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夏季一般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具体来说,夏季饮食营养方面分别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 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 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食用一些凉性蔬菜。我们常吃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藕、绿豆芽、空心菜、大 白菜、白萝卜、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菠菜、小白菜、油菜、莴笋、苋菜、茭 白、紫菜等都属于这一类偏寒凉的蔬菜。
秋季,具有秋凉和秋收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 补肝清肺为内容,寒凉调配为要领。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要“少辛增酸”。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从 而秋季应遵循着几点: 一忌贪凉,在饮食方面,立秋后人们不宜多吃寒凉 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二忌过燥:饮食上,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 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同样可以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化 痰的效果。三总体上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冬季,具有冬寒和冬藏的特点,但根据冬季属肾,主藏精的特点,又为四季中补养的最佳季节。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 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在饮食调摄方面,应注意四项要点。“保阴潜阳”。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 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鳖、龟、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 食物。“和血行气,壮神御寒”。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因人制宜,可适量饮酒以御寒,但切忌过量。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药补不如食补”。即以食物之性,补机体之虚,纠阴阳之偏。如牛肉味甘,专补 脾土;羊肉味甘性热,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鸡肉甘而微温,可温中、益气、补 精、添髓,凡虚劳赢瘦者皆可用之;白鸭肉味甘微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故素体阴虚偏重者可食之。
通过四季的饮食调节,人体的身体机能能够更好的适应四季变化的气候,从而很好的做 到了治未病的防治原则。总体上饮食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营养,人体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抗老防衰。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不仅可以保证自身 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是人延年益寿。
除以上所说养神养生,四季养生之外,在这门课中,我还学到了其他中医养生知识,收获颇丰。
第五篇: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
2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辨证施护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可见气粗,鼻鼾,痰鸣。舌苔黄腻,3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1 中经格
(1)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得以乘虚而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至经络闭阻,气血流行不畅。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者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则:祛风通络,调和营卫。
(2)肾阴亏损,风火上亢。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突发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舌苔红或黄,脉弦洪大。
治则: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护理:①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②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③注意勿使风直吹患者,可用屏风遮挡 ④口眼歪斜时,针刺的穴位有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⑤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但应忌食公鸡肉。因鸡属风禽,尤其是公鸡,有动风之虑,故慎用。⑥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使其精神愉快,尽早康复。2 中脏腑
中脏腑分闭证,脱证。闭证宜开,脱证宜固,也是中医治疗常规。中脏腑多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
4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2.1 闭证
分“阳闭”、“阴闭”。“阳闭”由肝阳暴涨,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症见突然昏仆,牙关紧闭,面赤气粗,两手握固,舌苔黄腻,脉弦大而数。“阴闭”由风痰偏盛,上壅清窍,神志闭塞,其证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腻,脉沉迟。
治则:宜先开窍醒脑,再以平肝潜阳、熄风豁痰等法。2.2 脱证
元气衰微,阴阳离决,症见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妆,脉浮大无根,或沉虚欲绝。
治则:益气回阳,或滋阴养血、引火归元等宜固元气。护理:①因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②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续单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还应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它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搐、面赤、鼻鼾、烦躁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为静卧不语、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症。③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辘辘等症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④中脏腑而致昏迷者,伴有喷射状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有无紫黑色血块或呈大口吐血,若有上述情况,并出现呃逆、抽搐、高热等,是为凶兆,应立即
5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⑤按病情和证型分配床位,急重患者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务有吸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抢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阳闭患者的居室需要安静、凉爽、光线偏暗、温度不宜过高,注意避免对流风;脱证患者的病室应温暖、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注意定时做好病室消毒,必要时控制探视。⑥中风初起不宜过多、过猛地搬动患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并做好防护工作,如加置床栏、设脚踏、备拐杖等。⑦阳闭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冰袋冷敷;脱证患者四肢逆冷时设法保暖,可给患者人参汤频服。⑧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⑨饮食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新鲜米面、蔬菜水果为主。中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给流食,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菜汤、藕粉等。⑩骤然中风昏迷时针刺人中、十宣、合谷、涌泉、丰隆、通里;脱证加艾灸气海、关元、膻中等穴。失语者针刺谦泉、哑门、绝骨、承浆、大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