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探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21-65248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3 16:03: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探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我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4、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

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必须先行试点,再全面稳步推进。通过对示范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当前存在政策、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政策不够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不确定、不连续、不合理等因素,如以工补农怎么补,城市带农村怎么带,政府增加的支农资金如何补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影响了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同时,县、镇两级由于财力所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三是土地制约明显。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时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有的与现在的中心村规划不相符合,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加之新农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涉及转换用地的政策不明确,使土地调整、置换、募集比较困难,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

二、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3-4]。

1、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千篇律。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

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以绿色无公害大米、蔬菜等为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3、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受益于农

国家将通过各类项目逐步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将各项目如期保质地在农村落实。对帮助农村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项目,应保证全面落实;对农业各种直接经济、物质补贴和奖励,应及时发给相关受益人;对各种保障性福利,应及时搞好申报审批,使农民享有公共财政福利。

4、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投资方式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农民应当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建设的优秀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政府拨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的融资模式。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

5、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一池四改”(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圈、改厕),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尽快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求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求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健身休闲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3参考文献

[1] 张丽琴,牟增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0(3):75-76.[2] 秦正修.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2):50-51.[3] 宋建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114-116.[4] 王光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22-124.

第二篇:浅谈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琴梅)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如果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3.农民的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时间比较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大或年龄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的配臵,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就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开展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回报。二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三项更新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一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河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二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让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橱,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好教育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建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谷,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

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

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

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抓手;

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

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地区的现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大力实施“四全工程”和“两后双百工程”,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

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回报。二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三项更新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庄河庄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二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能人大户捐助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

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三是深化村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在坚持林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通过招投标、竞买、租赁等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落实林地管护责任,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好,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法,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的内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切实解决部分村无村部和党员活动场所的问题。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前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继续大力实施把“双高型”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双带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和把“双强型”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的“递进培养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第四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泰供电公司 郑丽燕

摘要:分析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背景下,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探讨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 电气化建设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农电发展战略,这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欢迎,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赞誉。但由于现在进行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基本都是在原有电网构架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改造与新、扩建,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有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现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析如下。

一、新农村电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网改造、维护及衍生费用巨大 一、二期农网改造前,县供电企业10kV线路大部分产权属乡村集体所有,400V以下线路及用电设施全部属乡村集体资产。这部分资产的修理维护费用,10kV部分由县供电企业从收取的“高压维护费”中支付,400V及以下部分,完全由村里支付。农网改造后,这两部分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维护费用,完全由县供电企业用当期损益解决。台区400V及以下部分电量0.06元/kW·h的维管费除支付办公费、农电工工资、劳动保护费、劳动保险费、奖金、农电工离职补贴外,剩余维管费部分已不能真正担负起逐渐增多的资产的维护作用,增加了企业成本和折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安全包袱。

另外,农网建设改造已有7年时间,电力设施有的已锈蚀,有的已损坏,有的则已落后,不能满足需要,需要更换或改造,数量巨大。由于农网建设改造后下户线以上电力资产全部移交电力部门,下户线以上的电力设备一旦损坏,就需电力部门出资,加上农网还贷压力较大,给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大力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随着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开展,电价降低了,利润进一步减少,各种原由用户摊销的费用现在全部由电业部门承担,使得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

2、新农村电气化资金缺口较大 现在县级供电企业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都是依靠企业自筹资金,对于效益比较差的或者亏损的县公司就不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中。再者,靠县公司自筹资金来建设一个新农村电气化村还不算太大的问题,但要建设符合标准的电气化镇与电气化县,可能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保证建成的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符合标准,不致因偷工减料而成为“豆腐渣”工程,建议省级电力公司重视资金来源问题,是否可考虑统一贷款筹资,因为该项工程是一项典型的“惠民工程”,工程质量关系企业声誉。

3、与政府的“千村百镇”工程配套如何衔接

政府虽然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了部分乡村公路和医疗卫生设施等,但是建设速度过于缓慢,可能会在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成后出现局部供电负荷分配不均、供电网点即配电变压器布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选择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的试点村、镇时,应尽可能选择新农村建设基本成型的村、镇进行新农村电气化电网建设;或者掌握该村、镇的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进行新农村电气化电网建设。

