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合伙人,不只是创业那么简单 (中国合伙人 影评)-
中国合伙人,不只是创业那么简单(中国合伙人 影评)
原本以为中国合伙人是部讲述创业,缅怀青春的电影,看来导演深意远不止如此,伏笔早早埋下,一步一步,梦想、出发、受挫、实现、迷失、寻回自我。
用成功守住自己,守住了自己,没有世俗的成就也依旧完满。电影大体如此,每个人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而已。
开始的时候
最初的时候,王阳还是放荡不羁、浪漫情怀的骄傲诗人;孟晓俊是慷慨激昂、天将降大任也必一肩扛起的领袖人物;成冬青即使做戏、下跪向全村借钱,也想着让生活过得更好一点的现实主义。
年轻是做梦的季节,孟晓俊打开了成冬青的精神世界,建立偶像与目标,王阳打开他人性、欲望、款款情怀的一面。导演的第一伏笔打下——“改变”。
就像台词说,“男人的梦想总是女人开始的”。他们各自遇到了心爱的女人,男人需要从保护一个女人,得到一个女人的认同开始建立完整的自己,有人说是责任感,倒不如说是自我认识的一种责任下更加坚实。
梦开始的地方,总是最后伤人最深。王阳是被一个女人伤害,还是诗人的骄傲被否定?孟晓俊的光芒被淹没,为生活疲惫,被陌路人践踏,在爱人的苦楚中映衬出自己的完败;成冬青似乎是终于做完了一个很短,如泡沫版易碎得不现实的梦,生活却仍旧步步紧逼,就算向人人下跪,仍不得好活。
那时候青春早已过半。
活着,奋斗吧!
背负青春苦涩,但是,活着,就得接着活。创业的那大段大段,因着新东方某某观众早已熟知,谁的大学时光没有上过他们的课呢?竭尽自己所有一路向前,畅快淋漓,不知不觉中,3个人的不同逐渐浮现。
孟晓俊是因为生活所困而产生的懦弱,还是这个天子骄子天性中有那丝对失败的畏惧胆怯?过刚易折,以前以为成冬青拥有的是朋友的肝胆相照,后来看到的是自己的害怕和被比较,被低看的人比了下去;我们不会因为是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而自卑,但绝对会因为邻居官高一级而羡慕嫉妒恨;曾经的幕前英雄变成了幕后影子;
成冬青是3人中真正一直为金钱辛苦的一个,这个钱权至上的世界中行走,曾经极力讨好别人的自卑穿上了金子的外衣变成了自尊,幸亏金子未挡住一丝霞光——执着、勇气,吃过苦的人对很多东西会格外珍惜;
王阳是明线描写最少的一个,试想一个诗人的嘴被用来自嘲赚钱,再不是金玉良言、风花雪夜,在二虎争斗间,他的变化静悄悄,飘过枝头的风筝落地生根。但终究他还是想守住一些,比如3人的情意,人如镜,映衬了3人。
“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其实,真不需要责怪苏梅,活着不易,生在其中辛苦自知,何须责怪一个“女神”太累而折翼降落,回头看看,人人都改变了,何止她一人,我们无力改变世界,我们被世界改变。
用成就守住自己
成冬青和苏梅相遇那段,撇开演员的演技不论,那画面估摸着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窍。现如今,出人头地、正襟危坐的成冬青想的是苏梅一句称赞,了解一块心病。可是,苏梅不再追求个人的“丰功伟绩”,只专注于生活家庭,可以说是有志青年眼中的“堕落”,又或者,和生活和解,守护值得守护的东西。成冬青,时隔多年,始终慢“女神”一步啊。
人拼命奔跑,就会累,累得不去想为什么,就看不知道,不明白自己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婚礼之后,各奔东西;不过,几十年活下来,问自己,值得的人和事真是不多,人太近,就摩擦,站远些,就看到了别人的伤痛原来与自己这般相似。这里想说,王阳虽然身处局内,一直站在一个距离之外。
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改变了世界,但总有未被改变的,不想被改变的,不能被改变的,苏梅说,人不管什么时候要活得有尊严,人人奔波不停,不就是在维护尊严,打捞些原本的东西,放下自己,和自己和解,剧中的王阳不知是何时看破的?
