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软件园
高新拽着成都跑
当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通过英国广播电视公司和美国有线电视公司的卫星信号向全世界播放时,人们注意到,慢慢升起的太阳划过湖泊、山林、草原、古老的布达拉宫和辉煌的故宫,然后,阳光洒在了一栋高耸的船形建筑上。在成都,人们会骄傲地告诉外乡的客人,这座现代感十足的‚船屋‛就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而在‚船屋‛周边的环形建筑群里则分布着众多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事实上,在成都高新区造就的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天府新城‛里,这样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已经是星罗棋布。这也许可以说明,高新区正在以自己时尚、现代的风格,取代早为人熟知的熊猫和茶馆,成为新的‚成都印象‛。
一个家住老城区的白领每天开车前往高新区上班,对他来说,‚只要一过天府立交桥,就好像从旧成都来到了新成都,感觉节奏一下子就快起来了‛。
在这片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快‛的元素几乎随处可见。37岁的成都人吕磊几年前创办了成都昇创科技有限公司,他要求自己和同事们‚跑步开会‛,‚能3分钟说完的话绝对不用5分钟,一切都要讲求效率‛。人们放弃了这座城市固有的‚安逸‛,追求着更快的节奏,甚至就连在餐厅里,如果上菜速度快,当地人也会打趣一句:‚呦,这可是高新速度哦。‛
企业新面孔也在快速增加。仅从2010年9月到今年4月,戴尔、德州仪器、达尔科技、联想、EMC、奇宏、冠捷等企业分别与成都高新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几年时间,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等世界通讯公司5大巨头在此设立了研发中心,世界500强企业中逾50
家在此落户。而在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园,人们也将新的技术、思想和人才带进这里。
统计数字上也显示着令人惊喜的快速增长。2010年,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全年完成产业增加值5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合同外资6.86亿美元,增长382.5%;外贸出口35.99亿美元,增长33.9%,全年共引进1000万美元或1亿人民币以上重大项目43个。
‚成都高新区正在成为成都,甚至四川的发展引擎。‛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高新能拽着成都跑。‛
过去是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现在是少不出川,老不离蜀
如果回到十几年前,吕磊完全想不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引擎‛附近。这个草根创业者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成都的街头满是露天茶馆,喝茶的、搓麻将的,不少都是与自己一般大小的同龄人。这个从小喜欢看‚名人传记‛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这样闲适而缓慢的节奏,他早早就记住了‚少不入川‛这句俗语,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他瞒着父亲报了个东北的大学,就因为‚那是离成都最远的地方。‛
关于成都的‚闲适‛,作家林文询曾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胖豆芽般的细崽娃悠悠晃晃踱到街心,吐一泡痰自个儿蹲下去慢慢地瞧,瞧黄蚂蚁绕过去,黑蚂蚁钻出来。满街的大活人小活人看见了,也就都慢吞吞围上去,一声不吭地瞪着那泡痰出神。想看出个名堂又看不出个名堂,便更觉得大有名堂。于是,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都城的人便都像白条儿蛆虫一般络绎相随蠕蠕而来,都来看那泡痰,把大街都轧断了,塞满了……‛
‚这必是成都无疑,养出百代悠闲自得慢慢悠悠的成都人来。‛文末,林文询这样总结。
作为成都人,吕磊自小就听过这不知传了几百年的故事,‚长胡子的都笑着讲,光下巴的都听着笑‛。很早就接触网络的他也对成都人的‚安逸‛有着独到的观察:2000年前后的网络聊天室里,成都人最多,热门的网络流行语,很多都是四川话。
毕业后的数年时间里,他先后在长春、上海等多个城市打拼,别人听说他是成都人,往往第一反应便是‚耍家‛这个词,但在最近几年里,这种称呼却‚越来越少‛。从2003年选择进入成都高新区的孵化园创业开始,他经常要陪客户到茶馆喝茶谈生意,但他明显觉得,‚开放式茶馆少多了‛,‚茶馆里的年轻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了‛。
他明显地感觉到,在高新区,‚人们都在加快自己的步伐,年轻人们更愿意到这里创业了‛。
