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20-66790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31 21:19: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南京市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2010级社会学直属班 石明舟

社会组织是社会公共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南京市委市政府2012年提出了《关于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实现和谐稳定争第一目标的决定》精神。那么现实中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情况到底如何,如何才能更好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本人近日进行了调查统计和走访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现状

截止2011年底,南京社会组织已达12757家(不含市民政局直接主管的社会组织),吸纳就业达34217人。这些组织涉及教育、科技、卫生、劳动、民政、工商、农业、体育、文化、金融、保险、法律服务、对外交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不同的社会组织体系。

在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中,登记管理机关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举,认真落实申请、审核、调查、集体研究、逐级审核批准等程序,提高了审批质量。采取鼓励发展、允许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等措施,把好准入关,防止出现发展过热、过乱、管理混乱的局面。年检制度得到落实,年检率基本上达到了90%以上,所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部按照示范文本的要求,制定了自己单位的章程。各区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尝试“项目制”、“托管制”、“招标制”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调动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街道、社区以整合资源为出发点,积极发展群众团队和区域民间团体,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服务、协同基层管理。

从调查走访反映的情况看,南京的社会组织发展和服务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规模比较小、质量不够高。在调查的12757家社会组织中,10人以下4035家占31.6%,社区群众团体有9127家占71.5%,公益慈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类1697家仅占13.3%,社会组织的经济实力还相当薄弱,自我发展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不强,特别是服务公益慈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类社会组织的总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是管理体制僵化、服务不到位。现行“双重管理”体制强化了社会组织的准入条件,有利于发挥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积极性,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缺少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大量社会需要的慈善公益性类草根组织因找不到主管单位无法依法注册登记,统计的12757家社会组织中,依法注册登记的仅3325家占26%。登记管理机关集咨询、服务、登记、管理、执法、监督于一体,执法力量薄弱,削弱了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一些社会组织反映,政府的服务资源少,主管机关通常仅在登记注册和年审时给予初审,日常服务管理较少,个别主管部门甚至不清楚负责管理的社会组织有那些。大多挂靠在党政职能部门的行业协会行政色彩较浓,其工作人员多为机关在职人员或离退休人员,不仅消耗财政资源,社会公公信力也不高。

三是投入比较少、引导力不强。社会组织反映,政府在让度服务空间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上,政策不完善、力度不够大、执行不透明,一些服务项目仍由主管部门直接运作,缺少第三方的监督评估。扶持发展的投入不足,政府购买服务碎片化,一些社团只能靠境外资金、民间基金会和企业捐助的支持而创立和开展活动,党和政府的影响力、号召力不强。支持民生领域社会组织的政策不完善,如在为老服务上,养老机构因为地域、收费等因素,入住率仅70%左右,而群众更加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因为政策门槛高、扶持标准低,发展不充分。

四是党建工作覆盖面不高。在12757家社会组织中,有16415名党员,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有287家占2.2%。调查发现,除少数社会组织依托党政部门成立党组织外,大多数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积极性不高,一些党员宁愿把组织关系挂靠在人才心中或户藉所在地,也不愿意转移至机构所在地党组织。除鼓楼区

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小组外,大多数社会组织仍是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同时,以共同兴趣爱好为特征、依托网络交流平台的虚拟社区迅速兴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的热烈欢迎和全情投入。这些快速发展的虚拟组织,有利于公众表达意愿和诉求,拓宽了信息反馈渠道,但由于游离于服务管理之外,缺乏正面引导和指导,易受负面社会现象所影响。

二、各地创新社会组织工作的经验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围绕改革管理体制、促进有序发展、发挥服务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北京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构建了“枢纽型”工作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完善了培育扶持政策,推进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上海市在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枢纽式管理的设想,即:发挥联合性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委托或授权形式,对一个系统、一个领域的社会组织实施归口管理与服务。广东省于2008年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在推进协会组织管理改革中实行的“五自”(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资金、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和“四无”(无行政级别、无官方编制、无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工作人员兼职),很好实现了与民间组织性质的对接。在最近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强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团结、联系、吸纳更多的同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无锡市制定了《无锡市社会组织2008-2012年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发展新兴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和公益性社会组织,构建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和政策体系。各地的做法体现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在坚持“双重管理”同时,根据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方向和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实际,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

二是创新政策体系。围绕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以购买服务为主要手段,创新资源配置方法。

三是创新发展体系。围绕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确立促进服务类、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的方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创新党的工作。突出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探索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实现方式。

三、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有关建议(一)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南京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

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主体更加多元,现有的管理体制、管理力量和管理手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应当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

