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可可西里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21-99627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4 19:09: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可可西里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野生动物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是依托新闻媒体和网络,把生态文明同野生动物保护建设成果结合起来,把生态保护同正面典型结合起来,把执法行动同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日常宣传。积极把本地保护工作的各类信息及时撰写发表在网上。二是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的社会团体,结合“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和“世界湿地日”、“地球日”,认真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三是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与各部门、各乡镇和自然保护站制作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标语,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同时,积极主动同各级政府和村组联系,争取他们对野保事业的重视和支持。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护工作做好,把管理工作做实,把监测工作做细,把各项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做牢,把“冷门”做热,把弱势做强,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请保护动物。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鸟儿的歌声是大自然最动听的声音,让这声音永远回荡在我们耳边.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

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烹饪家养动物 人人有责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请维持生态平衡.动物是人类的第二,请大家来保护它们.请不要扼杀我们的“祖先”.大家行动起来吧,为保护动物而“战斗”.保护鸟的栖所,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鸟类,为环境增姿添彩。保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 维护生态平衡。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爱护鸟儿吧!不要让树木感到孤独.护鸟光荣,打鸟可耻。

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关爱生灵,保护鸟类。关注候鸟 保护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

其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近100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再者,食用野生动物极易传染疾病。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它们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种病毒、寄生虫,如B病毒、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温或100℃的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稍有不慎,就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例如我国主要猴类之一猕猴有10%至60%携带B病毒,而生吃猴脑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染上B病毒,人则必死无疑。再拿人们吃得最多的蛇来说,它的患病率很高,诸如癌症、肝炎、寄生虫病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再者,在广东地区,由于对饮食力求新鲜,食用生食和半生食,这使得食源性的寄生虫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最近的调查,在广东省这种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已达16.7%。另一方面,各种家养动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人类没有必要去食用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文化,但是这种文化首先是建筑在人类保护自身生存的可靠、稳定和美满的基础之上的。人类不可能无缘无故地盲目地去保护野生动物,更不可能在危及自身延绵、安全和美满的情况下去保护野生动物。就拿黑熊来说事,人类愿意让黑熊这一物种得以存在,这是人类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文化所需要的行为,怎样让黑熊能够在地球上延绵生存是一个值得人类共同研究的课题。从某种角度来看,让黑熊能够为人类提供它所能够提供的胆汁,就为人类为它的延绵和生存创造条件打下了基础。如果不是黑熊能够为人类提供胆汁,属于人类的某一集体会做出如此巨大的努力来为他们的延绵和生存工作吗。

明确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才能真正地采取确实的工作来保护野生动物,千万不要连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都没有搞清楚,就瞎嚷嚷地喊话:“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黑熊的健康生存。”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万物之灵之首,应负万物之灵之责!

善待动物,和谐生存!

保护动物吧。不然世界上的最后一种动物是人类。假如动物穿上你的皮!

双肩的冻,及不上它们的痛,请不要穿毛皮。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更好的选择!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 维护生态平衡。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在蓝天下 人鸟共家园。

鸟是害虫的天敌 鸟是人类的朋友。

可可西里是一个美丽而又残酷的地方,因为可可西里的贫穷使猎人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他们却不知巡山队为何要抓他们……

《可可西里》主要讲了因挣钱而犯罪去打羊子的猎人和历尽艰辛维护正义巡山队残杀所发生的事情。

在<<可可西里>>这部真实的记录片中,我们能体会到一分残忍与一分感动。

在片头与片尾的地方都穿插了一小段藏族的乐曲,那雄壮,浑厚的男高音,让每一个观看者都感觉到藏族人民粗犷'豪放'坚毅的性格品质。

当那名记者走到了他们中间,他们大摆宴席,热情地招待了这一个远方的客人。这是他们热情'好客的品质。

神秘的可可西里,虽被人称为死亡地区,到处都分布着能令人死亡的因素,但还是会有一些让金钱给蒙住眼睛的人,闯了进去,残酷地杀害一种有着黄金一般皮毛的羊种------藏羚羊。它们的生活从此被扰乱,无情的子弹穿透过它们的身体,它们挣扎着,而迎接它们的是再一次的攻击,终于,它们丧身在这一片冰冷的土地。猎人的手如恶魔般向羚羊们扑去,待猎人走后,余下的就只是藏羚羊那没有皮的血淋淋的尸骨。