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段江的经历或许可以佐证。两年前,他开发了一款与图像处理有关的应用软件,一举超过了10几万个应用程序,在苹果软件应用商店(App Store)的销售排行榜上进入了前20名。段江还记得,那时,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以为自己会顺势拉上一笔投资,然后在硅谷创业。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位拥有多项国际专利的年轻人最终放弃了硅谷,将事业的起点放在成都高新区。
在他看来,这座城市气质的微妙变化体现在:年轻人在‚会享受生活‛之余,还崇尚‚玩命干‛。他的两位技术总监都是成都人,分别来自微软和网易。对这两个曾经在南方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大公司的生活‚穿着大拖鞋,睡到自然醒,太固化了,简直就是个养老的地方‛。
反而在这座被外人视为‚节奏缓慢‛的成都,他们的生活‚完全翻了个个儿‛。在装着旧式蓝色塑钢窗的办公室里,除了简易沙发和办公桌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办公家具,他们‚昼夜工作,网线断了要自己接,有老鼠了还得亲自抓‛。
对于这些‚快且快乐‛的年轻人来说,成都已经不是印象里那座悠闲的城市了,‚这里充满了创业的节奏和气氛,非常吸引人。‛段江笑着说。
截至今年,在成都高新区里,由留学人员和博士创办的企业已有314家,如果算上本土创业者,这个数字将变成1635家。‚奥拓变奥迪‛的奇迹在这里司空见惯。前一年,还是几个20多岁年轻人领导、雇员不超过5个人的科技初创型企业,后一年,或许就能迎来风投们的‚疯投‛。
成都高新区的第一任书记张学果也记得,要建高新区第一座孵化器的时候,他曾经向有关部门申请300万的经费,结果对方惊讶地问:‚300万,你这是要养多少只鸡啊?‛而截至去年底,这里已成为拥有24家孵化器、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所在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将事业放在高新区,放在成都。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有近80%是川外人,毕业后选择留在四川的多达60%。成都高新区投资服务局局长姜斌则介绍,过去,华为公司每年在电子科大招600人,现在华为设立了成都研究所,电子科大校友都抢着要回来,最后只好抽签决定。
就连一个留着白色连鬓胡须的美国记者在参观天府软件园后,都曾经好奇地提问:‚现在我仅以一个软件工程师 的父亲的名义发问,如果我的儿子到这里工作,薪水会怎么样?‛
如果将时间推移到本世纪初,这片诞生不久的高新区,连同这座城市,恐怕远没有今天这样的吸引力。那时,尽管它拥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却逃脱不了‚人才输送基地‛的尴尬帽子。像电子科技大学,每年都要向华为输送大量毕业生,据说2001年该校副校长带团在深圳考察时,曾戏言‚半个深圳都是电子科大建起来的‛。同样是这所大学,每年还要向美国硅谷输送很多人才。这一现象被称为‚成都有人才基础,却没产业形状‛。
但成都高新区如今的发展让这里的创业者、管理者和观察者有了充足的底气,‚相比于北上广,成都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潜力却一点都不小‛。
5月29日,成都高新区‚天府人才行动‛登陆北上广首场招聘活动已经在北京中关村启动。据介绍,此次北京站专场招聘提供了150余个职位、1000余个就业机会,包括TCL、通用电气、腾讯、ASM、联发芯、育碧、迈普等2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赴京揽才。
‚成都变了。‛年轻的创业者吕磊感慨道,‚少不入川这句话可以改改了。‛
服务型政府一定是一个快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慢变快的过程
在成都高新区20年的发展历史中,‚快‛起来的似乎除了企业里的人,还有政府里的人。
管委会经发局的产业处处长黄伟就经历了这样的转变。1996年调到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之前,28岁的黄伟在一个区
政府做公务员,‚生活安逸极了‛,每到周五下午,同事们便一起到武侯祠附近‚喝喝茶‛、‚吹吹牛‛。调到高新区工作后,这个年轻人很快便有了‚在热土上干活的感觉‛,‚原来是别人跟着我们走,现在是我们追着别人跑‛。
他口中的别人就是企业,在高新区里,几乎所有的部门工作都要围绕着‚如何高效快速地为企业服务‛展开。在成都高新区政府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改革中,设立企业原有的7个审批环节被缩减到4个,原来需要5~8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缩减到50分钟,原先需要68个工作日完成的项目报建审批,现在只要17个工作日。而企业要做的,只是把‚材料递交到一个窗口而已‛。
‚说西部落后,原来最让人恼火的就是这个东西,要办个企业没有100多个公章就甭想办起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刘锡良告诉记者。当地官员常常碰到的问题是,外国人找上门来,‚我们搞不懂那么多公章和程序,能不能一个窗口进去,一个窗口出来?‛