4、电力设施保护亟待加强

由于电力设施点多线长面广,且大部分在村外,电力设施被盗窃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生态林建设,电力通道内树障多,且还有不少违章建筑,由于各种原因,砍伐和拆除难度较大,直接威胁到电力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通讯线与电力线同杆架设问题严重,在电力杆塔附近挖坑取土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

二、解决新农村电力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途径

1、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机制,成立由政府部门挂帅的各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站在全局的高度,努力把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推进。

2、着力搞好工程宣传。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电气化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宣传实现电气化为农民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变化。要注重原始资料和数据的收集,特别要强调工程实施前后农村经济状况、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用电服务的分析比较,以突出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3、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是关键。一方面,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 势,加大资金自筹力度,积极探索开拓农网发展投资渠道,可通过利用农网完善工程、企业自有资金或农网维管费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网投入。

4、突出工程建设实效。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当地新农村建设,保持与农村其它基础设施相配套。要把加强村级电网建设作为重点,作为整个电气化县建设的基础。村配电网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究技术含量,而不是简易的拆旧补新。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逐步建成符合农村特点,且能持续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坚强农村供电网络。要注意加强工程管理,不断完善工程管理相关细则和办法,确保工程规范、有序实施,达到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工作,按照“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及时完成建成地区的考评,制定考评细则,规范考评程序,严格考评管理。

5、加强电力设施保护

通过与各乡(镇)签订《电力设施保护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出面,要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在项目申请审批时,必须确保电力设施规定的安全距离,经电力企业书面同意并签订《建筑安全距离协议书》和《建筑施工安全协议书》后方可批准和施工。同时,对违规审批或违章建筑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同时,要求管片人员加大巡视力度,对危及或破坏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早发现、早告知、早处理,规避供电所的安全风险。作为供电企业,已没有行政执法权,依法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打击电力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能力也不存在,建议上级给基层电力企业一定的执法权,从而在其职权范围内做好或者在其授权下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和打击电力违法犯罪行为的各项工作。

总之,新农村电力建设纷繁而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台区数量众多,用户情况复杂,必须结合每个县区的实际,按照“大经营、大农电”的工作思路,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在电网规划和建设、电力生产与经营等方面从上到下做到统筹兼顾,不断探索新农村电力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系部:xxxxx 班级: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指导老师:xxx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目录

摘要„„„„„„„„„„„„„„„„„„„„„„„„„„„„„„„„2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3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4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和建议„„„„„„„„„„„„„„„„„„6

参考文献„„„„„„„„„„„„„„„„„„„„„„„„„„„„„„10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摘要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中国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现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邓小平;三农;主旨;意义;建议;方向和原则;政策与措施。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各级政府都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广大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1.扶优、扶强、扶样,规划建设了一批新型示范村,用榜样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章县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60个新型示范村,其中:县级示范村8个,乡级示范村52个。公共财政资金投入1000万元,其中:县级示范村15万元/个,乡级示范村10万元/个。主要帮助示范村进行“三清六改一化”,着力改变村容村貌规范村民人居环境,扶强优势产业,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大的转变质的飞跃。

2.贯彻落实国家帮扶政策,搞好县级配套服务为农村、农业、农民解压、解困,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谐发展。

国家针对粮食安全、农民负担过重、种养业与二、三产业对比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实行了免征农业税,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还进行了粮食直补,生猪补贴。宜章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直补政策,把粮食直补,生猪补贴的钱通过乡镇送到农户手中。大力推行农村医疗保险服务争取落实了80%以上的农民以10元每人每年的参保费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医疗保障金实行定点医疗大病互助,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筹集社会资金,解决农民子弟就学困难因学致贫的问题。以上三项惠农政策农民直接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一增一减拉动农民增收0.8%。长期开展县驻村党建扶贫工作,由联系单位筹集资金向联系乡镇村扶贫,帮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产业发展。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3.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培育强势产业支撑,为发展新型工业、打造新型农村、构建新型社会创造基础条件。如城南乡寿福村的苗木建设、蔬菜基地建设、仔猪贩运产业,形成了村品优势,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致富的同时,推动了新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业是基础、农村经济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大的改变,但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三农,“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1.农民问题。

现在本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还不能够完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依然存在人多地少,就业不足,农民收入难以提升。由于收入不高,农民本身及后代的发展权难以保障和提高。农民的根本问题还在于没有强势产业持久支撑,农民脱贫难,返贫易。