虽然如此,但我们能让这些不法分子继续做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这时就涌现出了一大群志愿打击犯罪,保护藏羚羊的藏族青年,他们以自己旺盛的精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打击了一批又一批的犯罪人员。他们的精神是可嘉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为了保护藏羚羊,在零下20多的温度下与不法分子进行搏击。比起为了金钱去犯法的人,简直就是天上的神。

希望神能够永远保护藏羚羊,让这群可爱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迷失的人们能够醒悟,一起来保护珍贵的藏羚羊。

见过磕长头的人么

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

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可可西里》

生命是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一种声音永远在耳畔孤独的回响。影片是一个关于保护藏羚羊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

纪录片般的镜头,真实到残忍。“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整部电影像一部报道,以随队记者为切入点,跟随反猎队进入可可西里抓捕捕猎罪犯。影片没有像普通商业片一样明显的煽情,纪录片般的镜头本身就有一种严素和悲壮。演员都是真实而丰满的,邋遢的胡子,衣着破旧,泛着高原红。配合着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

导演陆川说:“它是一个完整的写人的故事,这是一种生存的挣扎和绝望,这两种东西,对我来说感触挺深的。”纪录片般的影视效果并没有缺少故事与张力。可可西里严酷的自然环境,风雪和流沙对生命的吞噬、大量的藏羚羊骸骨和毛皮给我们带来的视觉震颤、偷猎者“道德”缺失的原因,巡山队员的真实的生活。电影是最容易让人联想的,而好的电影会让人己同身受,身临其境。试想一个人守着一个山口子两三个月不见一个人。没有吃喝,没有经费的时候还要为了一份信念而坚持的残酷。高原是苍凉和美丽的共名词。你想拥有她的美丽,你也得“享受”那份深入脊髓的苍凉,寂寥。在这里,语言是苍白的。

在这里,语言是苍白的。这周推荐大家观此电影,希望能有所收获。起码对我来说,找到了很多内心。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我去了可可西里。

PS:粘贴下经典台词给予大家分享。

你们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钱也没有,人也没有,枪也没有

我的弟兄们一年没工资了

县里不能解决经费问题吗

我们没有编制

队里的经费是不是特别的紧张

都是我们自己解决的

那,你们怎么处理缴获来的皮子?

大部分上缴

你们会不会也卖一部分皮子来解决经费问题?

(沉默)

你说我该怎么写这篇报导?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好记者

我知道你是记者

这可可西里就你们记者保护着呗。我日泰可以进监狱,我知道卖皮子是犯法的。但我现在不会考虑你现在说的这些,我只考虑可可西里。

在这里,你留下的每个脚印都有可能是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巡山队的故事,整部电影都展现了一个人心美与丑的对抗.电影是在睡梦中开始的,巡山队员的睡梦被打破,接着就是一个震动的悲剧.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

北京的记者尕玉来到了神秘的卡可可西里,要对盗猎分子盗猎藏羚羊做一个报道.一天夜里, 巡山队长日泰带领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誓要抓到盗猎者.尕玉跟着巡山队开始了追捕盗猎分子的征途.追捕是很危险的,大家都与亲人作者郑重的告别.他们不久就发现了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抓到一部分盗猎分子。经过殊死搏斗,盗猎分子束手就擒,藏羚羊的皮毛被找回,但狡猾的盗猎头子再次漏网。巡山队员冒着风雪继续追赶盗猎分子,但此时,环境越来越恶劣,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不断倒在冷枪之下„„连最顽强的藏族汉子也哭喊道:我们走不出去了!巡山队员一个又一个的牺牲„„日泰队长迫于无奈,将藏羚羊的皮毛买出以换取必须的生存用品„„终于,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凶残的盗猎者,日泰拒绝了盗猎头目的收买,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下,尕玉死里逃生,带回了已经冰冷了的日泰队长的遗体。

打击盗猎,是巡山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守护家园,是巡山队不可动摇的信仰。巡山队员顽强地在风雪戈壁中追捕盗猎者,枪声在可可西里的群山中长久地回响——这不只是一次巡山,这是一次撼人心魄的生命历险。