事实上,早在成都高新区正式成立的1992年,这里就曾尝试推出‚一站式‛企业服务体系。4年后,又根据‚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的原则,重新调整了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实行‚大部制‛,一举打破了传统行政架构中‚条块分割‛的局面。在老书记张学果看来,‚只有机制创新,高新区才能走得长远‛。有一次,到成都做客的前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区委书记袁庚曾和他打趣说:‚你在这里做的事儿和我在蛇口做的差不多嘛。‛
这种传统延续至今。2006年,成都高新区又一次开启机制创新,设置14个直属部门,全部的正编人员不过400余
人。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明确表示:高新区要‚弃机关化、弃衙门化‛。
‚服务型政府一定是一个快政府,管理型政府难免是一个慢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由慢变快的过程。‛在成都高新区,这样的观念现在已成为上下共识。
2009年,在与‚世界船王‛马士基集团的谈判中,时任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的郑莉把通宵赶制完成的投资建议书直接送到了对方离开的火车上;2010年6月,为了拿到富士康iPad项目的投资,高新区根据鸿海集团的要求,仅用76天时间就建成了16万平方米的厂房。
在成都高新区,除了办事效率的‚快‛,一些个性官员的‚快‛也被当成故事口口相传。
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李岗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是高新区第一个海归博士。多年来,他的‚快‛作风已经被编成了段子:
走路‚快‛,洽谈大型招商引资项目时,常会因和外商们聊得太过投入,‚手舞足蹈‛地把领导们甩在身后。
行动‚快‛,刚接任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不久,他便独自前往北京的以色列大使馆,从早上7点便在零下10度的天气里在大使馆门口蹲守以色列的商务参赞,‚学习如何培育孵化器的政府经验‛。
学习‚快‛,自从与这位商务参赞相识后,李岗便开始积极地去了解这个‚以创新型企业而闻名‛的国度,据说在和这位商务参赞一次聊天的过程中,他甚至唱了一首以色列的国难歌《巴比伦河》。如今,成都高新区里已经有了几家与以色列合作建成的孵化器,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高新区,像这样的官员是所有人都尊重的。‛一位刚刚工作两年的年轻人告诉记者。
未来,西部看成都,成都看高新
20年前张学果奉命筹建成都高新区的时候,高新区的规划面积还仅仅是2.5平方公里,而张学果的团队只有区区3个人。以至于有领导曾对张学果开玩笑:‚整完这2.5平方公里,你也就该退休了。‛没有人能想到,20年之后,高新区已经扩展到130平方公里。
如今这片土地的年GDP贡献已经超过5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超过25%。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预测数字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成都的GDP贡献将占四川的三分之一强,而高新区的GDP贡献将占成都的三分之一强。
据曾经参与过高新区筹划工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锡良观察,如今的高新区与美国硅谷的发展初期有极高的相似度,‚同样处于内陆地区,同样有极强的科研人才基础,同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这里的确很有希望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他说。
2010年1月18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由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和厉以宁担纲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专题报告。该报告认为,经过10年大开发和6年统筹城乡发展,成都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作为该报告的负责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专门提醒说,目前,全球经济都在转移,包括成都在内的中国西部如果能把握这个机会,将会获得极大的发展驱动力。
事实上,关于产业转移,发展经济学中曾经有一个著名的‚雁阵模型理论‛,即在独立经济体之间,实施产业转移时,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先从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进行转移。
而在成都高新区,‚弯道超车,直奔高端‛,创新性地‚反梯度‛承接产业则成为多年来的发展基调。
‚在我们的产业规划中,坚持对每一个公司都精挑细选,如果不是高附加值高就业率的企业,即便是税收贡献再大,我们也坚持不要。‛管委会经发局产业处处长黄伟告诉记者,著名食品加工企业安德鲁森就曾因为与高新区的产业规划定位不符而被‚忍痛请出高新区‛。
‚这就像熬汤一样,可能一开始慢一点,但这种有选择的慢才换来了高新区今天发展的快。‛他说。
