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三、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一)图 纸 审 核 制 度
1、项目部收到施工图后,项目经理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核,在审核中如发现图纸错误或有需要提请设计部门解决的问题应记录并及早提请图纸会审。
2、图纸会审时,要认真做好记录,经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各方签字后执行。属设计错误的问题,由设计单位写出书面设计变更,按设计变更执行。
3、会审后的施工图,在施工中一般不再变动。若有设计更改时,必须在得到书面通知后执行,并图纸变更应在图上注明。
4、没有经过会审的施工图,不准施工。
5、图纸和会审记录作为技术资料归档。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审批制度
1.施工组织总设计,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物资设备等部门进行讨论,决策总体思路,项目工程师执笔汇总成文,要求在开工前14天完成,报处及公司审批后执行。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各单位工程技术员组织编制,在开工前7天完成,由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审批并签署意见后执行。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内容和深度、广度要依工程大小、繁简以及施工现场而定。
4.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明确要求单独编制的几个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由处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5.施工组织设计主体内容在施工中一般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时,按原审批程序执行。变更以后修改页附于原文件后,变更页应发至原文件持有人。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要注意积累数据,总结经验。7.任何时候各级施工组织设计均应在内部审批程序完成后再报到监理或建设单 位审批。
(三)技 术 交 底 制 度
1、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认真作好。
2、技术交底的内容是:质量控制职责权限,适用的设备及操作人员,合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施工工序,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成品保护,操作环境、工艺及标准要求。对于重点工程,特殊工程以及采用新技术的工程,更需作详细的技术交底。
3、项目部的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主持,由技术副经理向生产副经理、技术人员、质量检查员、工长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图纸、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操作要求等方面的技术交底。
4、技术交底最基层一级,是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向班组的交底工作,这是技术交底的关键,交底的依据是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
5、技术员向班组交底要有交底书,交底要有工长、施工班组参加并签字后方可施工。
(四)材 质 检 验 制 度
1、建筑材料试验,检验由项目部委托晋城矿区质量检测中心进行。
2、凡用于施工的原材料、构件、设备等物资,在运进工地时,必须由供应部门提供合格证明文件,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3、凡进场的材料,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查,检验、试验、复验证明合格后,方能使用,否则不能使用。
4、凡需在现场配制的各种建筑材料,如砼、砂浆等材料的配合比,均应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
5、材料规格代换,由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并作好记录。
6、试验人员必须根据工程情况,作好各种材料试件,并编号登记,加强管理,防止 出现遗漏和差错。
7、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使用材料的检查、复核工作,以免发生差错。
(五)施 工 日 记 制 度
1、施工日记是在建工程整个施工段的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记录。因此从工程开始施工时,就应该由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记录,直至工程竣工,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
2、施工日记应逐日记录,并保持其完整,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作为质量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
3、施工日记内容包括:
(1)工程的开竣工日期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起止日期,技术资料供应情况。
(2)因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由设计单位在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和对施工图修改的记录。
(3)重要工程的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4)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特殊措施的施工方法。
(5)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记录。(6)有关领导或部门对工程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
(7)气候、气温、地质以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工待料)的记录等。
(六)隐 蔽 工 程 验 收 制 度
1、隐蔽工程验收,应结合工程予检、质量检查工作进行,主要部位可摄影以备查验。
2、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前,施工工长组织自检,填写隐蔽工程记录,项目部技术 质量人员(必要时应由项目工程师)进行复验和签证,报甲方、监理复验和签证。
3、隐蔽工程验收参加人员为:质检员、工长、技术人员和班组长。
4、隐蔽工程记录应及时整理完善,文字、图表清晰,无差错,经签证后归入技术档案。
技 术 资 料 制 度
1、国家及公司管理体系要求的技术文件、资料都必须经纳入资料管理范围,所有的资料文件都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擅自修改、伪造和事后补作。
2、施工技术资料按国家及地方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施工验收资料列明细整理。
3、土建、机电、水暖、测量人员对自己担负的技术工作的全部工程记录都要及时整理按单位工程保存,竣工后提交全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4、有关建筑物合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的参考文件,在工程交工时,随同其它交工资料一并提交建设单位及处保存。
5、单位工程技术员工作调换时,必须同时移交工程技术资料。
(七)施 工 质 量 检 验 制 度
1、坚持质量“三检”制度
(1)自检:操作者自我把关,保证操作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施工班组根据分项及检验批进行自我检查评定,并认真填写自检记录。
(2)互检:施工班组内个人之间互相检查,由班组长组织进行。同工种的各施工班组之间互相检查,由工长组织。上下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也由工长组织上下工序的施工班组进行。
(3)专检:由工长组织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对已完检验批及分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评定。
2、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副经理、生产副经理、各单位工程工长、技术员和质检员参加。
3、各项检查都必须作好记录。
4、检查人员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和规范、规程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等不符合质量要求,有权制止使用。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
5.项目部专职质量检查员采取巡视、旁站等方法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负责施工转序。
(八)顾客满意度及回访、保修制度
1、项目部负责施工期间顾客满意度测量,分基础、主体、竣工交付三个阶段进行,于工程结束后将有关资料报上级主管部门。
2、工程竣工后,按处统一安排,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回访,对纯属施工质量不好的工程或部位,负责保修,及时予以处理。
(九)工程开工管理制度
1、工程开工前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具备下列开工条件的工程不准开工:
2、有经过会审的施工图纸。
3、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4、解决了施工现场的“四通一平”。
5、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保证措施。
6、贮备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和所需的工具、设备。
7、有所需劳动力落实情况。
8、生活设施已解决。
9、工地临时仓库已建筑完毕,各类施工机具安装就绪并能运转。
10、有经过审核批准的开工报告。
(十)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1、原材料进厂后,材料组负责验收,提请复检,并提供质量、环保合格文件等资料。试验人员负责及时抽样试验,不得影响施工。
