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山东省梁山县徐集第一中心小学 仇念章 吴金凤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很多,特别是“学困生”,尽管他们数量不多,但势必影响着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将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和工作;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幸福。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就本人的转化工作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根据学困生的成因不同,可以将学困生大致归为以下四类:
1、智障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是为数极少的,即由智力因素决定了的智障型学困生。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父母遗传或者在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某些对胎儿智力发育不利的因素造成。
2、成长缺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较为普遍,即家庭结构和成员的关系导致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隔代教育——“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本来都是很不错的学生,后来由于父母工作或生活的需要而不得不离开小孩,由其爷爷奶奶隔代进行教育,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
3、定位迷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可以归为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因素。受市场经济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人将当今社会没有读过书也能过好日子,读了书不一定能过好日子的现象夸大化,认为读书无用,以致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错误引导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学习方法不当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虽然没有以上三种原因,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学习成绩一直提高不上来的那部分学生。
以上四类学困生,后三类经过教师努力可以转化,第一类学困生转化可能性 较小。
二、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对策与途径。
1、完善等级制评价,消除自卑心理。
所谓“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我们还可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建立“手拉手”辅助网络,营造互助氛围。
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各班将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克服消极、畏难情绪。而“学困生”则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心态下,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队集体,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为此把一位学困生与一位优秀生编成同桌,每天抽背课文、词语、句子,如果优秀生背诵课文时,我让学困生用手点字听读,然后再让学困生自己认读一遍,这时优秀生做小老师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如果读错字音,让优秀生纠正字音,从而让学困生能正确、通顺读书,如果哪组中学困生有明显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这种转化学困生很适合我们农村小学教学。
3、适当降低学困生学习要求。
针对学困生制定的目标要合理、科学,切忌盲目、过高。要因人而异,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个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办法。在考试难度大体平衡的情况下,可以按3分或5分一个档次,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次提高。制定这样的目标,有两个依据:其一,这个目标易达到,只要经过学生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其二,有助于学困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进而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学困生的成绩一 直徘徊不前,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失去前进的动力。不切实际要求,只会导致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提问、布置作业,学习目标等适当降低要求,减轻他们学习负担。如:学习新课前,复习旧知,应该多留给学困生回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作业,如写生字,一般要求一个生字写四遍,可以让学困生只写两遍,让他们跟上队伍,觉得作业很轻松;再如,黑板作业,学困生可以不抄写题目,只写答案,当然,有些学困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此时师可以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他们身上,具体指导他们完成作业,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上新课前标好自然段,会圈画生字词,读准字音;看具体情况进一步要求,提的问题,学困生只要举手就优先给予回答机会,并引导他们把问题回答完整,让他们觉得自己会回答问题了,真了不起,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4、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①正确的记忆方法。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读、背诵,学困生遇到这些读、背、写就头痛,在“读读写写”、“日积月累”和“要求背诵的课文”中,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词语、一个自然段,且背前先读熟,理解、再记忆,然后练习背诵。默写时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字得结构、偏旁部首,再利用自己熟悉的识记方法记住字形,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有效地记住。
②及时巩固知识。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造成的,所以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那些要理解,让与学困生结对子的优生多读给他听,当优生会背诵时,差生也基本会读了,再多读几遍,也会背诵了。让差生背诵时,优生听写,再让差生打开书本对照,到默写时差生多多少少地也能默写一些了。
③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学困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坏习惯书写马虎,做事不周,造成得记忆模糊。根据这一心理现象,我严格要求学生在书写每一课会识记的生字之前,首先读准音,分析字形理清字义,按笔顺一笔一笔书写在田字格里,并注上拼音。在心里默念字音。第二天早上再认读数遍后,就进行听写。优秀生都写出,学困生一般也能写出来,只有个别笔画繁多的字写不对。我觉得这样做虽然花时间多,但听写的效果很好,心情很舒畅。我这是运用心理学的“再现”。
5、点燃理想之灯,唤起自信之心。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学困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这是人的天性。不用说学生,就是普通的教师,听到领导的表扬、鼓励,也会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学生来说,物质的鼓励是其次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给予的精神鼓励。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给予其一节课、一学期乃至一生的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的轨迹。在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之词,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哪怕他失误再多,也有其亮点或创新的地方,都要予以鼓励。表扬、鼓励学困生,还能使之亲近老师;亲近老师,就能“信其道”,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转化学业成绩,提升语文学习的信心。
6、给学困生父母般的爱
