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散步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1-65810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6 16:01: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散步

散步是爱的沟通

风徐徐,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荡漾开去,揉成一道道金边,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母亲披着斜阳,一步步,走得稳当,走得小心,走得舒畅,于是我仿佛有了一些迷惘。

母亲是最爱散步的,她喜欢公园的树,小道的花,池中的水。她喜欢散步的小路,沉醉于夕阳。她喜欢伫立在池旁,感受习习凉风,感受水的层晕——然而让让她一个人去,母亲却不大自在,怅然的样子,速去速回。唯有与儿子一起去,她才欣喜,欣喜的像个小孩子,差点儿把钥匙也忘了带。

我对母亲说:忙。

她怅然,我也怅然。

难得空闲,我对母亲说,我们去散步。

然而步子没有原来轻盈。

两个人,默默的走了一圈。

母亲的心有什么秘密吗?抑或是她早已毫无保留?一定是什么事困住了她的口,在心中深藏着?——我轻轻的和她讲了一句话。她微笑了,我知道她满足。

这就是她内心深处的秘密,不经意间,这小小的散步竟成了无比的满足!“寓行宇内复几时”,人生在这茫茫的宇宙中又能有多少时候?“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信了,不再彷徨。

我对母亲说,明天我们还来散步。

于是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幅画:母亲披着夕阳,一步步走得稳当,走得小心,走得舒畅。风儿轻轻的吹着,将镶了金边的叶儿打在一处。水粼粼地荡向远处,鸟儿在天空中,嬉戏打闹......散步,是爱的沟通。

——我坚定的对母亲说,明天,我们还来散步!

2005年宁波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点评

【原题回放】

在下面两道作文题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2)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一题 :沟通

友情提示: 沟通,据《辞海》解释,一为“使彼此相通”。

沟 通

宁波考生

风徐徐,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荡漾开去,揉成一道道金边,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母亲披着斜阳,一步一步,走得稳当,走得小心,走得舒畅。于是我仿佛有了一些迷蒙。

母亲是最爱散步的。她喜欢公园的树,小道的花,池中的水。他喜欢漫步小路,沉醉于夕阳。他喜欢伫立在池旁,感受凉凉习风,感受水的层晕。——然而叫她一个人去,她却不大自在,怅然的样子,速去速来。唯有跟儿子一起去,她才欣喜,欣喜得像个小孩子,差点儿把钥匙也忘了带。

我对母亲说,忙。她怅然,我也怅然。

难得空闲,我对母亲说,我们去散步。然而步子没有原来的轻盈。两个人,默默地,走了一圈。

母亲的心中有什么秘密吗?亦或是她早已毫无保留?一定是什么事困住了她的口,在深心藏着?——我轻轻和她讲了一句话。她微笑了,我知道,她满足。

这就是她内心深处的秘密,不经意间,这小小的散步竟成了无比的满足!“寓形宇内复几时”,人生在这茫茫的宇宙 中又能得多少时候?“悟己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信了,不在彷徨。

我对母亲说,明天我们还来散步。

于是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画:母亲披着夕阳,一步一步走得稳当,走得小心,走得舒畅。风儿轻轻地吹着,将镶了金边的叶儿打在一处。水粼粼地荡想远处。鸟儿在天空中,嬉戏打闹„„ 散步,是爱的沟通。

——我坚定地对母亲说,明天,我们还来散步!

[满分妙决]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武剑之人的最高境界:心中有剑,手中无剑。作者用语很淡,淡到飘渺到几乎没有沟通的痕迹,但是却能把主题诠释得非常明白:散步,是爱的沟通。

很佩服作者有这样富有个性又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功底。虽然有些莫怀戚笔下《散步》的味道,但是作者显然将模仿与创新、借鉴与运用处理得极其精当。

沟 通

宁波考生

我从来就发现难以与女儿沟通,可爱的女儿总是一脸的阳光,可我却觉得那是明媚的春色遮盖了她内心的孤寂。女儿没有什么朋友,她房里的电话仿佛不曾响起过。我用忧伤的心看着这个总是哈哈大笑常常沉浸在漫画与外国名著间的女孩。

我是出生在寒冬腊月的。听母亲说,我出生那天外面下着暴雨,我在闪电雷声间降临。于是我固执地认为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是光明与黑夜的杰作。我不怎么合群,我不爱围在女生中间和她们一起谈论着明星、衣服和鞋子。我只喜欢漫画和外国名著。女儿有记日记的习惯。我总能看见女儿那本厚厚的日记本。我发现女儿从不锁日记本,也总不会把日记本藏东藏西,它就在么摊着,静静地躺在那里,对着我微笑。我竟然感受到了一股温馨,我感谢女儿的信任。

