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怀念我的父亲(最终五篇)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21-62156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7 03:57: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我的父亲

1927年10月12日,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我的父亲谢子长和唐澍、李象

九、白乐亭等组织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旅,发动了清涧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全国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我国北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以后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20世纪30年代初,在父亲的指引下,我家的男丁都参加了红军,我那时只有几岁,但也随兄长为红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回想起来,那一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最高兴最开心的。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清涧起义爆发90周年,也是我的父亲谢子长诞辰120周年。今年我已92岁,现根据我的记忆结合见闻写成此文,以怀念我的父亲和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播撒革命火种

1897年元月19日,谢子长诞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小康的农家。1918年冬,从西安省立一中回家度寒假的谢子长,一个人到榆林府,告倒了贪赃枉法的安定县县长章尚武。次年春,谢子长转入榆林中学读书,受进步人士校长杜斌丞先生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回到家乡办学。但严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教育救国的路走不通。1921年夏,谢子长投笔从戎,到山西太原学习军事。1923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学兵团”结业,到河南、北平、天津等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4年春,谢子长回到家乡创办安定县民团,任“团总”。他带领民团剿灭土匪、惩办土豪劣绅、禁止军队任意拉差,被群众称为“谢青天”。此外,他还帮助学兵团同学李象九成立“学兵连”,学兵连和安定县民团后分别改编为石谦团第三、十二连,李象九和谢子长分别任连长。

1925年冬,谢子长联络李象

九、史唯然等再次奔赴北平和天津,受教于共产党人李大钊、刘伯庄、耿炳光等人。不久,经白超然和白志诚介绍,谢子长在北大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对中共北平地委负责人刘伯庄说:“国共这种合作迟早会破裂,共产党应该抓枪杆子,发展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当年年底,谢子长受组织派遣回到陕北,与中共绥德特别支部取得联系。在绥德地委领导下,谢子长、李象九等人在石谦旅秘密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不久,改为陕甘区委直接领导的军队支部,谢子长先后任特支委员和军支委员。在谢子长的努力下,全旅12个连有100多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6个连的连长均为党员,各连的班排长也大都是党员。

1927年春,谢子长率部进驻安定县城,协助建立了中共安定特别支部。谢子长组织召开“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持制定了《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组织大纲》《农民协会案》等8个决议案和《安定县农民协会章程》,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在全县成立了1个县级、14个区级、100多个村级的农民协会,9个党支部。农民运动在安定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陕北的革命火种得以播撒。

建立独立武装

渭华起义失败后,谢子长和刘志丹先后受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回陕北做军事工作,并先后分别担任了陕北特委军委的负责人和陕北总暴动总指挥、副总指挥。从1929年到1930年,谢子长和刘志丹先后进行过多次兵运工作,均告失败。尤其是后九天的杨庚武部被军阀收编及“三道川事件”,血的教训使谢子长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靠在军阀队伍里面招兵买马是走不通的!从此,他开始探索建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独立武装道路。

1930年底,谢子长赴天津参加北方局会议。会后,谢子长到山西平定视察了国民党第四十七军军委的工作,先后见了军委书记杨重远及万启贤、蒲子华、拓克宽、吴岱峰、胡廷俊等人,检查了武装起义的布置准备,并在太原和山西特委书记刘天章就四十七军起义及在吕梁山区建立红色武装的相关问题交换了看法,向北方局军委提交了《平定考察报告》。

回到陕北后,谢子长派阎红彦、白锡林等十余位地下党员到山西参加红军晋西游击队的组建。1931年5月,在山西特委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在山西隰县辛庄正式成立,大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总支书记杨重远,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7月4日,平定县四十七军一部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万启贤,政委谷雄一,参谋长蒲子华。9月2日,晋西游击队突破敌人的重兵围剿,西渡黄河到陕北。在陕北特委及安定县委书记马文瑞的领导和帮助下,游击队发展到近百人。10月,晋西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步骑兵300余人到南梁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武装会合。

10月30日,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谢子长来到南梁统一领导各支武装力量,组成了由谢子长任书记,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吴岱峰、白锡林、胡廷俊等同志为委员的部队党委。1932年初,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谢子长等先后把部队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和以晋西游击队为骨干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为谢子长,政委兼部队党委书记李杰夫、参谋长杨重远。

