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成品--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浅析范文大全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1-80562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1 12:33: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成品--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浅析

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浅析

黄浩 2012051302 摘要:邮轮经济的蓬勃发展给邮轮制造业带来巨大机遇,虽然我国造船企业有建造各种船舶的经验,但唯独豪华邮轮尚未建造。文中简介了豪华邮轮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邮轮旅游业和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现代邮轮发展趋势,我国发展邮轮制造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豪华邮轮设计理念,并给出了发展我国邮轮制造业的建议。

关键词:豪华游轮;邮轮旅游业与邮轮制造业;游轮设计理念;本土设计

引言:豪华游轮,是中国船舶工业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领地。进入豪华游轮市场领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造船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1豪华邮轮的发展历史

豪华邮轮和豪华游轮,二者以前有区别,但现代已成为同义词。历史上的邮轮是指运载邮件和运送旅客的运输船舶。19世纪后期和廿世纪初,人们漂洋过海只有靠邮轮,一些邮轮为旅客提供有限的基本设施如客房及餐厅服务。但随着飞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旅客们为节约时间和金钱,都选择了飞机,因此,廿世纪中期,邮轮退出历史舞台。历史上最后一艘邮轮是“伊丽莎白皇后2号”,现在已经退役,改为酒店。邮轮公司为了生存,遂兴起邮轮假期的概念,将运输性质的邮轮演变成一个海上度假村,建造设施更豪华、节目更丰富、排水量更大的邮轮,被称为“无目的地的目的地”、“海上流动度假村”。因而那些豪华邮轮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游轮。邮轮旅游在廿世纪八十年代渐趋蓬勃,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邮轮旅游业与邮轮制造业

2.1 世界邮轮制造业现状

邮轮制造的发展趋势是设计和制造设备一应俱全的超大型豪华邮轮,其建造在资金、技术和设计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欧洲借助领先的造船技术,集中于高附加值和高售价的邮轮制造,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独占鳌头的邮轮设计和生产者。2006年全球邮轮业在邮轮建造和维护方面为欧洲带来了41亿欧元的直接收入,占欧洲邮轮业直接经济贡献的38.7%[1]。截至2006年底,欧洲的造船厂所持有到2011年的订单总计为36艘船,总价值149亿欧元。前十大邮轮造船厂为世界提供了47.0%的邮轮和64.8%的运力(见表1)。其中法国、意大利、德国、芬兰是世界邮轮的主要生产国家(见图1),占目前全球邮轮订单的99%以上,拥有 几乎绝对的垄断地位。

日益兴旺的邮轮产业给邮轮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例如2008年,占全球邮轮旅游业70%~80%的美国市场,新船订单已排到2012年(见表3)。在未来5年内,美国将至少新增33艘邮轮,数量相比2007年年底增长21%,新增86 472个标准床位,增幅达到32.23%。美国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国家都表现出对邮轮制造的强劲需求。

2.2 邮轮旅游飞速发展为邮轮制造带来巨大动力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一直稳健增长,潜力很大。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其中,1996-2006年年均增长9.3%,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2]。20世纪70年代全球邮轮旅客50万人次,到2006年达到1 200万人次,2007年约1 260万人次(见表2)。根据预测,2010年世界邮轮旅游者 有望突破2 000万人次,到2020年可能突破4 000万人次,邮轮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邮轮数量亦在稳定增长, 20世纪80年代建造邮轮近40艘,90年代建造邮轮近80艘,2000年到2007年底88艘邮轮投入营运。邮轮接待能力持续增强,2002-2006年北美邮轮床位接待能力从6 100万d增加到7 990万d,接待能力利用率从100.8%上升到103.9%。

日益兴旺的邮轮产业给邮轮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例如2008年,占全球邮轮旅游业70%~80%的美国市场,新船订单已排到2012年(见表3)。在未来5年内,美国将至少新增33艘邮轮,数量相比2007年底增长21%,新增86 472个标准床位,增幅达到32.23%。美国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国家都表现出对邮轮制造的强劲需求。现代邮轮发展趋势

3.1日趋大型化

在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现代邮轮正在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邮轮平均排水量由1990年1.8万t发展到2004年4.2万t,平均床位也由1990年的671张发展到2004年的1 112张(见表4)。2007年5月投入使用的/歌诗达塞丽娜0号邮轮总吨位11.2万t,载客量约3 000人,2008年4月投入使用的/海洋独立0号邮轮总吨位16万t,载客量3 634人。3.2功能多样化