看完整部电影,我的心情很沉痛.尤其是看到队员一个一个得倒下,我的心情也变得一次比一次荒凉.队员不但要和盗猎分子作斗争,还要和更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当我看到队员们被狂雪掩埋,被流沙吞噬,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付出了一切.他们死的时候没有撕声力竭的叫喊,但是却让我惊心动魄.我恨不得能自己进入屏幕去帮他们一把,我真的想看到他们打败盗猎分子的那一刻.但我无能为力.尤其是我看到结尾, 没有征兆的,一声枪响,队长日泰就这样倒下去了。尽管我曾想过日泰会死, 但我想也许应该是轰轰烈烈的那一种,奋死反抗,最终和盗猎头子同归于尽......然而影片没有成全我,他竟然让一个枪走火的喽喽误伤了日泰,结果头子说了一句“差点打着我!”随手一枪,日泰的脚一阵抽搐,死了。他怎么能这样死去!一连十数天,巡山队员经历了重重艰险,终于追上盗猎团伙,那是日泰队长追踪了数年的对手,终于面对面的相见了,虽然双方的实力是如此的悬殊。“你跟我走”,“为什么”,“你打了我的羊子”打了我的羊子,就是那么简单又干脆的理由。

这部电影讲的是对生命的诠释,生命是精神的承载,精神是生命的表现。人,这样的生命个体在可可西里是渺小的,人,这样的精神在可可西里是无限大的。很难描述对可可西里的观感,也许每一个文字可能都是对它的敬畏,更是对灵魂的回望和怀恋。久久不能平抚的暗伤时时袭来,可能是《可可西里》影片中投射出来的人性损伤和生命守侯让心无法平静,有时似乎也需要有这样的影片来刺痛我们已经冷漠的心,刺激我们无法安放的灵魂.真的很希望悲痛能够永远离开可可西里,给灵魂留个地方,安个家!最后我们用队长的话来安抚心灵:“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见过长跪者吗?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可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 美丽的心,美丽的人,因为如此,可可西里才更加美丽。但这美丽,付出了多少悲剧!

结尾的字幕中打出,可可西里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也设立了森林警察队,但愿,这样的悲剧不要重演!

第二篇: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观后感

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可可西里》时带给我特别深刻的感受。原来人们是用生命来保护野生动物,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凶恶的盗猎分子。看似纪录片的电影,真实的描写了这些我一直觉得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情。

看到无人区那些只剩下一堆堆尸骸的藏羚羊,不光是巡山队员不可遏止的愤怒,相信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在愤怒。我不禁质疑,藏羚羊的毛皮就那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吗?为什么要一再残杀藏羚羊来获取羊皮。把动物披在身上的人是最可耻最丑恶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也许盗猎分子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在不得已干盗猎这行,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是被逼迫的,也许藏羚羊皮是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经济来源。可是,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某些自私的人类才使得藏羚羊具有了商业属性吗。为什么要牺牲的是藏羚羊,甚至是整个族群呢?作为人类自私欲望的牺牲品,藏羚羊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类不会满足于藏羚羊。水貂、狐狸甚至老虎、豹子,是不是所有动物的死尸都会出现在人类身上呢。仅仅是一己之欲。人类从动物身上索取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了,对他们的保护力度又太小太小。作为日理万机的政府,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闲钱来管哪个动物又被杀了呢,也许他们也在享受这些动物的死去带来的福利。保护野生动物这事,还真是得靠人们自己的良知来进行。我们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者,只是和万物和谐的共存一处而已,没有任何权利主宰别的生物生死。反思吧,人性的自私已经害死了多少生命!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说的真好,不深入了解是不会知道事情的真像。偏远地区是很落后,也因为他们落后,少了很多物质的诱惑,不必烦恼房价,不会过分在意外在。他们活的单纯而幸福,他们同大自然打交道,满足最基本的简单生活,多好。可是当另一些人打野生动物的主意时,他们用生命来捍卫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生命可贵,即使是动物。良心、狼心,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影片最后日泰队长的死让我感觉到了一丝绝望。没有食物,汽车抛锚,队员伤亡,都不能阻止他的前行。在盗猎者的枪口下仍平静的坚持说:放下枪,跟我走。他的愤怒与执着、责任与艰辛都深深的打动着我。最后,连日泰这样的好人都死在了盗猎者的枪下。那么,还有谁都拯救这些藏羚羊呢?靠谁„„影片毫不遮掩地将好人送走,留这些无知的被金钱诱惑得没了自我的人们一走了之。留给我们如此绝望,如此凄凉。“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杀戮与死亡如此真实,生命如此苍白。突然感觉自己身处在一个多么矫情的环境里,所有的东西都被镀上了金色,披着美丽的外衣,虚假,都那么虚假。所有的人和事都做着互相欺骗的勾当,伪善横行。连最基本的情绪都是伪装的,你快乐吗?你为什么装的很快乐,又为什么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说起理想,大家都说戒了。说起信仰,大部分人说信仰是什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不活的真实点呢。做真正的自己,就算被嘲笑。活的简单点,生活不需要伪装和粉饰。做你自己想做的,即使在这个世界看来,你很天真。

