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二战论文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21-93828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7 12:06: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二战论文

简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主要执行者是英法,而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然而绥靖政策,使全人类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一、绥靖政策的基本概念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经济和军事)

军事实力的加强需以经济,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英、美、法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与打击侵略者,然而由于经济上推行绥靖主义,倒是以原料、资金、技术、装备与武器武装了轴心国家,支持了侵略战争。

1924—1930年间,流入德国的以美、英为主体的外国资本约计300亿马克,占同时期德国工业投资的1/2,工业固定资本的2/3。借助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德国恢复其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后来军国主义的复活奠定物质基础。1934年,当希特勒缺乏外汇以资助进口时,英、德签订了协议,规定德国每购买55英镑的英国货,英国便向德国购买100英镑的货物并以现金支付。据称仅由于这笔交易,德国至少得到一亿英镑的外汇用以进口战略物资。1934—1935年后,美、英两国除同意德国停止外债的尝还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输出资金。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7.039亿美元。

经济上的绥靖主义培植了战争的祸患,准备了战争的温床。而体现在军事上则表现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三、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首先,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经济大危机年代。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战前英法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对英法的政策是支持的),目的是让德军东移,接近苏联,以使苏德两国发生冲突。而当德国向东进攻波兰,美英法统治集团希望德军继续向东,他们希望,随着将德国与苏联隔开的地理障碍──波兰的消失,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德国最终能攻向苏联。当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燃起了战争大火时,美英法仍然希望这场大火只燃向东方而不燃向西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四、绥靖政策的历史教训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绥靖主义作出的最严厉的批判。二战爆发,便宣告绥靖主义彻底失败。战争进行的6年中,人员伤亡达9000多万,直接财产损失高达40000亿美元。回眸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战爆发前后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绥靖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希特勒得寸进尺。意大利则跟在德国后面获利不少。日本在亚洲犯下滔天罪行。这些侵略分子之所以为所欲为,得“益”于其他大国的姑息、纵容。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大战爆发时间提前、规模扩大。至二战全面爆发前夕,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欧洲与非洲,日本在亚洲,已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和资源。战争爆发前一年的时间内,英国、法国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发动战争。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德意日通过已横征暴敛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战争时间的提前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绥靖政策的推行,推迟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形成。英法美有着各自的盘算,最初无法交汇到一起。造成直接的后果便是:德军“闪击”欧洲,而英国遭受“不列颠空袭”、法国败降,一时间反侵略力量散沙一盘,无法遏制侵略者的作为。直到大战打响,才匆匆展开联盟动作。事实证明:大国的忍气吞声,并没有赢得哪怕是短暂的时间,强军备战的设想如同泡影般地破灭了。

二次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这说明,不光是落后挨打,软弱也要挨打。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对和平的过分乞求反而会葬送和平。这是绥靖主义的历史教训。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集

包奕诚、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 威廉森.默里.阿伦.米利特著 邵文实 译

3、从英国的和平主义运动看其绥靖政策 岳澎.4、绥靖政策研究 齐世荣

5、绥靖政策带来的巨大灾难 严国群.6、英国30年代绥靖政策的根源 陆月娟.7、英美法绥靖政策浅析 李月红

第二篇:二战论文 文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致使二战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于是策划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8年,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9000万,其中苏联2200万,美国1500万,英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中国共有4.5亿人卷入战争。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英国伤亡120余万,苏联伤亡约3000万,中国伤亡3500万。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法国死亡58万,英国死亡36万,美国死亡30万,波兰死亡600万,德国也约有600万死亡其中400万军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1937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0000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而这场浩劫也最终在人类的鲜血与眼泪的伤痛下落下帷幕。

二战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而深刻检视战争爆发的根源,有益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从而避免历史

悲剧的重演。

一、战争深刻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当今世界加强经济合作交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对战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来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的论断

