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宣传栏—预防肠道传染病、霍乱、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21-105258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8 00:27: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宣传栏—预防肠道传染病、霍乱、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一、夏秋季预防肠道传染病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公众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二、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霍乱是怎么传播的? 霍乱是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出病菌污染的物体表面、进食苍蝇将病菌污染食物等传染。

★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感染霍乱后应如何做?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隔离治疗。

三、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 一般感染病毒后2-7天发病,病程一般为7-10天。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少数严重的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尽量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其他孩子感染。如果孩子症状比较重,出现高烧等现象,应在正规医院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得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2.儿童使用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消毒(根据情况采取煮沸消毒、消毒液侵泡或擦拭),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

3.家长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居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第二篇: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

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

1、饮用水消毒:

井水:若井直径为80公分,水深2.5米,则加漂白粉10克(约1匙)。

缸水:1片漂白粉精片研碎后,加水1担。

2、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溶液(约2匙漂白粉加水1升)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3、排泄物和呕吐物:

稀薄的排泄物(粪便)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1两),搅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4、地面消毒:

含有效氯10000mg/L溶液喷雾。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家用物品、家俱:

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7500mg/L)喷洒或擦洗消毒。

海宁市疾病预访控制中心

预防肠道传染病

种类

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巴米痢疾、脊髓灰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流行性学特征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季节分布

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

临床表现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霍乱防治

1、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严重者可因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形成脱水、休克,但若及时救治完全可以治愈。

2、霍乱有哪些传播途径?

霍乱有偶多种传播途径,主要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和经苍蝇传播。但这些途径都是由病人粪便和呕吐物等污染外环境,再经口食入,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

3、哪些不卫生习惯容易得霍乱?

容易得霍乱的不卫生习惯很多,主要是:喝生水,食前便后不洗手,用手抓食,生吃、半生吃食品或是吃隔餐饭菜不回锅、暴饮暴食等。需要指出的是,新鲜发、卫生的海、水产品,只要煮沸煮透,仍然是可以吃的。

4、霍乱可以预防吗?

从社会层面而言,重视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5、防止病从口入的有效办法是什么?

一是吃熟食。病菌对高温抵抗力弱,只要加温煮沸就能全部杀灭;不吃生的、半生的和腌制的食品;隔餐、隔夜食品要重新加热煮透。二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用、洗水果、洗蔬菜和其他食品。三是洗净手,食前便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防止病菌经手入口。四是不要到不卫生的小吃店、大排挡去用餐。

6、如果身边有人得了霍乱,该注意什么?有什么预防药吗?

霍乱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最有效的预防药物18岁以上的人服用氟哌酸,可以按照一天3次,第一次4粒,连服2天的方法服用,如果出现了腹泻,一定要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治疗。

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哪些传播途径

痢病是病从口入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以下四种:

(1)食物型传播:近年来食物型暴发较以往多见。痢病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以葡萄、黄瓜、凉粉、西红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的厨师和用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做凉拌冷食等,常可引起菌痢暴发。

(2)水型传播:痢病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若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3)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传播,这种生活接触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上述污染品后,即可带菌,如果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把细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4)苍蝇传播: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极易造成食物污染,不少地区观察到痢疾的流行与苍蝇消长期一致。

怎样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因此,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

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炊事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餐具应该严格消毒。

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夏天不宜举行大范围的家宴,饭菜应现做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

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染病的媒介。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染病。

海宁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办公室

海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给别人。主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0157:H7等。

有些肠道传染病传染的病变部位在肠道,可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如霍乱、痢疾等;还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变部位并不限于肠道,如肝炎是肝病变,脊髓灰质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伤寒主要侵袭全身的网状内皮系统(肝、脾、淋巴等)。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引起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数钱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到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夏秋季为什么容易得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气温高,适合病菌生长繁殖。条件适宜时,一个细菌经过一昼夜就能繁殖出几亿到几十亿个。剩饭剩菜保存不当,很容易受细菌污染而腐败变质;吃制作不卫生的食物和未经洗净消毒的瓜果,都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气温高,身体要加强散热,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胃肠血管相对收缩,流经胃肠道的血液减少,胃肠道的抵抗力相对减弱,病菌一旦随不洁的饮食进入胃肠道,就很容易使人得病。

