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5篇范文)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21-22455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22:35: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教研专题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滩九年制学校 黄云

俄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时时都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小学阶段是形成学生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良好习习惯。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尊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中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自学预习,课后回忆复习。(2)听课精力集中, 活动积极参与。(3)勤学好问, 自觉解疑、释难。(4)作业独立思考, 完成必须检查。(5)书写端正漂亮, 卷面整洁规范。(6)学会观察事物, 做到细致审题。(7)计算认真仔细, 画图符合要求。(8)有错及时纠正, 当日事当日毕。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从细处入手,培养学生认真读数学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从低年级起,就应悉心培养,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到了中、高年级的就应对阅读课本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自觉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学生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如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的小字,引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老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使他们养成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2.发挥课前作用,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许多方面都受到外部条件的直接影响,课间活动情绪往往直接带到课堂。如何把这种高昂的活动情趣转为学习情趣,关键是给学生的一种定性的条件反射。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如听算。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念出20道听算题,这时形式要求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念题,并进行紧张计算。坚持训练,“快速投入课堂”这一习惯自然就形成了。比如新课导入时经常采用儿歌、故事、猜谜语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口答文字题、口答简单应用题,学生回答某问题让其他同学复述。经常这样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较易调动,老师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此产生。

3.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爱观察会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据这一规律,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获得表象,借物直观,语言启迪,促进思维内化,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指导学生观察植树图。横看,每行几棵?有几行?共有多少棵?竖看,每行有几棵?有几行?共有多少棵?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算式,说一说哪些算式是相等的?然后举例说出结果相等的算式。最后观察上述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把观察——思维——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爱观察是会审题的前提。4.课堂激疑激趣,培养学生勤思多问的良好习惯。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例如,教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可与表内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自己归纳出:分的意义相同,不同的是有余数的除法没有全部分完,没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是0。通过比较激疑,不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又加强学生求异同的训练。巴浦洛夫说得好:“怀疑,是探索的动力。”作为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教学生做练习时,想问题,作判断,要有根据,使学生能选择合理算法解题。因此,在上课时要善于激疑,只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求知。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留有思考的余地,不必要求学生马上对答如流。教学实践证明,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思考体会得越深刻,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就越高。5.品尝“我能行”的喜悦,培养学生想说善说的良好习惯。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地有条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同学争辩,讨论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的语言。如数学“有黄花5朵, 红花比黄花多3朵, 红花有几朵?”老师可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问,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红花和黄花哪个多?红花可分成哪两部分?先由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自由说,接着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后,自己得出求红花朵数只要将跟黄花同样的和比黄花多的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摆、看、想,大胆地让学生动口说出算理,讲清思路,说明原因,归纳方法。经常这样“以说促思”。让学生尝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6.采用灵活教法,培养学生自觉动手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外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当采用灵活教法,有计划地多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和练习等活动,使他们用不同的感官接受信息,再经过智力活动的整理加工,以达到主动掌握知识的目的。会正确演示教具、学具,会帮助差生解题。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对又快;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仔细认真,工整规范,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鼓励;举办作业展览评比,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相互激励,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7.着眼于学生未来,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习的态度,乃至以后的劳动态度,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训练,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如数的书写,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儿歌,指导学生书写。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要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习惯。长大后才可能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8.教师以身示范,为学生良好习惯形成作表率。

近朱者则赤,近墨者则黑。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计算板书会出错,日久天长,学生模仿教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一句话,教师工整的板书,清楚的口齿,流利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课,无一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有一位老教师,每次批改作业前,必先洗手;批改完毕,把每本本子的四角抹平、叠齐。在这位老师言传身教之下,她班里学生教能做到认真作业,作业本特别整洁,出错也较少。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习惯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而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严字当头,细微入手,抓好起始训练,坚持反复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小学校