现代化邮轮功能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了酒吧、咖啡厅、免税商店、夜总会、健身中心、图书馆、会议中心、青少年中心外,如今的邮轮还设置豪华赌场、游泳池、高尔夫球场练习场、保龄球馆、篮球馆、排球馆、滑浪池、攀山墙、滑冰场等大型设施。3.3 船龄年轻化

邮轮生命周期更短,更新速度加快。随着邮轮乘客对邮轮旅游经历期望的提高,乘客也越来越关注邮轮的硬件设施,邮轮公司被迫订购更多新邮轮,邮轮的使用年限降低到了15年~20年。发展我国邮轮制造业的必要性

4.1迎合高速发展的邮轮经济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邮轮经济的推动不可小觑。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出境旅游的我国大陆居民将超过1亿人次,如果其中有5%的旅客选择邮轮旅行,就将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2010年预计到达我国沿海港口的国际邮轮旅客达60万人次[3]。而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国家的旅游胜地向我国公民对等开放,将使这一市场的可操作性越来越成熟。随着我国邮轮业的扬帆起航,培育我国的邮轮公司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以及能否在世界造船业的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是我国跳出加勒比等岛国邮轮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谋取未来世界邮轮旅游业潜在利益的关键。4.2积极应对金融海啸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

我国主要造船企业的订单大多签至2010年,但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欧洲航运界已停止新签合同,我国造船厂已很难承揽到2011年以后的欧洲订单。据介绍,目前全球已经有4~5家大型造船公司原定的造船订单取消,但主要是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而豪华邮轮、LNG等高附加值的船型需求仍然较高[1]。我国应积极开拓邮轮制造产业,从而在造船业未来几年整体低迷的形势下,早做准备,积极应对。4.3带动相关产业和就业发展

邮轮产业是产业经济高端化、社会消费现代化的发展体现,而邮轮制造是该产业中的基础环节。邮轮制造业需要大量的配套产品和技术服务,从而可以以1B40以上的高比例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如大型豪华邮轮对机械行业中的船舶发动机、甲板机械等的需求;对化工行业中的船舶装饰、隔热及防火材料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每出口1万t船舶,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解决1 200个就业岗位。

在制造业东移的大环境下,如果我国造船业能紧抓机遇,通过引进技术或直接与国外合资办厂等各种有效途径发展邮轮制造业,定能使自身在将来的世界邮轮制造业中占一席之地,争取到可观的收益。

4.4 提高邮轮母港服务质量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逐步提高,对邮轮概念的认识与接受程度也逐渐增强,我国正大力发展邮轮母港以便快速融入国际邮轮网络。在国际上,发达的邮轮母港都有相应的修造邮轮基地,邮轮到港后要补充燃料、淡水和给养,还要利用停港时间对船体和机电设备进行修理与保养,许多应急海事抢修工程需修造船厂/快速出击0。因此,我国要发展一个邮轮母港,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修船力量以提高疏港能力,优化邮轮母港服务质量,提升港口现代化形象。发展我国邮轮造船业的可行性

5.1 我国造船业现状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1,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正在向世界造船强国阔步迈进。

我国的造船业主要集中于标准化船舶(如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的制造,在高附加值的专门技术性船舶的制造方面(如邮轮)几乎还是空白,但近些年我国开始涉及制造技术要求较高的船舶,包括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大型汽车客滚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等。修船产品也在向大型化、高附加值船、改装船方向发展。5.2 发展我国邮轮制造业的条件 5.2.1 政策支持

为借鉴有关方面经验,指导我国邮轮业健康发展,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通过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报告6,报告要求我国立足国情,着眼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方向,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行技术引进、合作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积极开展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形成我国邮轮设计与建造能力。

2009年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决定,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规划认为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些政策和规划将从宏观上对邮轮制造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将引导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推出配套政策,从而帮助邮轮制造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升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5.2.2科研基础

我国已拥有一批船舶与航运的科研院所,如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交通运输部水运研究院等。这些研究院所立足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分别为船舶设计、船舶装备设计、修造船码头设计搭建了良好的智力平台,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4]。5.2.3技术保障

我国造船业一直没建造豪华邮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抗8级风浪的船用电梯的制造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而抗8级风浪的船用电梯难以制造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国家缺少船用电梯试验塔。但如今,这种试验塔已经在上海奉贤研制成功,它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5]。

豪华邮轮是高技术的集合体。一艘大型邮轮的高技术含量比飞机还高,如卫星导航系统、环保系统、海水淡化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科技的前沿技术。而我国在船舶以及船舶配套设施的设计、建造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些成绩为今后豪华邮轮的建造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邮轮经济的良好发挥提供了技术保障。豪华游轮的设计理念