导演说孟晓俊的原型很多来自他自己的原型,不过王阳、成冬青就没有他自身的投射吗?很多人都是3个角色的合体吧,不过分开演绎比较鲜明,观众不累,也没那么复杂。
美国谈判成冬青的大段台词总结了整部电影,全剧高潮,娓娓道来,铿锵有力,相当出彩,黄晓明同志很适合这个屌丝二逼的角色啊
第二篇:- 不只是美国梦 (中国合伙人 影评)-
不只是美國夢(中国合伙人 影评)
不只是美國夢。這是不是勵志電影,三個好朋友從學生時代開始一起為一個夢想一個目標去出發。。長大後/事業漸漸開始起步後,成冬青孟曉駿他們都像被名利吸引,友情是什麼都忘了。我都會問是不是世界改變了我們,每天努力不被世界改變。我哭了,因為生活經歷每天在磨蝕我們的純真。。抹走許多曾經。漸漸初衷的原意都忘了。。每個人都感覺好自私,個人利益/保護自己/種種不同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是不是好正常。好傷感。。
不去想有什麼商業考慮/政治成份,就單純看故事吧。
我最近也考慮自己的事多了點。。對啊。不想去考慮任何事。好想。。好想。。
第三篇:中国合伙人影评
拿着《中国合伙人》的电影票,在前台领了一份当天的报纸,撇了一眼,上面正上演本土著名民营企业江氏兄弟桥香园“中国散伙人”的戏码,身为企业创始人的三兄弟为利益对簿公堂,母亲劝大家有事回家好商量。这个和电影的内容挺搭配,虽然有点儿反讽的意味,可是“散伙”是当下生活的每天内容。
《中国合伙人》根据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王强、徐小平创业故事为蓝本,电影中三兄弟合伙其利断金,完美追梦达到人生价值,把一群需要获得心灵鸡汤,想去创业的屌丝励志得鸡血满怀。现实里真实的结尾是,新东方三驾马车,其实上演的是“中国散伙人”。俞、徐、王三国演义,各玩各的。
又在想一个问题吧?为什么中国人,夫妻也好,患难兄弟也罢,只能一起吃苦,不能打下江山。同享福共荣华,百年契阔。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百年品牌、跨国大企业?嗯,其实留心一看,《中国合伙人》用“散伙”的背后故事解决这个疑问。
大体说来,中国人满口“诚信”却是最缺乏商业社会契约精神的民族,而且又异常保守压抑,对权利、金钱、女色、名望垂涎三尺,还必须在人前人后保持适当的清高正义,背后又不断耍小聪明,搞权谋之计“掺沙子、扔石头、挖墙脚”,通过打倒对手满足这些欲求。
同吃苦共患难时,大家一无所有,都是梁山上的108将,肝脑涂地也就留个碗口大的疤,等名、权、财全有了,互相的提防、算计就有了,分歧产生时,厚黑学就派上用场,至此人人都是岳不群。
我们的价值观在哪里?励志片的“励”,不是鼓励解放个性、追求自由、寻找心灵,而是鼓励人们去赚钱、发财,“钱”这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衡量主角励志与否的圭臬。邓超美国梦失败后,想赢回自尊的方式就是发财,然后拿钱去砸他们。这得多么自卑和自傲,又恨美国梦,又处处以美国梦为标准妄自菲薄。
这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赵又廷美国梦破裂后,拿着钱回来找初恋希望复合是一种德性,因此他们都是失败者。因此这些电影背后的宣扬的还是成功学的甜蜜毒药,和机场候机室书店电视屏幕上声嘶力竭贩卖成功学教材的人是一类东西。我们的电影不是励志,是“励钱”。
题外话,喜欢的励志片几乎都是讲Loser,成功学毒药面前,国片最缺励大多数一辈子不能发大财娶大美女、住大房子的“失败者”们的志,去平凡生活里感觉希望和幸福。喜欢《喜剧之王》(中)《心灵捕手》《阳光小美女》《幸福之钟》(日)《艾德·伍德》《摔跤王》《跳出我天地》《人造天堂》(日)《自虐的诗》……