正因如此,在招商方面,成都高新区始终围绕高端产业进行招商,从而奠定了高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格局。在过去的一年里,产业集聚效应正以井喷式的速度凸显。2010年9月,戴尔与高新区签署协议,在成都高新区建立基地项目;10月,德州仪器、达尔科技及联想签约入驻;11月,奇宏签约;2011年1月,冠捷科技集团与高新区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4月,EMC全球卓越研发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
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种直奔高端的产业定位特色。根据成都空港货运站服务有限公司的统计,10年间,货运站从70%的国际货运为服装和农产品已经转变到了如今超过50%是IT产品。
‚产业发展是高新区的生命线。‛敬刚书记曾多次在媒体上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刚刚在成都高新区建立旗舰基地的戴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曾表示:‚我们能感觉到,在成都的背后,整个四川省都在支持这个项目。‛
‚成都孕育高新,高新反哺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说,‚未来,西部看成都,成都看高新。‛
这种‚高新拽着成都跑‛的态势,某种程度上可以在物流这一重要指标上得以体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困扰这座城市的‚蜀道难‛问题,正被像高新区这样迅猛发展的需要倒推着逐渐解决。
2003年,为了运送英特尔的芯片,成都开通了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线,‚很快就成了最爆满的航线‛。去年年初,成都又在国内首开飞往印度软件业中心班加罗尔的直航班机,一个在此工作的印度工程师从此可以为回到故乡节省至少8个小时。
现在这里的32条国际航线和76条国内航线已经让‚世界变平了‛不再只是一个预言。从这个古老的城市起飞,3小时到达首尔,6小时到达东京,10小时到达伦敦,12小时到达巴黎,15小时到达纽约。如果经欧亚大陆桥前往阿姆斯特丹港,只需17天,甚至比从上海的港口出发还要快6天。
‚蜀道难‛正渐渐成为过去。比如,与普通人生活贴近的一个变化是,过去仓储和业务量都集中在东南的卓越亚马逊已经将分拨点放在成都。在成都的一个白领惊奇地发现,原来在卓越买书需要10天,现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送到。‚甚至在选择库房时,原来只有北京,现在也有了北京和成都两个选择。‛卓越亚马逊落户成都高新区仅仅一年半时间,其仓储面积就从12000平方米扩大到18000平方米,仓储货物量增加到200万件。
在阿里巴巴公司的总部,有一面巨型的电子墙,上面可以清晰显示出各个地区企业交易的成交状态。‚比如拉萨,可能20分钟才会闪一下。‛高新区投资服务局局长姜斌这样解释,‚而成都,是整个西部闪烁最为频繁的那个点。‛
2010年,成都登上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世界十大发展最快城市‛榜单第一名。这本极具影响力的财经杂志这样描述:‚这是一个全新的成都,包括戴尔和思科在内,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在这里汇集。全新的公路、铁路和航线将这个城市和整个世界联结。‛
速度,似乎正越来越成为成都高新区乃至这座城市最新的特征。‚现在的成都就像水里的一只鸭子。‛观察人士评论道,‚看上去,它依然慵懒,但在水下面,它的脚可是‘噼噼啪啪’地在踩水前进。‛
汤继强发现,一些成都老城区的干部们正在尝试借鉴高新区的机制创新经验推进自身改革,‚每当参与党校学习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其他城区的区长、局长想过来取取经‛。而每年专程来此参观学习的各地官员也络绎不绝,有从西藏赶来的,也有从东部沿海地区来的。
‚高新区这种快政府的理念正在慢慢传播出去,随着各个城区陆续开展机制改革,高新区看起来就会显得相对慢下来。‛黄伟说,‚但这是好事,高新区相对慢下来,意味着整个成都将会快起来。‛
不过,在这个全速行驶的城市中,速度显然并非人们全力追求的目标所在。周末,他们也会聚集在著名的宽窄巷子里喝茶。这条古巷里的广告牌告白着:‚上海节奏,32拍,快;北京节奏,16拍,较快;成都节奏9拍,闲适。‛
在完美时空游戏公司,每逢冬日艳阳天,员工们就能享受半小时的‚晒太阳假‛。段江和他的创业伙伴们也没有丢掉成都人‚会玩儿‛的特点,每逢周末,他们会邀上几个好友,带上各自的单反相机,爬山郊游。
‚钱是挣得完的吗?‛据说,在成都,这是老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玩着,但也要把钱挣了!‛年轻的创业者们哈哈大笑着‚颠覆‛了老人们的俗话。
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的3万多名IT白领中,流行着这样一段‚凡客体‛,描述着他们‚既快且慢‛的成都生活:
要压力,不要压抑;要娱乐,不要享乐;
爱周一到周五的格子间,也爱周末的宽窄巷子。
爱在软件园与世界同步,也爱在青城山感悟人生。
我做IT,和千万IT白领一样,爱工作,也爱生活。
我在成都!
相关文章:
宽窄巷子 快慢呼吸
第二篇:马鞍山软件园
马鞍山软件园简介
马鞍山软件园是《马鞍山市电子信息生产交易产业园规划纲要》中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主要载体,是花山区“十二五”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和着力打造的四大中心之一。