游轮和传统的客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按照传统客船的理念,只需解决将旅客从一地安全送到另一地,旅客登上客船的目的是赶路,希望客船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送到目的地,登船的旅客都是临时过客,匆匆来去。客船只需解决旅客的休息和餐饮,设置客房满足休息的需要,安排餐厅用以填报肚子,设置一些公共场所供旅客消磨时间,减少旅途的寂寞。因此,传统的客船属于运输船的范畴。游轮不属于运输船,而是一座流动的小型城市。登上游轮的乘客,不是旅客,而是游客,游客上游轮的目的是度假。游轮有二大功能,一是作为旅游的目的地,让游客在船上住上一星期,二星期,甚至几个月,享受宁静的、不受干扰的、自得其乐的休闲生活,游轮集休闲、娱乐于一体,是宾馆、游乐场、运动场和饭店的集成。设计者应当让游客们感觉到游轮既有豪华酒店的舒适环境,又有在家一般的随意氛围。(左一:豪华气派的大厅左二:1300座的大剧院右一:带阳台的海景房右二:大型歌剧院)。

游轮的第二项功能是观光,带着旅客周游世界各地,不时靠泊风景秀丽的或有特色的港口,组织游客登岸观光。例如从上海出发的邮船,向南航行可靠泊厦门、台湾、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港。往北航行可靠泊青岛、大连、韩国、日本甚至北上海参威。游轮一般早晨靠港,给游客安排一天丰富多彩的观光活动,傍晚游客回船休息,用餐和参加船上安排的娱乐活动,游轮则离港继续航行。

游轮设计者必须满足游轮各项功能的需要,要考虑游客的安全和舒适,要满足所有国际航行船舶的规范规则,要满足游轮的国际标准,包括社会责任标准,环境标准,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为了确保游客的舒适性,在客房里绝对不可有噪音,不可有振动,不可有大幅度的摇动。为此,一些游轮采用了电力推进,以避免主机的激振和噪音。此外,还设置了减摇鳍,以避免风浪引起的横摇。必须精心设计空调系统,确保室内无空调噪音,确保新鲜空气输入船内各个角落。

现代化的豪华游轮,在外观和内部装演上,都十分讲究。游轮外表上像一艘艘漂浮的宫殿。内部装演富丽堂皇、色彩艳丽。设计者运用各种色彩、建筑材质,使得全船上下不仅五色缤纷而且协调。再摆上各种雕塑、绘画、壁饰、壁桂,陈列着各种工艺品,让游客仿佛置身艺术殿堂。

客房按五星级宾馆的标准配置,每间客房都有浴室、电视、电话、保险柜等,靠舷边的客房有私人阳台,可以坐在阳台上观赏大海的浩瀚无边和日出日落变化万千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靠内侧的客房,可以通过窗户看到热闹的商业街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繁华的气息。

游乐设施品种繁多,包括千人以上的大剧场和几百人的小剧场,每天表演精彩的娱乐节目,还有音乐厅和电影院、规模宏大的赌场、棋牌室、藏书众多的图书馆、跳舞厅、攀岩墙、儿童乐园和幼儿乐园等等。

运动设施更为丰富,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游泳池,日光浴场,冲浪池,漩涡水池,篮球场,乒乓房,小型高尔夫球场,健身房,溜冰场,顶甲板上有长达数百米的阳光跑道,游步甲板上有宽敞的散步区。

餐饮设施丰富多彩,游轮上餐厅多达十多个,所有游客不管住房等级的差异,全部免费就餐,最大的餐厅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用餐,也有各具特色的小餐厅。为照顾特殊需要,有些特色餐厅额外收费,亦有不少游客乐意消费。船上的部分餐厅是24小时开放,游客想吃几餐就吃几餐,无拘无束。

商业设施多种多样,位于全船中部的商业街,高达5至6层,街道两边商店林立,游客们自由选购各种免税商品,在商业街上,还开设美容院、酒吧、照相馆等等特色商店。登上游轮的游客,不管年龄或者性别的差异,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游轮船员和服务员的人数约占旅客的三分之一,例如6000名游客的邮船,需安排2000名服务人员(包括船员)面对众多的乘员,游轮上的通道、电梯、居住舱室都要精心安排。发展我国邮轮制造业的建议 超级邮轮的内部设施非常豪华,装修考究,可以和陆上的五星级酒店相媲美,国内船厂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尚不具备建造豪华邮轮的能力。要想发展邮轮制造业,关键是提高我国在船舶设计方面的能力与水平,重点在于形成造船业完整的供应链和提高船厂安全操作能力。7.1 抓好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是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我国邮轮制造业可谓刚刚起步,专业人才缺乏,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专业人才,同时将国内人才派往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健全相应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我国应不失时机抓紧、抓好对邮轮设计及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7.2依托优势加大资金投入