穆贞宁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单一片面,不够科学,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无论是对学生、老师还是学校,“唯分数论”在当今中国还大行其道。因此,改革目前的评价方式已迫在眉睫,针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也刻不容缓。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发展性、多元化,注重全面性和差异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扬长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

改进

评价

促进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所谓“高考状元”,但纵观天下,在行业领军人物或者国际大师层面,我国至今尚无人问鼎。“钱学森之问”成为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难言之痛。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单一和片面,尤其是高考的“惟分数论”,导致大到社会、学校,小到家庭、学生的“中国特色”“分数情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许多学校骨子里仍然搞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在一次次的考试排名中受到打击,挫伤了自尊,丢失了自信,哪里还有创造的激情?传统的“应试教育”“听话教育”泯灭了孩子们爱动、好奇及冒险的创新天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循规蹈矩,太重分数,高分低能,体质堪忧,缺乏创新思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改变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所小学听课后发表的讲话中特别谈到评价的

问题: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可见,评价与考核的改革确实应当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评价的改革,把中小学评价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具有连续性、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句话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咱们老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低分学生,就看不到他们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名人伟人都不是一直就表现出色的。牛顿小时候曾经辍过学,丘吉尔六年级曾留过级,罗丹考了3次都没考进艺术学院。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他列为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家伙。”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

曾经有一个学生,最初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特别调皮,成绩也很差,但是头脑聪明。经过调查了解,才发现这个孩子主要是因为家庭原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在很多人都认为他已无可救药的时候,老师却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关心他、开导他,终于使他重新回到了学习的正轨,并在多年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所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决不能把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东西。

二、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既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又包括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发展性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而制定培养目标的,其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因此,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创新思维„„这些内容都应该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应该得到细化处理,比如学习,有些人擅长数学,有些人喜欢音乐,有些人酷爱体育,在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看到其闪光点,以鼓励其扬长发展、个性发展,而不能因为其他科目稍差将其“一棍子”打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从多角度去看学生,了解和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改革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甚至社区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中国的现状是教师评价占很大的比重,学生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家长和社会难以参与,出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家独大”的情况,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落实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迫在眉睫。

3、评价手段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教师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针对不同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质的评价,又要注重量的评价;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又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在形式上,可以是口头评价、文字评价、作业评价、测试评价、档案评价等,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的合理性。

三、注意评价的全面性

评价的内容必须是全面的,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品质、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内容和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特别重视分数,重视学生考得如何,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太单一,导致学生大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累垮了身体,浪费了青春,最后成了一个个高分低能的“废人”,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所以,全面地评价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四、注意评价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教要“因材施教”,评也要“因材施评”,千万不能搞一刀切,“泥鳅黄鳝拉作一样长”。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知识结构,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评价主要是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性。音乐家不一定懂高等数学,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也不一定懂唱歌,我们要在差异性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着力扬长避短,个性发展,最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最优的发展。现在,许多大学开始了自主招生,选拔一些“偏才怪才”,这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评价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具体实

践。

人可以“全面发展”,但不可能“全优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注意差异性,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资料:

1:《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 2:《新课程标准》

第三篇:教学评价方法及学习后的改进(精选)

教学评价方法及学习后的改进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完成教学评价人物所采用的某些方法。而教学评价的工具,则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是常用的一种评价技术。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用的方式和手段。这如同医生看病中的诊断和探查器具那样,既有有联系的地方,又有其不同的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的方法还是教学评价的工具,都是受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所制约。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的方法有:既有数量化的方法,也有非数量化的方法。是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同时在这种方法下,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和要求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这中间还可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和目的,灵活使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无论是那些评价方法都需要一定的评价工具,即要有一定的评价技术。常用的评价工具有:

