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标准化课程论文
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农资环0802班
黄晨阳
摘要:从农业标准化基本概念入手,简述其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现状,同时剖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标准化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只有以农业标准化为基础指导农业生产,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食品安全
现状
关系
对策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之一,因此食品安全决定这人体的身体健康从而间接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牵涉到食品供应、生产、经销等多个环节。食品业需要全程标准化管理与控制,而实施农业标准化正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农业标准化的概念及发展状况【1】
1.1 农业标准化的概念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先”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农业标准化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综合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的对象主要有:农产品,种子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安全、卫生要求,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
1.2 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标准化部门做了大量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愈趋完善。但由于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其制标原则、方法及其所形成的标准体系与技术内容都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一定差别。
而国外方面,特别是发达国家,其农产品基本都实现了标准化,而且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标准化支撑体系。并对完善市场准入体制和保证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得出,开展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完善和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依据,我国应大力发展和推广,适合中国农业国情的农业标准化,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农业标准化课程论文
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农业科研成果,纳入相应标准,就有可能迅速在农业生产大面积上得到推广和应用。因而,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对于加快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及其附加值,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的要求更加紧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广为消费者青睐。农产品的“标准”成为实现安全消费,评价产品质量优劣和衡量产品价值的重要依据。
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转变农业部门的职能,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用标准来规范各责任主体在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收获、农产品包装上市等各个环节的行为,以标准为手段,向农业各行业、各环节渗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行政职能强化的具体体现。
【6】 5 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对策【5】5.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逐渐让企业、基地和农户相互合作的模式替代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从而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5.2 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建设。
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食品安全工作按照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构建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兼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强化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形成了农业、质检、卫生、工商、食品药品、发展改革、商务、海关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局面。5.3 强化了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
先后成立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管理机构,调整组建了一批技术支持机构,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充实和建立了各类食品检验检测机构5630家。
5.4 根据我国农业具体实际,不断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
据统计,到2006年底,现行的农业国家标准有1407项,行业标准3281项,地方标准8000多项;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1150项,行业标准1153项,其中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为23%。
第二篇: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浅析
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浅析
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如何解决当今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它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食品安全原因解决方法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每个人都与它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却显得尤为突出。民生乃国之根本,很多商家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消费者的死活。在各种不合格食品的背后,究竟是利益的驱使,还是商家素质的缺失,亦或是监督管理不慎?这里面的真正原因很难去一一追究,最重要的是现在着手解决,防止以后再次发生。
当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令人十分担忧。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逐步解决。首先,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同时,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最后,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
我相信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三篇:浅谈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逐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惭惭凸突,食品安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在人们形成一种恐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关于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一种可不容缓的事。
面对食品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造成食品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
一是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是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
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2.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
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3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见,中国法律中对食品犯罪的处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都要轻得多。这样轻的处罚,使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比守法成本还要低,所以这对于打击制造低劣、伪冒食品者几乎起不到威慑作用。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3.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第四篇: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吃得营养、安全;但从近年来媒体所披露的食品中毒事件却屡见不鲜。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之一,食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便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食品污染事件及群体食物中毒如蔬菜农药超标、豆奶中毒、高含量瘦肉精肉类中毒以及农药加工火腿、毒胶囊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严重危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广大的消费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微生物、化学性污染等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一)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真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真菌被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酿酒、制酱、面包发酵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由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种类主要有:黄曲霉素致毒、赤霉病麦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毒变甘蔗中毒等,人类食用了由这些霉菌污染的食品可损坏肝脏,导致癌变等。
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
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种氨基酸都是应用细菌制造的。但有些细菌也给人类带来危害。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主要有猪水庖病毒、狂犬病病毒、慢性病毒等。
4.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品中毒报告100~200起,导致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