欧洲造船业实施集中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细分市场的战略,为了保持这一战略领先地位,欧洲造船厂协会每年将营业额的10%(约10亿欧元)用于研究、开发和创新。我国应利用在船舶设计及建造方面形成的良好基础,坚持技术引进、合作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建立技术及人才储备,积极开展邮轮设计理念及外观、舱室艺术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形成我国邮轮设计和建造能力。7.3借鉴日、韩成功经验

2008年9月,韩国STX集团成功收购法国阿克尔造船厂(当时世界最大的邮轮制造厂)40.4%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并掌握其经营权[6],同时,与法国政府就邮轮造船产业合作问题上达成一致,这标志着韩国进军邮轮制造业的决心。日本在发展邮轮造船业初期也同样通过投资和并购欧洲大型造船厂来迅速掌握和拥有邮轮制造技术和能力。邮轮建造中关键的高质量与即时交货要求建造者具备一定的建造经验与专长,这就更要求我国适当借鉴他国成功经验,通过各种方式迅速掌握和拥有大型邮轮制造的能力。7.4协调发展邮轮业的组织领导

现代邮轮上建有游泳池、豪华赌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先进设施,而船厂往往致力于船舶本身设施的建造,这就要求我国邮轮制造业覆盖面宽,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多层级间的协调与合作。船厂应与各种设施的专业制造商、船舶科研院所精诚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掌握在邮轮上建造此类设施的能力,并且在控制成本、保证安全性、环保等方面不断探索、提高。

7.5坚持自主创新

现在我国的很多造船厂基本上是/组装厂0,很多配套设备的生产能力较低。比如,主机、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等配套设施大量都需要进口。据统计,目前我国国产设备装船率不到40%,而韩国造船设备配套国产化率达到85%左右。我国邮轮造船企业必须坚持技术革新,努力往高新技术产业的层面发展,以保持持久的竞争力。结论

在世界民用造船领域,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船)和大型豪华邮轮被誉为造船界的两大明珠。我国近年来发展造船业的势头迅猛,建造的首艘液化天然气船已于2008年4月交付船东,这标志着我们已经摘取了其中的一颗明珠[7]。尽管目前我国造船界还没有开始建造大型豪华邮轮,但正在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前期 研究和技术储备,积极准备承接大型豪华邮轮的建造合同。邮轮的设计和制造在现阶段是我国造船业关注的要点,并且从长期来看,有效利用新兴产业(如邮轮旅游业)所带来的契机推动我国造船业的产业升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国造船企业、高等学府和研究院所应携起手来,积极开拓邮轮制造业,在造船业未来几年整体低迷的形势下,早做准备,积极应对。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由我国建造的超大型豪华邮轮也将航行在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 黄珏.我国邮轮经济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经济周刊, 2008(28):47-48.[2] CLIA.2008 CLIA Cruise Market Overview [EB/OL].http://, 2009-01-15/2009-02-27.[4] 姜秀敏.上海邮轮经济发展的潜力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6.

第二篇:化学原料及成品制造业年终奖金制度

HR工具-文本范例

化学原料及成品制造业年终奖金制度

第一条依据

本细则依据本公司人事管理规章规定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本公司从业人员年终奖金的发给,悉依本细则的规定办理。

(二)本细则所称从业人员以本公司编制内的人员为限,顾问、试用人员、临时 人员均不适用。(但得视情况另行发给)

第三条奖金数额

从业人员的年终奖金数额视公司当的业务状况及个人成绩而订。

第四条按实际工作月数比例计算的范围

从业人员在内中途到职者,按实际工作月数比例计算,凡未满半个月者以 半个月计,半个月以上以一个月计。

第五条凡在当奖金发放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发年终奖金:

(一)辞职或解雇者。

(二)资遣者。

(三)停薪留职者(期间扣除)。

(四)其他原因中途离职者。

第六条凡年终奖金的发放计算基数标准如下:

本薪+主管加薪+职务加薪+技术加薪。

第七条奖惩的加扣标准

从业人员在当曾受奖、惩者,年终时依下列标准加减年终奖金。

(一)嘉奖一次:加发一日份薪额的奖金。

(二)小功一次:加发三日份薪额的奖金。

(三)大功一次:加发十日份薪额的奖金。

(四)申诫一次:扣减一日份薪额的奖金。

(五)小过一次:扣减三日份薪额的奖金。

(六)大过一次:扣减十日份薪额的奖金。

第八条请假旷工的扣减标准

(一)旷工者照天数计,每天扣减2日份薪额的奖金,不足一天者以一天计。

(二)凡内请事病假(合并计算)达10天以上者,每超过1天扣减1日份薪额的奖金。(服务未满一年者,照比例折算)