关于“散伙”的心酸,其实《中国合伙人》的导演陈可辛应该更有体会,不说1990年代在香港组建UFO的陈芝麻烂谷子了,几年前在《十月围城》前后,和保利博纳的于冬由于创作理念等原因,“人人电影”散伙的过程,让他一肚子苦水难言。黄建新、于冬、陈可辛的三角,几乎只剩自己在维持梦想。
没有契约精神,就是不讲规则,不尊重既成的双赢的价值观,一开始可以凭兄弟感情、血缘关系,一起做事,到最后抑或分赃不公,抑或权利被削弱不甘心被架空等,随时可以反水、谩骂、戕伐。契约即合同,碍于面子,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亲属之间,你好意思事先立下规矩、分配明细再做事吗?《中国合伙人》里的三兄弟的分歧,貌似是价值观的分歧,实际上还是对权利驾驭野心不能达成造成的折腾。
同《中国合伙人》一样,也还是三个男人“合伙”的故事,陈可辛导演的另一部作品《投名状》里,三兄弟反目的暗黑故事,愚忠、反水、腹黑、阴谋论通通上演,大家逼上梁山时,一穷二白,只剩烂命一条,生存是共同的诉求,所以必须抱团,等到功勋降临,私心自然而然的膨胀到脑血。谁都以为自己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结果大家都是输家。
《中国合伙人》三个男人的故事,有分歧更有兄弟情,励志是大
众喜爱的糖浆药水。邓超是精英分子代表,雅痞锐利,敢尝试;黄晓明是农村出身草根屌丝代表,务实偏保守,稳扎稳打;佟大为是嬉皮士,看透一切有游戏态度,大是大非不含糊,是黄晓明和邓超的润滑剂。
这正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次模拟,即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家庭,任何一个集体都必须有三种人,改革派、保守派,和中间派做和事老。佟大为饰演的王阳是中间派,看似与世无争,但是必须做好沟通两者的关系,属于管家兼保姆角色,因此他最累。片中有个细节,邓超和黄晓明出现矛盾后,佟大为一会儿和邓打乒乓,一会儿和黄接发球,“乒乓球外交”桥梁作用一览无遗。
电影对时代风貌还原显然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到位,三个人的表演是最大惊喜,一口英语杠杠的,特别是晓明,自信满满,不再二气冲天了。片子里有屌丝精英罗永浩的原形,不过要自己去仔细认证。本片结尾的“幻灯片”有些遗憾,真是有点儿“闹太套”了,太永垂不朽了。
这一次,黄晓明有点脱胎换骨了,让人忘记他的帅记住他的耿直。当他在讲台上拿自己的失败开涮,裤袋上别着的钥匙扣闪亮着80年代城乡青年的务实。以前老家乡镇中学有个校长,腰上也别钥匙,梦想是骑着摩托去县城,结果没事现实,半道折了腿。黄晓明让我想起
了他,不过他实现了梦想,可以大把撒钱,到处去讲授成功学。
很多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嬉皮士,多数60后在80年代触到嬉皮士的皮,却被强制性的浅尝辄止,要么犬儒,要么投降。佟大为在《中国合伙人》饰演的王阳就是在为60后的青春做注脚,长发飘飘喜欢诗歌,醉心恋爱痴迷文艺,当他剪掉长发的那一刻,一个时代结束,90年代来了,去下海吧,大家来发财。
发财之后,干吗?马上散伙,学八戒哥哥马上分行李、原路返回,各回各家,各抱各媳妇,各玩各的。
第四篇:中国合伙人影评
属于你我的“中国梦”
——《中国合伙人》赏析
“梦想是什么?”