在中共陕西省委和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总指挥的领导下,红军陕甘游击队开辟了寺村塬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阳坡头、照金、旬邑县城等多次战斗的胜利,并开始了创建照金苏区的斗争。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红旗始终没有倒下。

1932年12月24日,在宜君县转角镇,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省委书记杜衡自任军、团政委。谢子长和阎红彦被杜衡派到上海中央局受训。在谢子长和阎红彦的力争下,刘志丹、杨重远得以留在部队。

谢子长、阎红彦在上海中央局受训后,1933年5月,组织上派谢子长、阎红彦、强龙光、高鹏飞等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8师工作,许权中任师长,谢子长任党代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和陕北一支队埋枪解散的消息传到北平。1933年11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杨璞和谢子长分别为西北政治、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又一次临危受命,带着恢复陕北红一支队和整顿红二十六军的具体任务,回到西北。

粉碎两次“围剿”

1934年1月,谢子长回到陕北。当时,陕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敌人的血腥镇压,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谢子长经历了无数艰险,终于找到地下党组织。3月8日,他恢复了陕北红一支队。4个月后,在安定阳道峁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

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和转交中央给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特委的指示信,谢子长率陕北一、二、五支队南下,7月23日在南梁阎家洼与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

7月25日召开了红二十六军、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及陕北特委的联席会议。在会议上,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宣读了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央北方代表给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特委的两封指示信。会议决定由谢子长担任红四十二师政委,派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到陕北,配合陕北军民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

会后,谢子长率部队北上,先后取得了安定景武塌、清涧县张家圪台、清涧河口镇战斗的胜利。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谢子长不幸胸部中弹,但依然带伤指挥部队作战。在胜利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后,谢子长由于伤势过重,再也无法坚持工作,暂时离队养伤。

1934年初夏的一天,谢子长在谈起家里为革命牺牲的亲人时,告诉我们说:“共产党人就像毛脑柳树一样,割了这茬,那一茬还会长出来。二哥和同志们虽然有的被杀害了,有的被关进监牢,我还活着。咱们家,整个陕北还有这么多共产党员。共产党是杀不绝的,红军会更强大。”

当年9月5日,谢子长给中央北方代表写信,汇报了回西北后的工作和恢复陕北红一支队、整顿红二十六军的任务完成情况。不久,谢子长由于伤势严重,无法履行红四十二师政委职责,于是建议由张秀山担任红四十二师政委。

10月,北方局巡视员黄瀚(张子华)到陕北视察工作。黄瀚在郭洪涛陪同下来到阳道峁看望养伤的谢子长。他们就谢子长和陕北特委对陕北、陕甘边党政统一领导和红军统一指挥的建议交换了意见。为粉碎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谢子长推荐刘志丹来指挥两支红军作战。黄瀚将谢子长的建议带到北平,在向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汇报后,随即给陕北特委写信,同意陕北特委和谢子长的建议。

1934年11月14日,谢子长再次致信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对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给予了高度肯定。谢子长还致信刘志丹和陕甘边特委,建议红二十六军北上,由刘志丹指挥陕甘边、陕北两支红军并肩作战,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

1935年1月中旬,刘志丹率队从南梁来到安定。1935年腊月底正月初,马明方、郭洪涛、白坚陪同刘志丹到柳沟探望养伤的谢子长,并就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党和军队统一领导和指挥问题,交换了意见。

1935年正月十八(或十九)那天,刘志丹到灯盏湾看望谢子长。谢子长和刘志丹一致同意要尽快成立西北军委,统一领导指挥陕甘边和陕北红军。刘志丹提出让谢子长担任西北军委主席,谢子长推让说:“我的伤病不好,现在根本不能工作,这副担子就由你挑,不要再挂我的名字了。”刘志丹说:“你是老大哥,是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你在陕北的名声大,人们早就称你为谢青天,只要你在世一天,主席就由你当。”并说:“你有伤具体工作我负责,把你的名挂上。”两人为此再三谦让。最后谢子长说:“我以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确定你为军委主席。”刘志丹看到谢子长讲话艰难,便不再和他争,只说等到联席会议上再决定。