软件园于2008年启动建设,在发展模式上引入了上海徐汇(国家级)软件基地的品牌、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软件园已形成了软件研发、系统集成、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四大主导发展方向,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省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称号。因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安徽省软件行业协会已将软件园设为该协会在马鞍山市的办事处。
软件园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500亩,其中占地50亩的软件大厦项目由花山区政府投资建设,将于2012年11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余450亩企业分园区在建;二期规划面积1000亩,主要发展生命科技、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
马鞍山市委市政府、花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和扶持政策。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引导,软件园已吸引了东华软件、行领航空、榕基软件、银江智谷、长江泛太、爱普软件、绿意科技等54家企业入驻。2012年1-10月份,园区企业产值达11.5亿元,实现税收超1000万元。
“十二五”期间,软件园将全力打造一流的服务水平,全面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和服务工作,将软件园打造成花山区乃至马鞍山市的软件中心、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预计到2012年末,软件园入驻企业达60家,从业人员达3000人,产值突破15亿元,税收突破1500万元。到2013年末,软件园一期将全面建成,入驻企业达1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10000人,实现产值50亿元。到2015年末,软件园将建成1500亩,入驻企业达2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30000人,实现产值100亿元,力争至少培育3家上市公司。
第三篇:齐鲁软件园简介
齐鲁软件园简介
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成立于1995年11月,1997年3月齐鲁软件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7月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紧紧围绕产业拉动、园区规划建设、企业服务三大任务,突出了人才集聚、技术支撑、产业国际化、集成联盟四项重点工作。齐鲁软件园经过10年的发展,现有几千家入园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315家,经科技部认定的骨干企业9家,11家企业通过CMM认证,从业人员19000多人。自2000年以来经济指标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2005年软件园入园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244亿元。软件园通过为企业打造“人才平台、技术平台、企业联盟”的服务环境,在2005年10月国家基地综合排名中齐鲁软件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位,引起业界广泛关注。2008年齐鲁软件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园区的招商引资指标创近年新高,完成合同利用外资640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73万美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预计5.37亿元(7900万美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预计完成5亿元。多家重点企业落户园区。其中外资企业包括中讯软件、泰华名气通、新通亮特、百利通、嘉博实业、日本UNISYS、日立信息(日立情报)、日立华胜、美国优创等;内资企业包括北大众志、力创赢芯、东方道迩等。
截止2008年年底,园区人才培训机构(齐鲁软件园纬库工程师培训中心等)总数已达到10家,年培养能力达到5000人,全年共培训学员3803,其中毕业2341人,893人进入园区工作。