1、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2、各类标准测验,3、行为观察记录,4、问卷法,5、交谈法,6、创作作品分析,7、技能实演,8、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9、个案分析,10、各类奖惩。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闭卷考试、观察、检测等手段,通过学习我觉得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主动地自主学习,离不开学习的评价机制。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评价要“遵循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适应化学学科教学评价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调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化学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以往化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局限于学业成绩,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化学教学课、活动课、课外活动等等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新的平台和窗口,通过这个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改进的尝试,具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学习档案袋评价。指导学生收集个人的化学学习作品及成果,建立档案袋,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评价。档案通常在开学初建立起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类装入档案袋中,如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读书笔记、文章以及手工制作的成果等。如:我收集的化学小故事、我制作的化学知识卡、我出的一期化学专刊等。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档案袋认真维护保管,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年级中进行展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及时予以评定,并写上客观的、公正的、发展性的评语。成绩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成绩稍差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老师也可以把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档案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并把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汇报,共同分享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档案袋评价方式的推广很有意义,它能帮助学生与教师了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此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档案袋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

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和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特别是对那些爱动手的学生,则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

第二:个人学习资料册评价。化学课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经常需要学生针对某些化学问题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学习资料,以弥补课本内容的局限。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查找或图书查找,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影印资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并且按照查找资料的内容分类整理。上课前使用它起到预习作用;课后重读,可以起到复习作用;平时多浏览,更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个人学习资料册和档案袋的区别是:档案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资料册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教学的依据。坚持个人学习资料册的使用,既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从中锻炼了学生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分类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学习表现评价。例如: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开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合作,使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步。

第四:课堂纪律评价。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评议,即小组评议与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稳定的课堂秩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五:持续激励式评价。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同学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鼓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参加校、区、期中、期末统一考试,并且把期末成绩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的各种评价方式,特别是档案袋评价使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化学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坚持实施之后,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又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积极性,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四篇: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改进探索

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改进探索 张镇森,罗贞莉

[摘要]指出了房地产项目与一般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存在的区别,分析了区别产生的原因和改进财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意义。提出了房地产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方法、经营收入估算方法、现金流量估算方法、财务评价指标的改进方案。

1、研究背景

财务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深入细致地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按照预期的经营方式与市场环境进行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已成为投资者的共识。

房地产项目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活动,与一般投资项目相比具有投资额巨大、物业形态多、建设周期长、牵涉面广、现金流量复杂等特点。因此,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与一般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在方法体系上应有明显的区别。

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体系,工程经济人员在评价时,大多使用一般工业建设项目通用的财务报表构成、财务评价参数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造成项目财务评价结果的精度不高,甚至失真,最终导致项目投资决策的失误或失败。

因此,探索构建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体系,寻找最优化的财务评价方法体系,提高财务评价的精度,对于保障投资决策科学有效,最终实现项目的开发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房地产项目成本费用估算方法的改进

对于一般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与总成本费用估算是分开的。投资项目总成本费用由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构成,如图1(a)所示。固定资产投资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内容构成,在测算中先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测算,再进行总成本费用的测算。而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房地产品主要是作为待售商品,而不是主要作为固定资产,因此,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与总成本费用是合二为一的。此外,由于房地产项目政府规费、营销推广费用、经营税金等在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较高,在测算过程中宜单列出来。如图1(b)所示。

因此,进行房地产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时,必须:首先,合理确定项目总体建设进度计划和各个重要分部工程的进度计划;第二,根据进度计划合理确定项目投资计划,最终确定总成本费用计划。房地产项目总成本费用的估算,可以按照表1进行估算。

3、房地产项目经营收入估算方法的改进

对于一般投资项目,经营收入主要是指项目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假设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销售,即销售量等于生产量;并且假定当期生产并销售的产品能够立即实现销售收入(即不考虑赊销)。而对房地产项目来说,其经营收入的估算更为复杂。首先,房地产项目实行预售制度,项目建设期与项目销售经营期具有一定的重合。第二,由于房地产品的生产要遵循一定的工程规律,达到销售条件才能销售,因此,其销售收入是分期实现的。第三,鉴于目前以银行按揭和分期付款作为付款方式的情况占多数,房地产品销售时点不等同于资金回笼时点,通常有一定的时滞。第四,房地产品经营收入的构成复杂,有商品房的销售收入,还有经营性物业的租金收入,公共配套设施的经营收入等。