第九条考绩加发标准

凡考绩依下列等级加发

(一)优等者加发10日份。

(二)甲等者加发3日份。

(三)乙等者不予加发。

第十条计算

由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一条发放日期

每从业人员的年终奖金于翌年春节前发给。

第十二条实施及修订

本细则呈奉总经理核定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仅供参考

第三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

解析: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高达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是高技术的载体及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20世纪兴起的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等,无一不是通过装备制造业创造出来的;是产业升级的手段,生产工作母机、提供重大装备;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占全国外贸出口36%以上;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在高技术和数字化战争时代,武器装备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所以改善这一现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措施和重要途径。

1.什么是装备制造业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都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是我国所独有。它的正式出现,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研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第1版。)制造业的核心是装备制造业。对于装备制造业,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尚无公认一致的定义和范围界定。通常认为,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即“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2.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2.1组织结构不合理

1、企业规模小,大企业规模也不大 长期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重外延、轻内涵,投资分散、重复布局十分严重,且多数企业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设,致使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即使所谓“特大型”和“大型”企业规模也不大。

2、长期以来中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和制造分属不同部门,严重地影响了国内技术装备成套供应体制和能力的形成。

3、国内金融业参与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组合的渠道受到众多限制和约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装备制造业的改组。

2.2技术结构不合理

1、自主开发能力低。由于企业规模小,研究开发能力薄弱,致使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低。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2、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不仅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少,同时分布极不合理。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主要集中于研究机构和大学,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3、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不强。现代化的设计以综合和系统的观点,从市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集合材料、工艺、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开发设计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中国装备制造业受人才、技术、投资、设计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普遍不高。

4、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许多产品严重供应不足。中国装备制造业也多致力于铺摊子,扩大生产能力,而对提高企业素质很少关注,传统和大路货产品生产能力猛增,致使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不好。与此同时,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生产能力又严重短缺,致使国外机电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已达30%。除为基础产业提供的重大技术装备多数源于进口外,某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口份额也已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要靠进口。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来源50%以上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技术装备进口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国不可能包揽本国所需的全部装备,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从国外买不来、也买不起的,必然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以实现工业化,而且只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才能成为工业化强国。

3.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装备制造业为什么要发展?第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近两年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出重化工业发展的趋势,但大量的投资趋向于产业链中靠近能源原材料的初端,出现了钢铁、氧化铝、水泥等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由于大量地消耗能源,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大家对中国工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进行了很多争论。其实,真正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产业链上带动性强的,是装备制造业。

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美国、日本等都非常重视发展本国的装备工业,并有极其完善和有效的振兴办法。我国要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必须振兴装备工业。第二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必须改变。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建国五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处于被动状态,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因而发展装备制造业成为进入新世纪面向“十一五”的中国装备工业主旋律。

3.1继续深化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加大“改制、改组”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首先通过改制、改组,激发企业活力。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进程,加强企业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的建设,真正激发起企业的活力。围绕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强项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打破部门、行业保护,加大企业间重组、并购力度,建立起大装备制造业体系;按照全球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强、精、专的中小企业集群。压缩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大严重亏损、没有发展前途企业的破产、退出力度。

3.2加强中国调控与市场指导

对于与中国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紧密关联的重大装备及应用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由国家出面组织优势和有效资源,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及组织科技攻关、装备研制和工程示范,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和跨越。

3.3做好规划引导,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为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国家应做好规划引导,在资金、资源、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形成在国际上知名、各具特色的若干装备制造业集中地。

3.4坚持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

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装备技术、配套零部件生产技术,并努力消化、吸收与创新,最终实现国产化,带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换升级。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由引进技术型向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型转变,进而走向自主创新型。

3.5提高系统和总成套能力

破除传统的分割体制,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大力提高单机技术水平、质量和性能的同时,高度重视装备系统成套能力的提高,组建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装备承包公司,形成几家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实力的装备总承包商或大供应商。

3.6转变技术创新模式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明确一批关系到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重点。切实加强中国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紧密跟踪世界制造技术的前沿,有重点地开展研制攻关,力争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及制造业应用领域掌握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高效协调、符合国际惯例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3.7继续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重视提高熟练技术工人的比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制造业仍可充分发挥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并在吸引直接投资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保持竞争优势。提高制造业熟练工人的比例,培养造就数千万掌握制造业高技能技术的人才队伍,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8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营造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环境,结合WTO准则和中国政府的承诺,研究制定“入世”后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在研究开发经费、产品税收政策、重大工程采购方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第四篇: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因素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因素