第三篇:可可西里影评

《可可西里》镜头分析:环境造型与全景张力

一、主角可可西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可可西里》的镜头语言是冷酷,内容也是。营造好电影的空间,从整体上把握环境的气氛和氛围,选择典型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元素来构建一个其有整体感的空问构架。在这一点上,可可西里本身就是一个视觉奇观,它以强烈的地域特征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可西甲》独具韵味的环境造型选择计刊可西里成为影片真正的主角!青藏线上那一马平川的戈壁滩,星罗棋布、明镜般的湖泊和冰河,连绵起伏、雄奇秀美的巍峨雪山,格尔木、察尔汗盐湖、楚马尔河、昆仑山口、纳赤台、不冻泉等自然风光一气呵成。这些景致非常美,却非常危险。

在影片呈现可可可西里生存的残酷之前,有一个段落先铺陈了它的绝美:低沉好听的歌声借流水、白云这些环境造型景物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似流水似流水,阿妈不管我走到大涯海角,我都会回来,亮晶品的白云捎去一封信思念您„„”然后是那个星空,那个美得不像人间的夜空,因高原缺氧而睡不着的男人们正讨论着,“可可西里在藏语里就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的意思”,‘.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夜色里,四个面容模糊的男人提到可可西里,话语自豪而温柔,就像谈起自己的恋人或者母亲。空间环境与此时人物的心境、情绪那么吻合,巡山队员身上的单纯、质朴、勇敢、执著自然延伸开来,得到外化和强化,美丽的全景、美丽的夜空给电影也给壮士们营造了一个短暂的抒情段落。“后来这个地质学家〔在布格达峰)失踪了,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这里到处是吃人的流沙。”对话之后,依然是美丽的全景美丽的夜空,只是,我们看到了它神秘、绝情的另一面。

故事发生在生存环境独特的可可西里,始终在低调地旁观它见证幸福与温柔,也见证死亡。

大全景一全景。如画的戈壁,远处,一辆吉普车开近。车停,发动机的轰呜声。特写。轮子急速转动却不能前进,蓝烟、激起无数流沙。全景。汽车在戈壁滩上挣扎

中景。刘栋下车,取下轮胎、麻包。全景。刘栋在车前方扔下袋子,接着毫无征兆地跌倒,腿陷流沙。

近景一特写。他手忙乱地抓着什么。

小全景。一个挣扎着穿军犬衣的男人背影,已经半截入土,旁边是等待启动的吉普车。

特写。他在风沙之中拼命挣扎、仰天长啸,我们看见他无望张合的嘴里的白牙。特写。刘栋的手,想抓住哪怕一根稻草。中景。侧身,他渐渐安静。

特写。刘栋的身体已经大邵分陷入,只剩下这张年轻的脸。曾经在恋人怀里哭泣、坏笑的眼睛,此时绝望而平静地闭上了。整整30秒,年轻的头颅陷入,只余白沙。只有30秒,可可西里就将一段鲜活、生动的人生掩埋。

小全景。摄影机从吉普车的背后摇过来,戈壁滩上还有刘栋巨大的脚印和挣扎的痕迹,却没有人影。

大全景。沙漠重归平静,一辆吉普车在沙滩上的雪山前,显得那样孤单而渺小.如果没有之前的情节,小小的吉普车与背景蓝色的山、前景白色的沙,怎么看怎么都是一幅色彩和谐、构图精美的摄影作品,既有动势又有层次。

摄影机在这个大全景前静静停留了30秒,仿佛在哀悼。

《可可酉里》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不是队长日泰,而是队员刘栋。他平常喜欢唱歌、喝酒,常常犯惜,还伸手向三陪女友要钱,甚至为救战友参与卖藏羚羊皮。尽管如此,他作为一条独立的人物线索,血肉丰满。囚此,当他被流沙一寸一寸地掩埋,我们才有那么刻骨的疼痛。这一次,是环境造型参与叙事,主导了刘栋的死亡而更多的时候,可可西里的雪山、冰河都是死亡的大背景,无沦倒下的是英雄、藏羚羊或者盗猎者,它们都一视同仁的沉默旁观。可以说,中国境内最后一片原始荒原,平均海拔4700米的生命禁区——可可西里,是影片《可可西里》中唯一的主角!