谢子长的支持和推荐,为刘志丹统一指挥陕甘边和陕北红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月5日,陕北特委和陕甘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和两支红军。惠子俊任西北工委书记(未到任,任由副书记崔田夫代理),谢子长任军委主席,刘志丹任副主席兼前敌总指挥。

“谢子长,虽死犹生”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由于病情恶化,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38岁。临终之前,谢子长慈祥地对身边的家人说:“老百姓怕我死,这个心情好理解。只可惜我给他们做得事太少了。”记得那天外面下着小雪,老百姓都说:“这是老天爷为谢青天流眼泪啊。”

由于谢子长在西北的重大影响,为了避免敌人趁机进攻和影响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情绪,对谢子长逝世,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严密封锁消息,当晚就被秘密安葬,不开追悼会。在一段时间里,西北军委的行文布告落款,仍沿用西北军委主席谢浩如(谢子长号浩如)的名义签发。直到1935年5月,经过吴家坪、马家坪战斗的胜利后,西北革命形势好转,谢子长逝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

1935年秋,中共西北工委决定改谢子长的故乡安定县为子长县,永志纪念。1939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见了谢子长的亲属,给谢子长以很高的评价。他说:“西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败不丧志,真了不起呀!”同时,毛泽东同志为谢子长烈士墓两次亲笔题词:“谢子长,民族英雄”“谢子长,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撰写了长达277字的碑文。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谢子长修建了陵园,举行了入葬典礼。毛泽东同志再次题词:“谢子长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纷纷题词,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

谢子长带领全家17人参加了革命,全家出了9位烈士,留下6名遗孀。为此,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时,专门嘱咐秘书黄有风说:“要好好关照谢子长的家属,这是个英雄的家族。”

1981年10月3日,子长县党政军民各界举行了谢子长烈士立碑仪式。我应邀从北京赶去参加了仪式。当我看到新立的毛主席题词和碑文,看到会场上重新出现的1946年中共西北局送给子长陵的挽联原文:“一心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我深深意识到,包括父亲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第二篇:永远怀念我的父亲

永远怀念我的父亲

空中飞人

金秋十月,我那平凡、睿智的父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如今已过了头七,可我好像做了一场梦,久久不愿醒来。父亲选择在国庆期间离世,一方面体谅儿女们的辛苦,另一方面能最后一次见到所有亲人的面,更重要的是跟他已故的妹妹结伴而行,去拜见他们久违的父、母亲。

父亲寿终正寝,去世时没有痛苦,在睡梦中安然离去,享年84岁。大姐挨着父亲睡,我们姊们几个就在旁边,就在父亲即将离世前夕,还在呼唤三姐的名字,生怕自己孤零零地离开阳间。

敬爱的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和爷爷奶奶姑姑团聚了没有?我知道您一定是思念他们才忍痛离开您相伴一生的夫人和爱您、您爱儿女、孙儿、外孙们。您在天上一定眷顾着您的爱人、儿女。您有什么需求,请托梦给我们。

一想到阴阳相隔,再也见不到父亲的尊容,再也没有了爸爸,泪水不由得留下来。以往见到别人的老人去世,好像与自己无关,真的等到自己的父亲去世,我才感到深深的痛。

父、母亲一生生育我们五人,一男四女,为我们成长、成才呕心沥血,为家庭生计奔波,工作日在单位兢兢业业上班,周末回村里干农活。父亲一生耿直不阿,不向权贵低头,不巴结领导,鄙视势力小人,不占公家一份便宜,虽在事业上没有多大建树,但却受到同事、邻里、儿女们尊敬。

近一年,主要由我的母亲照顾不太方便的父亲,姐姐哥哥不时探望。最后两个月,父亲不能自理,姐姐哥哥轮流日夜看护,为父尽孝,尽到儿女的责任。我仅在去世前一周才赶回去,侍奉父亲太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何况人呼?女儿不孝,未能在床前朝夕伺候,惟有临终前在父亲身边聊以慰藉。儿女们尽心侍奉,寻医问药,孰料天年已尽,于公元2012年10月3日,农历8月18日与世长辞了。

父亲走了,留下我们无尽的思念,您的音容笑貌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您的精神会在子孙后代中发扬光大,安息吧,我的父亲!