因此,进行房地产项目经营收入估算,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经营和销售方案。首先,要确定主要物业的租售比例。第二,确定销售节点,并制定各期销售物业和出租物业的建筑面积和可售面积。第三,合理确定各期物业的销售单价和租金水平。第四,合理确定销售收入时点和资金回笼时点之间的时滞。房地产项目经营收入的测算,可以按照表2进行估算。

4、房地产项目现金流量估算的改进 对于一般投资项目,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有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两部分构成,其项目现金流量比较简单。而对于房地产项目,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比较复杂的。主要表现在:首先,房地产项目资金筹措的来源的渠道比一般投资项目更为复杂,主要有自有资金、预售回笼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如施工承包商垫资)等。同时,预售回笼资金又受到销售进度计划、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第二,需要考虑工程建设的产值与销售收入在现金流量上的时滞。

房地产项目现金流量的估算如表3所示。在表3中,期初现金余额等于上一期末现金余额。经营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由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构成,其中现金流入由表2中每年的资金回笼合计中链接过来,现金流出中的总成本费用由表1中的总成本费用合计链接过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土地增值税采取预征的方式,按照分资金回笼金额乘以各省市规定的比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采取预征的方式,按照分资金回笼金额乘以规定的比率。筹资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也由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构成,其中现金流入主要是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和其他资金,对于预售回款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中计算;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银行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以及偿还其他借款。现金净增加额等于本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之和,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期末现金余额等于本期初现金余额与本现金净增加额之和。

5、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改进

评价指标的选择直接影响投资方案的效果,房地产项目在评价参数和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也有别于一般投资项目。不加区别地直接套用一般的经济评价参数和指标,必然会影响到经济效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在盈利能力指标的选用上,不宜选用投资净利率,投资利税率等指标。主要原因是房地产项目在整个经营期内每年产生的收益或利润是不均衡的,有的年份虽然有销售额,但往往其回笼的资金又作为后期开发资金进行滚动开发,其盈利显示为负值,因此测算项目的盈利指标是没有意义的。在财务评价指标的选用上应该站在整个销售期的角度,测算总投资回报率。同时,测算投资各方的投资回报率比测算项目的总投资回报率更有意义。按照筹资方案和还款方案,分别按照偿还借款的优先级计算各个出资主体的投资回报水平。

在偿债能力指标的选用上,要注意还款资金来源的计算问题。一般投资项目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基于所得税后还款的要求,根据债权人要求的还款条件,按照最大还款资金能力计算的。这就是说,用于还款的资金是税前利润加上折旧和摊销,只扣除所得税和运营期间维持运营增加的投资。但是,对于房地产项目,特别是销售型房地产项目,应注意还款资金来源是在销售资金回笼的基础上,扣除所得税预

征、土地增值税预征和相应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在满足债权人要求的还款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弥补预售资金的缺口,然后再考虑还款。

6、结语

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有别于一般投资项目。在进行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开发总进度计划和投资计划,从而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然后,确定项目销售和经营方案,编制经营收入估算表。然后再编制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表格,并计算相应的财务评价指标。改进后的总成本费用估算方法、经营收入估算方法、现金流量估算方法和财务评价指标,更好地适应了房地产项目的特殊性,适当调整了表格的科目名称,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的变化情况。

第五篇:现状及改进方法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逐步成为各地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税收制度建设的滞后、税收征管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普遍存在,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丧失等弊端客观存在。究其原因,其

一、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社会评价体系偏差;其

二、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其

三、现行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其

四、税率结构不合理,费用扣除方式不科学;其

五、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第一,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第二,加大打击力度,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进行严厉惩罚,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第三、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第四,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第五,扩

