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论医患关系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21-99664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5 00:38: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这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我们不应该回避和掩盖这对矛盾的客观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1 解决医疗纠纷适用的法律不健全 医疗卫生事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针对其特殊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卫生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起效于解决现实中的医患纠纷。目前对卫生立法的更高要求是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但建立或健全的真空期,造成了有些纠纷在处理上的无法可依、无的放矢。

1.2 医学的复杂性 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针对复杂的患者个体,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和医疗技术的运用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少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欠佳 少数单位和少数医务人员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及服务态度差、职业道德水平低等问题。虽然医疗事故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是小概率事件,难以杜绝,而对当事人来讲却是百分百。患方对医方的不满,加之始料未及的悲伤,也就难免使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升级。

1.4 部分群众对医疗制度改革不适应 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医疗费用由过去的公费全包变为个人承担一部分。有些患者对自己花钱看病还不适应,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往往将不满发泄到医疗服务中。

1.5 体制问题 体制问题是改革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市场经济初建的今天,明显存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在旧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医患关系进行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不适应时代的旧体制成分,在束缚改革进程的同时,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隐患。

1.6 新闻媒体的不当渲染 某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医疗事件时,未能考虑医疗问题的特殊性,对医疗事件的严重性存在不切实际的渲染,给群众就医留下了心理疑虑。改善医患关系的必要性

2.1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而医患关系的紧张,必将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应该适当加快改善医患关系的步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环境、条件上的便利,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

2.2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体现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卫生事业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只有积极、主动地改善医患关系,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3 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卫生事业发展的两个主体方面,卫生人员的责任是通过服务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通过购买服务,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只有两者协调,卫生事业才能发展。处理好医患双方的矛盾,对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改善医患关系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制约机制,寻找医患关系的平衡点 医德医风同医疗技术一样,其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德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实践表明,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是由医德医风引起的。因此,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和完善制约机制,从而找寻医患关系的平衡点。一是 对医务人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充分认识医方与患者的对等关系,提高医务人员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自觉性。二是完善医德医风制约机制。根据单位实际,建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体系。建立廉洁行医制度、社会监督制度、检查考评制度和医德奖罚制度等,通过制约措施和激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3.2 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协调医患关系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范围,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医务人员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能仅限于下医嘱,开处方,要根据医学的发展,尽快由单纯的医学范围扩大到社会范围,由只注意生理变化到既要注意生理变化又要注意心理变化,只知道病人患的什么病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患病的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容易患病,要运用系统的观念来分析研究医学的有关问题,以适应各种患者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要。同时拓宽服务职能范围,开展承诺服务、便民服务、导医服务、咨询服务等,适应患者需求,密切医患关系。

3.3 规范卫生法律法规

由于医患服务的垄断性,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导地位,医方与患方通常处于命令和服从的不对等地位。其中对传染病人的分类管理,更具强制性,这是医疗服务所需要的。这种关系,与民事法律法规的主客体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不宜以民事法律法规来规范医患关系。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疗管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引入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把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适用度不断完善和提高,有助于把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处理得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

3.4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知道自己的病情是患者起码的要求,病人如果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明白,就会对医疗方案不理解,并因此产生矛盾。人和机器不同,在医疗过程中,必须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让患者知情,在大多数情况下,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使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医患关系得以融洽。当然,对患者的知情权的尊重,要根据病情的不同和病人本身文化和心理素质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医生用药问题也是知情权的重要内容。如果是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在使用前必须告诉病人,在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用药时,应遵从廉价有效的原则,而不能动辄就用贵重的药品。

3.5 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近年来,医患之间的恶性冲突时有发生,行为人的法律、道德意识淡漠固然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但病人复杂的心理变化对医患矛盾走向极端不无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病人在寻求康复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一些难以攻克的医疗难题,如某些疾病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等,病人对此常常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行为。尤其是癌症患者、伤残严重的患者以及期望值过高的病人,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又无法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就背上巨大的心理负担。当患者把心理压力以消极的方式表现和发泄时,医患关系的紧张、激化就不可避免的了。所以,作为医方,必须在治疗疾患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以求得到患者的理解(下转封三)(上接1836页)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双方误会。