第三篇: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父亲

陈仕林

父亲离我而去,已整整六个年头了。2003年的中秋节那天中午,75岁的父亲带着诸多的挂念和对人世间的无限眷恋,因患食道癌辞世;父亲的印象在记忆中渐渐模糊,好多时候想写下点什么,却迟迟没能动笔,我害怕对父亲的记忆让我心痛,可是痛苦的记忆不能隔断我对父亲的怀念;谨以我笔怀念我的父亲,那曾给予我生命的伟大父亲。

父亲算得上是个能文能武的人。用我奶奶的话说,是读过九年长学的人,父亲不但中文学得好,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奶奶说当年她跟爷爷帮地主打长工,父亲就跟着地主家的少爷陪读,幼时读过私塾.熟知《四书》《五经》,而对村闻野史,更是信手拈来。儿时的印象里,经常看到村里人每逢有什么喜事,都要请父亲写对联什么的,即便是正在吃饭,父亲也十分乐意的立马放下碗筷。当时乡下文化人是十分的稀缺,小时的我以父亲的助人为乐和父亲的文化感到无比的自豪。父亲年轻时也曾“投笔从戎”,1947年被国民党抓了两年的壮丁,在旧时黄冈的罗田县自卫大队当兵,据说那时识文断字的人不多,父亲还当了几个月的秘书,49年全国快解放前夕,当官的和有钱人纷纷随着国民党残余跑向台湾,父亲则乘着混乱开了小差跑回家了,这段历史幸好是清白的,在历次运动中,没有影响到父亲,解放后,父亲本来在粮食部门谋了份会计工作,当时全国正赶上“大跃进”人民公社吃食堂,家中没有劳动力,憨厚的母亲带着姐姐及爷爷奶奶在家,生产队经常以“你家没劳动力”为由,克扣家里的粮食。实在没法子,父亲仗着年富力强、毅然辞去了公职,回家种田了,他那时的同事后来都当上了县长书记什么的,我常笑问父亲后悔否,父亲总一笑了之。

父亲的婚姻不如意,第一个妻子没有结婚就病逝了,父亲按当年的习俗,把没过门的媳妇抬到本家坟山安葬了,至今我们还会按父亲的要求为她上坟,父亲的第二次婚姻,也就是我的母亲,是经媒人介绍聘娶,两人差距太大,母亲虽是一个富农家之后,且挑花绣朵、纺纱织布样样拿得起,但斗大字不识几个,个性上母亲节俭,父亲好客爱面子(父亲也承认:由于母亲的节俭,才使得在那饥荒的年代,一家人平安度过),从我们记事起,父母的争吵就没停止过;当然这其

中还有父亲在外面花心有关,作为下辈,当年我对父亲的那些绯闻有些怨恨,后来母亲唠叨多了,我们也就从中听出了一些眉目,每当他们争吵,我们就跑得远远的,从不指责他们谁对谁错,父亲跟母亲生育了一女二男三个孩子,姐姐、哥哥和我,但父母争吵再多,却从没提出过离婚,我知道父亲是从内心爱着我们姐弟三个,如果换成现代人(甚至包括我)也许早离了的,说明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心很强的,晚年时他最不放心的是母亲,总说她老人家太老实,如果他死在前面了,母亲会受别人欺负,不幸被他自己言中,不过没预言到也是值得告慰父亲的是母亲到现在生活得很好。

直到父亲病重时,据说有一位很体面的老太太专程到我家照料和陪伴父亲一个多月直到父亲逝世,母亲已经不再计较了,自己跑到菜园子种菜,让他们在父亲临终前回忆着他们曾经美好的爱情故事,没想到这三个平凡人,竟然在晚年都这么伟大,垸子的人都对此事称赞我母亲的宽容,羡慕父亲的爱情,也敬佩那位老太太的情义;此时,我也完全理解了父亲为我们及这个家庭作出的牺牲。母亲竟然在父亲死后也道出了她的心声,老人家说我父亲再花心,也没能跳出她的手掌心,她没管住父亲的心但管住了父亲的人,也许这是那个年代人的生活方式,愿父亲带着他的爱情含笑九泉。