二、美丽与残酷:告别的全景主义

可可西里这个真正的主角,影片多用全景来表现,无数次的生离死别都是在可可西里的全景里发生。电影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除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外,全景还有利于表现人和物的动势,起到抒情表意的作用。特写里拥抱,全景里告别。《可可西里》里很多重要的仪式感的告别都在全景里,画面语言令人震撼和感怀。借用上升到“主义”的有哲理的“全景主义”概念,我们将《可可西里》

里男人与男人的悲壮告别称为“告别的全景主

义”。

第一个全景镜头(也是全片第一个镜头)是巡山队员的合影,虽是合影却意味着告别。最后一个镜头也是这张照片,首尾呼应,只不过物是人非。

真正第一次全景的告别,是天葬强巴。全景:天葬师诵经的声音里,一只老鹰飞临,紧接着是一群老鹰,然后是强巴赤裸的干净的背。全景将英雄与雄鹰、尘世与天堂联系在一起。

第二次告别在不冻泉。

小全景:在插着小红旗的黑暗帐篷里,日泰说:“强巴走了。”

近景:身穿红衣服的阿旺转头说:“他又去找哪个女的了?”日泰:“他被杀了!”二人近景中,切菜的声音突然消失,背影阿旺突然停顿。日泰:“你自己要小心。”

全景:欢快的歌声里,全景的蓝天下,白色帐篷的红旗旁,几个巡山队员站在一起。阿旺最后从帐篷里走出,离队友还有一步之遥,这时有了影片的第一张合影(图4.24)。全景:随着阿旺挥手说再见、保重,镜头拉开,离他越来越远。他身后那座孤零零的大山,随着车队远离而变得遥远。

最后还是一个全景镜头结束了这次访问和告别,这个镜头如同一幅精美的油画,背景是大面积的蓝、绿,前景是一个冒着炊烟的白帐篷,一面小小的红旗和一个举着双手不停挥舞的小小黑影。这个看似平静的告别,因为之前有

了关于强巴之死和阿旺一人坚守三年的交代,而显得动情、悲壮和苍凉。

也许,我们记不住阿旺的长相,但我们的记忆里从此有了这件红色衣服,这个曾经停顿的背影,以及此时挥别战友的大全景。

相似的全景告别场面出现在第九天,因为粮食不够,日泰队长对马占林们说:“保重,长命百岁。”

全景里,盗猎者们站成一排,漠然或者说绝望地目送巡山队员的吉普车向着雪山深处开去,大全景又一次见证了人与车的告别。应该说这是一次保护者与破坏者、生者与死者的全景告别,然而究竟谁死谁生,只有可可西里的雪山知道。

告别了敌人之后,告别战友的时刻便很快再次到来。第十天,布格达坂峰,两辆吉普车中的一辆没有了机油,日泰抚摩队员的脸,然后离开。

记者担忧地回头,是远景和大全景的布格达坂峰,是其中三个渺小的身影和一辆同样渺小的车。就在当年说“人类第一个脚印”的北京地质学家失踪的地点,这三个人留下,等待刘栋的到来。给人感觉是全景越大,他们的身影越小,他们的希望就越小。

在众多英雄与英雄,英雄与罪犯的告别之后,高潮戏是日泰的告别、谢幕。

大全景:连绵的山峦,云象围巾般系在山的颈项,很美的风光。两个小小的黑影从画面左下角爬起来,是日泰和记者尕玉。

大全景:大山背景下的荒原,一队黑影。

近景:记者尕玉问:“他们能不能从山里走出来(这里,他大约指的是马占林他们)?”日泰喘着粗气说:“没问题。”尕玉也喘着:“要不要在这里等他们?”他们抬头,愣在那里。大全景:一群持枪人走近。特写:“那好那好,把枪交上,我们跟日泰队长当巡山队员去。”一直被日泰追踪的老板终于露脸,且一直笑,日泰也笑。

全景:几乎没来得及收住笑的日泰突然发力,一拳将老板打倒在地。突然,日泰中枪倒地,然后是更为突然的老板的两枪。

全景:马占林久久站在日泰静默的尸体身边,不远处是正在离开的同伴,再远处则是静默的山峦。

这个以全景开始以全景结束的高潮段落,也是影片的终点,干净利落。没有呼天抢地的哀号,没有激烈的枪战。死一般的安静,除了巨大的风声。镜头很远,很长,此时慢慢推上去,是日泰头部的特写。他额上的皱纹很深,像刀雕刻而成。而他的头发,是雪还是时间将它们染白?沉默的黑场。沉默而有力量。藏羚羊死了,保护藏羚羊的英雄也倒地而死。这时候想起开篇 “我们藏族人吃肉刀口对着自己” 的日泰语录,就觉得全景里英雄告别得那么突然而又那么理所当然。