网讯:

内容提要:宏观经济宏观经济会影响医药制造业的上游行业,进而通过影响成本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粮食、化工原料、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的价格波动会传导到医药业。2006 年以来,中药材原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对中成药这个细分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导致中成药的效益增长远落后于产值的增长。

2011-2016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行业领先企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医药制造业作为传统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将“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 年开始,我国新医改方案正式推出,其中医保覆盖范围扩大、药品定价改革等条目又一次将医药制造业推到了风口浪尖。通过对影响医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做出分析,以便对该行业做出比较清楚的判断。

一、人口因素

(一)人口结构从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人口老龄化是医药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2008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比2000 年增长了24%,占全国总人口的8.3%。并且在过去的8 年之中,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比例是持续上升的。人口结构老龄化不仅有利于针对老年疾病的药物产销量的增长,而且随着时下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保健药品也顺势兴起,市场的细分也将为医药制造企业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二)人类疾病谱中非传染性疾病比重人类疾病谱中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比重增加,这些疾病一般都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给药,而且治疗难度较大,对药物的要求较高。2000 到2008 年,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呈显著上升趋势,从49.17% 增加到的61.23%,上升了12 个百分点。

二、经济因素

(一)宏观经济宏观经济会影响医药制造业的上游行业,进而通过影响成本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粮食、化工原料、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的价格波动会传导到医药业。2006 年以来,中药材原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对中成药这个细分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导致中成药的效益增长远落后于产值的增长。

2008 年11 月中药材价格回落,则减轻了中成药的成本压力。

2000 年至2008 年,我国的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了近三倍(不扣除价格因素),由人均361.88 元增长到人均915.00 元。人均卫生费用在人均GDP 中占比在波动中略有下降,从2000 年的4.6%下降到4.04%。

(二)政府支出中央政府对医药卫生的资金投入是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医改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水平,也为扩大医药制造业的产值、增强行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在财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持续向医药卫生事业给予资金支持,表明了政府支持医改的坚定决心,也为医药行业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关税政策我国的医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出口,特别是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的国外需求很大。我国政府通过调节此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来控制医药产品的出口,进而控制其海外需求。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转变出口颓势,降低出口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出口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提升我国出口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曾多次提高部分医药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退税涉及医药商品共8 个章别,而化学原料药是调整范围较大的子行业。

7-ACA、盐霉素、大观霉素、泰勒霉素以及其他抗菌素受益最大,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5%,而竞争激烈的青霉素等工业却不在调整之列。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药品出口量下滑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只要国外需求一日不振,形势就一日不会明朗。

(四)融资渠道医药企业的建立、日常运作和技术创新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现阶段,我国医药行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仍为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由于医药行业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通常不是银行理想的贷款对象。因而制药企业的融资能力明显不强,难以及时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很多企业只能走低技术的道路,依靠大量生产仿制药维持生存。另一方面,大量民间资本不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实现资金的增值,为解决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困难提供了渠道。然而,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完善的风险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使得风投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据《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7》显示,我国的医药保健行业在2004 年到2006 年期间所得到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和项目数占总量的比例是递减的,投资项目金额分别为8.3%、4.3% 和2.7%,而投资项目数为7.2%、6.1% 和5.0%,排名相当靠后。

三、法律政策

(一)医保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根据2009 年发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在2009-2011 年的三年内,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其中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 以上。__

(二)行业准入标准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要求药品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设备、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和监测系统方面达到硬性标准,确保药品食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我国从1998 年开始强制实行GMP 认证制度,一大批达不到要求的中小型药厂退出了制药行业。然而,由于我国GMP 制度只重视制药过程中硬件的达标,忽视了操作人员素质、操作规范、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等软件方面考核,导致在药品安全监管上问题上出现了漏洞。

(三)专利保护政策我国现行的专利保护政策实施对药品为期20 年的保护。但事实上,我国制药企业已经习惯生产仿制药品,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2006 年,中国生产的3000 多种西药中有99% 都是仿制的。对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我国一些先进制药技术外流,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短期冲击

对于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环境分析,除了关注长期环境,还应注意短期冲击对产业的影响。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短期的社会卫生问题如流行病爆发

有可能提高行业内企业的利润,提升业绩。业绩的提升,直接反应在股票价格上。例如,从2009 年4 月甲流在墨西哥爆发以后,一批具有甲流概念的股票急速拉升。特别是在2009 年的的9 月和11 月初,国家两次下达甲流疫苗收储通知以后,疫苗龙头华兰生物的股价节节攀升,远超大盘。短期的刺激对于医药制造业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世界卫生防范意识加强,未来针对流行病防御将会进行更大的投入。