父亲是个活得很洒脱的人,抽烟喝酒,广交朋友,邻近几个县都有他的朋友,出游半年都会有吃有喝,晚年他跟着一位地仙高人学会了看风水和研究周易预测,更是高朋满座,甚至还牵头盖了一座寺庙,信起佛来,听他们到一起说起风水,那是神乎其神,有一年,我回家跟父亲笑谈风水之事,还送他一首诗,诗云:“风水先生惯脱空,指南指北指西东;山中纵有王侯地,何不搜寻葬自翁”。父亲当时大笑,并未与我争辨,后来我才知道看风水和帮人做佛事竟然也能有些收入,姐姐命苦,嫁到婆家后,中年丧夫,外甥中学毕业后患上了精神病,日子艰难,还需要娘家扶助,哥哥在县城一个针织厂上班,人又老实,工厂也面临倒闭,一家子在县城生活连房子也没有,我那时候虽说当着一个企业的厂长,也极少管家里的事,老两口的日常开支全靠父亲的那些收入,每年还向村里上交近千元的农业税费,真是苦了他,想想父亲一辈子爱面子,临死时还带着他自己买的一只旧手表,做儿子的我没能帮他添置一件新衣,更不说手机电话之类,每每到县城看我们的时候,妻子找出我不再穿的衣服给他老人家,父亲总是乐呵呵的笑,妻

子还跟我笑话,说父亲爱好看,现在想起那时的情景,让我感觉刀子割心般的痛。

父亲是个坐不住的人,年轻时上南京到上海,老了后也是不着家,我们回家难得碰到他在家,总把母亲一人留在家里,母亲总说他把别人家的事当大事,全村子里的红白喜事、搬家建房、甚至是分家劝架,都少不了他,虽然年龄不是他最大,但宗族中他是最具威信的人了;2003年我和妻子在深圳,儿子署假要到深圳去过,我们托老乡带到深圳,后来听垸子里的人在他死后跟我说,那时父亲特想借送孙子顺道去深圳看看,怕我们花钱,没说出来,我听罢泪流满面;那时的父亲也许感觉到了他的身体不行了,想到处走走。现在,我回到了武汉,工作和生活都变好了,每当我在飞机上或是火车上,总是想到父亲的这点愿望,我没有帮他实现,后悔莫及;也恨当年我太困难,如果父亲再活几年,按现在的情况,我能带他坐飞机、坐动车组,让他老人家在晚年好好转转。

父亲生得也是人高马大,一米七八的样子,老年一直很瘦,都说他喜欢好看,却从没见他照片,妻子说父亲就像电影《暖春》里田成仁扮演的那位爷爷,我也觉得越看越像,父亲死后,竟然没有遗像,还是伯父听说父亲有次在村里帮人家办喜事时,有人拍照里有他的像,找人家要了一张到照相馆翻拍出一张模糊的照片,每每看到那张模糊的照片,我自责,痛心疾首!为什么没想到他老人家在生时帮他照一张呢,这个遗憾也许要痛苦我一辈子,我还算什么孝子啊!

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他的骄傲,虽然不是什么大干部,毕竟是自己跳出了农门,还当上了厂长,跟别人提到我时,总是眼里放光,每年的春节,我们回家过年,在火塘边,父亲带上老花镜帮他两个孙子算命,头几年算我儿子(大孙子)陈思将来是个文官,哥哥的儿子(小孙子)陈绩是武官,后几年,听我说陈思读书不行,他老又变了,说陈思将来是武官,陈绩是文官,我们都心照不宣,知道那是他老人家的祝福和愿望,如果他老人家知道在他逝世后,大孙子陈思真的当兵了,还是驻香港的三军仪仗队,不知他有多高兴,要是他还在,也许他就得吹他算命有多准了。

父亲不是个光辉笼罩的人,他很平凡.就是个很普通的人,父亲一生中养育了我们姐弟三人;父亲是个大孝子,爷爷那一代兄弟有五人,只生育了父亲和伯父两个亲生兄弟,父亲过继到四爷爷名下,但上一辈所有的老人都是父亲负责安葬的,最后,为了我们下一代,把他一生最后的力量也奉献了出来。

更让我不能原谅自己的是父亲咽气时,身边居然没有一个亲人,虽然我哥在父亲病重后从深圳回家了(按父亲自己写好的分家约,父亲由哥哥赡养,怕影响我的工作,不让我回家照顾他),姐姐也回家了,但那时正是家乡板粟成熟的季节,父亲让他们采收板粟去了,等到垸子里的人喊他们回来时,父亲已经走了,我不知道他在临走时还有什么话要说,我只听我姐说,父亲走时,双眼一直大张.直到我姐说,父亲,您安心走吧,已经给仕林打电话了,他们都在回家的路上了.父亲合上了眼,再没睁开过.父亲走时,我在深圳,等我们赶到家时,父亲的棺柩已经下葬了,一盏长明灯在他的灵位前孤独的燃着。