2.农业问题。

简单的农业生产观念。只讲单干不讲合作,小而全一担子挑。置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排斥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之外,使得农业产业化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及农产品流通难以推广和运作。粮食生产滑坡。一方面表现为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高与粮食争地的矛盾。商品化程度高的地方,粮食生产弱;商品化中等程度的地方,粮食自给;商品化低的地方,粮食主产。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业化发达的区域原来的农业劳动力弃农从事非农产业,工业化不发达的区域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粮田耕种不足现象严重。就近在工矿企业打工的人员,半工半农,土地粗放经营。农业生产条件简陋。由于是山区丘陵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大都是手工劳动,小规模分散经营,抗灾力弱靠天吃饭现象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率低。

3.农村社会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脆弱一遇灾害根本保障安全困难。农村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人居环境有待治理。社会纠纷增多。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经营权不能有效流转等。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4.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地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一些干部就像是风车的轮子,推一推就转一转,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不干事。有的试点村就像个独生子女,而上级就像他们的家长,过于溺爱,要求各相关的部门支持试点村各项工作,都要给试点村做一份贡献,相关部门有的给树苗、有的给电脑、有的负责修路、有的负责改水等等。如公路局参与修路,什么时候修完、质量怎么样,村里不用操心。上级的参与以及政策、资金的扶持,使有些村级班子有不思进取、过度依赖的思想。

5.产业发展滞后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的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经过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们走的路宽了,手里的钱却没多起来;村里修建了和城里一样的公园、广场,村民却没时间去休闲散步、锻炼身体,有的农民干脆把健身场所当成了粮食的晒场,有的农民从地里收工回来满脚是泥在公园走上一圈。试想,他们整天在地里劳动很累,收入很低,种出的菜还没卖出去,西瓜熟了还没人要,怎么有心情休闲健身?有的村新农村建设是一条腿走路,硬件建设好了,产业发展却滞后了,最终导致发展缓慢。

6.缺乏科学的规划问题。

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知识了解甚少,对新农村建设实质认识模糊。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只是改善本村的村容村貌,不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意愿,盲目地、一味地搞建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急于求成。有的村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前很好的绿化铲掉了重新绿化;本来应该先改水后修路,有的村修好了路再刨开;为了追求速度、抢工期、抢成绩,已经进入冬季了还修路,结果第二年路面就开裂了。这些行为劳民伤财,有的村因此欠下了很多债,给农民增加了负担。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7.农民参与少问题。

有的地方在搞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广大农民不能参与进来,他们的意愿也就不能得到体现。有的村新农村规划,包括施工方案,完全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没有征求农民的意见,没有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农民唱反调。如在污水集中处理的工程中,按工程设计每家门前要挖一眼污水井,再通过主管道集中处理,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就是不让挖,而且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自家门前挖井,自己“出门就跳井”,干什么都不顺利。如果提前征求农民的意见,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就不会出现这种受阻挠的现象。另外,有些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跟自己没关系,村里建啥样是啥样,没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的措施大的政策国家都在陆续出台或已出台关键在贯彻执行,而工作的重点还是要从服务经济、创新制度入手。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从农业来讲,它的有利条件明显:农产品总量大,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生产经营管理有传统优势。农业科技覆盖面大普及率高。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一定的优势。农业形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粮食优质稻米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通过大户带动形成区域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规模经营和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规模经营不一定要圈地,而是在尊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有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大面积经营。如烤烟生产,近几年没有大的突破,是烟叶价格下降了?没有。关键还是面积上不去。宜章县大宗农产品很多如玉米、红薯等,现在只作为粗粮或粗饲料使用,粗加工只是把粗玉米碾成碎玉米,或小店蒸煮上市,深加工如制成玉米面系列食品没有生产厂家,红薯粉条加工也并不是大张其鼓。流通更谈不上远销。只有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才能把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为现代经济大循环的工业化的农业生产观念,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农业产业化链条。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公权入股党纪规章不允许,对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是一种干扰,用于公共事业却是一种和谐。私财投入经济建设无疑对经济社会是一种支持。本地和外地国家工作人员,相对于贫困农村的农民来说市场信息比较灵通、技术上有优势,经济上相对有余财。形成一种制度,调动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地和老家乡亲或熟人建立一种正常的投资关系,积极支持扶持“三农”建设项目,让农村建设出现更多的亮点。