仍然不失其深刻性和正确性。二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20世纪20年代一方面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殖民帝国已将有限的原材料、土地和市场瓜分完毕而以德日为代表的后起新兴工业国其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资源和市场。由于当时世界经济体系还处于无序的发育期,这些国家只有通过硬实力的比拼来强行夺取资源。另一方面,一战使包括战胜国在内的欧洲遭受重创经济整体缺乏动力出口市场完全依赖远离战火的美国。然而1929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大危机则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正是在这种困顿、混乱与不满中德、日、意选择的法西斯道路得到了民众的追随。经济危机成了法西斯国家发动二战的一个借口。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又有两点值得提出: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片面谋求利润、牺牲普通劳动者福利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使得消费增长赶不上生产供给的扩张,这是导致经济大衰退,并最终导致战争悲剧的原因之一。第二,二战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与国之间经济矛盾激化,使战争的爆发无可避免。今天,人类在设计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时无疑应深刻记取这些教训。

二战结束后,人们鉴于战前各国经济分裂的教训,痛感重建国

际经济秩序的必要。在1945年后,形成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联合国、IMF、WTO等国际组织相继建立,为国际社会的制度化创造了条件。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强合作,防止和抵御各种危机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已成为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理性因素。

二、法西斯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怪胎,警惕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仍是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战的爆发,是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势力在德、意、日猖獗的结果。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温床,法西斯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怪胎。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是德、日两国成为战争策源地的直接祸首。

德日两国的法西斯主义根源和特征有所不同。德国纳粹主义思潮是民族主义的一种极端表现。德国是一个有着极深民族主义情结的国家,对其民族性异常看重。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则是这一民族主义情绪的催化剂。条约空前的苛刻性和掠夺性,引发了德国人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恰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成功利用了德国人的民族主义心理。而日本的军国主义道路则可谓是掠夺发展资源的道路。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要向帝国主义迈进之际,世界各大国的势力范围早已划分完毕。而日本本身又国土狭小,资源极端匮乏。因此,靠武力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成了日本的战略方针。

德日两国法西斯主义的共同点是以种族主义为核心的极端民族主义。希特勒曾鼓吹:亚里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的使命就是要统治其他民族,并消灭其他劣等民族。同样,日本的军国主义核心是大和民族至上论,在战争期间对亚洲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实行了惨绝人寰的血腥杀戮。

尽管德日法西斯掀起的极端种族主义战争已被世界人民彻底打败,然而,种族论并没有随之消失,种族之间的冲突也从未停止过。民族矛盾、种族冲突仍然是各种地区动荡的根源之一。尤其令人担忧的是,60年后的今天,欧洲一些国家的新纳粹组织,日本少数继续鼓吹皇国史观的极右翼团体,以及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狭隘、极端的排外主义思想,依然在国际社会上占有部分市场,法西斯主义的幽灵并没有完全从世界上消失。在日本,极右翼分子一直在为军国主义者招魂,在教科书中篡改侵略历史,日本的一些领导人多次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今天,我们要吸取二战的教训,缔造世界长久和平,就必须警惕包括军国主义在内的法西斯主义改头换面,重新在世界上滋生和蔓延。

从战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情况来看,通过联合发展来制约法西斯势力、保证和平,似乎是一条可行之路。在战后国际形势的推动下,欧洲大陆两个主要“宿敌”法德,改变了过去“自强”的发展模式而逐渐走向“联合图强”。尤其是法国,希望通过合作制约德国,防止它走上复仇之路。实践证明,联合之路是“人间正道”,通过联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联合发展的进程中,以民族国家为基础 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排外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战结束不久便出现了“冷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曾一再把世界推向大战边缘。冷战结束、苏联解体至今已有十余年,然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并没有走出“冷战”思维,不但保留了北约,而且不断东扩,意在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在亚洲,美国出于其战略需要,不但不敦促日本彻底反省侵略历史,反而与其结成军事同盟,纵容日本在突破和平宪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美国一些新保守主义分子还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千方百计要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此外,近几年来,美国还利用经济和军事优势,推行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影响了世界的稳定。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认识到,要维护世界的和平,就必须建立一个普遍持久的安全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的成立,成为许多国家表明立场、解决争端的场所,为维护人类正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解决许多地区冲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绕开联合国先后对南联盟和伊拉克发动了战争,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在纪念二战结束周年时,要特别注意维护联合国这个国际集体安全机制及其安理会的作用。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以来,大规模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重演,和平与发展也逐步演变成为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但地区冲突或局部战