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弱势心灵。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要想把学困生教育好,我认为爱是很重要,教师应该把真爱献给学困生。比如学困生有时作业本没了,此时身上又没有钱购买,老师就主动买给他,让他感觉到师爱如母爱般温暖,让他们愿意接近你,拉近师生距离,自然喜欢你上的科目,听课也认真,所学到的知识自然就多一点。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困生在学校病倒了,我打电话给家长,可是没人在家,于是我赶紧把他送往医院,事后他非常感激我,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得问题。一学期结束,他进步很快,考试也及格了。总之,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问题。尽管他们人数不是很多,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唯有在感情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才能使学困生重拾信心,取得进步。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耐心、细心和关爱。我们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语文教研组发言资料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在一些教师眼中语文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体,往往对他们不加培育、浇灌、修枝、剪蔓,任其自由发展,结果造成优生一天天好起来,语文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的不良现象,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我校虽地处城区,但规模小生源差,外来打工子女多,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困生日益增多,已呈现上升趋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故老师如果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满堂灌,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若教师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但由于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是一种人力资源,研究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为迫切。
二、转化进展与措施
1、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学困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
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语文学困生缩小学困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发动动员,传达了“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的研究方案”。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2)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会后,教师以班级学科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语文学困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开始,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语文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语文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语文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课题组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5)建立语文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名语文学困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语文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
2、对教师的管理、培训措施及要求
(1)与学困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搜集大量国内外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学困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3)组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指导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4)构建高效课堂,促进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困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尽可能的给语文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5)对学困生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7)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语文学困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8)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语文学困生交流、指导。
(9)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0)定期召开转化语文学困生经验交流会,加大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互通。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随着研究氛围的浓厚,教师研究能力的增强,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积极发展教师素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全体的教师成员能积极投身到研究中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积极推进研究的深度。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在原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研究,带领教师成员对自己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自己在过去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使自己对研究目的逐步明朗,充分认识研究的意图,从而为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题性案例收集。当我们对“研究的内容”有所突破的时候,需要整理与收集。争取分类总结出研究的成果,以便推广运用。
最后重申,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好,在每一个年段都没有语文学困生。
镇江市蒋乔小学朱国民
202_年3月4日
第三篇: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的语文学困生有相对独特的成因:首先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其次是学困生的心理因素,他们往往有更加严重的自卑心理;第三是教师的原因,由于个别教师对他们偏差的看法,从一年级开始就给他们套上学困的帽子,长期下去,就真的变成学困生了。我们的转化应从心开始:
一、尊重、信任、爱护,唤醒积极心理
二、树立自信,调动学习热情
三、精心组织 培养兴趣。【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学困生 独特成因 转化策略
农村小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学习特征,共性中有一定的个性特征:知识面狭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字词巩固率不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很少;交流中有一定的语言障碍,课内外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学习伙伴少,比较孤独,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少语文学困生的家庭辅导教育几乎为空白。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相对独特的成因
1、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通过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家长是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打工者,他们没有多高的文化素养,没有多大的辅导孩子作业的能力,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教育孩子,没有更加迫切地望子成龙的心愿,没有更多的财力来做孩子的教育投资。可以说,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听之任之。
2、心理因素。不少学困生的心理都有两面性,他们对语文比较有感情,想学好语文,但是又时不时埋怨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他们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害怕作业又多又难,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他们的内心渴望表扬,渴望得到尊重,但又不敢发问,不敢回答,不敢交流。长期的两面心理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些心理障碍:自卑心理、惰性心理、畏难心理。通过走访、调查、座谈,发现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除了学习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再加上教师对他们缺少关注,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在课堂内外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3、自身基础因素。不少学困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上进心,破罐破摔,1