“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的旋风里,在这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潮流中,许多人已变得圆滑隐忍,在社会的某个角落为了生计而埋头苦干,心中那个最初的梦想早已被残酷的生活和现实消磨得不见踪影。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合伙人》出现了,带着同样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故事,在这个有些迷茫的时代,唤醒每个人心底最初的梦想,那个属于你我的“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看似有些遥远的词自提出之日起,便引发了诸多的讨论。《中国合伙人》的出现,以电影的形式呈现了关于“中国梦”的具体可感的故事,让人们对于“中国梦”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说,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梦”在世界传播最大的功臣,那么《中国合伙人》也承担起了向国人甚至世界普及“中国梦”这一概念的角色。
影片以中国人的“美国梦”为背景,讲述了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年大变革背景下,成东青、王阳和孟晓俊三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创立了“新梦想”培训学校,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他们的成功的过程也正是“中国梦”从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各个性格鲜明,都有着自己的梦想。
孟晓俊是这三个人中最具“改革”意识的人,他想要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对于他来说,去美国成了他家的传统,成了他的命中注定,当然也自然成了他的梦想。当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到签证,怀着雄心壮志前往美国的时候,他曾放出豪言,“我再也不回来了。”可事实上,真正到了美国的孟晓俊才发现,原来美国并不是他想象中实现梦想的圣地,相反,他满腹才华无处可施,所谓志向抱负更是不知从何实现,为了生计,他甚至不得不去饭店当了服务员。也正是因为他在美国不得志的经历,让他在回国加入成东青的培训学校之后,在谈到“新梦想”上市的时候,那么坚持。有了在美国那段不受重视,甚至没有尊严的生活之后,孟晓俊更加明白上市对“新梦想”的意义,他之所以为了“新梦想”那么努力,不是因为他想赚钱买名车豪宅,不是因为他想要得到多少股份,是因为自己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他想让美国看到中国的崛起。这才是孟晓俊真正的梦想,也是属于你我的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
关于王阳,他是三个人中最文艺、最浪漫的一个。他没有孟晓俊的雄心,也没有成东青的执着。他也曾经跟所有人一样想要去美国,却也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放弃了签证,他也为了“新梦想”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却在很多次孟晓俊和成东青为了“新梦想”的问题打得要死要活的时候,只是在一旁淡然的劝架。或许他曾经幻想过以后浪漫唯美的生活,但在经过现实打磨之后,他比谁都更加清醒和淡定,他追求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取一个不那么漂亮却很会做饭的妻子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王阳的梦想正是普通的中国人民的梦想,舒适、安逸、平淡的生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
最后说到成东青,他是三个人中最执着、老实的一个,他的故事向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的实现过程。成东青在农村出生,忠厚老实的同时也是一身傻里傻气。他用了三年时间,靠着母亲借来的钱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在大家都争相想去美国的时候,他却只是想去天安门;他蹩脚的英语发音被嘲笑是以前学过日语;尽管读完了800本书,可签证仍然被拒;就算后来当了老师,上课也是不温不火,没有人愿意听;好不容易追到了喜欢的女孩子,也以分手告终。面对着生活给他的连番打击,成东青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灰心丧气,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只能放手一搏,凭借自己的踏实执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他农村出生,从来就没有孟晓俊那样的远大抱负,他所想的就是还上自己上学家里欠下的钱,改变自己穷苦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正
是许多跟成东青有相同处境的中国人的梦想,成东青最后的成功也向我们昭示了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激励着我们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正如成东青和他的合伙人,正如影片最后出现的杨澜、马云等各界有名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实现着一个个小小的“中国梦”,正是这一个个“中国梦”的实现改变了中国,让中国得以发展。中国合伙人只是十三亿中国人的缩影,他们的梦想也正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
第五篇:《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是以新东方三驾马车为原型,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个大学生的青春史和创业史,青春、梦想、励志、热血、奋斗充斥着整个影片。
在当下这个年代“青春”这个词显得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于我们80后,因为青春就是我们即将或已经失去,而且是一去不返的东西,但每个80后对“青春”这个词的解释又是不尽相同的。什么是青春?有人说青春就是热血,有人说青春就是逃课、早恋,有人说青春就是无怨无悔„„答案无穷无尽,事实上青春就是On the road。
“梦想”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同样的刺眼,有的人梦想成真,有的人还在为梦想坚持,还有的人已经放下梦想,甘愿平庸的生活,当有人把曾经的梦想从箱底翻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晒的时候,我想你一定被刺得睁不开眼,甚至会流眼泪。在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已经在生活折磨下,已经变得都住全无,梦想不再,这一切全被我们忽视了,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悄悄的流逝,其实,这就是我们失去的青春。而当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仿佛有了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电影散场了,我们又回到各自的生活,又变得麻木。就像前几天刚过去的高考,每年都有上亿的人关注高考,各种发微博、发心情,各种转发,其实他们关注的不是高考,而是在高考这个特殊的时候,记念曾经一起走过的青春。其实相对来讲,我更喜欢电影的前半部分,那才是三个主人公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再牛逼的时候也比不上一起二逼的岁月。
我时常会约朋友去大学校园打球,他们会说累,不想动,会说加班没时间,让我听出老茧的理由。这些时候我仍然会一个人去打球,不是我工作比他们轻松,也不是我比他们更喜欢篮球,更不是我比他们觉悟高,懂得去锻炼身体,而是我想在麻木的生活中寻回一点点的热血青春。
“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心上。”这是影片中我喜欢的一句旁白,言简意赅,却是心里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