三、对比:男人与女人,勇气与智慧

还记得日泰那句特别清晰的语录吗?“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都是肮脏的,可他们的心是最纯净的。”肮脏与纯净,这是一个对比。《可可西里》是一部显而易见的男人群戏,用很多全景刻画了阳刚味十足、个性各异的男人群像。他们豪放跳舞,他们深情唱歌,他们温柔讲述,他们简单直接,他们欢笑,他们痛哭,他们拥抱,他们告别,他们英雄不问出处和归路。

电影里的女人只是陪衬,但我们认为它的两个女性角色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那个叫冷雪的三陪女子。“森巴森巴恰恰恰。尤啊尤啊恰恰恰。勾啊勾啊恰恰恰。你输了,喝洒,好了好了我喝我喝。”搂着刘栋的冷雪,豪爽仰脖,像惯着一个孩子。影片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名字冰冷、内心火热的女子勾画出来,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我们再次认识这个穿渔网袜的女子,是在吉普车这个狭小而光线温暖的空间里。当这个男人躺在她腿上睡去,她宁愿他不要醒来—这是一个底层女子的爱情心愿。在她暗夜里哭泣着的脸的特写之后,是清晨的全景:孤零零的吉普车停留在画面当中。这一次的全景告别中,没有主角。

在这部男人戏中配戏的女人,这些因为对男人无私的爱而勇于自我牺牲的女儿和情人们,她们的身影虽然几乎被遮蔽,但与之相对比的是她们内心的强大。就像电影本身,无论外表多么平静,内心都充满了爆发力。

美丽与残酷,勇气与智慧,粗糙与细腻,记录与悬念,省略与放大,男人与女人,全景与特写,工是这些无论叙事还是镜头的对比张力,为《可可西里》营造了一个叫“节奏”的东西,并产生了真实的力量感。

第四篇:《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观后感

——浅谈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

“可可西里”在藏语里意思为“美丽的青山”,蒙古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无论是什么含义,它都令人向往。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却经历一次巨大的浩劫,也由此诞生了《可可西里》这部电影。

《可可西里》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片头寥寥几笔揭示了其发生的背景:1985年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藏羚羊,但随着藏羚羊绒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被杀戮殆尽。

整部影片从藏羚羊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的画面开始拍摄,讲述了秘密警察尕玉化身记者,来可可西里调查藏羚羊的故事。

影片主体讲诉的是以日泰为队长的巡山队抓捕盗猎者。他们连夜出发、赶路的过程中,他们抓捕到了以马占林为首的部分盗猎者,找回了部分藏羚羊皮毛,但狡猾的盗猎头目漏网了。于是巡山队员冒着风雪继续追赶盗猎分子,但此时,环境恶劣,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一个接一个牺牲。

影片高潮讲诉了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盗猎头目。但日泰拒绝盗猎头目的收买,最终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尕玉死里逃生,带回了日泰队长的遗体。

片尾以可可西里的故事传遍世界,大多数的国家禁止买卖藏羚羊皮毛结束。

短短的85分钟,一部剧情极其简单的电影,不矫揉,不造作——《可可西里》用它真实的记录,震撼了我的心。

除了片头,整部影片我并没有看到存活的藏羚羊,而是大量藏羚羊尸骨和皮毛。可见,人类出是以一种多么粗暴的方式剥夺了藏羚羊生命。众所周知,这种做法,在现在看来是有多么地不可思议和残忍。然而,在藏羚羊绒风靡的那个年代,这种做法却是屡见不鲜。这很明显地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是因人而异的。然而,往往在一系列的价值评价中,总有一个价值评价的到了社会和发展的认可,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价值评价。然而,正确的价值评价往往建立在一次次的错误的价值评价上:就像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禁止捕杀、买卖藏羚羊的规定,是建立在以日泰为首的巡山队的牺牲之上。

我认为,树立相对正确的价值评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最整个国家,乃至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如何树立相对正确的价值评价也就成了首要问题。

首先,要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评价,我们需要对人类自身(主体)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无论是史前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是影片所描写的现代化社会,人类总是不断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我们总是以我们(人类)为中心,对其他的物种采取了“物种歧视主义”。这就像是影片中的藏羚羊,那些盗猎者并没有将他们平等地以生命的角度去看待,以至于藏羚羊从一个强大的种族成为了濒危动物。