3.6 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改革 到202_年6月,全国已有93%的地级以上统筹地区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覆盖人数约6000万人。但到202_年底,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还有6个没有启动;全国单独统筹的1500多个县级统筹地区中,还有200多个没有启动;已经启动的多数地区还存在覆盖面小的问题。此外,许多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还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在考虑城镇医疗保险体制完善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广大农村地区,完善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稳定因素,才能把社会主义医患关系向和谐的方向推进。

3.7 新闻传媒的理性与成熟 新闻传媒对社会事件的“曝 光”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社会氛围。然而,新闻传媒因出于新闻的轰动效应,对医患关系或多或少有不符实际的报道,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乃是天职。如果因为媒体的大肆渲染,不顾医学领域的特殊性,一味发掘所谓的医疗“内幕”,把简单的医疗事件作为新闻热点,无休止地披露,会使医务人员在急救病人时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而影响及时而准确的抢救。

医疗事件的处理结果直接影响到医疗工作,也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不管是医方还是患方,都应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时刻牢记社会主义的法律及道德规范,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我们坚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前进,我国的医患关系必将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着眼长远,注重实效,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贯穿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始终

会后,中央有关部委将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从202_年起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并将创建“平安医院”工作纳入“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把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作为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重点内容,坚持把创建“平安医院”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实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力建立减少和有效化解医疗纠纷机制,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危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破坏医疗秩序的行为;坚持依靠医务人员,依靠人民群众,以医患双方满意为目标,把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满意服务贯穿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始终。

目前,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已经率先启动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

三、健全体系,完善机制,以创建“平安医院”为抓手,全面推进医疗机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医疗机构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公共场所。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就是要为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提供安全、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在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中,卫生系统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认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临床诊疗规范,自觉规范职业行为,不超范围开展医疗项目,不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不做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不雇用“医托”,严厉打击“号贩子”和“医闹”,有效制止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二)完善医院安全防范体系,保证医院内部管理有序。

认真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强内部治安,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意识和治安防范意识,严防盗抢、扒窃,有效保障患者和医院的财产安全。按照《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完善医院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健全急诊抢救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毒麻药品、放射源以及各类危险化学品。增强医护人员及职工的法制观念,自觉抵制商业贿赂。

(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教育医护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探索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并积极化解医疗纠纷,提高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秩序、环境等的综合满意率。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防病治病,逐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平安建设的覆盖面。

五、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防范

1、实施科学管理(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树立医疗安全第一的思想。

2、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修养,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三个落实即技术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技术操作常规的落实。如门诊急诊的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术前病例讨论制度、护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对”及注射室、处置室、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等。减少甚至杜绝工作不认真和违章操作等现象。尤急诊抢救时只能一人指挥,如有分歧个别交流,不要当着家属的面说三道四。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所以要加强医疗文件管理如:书写不及时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病情讲不清,症状说不明。错字连篇,字迹潦草,用词不当,缺少上级医生指示,辅助检查不看不分析等。要做到(1)简明、扼要、全面地询问病史,减少遗漏、重复,避免病人不信任及厌烦情绪,使自己在病人中树立威信(2)病历字迹要清楚,内容全,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或体征也要记录(3)接诊时间、抢救时间要写清,按严格规定时间完成各项工作,并做到首诊、首问负责制(4)患者有生命危险、需要住院或留院观察的,要告知疾病的风险、住院的好处,介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利弊,向家属或患者交代后,仍拒绝住院或观察的,要由患者或家属签字(5)诊断要经得起推敲,要有回旋的余地,以避免误导其他医务人员(6)诊断或处理存在疑问、有异议时,应及时申请会诊(7)要向患者交代清楚需要注意的事项,特殊项目除在门诊病历写清(如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交代清外,还要由医院留档备查(8)危重病人做CT、拍片、化验,要有医务人员跟随,以防不测(9)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选择适当的检查、治疗方案,避免诊疗过度。但对于必需的检查及治疗项目必须写清、并交代清其必要性(10)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告诉患者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处方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11)不在患者面前评判兄弟科室工作,不对兄弟科室工作品头论足(12)尊重患者隐私权,特殊部位的检查要注意无关人员的回避问题。强化服务观念(急诊、体检、手术、查房、门诊五个环节为重点)