2、材料组负责进厂材料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不合格材料要及时清退出场,以免误用造成事故。、班组自检由工长督促施工班组进行检查,班组长负责记录整理。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工长负责组织单位工程技术员、质检员、施工班组长进行检验批验收。同时作好工序交接检查,技术员负责整理记录,并报监理、甲方验收,签字齐全后归入技术档案。
3、分部分项工程由技术副经理组织技术、质检等相关人员评定,合格后报监理、甲方验收。
4、单位工程竣工后,由项目经理组织生产副经理、技术副经理、各单位工程工长、技术员、质检员进行自查自评,并及时整改所发现的问题,合格后,由技术副经理报请监理、甲方验收。
5、项目部设专职质量检查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质量不合点(处)及时纠正。
6、项目部试验人员负责计量器具的强检、定检和周检工作,保证计量准确。
7、工艺纪律由工长负责督处、检查施工班组执行,技术员、质检员、工地负责人负责检查执行情况。
8、项目部每月进行一次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工程质量)全面系统检查。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副经理、生产副经理、各工程工长、技术员和质检员参加,由资料员做好记录,开会总结。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十一)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一、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的都叫工程质量事故。
二、质量事故的分类
(一)、按造成的后果分为未遂事故和已遂事故。
1.未遂事故:凡通过班组自检、互检、隐蔽工程验收和日常检查所发现的问题,经班组自行解决处理,未造成经济损失或延误工期的,均为未遂事故。
2.已遂事故:凡造成经济损失及不良后果者,均构成已遂事故。
(二)、按事故产生的原因分为指导责任事故和操作责任事故。按事故的情节及性质可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三、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的划分
(一)、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上,5000以下,为一般质量事故。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质量事故。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主要结构倒塌。
超过规范规定的基础不均匀下沉,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强度严重不足等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物寿命,造成不可补救的永久性缺陷。
影响建筑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造成永久性缺陷。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含5000元)。
四、凡已形成质量事故,均应进行调查、分析、记录,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上级机关,严禁隐瞒不报或谎报。五、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由质检员于5日内写出质量事故报告,报上级各有关部门。
质量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名称;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事故责任者的处罚情况; 事故报告单位。
六、项目部在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将事故情况报处技术、安检科及分管处长,由处组成调查组调查处理。
七、质量事故的处理,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追究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八、对由于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质量事故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或按一定比例赔偿经济损失。
九、对于经济损失3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质量问题,项目部要将其简要情况及损失于当月列入质量月报表中,报处安检科。
(十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护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及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
二、依据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内容及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全体职工包括外部劳务人员及分包单位进行环境、职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三、对新入厂职工进行项目部、班组两级教育,建立教育记录卡。
项目部级教育:由项目部主管生产的领导组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实施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生产特点、设备特点、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项目部应急预案;环境、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规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注意事项;环境保护意识;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防护用具使用基本知识等。
班组教育:由班组长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本班组作业特点;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岗位责任;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及纪律;爱护及正确使用安全生产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易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等。
四、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包括架子工、电工、焊工、司炉工、起重机械司机、机动车驾驶员等,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培训,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取得岗位资格证,方可上岗操作。
五、工人调换工种项目部负责对换岗工人进行换岗教育,未经教育不准上岗。
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安全生产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项目部每年利用冬闲季节,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八、分部分项施工前,工长、技术员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要求。
九、施工班组由班组长组织实施班前安全会。针对班组的施工生产场所、工作内容、工具设备、操作方法等,对班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十、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安检员、工长,每周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十一、根据季节变化,对职工进行夏季防雨、防雷电、防洪;冬季防冻、防滑、防煤气中毒等季节性安全生产教育。
十二、节假日前后,根据具体情况对职工进行节前法纪教育,节后开收心会,教育职工集中精力搞好安全生产。
十三、各分包单位负责贯彻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项目部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对所属施工人员进行教育。
(十三)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
一、项目经理每月组织一次环境、职业安全生产全面检查。每天组织生产调度会,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对查出的生产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月度环境、职业安全生产检查结果报处安监科。
二、项目部专职安监员,根据生产安排在施工现场跟班检查,对查出的生产安全隐患,及时通知施工班组整改,并上报项目部主管领导,配合生产、技术副经理做好自检工作,负责记录。
三、各生产班组的班组长、班组兼职安监员,对施工现场、作业场所、工具设备进行班 前检查,生产过程中巡回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或向上级报告。
四、在夏期、冬期前做好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雨期重点检查脚手架、龙门架、电气设备、塔吊、施工用电等安全生产状况;冬期重点检查机械设备、施工用电、消防、预防煤气和外加剂等中毒及防滑防冻措施等。
五、各类检查中发现的生产安全隐患,必须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整改,实行登记、消项制度。
六、加强对工程分包单位的日常检查,使其符合公司管理体系要求。
(十四)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技术管理制度
一、项目部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有关业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认真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交底。在管理施工技术的同时,管理好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技术工作。