天气热,出汗多,喝水多,冲淡胃酸,减弱胃酸的杀菌作用。喝生水更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苍蝇孳生,增加了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各种洪涝灾害增加了外环境被污染的机会。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做到不生食、喝开水、洗净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3、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不要去不卫生的饮食店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

7、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8、一旦出现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常见肠道传染病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经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和健康的带菌者是传染源。

临床表现主要有无痛性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死亡。人感染霍乱后,潜伏期通常为1-2天。

大多数病例起病急,多为剧烈腹泻开始,然后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大多数无腹痛,少数有腹部饱胀感。每天腹泻次数至十多次或更多,少数甚至大便失禁,无法计数。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国际交往频繁,难免有海外病人流入境内,所以要严格检疫,隔离病人,消毒污物、控制传染源,加强治疗,加强人群防疫意识。

常见肠道传染病

甲肝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骤,早期有明显的乏力、不思饮食、恶心、厌油腻、右上腹肝区不适及隐痛等症状,约1周后,有些病人小便呈茶色,眼白(巩膜)及皮肤发黄(医学上称黄疸)。甲肝的潜伏期约15-45天。

患了甲肝,主要靠休息和自身的恢复,切不可乱用药物,如用药不当,反可加重肝脏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甲肝病人应及早卧床休息,要保持精神愉快,饮食要清淡,适当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常见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菌痢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菌痢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发。

菌痢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起病急,高热伴发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典型病人大便每日10多次甚至数十次。严重的病人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炎,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菌痢潜伏期大多为1-2天,短的数小时,长的可达7日。

常见肠道传染病

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甲、乙丙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好发于夏秋季。伤寒潜伏期一般为3-42天,平均14天,病程3-4周。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潜伏期短,症状较轻。

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高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暴发型伤寒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有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常见肠道传染病

O157∶H7

肠出血性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食源性疾病,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

O157∶H7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其中以出血性肠炎最常见。典型的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先期水样便,1~2天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潜伏期为3~4天,可长达8天,短至1天。

常见肠道传染病

骨髓灰质炎

又叫小儿麻痹症,半岁至5岁的小儿容易得病。症状多为发病很急,突然发烧,精神不好,很象感冒,烧三、四天后自动退烧,但过一至五天又发烧,第二次发烧两、三天后可能发生腿或胳臂不能动的现象,完全瘫软无力,所以叫“小儿麻痹证”。

小知识

1、哪些不卫生习惯容易得霍乱?

容易得霍乱的不卫生习惯很多,主要是:喝生水,食前便后不洗手,用手抓食,生吃、半生吃、吃腌制海产品、食隔餐饭菜不回锅、暴饮暴食等。需要指出的是,新鲜、卫生的海、水产品,只要煮熟煮透,仍然是可以吃的。

2、霍乱可以预防吗?

从社会层面而言,重视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3、防止“病从口入”的有效办法是什么?

一是吃熟食。病菌对高温抵抗力弱,只要加温煮沸就能全部杀灭;不吃生的、半生和腌制的海、水产品;隔餐、隔夜食品要重新加热煮透。二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洗水果、洗蔬菜和其它食品。三是洗净手,食前便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防止病菌经手入口。四是不要到不卫生的小吃店、大排档去用餐。

4、发生腹泻怎么办?