唉,母亲总是不理解女儿的心,母亲总是想把女儿培养成淑女。可她岂知,女儿因为足球世界杯意大利没能进四强而痛苦流涕,女儿会因为奥胖在NBA中受伤而担心一整天。母亲只会认为女儿也应该和别人一样,在帅哥、衣服、鞋子间游荡,没有人懂我的心,知音难求。于是,我天天记下了自己的心情,不藏也不锁,为的是,母亲能一窥女儿的心声。

这个礼拜,我能看出女儿好象不开心,她不再和我谈论路易莎了(这是女儿最爱的作家了),也没有心思与我们讨论福尔摩斯,我觉得不对劲,于是我再也按捺不住,我翻开女儿的日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绮丽的天地,所有的纸都是淡淡的绿色,清秀的字迹勾勒出少女的女儿情怀,我忍不住一张张地翻,我惊奇地发现女儿的笔友竟有十多个,合上日记本,我发现我已经热泪盈眶。

今天,我惊喜地发现,母亲看了我的日记,我欢呼着,我在日记本中勾画着真正的我。

很快,女儿的日记本快要写完了,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我看到了这么一行字:“妈妈,明天我要换日记本了!”我楞住了,女儿早已知道我在看她的日记,她是在用笔和纸想我倾诉心声。

天哪!我看到了一行熟悉的字:“女儿,妈妈懂你。”我震撼了,回头一看,找到了母亲那清澈明亮的双哞,我露出了个大大的笑容。

[满分妙决] 这是一篇奇文,奇就奇在作者大胆地采用交替叙述中完成主题的表现。你第一遍读会一头雾水,第二次读你会拍案叫绝!多么好的构思,在母女的一来一往独白中,便完成了与众不同的沟通!题材切近学生生活实际,母亲眼中所设计的女儿形象与生活中的女儿有很大距离,于是真实细腻的一幕幕出现了。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鲜明的形象,相信这篇文章能给很多家长和同学带来思考和启迪。

语言平淡质朴,娓娓叙来,但内容充实,描写细腻,情感真挚,一点也不影响其精彩。尽管叙事主体不断交换,但是,一点也不乱,能将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第二篇:《散步》

《散步》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是生活中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是在一位作家的笔下这件小事却感动了很多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散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开火车读一读。

1、配乐朗读。你们昨晚都读了这篇课文,感受到文章的文字之美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老师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课文,请学生点评。

2、读完后,思考: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提示:同学们还记得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这六要素,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

明确:一家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产生了分歧,最终归于和谐的事情。

3、这一家人由分歧归于和谐,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这样美好的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那在这一家四口人中,你最欣赏的是谁呢?回答时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回答。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画。

预设:我最欣赏文中的“我”,因为从文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我最欣赏文中的母亲,因为从文中“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着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疼爱孙儿,慈爱的奶奶。

我最欣赏文中的儿子,因为从文中“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一句中可以看出儿子非常聪慧。我最欣赏文中的妻子,因为从文中“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中感受到妻子很贤惠。

(还有第二、三自然段也表现出来“我”的孝顺,可补充。)

小结:这样幸福的家庭,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友爱”(板书:相亲相爱)

三、析主旨,悟情感 过渡语:正如老师开头所说,散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细微小事,但是作家莫怀戚却让这件小事感人至深。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章的主题,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的中心意思,它贯穿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合作讨论:先默读课文,再小组合作讨论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请结合课文说一说。预设1:生:读第四自然段,这篇文章作者表达了热爱生命的主题。

师:——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复习描写方法—考试技巧)环境描写,写出了田野美丽的春景。

——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美丽的田野春景会想到生命?(春天充满了生机)

——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新绿、铺、嫩芽儿、密、水泡儿等词)这些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作者把母亲带进初春的田野,就是为了让母亲感受到蓬勃生命的召唤,增强母亲对生命的渴望。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孝顺,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预设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这句话中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承担责任。作者把背母亲和背儿子写得很郑重其事,给人一种如责任一般的沉重。

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和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生: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母亲已老,孩子还年幼,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必须对他两端的弱势负责,即强壮当对衰老和年幼负责。“整个世界”就是指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和衰老的生命共同组成的世界。

预设3:我体会的主题是尊老爱幼。从文章“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这句感受的是“我”尊重母亲的意见,决定走大路,是尊老;“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里写出了母亲疼爱孙子,理解孙儿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就是爱幼。

师小结:嗯,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散步》这篇文章所表现的家庭情感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尊老爱幼和中年人对上孝顺老人,对下呵护孩子,这些都不仅仅是因为家庭情感的缘故,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把握与珍惜,是对生命的神圣的责任感使然。

四、作业

如果给文章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为什么?