争却持续不断,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此外,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要确保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就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均衡发展。

四、中国始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搏斗,是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力量的较量。中国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日益富强起来的中国更是要站在世界和平事业的前列。中国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把握联合国改革的方向、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重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身的繁荣就是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此外,中国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和创建各种国际机制,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发挥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并永远站在世界和平事业的前列,体现出一个大国所应有的姿态。

第三篇:二战

战争前奏

1919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兰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1938年,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参阅:德奥合并,Anschluss)。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内维尔·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会议结束后才让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签字。“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939年,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德苏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8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会谈,最后于8月13日签署了联合声明,14日正式公布,史称《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30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

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发生转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二战转折点。

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

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以损失了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和妻子服毒之后吞弹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四篇:二战感悟

二战感悟

提及二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中国也是在二战中崛起的!在二战中有许多的名将,但结局大相径庭。如日本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在黄土岭之战中被我军用榴弹炮击毙,而德国元帅隆美尔主动站出为人民争取和平,希望希特勒停止战争,却被希特勒逼得服毒自杀!尽管他是纳粹德国元帅,但他对的手下十分严厉,干杀害平民、抢平民的东西等不良之事就要枪毙!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美名“沙漠之狐”才流传千古,后人十分敬佩他。

美国的大将很多如艾森豪威尔,后来他成了美国的第34任总统;巴顿将军征战沙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退役后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但他作战英勇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指挥著名的中途岛战役的将军尼米兹有着过人的胆略和见识,中途岛战役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次战役使日本的强大舰队损失惨重,为后来的日本投降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并有着深远而伟大的意义……

中国的大将不说大家也知道,如朱德、左权、叶挺、彭德怀……这些大将都是在残酷的战斗中磨炼出来的,没有他们世界的和平将得不到维护,世界上将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去。

我们应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应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并时刻记住二战的惨痛教训,缅怀先烈,热爱和平!

第五篇:二战魔术师

二战魔术师“搬走”亚历山大港

据《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当年让自由女神像消失的表演令世人称奇。但在二战时期的北非战场上,英国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基林的表演更为神奇———为躲避德军轰炸,他曾“搬走”了整座亚历山大港,还令苏伊士运河“消失”。

魔术让港口躲过轰炸

据报道,贾斯帕是英国30年代知名魔术师,1939年二战爆发后,他毅然加入英国皇家部队,希望运用魔术的力量和希特勒对抗。

1941年5月,英军得到情报,德军将轰炸埃及亚历山大港。贾斯帕主动请命用魔术“移走”亚历山大港。他在离亚历山大港数公里外找到了一个叫作马约特湾的地方。此地荒无人烟,但与亚历山大港地形极为相似。在那里,贾斯帕命令手下安置了与亚历山大港完全相同的灯光,晚上彻夜通明。与此同时,亚历山大港的居民整晚关灯。就这样,德军对马约特湾进行了连续8晚的轰炸,而亚历山大港却安然无恙。

苏伊士运河凭空消失

这次魔术大获成功后,英军指挥官接着命令贾斯帕再表演一次魔术———让苏伊士运河“消失”。

贾斯帕制造了24个巨大的排风扇,安装在运河沿岸的探照灯上,风扇的扇叶都是用玻璃镜制成,扇叶转动时制造的光影伪装效果足以迷惑任何飞行员,苏伊士运河就这样在敌人眼中“消失”了,敌军战机根本无法做出有效攻击。

202_年

二战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