一旦家中出现有腹泻的病人,首先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是腹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小孩发生腹泻后也同样需要补充水分。补液盐在医院和药店里都可买到。

腹泻发生后也要继续进食,有人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但科学的治疗方法并不提倡这种做法。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所以即使腹泻也要进行营养补充,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麦片粥、米粥、面条等。此外,发生腹泻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急性腹泻有可能转为慢性腹泻。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无效力。所以,发生腹泻要慎用抗生素。如要使用,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三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日期:202_-06-13]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小结

为更进一步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和蔓延,现结合施官镇中心学校发生手足口病病人的实际情况,施官镇中心卫生院联合村卫生室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搞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卫生院防保站于6月17日下午在镇中心学校开展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这次讲座特邀传染科医生详细讲解了: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方式、临床表现和怎样预防。在讲座中医生特别强调教育学生要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做好本班级晨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这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经过此次手足口病的卫生宣传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更深的认识,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并能正确对待,预防为主,为预防手足口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和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以上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2)

1、问:什么是肠道病毒71感染性疾病?

答:肠道病毒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71感染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2、问: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

答: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问: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怎么传播的?

答: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②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③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4、问: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

答:患儿感染肠道病毒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5、问: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答: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问: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7、问:幼儿园、托儿所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8、问: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专家答:小学校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

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的防治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口、臀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以及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可导致该病。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

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诊断: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聚集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约4~10天,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

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本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幼儿园、学校、家庭等如何有效防范手足口病?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专家建议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如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

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在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医护人员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自觉意识,重点进行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在全省各级幼教机构组织开展托幼机构员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他们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每一所幼教机构都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幼教机构要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教育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规范治疗。

4、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孩子共用玩具、毛巾、牙刷、水杯、奶瓶、奶嘴可能会受感染用品的消毒工作,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开展托幼机构晨间体检,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5、在有病例发生的城市充分发挥各级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等机构的作用,通过黑板报、展板、面对面宣传、宣传发放材料等形式,开展辖区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

6、在有病例发生的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妇女和计生干部的作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7、在流行季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电视字幕、新闻报道、专题讲座、专家热线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新闻报道,使广大群众认识和了解科学防治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机构要根据群众需要,开发出折页、宣传画、爱心提示卡等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宣传材料及时发放到托幼机构和广大群众手中。

9、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广大城乡居民讲卫生、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常用消毒方法

1、灭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2、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3、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4、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5、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

6、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7、人畜粪便:可采用高温堆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也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8、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9、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10、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200毫升/平方米;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第五篇:202_年霍乱`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卫生院202_年霍乱、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哪项不是霍乱的传播途径(E)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霍乱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B)A.低钾综合征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急性肺水肿

D.代谢性酸中毒

3、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B)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4、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B)A.B.C.D.4

5、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D)A.全年

B.5-10月

C.1-4月

D.7-9月

6、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B)A.O1群古典生物型

B.O1群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 C.O1群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

D.O1群和O22群

7、下列有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哪项是错误的(B)A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B 有严格的地区性 C 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D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8、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D)

A 柯萨奇病毒 B 埃可病毒 C 肠道病毒71型 D 以上都是

9、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B)A 50℃可被迅速灭活 B 75%酒精能够将其灭活 C 对紫外钱及干燥敏感 D 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10、对于手足口病处臵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D)A 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观察

B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C 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不应收住同一病房,以免交叉感染 D 疑似病人最好单独收治

11、下列哪项不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D)A 病人 B 隐性感染者 C 病毒携带者 D 家畜

12、下列手足口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C)A 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 B 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C 疱疹处痒、痛,有结痂

D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13、重症EV71感染在哪个年龄组发生率最高(A)A <3岁 B 3-5岁 C 5-7岁 D 7-12岁

二、判断题(每题4分)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霍乱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碱,及时补钾。(×)

3、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4、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短于在食物中存活的时间。(×)

5、霍乱是由产生霍乱弧菌毒素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起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易致大流行为特征。(√)

6、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7、重型和中型霍乱患者的泻吐物中带菌较多,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 环境,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排菌不多,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8、对于手足口病例,脑脊液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

9、手足口病是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10、手足口病患儿的臀部也可出现疱疹。(√)

11、手足口病例可无发热。(√)

12、手足口病的确认病例均应收住院治疗。(×)

宣传栏—预防肠道传染病、霍乱、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