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税收征管 税制

「正文」

个人所得税1799年首创于英国,是指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税种所占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并不理想。对工资薪金外个人收入难以监控,对偷税处罚不力、部门协调工作不够等等,促成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力的现状。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公的现象客观存在,若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减少财税收入,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安定,阻碍经济发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的偷税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蔽化,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公民纳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富人逃税、明星偷税好像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事情。在报纸上新闻报道上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明星有钱人偷逃税款的事情。有资料,前几年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居民中,仅有12%完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与此同时,有将近24%只缴纳了部分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完全缴纳者的两倍。[1]个人所得税可以说在我国是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

(二)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

过去的20年是我国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走在世界前列,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1998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为3.4%,2001年这一比重提高为6.6%,[2]而美国这一比重超过40%.如此过低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世界上实在并不多见。就连我国周边的国家,例如泰国、印度、印尼的比重也大大超过我国。我国个人所得税每年的税金流失至少在上千亿元。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个人所得税收入要成为我国财政的主要收入还不太现实。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数量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而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缴制度又难以落到实处。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四)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丧失

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3];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例如: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等,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很少一部分。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工薪收入者就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现行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尊崇,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置上的某些方面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调节个人收入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相对来讲还比较低,税收征管手段较落后,所以,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

分类税制,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项确定适用税率,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这种模式,广泛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征收成本,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使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的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

例如: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8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 元,稿酬收入为800 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1600 元,却要纳55元的个人所得税。乙的收入只有甲的收入的一半,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55元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很难体现公平合理。

(二)税率结构不合理,费用扣除方式不科学

由于我国现阶段采取分类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税率依所得的性质类别不同而异,大体有三种:一是超额累进税率,即对工薪所得实行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制,对个体经营、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则实行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制;二是对其他8项所得项目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稿酬所得在使用20%的比例税率后减征30%;三是对一次收入畸高者的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加成征税税率。这种税率结构设计得非常繁琐、复杂,既不利于纳税人纳税,也不便于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特别是工资薪金所得,级距过多,达到九级,边际税率过高,违背了税率档次删繁就简的原则。对于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同为劳动所得,而征税时却区别对待,对劳务报酬所得还要加成征收,这种做法缺乏科学的依据。

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纳税人取得相同的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所占收入的比重不同,并且每个家庭的总收入,抚养亲属的人数,用于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规定所有纳税人均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很容易在实质上造成税负不公的后果。

例如:甲和乙两个纳税人,某月甲乙都是获得收入3000元,甲是劳务报酬所得,乙是工资所得,那么,甲和乙本月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不同,甲应缴纳440元,而乙只需交纳205元。这就是由于不同的项目的税率不同造成的。而且甲乙的家庭状况有所不同,甲需要瞻养两个老人并抚养一个小孩,同时甲的配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乙则单独生活,没有家庭上的负担。我们不难看出甲的家庭负担要比乙大得多,很明显甲乙两者是存在差异的。按照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甲的费用扣除额应该大于乙。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中没有考虑到这一差异,只是以个人为计税单位进行扣除,没有确定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税负不公的状况。

(三)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及社会评价体系的偏差

“纳税光荣”还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纯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利自订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古时已有的“苛捐杂税”之说,是对税收的对抗情绪的反映。封建社会中,农民缴纳捐税是满足地主阶级的统治需要。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历史原因,只知服从官管,不知遵守法律是法制意识薄弱的表现。

此外,现在个税偷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税。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另外社会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不与你交往,或与你断绝交易。而在国外偷税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这就是我们评价体系的偏差。

(四)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在一些发达国家,到每年4月的报税季节,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也不管你是球星歌星还是政治人物,都得把自己上一年的收入和该交的税额算清楚,如实报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则随机抽查,一旦查出有故意偷漏的行为,不管是谁,轻则罚款补税,重则入狱,身败名裂。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4].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要富贵,去偷税”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致富秘诀。