1、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与主管行政部门在机构、职能、经费、人员等方面分开,除特殊职能部门外,所有党政部门不再作为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以巩固全市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的成果,促进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2、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体制。赋予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更多的资源,按照“属人”的方式实行枢纽式管理,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的作用;依托行业(专业)性联合会,按照“属业”的方式实行枢纽式管理,发挥政府赋予枢纽组织管理职权和联合会章程规范的双重作用;依托街道社区,按照“属地”的方式实行枢纽式管理,构建街道社区整合社会力量的平台,形成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以社管社格局,有效解决日常管理不到位或缺位问题。

3、建立“枢纽型”工作体系。按照省委提出的“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要求,理顺工作关系,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在市委社会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长领导下,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加强登记管理、实施监管,负责孵化发展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依据授权承担同性质、同类别的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协调社会组织发展;街道社区负责服务管理辖区内社会组织国,整合社会力量发展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社会建设工委负责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组织管理到位到边;职能部门依法服务和指导本领域社会组织。

(二)发展符合市情的社会组织体系

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定位准确、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有利于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建议从南京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出发,降低准入门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规范涉外及论坛等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社会自组织依法备案登记,促进社会组织良性有序发展,使社会组织成为党的一支重要力量。

培育发展公益慈善和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类组织,发挥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在扶贫济困、抢险救灾、化解矛盾、公益捐赠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培育和发展从事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服务内容的社会组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扶持公益慈善、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书画摄影、老年康乐、妇女保健等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居民不同需求的社区群众性组织。培育和发展一批志愿服务组织,建立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完善功能。围绕同步推进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推动支柱产业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自律、利益协调等方面的功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育和发展一批社工协会、职业经理人协会等以共同职业为特征的社会团体,发挥职业类社会团体在培育人才、表达诉求、维护群体利益、提高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支持扶持社会组织政策体系

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一着,有助于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拓展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积极推进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推动将行业管理与协调性

职能、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性职能、市场监督与技术性等职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依法转移给相关社会组织承接,为社会组织发展拓展空间,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互补的公共服务运作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形成基层政府、基层自治组织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的社区治理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以项目资助为主,重点培育和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设立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服务种子资金,培育支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管理服务,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措施。根据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质,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及鼓励社会捐赠的配套政策;研究解决社会组织的人才引进和培训、职称评定及职业资格认证等问题,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加强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立一批社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职业能力

和管理能力培训,积极开展社会组织人才的培养,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组织专职人才队伍。适当增加社会组织代表人士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建立社会组织人才参政议政的平台。

(四)规范社会组织监管工作

社会组织不应是无序状态的,加强监督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构建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有关情况,研究协调有关社会组织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民政、财政、税务、审计、公安、人社、外事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协调机制,依法对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社会保险、涉外活动等进行监管,形成与分类管理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

完善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人数据库,定期公布社会组织名单和遵纪守法、年检情况等信息,督促社会组织定期公布其服务程序、业务规程、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益服务和年检等情况,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依法加强对社会捐赠、购买服务资金的监管,提高公益财产的使用效益。实行社会组织评估制度,将社会组织的评估等级作为其参与竞争政府购买服务

和接受政府职能转移的资质条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加大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加强登记管理机关建设,加强监管执法力量,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对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或者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对名存实亡、违规运作或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组织依法予以撤销;对自律机制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社会组织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撤销。

(五)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工作

扩大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是把握社会组织发展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中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

完善党建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市委社建委统筹协调、各党工委具体负责的工作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在人民团体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建立党工委,承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负责在所管理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完善协调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依托街道社区,构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管理辖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和一体化党建工作体制。

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依照民间组织的性质、整合程度、活动方式、党员数量等方面的条件,区分出党建工作“条件成熟”、“不成熟”等不同情况,创新党组织的组建方式,条件具备的必须建立党组织,条件不具备的则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将其置于党的工作或影响的覆盖之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创新党的活动方式,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使社会组织能够聚合在党的周围,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可靠社会力量。

第二篇:社会组织创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社会组织创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市县《社会管理创新工程项目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和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并要在创新管理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是我办社会组织管理的下一步工作的要点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我办社会组织登记体制改革,制定落实扶持政策,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影响力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是:完善和创新服务型重点人口管理体系,制定三大扶持政策、加强四项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境外来华人员)服务管理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管理规范、统一高效”的要求,联合公安机关建立村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建立以警务室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要做到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制度、档案五落实。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境外来华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