我已经没有了意识,我跪在父亲灵前,一任泪水肆意横流。

那几年也是我人生的低谷,工厂效益不好,为了帮厂里的职工谋些福利,我大胆卖掉了旧厂房,发动厂里职工集资建房,以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可是好事变成了坏事,没分到房子的职工到处告我的状,纪委、检察院天天来查,再由于我自己也买了房,经济上困难得很,我毅然向组织上搁了挑子,决定到深圳去发展,那时父亲对我辞去了固定的工作有多么担心,看到他那帮不上我的愧疚的目光,我的心在滴血,当我在深圳找到一个电线厂当厂长的工作后,我的信息传到他的耳中,他跟别人说,他不担心小儿子,他相信他的儿子的能力。

父亲是2003年7月初查出癌症的,那天我正在上班,父亲突然给我电话,说他到县城看病了,我的心就一沉,因为我知道父亲从来不到县城看病的,一般小病对他们来说从来不到医院,我就问父亲查出什么病了,父亲开始支吾着不想说,在我的追问下,他才告诉我是癌症,我听了立马双泪长流,说不出话来,倒是父亲安慰我,说没多大的事,让我安心上班,父亲年龄到了,总是要往那条路上去的,我当时甚至不知道往家里寄点钱让他住院,父亲说食道里有东西卡着,咽不下食物了,他信佛,佛会让他去天堂享福了,我躺在床上无声地哭了一夜,泪水浸湿了枕头,没想到他老人家走得那么急,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本来我已经跟老板说好,中秋节一过,我就请假回家,没想到中秋那天他竟提前走了,没能等到他心爱的儿子送他一程,父亲抱病时是非常需要我们在他身边的,可是我不能啊。几年来,记忆中好象父亲从没托个清晰的梦给我,可能是父亲太爱自己的儿子吧,在那边过的好与不好,不让儿子担心,就如他在生时一样,我以为。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为父亲的坟头加把土,父亲留在黄土地上的气息,弥漫在往事里,记忆仅有的片段有时变得今天一样清晰;我将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怀念我平凡的父亲。

2009-6-14于武汉

第四篇:怀念我的父亲

父亲升入天国整整11年了,就在今天。如果他活着,今年88岁了。

父亲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自幼家境极其贫寒,穷得经常揭不开锅。一个姐姐从小给人当了童养媳,妹妹几个月时因养不起就送了人。他十二、三岁开始给人当长工,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刚成家时,一只眼得了病,而后,慢慢就看不见东西了。再后来,另一只的视力也渐渐地模糊,只能凭声音和朦胧的人影来辨别来人。年轻时父亲还得了一种奇怪的头疼病。听母亲说,刚开始半年左右犯一次,然后间隔逐渐变短,次数越来越频繁。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每次头疼病发作,躺在床上一天不吃不喝,不停地痛苦的呻吟、剧烈的呕吐······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又得了脑血栓,经过治疗,扶着他也能下地走路了。然而,还是瘫痪在床将近三年,直到离开这个世界······这样一个饱受病魔摧残的人,生命也竟是如此顽强,父亲终年77周岁。

在他的五个子女眼里,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在这个凄冷日子里,我把父亲留在我心中的记忆写下来,和我的亲人共享,拜祭父亲的在天之灵。

在我的脑海里,父亲的头总是理得光光的,天冷的时候绑着一个白手巾,很像《地道战》或《地雷战》中的老农。他长着浓眉大眼,眉毛长的自己都能看得见。父亲非常勤劳,从不挑吃穿,做得一手好茶饭。我们小时候吃的面条都是父亲用手擀的。先和好面团,醒一段时间,面片擀的薄而透亮,切出来的面条非常细像“丝窝子”。吃饭时,不懂事的我们总是侧着勺子,想用勺子把儿多挂点稠的。最后一个盛饭的是父亲,他从来就是不管稀稠,盛着什么吃什么。吃完饭,又把锅碗刷净摆放整齐,锅台扫得干干净净。每到雨过天晴,地面变得稍硬的时候,他便带着我们在院子里踩来踩去,把鸡呀猪呀这些牲口留下来的脚印踩平,使院子里的地面变得平平整整。由于身体的原因,父亲挣不到男劳力一天应挣的十分工分,但他靠给生产队放牛也能挣来八分,和母亲一起共同分担苦难,养活着瘫痪的祖母和五个子女。