3.发展集旅游、生产、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宜章莽山现已形成旅游品牌。如果围绕莽山旅游建立莽山旅游农业生态圈,可以覆盖到天塘、一六等乡镇。就莽山旅游本身来说旅游农业产品有莽山“四件宝”,借莽山旅游品牌提升了莽山“四件宝”的知名度,反过来莽山“四件宝”的畅销又宣传了莽山旅游品牌文化。基于这一思考,规划建设莽山旅游农业生态圈,同时可以打造圈内新型农村。

4.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追求数量适应人口众多的国情,到追求质量适应人民小康生活的社会需求,树立品牌意识,发展质量型产品变得更为重要。如无害蔬菜、特色产品等。要发展这些商品,就必须培育产品“点线、点块、点网”纵横及立体式流通渠道,主要通过本地或异地搞小店样品基地建设。以展销样品形式打品牌出商标,进而带动基地建设,造就农村强势产业支撑。

5.严格遵守村民自治法选举直选出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在村班子的领导下,对村理事会、协会等民事、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按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积极宣传组织好在外务工多年,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从事经济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年富力强有号召力带动力的农民参选村级负责人,通过村民自选,夯实村级领导班子。有了好的班子及身体力行黔移默化的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才会得到大的改变,打造新农村就有了观念和行动基础。

6.打造学习型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新的转变。

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组织制度支撑。这些支撑的取得,要靠学习实践再学习实践。在农村,可以依托就近小学或中学场地在 7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学生暑假或寒假间隙期,举办农民培训班,或进行基地建设现场办学,或在村自选班子的领导下农民自觉自愿出资请产业技术工人现场授课、异地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打造学习型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新的转变。

7.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党的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因此,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对基层党组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只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只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镇沟东村在建设文化广场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并采取党员包户的做法,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得到了村民理解、支持,有的村民主动出工、出力,主动捐赠绿化树苗,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要想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8.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方面利用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优势,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以及第七届花卉博览会的良好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使农业生产向观光采摘、休闲旅游、加工配送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杨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农民举办节水灌溉、有机施肥、甘薯和西瓜种植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已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达到1650人。同时,鼓励农民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新建温室220栋,大棚4230个,农民平均每亩地增收近5000元。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杨镇除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外,充分利用开放村级图书室、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新农村建设将是一句口号。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9.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村容整洁工程引人关注。最终要达到“五化”,即绿化、硬化、亮化、污水无害化、垃圾无害化,同时,实施“两改”,即改水、改厕。特别是近年来,党的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在建设中应充分珍惜这一机遇,立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用足政策,用好资金。要转变对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环境建设的模糊认识,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应遵循因时、因地制宜,因自身条件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不搞盲目、重复建设,始终奉行节约的原则,原有设施完好的或可以修补的,尽量不拆,粉刷一新完全可以。项目安排要科学,不违背客观规律,应该先改水后修路。工期安排要合理,应该春季绿化,不在夏季绿化。另一方面,不搞政绩工程。有些村恨不能一年就完成新农村建设,出现赶工期、抢进度现象,这种以建设速度换取政绩的思想要不得。其三,搞设施建设要量力而行。一定要考虑自身经济实力,不给农民增加负担。杨镇地区跨子营村结合本村实际,村内主街原有水泥路面完好无损,他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打街坊路上,硬化了小胡同,家家户户出行不再走泥土路。在绿化阶段,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采取街道两侧栽种柿子树的做法,谁门前谁管理、谁受益。村级领导班子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10.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让农民参与到其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感觉到新农村建设本来就是农民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广播、标语、文化墙、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宣传的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要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文明富裕村”、“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团结奋斗建设新农村、文明向上迎办奥运会的良好氛围。二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参考文献

1、杨世华.新农村建设应优先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12).2、牛国勤.建设社会主义之我见[J].甘肃农业,2006(12).3、陈家付,陈晓,刘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略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校学报,2006(4).4、邱晓华.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06(3).5、王志云.素质偏低意识差七条“短腿”待补长[N].黑龙江日报,2006-08-25.6、李庆章.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新华网,[2006-02-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2/21/content-4207811.htm.8、陈 梁.对提高我国农村扶贫效率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02):51.9、毛胜华“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升扶贫开发内涵[EB/OL].[2006-11-16].http://www.teniu.cc.13、成思危.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N].人民日报,2006-11-29(6).

探讨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