(二)化学性污染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仅就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近年以来,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在大量使用,特别是有磷杀虫剂农药,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长期摄入有磷农药可出现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病理变化,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的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例如: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
3.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的过程中,由环
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饮水,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性。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据1998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除此之外造成食品污染或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工业化生产和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的应用,导致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趋复杂化;高速发展的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的卫生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食品污染事故。由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条件落后、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和卫生管理水平低,致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而引发事物中毒。更有甚者,部分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出于赢利的目的,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人体健康,促进社会发展,我国应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具体来说如何防止“病从口入”,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科学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法;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等。
一我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从法律角度来说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的制定要切实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的局面。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现阶段农业部门管初级产品,工商部门管流通,质检部门管加工企业,卫生部门管餐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协调„„这种多部门分段监管的结果是部门信息无法共享,公共资源浪费,重复执法增加企业经济负担,问题出现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同时很难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可以说,职责不清和权责不明是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食品安全统一全程监管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因此政府部门应尽量减少食品安全监督主体,集中执法权力,着力解决“九龙治水、各管一头”问题。
(二)、要解决相关法律的衔接和冲突问题。目前,涉及食品的法律还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法律的出台首先要解决好法律的衔接和冲突问题,否则不仅影响法律执行的效力,而且影响法律的权威。同样的行为,不宜有多个处罚主体和幅度。
(三)、健全法律制度,应当赋予消费者责令赔偿请求权切实保护消费者权利。《食品安全法(草案)》规定,“食品经营者以假充真或销售不安全食品,除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以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应当说,这是草案的一大亮点,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但问题在于,如果食品经营者拒不支付赔偿金怎么办?一般消费者购买食品金额较小,总不能为了几十元或是几百元走漫长的法院诉讼程序。因此,对小额的赔偿法律应该赋予消费者请求相关维权部门责令食品经营者赔偿的权利,相关维权部门接到请求后应当依法执行。
(四)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了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农药法规标准,加强对原料作物的生产管理。要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食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WTO的挑战。
二、从技术角度来分析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水平不断探求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开拓新的分析检验领域,并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努力研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创新能力,逐步达到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水平。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验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学习并逐步采用HACCP控制体系。
三、从政府角度分析
(一)完善政府职能明确责任体系,加大食品市场监督力度行政执法与公安和司法等部门联合起来,从源头、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惩罚和打击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菜篮子”工程的安全。
(二)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净化食品环境,使污染远离我们的餐桌。
(三)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要坚决取缔不符合技术要求和明显没有技术能力和人才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不懂食品的安全与危害控制,肯定要出问题;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建议将生产许可证审核全面分包给第三方机构,毕竟我们很多发证机构的官员连“各工序要有互相匹配的能力,设备要合理布局”都理解不透,也没有认真对待,监管体系内专业技术不过关这是行业监管里面很大的问题,源头都没有解决。对第三方机构进行严格监管,不要由官方来审核工厂,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出现,最好能够进行异地审核,由国家承担费用,杜绝腐败,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四)政府应该加强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坚定不移的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不要让食品协会和质量协会成为某些官员的家属集中地,让真正的专家进入食品协会发挥作用,食品协会的人员尤其是专家人员要以义务形式出现,避免专家成了家属;
(五)地方在管理食品行业的时候,应该听取食品质量专家的意见,因为食品行业监管归根到底就是监管企业的质量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让市场监管到位。
(六)食品企业每年的许可证年审和出口审核应该由第三方机构执行,国家只对这些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避免出现官方人员不懂企业管理还胡乱指挥企业操作的情况;
(七)国家加强对流入市场的产品进行检查,对于产品的不符合标准和不安全一定要区别管理,不安全的企业要停产整顿,不符合标准的只需要整改就好了。
总之一句话,把国家监管部门从食品的利益漩涡中解脱出来,那么才有可能解决食品的问题,要不永远纠缠不清。现在最有可能立即生效的,还是把食品发证的审核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做,这样最有可能改变我们的食品安全现状。
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需要提高国民收入,因为国民收入不提高,就没有消费力,企业就没有市场。其次是要提高社会保障,这样国民才有消费欲望,才有胆子消费。
再次,要规定食品企业的规模必须与注册资金相匹配,杜绝企业的盲目扩张,这样也能避免企业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硬上造成很多违规客观上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优胜率劣汰。总之我们既要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研究,又要加强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相信在管理部门、生产者、科研机构、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以上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 何 解 决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第五篇:如何解决当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当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律层面,道德层面,监管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最本质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法律层面,法律法规不完善,标准杂乱无序,法制意识淡漠等等。
道德层面,如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等等
监管层面,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地方保护,专业能力缺乏,监管对象的庞大和监管力量的弱小等等
社会层面,媒体的炒作,人民群众的非理性恐慌,消费意识的误区,信息的不对称等等。
环境层面,环境污染,农药、兽药等的滥用,高科技环境下,新的非法添加物不断更新换代等等。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政府监管是食品安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非本质问题。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
第二,我们怎么做。
一是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消费意识,建立完善及时的对称的信息共享平台,理性消费,正视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二是加强立法,完善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加非法食品的违法成本,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执法,强化多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加强宣传,强化主体责任。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开展法律宣传,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树立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从主观上杜绝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从严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