性格古怪。与同学缺少交流,缺少帮助,缺少关注,难以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学习的快乐,这样下来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障碍,学习自然受到影响。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说来,教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一)尊重 信任 爱护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教师必须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不误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后进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诱导,信任和鼓励他们进步,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讽刺挖苦他们。因为他们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蹲下身子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我班王伟同学,平时非常贪玩,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完不成作业,回家还向爸妈撒谎说作业已在学校完成,我没有对他当头一棒,而是经常找他谈话,与他拉家常,谈理想,讲学习的重要性;哪些是好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不该做的。充分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对照自己现在的行为加以比较,让他评判是非。最后,他流泪了,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表示以后好好学习。从此之后,他作业完成得及时了,上课听讲认真了,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成绩直线上升。他对老师也特别亲热,下课后,会主动到我身边想和我聊天,见了老师,老远就说“老师好”。他已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尊重和信任后进生,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后进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就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就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树立自信心
当这些后进生愿意亲近老师时,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只有具备这一良好品质才能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才有望获得好的 2
学习效果。大多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主动性差,课堂纪律自制力差。而这些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够好,是由于他们缺乏毅力坚持学习。加上教师一贯以来对他们的轻易否定和责怪,使他们一天比一天自暴自弃。对他们来说,治本的方法是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
1、热切地期待
教师要具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对学生有很好的期待,经常在言语中表现出对他们的热爱,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
学校组织的“庆五一”会演中,我们班排练了一个舞蹈,周颖也参加了,她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但成绩较差,在舞蹈训练时,我不放过任何一个闪光点,戴着“放大镜”寻找她的优点,不时的说“你跳的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一段时间下来不仅舞跳得不错,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事实证明,教师关切的话语,期待的眼神,往往会使学困生获得最初的自信,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2、表扬性鼓励
学困生在得到肯定的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后,会树立自信心。我想,如果能随时捕捉和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并及时通过评价,使他们的点滴进步得到肯定,使他们的成功成为有形之物,那么他们就不会丧失希望。所以我除了经常要求学生互相之间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外,自己也戴上“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一旦发现谁有了进步,马上在班级大力表扬,并将他们较好的作业在班级展示。我还在语文成绩评定中设立“进步分”;对发言积极的学生设立“进步奖”;四人小组讨论时设立“金点子奖”。一周学习情况小结时,评选“进步生”,而且还把封面上印有大红“奖”字的练习本当众奖励给他们,带领大家送给他们最热烈的掌声等等。
3、谅解性鼓励
大量事实证明,学困生的进步是个复杂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具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因此,我对那些学困生进步过程中的失败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谅解,允许他们在前进中出现反复,并给予再进步的机会。
比如王伟,有时发言积极了,但课堂作业却又不能按时完成了;或是作业虽然完成了,但字却写得东倒西歪七高八低的,看着挺别扭的;要么,完成家庭作业方面刚刚坚持了几天又坚持不住了„„往往是改正了一个缺点,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毛病。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对他大发雷霆,而是对他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还为他创造条件,提供表现机会。让其体验成功,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帮助困难生的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般,应该有信心和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行。
(三)精心组织 培养兴趣
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能引起他们巨大的内驱力。一个人只要体验几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创设“成功”机遇,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动力。它常常决定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也就越好。
(1)诱导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了让学困生自信、快乐地成长,在教学形式上,我注重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乐中学,在乐中进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根据学生理解教材程度不同,学习新课时,我尽量设计出不同的自学提纲,让全体学生都能带着(不同)问题自学课文,人人动脑、动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出示了不同星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条或几条学习:
* 把课文读正确,并划出写“山水”特点的重点词,读读想想它们的意思,理解句子;
** 利用划出的重点词,把自己学懂的知识讲给学习小组中的同学听,然后有感情地读读该自然段;
*** 比较课文第2、3自然段写法上的相同之处,交流背诵这篇课文的方法。
问题由浅入深,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困难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容易,使他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2、创设情境 激发语文学习动机
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的阅读动机、兴趣和情感激发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促其产生“入境始于亲”的感受,启迪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1)创设美的情境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借助图像、实物、语言、来再现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揭示语言文字的内涵,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培养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教《七月的天山》一课时,增加了配乐朗读,采用了由一个学生读,其他人闭目想象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情境之中,领略七月骑马上天山独特的美,并让每一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2)创设问题情境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一种思考的情境,改变学困生在课堂上通常那种松弛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泼的状态,“迫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把思维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如此,还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优秀生、教师和教材上的见解,改变学困生总是跟着别人或教材转,不敢约雷池一步的局面,使他们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如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他发出什么呼声?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4)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环环相扣,使学困生不仅比较容易地整体感知这封信的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还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3)创设竞赛情境
