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大学生中不乏精英和骄子,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未来,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有关部门对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网络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个学校,川音有46%的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四川大学有61%的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四川石油大学有64%的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法律法规意识了解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大学生已触犯法律,却不自知,还有大学生因心理因素而犯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阶段缺乏法律课程,普法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家看看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就会发现,除了数理化、语文、外语、地理历史之外,作为社会学科的政治,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还有文化生活,就是缺少了法律知识,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法律知识,法律知识的缺失造成了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意识的淡薄造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学习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这种竞争甚至由高中辐射到了学前班,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引起学生在心理上的不适,难免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而引发犯罪。总之,因为课程设置中法律知识的缺失和考试压力的日益加大是引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二、一些社会现象也是引起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违法犯罪中现象日益猖獗,有些违法犯罪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成了某些人炫耀成功的资本,非法经营,钻营等带来的一夜暴富成了人们眼中成功的典范;加之,司法机关执法不严,出现了一些冤假错案,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了信心,加之近年来权钱交易,一些官员的胡作非为而逍遥法外,使得人们认为权大于法,不再把法律放在眼中。以上种种原因,给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也想不劳而获,大学生更想坐享其成,把法律和道德置之脑后,使得犯罪呈高发态势。
三、道德滑坡冲击着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唯钱是图,唯利是图,置道德于不顾,道德的滑坡导致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依法治国本身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四、对法律的信任度不高,态度不坚决;
作为消费者当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采取自认倒霉或过激的暴力手段;如在个人利益、亲情和法律面前,更多学生会选择前两者。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但迫不得已时才交纳;大部分学生认为捡到的东西应物归原主,否则形成不当得利之债,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这由个人的道德决定,法律不应介入;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距较远,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只要不违法,法律就与自己没关系,对法律不太感兴趣,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重视,法律意识比较淡漠。这些都表现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那么,针对以上现象,应该怎么办?
一、高中应开设法律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高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是次品,学生除了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素养,尤其是要有一定的法律素养,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当?什么是激情犯罪?等等,这样就会对违法犯罪现象有一个后果的认识,不至于因法律知识缺失而引发犯罪。
二、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如今大学教材已经把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合二为一了,每周基本上只有一节课程,或许各大高校可以尝试一种“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深化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加体现在关注法律基础教育方面。开展课堂积极讨论,丰富课余活动,调动学生对这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
三、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如在云南大学发生的“2.23”特大杀人案,马加爵于3月15日晚上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云南人力资源中心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惠主任说,从提供的资料来看,马加爵可能是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人。这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属分裂性质,表现在他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则属攻击性质的人格分裂,表现在从提供照片上看,马加爵蛮有攻击性。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平时很压抑,如遇上某些事情的话,就有可能爆发,且喜欢报复打击。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四、全社会应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营造良好法律氛围。
社会和学校应加强法制氛围的制造:社会应该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法制观念,进行普法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让互联网同样也成为法律宣传的一个新平台。摒弃网络弊端,发扬网络平台的广泛性。加强社会注意荣辱观的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进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最后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
作者:孙亚麒202_级临床三大班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造就时代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更是关系到了社会主义所要培养的“四有”新人,如此在世纪交替,千年嬗变洗礼后,我们才能共筑“中国梦”,共建“美丽中国”。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就应通过“三化”,一是教化,即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道德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素养;二是默化,即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健康的网络等各种环境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三是内化,即通过加强实践环节使大学生所学的道德法律知识能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最终转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法律能力。
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来看,他们有许多优点:思维活跃,富有朝气,进取心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高,总体上讲是积极向上和朝气蓬勃的。但是,有些大学生也存在着许多弱点:第一,有些大学生忽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存在消极,倦怠的心理,民族自尊心不强。第二,有些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个人物质利益的获取和享受,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民族自强心不足。第三,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法律的现状,提出以下具体对策:
(一)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对道德法律意识的认识
当今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经济的竞争和合作日益加深,知识经济的端倪已经凸显,这对新世纪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但要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
有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等综合素质。因此,应继续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课堂教学是道德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
在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学生获取道德法律知识的基本学科。通过教学 , 可以让大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道德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学习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基本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通过对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以德处事的思想意识。
(三)营造校园环境氛围,增强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
高校要使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感觉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体验到依规章制度办事的氛围,体会到校园师生关系的融洽。从而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守法,礼让的热潮,形成浓厚的道德法律教育氛围。
(四)建构社会认同机制和氛围改善
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所学的道德法律知识转化为道德法律意识与信仰,离不开直接经验的支持,更需要到实践过程中去感悟和体验。而实践的培养有赖于社会的普遍认同度和氛围。
当我们的学生面对道德和法律冲突的时候,能够不再因此迷茫时;当我们的学子满怀一颗热忱之心帮扶老人的时候,能够不再被其勒索时;当我们的青年为了国家的荣誉,社会出现的弊病,敢于慷慨陈词,能够不再诟其无知时。我们的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难道不会更为团结友善吗?我们的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难道不会增进的更快吗?