金融危机重创我国出口企业,医药产品的出口大头——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也未能幸免,形势不容乐观。2009 年下半年,我国医药品累计出口量为27.35 万吨,同比减少了约1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8 个百分点;累计出口额为40.14 亿美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2 个百分点。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医药产品的出口情况将会有所好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药业作为传统行业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人口因素将是促动医药制造业长期发展的原动力,医疗体制改革和日益成熟的法律法制环境将进一步整治和规范制药行业的秩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而下一阶段宏观经济的复苏也将带动制药行业继续增长。随着医药产业基金等新兴融资形式的发展成熟,我国的医药制造业将有条件突破资金瓶颈,特别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生物制药业等高科技企业将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医药制造业新的增长点。

第五篇: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思考

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思考

1、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变迁与发展,体现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社主义市场经济过 渡的历史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都是按照国家计划来指导配套的。当时国内主要的粮机厂各有侧重点,几个粮食部属粮机厂分工明确。如:无锡粮机厂定点生 产面粉加工机械的磨粉机; 长治粮机厂主攻高方筛; 安陆粮机厂生产碾米设备和油脂加工设 备;永登粮机厂负责生产清理设备;甚至细化到像关风器、风机、输送设备这样的相对通用 型设备也有各自的定点厂家生产。计划经济给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打上了深深的历史 烙印,以至使大多数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单

一、成套能力差,规模小、技术分散、开 发能力弱、效率低。几十年来,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1)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粮食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碾米设备选定型工作。通过这项工 作,使得我国的碾米机械水平大为提高,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东南亚已处领先地 位。我国的砻谷机技术至今仍不失为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先进技术。(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数百套国外先进的面粉、碾米、饲料 等成套加工设备和技术,通过长达近十年的消化吸收攻关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加工 机械制造水平,缩短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受当时体制和条 件的制约,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主要是由原生产厂家承担,力量分散,缺乏国 产设备成套化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考虑,使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失掉了一次产业整合、规模化发展的好机会。可喜的是,饲料加工机械制造、碾米加工机械领域也出现了成套设备 和技术生产厂家--江苏牧羊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湖南郴州粮机厂、浙江诸暨粮机厂等,成 为首批掌握成套设备和技术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这些成套化、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向全 国同行展示了技术水平、设备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点。(3)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如同其它机械行业一样逐步走向市 场。特别是自 1998 年政府机构改革,使粮食加工管理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国营 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厂因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纷纷陷入困境。经过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大部分通过管理层承包或整体出售,成了集体、个体及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工厂。他们凭 借老厂几十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的积累,加上民营

企业的灵活机制,一些有 胆识的民营厂领导注重科研与科研院所合作,花费重金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 加工机械制造质量,逐步向成套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了 自身的竞争力。例如: 1998 年,原安陆粮机厂的十多名骨干,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湖北永祥粮机公司,公司 迅速壮大。2005 年,到 永祥公司资产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 8000 万元,上交税金 500 万元,远远超过原厂的业绩。永祥粮机公司的崛起引发了群起效应,现在安陆的民营粮机企业已发 展到近三十家,粮机产业总资产已近3 亿元,从业人员近3000 人。粮机产品已拓展到碾米、榨油、面粉、仓储运输、膨化、脱粒六大系列 100 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 20 多个国家和地 区,2006 年粮机的销售额超过 4 亿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行业界限,一些国防工业体系的企业,借助军转民的优惠和企 业加工装备方面的优势,投人很大的力量开发生产粮食机械,如天津核理化院、哈飞公司等。这些企业目标大都瞄准技术难度高的设备,如:面粉加工设备中的磨粉机、高方筛、清粉机 和大米色选机等。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一份最新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粮油和农业机械工业企 业约为 8000 余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 1470 家,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487 家,民营企 业 916 家,三资企业 67 家,分属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畜牧机械、机械化农具等。截止目前,粮油和农业机械企业资产 669.6 亿元,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资产为 358 亿元,占总计的 53.5%;民营企业资产为 274.6 亿元,占总计的 41%;三资企 业资产为 36.8 亿元,占总计的 5.5%。行业从业人数为 41 万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企业纷纷采取合资、独资的方式走入国门。瑞士布勒公司在向 我国销售了几百套面粉、大米加工设备后,在无锡、深圳投资创办了独资粮食加工机械、电 子设备制造厂,最近又收购了“陕西粮机”等企业,占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高端市场的意图 显而易见。日本佐竹公司借日本进口我国东北大米,成功向我国推销了数十套碾米机械设备,并于 1998 年在苏州建立了粮食加工机械生产基地,2004 年在厦门建立第二工场,先后成立 了北京、哈尔滨、沈阳、成都、厦门等多家事务所,同时利用其收购的英国西蒙公司技术在 我国推销剥皮制粉设备和技术。意大利 GBS 公司在我国也有 70 多条面粉生产线的成套设备,2004 年该公司进军北京,成立了吉必圣粮食机械公司。美国皇冠公司 1997 年在北京建立办 事处,2001 年与武