济南纬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济南纬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786号。是一家集软件开发、软件外包、人才外包、企业服务、教育培训、技术咨询于一体的高新科技公司,于2008年3月入驻齐鲁软件园。有一批来自SUN、IBM、华为、中科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工程师共同创办。公司致力于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领域,与各IT厂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软件开发方面,以基于经营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系列应用软件为主线,主要为企事业用户提供软件解决方案;软件产品方面提供系列企业移动商务管理软件产品。在企业信息化领域,纬库公司将坚持不懈地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我们的目标是:不间断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服务,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软件产品、解决方案,以期成为最优秀的企业信息化领域的IT服务企业。公司主营业务:
(1)资深企业移动商务应用软件产品、服务提供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移动协同办公方案提供商
(2)教育培训
(3)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济南纬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纬库软件培训学校紧跟市场的需求,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多年积累的软件外包经验,采用先进的办学模式倾力培养专业、实用的高端IT人才和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现于业内众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是纬库办学的宗旨;“让千千万万的人通过我们的教育改变生活”是纬库的立业之本;“服务满意率100%、就业率100%”是纬库不懈追求的目标。多年来,数以万计的毕业学员通过纬库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推荐体系成功就业,逐渐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
纬库软件培训学校的宗旨就是服务好一切学生,让学生在纬库掌握实实在在的真技术。纬库软件培训学校的目标是做中国最负责任的教育企业。
公司网站:
第四篇:厦门软件园二期
厦门软件园二期(产业区):位于厦门岛东部,距厦门会展中心约数百米,二期周边有山(虎仔山)、城(岭兜小区、前埔北区、会展中心)、湖(湖边水库)、海(东海之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并有环岛路、莲前大道、吕岭路等城市主干道环抱,距离机场、金尚总部经济带和未来的东通道皆不到1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厦门软件园二期总投资40多亿元,总用地1.06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63.64万平方米,建筑密度21.5%,绿地率55%,共有77栋楼房(包括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配套等),研发楼面积125万平方米。
区内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区、动漫游戏区、软件研发和IC设计区、管理服务区四个功能区,拥有国际一流的动作捕捉摄影棚、动漫作品观摩室、国家级IC设计服务平台等技术服务设施。园区有会所、休闲中心以及公共服务大楼,通讯运营商、银行、工商、税务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也都入驻,为园内企业提供贴心服务。目前入驻的软件知名企业有美亚柏科、易联众科技、三五互联、科华恒盛、水晶石科技、中娱文化、星网锐捷、雅马哈信息、青鸟动画、海晟信息等。
厦门软件园二期(产业区)招商政策和优惠条件
1、厦门软件园二期用房以开发成本价出售,价格为每平方米人民币3000元起;如租赁园区用房,租赁价格每月20元/平方米起,符合条件的动漫游戏企业还可享受三年内租赁价格减半的优惠。
2、进入园区的企业必须是经过资格认定的双软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三级以上)、IC设计企业、动漫游戏企业。
3、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厦门软件园二期(产业区)招商的主体单位之一,通过高新区进入软件园的企业将直接享受高新区企业待遇,既在税收、高新企业技术认定、双软认定、国家各类资金扶持方面等享受一系列优惠待遇。
4、厦门火炬高新区拥有1亿元的企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园内软件软件企业发展;
5、融资便利。为解决企业的购房资金问题,高新区将联合数家银行和火炬科技担保公司,为入园企业提供3-8成的购房融资配套服务;
6、对发展前景良好的软件企业,可采取“一企一议”,为企业量身定做特别的优惠政策
第五篇:某软件园工作总结
某软件园工作总结
某软件园工作总结2007-12-07 12:08:0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