于是近几年,尊重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响。这源于我们对自身有了一个良好的定位——我们只是大自然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王国聘教授曾说过:人类和其他千百万物种都生活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正是由于这些生命的存在,才使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因此,环境道德规范必须面对和解决好人与生物的关系,尊重生命就是环境伦理对处理人与生物关系提出的道德要求。它的主要原则是:敬畏生命,反对无故伤害生命;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拯救濒危野生动植物;取利除害要适度;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事业。影片结尾,也正是对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强烈呼吁。

其次,要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评价,我们需要对其他事物(客体)有长远的认识。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诚如影片中的盗猎者,他们看中了短暂的金钱利益,大量地捕杀了藏羚羊,这不但严重地影响了藏羚羊种群,对其他的物种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到处的流沙、稀少的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这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多的巡山队员、盗猎者都死于这恶劣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以可持续的发展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人与其他物种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承认生物的和一切自然物的价值,也要承认生物的乃至一切自然物的权利。作为唯一的有智慧的动物,我们在维护自然平衡,促进自然价值链的延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义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价值评价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费尔巴哈告诉我们,实践是面对疑难的首要解决办法;马克思也曾说过,“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彼岸性。”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日泰为首的巡山队,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价值评价,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自己的价值评价,在挚爱的土地上,日泰做出最后一次生存的挣扎,他找到了“战士的归宿”。此时的日泰,散发出了生存与价值评价和谐统一的强烈光辉。事实证明,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也由此永远活在人的心中,闪耀在藏羚羊的历史长河中。

因此,在形成价值评价或判断后,我们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我,不断检验价值评价,不断改进,并最终让它合乎正确的价值评价。

虽然《可可西里》早已看完,“可可西里”的悲剧也早已结束,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它诠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评价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头脑,挥之不去。我相信,这些也会长久地存活在人类的进程中,成为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

第五篇:可可西里影评

生态影片赏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课程班级: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影评

《可可西里》的开头就以冷峻的色彩记叙了强巴的被杀。谁也不会忘记颠簸的破烂吉普车内,被一群盗猎者操起枪托捣得左右摇摆的强巴。同时,从黑洞洞的车窗内探出的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对着逃窜的藏羚羊疯狂地扫射。像每个生长在这片圣洁之地上的人一样,强巴是善良单纯的,当盗猎者向一只无助的羚羊下毒手,长枪对准已扑蹦的羚羊的头颅“嘣”的又是一枪时,强巴真的懵了,藏羚羊侧身卧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四条腿打在地上“叭哒叭哒„„”凶手迫不及待地按住它们,开始剥皮子了。皮肉分离的画面是真实而血腥的,留下一语不发的强巴,眼眶瞠裂似了地瞪着双眼。

巡山队员全是可可西里人,对于生长在这片荒原上的生物由衷地热爱,尤其他们是藏族人,信仰宗教的民族内心是无比圣洁的,他们原本的生存方式与自然达到了良好的交融平衡,他们活着时靠水草牧羊,死后也把自己交给雪山,等待老鹰的到来——“天葬”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好证明。“我们藏族人吃肉刀口对着自己。”日泰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个民族的敦厚善良的本质:他们对人,对生命是最为尊重的。所以巡山队才会像保护儿女一样保护藏羚羊,于是有了这一幕:卓乃湖荒原上遍地羊骨,不时有秃鹰下来食„„队员们垒起泛红的骨架山,点燃,围着惨惨烈烈的火光,缓缓行走念诵经文。这正是影片开头天葬一幕遥相呼应,那个人死的时候,僧侣们念的是一样的经文。所以我们开始理解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了,有些理解他们的执著了。

《可可西里》没有为了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而费胶片,陆川的意图是在展现群像。可可西里本是有着自身的平衡的即人与自然的融合,而外部发达世界力量的侵入打破了这种平衡:欧美市场需要羊皮,原始荒原可可西里无力保护自己的羊,经济利益驱使下它的羊群必遭屠渎;而发达世界因其自身发展又将污染漫延到可可西里,从另一个方面破坏了平衡,迫使牧羊人开始了剥羊皮的营生。于此同时,坚韧的当地人与入侵势力展开斗争,然而自发的非政府的级织力量弱小无法自救,以尕玉为先导的国家国量此时才着手介入,这就是背景环境,剧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归至上述四个类型。