(二)三大扶持政策

1、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争取、落实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扶持公益慈善类、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大力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2、是建立社会组织健全专业培训、组织孵化、项目孵化、人才孵化、管理咨询等公共服务体系。对初创的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提供协调办公场地、活动设施、能力建设等服务,帮助其渡过初创困难期。

3、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支持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养老助残、慈善帮困、就业援助等服务。并将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三)四项基础建设

1、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社会组织评估机制。

2、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在建立社会组织培训基地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项目化管理与实施等内容的培训班。

3、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

4、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和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维护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措施

(一)研究制定《台侨办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导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开展服务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社会服务目录。

(三)通过社会组织培训基地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3到5个、公益创投项目 10个左右;通过邀请专家开展培训活动,积极培育社会工作人才。

(四)联合组织部门、人社局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与行政主管单位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五)成立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立不同层次的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解决资金、场地等问题。制定出社会组织考核评估制度,开展评选星级社会组织活动,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全县先进社会组织进行奖励。

(六)在适当的时机召开全州社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大会。

四、时间安排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为研究部署、组织实施、总结验收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

1、研究部署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召开工作部署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制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具体方案,有序推进工作。认真梳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创新工作中突出问题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相关政策措施。

3、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局属各部门、各股室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总结典型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迎接市、县考评验收。

4、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1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完善,确保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适时召开全办创新工作推进会,形成工作意见推动全办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

五、有关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局属各部门、各股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为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局工作,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务求工作落实。

(二)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艰巨的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力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开展,按期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工作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三)落实责任,严格考核。按照县委工作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对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各部门、各股室要按照确定的工作目标,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四)培育典型,营造氛围。加强经验总结,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切实加大对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人人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

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我国政府下一步的重要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能缓和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能化解社会结构改变所带来的管理难题;能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还应把握好如下问题:加大培育力度,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规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外部机制;激发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保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动力。

第三篇: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衡山县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退休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但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和延伸,也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所以,做好新形势下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衡山县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基本现状

截止2011年底,衡山县共有退休干部2501人,其中按享受待遇分,县处级92人、科级492人、其他1917人;按单位性质分,行政机关835人、事业单位1451人、企业215人。与离休干部相比,退休干部人数多,年龄相对较低,身体条件较好,文化程度比离休干部高,社会活动面较广,其影响力不亚于离休干部。在服务和管理上,该县一直采用传统的办法,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日,组织走访慰问曾担任过副县级实职以上的退休干部,其他退休干部没有列入县老干部局服务管理范围;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及丰富精神文化需求上,大多数干部退休后,工资及有关补贴都是由县财政或社保、单位财务直接打到个人银行卡上,除部分单位重阳节召开老同志座谈会或组织活动外回原单位外,大多数退休干部与原单位基本上没有来往,组织生活也很少参加。在县城和经济相对发达和基础条件好的地方,老干部活动场所环境相对好点,活动项目多,吸引力强,老干部的活动质量高。但经济落后和基础条件差的地方,特别是边远乡镇和个别机关单位,对这方面投入少。老干部活动场地少,环境差,缺乏吸引力,活动质量低。

二、当前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目前衡山县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服务管理工作主体不明确。退休干部队伍大,情况复杂。从分类上看,有机关单位的,有事业单位的,有企业的。从级别上看,有享受县级待遇的,有享受科级待遇的,还有一般干部。但各级的服务管理范围如何划定,原单位管什么,老干部工作部门管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整体工作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和要求,导致老干部工作部门心中无数,工作被动,使退休干部成了无组织管理的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流于形式。

2、服务管理人员偏少,经费不足。衡山县老干部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对做好当前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还时常感到经费、人手紧张,更无力兼顾一般退休干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还是以原单位为主。

3、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渠道狭窄,参与面小。衡山县退休干部人数多,队伍大,但能够各尽所能发挥作用的只是少数。退休干部有发挥作用,再次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要求,但他们的信息比较闭塞,不了解社会上需要他们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么开展工作,特别是缺乏各部门有效的组织引导,致使退休干部的才智、技能、经验等可以利用的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做好新形势下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1、参照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切实解决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主体缺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要出台相关文件规定,进一步明确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归属,理顺党委老干部工作机构在退休干部管理上的职能和职责,并从工作力量、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推广一些地方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对退休干部进行相对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不断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做到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问,具体工作有人主动做。