相信只要学校和社会都认识到道德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携起手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法律素质定会“香气满乾坤”。
参考文献:孙阳《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探析》;202_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养
摘要
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法律需求,对法律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以及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虽然本校法律意识较高,但笔者发现该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依旧欠缺。大学生作为即将迈进社会的群体,其法律意识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宁夏大学培养途径
第四篇:浅议当代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及对策
《管理心理学》课程(结课)论文
题目:浅议当代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及对策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二O一六年十一月
浅议当代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 关键词:
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情绪属于负面情绪,在当今社会,即使是大学生也同样面临着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我们都知道,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高素质人才,所以他们的成长备受关注。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过度期,但大学也已经被称为二分之一社会,但是大学生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承受能力较差,所以就会导致情绪波动大,这就是大学生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如果经常性的出现负面情绪就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以至于做出的一些行为过激,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有可能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影响他们以后的就业或者生活。所以说,我们都要重视大学生负面情绪的问题。
一、负面情绪的原因
(一)失落
失落的情绪通常来自于大学生日常收到的挫折,是指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值太高了,但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程度,产生的一种沮丧、灰心的心情。失落的具体表现为心情差、没有希望、心里过度想着某种事情而放不下、眼神呆滞、失去信心。比如,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面临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类似期末考或者英语的四六级水平考试,如果考试失利,但先前有着较高的期望值,那么在面对考试结果的时候就会产生失落的情绪。
(二)空虚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当人们长期生活在空虚状态中,不满足本性遭到长期打压,就会产生抑郁病,忧郁症,孤独症等病态。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是因为在高中有一个明确的高考目标,然而在结束高考,走进大学的校园,就好像突然丢失了之前明确又坚定的目标,自己的前途变得不清晰了起来,生活没有了目标,整天上课不专心,玩手机,迟到,吊儿郎当的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目标和追求,这是为什么大学生会感觉到空虚的原因。
(三)焦虑
焦虑表现为对日常琐事的过度和持久的不安、担心。总是过分的担心未发生的事情,或担心灾难、意外或不可控制的事件发生,如担心家人患病,小孩发生意外,工作上的失误,很小的经济问题,人际关系等。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经济问题或者人际关系问题。在经济问题方面,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是因为出现了经济紧张的情况,遇到经济紧张的大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家庭能支付的生活费本来就短缺,不足一月用度产生的焦虑情绪;另一种是花费无度,不节约使用家里人给的生活费,铺张浪费,导致月底生活费提前用尽,生活难以为继。在人际关系方面,小部分大学生可能对陌生人有着畏惧的心理,进入大学后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并结识新的朋友,在人际关系上频亮红灯,无法交到知心的朋友,缺乏一个可以交流的伙伴但又迫切想打破这种情况,就是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
(四)自卑
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大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即由家庭经济情况产生的自卑、相貌外在产生的自卑和学习成绩产生的自卑。由家庭经济情况产生的自卑,大多是因为在大学遇到了家境比自己好的同学,在生活用品和吃穿用度上感觉低人一等从而产生的自卑情绪。相貌外在产生的自卑是因为进入大学后,遇到外貌较好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容貌不如他人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而学习成绩方面的 自卑情绪是因为觉得自己和别人付出了同样的努力,却收获的不及别人的成绩,觉得自己的智力可能不及他人,从而产生的自卑情绪。
二、负面情绪的对策
(一)经常性的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
随时保持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心态非常重要,这能使我们保持对生活有着一积极态度。有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就相当于给自己的内心世界安装了一个防火墙,能帮我们抵御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开心的事,而且它还能保持我们对生活的憧憬,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干劲。
(二)多阅读心灵鸡汤类文章
当自己感觉正能量不足,被消极的情绪影响,生活缺乏干劲的时候,我们不妨选择去阅读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这一类的文章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加油站,能给我们补充继续前进的动力,不至于被消极情绪填满身体。通常我们在阅读心灵鸡汤后都会重新树立起目标,放下之前的纠结和消极情绪,重新收拾并且上路,所以说心灵鸡汤类文章是可以在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帮到我们的。
(三)放下架子,多与身边的朋友交流
可能很多时候产生负面情绪的、觉得累的原因是因为身边少了个可以替你分单忧愁的朋友,但往往很多时候缺少朋友的人都仿佛端着个架子,不想去与别人交流所以才错失了交朋友的机会。所以说,放下架子,交到更多适合自己的朋友并且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才能帮助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
三、结束语