可可西里

巡山队员们属于“英勇顽强的当地人”这一类型,这让我们想到了西藏为背景的电影《红河谷》中,为抵抗英军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西藏儿女,所不同的是那个是抵抗旧殖民主义,巡山队员们抵抗的是“新殖民主义”,“美好的东西”被撕毁了才是悲剧,影片把这种美好展现给予我们是通过两个途径:(1)人间情,(2)青春之美。电影中描述了日泰父女的亲情,刘栋与酒巴女的爱情,还有绝境中对战友对俘虏展现出的人性美。导演专门有一场送别的戏,生离死别的场影中我们各尕玉一样忘不了那句“要活着回来啊!”和小女儿央金背过身去的抽泣。“青春之美”的集中展现是在不冻泉保护站的那场戏,连绵的雪山之中,白布帐篷里冒出缕缕炊烟,一个斜扣着迷彩帽的藏族小伙子神气活现地扭动全身,击碗而歌,经不住这欢快节奏的鼓动,几个人起身一同且歌且舞,继而全部队员围成圈,一致踏起强有力的节奏,甩起臂膀,好象他们真的穿了长袖一样,白灿灿的阳光闪耀在澄静的雪山,那纯净古老的歌谣这里人们从小就唱了,群山间,白日下,舞蹈的人们在局外人脸上投下晃动的光影,我们和尕玉一样笑着,想:也许这歌我前世听了一世,要不怎么这么熟悉呢?这些年轻烂漫的生命就这么歌唱舞蹈着,这种活着的方式我们已经丢失了,最不愿歌唱跳舞的这会儿也深恨自己不是个藏族人,不能自然地原始地伸开双臂放开歌喉踏歌起舞,敬献天地万物,绽放我们的生命。()这组镜头和后来在帐中同唱那首思念妈妈的歌的镜头,是两组直抒胸臆的镜头,导演用这种方式来抒发对巡山队员的爱和关怀。在情节发展上来看是两个小停顿,这样不通过情节对人物的静态展现呈现了人物的生存状态,把观者直接拉入了人物的世界,这比动态的情节展现更能让我们了解他们。

这样一支无编制的队伍支撑下来是十分艰难的。导演用影像和语言两种途径交待了这一点。(1)我们几次看到在可可西里连绵高耸壮阔雄浑的山脉包围下,两辆小小的破烂吉普车颠簸而行;两者的强力反差象征他们的路很艰难;(2)日泰在与尕玉的问答中主要就是讲自发组织的难处。他们内心也很矛盾,保护羊的人却不得不靠贩羊皮维持。这一笔很真实,非但没有损害到队员纯正的人格,更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坚毅的性格:在险恶环境中他们不仅不屈服,不怕一年没工资,更不惜自我污染,为了让活着的羊能继续活下去,他们像磕长头的人弄脏手和脸。用爱岗敬业无法解释他们的执执著和殒身不恤,这是对家园的保卫。

可可西里

以马占林为代表的一群剥皮子的人是当地人的另一种形态。不同的是,他们在商业大潮下成了绝对的无产者。本为牧民的他们天性是善良的,城市污染和城市的扩张欲望使草地沙漠化了,牛羊死了,人也活不成了,他们甚至不知向谁抗议和谁斗争,一无所有的牧民只得使自己被盗猎者雇佣。相比之下,他们没有巡山队员的责任感,他们在环境巨变之下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日泰对这些不幸同胞的无奈大于恨,导演及观众对他们也是报以同情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是最直接的受害者,通过影片交待,马占林一邦已是屡抓屡犯,他们失去肥美的水草,只能四处游走使自己成为廉价劳力。他们代表了可可西里以及广大农村的一个社会层面,他们的问题是经济侵略、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导演沉痛地呈现这一切。

盗猎分子是西方畸型市场需求的催化剂,是其爪牙。一头一尾两次出场杀了两个人,显示了他们的残暴和嚣张。这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叛徒,是环境(社会环境)巨变下最邪恶的一股势力。

最后当我们看到可恶的刽子手遭到惩罚,看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时,我们落泪了,我们哭了,我们失声的哭了,因为我们可以仰天长啸:伟大的巡山队员们安息吧,你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藏羚羊有家了!在电影落下帷幕之时我想起一首诗:

当夕阳离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悲壮/当河水远去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向往/在最危机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起胸膛/像熊熊的篝火把寒夜照亮/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最优秀的中华儿女/耸起脊梁/用生命和热血把祖国的命运承当/昆仑峰相连着黄河涌大浪/中华民族五千年气概何等辉煌!向伟大的可可西里巡山队致敬!

可可西里
TOP