也许是生活困苦的原因,父亲只是默默地劳作,却从不苟言笑。然而有一次,我见到了他的笑脸。记不起是什么原因了,我受到了父亲的责怪。他板着脸,训我说:“瞅瞅,你头不洗脸不梳!”说完,自知失言,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那难得的笑容至今仍清晰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自从落实了邓小平的好政策,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父亲母亲和我们一起没黑没明的在地里劳动,终于,我们不再为吃不饱肚子发愁了。我家有了自己的第一头牛,后来还添了牛崽。父亲更是起早贪黑的喂牛,清理牛圈。冬天的时候缺少草料,父亲在农闲的时候就带着我们到沟边地头,铲些青草晒干,冬天也能把牛喂得毛色发亮。

父亲从没上过学,一生只认识一个字,就是他名字中的“广”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执着地和母亲一起,供出了大哥、二哥、姐姐三个高中生以及我和弟弟两个中专生!这在我们方圆数十里绝无仅有!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后来,姐姐、二哥和我先后在南阳有了自己的家。93年11月底,父亲去姐家住了一段时间,就要回方城老家了。在我的再三央求下,父亲才答应去我家看看。(因为我结婚不到一年,当时和公婆一起住,父亲眼色腿脚都不好,从不愿给人添麻烦)我试着用三轮车推着他艰难地行走着,下午又推着去了二哥家。父亲鼓励我慢慢学着骑,他说:“听听不如看看,看看不如干干。”父亲朴素的话语里也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一天下来,我居然能骑着三轮车把他送回姐姐家了。

父亲生活极为节俭,从没乱花过一分钱。我们给他买东西,稍稍不实用一点,就会招来他的埋怨。他七十岁生日那天,我带着提前在白鸽面包房定的大蛋糕,回去给父亲祝寿。父亲却说:花恁些钱买这东西干啥,还不如买成鸡蛋,能吃好些天哩。

我的父亲虽然目不识丁,没说过豪言壮语,没做过惊天大事,但他和我的母亲一起,用他们勤劳善良朴素的人格影响着我们,给我们留下了一生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

11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可怜而又慈爱的父亲受到了上帝的垂爱,终于离我们远去······父亲,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好吗?

第五篇: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我的父亲

今天又到了父亲的忌日,每当接近这个日子的时候,心底就弥漫着一种刻骨铭心的痛忆。十一年了,人们常说: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可是,父亲早逝带给我们的生活与记忆中的伤痛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驶而稍有一丝缓和。父亲永远活在我记忆的痛处。

沿着生命的路标一直走着,当忽然觉得累了倦了而打算休息时,脑海里不知不觉地涌上来父亲的身影——面对着滚滚人流车流,年迈的父亲有些惊慌的脚蹲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前。我知道,这是幻觉,这样的情景离我已经很久也很远了。但是我确信,如果今天父亲还活着,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跑上前去搀扶住他,然后过马路,回家去,然后扶住起他走路,就像十一年前父亲病重时那样扶起他,然后强忍住滚滚而下的泪水,一起向着时间的远处前行。。。。

高尔基说过,父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怀是枯涩的。也许你已拥有了许多感经历,但或许还是会一次次地被感动,它能在匆忙、疲倦、粗糙的生活中唤起人们心中许多久违的馨记忆和美好怀。父亲就像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自己理想与现实汇点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自己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父亲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太多的回忆!今天这个特殊的子,我写了这些文字献给九泉之下我最尊敬的父亲,以寄托我的哀思。

父亲逝世十一周年了,今天是他的忌日。此时此刻,我又一次想起我的父亲,不由自地泪眼眶。。。

父亲,过节了。此刻,我想告诉你,您的大儿子用他对您的思念,真诚的祝愿天堂里的你,节日快乐!

怀念我的父亲(最终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