5、谨慎服务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注意言行举止尤检查时,诊疗时,手术麻醉时,重症抢救时,及社会名流)仔细做好病情介绍,圆满答复提问,科学解释,交代预后要清楚,言语要动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术前谈话要认真,签字手续要认真。

6、强化非医疗服务的观念,如扶老年人。轮椅送病人

7、强化廉洁服务的观念,如拒收红包等。

8、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禁说大话说空话。打保票

9、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反应转变服务模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0、关心病人家属(换位思考)有时家属期望值太高。

第二篇:论医患关系

论医患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的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看病难、看病贵” 已经引起高层关注,医患关系也十分紧张。医患双方相互戒备、仇视乃至发生过激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有史以来所罕见。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制约了医学进步,而且最终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悖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危害不可谓不大!虽然全社会为缓和医患关系作出了一些努力,但成效甚微。本文仅列举客观事实并剖析医患关系,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助于严重矛盾的化解,为和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第一节 理性分析误区

生存风险是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的威胁。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经过亿万年严酷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复杂的生命系统[1]。生物的存在必须有特定的环境,如适宜的阳光、温度、空气、水,这些条件的细微变化就可能给生命带来灾难。生物自身必须有免疫、代谢、抗衰老等能力以应对各种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否则就可能导致重要器官或组织的功能障碍和死亡。自然界内各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有物种不断灭亡,如恐龙;又有新物种的不断产生,人类从起源至今据信不超过1000万年[2],相对于地球大约45亿年的存在[3],实在难以自诩为这个世界的主人。每个生物物种必须不断进化,以适应严酷的自然选择。同时由于生存空间的有限性和时间不可逆转的特性,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乌龟传说可活到千年,蜉蝣等昆虫则只有数小时至数天的寿命[4]。这就使得生存成为各种生物的基本目标,即便是个体生命终结,也要通过繁殖下一代使物种延续下去。人类作为生物,亦概不例外,但有着自身的特点:

人类能生存至今并非完全凭籍体格的强壮,事实上,相对于许多其他物种而言,人体是脆弱的。譬如,一个人赤手空拳面对老虎时,能不被吃掉已属侥幸。骆驼在高温干旱的沙漠中可30天不饮水,人则3天就可能渴死;蚯蚓身体离断后可再生,人的四肢断后除非能及时再植,否则必将残疾;若无衣物御寒,10℃以下的低温即可引起冻伤[5]。同时,人类的孕育过程、成长周期、数量、寿命等指标同其他众多物种相比并无优势可言。

正是先天诸多不足,面对严酷的生存挑战,人类采取了种种手段保护自己: 首先便是群居,借助集体的力量抵御猛兽的侵袭。即便少数人牺牲了,其他人得以保全,幸运时还能够俘获一些大型动物,显然较之单独活动被分别吃掉且一无所获更有利于生存。时至今日,“团结就是力量”仍有其现实意义。其次,发明了工具,譬如石矛、铁器等狩猎获得食物,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自身风险—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使用工具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重大区别;发现并保存火种,利用火来取暖及烤熟猎物,增强了体质;驯化野猪、狼(狗的祖先)及野马等备用,并尝试栽种可食植物获得粮食;穿着动物毛皮和树叶御寒,到后来从棉花、蚕丝中提取出纤维制成衣物。人脑不断进化,尤其在发明了语言和文字后,既往的文明成果得以传承,使后人可以在较高的起点上生存和发展。在这些基础上,依据各种关系组成部落、社会和国家,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人类的发展过程是艰难和漫长的。史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足20岁[6],未能进化的部 落难以经受严酷的自然选择而被整体消亡,再也难觅其踪。