2、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为依托,加强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好他们的政治待遇。各级党委应把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作为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重要依托,有效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要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支持和指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工作,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党费留成的规定。在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二要加强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适应退休干部党员越来越多的形势,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理顺退休干部党员的党组织隶属关系,让每一名退休干部党员都能编入党的组织,接受教育管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退休干部思想工作和落实政治待遇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的作用,把非党员的退休干部包括社会老年人吸引过来,保证退休干部队伍稳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三要进一步健全退休干部管理制度。重视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坚持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坚持定期组织退休干部看文件、学理论、听报告,让他们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就近就地组织退休干部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让他们开阔眼界,享受改革开放新成果,坚持邀请老干部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定期向老干部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坚持在职领导走访联系退休干部,及时沟通思想,解决具体问题。

3、以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主阵地,确保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桥梁,更是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活动场所和教学经费等方面加大投入,各级建成一定规模的、功能比较齐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将退休干部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努力向街道、社区、企业、乡镇、农村等各个方面延伸和辐射,带动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老年大学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突出老年大学办学特色,结合退休老同志的实际,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搞活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加强组织和引导,积极有效地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发挥退休干部的作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晚年人生价值,是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广大退休干部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责任心强,相当一部分退休干部曾是区域经济、农业科技、村镇规划等方面的专家,退休后是一笔宝贵的政治经济资源,是一支维护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为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奉献余热搭建平台,充分借助关工委、老科协、老年体协、老年书画协会等老年团体的力量,发挥退休干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提倡身体较好、又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老同志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服务和推动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参与和促进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服务和推动作用,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教育下一代上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党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要积极推动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结合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发挥好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要把老干部支持在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为衡量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在发挥老干部工作部门在发挥作用中的宏观指导作用的同时,对发挥作用成绩突出的老同志先进事迹,要进行大力宣传,激发和动员老干部发挥好作用。

第四篇: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思考

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思考

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凸显了党中央对于社会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殷切期望。如何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已成为各级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现结合我县社会组织监管的现状,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浅显思考:

一、**县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功能作用日益彰显。我县社会组织登记注册范围逐年扩大,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学会、专业团体等多个种类,数量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共有社会组织141个,其中社会团体4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3个,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有别、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二、当前我县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社不分。一些社会组织官办色彩浓厚,有的就是政府部门组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运作网络、资金来源、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严重依赖政府,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在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截留政府部门权力,严重偏离了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如今年被列为清理整顿重点对象的5个行业协会中,国家公职人员兼职的有5个协会共10人。

2、扶持不力。一是对社会组织在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人才队伍、社会保险、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缺乏明确政策规定及相应的激励措施。大多数社会组织很难得到资金、场地、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政府职能转移不到位。有些自上而下建立的专业协会,承担了部分行政管理职能,除了工作经费来自会费外,其性质仍类似主管部门职能机构。三是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不健全,造成社会组织在获取资金与资源、承接相应职能等方面承受了巨大压力。四是发展资金匮乏。社会组织本身会费收取难,服务收入少,自筹经费能力弱。五是因福利待遇低,难以留住所需人才。

3、监管缺位。由于登记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体制,业务主管机关不愿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职责,导致对社会组织没有统一有效的监管机制。因准入门槛过高,很多社会组织在工商机关作为企业组织进行登记注册,甚至有些社会组织未经批准自行成立并开展活动,造成监管不到位;而且内部管理不规范。目前全县有9个行业协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公职人员兼职、财务人员无资质、使用票据不规范等问题,其内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均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三、推进我县社会组织监管创新的建议

1、改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社会组织议事协调机构,及时研究解决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社会组织协调机构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掌握社会组织动态,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密切联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监管的管理合力,从“严审批、宽监管”向“宽审批、严监管”模式转变。

2、构建社会组织政策扶持体系创新。一是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建议制定出台《**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意见》,强化契约式管理,明确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将购买公共服务的费用纳入预算。二是探索建立政府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将政府各部门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性职能、市场监督与技术性职能,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依法转移给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接。三是制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减免的税种、幅度作出科学界定,实施分类引导;简化税收优惠申请、审批和监管程序。四是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建议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县民政局管理,用于支持社会组织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社会组织培育、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组织和个人表彰等方面。

3、探索适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监管制度创新。一是改革双重管理体制。除少数有特殊职能的行政部门外,其他部门原则上不再作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社会组织可以依照有关程序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二是放宽社会组织准入条件。拓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学校、民办养老机构、民办科研机构、民办体育机构,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三是明确分类发展和管理的政策措施。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组织,鼓励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积极鼓励扶持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学术性社团。对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要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对违规违纪的社会组织,要严肃查处、依法规范。四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建立社会组织考评制度,理清各部门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社会组织的评估机制,强化资质审查、跟踪检查、绩效评估。