第三篇:散步

散步》说课(2008-11-04 10:51:28)标签:说课稿 杂谈

分类:教育教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我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法、过程分析、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文章表现的是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谊,选取的是家庭生活的感人故事,作者只是抓住了其中一个家人散步的镜头进行渲染。虽然只是几个细节描写,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相互关心、体贴的深沉的爱已得到充分的体现。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片情真意切的散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很容易接触这类文章,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所以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会自然到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他们会在学习中随时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朗读教学法 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有醇香悠远的意蕴。

2、品读法 学习的过程是探寻美的过程,防守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话题谈说,导入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吉祥三宝》 听完歌曲谈感受,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儿的:(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品读课文,美点寻踪: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是个中年男子。(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天平)

四、效果分析:

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拉近不同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一个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勾画圈点,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如何理解“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点突破: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

可能有的句子:(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散步》教学方法:

1、美读引路,涵咏亲情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的表现亲情的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 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学法指导 :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1、勾画圈点: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说教学程序: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 播放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的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A、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拉近不同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一个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重点。.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③教师范读精美语句,适当指导,学生齐读。

④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勾画圈点,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5、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动了感情的弦,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

例:父爱如山,伴着儿女们成长;母爱似水,永远在心里流淌。谢 谢有这么一天,让我说爱你——爸爸妈妈。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

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开心辞典!

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6、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第四篇:散步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第五篇:散步

和谐之美

——《散步》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熬、歧”字音,理解“信服、各得其所等词”的意思。

3、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

4、揣摩语言,品味文章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人生体验为主题,《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三、教学方法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我采用的是“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体悟文章意境。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男孩在4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父亲一天做着几份工来维持两人的生计,父亲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每天父亲四点下班回家后总要睡上三小时赶去上八点的晚班,儿子总是很乖,放学后会径直回家,从不在外逗留,当父亲回来之前,儿子总是已经在家温习功课了。

那天天很冷,父亲推开门发现儿子居然不在家,累极了的父亲恼火地想:“等他回来一定狠狠揍他!”于是倒头睡去。七点闹铃响过,儿子还没有回来,父亲觉得明天一定要收拾他。当他推门而出,发现儿子坐在昏暗湿冷的楼梯上,不停哈气来温暖已经冻得通红的小手。

“你怎么不回家?”父亲有些吃惊。

“对不起,爸爸,我没有带钥匙。”儿子的声音有些颤抖。

“你不会敲门吗?书都念到哪里去啦?”父亲的嗓门开始提高。

“您每天都只能睡一会儿,我不想打扰您休息,我想等您出门的时候再进去。”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带着这家的温情,搀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fēn qí()xìn fú()chāi sàn()

霎()时

水波粼粼()

熬()过 2.试着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信服 各得其所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1.播放示范朗读。(幻灯片)思考:从文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

2.自由读,识字明词,了解文章内容。

师: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和美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读起来,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4.检查阅读效果: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

(问:“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成否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品读文中佳句)

1、我为什么选择春天陪母亲散步?写了什么景色?(集体朗读,并做评价,即读出初春的生机及散步的情趣。)

2、精读第三、四段。找同学朗读,品读词句:太迟、挺、总算、熬、随意、铺、密、沽沽、生命(呼唤的语气);说出喜欢的语句。

3、让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四读课文,品赏本文语言特色)

师:文中有一句话老师非常喜欢,你能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吗?“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默读课文,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朗读这些语句,找一名学生领读。(幻灯片)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六)、第五次“先学后教”(五读课文,领悟主旨)

师: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浏览第六、七段)(1)合作探究: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这种永恒的情感。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师: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注意体会。

(明确: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更突出了一个“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师: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七)、感悟亲情,书写亲情。

播放让《让爱住我家》,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并写上温馨语句:

师: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动了感情的弦,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儿子 亲情 以小见大

妻子

“我”

五、教学反思

《散步》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突出了两个重点:首先考虑到八年级的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经过一年半的培养和锻炼,已经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的方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其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美点寻踪。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美点,从心中具有了美的感觉,美的感受,美的判断、美的咀嚼,这种独立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双美的眼睛,一个美的心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学生不是很活跃,一方面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有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自信,语言表达不丰满。而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还有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引领学生去发现文章其它的美点,只是满足于学生的回答,处理的比较粗略。

因此在以后的二次备课时,要谨慎的对待每一环节,多思多想,力争完善每一环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