无数经验证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就是“竞争”。
为了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首先引导他们科学地对待成绩,使学生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和自己的过去比,看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学会自我竞赛。同时,还采用了降低知识台阶高度的做法,使其看得见、摸得着、攀得上,让高、5
中、低三个档次的学生进行公平竞争,使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样分享胜利的喜悦。
记忆力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背诵同一课文内容后立即挑选几句或几段进行默写,然后互相检查、批改、评分。不比谁多谁少,主要看有没有背对或写对。由于目标明确,时间具体,连最差的同学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不甘落后。
速读比赛。就是看谁在限定的时间内读的内容多。如限定两分钟时间翻开指定的课文速读,时间一到合上课本,在本子上写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对学习困难生的要求是,写出来的句子意思基本正确,错别字少,标点基本会用就算优秀。他们参加这样的竞赛,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书写竞赛。就是在限定的三、五分钟内,看谁书写的字正确,并且要求字迹工整。有时是限定任务量,看谁用的时间少。
智力竞赛。有时在课堂上也用比较长的时间搞智力抢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增强了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要善于找出“学困生”的成因,积极探索“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帮助其尽快摘掉“学困生”的帽子,让他们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实现健康发展。创作出人生自励自强的奋进之歌!
第四篇: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金坛市后阳中心小学韦秀兰
【问题的提出】
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力。这样缺乏理论的实践,终究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行动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有利于建立教育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
2、通过此项研究,重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重塑自信、充满阳光,有利于形成学校和谐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3、通过本项研究,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拟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并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
1本环节。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学困生研究的意识。
1、组织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总结以往工作中学困生教育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困生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课题分工任务,开展行动研究,在参与研究和行动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3、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学校课题组成员每月组织一次课题情况汇报,讨论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际研讨、交流、现场活动。
4、编印有关如何进行学困生教育的材料。
通过上述活动更新教师观念,营造研究组成员参与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和实践的氛围。
(二)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对策与途径。
1、完善等级制评价,消除自卑心理。
所谓“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我们还可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开展“学困生”进步评奖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学困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
3、建立“手拉手”辅助网络,营造互助氛围。
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各班将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克服消极、畏难情绪。而“学困生”则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
2心态下,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队集体,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4、寻求切入点,走进 “学困生”的心灵。
(1)采取情感倾斜,走过弱势心灵。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
(2)点燃理想之灯,唤起自信之心。我们研究组的老师在批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3)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需求犹为强烈。
(4)综合分析调查,注重有效方法。教育者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科学分析、因人而异,切忌简单粗暴。奖励学困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5、丰富和完善学校学困生教育的实践活动。
【研究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是人的本能,发展是终生的过程,发展具有层次性,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个体的全面发展。“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叶澜教授的教育生命性理念。认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于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我们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观。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年版
【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项研究,转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努力让学校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园地,让学校成为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让学校中的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2、通过本项研究,培养学困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本项研究,努力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
4、通过本项研究,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
【研究的阶段】
1、准备阶段:(202_年10月至202_年11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2_年11月至202_年7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教师及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2_年8月至202_年11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专家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摄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研究的保障】