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时,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提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工程项目工程师负责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明确重点设防区域和关键防护点,制定设防措施。分管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组织总设计要求,编制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四、按国标JGJ59-99要求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该附计算书的必须附计算书,报上级审核后执行。
五、必须按照公司管理体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权限和规定,按部门和岗位职责,编制审批环境、职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方案,未经审批的不准施工。
六、属于分包工程的由分包单位按公司管理体系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分包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全面谋划,报项目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七、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措施和方案经审批后,必须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时,应由编制人出具变更通知书,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
八、在施工过程中,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实施环境、职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项目工程师负责落实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方案和设防措施;分管技术人员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技术交底;专职安监员对环境、职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方案、设防措施、交底的实施进行监察和验证。(包括对分包单位)。
九、严格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负责人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向分部分项作业负责人做出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完善签字手续,各持一份,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符合施工、安装和生产的具体情况,交底内容要全面,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工程项目施工防护架体、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由项目经理、生产经理、项目工程师组织工长、项目安监员、施工安装负责人共同验收,确认符合标准、规范等要求,认真填写验收单,履行签字手续,方可投入使用。
十一、各项验收单的填写必须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内容要量化。存在问题必须经整改后重新验收。
第二篇: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修订稿)
一、图纸自、会审制度:
1、施工图纸自审由项目部组织、公司项目管理中心配合实施。
2、项目部收到施工图纸后,应提供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给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并对照施工现场情况及本公司施工技术条件组织施工图纸自审并做好自审记录。
3、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和施工技术装备条件;特殊技术措施在技术上是否有困难、能否保证施工安全;特殊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等是否满足需要;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设备等之间有无矛盾;图纸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道路交叉连接是否正确;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意见是否已反馈并通过其认可。
4、图纸会审纪要由施工单位按建筑、结构、安装等顺序负责整理、汇总并打印成会签稿(格式详见附表),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项目负责人会签后由项目管理中心技术主管及公司总工审核批准。最后打印成正式文稿,由以上单位轮转盖章形成正式文件。(图纸会审纪要格式详见附表)
5、对图纸会审提出的问题,凡涉及设计变更的均应由设计单位按规定程序出设计变更单(图),重要设计变更应由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核后方可实施。
6、图纸会审纪要一式15份,并提供电子档一份交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备案。
7、图纸会审纪要送公司项目管理中心3份。
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批管理制度:
1、编制原则
1.1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1.2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同时内容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和醒目易懂。
1.3编制的纲要:按照FJLJG/ZJ—2004指导纲要编制。
2、编制时间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用以指导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及审批工作。如因依据资料一时未能到齐,可先行编制施工大纲和分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待条件成熟,立即编报审批。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部门和责任
3.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与施工分包单位进行编制,各编制人员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总初稿,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人员及有关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和需要增加的内容等,修改后定稿。项目部将定稿呈送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审核,公司总工审批。
3.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或分包单位进行编制,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审核、审批。
3.3项目部提交定稿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份(同时提供电子档,外地项目可先通过电子邮件发传),呈报公司项目管理中心。
3.4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核,六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反馈给项目部。
3.5 经公司批准后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发放给项目部。3.6 项目部将最终审核、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1份至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备案。
3.7 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项目部要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补充,按程序批准后执行。
3.8 分包项目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分包单位审批后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核合格后报公司审批。分包项目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提交一式三份。
3.9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报审表详---《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归程》施表7.1;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意见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的格式详见附表。
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批管理制度:
危险性较大以及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特殊专项施工方案是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
1、特殊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方案讨论并主持编写,该方案须附安全验算计算书及结果,项目部将定稿的特殊专项施工方案报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进行该方案的评审,通过评审后报公司总工审批。
2、需要进行特殊方案评审的范围如下: 2.1 大型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基坑深度≥4m;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降水工程。
2.2 大型土方开挖工程:开挖深度≥4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2.3 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工程:模板支撑系统高度≥8m,或跨度≥18m,或施工总荷载≥10KN/m或集中线荷载≥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2.4 起重吊装工程:专项起重吊装工程。