4、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一是有序推进政社分离。聘用和选举按照社会组织相关法规规定的章程来操作,使其主体、机构、职能、资产、场所、人员与行政部门彻底剥离,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二是努力培养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对我县社会组织人事管理、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组织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是完善社会组织内部监管机制。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民主决策、财务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和接受捐赠公示等制度。四是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筹建**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专业培训、技术孵化、投资融资、管理咨询等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县社会组织网和基础数据库,为社会组织提供信息采集、发布、交流等公共信息平台,开通网络服务窗口,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便民服务。

第五篇:关于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万丈豪情度春风一片甘心暖夕阳 ——关于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今年是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30年前的1982年2月,我党从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它从根本上废除了领导职务的终身制,保证了我国新老干部交替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充分体现了老干部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所以,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对于保证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作用。30年来,老干部“两项待遇”深入落实,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使老干部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如今,我们将以创新的工作理念,科学的工作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推动老干部工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意诚心细,热忱周到,积极发挥老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在老干部的服务管理过程中,老干部工作者对自身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是老干部的“勤务员”。在工作中要坚决摒弃坐办公室接待访谈的旧思路,深入到老干部中去,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随时随地,积极主动的为老干部服务,让老干部满意,让党和国家放心。

(一)雷厉风行的精神。老干部工作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是由一线工作岗位上离退休的,正处于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老年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股雷厉风行的精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需要向上级汇报的,立即汇报并尽可能在短期内予以解决;确实超出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要给予合理解释并积极帮助老干部协调沟通有关单位予以解决,宁可自己累一月,不让老干部等一天。

(二)任劳任怨的精神。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集综合性、政策性、思想性、责任性、管理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琐,工作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干部工作者要具有任劳任怨的精神,扎扎实实得将老干部工作做好做到位。

(三)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干部工作者的就是要全心全意做好老干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没有什么私利可图,往往是艰辛付出与个人所得不能够成正比的。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必须把心态放平衡,正确对待此项工作,做到勤奋工作、甘于奉献,要把可信、可为、可亲、可敬的老干部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展现在广大老干部面前。

二、开拓奋进,灵活多样,积极推动老干部服务的创新性。

2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老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基石,对待老干部服务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开创老干部工作形式新颖,内容全面,效果显著,老干部满意的新格局。

(一)架起关心爱护的桥梁。老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多年以来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朴实的工作作风。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仅是老干部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在老干部工作中不仅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更要积极协调各个有关部门,综合社会各种资源,为全社会架起一座关心爱护老干部的桥梁。

(二)争当排忧解难的骨干。

老干部工作者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竭尽所能,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加强“两项”建设,落实“两项”待遇,重点做好独居、重病、大病、易地安置老干部和困难遗属的关爱帮扶工作,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关怀渠道,帮助解决老干部在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老干部为党和国家辛辛苦苦工作数十年,虽然已经离开了自身的工作岗位,但仍然不忘党恩,寄情社会。老干部工

3作者要积极协调老年大学、老促会、关工委等涉老组织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为老干部搭建一个继续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经济建设建言献策、为文化建设锦上添花的有力平台。

三、求真务实,扎实有序,积极增强老干部管理的科学性 老干部工作者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枢纽,老干部工作者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转变服务观念,不断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努力为老干部营造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良好环境。

(一)信息化管理。

根据老干部离退休后的居住和生活情况,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对老干部特别是不在本区生活居住的老干部的居住地点、联系电话、子女情况等基本情况逐一进行造册登记,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有关档案信息。同时,与老干部生活居住当地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沟通,认真做好老干部来信来访的接待办理,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做好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亲情化管理 做好亲情化管理,首先要树立亲情化服务理念,就是要把老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将心比心,把自己工作的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才能让老干部得到切切实实的温暖;其次要依托社区资源,建立老干部联络员管理模式,在

4老干部中挑选出对老同志工作有热情、身体好、素质佳的离退休干部担任联络员,形成老干部工作者与联络员,联络员与老干部“点”“面”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构建管理细化、服务全面、交流畅通的管理体制。

(三)制度化管理

在老干部服务管理中,通过具体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老干部安度晚年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老干部帮扶机制和情况通报、慰问、祝寿、旅游、治丧、津贴、用车、看望等一系列制度,老干部工作每年有目标、有计划并分解落实到人,通过对工作人员实行岗位分工负责制、首问责任制进行管理和考评。通过各项制度的不断建立完善,使老干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老干部服务质量得以优化。万丈豪情度春风,一片甘心暖夕阳。老干部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从具体工作环节的衔接上找准切入点,研究细化工作程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不断推动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