1、研究组织机构的保证:建立学校课题组。学校课题组成员曾参与的省级课题《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荣获省一等奖,组员大多富有实践研究能力和经验,较好地具备了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业务水平、健康水平、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业务水平高,成员具备双专科、本科等学历水平。
4所有成员均为学校教学骨干,是一支具有研究能力、结构合理、并具有敬业精神、素质良好,更有创新精神的研究成员队伍。同时,除了课题组正式成员外,我们还邀请了市教科所有关领导、专家做我们的学术顾问,邀请他们定期指导,帮助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管理严密的组织机构,确保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
2、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软件的保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科研兴校是每个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基本工作,所以,我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充分的保证,用于学校教科研的经费都会尽量满足,保障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3、时间保证
本课题组争取在三年内完成课题。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每月有一次组内交流。
(2)每年有一次校内交流。
4、研究手段
(1)、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过去的成功做法,收集资料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把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2)、行动研究。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式。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边研究、边推广,使整个研究成为研究培训、学习提高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也在研究中进步。
【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第五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工作报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工作报告
一、主要研究过程与活动。
我校于202_年审报了任城区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经区教科所批准并立项。
随即在各级教育专家,特别是唐主任的关心下,各项工作顺利展开,课题主持人为张跃富,实验老师为李庆翠、付新玲、左建伟、周玉伟、伊志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处于一线的骨干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从202_年11月起,课题研究正式启动。首先是第一阶段,课题的准备阶段(202_年11月——202_年3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发动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如《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其次是调查阶段(202_年3月),对部分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调查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地分析,确立了研究对象,并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制定了初步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接着,我们进行了课题的实施阶段(202_年3月——202_年5月)。我们根据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制定了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具体转化策略。
在此过程中为保证研究工作的正确进行,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化教学观念。
组织课题成员有关学困生转化的一些先进理论,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的形式为主,要求实验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撰写学习心得。
2、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活动。
4、召开课题经验交流研讨会。
最后是课题总结阶段(202_年5月——202_年11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请专家组合领导对课题组织进行验收和指导,进行结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高实验教师的水平。
二、研究方法及效果显著
我们进行研究工作紧扣课题研究目标,体现有价值的实验方法;
1、调查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让学生做了“学习现状”问卷,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措施。
2、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取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徐困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克服学习障碍,进行有效的学习。
3、文献法:(利用国内外有关文献指导课题研究)
我校有宽带网,丰富了教学知识,订阅了大量的文献,有力地指导了我们的课题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课题组研究人员围绕课题研究目标,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通过各种现象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了学困生形成的一些原因,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学困生的帮扶策略。
四、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关于“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是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他们的优秀成果发扬光大和进一步实践他们的理论,但不同的是,本课题是通过对学困生的分类和成因的分析,实施参考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重在使学困生的转化更加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课题研究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估。
1、近三年的实验研究,该课题产生了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参与实验的老师,还是没参与实验的老师都深切感受到该课题的研究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本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
(1)注重课题研究的真实性,体现了信度。
本课题的研究参与者都是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强的一线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可靠地结果,同时,力排其他因素的干扰,力求实验的真实性。
(2)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体现了比较好的效果。
由于课题研究目标比较明确,所以我们一直从实效出发,把帮扶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区,来检验教学的实效性,确保取得理想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社会影响。
通过近三年的研究,许多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是、认识,他们也正有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更为可喜的是,我校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学困生大大减少,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良好的校风、学风逐渐形成。
七、问题与思考:
虽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
1、本课题在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教师还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合适的教学方法。
2、各门学科的转化程度不均衡,部分班级的转化效果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地策略,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开展下去。
3、学困生易受外界干扰,必须及时找出原因,找准切入点,抓反复,反复抓。
最后,我们还是强调工作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好,让每一位学困生不再“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