武汉友谊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油脂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之 一。综上所述,我国粮机制造领域已经汇聚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跨国公司,我国粮机企业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正努力奋斗,进行行业内的技术升级和组织整合,一 些龙头企业已拥有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和喷涂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和加工手 段,粮机制造业已有了值得客户信任的名牌产品。

2、国外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国外拥有先进粮机制造技术的企业大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 来,国际上粮机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大的企业兼并活动,完成了产业整合,出现了全球性跨 国公司。1972 年,布勒公司通过收购德国的米亚格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机制造供应 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产面粉加工机械但更以饲料加工机械见长的贝尔加公司收购本国 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加蒂,再于 2000 年兼并另一家同样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 高尔菲特公司,形成最大的面粉加工机械生产商 GBS 集团。原英国的西蒙公司在上世纪九十 年代初与另一老牌粮机生产商罗宾逊公司合并,不到十年就被以生产碾米机械闻名于世的日 本佐竹制造所收购。如今这些世界级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公司都在我国落了户,并建立起了完整的粮食加工机 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体系,设立销售公司,有计划地逐步收购我国粮机制造行业内的强势企 业,以求垄断国内市场。我国粮机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3、国内粮机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粮机制造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著名粮机制造公司的差距显著,拥有的技术力量 和先进制造装备数量、档次相去甚远,机械产品在设计水平与制造工艺方面还达不到国外先 进水平。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能力上更是无法与其相比,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少,仿制产品多。不少民营企业自己没有加工能力,采取外协加工再进行组装来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自 1998 年来,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大多数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可依,设备造型落后,外观粗糙,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工艺性能低、能耗高,无故障时间短,使用 寿命短。国内制造企业只能生产一两个品种,厂与厂之间互相恶性竞争。这在国内面粉加工机械 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单机生产堪称全球之冠,但却没有一个具有能完整生产面粉生产 线能力的企业,甚至没一家能同时提供磨粉机、清粉机、高方筛三大主机的厂家。使用国产 设备配套新建的面粉厂,试车时,有多达一、二

十个厂家的技术人员参加调试,众多厂家参 加调试人员沟通协商不畅,调试工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际跨国公司提供的是包括工艺 设计的完整配套生产线,设备质量有保障,车间整齐有序,工艺成熟可靠。试车时,技术人 员配合默契,不扯皮,调试工作效率高。3.2 品牌意识薄弱 国内粮机制造行业目前有数以千计的生产厂家,大都未形成规模优势,产品类同严重,如去石机,振动筛这样的单机设备,据中华面粉网的统计,生产企业超过 40 家以上;就是 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磨粉机,在国内也有超过 10 家以上的厂生产。然而国内粮机制造业除了几个知名企业比较注重创建和保护自己的品牌外,不少中小型 粮机制造厂家为了迫求眼前利益,一味仿造;为争订单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只把主要精力 放在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公关上,没有品牌效应意识。由于销售价格低,利润低薄,又形成企 业无力负担售后服务工作,售后服务的欠缺使得国内的粮机产品在用户心目中一直摆脱不了 低档货的地位,不能和国外品牌同等产品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技术水平难于提高,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牧羊集团是集饲料、仓储、粮食机械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安装与服务为一体 的著名企业集团。公司现有总资产 5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2 亿多元,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 亿元,其中出口 1200 万美元,目前是最大的国内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但与瑞士布勒、日本佐竹这样的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规模实力相差就太大了,国内粮机制造业企业已经感受 到来自国际品牌强大的压力。树立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观念,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使资 源配置更为合理,效率更高,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创建自己的品牌,是组建航母型 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3.3 经营观念有待提高 瑞士布勒进军中国粮机市场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占领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市场。为 实现这个目标,布勒公司制定了一套市场发展的战略。自 1982 年,布勒公司进入中国,在

北京成立办事处。至 2006 年 1 月,布勒控股与江苏保龙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了第四 家生产基地、专业饲料机械制造商—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布勒公司在经营策略上始终坚持:注重品牌,设备制造质量第一,以用户为本。根据中 国的国情,推出层次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加强同客 户的沟通,大力宣传品牌。二十多年来,布勒公司根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情况,对其在中国的企业进行了战 略整

成品--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浅析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