2.5 脚手架工程:悬挑架、各类自升式架设、落地式脚手架>24m。2.6 拆除、爆破工程:三层及以上房屋拆除工程及所有爆破工程。
2.7 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建筑幕墙的安装工程、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工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尚无技术标准的工程。
2.8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3、危险性专项施工方案评审表详---附表。
四、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包括单位工程技术交底、主要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的内容:
1.1工程项目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交底,包括施工部署、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资源计划、总平面布置、主要技术与管理措施、分项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与安全措施等。主要采取会议形式交底并形成记录。
1.2 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详细安排分项工程的工艺规程操作方法、质量标准、检查验收要求等内容。如作业条件、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规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成品保护和文明施工。主要采取书面形式交底并形成记录。
2、基本要求:
2.1工程项目技术交底应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应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并为施工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
2.2交底手续应表明时间、地点、交底人签字,保存记录并归档;交底结束后,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应履行签字手续。
2.3 技术交底记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汇集整理,并对分包单位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各分包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将技术交底记录及时整理,并适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移交。
2.4 班组长在接受技术交底时,应领会、落实交底内容。
223、技术交底程序
3.1工程项目技术交底: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审批后,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各分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主要介绍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各项管理措施、平面布置等。
3.2 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由专业施工员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
3.3 班(组)长向工人技术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向班(组)成员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
4、技术交底记录的格式详---《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归程》施表7.2。
五、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隐蔽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隐蔽工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同意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签证手续,方可隐蔽。
2、隐蔽工程项目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钢筋砼工程、砖砌体工程、木结构工程、防水工程、给排水暗管道工程、防雷接地、电气管道暗设工程等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隐蔽工程。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按照《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归程》4.1.5的要求进行填写。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填写要求一式四份。
六、施工日志制度:
施工日志是单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有关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是施工活动各方面情况的综合记载,是查阅施工状况全过程十分重要和可靠的根据之一。施工日志由项目部内业施工员负责记录。
1、施工日志的内容包括日期、天气、气温、工程部位、施工班组、施工活动记载等有关当天工程活动的内容。
2、施工日志的要求
2.1 施工日志应从工程开始起至工程竣工止,由内业施工员负责逐日进行记载,要求记载的内容必须连续和完整。
2.2 施工日志应以单位工程为对象,对于同一建设项目的不同单位工程,也可同册记载,但内容必须按幢号分别记录。安装工程应按分部工程分开记录。
3、施工日志记录表格详见《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归程》施表7.3。
七、检、测、试仪器管理制度
1、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检、测、试仪器的检查和监督管理。
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检、测、试仪器负责,并派专人管理,建立台帐、定期检定。
3、项目经理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对本项目检测设备的要求,在施工之前根据项目检测设备的要求进行配置。
4、新购检、测、试仪器在开始使用之前,应送到法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定,合格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能使用。在用的检、测、试仪器应按法定检定机构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法定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某些检、测、试仪器因检测单位无法检定的,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5、送检的仪器,以法定检定机构规定的检定周期为准。各单位的检、测、试仪器应按规定周期送法定检定机构检定。超过检定周期的检、测、试仪器禁止使用。
6、检、测、试仪器在搬运、贮存期间,要采取防震、防潮等措施,摆放牢固,轻拿轻放,确保设备完好。
7、检、测、试仪器的封存与报废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工程验收制度:
1、工程主要分部分项验收包括桩基、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幕墙工程、钢网架工程等。
2、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供工程竣工报告、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工程质量保修书、竣工图等。
3、主要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包单位项目经理、项目质检员,专业施工员等人员进行自检后,对检查结果填写内验相关表格(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修装饰、建筑屋面、安装分部等)及竣工验收内验表格(表G.0.1-1~4)后报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部验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签发《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项目经理部对提出的整改意见逐条落实修整完善,并以《工程质量问题整改回执单》报告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经复查合格后项目经理部方可提交对外验收。(内部验收表格详附表)
4、工程竣工验收流程如下:
4.1 工程预验收前半个月向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申报单位工程竣工内验收记录一份,竣工验收申报表及工程竣工报告一份。
4.2项目部提交竣工报告前应先形成初稿,经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核稿后,形成正稿(6 份)送公司签字盖章。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
4.3 填写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并送八份至公司签字盖章。
4.4消防工程、防雷工程、室内环境检测等应由相关部门竣工验收前出具验收合格证书。4.5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应提供监理评估报告,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质量报告,勘察单位应提供勘察检查报告。
4.6有电梯工程等建设单位指定发包的工程,验收资料由分包单位汇总至项目部。
九、工程技术质量档案管理制度:
1、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程技术质量档案负责,并派专人实施。
2、工程技术质量档案按归档资料与过程控制资料分别收集、立卷、归档。具体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和《公司技术文件归档目录清单》(见附件)执行。