(五)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一是在纳税人中的工薪层与高收入阶层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现象。虽然在理论上,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以工薪为惟一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的税负不轻,且在发放工薪时即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代扣代缴,税款“无处可逃”;而高收入阶层及富人却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和红利、期权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税”。高收入者和富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纳税反而更少,这种反差在社会上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二是在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上,同样存在着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经济学把税收理解成“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易”,意思是说,政府收了税,就必须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如果交完税之后,对怎么花这些税款毫无发言权,甚至被贪官污吏们挥霍浪费时,纳税人也无权置喙,那么,不要说人们纳税的自觉性无法提高,连政府向民众收税的合法性都有问题。公民有交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力;国家有收税的特权,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督的义务。只有当这两方面都“依法

办事”的时候,社会机制才能正常运转。

三、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目前我国采用的税制模式是分类征收税制模式,这种课税模式既缺乏弹性,又加大了征税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考虑到我国目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手段等都还不是很健全,因此主张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采用单纯的分项税制模式征收个人所得税,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必须要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仍然采用单纯的分类税制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通过改革首先向混合制过渡,然后再向综合制发展。其次,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

例如前文所举的例子,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8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 元,稿酬收入为800 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元;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1600 元。如采用综合所得课税,扣除标准仍为800元,甲的计税收入为2400元,乙的计税收入为800元,即便适用同档税率,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要三倍于乙。因此,使用综合所得课税,能够全面、完整体现纳税人真实的纳税能力。

(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因此应该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实行“少档次、低税率”的累进税率模式。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扣除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因素,设立相应的扣除项目。这样将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仍以前文所举例子作比,甲和乙两个纳税人,某月甲乙都是获得收入3000元,甲是劳务报酬所得,乙是工资所得,而且甲乙的家庭状况有所不同,甲需要瞻养两个老人并抚养一个小孩,同时甲的配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乙则单独生活,没有家庭上的负担。如果按照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增加合理的扣除项目,甲的计税收入应低于乙,并且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对甲课税适用的税率应等于或小于对乙适用的税率,所以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小于乙。从而避免现行税制下,甲的税负大于乙的不合理现象。

(三)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可以相信,解决纳税义务者的权利后,其纳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因此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实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纳税人不仅征税过程清楚,而且税款流向也明白,使纳税人的纳税抵触情绪消除。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

(四)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笔者建议,全国应进行每年多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加强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对查处的偷漏税行为,加大对纳税人罚款的数额,参照一些国家的做法——不管纳税人偷多少税,都罚其个倾家荡产,并将其偷税行为公之于众,以做到“罚一儆百”,促使其他纳税人依法纳税。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不能以罚代法,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五)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个人收入分配多元化、隐蔽化且支付方式现金化的情况下,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征管,首选要加强税源控制。具体措施为:

首先,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源控制。采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每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设立专用的税务号码,建立收入纳税档案,使个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税务专号下进行。与此相联系,针对长期以来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使公民个人的收入不公开、不透明,以致严重妨碍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税源控制的现状,改个人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为税务、银行联合且微机联网前提下的实名制,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公民的每项收入都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使每个公民的收入纳税情况都一目了然,进而可堵塞税收漏洞,防止税款流失。其次,充分发挥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作用。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这是我国现行税法的要求。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适合我国现阶段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专业化征管力量不强、急需形成社会征收网络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前些年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作用未能很好发挥的现实,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规范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和申报的程序,督导纳税人正确使用扣税凭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宣传明白其不履行税法规定的扣缴税款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代扣代缴税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作者简介」 李欣,北京大学法学院。

「注释」

[1]陈大有《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现状令人堪忧》

[2]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

[3]国家税务总局编制《2003年税收统计年鉴》

[4]国家税务总局编制《2001年税收统计年鉴》、《2002年税收统计年鉴》和《2003

年税收统计年鉴》。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