尽管人类建立了社会和国家,并非对生存威胁就可以高枕无忧。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当身体对这种变化难以适应时,就可产生疾病。***集中营被解放时,幸存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一些人拼命进食,结果被撑死。像二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的发病原因,有人认为同遗传和基因联系密切[7,8]。换一个角度来看,自起源以来,绝大多数古人大部分时间处于饥寒交迫状态。为了生存,一些人体内形成了对有限食物多吸收、少消耗和少排泄的机制。久而久之,这种基因被遗传给后代。到了食品数量和种类极大丰富的今天,许多人吃得多、活动少,加上思想压力大,身体营养过剩却无从消耗,长期持续导致糖尿病。尽管该理论未必完全正确,但糖尿病的发病数逐渐增多、得病后必须较严格的控制饮食确是事实。由于生存空间、生产资料和资源的有限性,当一些人的生存乃至贪婪受限时,个人、阶级、国家之间就会产生冲突。矛盾不可调和时,甚而爆发战争。战争中,敌对双方为了保全自己,消灭对手,往往不择手段,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我国古代战乱动辄军队伤亡数十万、平民“十死其九”,可见其惨烈。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升级,打击能力空前提高,使得战争的危害和残酷性更为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死亡超过5500万人[9],其中***德国残害犹太人[10]、日本军队实施了“南京大***”[11]和以“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2],无不给占领国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由于落后方要承担巨大的牺牲乃至亡国的风险,所以要开发先进武器以自保。以中国为例,上世纪中叶就曾屡次被某些强国进行“核讹诈”。若非搞出“两弹一星”,形成“核威慑”,今天的大国地位恐将成为笑谈。而发达国家又须继续投入保持优势,如此便形成了军备竞赛的怪圈,使得更为先进、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及相关理论被开发出来,以至于今日的人类已经拥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

在20世纪“冷战”中,由于大部分核武器被美苏两国控制,在“相互确保毁灭”的理论指导下,双方都不敢发动世界大战,以至于出现了40余年“冷和平”。由于片面追求世界霸权的政策失误和***等原因,前苏联被”和平演变”后解体,两极世界宣告终结。其后极端民族、宗教主义的兴起和不同文明的冲突,导致局部冲突不断,造成的伤亡有时极为惨重。1994年非洲卢旺达种族冲突造成了100万以上人口死亡[13 ]。少数恐怖组织活动时,平民的生命财产亦难逃厄运。在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利用民航客机撞击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造成了2992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14]。这一事件甚至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成为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发动战争的理由。

严重的自然灾难、疾病的流行和各种伤害始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古时的生产力低下,人类抗拒灾难的能力较低,灾害发生时常出现大量伤亡;今天人类的科技水平、生产力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上述危害仍不应小觑。据民政部报告,我国202_年汶川地震造成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而人为的环境污染甚至严重的生态灾难也在严重损害着人群的健康。有时错误的政策破坏了生产,伴发大规模自然灾害时伤亡惊人。我国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天灾人祸,粮食严重不足,导致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15,16]。教训十分惨痛!

在医学水平低下的时期,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数次毁灭性的鼠疫大流行,每次均造成1000万至一亿人死亡[17]。上世纪初,一场感冒在世界范围流行,由于当时人类并未认识到该病源于病毒感染,亦无有效防治措施,只能被动忍耐。及至体内对抗病毒的抗体产生,世界人口已锐减202_多万[18],远高于同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近900万的阵亡数字。

即便今天,人们对烈性传染病也须全力以搏。202_年底至202_年,“非典”出现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疫情迅速蔓延,政府不得已采取了非常措施,最终控制住局势。虽然死亡数字低于以往,但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伤亡比例之高、经济损失及对社会造成的震荡之大为前所未有。相形之下,艾滋病由于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又同不卫生的生活方式、血液传播等密切相关,每年造成约300万人死亡,已经成为世界难题[19]。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种设施有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伏着伤害。矿难、车祸、火灾、飞机、轮船失事等都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即今日诺贝尔奖的创始人,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就曾因爆炸失去包括其弟弟在内的五个助手[20]。“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沉没,导致1523人遇难[21]。在我国,每年死于车祸者超过10万[22],其中多数为青壮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损失不容低估。中医将“喜、怒、哀、乐、悲、惊、恐”过度视作发病诱因。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病。情绪过激常可使之加重甚至造成悲剧,每年仅我国自杀死亡即达28万[23] 以上,更不用说心脑血管疾病给全世界所造成的1750万[24 ]的减员了。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在 《科学》杂志上著文“对生物医学挑战”,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已被广泛接受