3、凡列入工程技术档案的技术文件、资料,都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正式审定。所有资料、文件都必须如实反映情况,要求记载真实、准确、及时、内容齐全、完整、整理系统化、表格化、字迹工整,并分类装订成册。
4、工程技术质量管理档案按当地城建档案馆规定要求归档,同时向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完整的一套。
十、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项目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负责组织编制推广应用计划,落实推广应用项目的责任人及要求完成时间等,并组织实施。
2、项目经理参与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的编制,并负责协调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项目所需的经费和人员。
3、项目内业施工员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并参与实施工作,负责对实施中有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并进行总结。
4、对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项目在工程上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应按规定每季向公司上报,本项工作由项目内业施工员负责填报。
5、项目部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组织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包括确立课题、成立小组、进行攻关、撰写总结、成果发布等内容。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组织评选,对优秀的成果可进行奖励和推荐上报。
第三篇: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1、必须把检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质量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每个检验人员的自己觉有行动。同时,按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全面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科室技术质量管理组织,适当安排兼职人员负责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管理内容包括:指定目标、计划、指标、方法、措施,实施施检査、总结、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定期向上级报告。
3、各专业实验室要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做到日有操作记录,月有小结、分析、年有终结。发现失控要及时纠正,未纠正前停发检验报告、纠正后再重检、报告。
4、引进或维修后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新
仪器須经校正合格后,方可用于检测标本。
5、及时掌握业务动态,统一调度人员、设备,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
6、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做好新技术的开发和业务额技术的保密工作。
8、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努力提高质评水平。
第四篇: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和技术记录的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校准唯测过程,对记录进行控制。
二.适用范围:实验室所涉及到的所有记录,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等环节。
三.职责:实验室各工作人员应及时完整的填写记录表,并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保管。保证实验室记录的准确、完整。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的保存,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
3.3质量部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技术记录格式的备案,样机试验、定型鉴定及检验记录及报告副本的管理;
3.4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和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
3.5实验室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
3.6业务部负责检定、校准、测试证书报告副本的管理。
第五篇:质量技术管理制度43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质量
管 理 制 度
工程名称: 兖州市府河桥梁—石门桥工程 建设单位: 兖州市建设局 监理单位:济宁市东方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山东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2009年8月23日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技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作用是把企业的整体技术质量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技术质量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从而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
1、制度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内容为:
1、图纸自审制度;
2、图纸会审制度;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
4、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
5、技术交底制度;
6、技术核定制度;
7、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
8、技术复核制度;
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0、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1、施工技术总结;
12、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3、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本制度适用八冶建设集团一建公司第七分公司各项目工程的技术质量管理。
2、图纸自审制度
2.1图纸自审由分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
2.2接到图纸后,分公司总工程师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2.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2.4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
2.4.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2.4.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2.4.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2.4.4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2.4.5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2.4.6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2.5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3、图纸会审制度
3.1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3.2会审参加人员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内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及其它相关人员。3.3会审时间
一般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特殊情况也可边开工边组织会审(如图纸不能及时供应时)。
3.4会审组织
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督促业主尽快组织会审。3.5会审内容
3.5.1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3.5.2审查施工图的基础工程设计与地基处理有无问题,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3.5.3审查建设项目坐标、标高与总平面图中标注是否一致,与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轴线关系和方向等有无矛盾和差错。
3.5.4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核对建筑、结构、上下水、暖卫、通风、电气、设备安装等图纸是否相符,相互间的关系尺寸、标高是否一致。
3.5.5审查建筑平、立、剖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矛盾或标注是否遗漏,建筑图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错,各种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
3.5.6审查建设项目与地下构筑物、管线等之间有无矛盾。
3.5.7审查结构图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中是否有钢筋明细表,若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砼关于钢筋构造方面的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长度与抗震要求长度等。