在经发局的领导下,软件园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得到有利、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下面我对软件园一年来的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本着“节约为本,诚信办公”的方略。以最节约的开支,创造最高的效率。办公经费上尽量降低成本,能将就用的就地取材,特别是在文字处理和文件等方面百分之九十利用电子邮件方式来完成。办公设备做到修补后可用的,则动手亲自维修,大大节约了开支。全心全意为进驻企业服务是我工作的宗旨。软件园内年我们送走了在业界有名的华城楼宇科技,年我们迎来了比较突出的讯能智软科技和鑫淼科技,这
些资深企业的引进,给我们的孵化基地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软件园的建设增添几道亮丽风景。同时,园内的其他企业我们也不例外,同样精心呵护,用心去服务,只要企业需要,随时二十四小时服务,有时候忘记了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特别是刚进驻的企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在软件园内办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行政管理上,认真做好进驻企业的登记、造册、录入有关数据等。进驻企业由年的家增加到家。信涵传送方面,园内必须当天送达,不在园内办公的就用电话通知其本人或单位。切实有效地做到快捷、准确无误的传输方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特快、挂号等重要信件用册子记录,必需是收件人本人或单位委托人签字方可取件。根据领导的安排和要求,对园内合同到期的企业即时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来补办手续和交纳各项费用。
三、进驻的企业有所增加,使用网
络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最近两个月来,上班时间根本无法利用网络办公,给很多企业带来诸多不便,这是我软件园急需解决的问题,望领导给予重视。与此同时,也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学习网络的平台,使我对网络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没有基础,有些地方往往别人花一倍的时间就能完成,而我则付出十倍的代价,尝尽了求学的艰辛。
四、治安管理常抓不懈,对已安装的电脑控制无线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测试与维护,法定长假前的安全大检查是治安工作必不可少的程序。最近业主此文来源于第1文秘网单位给停车场安装了电动伸缩门和设立值班岗,无形中也给软件园提供安全措施,但我们并没有为此而对安全保卫工作有过丝毫松懈,反而时时提高警惕,尽职尽责地驻守一方,保一方平安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随时观察值班人员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即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
下半年值班员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低,情绪低沉,严重影响治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及时给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局势。根据具体情况向领导反映,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落实。对园内企业人员的出入管理要求相对严格,原则上不允许工作人员在里面留宿,特殊情况的要严格控制,安全为重。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全面贯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五、卫生工作我们采取了周末大扫除,平时保洁的方式。上半年清理五楼顶过道垃圾,消除安全隐患,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随时保持内环境卫生,为园内企业创造良好、整洁的工作场所。但我个人认为今年的卫生保洁不太理想,也许是我的工作太多或者其它原因所在?望上级领导安排或任命一位专门管理和监督软件园办公室事务的工作人员。
六、软件园硬件设备老化,特别是
各办公室内水龙头、水管漏水严重,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都在多吨,就目前园内常驻企业状况的用水量算,总起来说也只不过是多吨的三分之一。常此以往,损失不可估量,希望领导高度重视,早日解决!走廊路灯基本无法正常工作,与软件园显得不相匹配。
最后,接待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如条件允许给我们出去学习的机会和参观,学习一些先进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软件园服务。
某软件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