人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及其间质的群体形成组织,几种组织相互结合,组成器官。不同器官形成复杂、矛盾而且脆弱的系统集合体—人体及其9大系统,各系统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影响。像每一关节上均有拮抗肌和协同肌[25]。大面积烧伤可导致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和肝肾综合征。有些激素,甚至极低水平的变化也可导致器官功能和外观的巨大变化。如此复杂、脆弱的系统欲使其在生命中完全平稳运行而不出任何故障—即疾病状态显然是不现实的。

由于风险始终存在,人类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来与之抗争,以图生存、避免灭绝的后果。而在此过程中人类逐渐对其他物种占据了优势地位,例如虎狼蛇豹等猛兽今日驯服后成为马戏团的主角、鼠疫、结核、霍乱等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被有效控制、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缓解了营养不足等无不昭示了人类的进步过程。同时创立的独特社会形态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这些过程无疑是漫长和艰辛的。

第三篇:论医患关系范文

医患关系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有机会享受到优越的的医疗服务。然而由于医患沟通方面的种种障碍,医患纠纷依然每天都在发生。

如何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使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以缓解,必须从改善医患关系入手。

首先从患者角度来说,医院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单位,医生首要的目的都是治愈疾病,至于一心赚钱不顾患者生命健康的医生,即使存在也绝对是极少的。医院是不会故意使病人的健康受到伤害的,因为处置不当所导致的致死致残病例中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那么当患者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健康受到损害时,不应该从主观上认为医学史包治百病的,更不应该对治疗报以部切实际的的期望,这样,患者才能意识到医院并不总是需要负全责的,才可能放平心态,和院方深入的交流。

其次,从医院的角度来看,患者的患者家属因为疾病的原因,心情多少都相对复杂,忧郁。这种情况下在沟通上稍有处理不慎,就很可能伤害到患者及家属,导致他们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医院在处理类似的病历时,要格外小心,用120分得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方面的细节情况。

纵观近年来的医患纠纷,医患沟通不畅是促成纠纷的首要原因。身为医务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放平心态,努力沟通,才有希望构建出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医疗环境。

第四篇:论医患关系

姓名:尚玉洁专业班级:11中医二班学号:031411216

论医患关系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社会各项制度不断走向完善之时,医患关系却越发紧张,颇有一触即发之势。据卫生部门统计,202_年全国医疗索赔额高达4亿多,见诸报端的恶性事件,医务人员被殴打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就不下于20起,哈医大王浩事件、北大人民医院邢志敏事件、湖南衡阳女医生办公室被杀事件„„每一件都深深触碰了人们脆弱的心。一次又一次伤医、弑医案件爆发,让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也陷入了无尽的思索之中: 为什么本该和睦共处的医患竟会有如此深重的仇怨?医患之间复杂的矛盾如何才能真正化解?

造成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过激行为有关,也与医生对待病患的态度密切相连。除此之外,社会上的诸多因素,例如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大众传媒对医疗机构的虚假报道以及对医患纠纷过度夸大的宣传,人们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怀疑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和冲突,导致医患关系日趋崩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于“以药养医”制度的确立,医院已定为服务行业,许多医院运转的大部分经费需自行从给病人提供的服务中收取,这使愈来愈多的病患对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产生怀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疗改革的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医疗的实惠。然而,由于改革的过程是艰辛又漫长的,因此,人们对医疗期望值不断增高,但却又不接受医疗体制的改革,成为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对于病人来说,医生是他们得以康复,甚至生还的希望,大多数病人在心理上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医生给予及时的救治方法,更是心理上的安慰与鼓舞,是一种活下去,能与病魔顽强斗争下去的勇气与希望。因此,医生在救治过程中的态度对于病患的治疗和心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将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然而,对于救人无数的医生而言,他们早已看惯生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他们必须理智地看待每一位病人,因为在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病人等待着他们的救护,他们并不能照顾到每一位病患的心情。由于医生只重视医疗程序服务而忽视患者心理感受,这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原因。

同时,一些不明真相的媒体对于医院和医生的虚假报道也加深了社会对医疗机构的误解。由于大众媒体的夸大宣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不断降低,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存在,何谈将生命托付给对方?