3.5.8审查施工图中有哪些施工特别困难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构件与配件,货源如何组织。3.5.9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3.5.10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求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3.6会审程序
3.6.1会审由建设单位召集进行。并由建设单位分别通知设计、监理、分包协作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分包的由施工单位通知)参加。
3.6.2会审分“专业会审”和“综合会审”,解决专业自身和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及施工配合问题。无论“专业”或“综合”会审,在会审之前,应先由设计单位交底,交待设计意图、重要及关键部位,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的作法、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而后再由各单位提出问题。
3.6.3会审时,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提出自审时的统一意见]并作记录。会审后整理好图纸会审记录,由各参加会审单位盖章后生效。
3.6.4根据实际情况,图纸也可分阶段会审,如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工程、水电暖等:当图纸问题较多较大时,施工中间可重新会审,以解决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3.7会审记录内容
3.7.1工程项目名称(分阶段会审时要标明分项工程阶段)。
3.7.2参加会审的单位(要全称)及其人员名字(禁止用职称代替)。3.7.3会审地点(地点要具体),会审时间(年、月、日)。3.7.4会审记录内容:
1)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提出的存在矛盾、问题、由设计予以答复修改的。(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要附图说明)
2)施工单位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建筑材料等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修改部分设计的会商结果与解决方法。(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附图说明)
3)会审中尚未得到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4)列出参加会审单位名称,并盖章后生效。3.8会审记录的发送
3.8.1盖章生效的图纸会审记录由业内技术人员移交给项目资料员,由资料员发送。3.8.2会审记录发送单位 1)建设单位(业主)2)设计单位 3)监理单位
4)项目部:技术、质安、经营预算、工程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队(班组)、预算员,资料员自存三份作交工资料用。
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
4.1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单位工程具体指导施工的文件,也是工程编制月、周作业计划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设计的依据。
4.2编制原则
4.2.1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
4.2.2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同时内容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和醒目易懂。
4.2.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技术、物资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的施工准备工作。
4.2.4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计划协调技术和系统分析方法安排施工进度。积极开发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的工程项目,保证施工活动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4.2.5结合现场及项目部实际情况,开展方案对比,选择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组织措施等。
4.2.6尽量减少临时设施,采用动态管理等方法,合理储存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地不止施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做到文明施工。4.2.7执行《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加强计量器具、数据管理,使用法定的计量符号、单位。
4.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部门和责任
4.3.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组织项目部内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的技术部门参加编制,生产、设备、材料、预算等部门需要提供有关资料时,必须密切配合。
4.3.2由项目内业技术员或技术负责人自行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目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定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参加编制人员进行分工,规定完成时间。
4.3.3各编制人员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后,由内业技术人员汇总初稿,交项目技术负责人。
4.3.4项目技术负责人接到初稿后,组织编制人员、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和需要增加的内容等。
4.3.5公司技术部门对初稿进行修改后定稿。4.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报批
4.4.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大纲》(试行)中规定格式、顺序、内容及要求来组织编写。
4.4.2一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并报局科技处备案。
4.4.3大型或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公司总工程师进行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4.4.4特大或群体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由局科技处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4.5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变更
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实施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
4.6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
4.6.1经过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工前应进行交底。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介绍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各项管理措施、平面布置等。
4.6.2交底手续应表明时间、地点、交底人签字,保存记录并归档。4.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发放范围及管理
4.7.1经批准后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发放给项目三份及有关专业人员、专业施工队。
4.7.2项目资料员收到技术部门发来的施工组织设计后,列表登记发放,发放范围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内业技术人员、资料员等。
5、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
5.1施工作业指导书以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项目为对象编制的,是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
5.2施工作业指导书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为编制依据,按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细化。
5.3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内业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编制。
5.4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督促实施。5.5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 5.5.1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5.5.2施工进度计划。5.5.3劳动力计划及劳动组织。
5.5.4机具设备计划,特别是主要施工机具。5.5.5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
5.5.6技术组织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雨期、冬期、施工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技术措施。
5.6经批准后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由内业技术员交资料员登记发放。
5.7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发放范围:技术、质检、生产、安全、项目技术负责人、内业技术人员、有关施工队及工长、资料员自留存档等。
6、技术交底制度