负面情绪的产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我们必须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让自己走出负面情绪的阴霾,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思想在阳光下成长,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负面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这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犯罪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犯罪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目前,犯罪也开始向低龄化发展,不少青少年和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也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将是国家人力资源的一大损失,也影响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长远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趋向,加大防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全方位预防网络,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下面就如何做好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减少大学生犯罪,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子骄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例如云南的马加爵,可以说是大学生犯罪的典型。这一现象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子骄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例如云南的马加爵,可谓是大学生犯罪的典型。这一现象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众多学生也正是受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心理不成熟是造成其犯罪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犯罪,主要原因有自控力较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大学生正
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是绝大多数,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其次,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渐加快,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频繁,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大学生身为少量“社会精英”的自豪,而是对前途充满渺茫,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犯罪。最后,对社会不满,报复性。大学生尚年轻,但却渴望自立、自尊,获得别人的平等相待,不愿受管束,希望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成熟而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品行时,谁如果管教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三)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随着网络等传媒技术的发展,许多不良信息开始通过网络流传,有些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有些大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影视片人物,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起着极大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另外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以及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的侵袭,都是促使大学生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
(四)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增加,而校方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过于注重知识“输入”而轻于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五)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大学生犯罪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前,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有一些家长则从小对孩子宠爱有加,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一一满足,尤其在他们进入大学后,更是对其放纵。这些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抗挫性差,受不得丝毫委屈,2
一旦心理失衡,就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防范措施
大学生方当青年,初步步入社会,思想和认识还不是很成熟,自制力不强,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在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往往难以冷静,易冲动,从而采取过激措施,在无意间触犯了法律。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即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由于教育模式的缺陷,现在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只重视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对青少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是极端不利的。大学时期,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社会上的缺乏诚信,拜金主义,贪污腐败的现象也会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学校在教授知识时,一定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二)完善法制教育,间接引导学生行为
许多大学生犯罪是因为他们对犯罪事实认识不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到法律,所以学校加大普法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克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降低犯罪率。其次,社会上也应当开展普法讲座,加强公民的知法、守法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杜绝黄赌毒等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黄色信息的传播者应给予严厉制裁。开展积极进步的社会活动,倡导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文明、洁净的社会环境。
(五)家长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的责任,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也是责无旁贷的。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学校就是教育孩子的场所,学生的好与坏都是学校的责任,与家长无关。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学校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每个老师也要管几百号学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3
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家长的努力,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总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事情,要做到预防、打击、改造并举,以便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要负有责任心,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不要知法犯法,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守法的大学生,合格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