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有限性决定了疾病并不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而被消灭。同时,科学技术越发展,医疗费用越昂贵,加剧了看病难问题,从而激化医患矛盾。

为了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显得分外重要。因此,医院要坚持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完善医疗机制,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患者也要设身处地地为医生考虑,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医生的劳苦。另外,新闻媒体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处理医疗纠纷中扮演的角色和权限,客观公正,伸张正义,成为沟通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桥梁。

第五篇:论怎样处理医患关系

论怎样处理医患关系

论怎样处理医患关系

论怎样处理医患关系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医患之间的关系,由于医疗产业化导致的医院逐利行为等因素,造成互不信任,极易造成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主要解决了病人看病累、看病烦的问题;而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是依靠政府通过新医改解决。我认为: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水平,可部分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作为医护人员,如何赢得患者信任,其实大有文章可做。作为一名有着30年基层医院、三级医院工作和国外进修学习经历的老医生,我把学到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用于临床实践,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下面,我谈谈个人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的体会。

首先,做医生必须做到“内心坦荡”:坚决不做坑害病人之事,这是赢得病人信任的“底气”。如果一个医生天天考虑如何赚病人的钱,你很难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病人心里都有一杆称,他(她)们会对你的人品有个基本的判断。如果你是一个嗜钱如命的医生,那么赢得病人信任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规范诊疗行为:医院创三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医生护士的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优化提高的过程。比如:认真贯彻手卫生,能够降低病人院内感染率,相应减少抗生素使用率;医院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和使用率进行限制,对使用抗生素超标科室罚款,可防止医生滥用抗生素;而医院设立 “药占比”,对药品使用过多的科室进行罚款,能减少病人药品费用支出;加强对病人“危急值”和危重病人的管理,可大幅度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减少潜在的医疗风险。

第三,加强医患沟通:医院创三甲,对医患沟通也有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医护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医生要主动为病人提供替代的诊疗方案,及时向患者告知病情,并签署各项知情同意书。医生还要多抽出时间,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谈话,谈话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和信任的过程。在谈话时,要注意以下沟通技巧:1,对病人及家属要热诚相待,不能表现出待搭不理;2,医护人员每时每刻提醒自己:医患本身是平等的,要让病人及家属切身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3,医生要看着病人和家属的眼睛说话,这样能增加信任度;4,对于病危病重病人,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同情心,以严谨严肃的态度接诊患者;5,对于康复期和病情稳定的病人,医生可与病人及家属轻松交谈,以缩小医患之间的感情距离;6,在病房查房,要根据病人病情采用温和的语气语调,及时安慰患者及家属。7,在办公室,要请病人家属坐在医生附近,耐心介绍、解答病人病情和诊疗风险;8,医生要时刻牢记:医生不仅是帮助病人治病,还要注意慰籍病人的心灵,这对消除病人负面情绪,增加病人依从性非常重要。第四,提高服务水平:医院创三甲,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改善和简化病人就医流程,在门诊大厅设置导医、储物柜,提供爱心志愿者服务、预约挂号及分诊叫号系统等,切实方便病人就医。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到一人一室。问诊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查体时适当遮挡病人隐私部位,充分体现医生对病人的关爱。查房时,医生要规范查房流程,和蔼服务每一名患者,并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每个病人查房结束时,建议医生可以再问一句:你听明白了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最后,我相信:中国人是最善良的,好人还是绝大多数。只要医生按照以上四点去做,医患关系就有改善的空间。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我的座右铭是:用心交流,赢得信任!)

论医患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