6.1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6.2项目技术交底分三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并做好记录;队技术员向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班组长向工人交底。
6.3技术交底范围划分
6.3.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向项目全体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交底参加人员也可扩大到班(组)长,视具体情况确定。
6.3.2专业队技术员对班(组)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必须向班(组)长(必要时全体人员)和有关人员反复细致地进行。
6.3.3班(组)长向工人技术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向班(组)成员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
6.4技术交底的要求
6.4.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6.4.2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
6.4.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6.4.4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受人签字。
6.4.5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6.5技术交底的内容
6.5.1项目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重点单位工程和特殊分部项工程的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特点和关键部位,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
3)重点单位工程总记与交叉作业过程中如何协作配合,双方在技术上措施上如何协调一致。
4)本单位初次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的操作方法以及特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土建与设备安装工艺的衔接,施工中如何穿插与配合。6)交待图纸审查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法。7)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中的关键问题。8)冬、雨季特殊条件下施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9)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中,技术性较强,经济效果较显著的重要项目。6.5.2施工对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重要的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予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4)土建与水、电、暖、设备安装之间,各工种之间,队与队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
5)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阶段划分。
6)重要部位,冬、雨季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
8)单位工程测量定位,建筑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9)现浇砼、承重构件支模方法、拆模时间等。
10)预制、现浇构件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等要求。11)管线平面位置、规格、品种、数量及走向、坡度、埋设标高等。12)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13)砼、砂浆、玛蹄脂、防水、绝缘、防腐材料和耐火胶泥等配合比及试件、试快的取样、养护方法等。
14)焊接程序和工艺。
15)打桩、构件校正、试水记录、砼冬季施工和沥青玛蹄脂的测温记录,设备开箱、设备试运转记录、测试打压记录等填写方法。
6.6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
7、技术核定制度
7.1凡在图纸会审时遗留或遗漏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属于设计产生的,由设计单位以变更设计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有关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属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出具工程变更通知单,并通知有关单位。
7.2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进行施工图修改时,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核定单。
7.3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重大问题须报公司总工审核,核定单应正确、填写清楚、绘图清晰,变更内容要写明变更部位、图别、图号、轴线位置、原设计和变更后的内容和要求等。
7.4技术核定单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办理签证,经认可后方生效。
7.5经过签证认可后的技术核定单交项目资料员登记发放施工班组、预算员、质检员;技术、经营预算、质检等部门。
8、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
8.1单位工程施工记录是在建工程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记录;在工程 竣工若干年后,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发生问题而影响其功能时,是查找原因,制定维修、加固方案的依据之一。
8.2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由项目部各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逐日记载,直至工程竣工,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以保证其完整性。
8.3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的主要内容
8.3.1工程的开、竣工日期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起止日期,技术资料供应情况。
8.3.2因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由设计(或建设)单位在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及施工图修改的记录。
8.3.3重要工程的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8.3.4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的施工方法。
8.3.5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记录。8.3.6有关领导或部门对工程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
8.3.7气候、气温、地质以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工待料)的记录等。8.4施工记录的记载方法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各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将逐日记录的施工、技术处理等情况加以整理,择其关键记述,填写在单位工程施工记录表上,并经主任工程师或技术科有关负责人审核是否确实,并签名后,纳入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9、技术复核制度
9.1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和影响全面的技术工作,必须在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当复核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方可施工。
9.2技术复核的主要内容
9.2.1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四角定位轴线(网)桩的坐标位置,测量定位的标准轴线(网)桩位置及其间距,水准点、轴线、标高等。
9.2.2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基坑(槽)底的土质;基础中心线的位置;基础底标高、基础各部尺寸。
9.2.3砼及钢筋砼工程:模板的位置、标高及各分部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标高、型号和牢固程度;现浇砼的配合比、组成材料的质量状况、钢筋搭接长度;预埋构件安装位置及标高、接头情况、构件强度等。9.2.4砖石工程:墙身中心线、皮数杆、砂浆配合比等。9.2.5屋面工程:防水材料的配合比,材料的质量等。9.2.6钢筋砼柱、屋架、吊车梁以及特殊屋面的形状、尺寸等。
9.2.7管道工程:各种管道的标高及其坡度;化粪池、检查井底标高及各部尺寸。9.2.8电气工程:变、配电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电缆沟的位置和方向;送电方向。
9.2.9工业设备、仪器仪表的完好程度、数量及规格,以及根据工程需要指定的复核项目。
9.3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复核工程内容的技术员负责填写,技术复核记录应有所办技术员的自复记录,并经质检人员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署复查意见和签字。
9.4技术复核记录必须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办理。
9.5技术复核记录由所办技术员负责交项目资料员,资料员收到后应进行造册登记后归档。
10、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0.1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
一般分部(项)隐蔽工程由施工队长(技术员)组织验收,邀请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派人参加;重要的请项目部主任工程师和技术科、治安科参加。
10.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三方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检查记录由技术队长(技术员)或该项工程施工负责人填写,工程处质检员和建设单位代表共同回签。
10.3不同项目的隐蔽工程,应分别填写检查记录表应复写一式五份,建设单位、计划、经营部门各一份,自存二份归档。
10.4隐蔽工程项目及检查内容
10.4.1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土质情况、标高尺寸、坟、井、坑、塘的处理。基础断面尺寸,桩的位置、数量、记桩打桩记录、人工地基的试验记录、坐标记录。
10.4.2钢筋砼工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焊接尺寸、接头位置、除锈情况,预埋件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冷拉、控制应力、砼、砂浆标号及强度,以及材料代用等情况。
10.4.3砖砌体:抗震、拉结、砖过梁配筋部位品种、规格及数量。
10.4.4木结构工程:屋架、檩条、墙体、天棚、地下等隐蔽部位的防腐、防蛀、防菌等处理。
10.4.5屏蔽工程:构造及做法。
10.4.6防水工程:屋面、地下室、水下结构物的防水找平层的质量情况、干燥程度、防水层数、马蹄脂的软化点、延伸度、使用温度,屋面保温层做法,防水处理措施的质量。
10.4.7水暖卫暗管道工程:位置、标高、坡度、试压、通水试验、焊接、防锈、防腐、保温及预埋件等。
10.4.8锅炉工程:保温前胀管情况,焊接、接口位置,螺栓固定及打泵试验等。10.4.9电气线路工程:导管、位置、规格、标高、弯度、防腐、接头等,电缆耐压绝缘试验、地线、地板、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10.4.10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重要结构部位及有特殊要求的隐蔽工程。10.5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10.5.1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尺寸和工程量。10.5.2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10.5.3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10.5.4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10.5.5砼、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单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10.6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文字要简练、扼要,能说明问题,必要时应附三面图(平、立、剖面图)。
11、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1.1项目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负责组织编制推广应用计划,落实推广应用项目的责任人及要求完成时间等,并组织实施。
11.2项目经理参与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的编制,并负责解决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项目所需的经费和人员。11.3项目内业技术人员协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并参与实施工作,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队技术员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负责对实施中有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并进行总结。
11.4对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项目在工程上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应按规定每季向公司(区域公司)上报,本项工作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填报。
12、施工技术总结
12.1施工技术总结的编写范围
采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项目;本企业首次施工的特殊结构工程,新颖的高级装饰工程,引进新施工技术的工程以及有必要进行总结的项目。
12.2编写内容和要求
12.2.1总结要简明扼要地介绍工程概况,以图、表形式为主,文字叙述为辅。12.2.2涉及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方案的优化选择,主要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采用的先进技术、工艺的经济比较结果,技术性能、关键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达到的先进程度;质量要求和实际达到的情况,劳动力组织、施工准备、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经验教训和体会,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防治对策,需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经济效益对比等,要详细叙述。
12.2.3施工中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12.2.4施工中采用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和实施措施,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措施。12.2.5提供必要的插图、照片,条件许可时应提供施工录像带。12.3项目各类技术人员的职责
12.3.1内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技术总结计划,并与科技开发和推广计划一并下达。12.3.2施工技术总结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从工程开工之日起,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分工负责搜集工程项目及“四新”项目的有关技术资料、数据。
12.3.3项目工程及“四新”项目完成后,应立即编写技术总结,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12.3.4技术负责人在组织编写施工技术总结的过程中,项目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提供下述资料和其他必要的资料;
1)内业部门提供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对比状况; 2)材料部门提供三材节约情况,核实材料节约率;
3)动力部门提供机械设备性能、配备情况及使用率对比情况; 4)质检部门提供达到质量标准的实际水平; 5)实验室提供试验、检测资料; 6)经营部门经济效益的分析对比工作; 7)财务部门经济效益的成本核算工作; 8)安全部门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资料。
12.4施工技术总结编稿完成经审批后,由项目内业技术人员负责向公司技术部门上报。
13、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3.1施工过程中,要配备齐全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规范、标准、规程、规定,以供施工中严格执行。
13.2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项目的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技术标准目录,本项工作由项目资料员在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导下完成。
13.3标准管理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项目资料员具体负责。
13.4项目工程所需的各类规范、标准,根据项目编制的技术标准目录配齐,保证满足工程需要。
13.5配给专业队、质检、钢筋翻样、安全等有关技术人员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定、规程,须按登记发放。当有关人员调离本项目部时,应上交资料员。
13.6当某标准作废时,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交旧发新防止作废标准继续使用。
14、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14.1工程技术资料是为建筑施工提供指导和施工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记载的技术文件。也是竣工后予存查或移交建设单位作为技术档案的原始凭证。
14.2单位工程必须从工程准备开始,就建立工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直到交工验收后结束。14.3凡列入工程技术档案的技术文件、资料,都必须经各级技术负责人正式审定。所有资料、文件都必须如实反映情况,要求记载真实、准确、及时、内容齐全、完整、整理系统化、表格化、字迹工整,并分类装订成册。严禁擅自修改、伪造和事后补作。
14.4工程技术档案内容分类
14.4.1是为了构建筑物的合理使用、维修、改建、扩建的参考文件;在工程教工时随从其它交工资料一并提交建设单位保存(称为交工技术资料)。
14.4.2是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的经济技术资料,并由施工单位保存(称为施工技术资料)。
14.5工程技术档案是永久性保存文件,必须严格管理,不得遗失、损坏,人员调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由施工单位保存的工程档案资料,一般工程在交工后统一交项目部资料员保管,重要工程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由技术科资料室保存;并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保存期限。
14.6 各种技术资料检查评分标准按现行全优工程检查记录执行。资料检查直营公司每季度各项目部检查一次。
14.7 各种资料由施工技术队长收集并初步整理,临交工之前将资料交技术科统一整理,资料一般应一式两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